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活動過程:

(一)活動準備

1.廣泛收集科學家的故事,相關圖片等資料。

2.組成四人合作小組,每人一個檔案袋,準備自評、互評。

3.教師準備科學小品、科學童話,以便引導學生仿寫。

4.學生推舉出3~5人,組成班級評價小組。

(二)操作過程

分三個階段:

1.將科學家如何迷上科學的故事;

2.談自己第一次迷上科學的事情;

3.交流、展示仿寫作文。

第一階段:

小組內交流科學家的故事,以激發每個學生的興趣。

每小組推薦1~2篇,班級交流,以便資源共享。

(這一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第二階段:

小組內自由暢談第一次迷上科學的故事,以便相互啓發。也可以談第一次迷上科學是如何受到挫折的。

這一步驟,旨在促使學生回憶自己從童年到少年時代如何第一次與科學結緣,從而重新喚醒和提高對科學的興趣。要注意營造輕鬆愉快的氛圍,讓學生自由暢談。

(這一階段鍛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要提出口語表達的要求)

第三階段:

教師提供科學小品、科學童話等例文。學生範讀、聽讀。

根據自己迷上科學的故事和同學的啓發,思考自然之謎,仿寫一篇探究科學的作文。

考慮課堂時間的有限,可在課下提前將教師及學生準備的仿寫的例文,發到每一小組。例文以四、五篇爲宜。不限制仿寫的例文,可從中間經小組決定任選其一。要求每位學生都要完成一篇仿寫作文。

1.學生範讀一兩篇例文,其他學生聽讀。

2.小組內交流自己仿寫的作文。自評、互評。

3.每一小組推薦一篇優秀作文在班級交流,讀給全體學生欣賞。學生及教師給予評價。

4.課後選擇優秀作文在班級黑板報中展示。

[活動反思:]

通過“科海泛舟”的`綜合性學習,激發了學生熱愛學生的興趣,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對科學的全面認識。

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有自主情感的體驗,有合作討論的收穫。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有機的結合,閱讀、口語交際、寫作有機的結合,提高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和語文素養。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這次期中考試結束一個星期了,我所帶的兩個班的成績很不理想。對此,我進行了深深的思考,尋找原因,找出以後努力的方向。

首先,我所帶的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不理想,比前兩次成績下降了。想想,在平時,自己也一直在努力,可是爲什麼成績下降了?對學生的要求也和以前一樣。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上課似乎還是一樣,當然,也有備課不充分的時候。這也許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其實,學生畢竟是學生,自制力是普遍較差的,在教學過程中,有時候,由於時間緊張,缺少了對問題的落實,缺少了對學生作業的檢查。例如學生練字,如果長時間不去查一下,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就不認真練了。這樣,練字的效果肯定不好。其他問題的處理也是這樣。作文由於沒有專門安排作文課,學生的寫作只能安排在課下或只好利用一節課的時間去寫,這樣,作文也受到影響,曾經,發現學生作文句子不成句子,病句比正常句子多,更談不上好句子了,作文水平如何能提高?

其次,作爲班主任,一班成績,前十名佔了五名,只是前一百名的學生少了,只佔了21名,低於平均數4人。回想七年級剛入學的那次期中考試,三率之和是第三名,這和學生的`基礎有一定的關係,但更應該分析一下現在的情況,這次考試,數學成績比其他班相差太多。這是總成績不好的最主要的原因。當然,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認真是最主要的原因。以後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

二班成績也下降了不少,前十名有3人,前一百名也只有26人。原因主要是在這個學期,學生紀律渙散,大部分學生沒有重視學習。再就是,數學成績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學好難,要是學壞真是太容易了。許多學生都養成了壞習慣,極大地影響了學習。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爭取在期末考試中,考出好的成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自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認知實際,幫助學生化解了課文的重點和難點,打開學生探究的閘門和思維的通道,引導學生走進文本,並將發現的機會給了學生。學生在發現的過程中將思維和

