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集合15篇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令人的心靈震撼。從一個僅有六歲的孩子身上,讓我們看到了善良和人性美的一面,不僅有瑞恩還有其他跟瑞恩一樣懷有愛心的人們。

現在的孩子都是養尊處優,關心和關注別人的意識比較少,所以教授好這節課有着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開課時,我就以: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嗎?爲問題,讓學生們自由發言,最後在總結時提出光有夢想還不行,重要的是將夢想付諸於實踐。不出我所料,同學們的'夢想都是圍繞着自己,此時我以瑞恩的夢想揭開課題,讓學生們仔細想想瑞恩的夢想和一般孩子的夢想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初步有所頓悟。

這是一篇略讀課,而且這篇略讀課文字很多,所以在學習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此課的重點是找到瑞恩不同的夢想,並找出爲實現這些夢想都付出了哪些行動。並且要知道“夢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回思課堂,有待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1、還是沒有把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沒有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們去讀、去說、去悟。

2、本課文語言樸實,但蘊含着豐富、深刻的道理,只有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緻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所以在此後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這幾方面的教學。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2

《半截蠟燭》描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作鬥爭的事,讚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女兒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仔細解讀文本時我備課之前已定要做的,本文圍繞三個主人公的三個情節展開,這三個環節是緊緊相連,密不可分的,緊張氣氛也越來越厲害。我覺得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應緊緊抓住描寫緊張氛圍的文字進行渲染,通過朗讀,既讓學生感受到這半截蠟燭繼續燃燒下去的危險,帶領學生走進此情此境,也能結合上下文,通過品讀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態,體會到他們的鎮定和機智,表達情感,欣賞人物的人格魅力。

但在教學設計時,如果採用相同的教學方法,學生學得會十分枯燥。“由扶到放”指導思想浮現在我腦海中,於是備課時,我對三個情節採用了三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情節教學採用“以述促讀” 的方式,指導深入研讀課文,瞭解伯諾德夫人的爲人;對於第二情節啓發學生用學習上節的方法來談談對傑克的認識;第三情節,我則是在將重點落在傑奎琳的語言上,通過種種朗讀,讓學生自覺地體會感悟傑奎琳這個女孩的機智勇敢。方法不同,教學手段也不同,從實施整個教學得效果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整堂課以學生誦讀原文的練習爲主線,用多種方式聯繫學生的原有知識和經驗,去領悟課文的內涵。在讀對、讀順、讀好的基礎上,讓學生身臨其境地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精神也隨之流露出來。我特別關注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那句話,作爲“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有所爲,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

依據文本,加強指導也作爲這節課的一個訓練重點。課文最後一句話:“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此時大家那懸到嗓子眼的一顆心終於落了地。伯諾德夫人一家三口化險爲夷,僥倖躲過一劫。我覺得這應該是這節課的高潮,於是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說話練習:“望着這盞在最後一級樓梯熄滅的蠟燭,他們的心情怎樣?”啓發學生想象此時伯諾德夫人、傑克和傑奎琳分別會想些什麼,以及他們的神態和動作等。合理的`想象是訓練的重點,語言的表達更是作爲訓練的要點。因爲課堂上的品味與感悟,加上我的點撥與指導的到位,學生的說話訓練時高效的。課後再請學生把這一內容續寫下來,最後一個自然段爲引子,創作《半截蠟燭》續篇,學生的寫作慾望極其強烈。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3

在備課時,我便力爭做到活用教材,關注每個學生的獨特感受,構建開放,和諧,充滿人文氣息的課堂,力求在學生參與過程中,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表達機會,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的能力。

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創設情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聯繫上下文,聯繫教師所給的補充資料,充分的展開聯想,體會文字背後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結合密雲二小的“一三五”理念,我做了以下嘗試。

1、做到讓學生與發現知識的人和歷史溝通。我在課前,參看了大量的資料,使我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於是,在課上,我安排了三個引領學生走出文本,再回到原文體會的.環節,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他們分別是理解“小心翼翼”一詞時的處理。

