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篇

本文已影響 3.07W人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篇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1

光陰似箭,任時光飛逝,我辛勤工作,驀回首,點滴作法涌上心頭,存在的問題還需努力解決。以下是我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

俗話說,“磨刀不誤砍柴功”。最重要的學習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睡前回顧當天所學,也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方法多,但要適用,易行,便於操作,還要督促學生堅持。

二、靈活機動處理教學方法

根據新課程改革的精神,學生的學習要體現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往往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調整課程內容,以求學生能盡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體現自主性。要使學生始終保持一種旺盛的學習勁頭,教師也必須對自己的教學方法加以探究,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在教學中,我時而以讀代講,自主感悟;時而鼓勵學生各抒已見,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時而採用一些別開生面的'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狠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由於我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參差不齊。爲了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對症下藥,因材施教,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比如,在書寫方面,我大力強調規範性,要求行款整齊,字跡工整,並努力克服錯別字,“規”字右邊本該“見”而非“貝” 字,這類似的問題我進行了大力更正。又如,對修辭手法的判斷運用,對各種句式的變換,對病句的修改,對生字新詞的理解運用,對近、反義詞的積累等,我都逐一進行講解或強調,以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語文能力.

四、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爲。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五、突出章節過關

本期的教學內容,分爲八個單元。在每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完成之後,我都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存在的知識點問題,及時解決。對確實困難的學生進行耐心細緻的個別教育,使之掌握,並能運用。由於抓好了章節過關,本期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有了提高。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2

本課教學,是學生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習,學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難如何消除畏難情緒,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有學習興趣,達到思維興奮點是組織教學的關鍵,因此在“備教材”的同時,我也在“備學生”上下了功夫。這樣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一、激發學習興趣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遊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將舊知成語與新知文言文成語故事相結合,從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遊戲激趣法和舊知遷移法意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思維達到興奮點,讓學生在遊戲情境中將舊知成語與新知文言文成語故事相結合,從而揭示課題,導入新課。這樣大大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加了學習探究的自信心,引導學生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讀通,整體感悟文章大意

學生學習新知的過程,是思維火花互相碰撞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聽說讀寫的過程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並進的過程,這無疑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由此,在設計上,漫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體會,從而領悟文言文的特點,進行體會交流,爲下面的理解和朗讀奠定基礎。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讓學生在質疑之後分工合作解決疑難,從而讀懂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彙報合作成果的過程中學生們團結協作以簡驅繁,突破難點,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這也打破了傳統,形成了開放式課堂。採用創設情境法,精美的竹簡文言文,詩情畫意的古琴,將學生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熟讀成誦,改變了傳統的評讀僵局,促進了朗讀、誦讀指導的'效率,積累了語言。

三、拓展抒發真情

本層次的教學採用總結法和課外延伸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中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時,通過推薦文言文成語故事以及搜索文言文的網址引導學生學會積累,提高語文綜合素養,這樣首尾呼應,成語貫穿始末,體現了“大語文”觀。

本課還以讀爲主線,初步教給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培養學習文言文的習慣也是相當重要的,這將爲以後初中文言文的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我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讀通、讀懂、熟讀成誦,感悟學習方法,同時也讓學生在批批劃劃中養成學習習慣。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3

剛到六年級教學,一切都是那麼的不適應,教學進度趕不上,教學質量上不去。每一次考試都是不理想,打開考卷仔細分析,我發現自己的教學漏洞,不是這兒沒教到就是那兒學過,到底應該怎樣教學呢?我一片茫然。一日,偶然看到《小學語文教師》中的一篇《寬基語文:打開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一文,讓我豁然開朗。

書中說: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爲學生一生髮展奠定寬厚的文化根基,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目標到內容到形式都存在着過於封閉、過於狹窄,過於單一的弊端,學生的語文根基難以拓寬,人文素養的形成缺少有力的支撐。

所謂“寬基語文”,從語文教學目標來說,就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不但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且着眼於奠定學生的人文根基,從學習內容上說,就是以語文教材爲依託,打通教材學習與課外閱讀的籬笆,讓學生語言學習的內容與大文化,大經典相融合,從形式上說,就是從課堂出發,打通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籬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化,活動化。