情感融進了作品靈魂的深處。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積極性高漲,對文章的主題把握準確,有的學生的分析比我預設的答案還要全面,表現出較高的個性閱讀鑑賞水平。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閱讀教學不應該人爲地設置出許多難以解答的問題來限制學生的思維。尤其是不能將課文支解成一些零碎的片段進行問答式解讀。我們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將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依據自身的知識積澱和生活體驗等進行整體性的閱讀或個性解讀,這樣便於學生充分發揮思維的空間,用自己的情感和知識積澱去激活知識,去感受情感,以心靈去振奮心靈。這樣,我們的課堂就能實現“交流”與“互惠”,就會迸發出學生智慧的火花,就會使學生的思想飛揚、閱讀能力得到提升,難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朗讀中感知:朗讀訓練是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學《石榴》這課時,沒有用繁瑣的串問讓學生被動地去回答,而是通過精當的提問,實物的演示等方法引導學生多讀書,在有層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讀過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徵。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全文,設計了幾個簡短、精當的提問,幫助學生理清課文思路:1、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哪幾個季節?石榴有什麼特點?同時相機板書:春天,葉;夏天:花;秋天:果;接着又設計三個層次的讀,第一次是學生的自瀆,邊讀邊想石榴葉、花、果的樣子,有什麼特點,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字讀、自悟;第二次是讓學生邊聽同學讀,邊看插圖,視聽結合,使學生對石榴的樣子有形象、直觀的感受;第三次是通過實物的演示,教師引談,師生互動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瞭解。

二、表達中領悟:在學生通過多讀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表達,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和領悟,如課文中寫花時有這麼一段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枝頭。走近看,彷彿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着勁兒在吹呢。在教學這部分時,老師不急着告訴學生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讓學生讀中領悟,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麼?一雙雙小手如林般樹起,有的同學說:小喇叭寫出了花的形狀。有的同學說:正鼓着勁在吹呢。講花開得多,開得旺。這時,我趁熱打鐵,讓同學們邊讀邊表演,同學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狀,漲紅了臉,搖擺着頭,多麼像一朵朵美麗的石榴花,學生對這樣形式的表達、領悟非常感興趣,同時也讓老師感受到孩子們在課堂上有一顆靈動的心。

《石榴》一文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的第十一篇課文,在教學這一文時,正好是十月初石榴成熟上市的日子。考慮到三年級學生年齡比較小,加上本班學生大部分長在城市,對石榴的感性認識還不足,如果一味地照本宣讀,空洞講讀,學生的印象肯定不深。因此,課前我就佈置學生觀察石榴,並讓他們有可能的話把石榴帶到教室裏來。那天上課時,我調查了一下,說觀察過石榴的有二十九個同學(全班五十人),還有五個學生把石榴帶來了。我讓這五個學生把帶來的石榴放到講桌上。

五個石榴一字兒排開放在講桌上,有的是青綠色的,有的是青中帶黃,黃中帶紅的,有的一半紅一半黃學生熱情高漲,坐在位置上議論紛紛。於是我就因勢利導,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觀察,說說你看到的石榴的顏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黃裏有點帶紅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點青有點紅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紅色的,還有一個大口子哪!看到學生學得那麼開心,我的心裏也充滿了喜悅:那麼,再請同學們想像一下,那麼多的石榴長在樹上時是怎麼樣的?它們像一個個胖娃娃擠在一起。它們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學們說得都挺好,下面我們來讀讀作者是怎樣寫的。由於學生有較深的感性認識和體會,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節朗讀時喜悅的基調。外形講完,該說石榴的子兒了。我用刀打開最大的一個石榴,淡紅的汁水立刻流了出來,學生忍不住叫出聲來。我舉起手中的兩半石榴:誰說說石榴子兒的顏色和樣子?我覺得石榴子兒是淡紅的。我覺得石榴子兒是透明的,而且捱得緊緊的爲了鼓勵同學們,也爲了讓每個同學都體驗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給每位學生都發了兩顆石榴子兒,讓他們都親口嘗一嘗,甜甜的,有點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再講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老王》是八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而本次所用的學生是剛剛步入七年的學生。因此,我們必須考慮這節課要向學生傳遞什麼。

課後,我對本節課進行了反思,首先,我覺得本節課的優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目標表述準確,操作性強,便於檢測。

2、向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傳授合適的內容,由於所用的是剛升入七年級的學生,學生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和八年級的學生還有差異,所以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認爲文章的主旨解讀的不易過深,只要學生能體會到關愛弱勢羣體,體會到"善"即可。而本文平淡簡潔的語言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也是本單元的訓練的重點,也是編者的意圖,同時也符合七年級學生身心發展的規律,因此第二個目標,我設計了從遣詞造句的角度,賞析文章的語言。

3、注意引導學生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由於是借班上課,對學生的情況不是很瞭解,這點就顯得尤爲重要了,本節課我注重引導和啓發學生,當學生回答不正確或不完整時,而是耐心的提示或搭臺階,直到學生回答正確爲止,這樣讓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不過,這節課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集中在教學評一致性,