2、理解比利接水時的艱辛時的處理;理解野生動物的危險性時的處理等。

此外,在課上我還想努力體現多層次、多種形式的讀,在增強學生語感、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理解小比利是怎樣用雙手捧着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小比利是怎樣用雙手接滿水挽救小鹿的生命的;比利爲小鹿一次又一次喂下了生命之水時,我努力滲透句與句、部分與部分之間的聯繫,讓學生通過一遍又一遍的讀,加深自己對文章中一個又一個細節描寫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還有意地滲透了標點符號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讓學生揣摩文中歎號所蘊涵的情感。

在課的尾聲,我又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回顧了全文,重溫了那一個又一個感人的畫面,使情感得以昇華。我還爲學生播放了一則公益廣告,目的是走出文本,走進生活,爲學生今後的發展奠基。

總之,一節課下來,學生的情感比較到位,能深入體會文中人物的情感,在充分聯想的同時,也習得了一定閱讀理解課文的方法。但,這節課也存在着明顯的不足:課上得太碎;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的不夠;教師的語速太快,話太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取長補短,繼續以“一三五”理念爲指導,深挖文本,在如何讓學生在“得趣”、“得意”、“得言”、“得法”上下功夫,提高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4

五年級上冊12課《伊索寓言》選材生動、篇幅短小,但寓義深刻,符合學生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學生喜歡聽、喜歡讀,理解起來難度不大。其中《牧童和狼》的故事更是學生從小就耳熟能詳、脫口而出,而且每則故事的寓意也非常明確,學生一讀就能在文中找到。因此我認爲教學的難點是如何讓學生能從故事中走出來,真正把故事中那個抽象的道理,化爲一份實實在在的收穫。

接下來說一說在具體教學環節上我做的一些改動。課文本身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我沒有花太多時間講解課文內容,而是在第一課時結束時,佈置學生回去嘗試着改寫其中一篇,可以加上自己的理解,只要不偏離主題即可。第二節課我和學生們交流時,發現學生們智慧超羣,他們給課文加了很多細節,令我刮目相看。比如:“牧童大聲呼救,村民們有的拿着鐮刀,有的扛着鋤頭、鐵杴、榔頭,急急忙忙的趕過來,老人們帶着小孩子在後面遠遠地跟着。”這一處添加的很奇特,我就追問:爲什麼要加上村民們的表現?沒想到學生回答的`很有道理,村民們出來打狼肯定要帶一些工具,不可能空着手來。老人和孩子都是弱勢羣體,不可能去打狼,遠遠地站在大人們身後可以躲避危險……回答的真是太好了,我連聲稱讚。

自己改寫寓言故事,其他學生評判優劣,我覺得一舉多得,既可以讓他們自讀課文,自覺接受寓言故事的教育;又可以鍛鍊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在改寫、評判的過程中,加深對寓言故事的理解,獲得新的閱讀感受。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5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回憶童年趣事的文章,課文的語言和故事情節都充滿童真童趣,貼近學生的生活。這篇文章理解起來不難,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初讀感知、自讀自悟、重點悟讀、最後再討論交流,問題都很快地解決了。課堂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有幾點做得較爲成功。

一、課前資料的查找充分,降低了學習難度

這一課的內容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首先課文篇幅長;其二內容上有些複雜,學生在理解“胚胎髮育規律”這一抽象的問題時困難比較大。因此,我在教學前要求學生查找相關的圖片和文字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胚胎髮育有了初步的瞭解,對本課的學習降低了難度。

二、故事補充,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深知本課教學有困難,因此我進行了充分的備課,吃透教材,還較爲全面地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了幾個科學家的小故事,爲課文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講解課文的.最後一句話 “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時,我補充了有關大科學家布魯諾因信奉和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而被羅馬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的故事,爲學生理解這句話做好了鋪墊。

