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3.4W人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本組教材以“認準目標,不懈努力”爲專題,課文中的人物,無論是偉大的科學家、藝術家,還是普通人、殘疾人,他們身上都具有一種執着專注、不懈追求的精神。正因如此,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感受人物形象就顯得尤爲重要。那如何才能既要避免枯燥的說教,又要讓學生有所感悟呢。在課堂中,我將大量時間給予了學生,創造了一個相對比較寬鬆的氛圍,讓學生圍繞一些問題展開交流。

如“對於伽利略的這些做法,你是怎麼看的呢?”;“青年畫家看魚畫魚問什麼讓‘我’產生那麼大的興趣呢?”……同時,對學生的交流加以引導,要讓他們所感受到的不脫離課本,領悟到作者對人物外貌、動作等方面的`描寫,領悟表達方法,又具有自己的創造性。

但是,將說,將讀遷移到寫上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本單元的教學就是如此。學生在習作中並不能主動的運用文本中的一些表達方法,習作較之以往並沒有實質性的突破。看來,教學中做到瞻前顧後,做到說寫結合,讀寫結合,做好知識與能力的遷移工作,使整組教材形成有機整體,仍然是我今後教學需要努力的方向。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期末考試已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畫上句號。爲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爲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與說明:

一、班級、學生說明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比較熟悉,管理較容易。從學生語文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後進生也不少。

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少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掌握,生字詞不過關;

2、閱讀能力普遍不高,朗讀水平較差,“唱讀”現象比較嚴重;

3、書寫馬虎,作業不夠認真。

二、具體工作

1、制定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說、會寫、會閱讀。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由於採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於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3、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於教學的實施,更有利於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每天放學時都爲學習佈置具體預習任務,並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複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複習。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範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並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統一規範作業格式。長時間的督促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好,作業越來越規範、美觀。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2、課文朗讀: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3、閱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爲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爲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週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4、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採用了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並進行記憶積累。

三、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改變了“唱讀”的壞毛病,並且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爲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爲着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上星期五我參加了我鎮的教師素質大賽,講了《題西林壁》一課,課後做了認真的反思:

古詩,在時代上離我們很遠。兒童讀古詩,主要是受傳統文化的薰陶。除了要熟讀成誦外,初步感受其中的韻味也是必須的,因爲只有讀出了其中的味道,才能真正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分析教材我知道,領悟哲理美是《題西林壁》一詩的教學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教學流程設計過程中,我嘗試以誦讀爲主,在朗朗的誦讀聲中讀出韻味,讀出美感,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構建。針對個性差異,採用不同的`方式組織、引導學生主動積極的探究,在實踐中領悟景美情美,在互動中放飛思維,在語境中錘鍊語言,飛揚文采。

通過教學,我也有了點滴收穫:

1、教學古詩要把握好誦讀和積累關。

熟讀成誦是理解、欣賞、內化的最好手段。我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誦讀,注重理解內容,探明意境,充分領略蘊含其中的美。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發揮他們各自的優勢,利用各種教學資源,促成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心理體驗中挖掘潛能,愉快的探究。在動手、動口、動腦的語言實踐中學懂詩句,獲得學習古詩的真實體驗,建構古詩學習的知識系統,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2、古詩教學應注重歷史背景的介紹,領會大意,習得方法。

教材中精選的古詩大都出自名家之手。這些詩人在爲人、行事、作詩等方面有不少軼聞趣事,其中有些故事蘊含着中華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閃耀着人性的光輝。讓學生了解和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有助於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質量。

教學中的不足:

1、如何帶領學生品味字句,領會意境,獲得美感?

推敲重點字詞,這是古詩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但如何用古詩獨特的魅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詩中,去領略祖國語言文字的燦爛與輝煌?如何引導學生領悟形象美、哲理美、情感美?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實踐、總結。這節課我感覺教學中對於“嶺”和“峯”的理解雖然運用了圖片,但是仍然不透徹。

2、如何在預設的目標中給學生最大的生成空間?

預設是爲了生成,生成實現了預設。如何把詩人的語言內化爲學生的語言,讓詩人的感受成爲學生的感受,確實是每個語文老師必須解決好的一件大事。要做好真難呀!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天窗》這篇課文寫得比較深刻,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我先讓學生聽了課文後完成填空題,再讓學生質疑。學生非常自然地提出了爲什麼天窗是孩子們唯一的慰藉?爲什麼這小小的一方空白是神奇的?因此在課上我主要圍繞着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交流。

一、通過品詞品句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句子。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將他看到的,想到的寫得好在哪裏,找句子,品一品。在我的啓發下,學生們悟出了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閃電的外形,雲朵的變幻多端。作者的想象主要是在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展開,十分合理。

二、指導學生朗讀。因爲學生理解了句子,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也就有了感情。加上暴風雨的呼叫聲,小蟲的鳴叫聲學生的朗讀有起有伏,抑揚頓挫。多次,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積累到了不少優美的句子,給寫作提供了素材。

三、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整節課,我設計了4處說話訓練,因爲平時我在課上就注意這一方面的練習,特殊是一些文字優美的課文,如:《我愛三峽》、《繁星》、《桂林山水》等課文,我都讓學生背誦積累,所以在今天這節課上,學生就非常巧妙地運用到了積累的句子。除了平時就能說會道的,我還特別讓好同學幫助那些平時不太開口的學生,讓每個人都有開口說話的機會。

這節課的遺憾:

1、感覺自己在教法上沒有突破,教學手段不夠有新意。

2、說話練習時用了比較多的時間,造成後面的教學內容沒有全部完成。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連着上了兩節語文課,是我第一次上課,我有些緊張。上了第一節之後自我感覺不大好,對於第二節課,我有點沒底了,兩節課連着上對我來說有點難度。

1、雖然我對於這兩個課時在教學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蒐集了不少文字和圖片資料,但是我在運用這些資料的時候沒有發揮它們最大的作用,這是一個失誤。