據此,在教學第四課時《古詩二首》時,我沒有停留在釋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上,而是進行了大量的拓展,讓學生知道作者的其它詩句,知道什麼是邊塞詩,什麼是邊塞詩人,有那些邊塞詩人,他們有那些作品。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大開眼界,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而且在考試中又得到了實惠。這就是平寬基語文的妙處啊!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4

剛到六年級教學,一切都是那麼的不適應,教學進度趕不上,教學質量上不去。每一次考試都是不夢想,打開考卷仔細分析,我發現自我的教學漏洞,不是這兒沒教到就是那兒學過,到底應當怎樣教學呢?我一片茫然。一日,偶然看到《小學語文教師》中的一篇《寬基語文:打開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一文,讓我豁然開朗。

書中說:語文教育的終極目的是爲學生一生髮展奠定寬厚的文化根基,然而,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從目標到資料到形式都存在着過於封閉、過於狹窄,過於單一的弊端,學生的語文根基難以拓寬,人文素養的構成缺少有力的支撐。

所謂“寬基語文”,從語文教學目標來說,就是把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合,不但着眼於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本事,並且着眼於奠定學生的人文根基,從學習資料上說,就是以語文教材爲依託,打通教材學習與課外閱讀的籬笆,讓學生語言學習的.資料與大文化,大經典相融合,從形式上說,就是從課堂出發,打通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籬笆,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化,活動化。

據此,在教學第四課時《古詩二首》時,我沒有停留在釋詩題,知作者,明詩意,悟詩情上,而是進行了很多的拓展,讓學生明白作者的其它詩句,明白什麼是邊塞詩,什麼是邊塞詩人,有那些邊塞詩人,他們有那些作品。一連串的問題,讓學生大開眼界,又調動了學生的進取性,並且在考試中又得到了實惠。這就是平寬基語文的妙處啊!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5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於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裏,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麼辦呀?

一、藉助音樂,理解課文。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儘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悽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麼名字?引入課題並板書,接着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麼?隨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着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爲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鑑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爲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讚歎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後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麼?在知道朗讀後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後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感悟音樂,激情導讀。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蘊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後,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後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慾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三、拓展理解,學說結合。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說感受,但學生較爲困難。然後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爲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着胡琴 ,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說話練習。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爲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爲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

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託於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悅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盪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鬆了一口氣,終於,《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着一張張因收穫而快樂的臉龐,注視着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爲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於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隻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爲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麼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爲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爲何不微笑着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6

這篇課文寫了“我”——一個琴藝糟糕、喪失自信的年輕人成長爲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歷程。而創造這奇蹟的幕後高手是一位耳“聾”的老人,她的真實身份是音樂學院的教授,樂團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個美麗的謊言,在不知不覺中給予了作者真誠無私地幫助。課文情節很有戲劇性,極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興趣。結合備課中教學設計的四個方面,即:學法自動化;朗讀多樣化;理解多元化;問題焦點化,反思如下:

一、努力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學法:

臨近畢業的學生已經有六年的閱讀經驗了,足以掌握寫人文章的方法了。因此,課堂上學生的確是在實實在在實踐着,他們用筆批註着老教授的語言、神態、動作,“我”的心理描寫,並或多或少地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巡視的過程中,發現了很多學生精彩的批註,並及時表揚,對其他學生起到了引領的作用。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聯繫上下文、進行對比等等多種學習方法的綜合運用,我及時進行了肯定與點撥,強化了學習行爲,努力體現了六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

二、盡力使學生在朗讀中提煉內涵:

範讀、默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配樂讀,這六種朗讀形式交替使用,力求豐富多樣,與教學需求密切聯繫。思考劃批時用默讀;自由讀易於打開思路;齊讀增強氣勢;配樂讀渲染氣氛;示範讀指明方向等等。本課默讀時學生能安靜畫批;指名讀前學生帶着體會可以自由自在地朗讀;最後的'部分,全班齊讀,把氣氛推向了高潮;張娜同學的配樂朗讀,是本課的亮點,她那專業水準的朗讀,伴着舒緩悠揚的小提琴曲,鑽到了大家的心裏,打動了每一個同學。

三、大力使學生在理解中感悟真情:

這篇課文兩條主線,以老教授爲主,我的變化爲輔。截然分開不可取,但又不能混爲一談。於是,學生劃批、彙報時應以老人爲主,輔之以我的變化,一主一次,一明一暗。重點突出了,又無遺漏,學生在閱讀時,除了彙報對老教授的特點品質以外,也談到了我成功的原因,即:不能獲缺的是自己的努力。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學生更感興趣的是小提琴手的變化,所以,當大家交流時,很多學生都談到了“我”的變化,而我沒有打斷他們的發言,在尋找到合適的機會後,我指出了應該先找到老教授的描寫,談自己的體會。於是,學生抓住了主要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談出了不同的體會,比如:“我”就是一匹“千里馬”,幸運地是遇到了這麼好的“伯樂”;老教授是高明的教育家,她沒有給予“我”任何琴技上的指導,但給予了我源源不斷的信心與勇氣等等這樣精彩的言論。在此基礎上,我總結到:“我們作爲讀者,都爲文中的‘我’由衷地慶幸,他遇到了伯樂,這位老教授外表優雅,有藝術修養,有學者風範。她真誠無私的幫助給予了我無限的信心和勇氣,讓我最終愛上了小提琴,站在了萬衆矚目的舞臺中央。

四、着力使學生在質疑中明確主旨:

我備課一貫以學生的預習本上的問題作爲調查學生學情的重要憑據,也就是要摸清學生的閱讀起點、疑點。經過統計,本課書,學生共提了31個問題,在其中我篩選了4個有代表性的問題。2個直接融入備課,2個作爲課堂相機處理。這兩個問題便成爲了本課的焦點問題:①我爲什麼不揭穿這個謊言?②我爲什麼總會想起這個唯一的聽衆?使學生的閱讀逐漸深入,有了明確的方向,解決了他們真正不明白的問題。在課上對於第一個問題的研究還是較爲滿意的,但是,第二個問題由於教學時間的原因,挖掘不夠深入,成爲本課的遺憾。

六年級語文教師教學反思7

《安塞腰鼓》是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中一篇課文,是陝西作家劉成章先生的名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語言激情澎湃,鏗鏘有力,思想內涵豐厚,特別是其中一些寫意的語句,含義深刻,發人深思。“安塞腰鼓”是陝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現象,也是陝北人精神風貌的象徵和符號,而這一切均與陝北古老的歷史有關,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這對於不熟悉、不瞭解這一民間藝術的我們這裏的六年級學生來說,要想透徹理解文本的全部內涵,是有一定難度的。

根據學生實際,我設計的教學環節是:看腰鼓表演的視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跟隨視頻範讀,反覆朗讀課文精彩段落,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品味貫穿於文章始終的修辭、想象,感悟作者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精神的讚頌。

這堂課的教學,我認爲有幾處是較爲成功的:

一、情境創設。新課導入,我播放了“安塞腰鼓的頻,讓學生認識什麼是“安塞腰鼓”,感受安塞腰鼓的豪放和火烈,學生一下子感覺安塞腰鼓近了。之後讓學生聆聽一段配樂朗讀,隨着誦讀者抑揚頓挫的朗讀,學生們感受着生命的激越,課堂氛圍完全爲腰鼓聲所感染了。在這樣的氛圍中,在掃除完生字新詞的障礙後,我請學生們齊讀課文。令人欣喜的是,他們的朗讀是多麼的到位,哪段該平和,哪段該激昂,哪段該舒緩……簡直可以用“聲情並茂”來形容。我心中暗喜,一個教學目標達成了。恰當的情境,點燃了他們的學習熱情,深化了學生對安塞腰鼓的`理解。

二、 注重朗讀。精讀環節中,學習重點落在品味語句。學生自主朗讀精彩的段落,品味自己喜歡的語句。識別排比句、比喻句,品讀排比句、比喻句及意味深長的語句,體味其中的氣勢、節奏和激情,在朗讀感知。通過朗讀品味,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主要的是,讓學生自主朗讀品味中得到語言訓練和技能訓練,充分感悟到了文章的魅力,感受到了文章的語言美、音樂美、人物美、情感美,從而培養和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當然這堂課的教學,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在指導朗讀這一環節,我的形式過於單一,朗讀指導還不夠充分,如對重音、語調的指導只停留於示範,而沒有具體指導,效果不是很好!這篇文章所傳達的內涵,確實也不是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能夠真正理解的。對主題的探究還不夠,沒有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更深入的探究。所以,課文雖然上完了,我也把自己的瞭解傳達給學生了。可是我卻沒有把握,學生真正領悟了多少。這是在以後的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