三、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課堂上,我抓住幾個關鍵的問題來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去對畫、批註,隨着問題的解決,不光理解了課文內容,也領悟了作者的寫作目的。並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尤其是在開頭導入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在生活中的發現,這時學生說出的發現多是用眼睛看到的,這種情況下,我讓學生初讀課文,讓他們說說作者的童年發現是什麼,是用什麼發現的,從而讓他們知道發現可以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腦子想。這樣學生的觀察就會是多角度的,對他們的觀察、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將很有作用。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6

本篇課文篇幅較長,主要通過張騫這一人物的事蹟向讀者介紹了絲綢之路的開闢過程和意義。

教學本課時我依據課後的問題"課文主要寫張騫和絲綢之路的故事,爲什麼還寫愷撒大帝看戲"和金鑰匙:"很多課文的`題目很精彩,不但簡潔,鮮明,而且能啓發讀者聯想到很多事情。"這兩點入手,讓學生感悟寫作中的一些技巧。寫愷撒大帝目的是對後面的故事起鋪墊,襯托的作用,我們回憶一下所學課文還有哪些有類似的特點,接着讓學生也打開自己的習作本,有沒有用到這樣的方法針對某一篇作文你是否可以修改一下針對題目的確定同樣採用這樣的方法,同學們興趣盎然,部分學生的作文題目修改明顯有新意,但文中曲幽通徑的境界一時還無法達到,但我想至少給他們一個暗示,作文原來可以這樣處理,相信以後的學習中也會關注作者的寫作手法。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7

1.學生根據課題來質疑、提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學生提問後,全班同學迅速在第一小節中捕捉答案。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鍛鍊了他們的質疑問題,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周曦萌同學問:“隕石是什麼形狀的?”林志豪同學問:“什麼叫隕石,它和普通的石頭之間有什麼區別?”這些問題都是第一小節中的內容,學生可以去快速閱讀,捕捉到信息。

2.當講到隕石是宇宙中飛來之物時,及時引入流星,讓學生觀看流星雨的視頻,有的學生在驚呼的同時,還舉起手來雙手合併,做出許願的樣子,看來他們心中都有美好的願望,並想借此來許下美好的心願。

3.背景音樂引入課堂,有助於有感情地朗讀。朗讀要求學生置身於情境之中,而這一情境需要教師的創設,同時也需要學生的體悟。而作爲教師,我們應努力創設條件,用我們的語言、我們準備的工具等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而背景音樂則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如本堂課播放流星雨的時候的.背景音樂,我讓學生在這一音樂背景下朗讀第一小節,學生朗讀非常有感情;在講述隕石墜落時的故事,學生在這樣的音樂背景下,也能夠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有感情朗讀文章。也許他們並不能完全做到,但他們有這個聲音作背景,好像要努力表現自己的朗讀功底一樣,極力地展現自己的朗讀能力。

課堂上教師全心投入教學,學生聚精會神聽講,認真思考,積極回答,這種感覺真得很好。有人說,“做教師真沒勁”,我想那是因爲他還沒有真正地置身其中,去體會教學的樂趣,去享受師生共同進步的美好時刻。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8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利用多種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生生合作、師生合作、與小夥伴合作等方式來促使提高學生歌唱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自由、和諧的學習氛圍。比如:歌曲導入部分,我通過優美的畫面鋪墊着歌曲的伴奏用自己富有感情的語言向學生介紹了美麗的黃昏景色,激發學生對歌曲情緒的把握,在學生投入到歌曲意境中時,我立刻引導他們也用甜美的歌聲來哼唱歌曲旋律。這時,我發揮了學生的作用,請一名學生作爲小老師來做出正確的歌唱狀態的示範,全班同學在模仿跟隨下,都學會運用正確的歌唱狀態,聲音都豎了起來,表現的非常輕盈甜美。由此可見,學生的示範替代了老師枯燥的專業語言,爲唱好歌曲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在深入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我組織了兩次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環節。第一次,我安排學生與自己一個小夥伴合作,一起解決歌詞節奏問題。我覺得這個環節設計對學唱歌曲幫助相當的大,學生一對對都十分認真地傾聽歌曲原唱,由一名學生手指歌詞跟着歌曲指點,然後兩人商量難點,一起再試着唱唱,最後在全班交流中展示自己學習的.本領。運用這種方法解決初步學唱歌曲環節,起到的作用非常明顯。它打破了傳統的一唱一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層次拉開,好的學生自己就學會了歌曲的難點,一般的學生不會,就可以在交流過程中提出難點,再請會唱的學生幫助其他學生解決問題,作出正確示範,從而達到全班對歌曲的掌握。這個過程即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帶動了全體學生學習興趣,它是完 全由學生作爲主導地位,老師起輔助的作用,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也變得熱鬧了起來。