2、關於學生的情感激發上,我做得很不夠,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充分地感受之後沒有給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機會,每當學生的情感被調動的時候我就把他們給壓下去了,忽視了學生的.想法。在播放長城被毀圖片時我沒有抓住機會,自己的感情不夠投入,以致學生也沒能充分的體會到,在後面的討論中學生讓學生爲長城保護提建議時,學生的態度不是很端正,有些學生有點在開玩笑的感覺。

3、對學生的反饋上不足,我沒有及時反饋,沒有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學生,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合理的意見,也沒有當堂解決。這也體現了我在教學經驗上的不足。

4、我的第二堂課是口語交際課,在設定課時目標時,我提到了要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在課程的設計上,沒有很好的體現,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說,這也是一個不足。

我的課雖然還有很多不足,我相信經過這一次,下次我一定能揚長避短,取得進步。加油!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在教《普羅米修斯》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我先讓同學們劃出課文中有哪幾個神,再分別說出他們做了哪些事。把這些人和事連起來就知道了課文的大意。這就是先把課文讀薄。把文章的輪廓通過多媒體顯示給同學們,“這樣的文章你們喜歡嗎?”“不喜歡。”“爲什麼?”“不具體。”“不生動。”“不完整。”“不感人。”“對。我們都喜歡讀具體、生動、完整、感人的故事。下面我們就細讀課文,找感人之處。”引導學生解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在預習中沒能夠提醒學生查找有關他們的資料,瞭解他們的故事,在教學中我也沒能對這幾位古希臘神進行一一介紹,使孩子對他們一無所知。只有進一步瞭解他們的背景,才爲更好的理解課文進行鋪墊。今後的教學中一定要注意細讀文本,瞭解背景,才能真正引導孩子體會文章所表達的真正含義。

接着引導學生由課文內容想象畫面。由課文1、2自然段讓同學們讀後想想:人間沒有火和有火是什麼樣的畫面。孩子們展開豐富的想想。沒有火人們吃生肉、生菜,沒有溫暖和光明,甚至生活在黑暗中會受到野獸的傷害。有了火,人們可以圍着火燒烤野味,大家能快樂、幸福、健康的過日子。當然了,這些想象的畫面都是在讀中感受到的,鼓勵學生帶着感受去讀、去體會、去想象。

普羅米修斯的愛給人間帶來了光明和幸福。自己卻遭遇不幸。引導學生再讀“普羅米修斯雙腳戴着鐵環被死死地鎖在高高的'懸崖上--------”這兩個自然段。讓孩子們認真地讀起來,並把自己的感情帶進去去讀,希望在讀中孩子們能看到了渴了沒法喝、餓了沒法吃、困了沒法睡、累了沒法休息的普羅米修斯。更殘忍的是那兇惡的鷲鷹,天天啄食他的肝臟。但在這環節中,我處理的不夠到位,沒能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出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使學生讀得也是生硬無力,感情枯澀,沒能達預設的目的。

爲了讓同學們感受普羅米修斯遭受的酷刑,爲了讓同學們感受宙斯的兇殘,用摳詞換詞的方法讓同學們去區別感受。面對殘暴的宙斯,讓同學們對宙斯說幾句話。“宙斯你身爲衆神領袖,你不應該懲罰普羅米修斯,你太狠心了。你應向普羅米修斯學習,造福人類。”但在這環節中我忽略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課文的背景,宙斯是衆神的領袖,面對普羅米修斯爲人類造福的行爲,他卻不給予支持,反而用酷刑來懲罰普羅米修斯,難道宙斯真的那麼狠心嗎?難道他真的那麼憎恨人類嗎?難道他真的那麼自私嗎?這是爲什麼呢?沒有針對此問題這是細緻挖掘,使學生的印象中形成了宙斯的殘酷無情,而宙斯真是如此殘酷無情的神嗎?

最後,讓孩子們體會到了這是一個愛的神話,體會到了普羅米修斯博大的愛。向學生提出“假如大力神沒有來拯救普羅米修斯,他還有獲救的希望嗎?”“有。因爲他的愛會感動很多人,即使大力神不來救他,也會有其他人來救他。”是啊,其實救他的正是他自己。是他的愛感動了別人。這就是愛的力量。法國彭沙爾說,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

通過聽專家李玉龍老師的《小馬過河》一課,以及李老師針對我的課堂進行剖析,使我深深地認識到自己的課堂還有諸多問題。首先缺乏對文本的細讀,對背景的瞭解,只有細讀文本,瞭解背景才能真正去解決文本的核心問題;課前雖有預習本,但卻沒能讓它真正發揮其作用,要注意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所提出的問題,到本課結束時一定要了解一下學生還有哪些問題沒能在課堂中解決;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注重了師生間的對話,而忽略了生生間的對話,只有學會放手,讓學生與學生交流,那樣才能碰撞出更多的精彩;同時,課堂與學生的對話要達到多個回合,才能深入到挖掘文本,今後的課堂教學要向李老師所言,“要想給學生精彩的課堂,就把課堂還給學生,給學生課堂表現的機會,那樣你的課堂不精彩纔怪。”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編入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適宜的畫面,創設了柔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別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所以在設計教案及上課時,我都努力抓住古詩的幾個特點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

(1)抓住古詩“詩中有畫”的特點,把“詩”與“畫”結合起來進行教學。古詩的語言極爲精煉。僅僅通過接觸語言來學習古詩,兒童對古詩畫面美的理解就會是籠統的、模糊的。所以我通過圖畫,詳細而形象地再現古詩中的畫意;通過語言,喚起學生豐富的聯想,從而引導學生深入體會古詩的意境之美。

(2)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含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絃的詩歌。在這首詩中,詩人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所描繪的景物之中,創造出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教學時,我嘗試引導學生“從景入手”,從字詞的理解以及再現詩的畫面入手;“由曲引情”——詩與曲,自古以來就是相互依存的姊妹藝術。優美的歌曲,能創造特定的情境,能把學生帶進一種非凡的藝術氛圍中去,從而爲學生體會古詩的情感創造條件。

我自始至終輕輕地播放着一段樂曲。該曲有着優美抒情的'曲調,輕快伸展的節奏,詩一般的音樂語言。學生一聽樂曲,彷彿置身之中,舒適、愉悅、嚮往的情緒便油然而生。這時,再學古詩,學生較快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學完全詩後,我再讓學生一邊聆聽樂曲,一邊展開想象。此刻,學生伴隨着二胡、琵琶、提琴齊奏所發出的優美的音響,浮想連翩……一幅悠閒安閒的農家生活圖,頓時呈現在學生眼前