1、在第二個階段品析文章的語言時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的評價不到位,不準確,比如第在第一位同學發言後說:"很好,有文采。"這樣的評價和課堂目標是不相符的,會讓學生不知道往哪裏走。

2、在品析文章語言時沒有給出明確的標準,這就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迷茫,沒有發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因此,學生在課堂上不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品析語言,學生在課堂上"迷路"了。

通過這次同課異構,我覺得自己收穫很多,

1、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考慮學生的知識和身心發展水平,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年齡段學生要求掌握的東西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一篇文章之前,要首先看課標,在這個年齡段要向學生傳授什麼樣的.知識,培養什麼樣的能力,然後再定教什麼。

2、教學評的一致性,教什麼,怎麼教,評什麼,怎麼評,這個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我想這次同課異構給了我答案。教什麼就要評什麼,這樣才能看出本節課的目標是不是都達到了。只有完成了既定的目標的課,才能算是一節成功的課。

3、評價的引領作用,評價對調控整個課堂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比如我這節課上在白板上沒有出示語言賞析的評價標準,但可以在課堂上通過評價學生的回答,引領學生向自己期望的方向去走,這樣才能發揮出評價的引領作用。

這些也是我在以後教學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經過這次歷練,希望自己的課堂能越來越高效。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前幾天我上了《馬說》,依照慣例我讓孩子們進行了翻譯,對一些重要的字詞進行了解釋和辨析後,我提了個問題:你覺得作者對千里馬和食馬者的態度如何?爲什麼?你覺得作者分別把他們喻指了什麼人?學生答出有才能的人和不會賞識人才的統治者後,我也簡介了韓愈的人生經歷,也順理成章的爲他們歸納了一下:千里馬喻指人才,食馬者喻指不能知人善任,愚妄淺薄的統治者,忽略了對文章第三段中食馬者形象?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的推敲以及?知人善任?的解釋。

教師的任務是在課堂上儘可能的.把準確的要點傳達給學生,而這種傳達不是?灌?。教師理應從分析關鍵詞句到理解全文,而我恰恰因爲這是篇古文而忽視了這點,扮演了?拔苗助長?的角色。

一堂課總是有得有失的,雖然有些不完美的遺憾,但是我從中收穫的纔是最重要的。相信我會在這之後總結更多的教訓,得到更多的提高。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1、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中學習,創設了寬鬆的學習氛圍。

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創造,是二十一世紀教育發展的主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正是基於這種認識,讓學生在朗讀課文時,展開合作,通過分角色朗讀、體驗、相互啓發、評價、激勵,彌補了自己的不足,發展了學生的特長,使學生樹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學習時,教師注意了指導和參與。合作學習以學生爲主體,但並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應該是在教師引導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應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要求。然後由學生自主選擇合作學習方式。同時,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合作之中,及時發現問題,引導交流,促進合作的實效性。

2、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了教學活動。

“競爭”是社會的需要,也是學習的需要。學生有爭強好勝的心理,他們喜歡競爭的.。在合作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這是教學組織的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正是抓住了學生的這種需要,以評選擂主的形式,展開朗讀比賽,同時用激發性的語言,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調動每一組成員學習的積極性,既面向了全體又照顧了個性的差異,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在朗讀競賽中,教師還注意了讀中指導,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

3、探究問題,展開討論。

問題是打開思維、喚起想象的鑰匙,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問題意識。傳統的教學是教師問學生答,串講串問佔據了整個課堂教學。我們現代教學主張把問題儘量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問和學生的問相互的融匯。問題還要由學生自己來解決,最好的方式是展開討論,鼓勵學生髮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統一。本片斷教學,教師在鼓勵學生問的基礎上,也不乏教師的問,教師的問不在於多,而在於精,在於有思考的價值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在執教《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時,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設計教學:

1、重視誦讀,誦讀是詩歌學習的基礎,通過對詩歌的反覆誦讀與指導,可以使學生直觀地體會到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2、把對詩句、詞語的揣摩分析作爲教學的中心環節。要分析詩篇字裏行間的情感張力,揣摩準確到位的詞語,並通過詩人對詞語的選用的分析,排比、對比手法與細節鋪敘的寫法的分析,更好的把握詩情詩意,提高學生對詩歌的鑑賞和把握能力。

從課堂實效來說,比較成功的方面有:

1、朗讀指導有效,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讀技巧,在課堂上朗讀投入,有感染力爲品味理解奠定了基礎。