在第二次的小組合作中,我又精心設計了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展開熱烈的討論,就是要將歌曲的表情記號在歌曲的適當位置添加,並將加好的表情記號連起來完整地唱唱,聽聽是否合適動聽。這時,我發現所有小組的成員各個都表現的興趣高漲,搶着在組裏發表自己意見,在一篇討論聲中,組長畫上了記號,組織小組再進行了完整演唱。在交流答案的時候,同學們都一一發表了自己小組的意見,而我就順着學生思路引導他們比較不同地方的表情記號添加哪個聽上去更悅耳動聽,讓人有舒服的感覺。最後我通過用旋律線條的演示,畫了幾座山,告訴學生這代表歌曲中的樂句,而重音記號加在每句線條的最高處山頂比加在旋律最低處山腳來得更加合適和重要,通過這個道理讓學生真正明白歌曲的正確處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將專業知識給隱形化,孩子們通過自己的聽覺通過動腦,再通過老師形象的筆畫,加深理解了歌曲處理的道理。從而激發了學生用甜美的聲音更好的音色控制有感情地表達了歌曲美麗黃昏的意境。

我覺得現在的音樂課堂教學非常重視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快樂的情境和情緒中學到知識,這也是我們二期課改中評價一堂好課的標準之一。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就是它能圍繞教學目的,藉助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想象空間,得到了學生的呼應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當然在整節課中,也出現了一些需要讓人思考的問題,那就是老師對待學生分組合作學習時,應該做什麼?比如:老師不要表現出只在一旁等待或者進入小組只是觀望等舉動,這些細節的表現都是不可取。正確的做法是:進入小組瞭解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及時發現學生討論遇到的阻礙,老師主動參與共同幫助他們問題的解決,這纔是開展小組學習是老師應該做到的。總之,從這節音樂課的研究中,讓我對小班化開展合作學習又有了新的認識。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9

本課的語言較有特色,在作者的筆下,馬羣之中無論大小,各個皆爲勇者,雖然暴風雨不期而至,他們卻都能勇敢的共同應對。文字極爲樸素,卻能讓人體會到大自然令人折服的壯美氣象。爲此,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這一重點的確立,我在課堂教學體現了以下兩個目的: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掌握,激發學會所的情感;二是也能進一步訓練學生的語感,即其他語文學習的能力。從語文教學心理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內心感受,繼而達到“入靜始於情”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

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訓練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書,邊讀邊畫,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畫,並在旁邊作上批註,然後全班再交流。

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學生談到自己喜歡的內容只會概括說,不結合具體詞語、句子或上下文的內容去理解,而我又沒有恰當的引導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今後還要加強對學生結合重點詞語、句子來理解課文的情感。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0

首先我想感謝教研室精心組織和策劃這次活動,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和共同成長的平臺;其次,我想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個可以促使我成長的舞臺,下面,我就今天所授篇目《釀》來談一談我的設計初衷和教學後的一點反思。