(3)幫助學生“由讀引情”。古詩的情感經常蘊含在富有音樂美的語言之中。要通過反覆朗讀、吟唱才能入境、察情。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把朗讀作爲一根主線貫穿始終。起始階段齊聲讀,個別讀;深入學習階段邊理解邊朗讀;學完全詩後讓學生反覆朗讀,或一唱三嘆地吟讀,或搖頭晃腦式地自由讀。總之,要讓學生讀得琅琅上口,滾瓜爛熟,聲情並茂,方肯罷休。

儘管整堂課我都努力地按照設計時的想法在做,但備課還是顯得過於理想化了些,沒有更多的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整體水平(包括理解及朗讀水平)!所以整篇課文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還是出現了一些小問題。前面鬆了些,後面有些趕。另外,在讓學生朗讀上也有“蜻蜓點水”之嫌。有些浮於表面,顯得程式化了。如果時間安排更好的話,應該照顧到整個班級學生的朗讀,並有針對性地指導。更好地來體現備課中的“由讀引情”的理念。最後,課件設計中也有小小的不足,安排教師範讀是我設計了配樂錄音。但教學後發現,教師範讀部分始終還是自己來讀比較適合!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這篇課文是冰心寫的一篇散文,課文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生機勃勃的“趕春”的兒童和春天裏充滿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兒。字裏行間洋溢着一種生機,令人感到十分快樂。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言文字理解花兒和兒童一樣是那麼生機勃勃,令人快樂的。難點是理解“爲什麼作者說‘只揀兒童多處行’就能找到春天。爲了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我細細研讀了教材、教學參考書、備課手冊、《新補充閱讀》上的課文助讀,還上網瞭解了冰心,閱讀了一些冰心老人的作品。教學完本課後,覺得有幾點教學是成功的。

一、抓住主線,理清思路,把握內容。

在學生讀通課文內容後,讓學生思考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待學生說出是按遊覽順序來寫的之後,就追問: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默讀課文,畫出表示作者行蹤的詞語。然後交流板書:頤和園門口、知春亭畔、湖邊、玉瀾堂。接着讓學生根據作者的遊覽路線及板書提示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反思:以作者的遊覽路線爲抓手引導學生分段,便於學生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爲全文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抓住突破口,落實重點,分散難點。

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後,我就緊抓課文的題目展開深入的教學——“找找文中哪些句子表現了兒童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重點學習第1自然段,通過圈畫一些要害詞體會頤和園門口的兒童多。再理解這個比喻句中的“大魔術匣子”指什麼?“小天使”又比喻什麼?在此基礎上,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突出了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材分析】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裏玩耍,很生氣,就在花園周圍築起了高牆,將孩子們拒之牆外。從此,花園裏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只有雪、霜、北風、雹在花園做客。一天,孩子們從圍牆爬進來,春天也就跟着孩子們來了,花園裏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巨人看到這一幅奇特而又可愛的景象時,他的心被觸動了:當他看到小男孩因無法捱到樹枝而急得哭起來時,他的心軟了,十分後悔自己先前的舉動。最終,巨人拆除了圍牆,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纔是真正的快樂。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經接觸了不少童話,但是他們並未掌握感悟童話中真善美的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句子,體會人物的形象美,感悟童話的內涵。

1.在講授新課時,要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運用已習得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詞語,瞭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景色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2.引導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的道理,應主要採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裏的不同的景色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閱讀中瞭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3.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想象畫面,感受童話的神奇。

2.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教學策略】

1.字詞教學

本課生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發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藉助漢語拼音字典弄清字音。本課要求會寫的11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準確識記並書寫。

2.閱讀理解

本課教學主要採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後有什麼體會或發現。

3.表達運用

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後,深入揣摩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議一議。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教學準備】

1.預習提綱:完成課文預習作業。

2.準備資料: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碩、允”等8個生字,會寫“碩、允”等11個字,正確讀寫“柔嫩、豐碩”等13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板塊一

導入課題,解題趣

1.板書課題,揭題導入。

(1)師導入: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是一篇童話,題目是《巨人的花園》。

(2)課件出示:巨人的花園。

2.簡介作者,齊讀課題。(出示課件)

奧斯卡·王爾德(1854—1900),19世紀後期英國作家、詩人、劇作家,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英國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被譽爲“才子和戲劇家”。

主要作品:《道林·格雷的畫像》《快樂王子》《石榴屋》等。

(1)師介紹作者,引導:從中你獲取了哪些信息?

(2)生齊讀課題,交流回答。

3.看題觀圖,初識巨人。

(1)師:這個課題很有意思,一讀就知道這是一篇童話,你是從哪個詞語知道的?說說你的理由。

(2)生交流。(預設:巨人)

(3)師引導:你想象中的巨人是什麼樣子的?

(4)課件出示巨人圖片。

①師引導:這就是巨人。把他跟他身邊的孩子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

②預設:太超常了。

③師小結:童話中的人物就是這樣的奇妙。(板書:奇妙)

【設計意圖】這節課一開始就將閱讀焦點指向了“文體”,因爲讓學生了解文章體裁是溝通學生語感和意境的樞紐。所以本次課我從情趣基調入手,用“巨人”這個形象帶領學生進入“童話之境”,從而讓學生對童話中的奇妙人物有初步的印象。

板塊二

學習字詞,析詞趣

1.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初步瞭解故事內容。

(1)師引導:《巨人的花園》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走進花園去瞧瞧吧!