2、學生對詩歌語言賞析與人物形象的感知理解準確,這也是由於教學過程中充分信任學生,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同時比較重視賞析詩歌方法的指導。

3、對於長詩的教學,教師選中了教學切入點,突出重點,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

4、教師評價及時到位,尤其能及時糾正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的失誤,及表達不準確的`現象。

但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失誤,留下了遺憾。如:在整體感知環節設計的問題,“大堰河是一個的人,大堰河是一位的母親”爲學生設了個坎,如果合爲一個問題就比較容易了。在品讀環節,感知大堰河的形象時,很突然的出現了對詩歌9——11節所表達的特殊的感情的理解,這樣破壞了教學的連續性,讓學生感到一時思維轉不過來。還有如果有時間把拓展延伸練習放在當堂處理,效果會更好。

總之,教學就是一種遺憾的藝術過程,我們只有爭取下次更好。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新聞兩則》,發生的事件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爲了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原設計採用多媒體展示當時的戰爭場面,但因設施沒有到位,沒有實施。之後我做了改爲老師代講當時的社會背景的處理。當我在講述當時的.局勢時,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我充分調動,原來我的學生是一羣喜歡聽故事的孩子。

之後就是落實新聞內容的概括,以及六要素和新聞結構的明確,尤其是導語的解析,以及新聞的語言品味,體會新聞的三大特點。知識點的落實在課後練習來看基本有效,但個人覺得品味語言環節用時稍微快了點,學生沒有多少時間深下心去思考,有些地方因時間關係,我做了代答,這個方面下次得注意。

因《新聞兩則》是放在了戰爭題材的單元,所以還得落實戰爭主題。在設計教學時,我引用了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這首詩,通過這個窗口,讓學生充分感受毛澤東的勝利豪情,以及讓學生體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英勇善戰,珍惜來之不易的勝利果實。

但因時間關係,沒有很好的落實,所以我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加強時間調控的能力。總的來說,新學期的第一節語文課,學生都很認真。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天在曹校長的帶領下,語文組全體同仁到沂南三中聽了蒲汪中學孟祥娟老師的語文課《組歌》。受益匪淺。

孟老師的課是在沂南三中推行小組合作學習的誠邀下的上的示範課。雖然是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但在這一節課中我們都感受到了孟老師的課踐行了縣“126策略”結合了語文科的特點、充分展示了自己紮實的基本功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些都給聽課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孟老師環節間的過渡、課堂激勵性的語言更是激起了學生和聽課老師的熱情。

隨後我們有幸聽取了縣教研室徐以山主任的精彩報告。對126策略的提出和教育的.規律、做幸福的老師等方面做了深入剖析。最後徐主任結合所講的課進行了精彩點評,並對如何與126銜接做了具體指導。

成就學生,發展自己。這就是徐主任的提出課改的根本目的。把現在的課堂由“悶”變成“福”,最具體的可操作的就是“126策略”的具體實施。聽了這些也就對課改豁然明瞭,也堅定了今後在課堂教學中的路。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掌聲》寫的是原來內心自卑的殘疾小女孩英子在同學的鼓勵與關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文章的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的情感在掌聲前後的變化。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領悟掌聲的內涵。

教學時間爲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學習生字新詞,初讀整體整體感知,抓住重點詞句品讀課文第1、2、4自然段。第二課時品讀第3、5段自然段,迴歸整體朗讀全文,進一步領悟掌聲的內涵,拓展延伸。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課堂上,我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喚醒學生的心靈感悟。

一、以讀代講,角色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研究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本課教學我們力圖以讀爲主,通過讀讀、說說、議議等環節,引導學生採用自由讀、默讀、指名讀、角色讀、引讀等方式,扣詞摳句,反覆品讀,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促進學生思維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

二、文中寓道,道中顯文

本課教學中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體味,對文本價值取向的體味,而這些都立足於對文章反覆的.閱讀,立足於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教學時,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之上,融會自己的情感披情入境,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思情並茂地朗朗誦讀,寓情於聲,以聲傳情,該激昂處還它個激昂,該委婉處還它個委婉,該悲涼處還它個悲涼,該歡快處還它個歡快。只有如此,才能“使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才能真切地將體驗到的情感酣暢淋漓地傳達出來。如,通過對描寫掌聲前英子的神態、動作詞句的品讀;通過句子比較,朗讀、想象等將學生的情感與文中人物情感融爲一體,真正受到薰陶感染。這樣讓學生充分閱讀,深入思考,促使學生把理解語言文字與感悟文章表達的情感、體驗人物的內心世界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文中寓道,道中顯文。