《釀》位於s版小學語文五年級第四單元第16課,是這一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這個單元主要定位在“真誠”二字上,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學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因此,我在《釀》的教學設計中,就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懂得做人的道理”作爲這堂課的一個主要學習目標。而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中,主要是讓學生運用“抓住關鍵詞語”的方法來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指導學生認識心理描寫並懂得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最後進一步運用心理描寫續寫片段,最終讓學生將“學、思、練、用” 完整的融會貫通起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既學到了“抓住關鍵詞語”品讀語句和“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的`學習方法,又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本堂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教學過程中,也比較順暢的把我校的五步教學法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我感覺整堂課自己牽引過多,學生自主學習不夠,沒有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這是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着力思考和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如果大家有良策,希望多多指教。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我一定會認真的聽取建議,並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改進不當的教學方法。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1

講完這節課後,我反思了一下,總的來說,文章的重點段落還是落實了。也就是說教學設計中的前兩個大的環節都落實了,無論是對重點語句的把握、理解以及朗讀基本上都做到位了。

不足的地方主要是以下幾點:

(1)在講解3到9段的時候,老師的引導語有些碎,有些多,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第三個大環節沒能充分進行就下課了,自然後面的說話環節也就沒能如時進行。

(2)文章的第六自然段教學時我讓學生說說關於唐山大地震的`事,可能是我在佈置預習時沒有說清,我的真正目的是讓學生跟自己的長輩瞭解當時地震的情況,畢竟他們都是7.28的親歷者,而學生在課上回答的僅僅是一些查閱的相關資料,少了人性化,更沒有了感受文中丈夫情感的體驗。在這部分播放一段相關錄像也是不錯的教學環節。

(3)在講到第4-6自然段的時候,這裏應讓學生有感情朗讀,教學時忽略了這一點。

(4)在講課的時候,爲了理解重點段落,我用到的大問題是:讀後你有什麼感受?這樣的大問題太泛泛,雖然在後面引導學生回答的時候還是側重於對這個過程的理解,但是學生在最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還是顯得稍微感到有些突兀。所以我也覺得這裏的問題應該再斟酌一下會更好。

從細節的角度講,經過領導和同事的評課,結合大家的建議,我也覺得教學設計中的幾個地方還是需要再修改,比如:

第一、在分析第3到9段的時候,問題應該可以這樣設計:小組討論我爲什麼對這兩張剪紙的態度有這麼大的差異?放手給學生。

第二、文章的第六自然段詳細介紹了丈夫收到剪紙的場面,在引導學生回答的時候如果老師能及時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會讓學生覺得條理更加清晰。並且在講完五到八段,讓學生感情讀文的時候就可以出示課件上的圖片,這樣學生的感覺一定會更直觀,感受也會更深刻。

第三、在對第九段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後,直接引導學生說出感受,也就是從中悟出的道理的話,學生會理解得更容易,也更顯得順其自然。這樣就比把這一點放在最後單獨來說要容易也會更全面。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2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寫一位在邊疆工作的父親回到內地接將要上學的孩子,在返疆的旅途中向孩子們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的特點,藉以表達自己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志向;同時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楊那樣,哪裏需要,就在哪裏紮根、發芽、成長。課文以白楊爲明線,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寫人,借白楊的特點來比喻邊疆建設者的高尚品格。這樣,借物喻人就成爲本課教學的重點所在。因此,教學中如何指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體會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這一寫法是本課的教學目標。要完成這一教學目標,我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爸爸的話及最後一節的含義,並抓住課文中的聯繫點,就是把白楊品格和爸爸的心願聯繫起來。這就是本課學習的重點。因此,我在教學第二課時時,主要從以下幾個環節入手,現做個回顧和體會。

一、抓思路,教路、學路,和諧統一

課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楊的形象———白楊的特點———白楊的象徵意義這一順序來組織文路的。文中巧妙地運用了三個問句,承上啓下,串聯全文,句句遞進,引向深入。因此,我從三個問句入手,以三個問句串聯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從第一問句“從哪兒看得出列車在前進呢?”引出白楊,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從第二問句“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理解白楊“高大挺秀,不擇環境,不懼災害”的特點;從第三問句“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理解白楊的象徵意義。教學中,我把三個問句作爲“突破口”,並圍繞三個問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使之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聯繫,挖掘內涵,理解課文