(2)讀故事的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呢?(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l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l

想一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誰?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①師指名讀閱讀要求,並指導:讀童話可不能像讀普通課文一樣,而是要像講故事一樣讀。邊讀邊思考以上問題,還要想辦法認識不會讀的字詞。

②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詞。

2.學習生字新詞。

(1)學習要求認識的字和要求會寫的字。

會認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覆(fù)

嘯(xiào)

縷(lü)

摟(lǒu)

頰(jiá)

會寫的字:碩(shuò)

允(yǔn)

砌(qì)

牌(pái)

禁(jìn)

懲(chénɡ)

蹤(zōnɡ)

嘯(xiào)

私(sī)

頰(jiá)

拆(chāi)

①師指名認讀,相機正音:“碩、拆”讀翹舌音,不要讀成平舌音;“允”讀“yǔn”,不要讀成“yǒnɡ”;“砌”讀“qì”,不要讀成“qiè”;“頰”讀“jiá”,不要讀成“xiá”。

②生開火車認讀後,全班齊讀。

③指導寫生字。

師引導:說說通過自學你掌握了哪些生字,與大家交流交流記憶方法。

④師引導生觀察字形,明確字的結構、筆畫、筆順,示範寫字,並指導書寫。

(2)詞語歸類。(課件出示三組生詞)

叱責

北風呼嘯

快樂歡叫

自私

冰雹瘋鬧

增添春意

臉頰

小鳥歌唱

立刻逃走

拆除

桃花盛開

景象可愛

①生自由讀詞,邊讀邊想: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是描寫什麼的?

②師指名讀詞並交流這三組詞。

③師小結:這三組詞在課文中分別描寫的是巨人、花園、孩子。

④師指導讀詞:邊讀邊想象詞語描繪的畫面,注意讀出詞語的味道。

⑤師指名讀後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讀詞亦需“語境感”。詞語歸類中的三組詞語分別指向巨人、花園、孩子,這種詞語上的運用妙在其營造的語境,讓學生的語感和境感在誦讀中得到了融合。

板塊三

初識人物,感文趣

1.師引導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呀?(預設:巨人)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是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讀出來的?

2.生交流,師引導生用上“開始、後來、最後”等詞,概括地說一說。

示例1:巨人給我留下了自私的印象。我是從巨人突然回來,見到孩子時的樣子看出來的。

示例2:巨人給我留下的印象是知錯能改,我是從一開始巨人把孩子們趕走,然後明白了有孩子們的地方就有春天,最後和孩子們一起在花園裏玩這些情節中感受到的。

3.師小結:這位同學用上了“一開始……然後……最後……”這樣的詞語,一下子把故事大意都說清楚了。看來,抓住主人公的形象,的確是瞭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明明是同一個巨人,同學們卻讀出了不同的感受,說明大家都在認真思考,用心體會。初讀課文時巨人給我們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設計意圖】就課程而言,寫法決定讀法,讀法決定教法。《巨人的花園》是篇童話,在感知環節將“文體意識”融入其中,授之以漁,讓學生懂得抓住主人公形象是瞭解童話內容的一個好方法。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想象畫面,從超常的人物與離奇的情節中感受童話故事的奇妙。

2.聯繫生活,合理想象,明白“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道理,並和同學交流閱讀後的感受。

【教學過程】

板塊一

想象意境,品意趣

1.導入新課。

師:上節課,我們走進了童話的王國,感受到了童話中奇妙的世界。這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巨人的花園》,進行一次心靈的旅行。

2.品讀故事開頭,結合原文,體會巨人的孤獨。

(1)師引導: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巨人的花園以前是一個漂亮的大花園。初步感知了故事的主人公巨人的形象,有的同學讀出了自私,有的同學讀出了知錯能改。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巨人呢?我們得細細地讀讀這個童話才能知道,下面讓我們先來看看故事的開頭。

(2)課件出示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玩耍時的圖片。

①師引導:這是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玩耍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麼?你彷彿聽到了什麼?(板書:孩子)

②預設:我看到了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快樂地奔跑,愉快地玩耍,我彷彿聽到了他們歡樂的笑聲,聽到了小鳥悅耳的歌聲。

(3)引導體會巨人的形象。

①師引導:孩子們在花園裏盡情地歡笑,盡情地奔跑,那巨人在哪裏呢?

②師指名回答。(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

③師引導:他在那兒住了多久?

預設:他離家去看朋友,在那裏一住就是七年。

④師引導:讀到這,巨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巨人害怕孤獨)(板書:怕孤獨)

3.讀第3~5自然段,感知巨人形象。

(1)師引導:有一天,巨人回來了,看見孩子們正在花園玩。巨人是怎麼說、怎麼做的?請默讀第3~5自然段,圈畫關鍵詞句。

(2)課件出示:

“你們在這兒做什麼?”他叱責道。孩子們嚇得跑開了。

“我自己的花園就是我自己的花園,”巨人自言自語道,“這是隨便什麼人都懂得的。除了我自己以外,我不允許任何人在這裏玩。”於是他在花園的四周砌了一道高牆,掛出一塊布告牌:

禁止入內

違者重懲

(3)師指名交流,相機引導: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示例1:一個自私的巨人。

示例2:一個脾氣暴躁的巨人。

(5)指導朗讀。

①師指名讀第4自然段,指導讀出“叱責”的語氣。

②師指名讀第5自然段,指導讀出“自言自語”的語氣。

③師引導評價:聽了他的朗讀,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個怎樣的巨人?

4.朗讀課文,感受巨人的花園的變化。

(1)朗讀第6~1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並思考:巨人的花園發生了哪些變化?

(2)師引導生交流。

①師:(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能用一句話說一說嗎?(預設:巨人的花園,仍舊是冬天的景象)能用一個詞語說說嗎?(預設:淒涼)

②師生合作朗讀。師讀第1句,生齊讀第2句。女生讀第3句;男生讀後面部分。

③師引讀第8自然段,生齊讀第9自然段。(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可是春天始終沒有來,夏天也沒有來。秋天給每個花園帶來了金色果實,但巨人的花園卻什麼也沒有。

①(課件出示第10~11自然段)師:巨人的花園是怎樣的景象?巨人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

②生交流,師相機指導朗讀。

③小組討論:巨人的花園爲什麼出現了這麼奇特、可愛的景象?