三、滲透學法,培養習慣

在教學中力求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如初讀課文階段,給足時間,精讀課文階段,採用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如英子給你留下什麼印象;通過默讀邊讀邊想的方法,抓住文中關鍵詞句體會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學會思考問題,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在教學中還抓住“默默、早早、最後、總是、又總是”等詞來引導學生進行一系列的語言實踐活動,並通過富有個性的誦讀進一步昇華情感。

四、關注生命,以生爲本

關注生命,激活課堂,以生爲本,促進發展,已成爲老師們的共識。在教學中我始終以學生爲本,不落下一個學生。如在讀書反饋中,有一生把“落下了殘疾”的“落”讀成“la”,老師並沒有放棄他,而是給他機會讓他改正,當其他學生讀對後,我又請他站起來讀直到他讀對爲此。

當然課堂上也存在許多不足:如有的同學學習習慣的養成還有待提高。課堂上個別學生還不能很好地進入角色。

八年級人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提出:“朗讀優秀詩文,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等體味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本單元共選了九篇古代詩文,編爲五課。這些作品都在描寫自然山水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細膩情思,是人與自然的交融,是人與自然的對話。學習本單元,要注意培養學生閱讀古詩文的能力,還要注意培養其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對山水景物的感悟能力、欣賞能力。

《三峽》是北魏地理學家驪道元《水經注》中的名篇。文章以凝練生動的筆墨,描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峻、清幽秀麗的景色,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欣賞之情。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真實的生活永遠比虛構的小說更曲折、更離奇、更感人。《再塑生命》這部感動了億萬讀者的經典篇目,帶給我們心靈深處的震撼是那樣的經久不息,揮之不去。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的心中一直不能平復,感慨於海倫·凱勒的堅強與毅力,感動於她與莎莉文老師之間濃濃的師生情誼。反思我們現在的孩子,在科技迅猛發達的時代,他們過着物質生活充裕的生活,十四、五歲的年齡,人生觀、世界觀正處於轉型時期,對社會只有懵懂膚淺的認識,青少年情感的漠視以及對生命的踐踏現象時有發生。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的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因此,在講授《再塑生命》一文時,我尤其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充分發揮?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

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發展。誰也不希望如花的生命過早的凋謝,誰也不希望悲劇重演。讓我們在陣痛中反思,在摸索中行進,在實踐中探求,在課堂教學的互動中,讓學生用生命來感悟生命,用生命來詮釋生命,用生命來撞擊生命。惟其如此,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纔會在語文課堂中奏響生命的凱歌;一個個如花的生命,纔會在現實生活中書寫自己精彩的人生。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

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纔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纔有可能被激活,纔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爲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於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藉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飢笑中有愛迪生。”作爲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於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髮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我

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乾乾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後感,觀後感、周。這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並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爲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麼以後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並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並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選有此篇文章。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把自己的感悟與大家交流共享。於是在課堂上除了欣賞優美生動的句子之外還出現如下一些不同聲音:

1、第2自然段有一句“祖母死了”,有學生認爲“死”字用得不好,沒有表現出對長者的尊敬,應該用“去世”或“逝世”比較好。

2、第六段中有一句“我便進來坐下”,學生以爲“便”字用的不好,該用“才”,“才”能表現那種依戀不捨,而“便”字表現的.動作似乎過快。

“進來”一詞也欠妥,本來是在外邊送父親的,應爲“進去”才妥帖。

3、文中有9處用了分號,學生以爲一些地方並非並列關係,不可以用分號的。如第七段中那句:“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

4、第四段中有兩處“躊躇了一會”,兩處“躊躇”之間是作者的心理活動,學生以爲兩處有多餘之嫌。應刪去第一處,只留第二處一句“他躊躇了一會”。

5、第五段中有一句“我將他給我做的紫毛大衣鋪好座位”,學生以爲這句話有毛病,怎麼能將大衣鋪好坐位,應是“在坐位上鋪好”或“鋪在坐位上”才通順。這些問題在過去的教學中不可能出現。

八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課前作業導學,既能節省課時,增大課堂的.容量,又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合作互助精神。讓學生既能體驗自已學習成功的快樂,又能品嚐幫助別人的喜悅。而且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在師生互動中進行,可使師生關係變得十分融洽,讓師生在課堂中融爲一體,在比較輕鬆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