應該說,學生認識了白楊的形象,理解了白楊的特點,體會出白楊的象徵意義(爸爸的心願),本課的教學目的就已基本達到了。但由於時代的不同,當今的學生對文中“爸爸的心願”是很難作到設身處地、心領神會的。針對這一難點,我採用了“上鉤下連”的方法,上接“特點”,下連“三個只知道”,從段與段的內在聯繫中,挖掘出隱含在語言文字中的真正喻義———爸爸的心願,也就是白楊的象徵意義。進而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是邊疆的建設者;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小學,將來再念中學”,可他們卻不知道爸爸媽媽帶他們到新疆去,讓他們在這裏念小學、中學、大學,將來成爲建設邊疆的接班人;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的地方”,可他們卻不知道邊疆是個偏遠、艱苦的地方,需要付出幾代人艱辛的勞動,才能建設成爲現代化的城市和鄉村……。這樣,由表層到深層,既使學生理解了語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義,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義,更挖掘了語言包含的'底蘊,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鳴,使語言教學與思想教育融爲一體,文和道達到完美統一,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三、重訓練,以讀爲本,聽、說、寫的訓練

語文課要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首先須突出“讀”的訓練。在本堂課,我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有感情朗讀等多種形式,特別是重點段落的反覆朗讀,大大增加學生感受語言的機會,促進理解,促使感情共鳴,使語言文字中蘊含着的思想感情,達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進行思維訓練。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思維過程,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層層深入,思維也漸漸深入,對問題的認識就會逐漸深化。尤其是通過本課所設計的根據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三個不知道”的訓練,可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強化對思想內涵的理解深度。

總而言之,這堂課我改變了以往的教學思路,以三個問句爲突破口,串聯了整堂課的教學環節。同時,填補了文本的空白,挖掘內涵,引導學生從三個“只知道”,推想出了三個“不知道”。既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共鳴,達到了預期的效果,但也留下了一點遺憾,在課堂上忽視了對學困生的引導,今後會注意優差兼顧,共同進步。

關於小學五年級的語文教學反思4

《刷子李》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爲話題。既爲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去年10月,到杭州參加語文教研組長培訓活動,曾經聽過特級教師虞大明上過這節課,他以一個“奇”字,“奇”在何處?一石激起千層浪。引導學生沉入文本,潛心涵詠。抓好重點詞,課堂內容來自語言,課堂操作落實語言,課堂細節敲打語言。他又引導學生憑藉對曹小三內心世界的揣摩,憑藉對小說佈局謀篇的初步認識,體會“一波三折”的寫作手法。他是大師級的,我自然無法讓自己的課堂達到他的境界。當然,我也還記得在聽完他的課後汪潮教授的點評指導,他說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是半獨立閱讀的課文,主要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方法,要減少教師的設問和牽引,要更多的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不應該把略讀課文當成精讀課文來上。

於是我把這堂課定位爲“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爲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於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捨,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課堂是一門缺憾的藝術,這節課也不例外,課堂上語言賞析還不夠地道,這也是我備課時深感困惑的地方,如何讓學生深刻體會文本津味語言特色,從而深刻解讀帶有天津烙印的刷子李的生命形態,挖掘人物背後的厚重的民俗文化意蘊。對這一點,我自覺只做到了蜻蜓點水。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3

“題好一半文”說的是寫文章時命題立意的重要;“以題統文”說的是讀文如能以題意提挈則事半功倍。兩者都說明了題目對文章的舉足輕重。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若能以審題、解題爲契機,引導學生從初讀課文中探究,就能強化初讀的目標意識。