④師指名交流。

【設計意圖】刪繁就簡,以巨人說的話爲語言訓練和文本涵泳的突破點,引導學生比較,從而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看似不經意的師生情境對話,讓“想象的角度增加、廣度開闊、精度提升”。更重要的是把握“想象的溫度”,把學生帶入洋溢着趣味的童話中,感受童話故事情節的奇妙,又一次瞭解童話文體特點。

板塊二

語言實踐,說醒悟

1.出示圖片,引導質疑。

(1)師:更奇妙的還在後面呢!(課件出示巨人與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2)師引導生看圖:此時的巨人在幹什麼?

(3)示例:巨人和孩子們在花園裏歡快地玩耍。

(4)師引導質疑:看到眼前的情景,結合我們前面讀到的內容,你有什麼疑問嗎?

(5)預設:之前巨人還那麼生氣,現在巨人爲什麼和孩子們和好了呢?

2.品讀故事結果,語言實踐,體會巨人的醒悟過程。

(1)師指導:請自由朗讀第12~15自然段,並思考:巨人有什麼轉變?用橫線畫出寫巨人語言、動作、心理活動的句子。

(2)師引導交流:巨人是怎麼說、怎麼做的?

(3)課件出示第12自然段。

①師指名朗讀。

②師提問:春天爲什麼不到這兒來了?你明白嗎?請聯繫上下文說一說。

(4)課件出示第13自然段。

課件出示:

他輕輕地走下樓,靜悄悄地打開前門,走進花園裏。孩子們看見他,非常害怕,立刻逃走了。花園裏又出現了冬天的景象。

巨人悄悄地走到他後面,輕輕抱起他,放到樹枝上。這棵樹馬上開花了,小鳥們也飛來歌唱。

別的孩子看見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樣兇狠了,也都跑了回來。春天也跟着一起回來了。

①師生合作朗讀。師讀每行的前面部分,生接讀後面一句。

②師引導:讀了這一部分,你有什麼發現?(預設:故事神奇;春天同孩子們在一起)

(5)小練筆。

師引導:看着這奇妙的一切,巨人終於明白了。他明白了什麼呢?請寫下來。

課件出示:

小練筆:

巨人終於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生完成練筆後,師指名交流。

示例1: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

示例2:有孩子的地方鮮花盛開,桃樹綻出綠芽,到處草翠花開;沒有孩子的地方鮮花凋謝,到處都被冰雪覆蓋。

⑤師引導:用對比的手法,讓我們感受到巨人是真的明白了,他那顆冰冷的心開始變得溫暖了,你們說的這些,用書上的一句話說,就是——(出示課件)

師:我們還可以怎麼說?

預設:我的花園裏,孩子們是最美麗的花。

⑥師小結:不管怎麼說道理就是一個,那就是——孩子就是春天。(板書:孩子是春天)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巨人變了,他不再孤獨,變得快樂;不再自私,變得寬容。

【設計意圖】學生經由情境感知進入意境領悟,進而遷升至與巨人心靈契合的心境感悟。這一閱讀境界的提升亦是學生言語境界、言語情懷的重新構建。

板塊三

總結拓展,寫童話

1.想象圍牆拆除後的景象。

(1)師引導:巨人終於醒悟了,他拆掉了圍牆,迎來了春天……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生自由交流,想象拆掉圍牆後花園裏的美景。

(3)課件出示巨人和孩子們一起玩耍的圖片。

(4)師引導生想象巨人把花園分享給孩子們後,他的生活會有怎樣的變化。

①師引導:巨人把花園和孩子們分享後,他還那樣孤獨寂寞嗎?

②預設:巨人不再孤獨,因爲有了孩子們的陪伴。

③猜猜巨人陪孩子們做了哪些遊戲。

示例1:巨人陪孩子們做捉迷藏的遊戲,讓孩子們藏在他的身後。

示例2:巨人讓孩子們爬到他的身上,抱着他的脖子,坐在他的肚子上滑滑梯。

2.生齊讀14、15自然段,感受他們的幸福。

(1)師引導: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課件出示段落)

(2)生有感情地齊讀14、15自然段。

3.結合生活,領悟童話中的道理。

(1)師引導:巨人懂得了與孩子們一起分享,所以他變得快樂了,他的花園變得四季如春了。這是多麼美好的畫面啊!這種美好的畫面,我們不僅在童話世界裏能夠看到,而且在生活中也能看到。你們在生活中有與人分享帶來快樂的小故事嗎?(生自由交流)

(2)師小結:是啊,快樂就是與人分享,快樂就是給別人送去溫暖與關愛。雖然現實生活中的美好瞬間沒有童話那樣神奇,但同樣也會帶給人許多欣喜。正如詩人布朗寧所說:“把愛拿走,我們的地球就變成一座墳墓。”希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音頻播放《讓世界充滿愛》)

4.完成練筆,感受童話的魅力。

(1)師引導:讀完這個故事,我們彷彿和巨人同悲同喜。孩子們,你們願意成爲童話中的一員嗎?下面就讓我們繼續把這個故事寫下去吧。

(2)課件出示小練筆要求。

課件出示:

小練筆:發揮想象,把孩子們在巨人的花園裏盡情玩耍的情景寫下來。

(3)生髮揮想象,自由進行小練筆。

(4)師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5.拓展閱讀,激發興趣。

師指導:王爾德的童話故事,語言華麗唯美,情節純真生動。細細地研讀,你可以從這些童話中體會到人間的冷暖,領悟到人生的哲理。課下同學們可以去圖書室閱讀這些優秀的童話故事。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說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與人分享的快樂種子纔會在學生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拓展練習的設計,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閱讀實踐中學習語文知識,獲得情感體驗。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關注點在於欣賞語言,欣賞童話的表達方式,學習和積累童話知識。

1.讓朗讀成爲學生閱讀學習的重要手段。

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這篇意蘊深刻的童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爲之一顫,爲他們點燃心中的一盞明燈,讓他們學有所獲。

2.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側重認知性閱讀。

初讀課文,認識這個美麗的花園。在課堂的開始我就以這個美麗的花園爲切入點引入課文。通過欣賞圖片,使學生對這個美麗的花園印象深刻。

3.抓住重點,品讀感悟。

這一塊的閱讀,需要抓住重點,品讀感悟。通過多層次、多形式的反覆品讀、揣摩感悟,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體會花園的變化,與前面美麗的情景形成鮮明的對比。體會巨人的態度,通過自行朗讀感悟,揣摩巨人的心理,因爲描寫巨人自私的語句是文章朗讀評論的重點。

4.拓展想象的空間。

如巨人趕走孩子們的時候是怎麼想的,會有什麼樣的表情,作者沒有寫出來。這時我就安排學生說一說、寫一寫,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前期一系列的對比感悟,再出示重點句,學生對重點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類文鏈接

這節課的教學,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裏,春天就在孩子們的心中,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春天!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本單元是小學四年級英語下冊第五單元內容。本單元重點學習有關鞋類,水果類的單詞和如何用簡單的句子來問價格。因爲教學內容跟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很貼近,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束這單元的教學後我的感觸頗多,現將個人所得所思記錄如下:

在對第五單元的教學中,對於本單元的單詞,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卡片,簡筆畫引出生詞,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操練單詞的時候我運用了高低聲、分組讀、男女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變枯燥、單一的.單詞朗讀爲多樣化的朗讀,避免了單純讀單詞的乏味,使他們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實現寓教於樂。在let’s do部分,老師放錄音,學生做動作,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到上英語課很有趣,而且也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的記憶單詞。在練習部分,通過模仿動作,手勢,畫簡筆畫等,讓學生猜東西的價格。就此來鞏固所學單詞和句子。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對鞋類的單詞練習的還不夠,個別同學不能熟練朗讀。 2。細節方面沒有做好。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其他老師的優點,不斷反思,改正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千年夢圓在今朝》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爲實現飛離地球、遨遊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誌着我國已經成爲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於實現了。教學時以“神五”發射爲突破口,通過課件、品讀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於中國航天工作人員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

一、創設情境,營造情感氛圍

1.我在課題上做一個鋪墊,談話揭題後,我要求學生快速默讀課文,用“﹏﹏”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交流時抓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奮鬥,終於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引導學生交流,弄明白“千年夢”和“圓在今朝”各指什麼。在明白了課題的情況下,引導學生帶着感情來讀課題,營造了情感氛圍,激發學生的情感。

2.在研讀了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和體會了航天工作者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於探索、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後,請學生觀看“神舟五號”成功發射的視頻,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學生內心自然而然地昇華起了驕傲、自豪之情。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配樂朗誦課後閱讀鏈接《炎黃飛天夢》來加深感情。

二、閱讀感悟,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研讀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同時寫寫批註,可以和同桌討論自己的感想,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讀、找找、寫寫,抓住了能夠體現“辛勤努力”的詞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感受到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薰陶。

不足之處: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但留存在學生心中的感動還不多,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應多做點文章。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威尼斯小艇》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一篇寫景物的散文。以形神兼備、靈活多變的語句展示了異國風情和小艇的重要作用。課文通過介紹威尼斯小艇的樣子、船伕駕駛小艇的高超技術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爲我們展示了威尼斯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風光。抓住事物特點描寫是課文表達上的主要特點。

多次教學,不斷反思,我深切體會到,教學設計的思路對於課堂氣氛及學生學習、精神、思維的狀態,有着極爲重要的影響。

教法一:

一、上課,揭示課題,齊讀後問:本文是寫“威尼斯”還是“小艇”?接着介紹威尼斯的地理狀況及當地的風土人情。

接下去的環節,先引導學生定向自學,幫助學生掃除閱讀課文的障礙。然後引導學生學習單元提示“按課文的幾個方面給課文分段”的方法並給課文進行分段,理清文章的脈絡。接着讓學生根據問題,逐層理解課文:

(1)威尼斯的小艇是什麼樣子的?

(2)坐在船艙裏的感覺又如何呢?

(3)船伕是怎樣駕駛小艇的?

(4)小艇在威尼斯起了什麼作用?最後學生朗讀體會。

這種教學方法教學環節步步緊扣,師生達標的意識很強,學生在老師的牽引下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氣氛有條不紊。但這種設計,學生學習空間受限制,無自主選擇機會;教學環節雖步步緊扣,但死板而機械,教學流程具有不變性和明顯的指向性;串問串答,氣氛沉悶,學生參與的興趣不高。

教法二:

首先多媒體播放威尼斯的風光片。教師充滿激情地介紹威尼斯的風光。讓學生被美的'風光所吸引,被美妙的語言所感染,然後啓發學生思考:畫面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麼?引出課題。

二、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學習。

(1)學生輕聲、自由的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說說你最喜歡哪部分內容?

(2)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描寫小艇樣子奇特的段落。然後引導學生回答:通過學習,你瞭解了小艇的哪些特點?能讀出韻味來嗎?學生回答,同學可補充、評議,也可就一些問題展開討論、爭論,讓學生暢所欲言。然後再畫畫小艇。

(3)我採用讀演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反覆品讀的基礎上和同桌合作,解決疑難問題,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表演:一人學船伕駕駛小艇前行,一人爲船伕配音。

(4)在學習最後兩段先讓小組合作學習,然後引導欣賞精彩的語句,指出精彩在什麼地方。爲了幫助學生理解,相機播放威尼斯夜景課件,讓學生盡情地體會“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的安謐靜寂的美。

課末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

1、讓學生想象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人用小艇?他們坐小艇做什麼?用總分的段式寫一段話。

2、指導學生用“操縱自如”說話,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

3、假如你坐在小艇裏會說些什麼呢?