我在教《囑咐》一課時,初讀後先讓學生說出“囑咐”的近義詞(吩咐),然後啓發大家思考:“囑咐”和“吩咐”的意思一樣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圍繞課題“囑咐”,你覺得課文會告訴我們哪些問題?學生熱烈討論,我引導歸結爲:

(1)誰囑咐誰?(母親囑咐孩子)

(2)什麼時候囑咐?(四五歲的時候、再大一點、上了學以後)

(3)在什麼地方囑咐?(菜畦裏、牀邊)

(4)爲什麼囑咐?(我跟母親學勞動、我欺負小夥伴、母親因爲助人而病倒)

(5)怎樣囑咐?(母親笑眯眯的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閃着光芒;閃着淚花、嚴厲逼人的眼睛;疲倦而閃着亮光的眼睛)

(6)囑咐“我”的的結果怎樣?

然後,我讓大家初讀全文。初讀的任務是找出幾句話大致說說這6個問題的.答案,並想想哪些問題是我們容易解決的,哪些需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才能解決的。在此基礎上我再讓大家分段,找出課文的重點詞句。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4

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同時也存在着好多缺乏之處。爲了搞好今後的工作,現將一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簡單分析如下。

一、 勝利之處

1、學中,充沛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發明性性,使語文教學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同學發明了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

2、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進行了啓發式、討論式教學。

3、重視了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把培養同學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作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並把這些內容貫穿於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

4、較好的處置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係。在教學中,注重了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了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同學打下了紮實的'語文基礎

5、在教學中,遵循了同學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適當選擇教學戰略,促進了同學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二、存在的問題

1、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還需在發展同學的語言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發明能力上下功夫,使同學儘早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

2、進一步引導同學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語文。

3、同學的學習方法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4、還需進一步擴展同學的閱讀面,藉以陶冶情操、發展個性、豐富同學的精神世界。

5、同學的綜合性學習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能使同學就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發表自身的意見。

6、加強寫作訓練,提高作文水平。

五年級關於語文的教學反思15

《半截蠟燭》一文生動的記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參與祕密情報傳遞工作的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與突然闖進的德國軍官鬥智鬥勇,巧妙周旋,並最終保全了情報站的事,讚揚了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全文以半截蠟燭爲敘事線索,細膩地刻畫了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活動,情節生動緊湊,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所以整堂課我設計以學生誦讀爲主線,以讀促講讓學生通過讀去領悟課文的`內涵,挖掘人物的性格。上課伊始,先讓學生速讀課文,瞭解故事的大意,在概括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讓學生身臨其境的讀,使其感受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與敵人作鬥爭時的機智、勇敢,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的精神。如:課上將伯諾德夫人與德軍周旋的一句話作爲“抓手”,切實指導學生讀好這句話,讀出個人感受,讀後有所想,體會到她的鎮定和機智。但是由於我對五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認識不足,其次由於對略讀課課型教學,課堂上少講、精講,多注重拓展延伸和寫作訓練的特點,沒有把握好,教學過程中對這節課的重難點把握不夠準確,把體會人物特點的朗讀過程指導的過於細緻,沒有抓住傑奎琳這個重點進行朗讀指導,所以浪費了好多寶貴的時間,到最後致使這節課的教學任務沒有按時完成。

另外,教學過程中一些細節處理不到位。如:一個學生在讀“伯諾德夫人”時讀成了“伯若德夫人”,我只是強調了“若”和“諾”的讀音,沒有及時的對文中幾個難讀的外國人名如:“伯諾德夫人”、“傑奎琳”進行正音,所以在後來回答問題過程中一些學生讀這些人名時還結結巴巴。

每次反思課堂,我都要爲自己對學生的特點、教材把握不到位而愧疚。雖然我也聽了高老師、李老師等幾位老師的課,課下也抽時間看了教科書、教參等書。可能是我這個人太愚笨了,還是沒有學到她們的十分之一。我知道這樣下去後果將十分嚴重,不過我有信心在以後的時間裏,抓緊時間學習,虛心求教,認真聽課,讓自己跟上同事的步伐。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