4、課外引導學生收集有關蘇州圖片或資料比較一下蘇州和威尼斯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教法二,威尼斯,異國他鄉的地理風貌,對學生來說是十分陌生的。在教學之始,讓學生通過課件“遊覽”一下威尼斯水城,讓學生對該水上城市的奇特風光,諸如河道、古建築、橋樑、小艇、船伕等有個大體的感性認識。這樣既拉近了學生於文本的距離,激發了學生學習全文的求知慾;又讓學生增長了知識。

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爲課文提供信息,成爲理解內容與激發情感的工具。當我在講到威尼斯城夜裏寧靜,再一次用了電教媒體,“讓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靜的美麗夜色,呈現於學生眼前。兩處用上課件,給學生提供了一“動”一“靜”,強烈對比的生活信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體驗,感情上會起着“呼應”的作用。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使學習成爲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這堂課中提倡學生充分地讀,用自主閱讀取代老師分析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溶入情感中進行閱讀,加深理解和體驗,在感悟和思考中,受到情感薰陶,注重學生合作與交流的引導,培養合作探究能力,倡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爲了準備5月的20xx年全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活動,我從4月初接到通知,就開始投入到這次賽課的準備當中。考慮了我教學的特點和喜好,最後我選定了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裏的《鄉下人家》。

《鄉下人家》這篇課文通過描寫六幅田園風光的畫卷,展現了鄉下人家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鄉村生活的熱愛和嚮往。基於本組課文的編排目的和本文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本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我們確定了在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落實詞語理解、朗讀訓練、寫法提煉和遷移運用的教學流程,讓學生在潛心品味語言,感悟語言魅力的過程中,實現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在設計的最開始一個很大的難題就擺在了我們的面前。那就是第一課時上什麼,怎麼上的問題。於是我查閱了往年全國賽課的資料,也請教了相關專家的意見,得到了一個基本的流程。緊接着我就開始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環節,最後進行試教與修改。到來參加比賽的最後一稿,這節課總共經歷了N次大的修改。每次修改都是圍繞着如何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力圖通過學生自主的感悟和探究進行文本的學習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讓這節課的每個環節都能上得紮紮實實的目的。因爲整個設計的過程細節太多,現在我只想節選這次備課中的幾個教學片段來談談我對如何根據學生髮展需求進行內容取捨、練習設計這兩個方面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的感受。

關於中心段的教學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們決定從課文的最後一段(文章的中心段)入手進行對課文文本的學習。最初的教學設計是這樣的: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課文裏有一個句子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你能從課文裏找到它嗎?用筆畫下來。看着課本一起讀這個句子。

師激趣:同學們通過讀書,我們把一篇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現在誰能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來理解作者的感受?(指名交流後教師相機板書不論……不論……獨特迷人。)

出示句子:鄉下人家,早上、中午、晚上,初春、晚春、初夏、盛夏、初秋、深秋、初冬、隆冬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分男、女讀句子)師:兩個句子你更喜歡哪個句子的表達方式?(意思相同,課文的簡潔,讀起來很美,改寫句羅嗦,不美。)

師小結:課文中作者連用了“不論、不論”來寫,其實就包括了所有的時間和季節。因爲在作者眼裏,一年四季,一天24個小時,鄉下人家的景色都是那樣與衆不同、那樣美麗,他都喜歡。課文原句的描寫不但簡潔而且表達的情感也更深刻了。帶着你們的體會自由地讀讀這句話,抓住這些重點詞語把句子讀好。(指名讀、賽讀)

師:這麼好的句子大家能背下來嗎?

師小結過渡:這個句子在課文中很重要,作者把它放在文章的最後,起着總結的作用。那麼圍繞着這個句子,作者分別是怎樣描寫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色呢?我們再回到課文中去看看。

我們在這裏設計句子比較的`目的主要是想讓學生通過對比這兩個句子來感受作者用“不論……不論……”這組關聯詞來表達的精煉,體會作者想表達的強烈的感情。但通過試教以後發現,這樣設計的教學效果並不明顯。感覺這個訓練點對學生語言和思維發展的意義不大。因爲在四上的一篇名爲《搭石》的課文裏已經出現過相似的句式,對學生來說已不是新的知識。其次,“不論……不論……”這組關聯詞語也不是這個句子的教學重點。對於這個句子只要抓“獨特”、“迷人”這兩個重點詞語就行了,在這個句式的寫法上花費太多的時間是很耗時低效的。於是教案被修改爲:

師小結:課文的生字詞語我們學完了,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再去讀讀課文,邊讀邊思考課文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引:誰來說一說課文描寫了哪些鄉村風景,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小結:同學們都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感受,課文裏有一個句子也表達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感受,你能從課文裏找到它嗎?

(指名讀,你們都同意他的意見嗎?齊讀)。

師:同學們通過讀書歸納,我們把一篇原本很長的課文,讀成了一句話,現在誰能抓住這句話中的關鍵詞來理解作者的感受?(重點理解“獨特”、“迷人”的意思。指名交流後教師相機板書:獨特迷人。)

師過渡:這個句子不僅表達了作者的感受,它還是全文的總結,圍繞這個句子,作者是怎樣把鄉下人家獨特、迷人的景色寫出來的?我們一起看課文,這節課我們先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經過這樣的修改後這樣的教學環節就很明朗,不拖拉。重點突出明確,學生也得到了相關的思維訓練。

關於第一自然段的教學

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可以說是困繞我們最久的一個環節。因爲我們試教的是南寧市的學生,城裏的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的那些鄉下人家景色與生活的畫面離學生自身的感受比較遠,他們很難真正的感悟到文中描寫的那些“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所構成的那道裝飾的“別有風趣”。如何讓學生能真正讀懂景物的“別有風趣”,感受到作者對鄉下人家獨特風光的喜愛之情是這個自然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師引: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哪些詞語最能表現出鄉下人家的獨特迷人的請你畫下來。

2、學生默讀課文並做圈畫批註。

交流:通過讀書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先和同桌講一講,後指名。)

(1)出示:別有風趣指名說說詞語的意思。

(2)課文裏這道與衆不同,別有趣味的

裝飾是什麼樣子的?我們一起來讀讀課文,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出示課文齊讀“鄉下人家,雖然住着小小的房屋……襯着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

(4)指名交流讀了課文你看到了什麼?

(5)師相機拓展想象寫話:鄉下人家,房屋雖小,但人們總愛搭一瓜架讓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你看那些嫩綠的枝條長出了綠油油的小葉子,葉子越長越多,越長越密,綠色的葉子在陽光的照耀下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彷彿把陽光都染成了綠色。你們想到的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

(6)學生想象練寫。

指名交流。教師相機點評(這是一幅……的圖畫;這是多麼迷人的畫面;老師眼前就已經出現了那……)

(7)總結:當花兒落了的時候,藤上便結出了青的、紅的瓜,襯着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正是這些漂亮迷人的景物構成了鄉下人家門前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帶着我們的想象,再來讀讀這部分課文。(齊讀“鄉下人家,雖然住着小小的房屋……襯着那長長的藤,綠綠的葉。”)

3、師出示句子: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着一對石獅子或是豎着兩根大旗杆,可愛多了。

(1)作者寫了這些自然的景物,爲什麼還要寫石獅子和大旗杆呢?

(2)教師相機總結:是的,那些“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更讓人覺得親切,可愛。有着勃勃的生機。通過與石獅子和旗杆的對比作者更好地表現了鄉下人家與衆不同的迷人之處,也表達了他對這些景物的喜愛之情。

(3)你想怎樣讀這個句子,表現出這處景物的獨特與迷人,表現作者的

喜愛之情呢?(自己練、賽讀,範讀、表演讀)

這樣試教下來,短短一段話,老師的問題一共有十幾個,學生被老師一個接一個的問題牽着走,沒有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課改要求。有些練習的設計也同樣沒能發展四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給人的感覺是老師教得累,學生學得疲。怎麼辦?怎樣才能設計出一個好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能通過自主學習很好體會到景物的特點,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寫作方法呢?靜下心來再好好的解讀文本,其實第一自然段描寫的就是鄉下人家屋檐瓜藤纏繞的獨特景色,同時作者還採用了與石獅子和大旗杆做對比的方法突出了這個特點。那麼應該怎樣整和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能夠做到牽一髮而動全身呢?最後,我抓住了這個段中的一個關鍵詞“別有風趣”來入手,想通過由理解詞語到句子感悟,讓學生在自主感悟的過程中體會這道“裝飾”的別有風趣。於是教案設計修改爲:

師:誰來說說在第一自然段裏你畫了哪個句子?指名讀句子。

(1)、這個句子中有大家不好理解的詞嗎?板書:別有風趣裝飾

誰知道“別有風趣”的意思

“裝飾”又是什麼意思呢

(2)、爲什麼說這道裝飾是別有風趣?誰能再聯繫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來談。要求談出:青、紅的瓜,碧綠的藤葉,這些植物的色彩明麗,生機勃勃,很自然,有濃郁的農家生活氣息,與城市的威武的獅子,莊嚴的旗杆相比就顯出別有風趣。)

師:正是這些生機勃勃,色彩鮮豔的景物構成了這道別有風趣的裝飾,這正是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作者用了對比的寫法,突出了鄉下人家獨特迷人之處,表現了作者對鄉下人家的喜愛之情。我們來讀讀這個句子體會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指名讀,範讀、大家一起讀)

經過修改,這樣的教學設計更體現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老師由原來的十幾個問題整和成了現在的三個關鍵問題,同樣解決了本自然段的教學重難點,大大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以上就是我在設計這節賽課時的一些想法和其中的一些過程。這兩天通過培訓學習,聽了專家們的點評之後,我反思這節課的教學,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想法。還可以如何調整使這節課的教學能夠更具實效性?我想我還可以從教學內容取捨上做一些更細緻的思考。有機會我還會用新的方法來再上這節課,看是否能還能更好地提高這節課的教學效率。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陳嘉庚的故事》向人們講述了著名愛國華僑陳嘉庚先生身在海外,心繫祖國,在南洋籌資募捐支援辛亥革命、抗日戰爭,捐資創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爲普及和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傾注了全部家資和畢生心血,並在新中國成立後回國定居,受到國家和人民的深深愛戴的故事。全文語言淺顯,但內容翔實,事蹟格外感人,深深表達了一個海外赤子對祖國、對家鄉的深情熱愛,表達了"樹高千丈,葉落歸根"這一中華子孫的宿願,提示"迴歸"這一人生哲理。

從內容來說,陳嘉庚生活的年代距離我們較爲久遠,但他傾資辦學的感人事蹟卻值得我們世代學習和讚頌。作爲四年級下冊最後一個單元開卷有益的課文,在設計時不僅要考慮課文內容本身,更要將四年級教材反覆教授的批註筆記和摘錄筆記的方法繼續運用和適當的小結。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分爲這幾個部分:

一、檢查摘錄筆記;

二、在學生的批註反饋中,抓住關鍵詞進行小結提升;

三、圖片等多種形式延伸“迴歸”主題,增加閱讀的廣度,讓學生深切的感受中國人的愛國情懷。

反思這一節課,我覺得還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一、教學目標未完成。在交流反饋中,我對學生摘錄筆記和批註筆記的做法指導不到位,缺少適時的小結和歸納;

二、教學內容不夠飽滿,忽略了時代背景,如果能對陳嘉庚先生生活的'背景通過視頻等媒體進行進一步的補充,學生更能體會陳嘉庚的愛國情懷;

三、情感滲透不足。教師本身缺少熱情,常常是爲了環節而進行教學,忽略了對學生情感上的教育,錯失了大好的機會。

作爲一個新老師,我資歷非常淺,在備課的過程中,幾位名師班的老師集思廣益,積極討論,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啓發;在評課過程中,很多老師給予了我很大的鼓勵!在此十分感謝各位老師的幫助,因爲有了你們的支持讓我對小學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瞭解,讓我獲得了更多的收穫!

四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成功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天都峯的“高”和“陡”這兩個特點,通過對“啊,峯頂這麼高,在雲彩上面哩!”及“石級邊上的鐵鏈,似乎是從天上掛下來的”等句子的分析,結合觀看天都峯的錄像、圖片資料,讓學生理解天都峯的.“高”和“陡”,要爬天都峯的艱難和不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後爲線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爺爺艱難攀登、爬山後“我們”的喜悅的心情的有關詞語、句子,引導學生進行理解體會。在理解中,我緊緊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爬山時的動作詞,如:“奮力”“一會兒……一會兒”“爬呀爬”“終於”等詞語,從中體會到爬山的艱難。又從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兩次對話中,抓住“居然”“也要……才……”這些詞語來理解體會小女孩和老爺爺能從對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

[不足之處]

爲了搶教學進度,對重點字詞段的品讀不夠,學生理解得不深入,教師講解過多,學生主體地位不夠突出。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以學生爲主體,引導學生以讀促想,以想促說,再向以說促寫過渡,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