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基礎教學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本文已影響 1.89W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麼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因爲個人原因,今年教一年級語文。回顧這一個多月的教育教學工作,感觸頗深,尤其是漢語的拼音教學。覺得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認識新的拼音字母——識字——學情景歌。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的某種習慣和素養。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

我聽了許多老師的課,根據自己上課的實例來說。我覺得要上好一堂一年級的語文課,首先要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年級最好是通過遊戲帶動吸引每個孩子的注意力,並把他們積極的帶動到遊戲中去,但不好的是孩子容易過度興奮,課堂紀律難把握,所以就要求老師駕馭好課堂。其次建立多元的激勵手段,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樹立其自信心。再次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同樣能影響和帶動整個班級孩子的情緒。因此老師首先必須有好的精神面貌。

我記得在上《a u iu》這課時,我因爲自己身體不舒服,精神確實不佳。課堂效果真得是不太好。第二天,抽查學生髮現多數學生沒有很好的掌握,真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後來,複習時,我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效果很好。所以,我覺得老師的精神面貌,也很重要。因此,爲了孩子我們也要善待自己,以最佳的狀態站在講臺上……

這些都是我的一些反思和感想,也許還不太成熟。當然,一年級的課堂上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很多,需要老師精心的準備和更多的耐心。我常對自己說:若不給自己設限,則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自主識字就是讓學生自由選擇願意識記的字、自己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記住字形,老師的引導只是體現在恰到好處的點撥上。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隨着學生經驗的積累,我們也就逐步簡化識記生字的過程,增加學生獨立識字的機會,發揮其主體性,引導他們自己想辦法,發現行之有效的識記方法,獨立掌握生字,並在實踐中不斷運用,形成識字能力。人教社新編的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形式多樣,在連、塗、畫、拼、擺等學習活動中,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自主識字,啓迪心智。

一、讀讀背背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我根據語文園地裏學生熟悉的古詩,讓他們自己自主學習,讀讀背背古詩的內容,這樣既達到了識字的效果,有豐富了語言、積累了語言。如學生學習古詩《所見》、《春曉》、《村居》這

些內容,學生自主識字,在背誦古詩時,學生能夠把字讀準確、讀流利,正確地背誦。

二、認認塗塗中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時,我引導孩子有意識地關注身邊的漢字,激發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在生活中主動識字,主動運用語文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採用同桌或小組間相互交流自己的姓氏,說說自己平常認識哪些字,展示識字成果,並交流自己的識字心得體會,最後結合園地的練習,讓學生認一認,把認識的姓塗上顏色。這樣做,能夠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讀讀畫畫中自主識字

我在教學中,通過認偏旁,析字形進行識字,效果較好。如語文園地三的讀讀畫畫,把你認識的偏旁和相對應的字畫上相同的顏色。實踐證明,利用多種形式的練習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興趣盎然中完成學習語文、鞏固基礎知識的任務。

四、隨文識字

在教學中,我很少用隨文識字方法,雖然這種識字方法有很多優點,但我覺得沒有以上幾種效果好,我覺得在教學中,應根據文本的內容用不同的識字方法,纔是最好的識字教學。總之,在以後的識字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學習和探究,讓孩子們想學,樂學。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作爲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從坐直到站立,從寫字到讀書拿書,從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到愛惜學習用品,都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說,通過一學期來的培養,我班學生基本都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教學方面,首先漢語拼音知識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在開學前一個半月教學拼音的時間裏,我針對學生因材施教,並經常引導學生對已學拼音知識活學活用,通過學兒歌、“摘蘋果”遊戲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識字是閱讀和習作的基礎,也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所以特別注重引導學生主動識字,一年級上學期是意義識字的關鍵期,不僅要求對課文內容熟悉,同時加強了課外閱讀。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反覆多次和漢字見面,並通過一段時間後又對多篇課文進行閱讀訓練,使學生逐漸認識漢字,然後以適當的方法強化刺激,達到識字的目的。寫字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的難點。學生的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學會讀帖、描紅,既從技能方面要求學生,又從習慣方面的要求學生。特別是習慣方面的要求,如怎樣握筆,寫字姿勢,這些往往容易忽略,而恰恰正是這影響了學生的寫字質量的提高。因此,在抓好學生寫好字的同時,我更注重學生有良好的寫字習慣。

在讀書的訓練上我採用了當天閱讀最認真的小朋友就可以當隔天的小老師進行帶讀的辦法,或者是小組讀、合作讀、擂臺讀等多種形式的手段來提高孩子們對課文進行多次閱讀的興趣。

課前我要求每天學生需預習課文,在學習課文的開始階段,教師不需要過早給學生加以引導提示,讓學生先行感知課文,那麼這第一次的感受能訓練學生的理解能力,就算有理解偏差、有錯誤,經過之後的共同討論、共同訂正、理解課文,都能夠解決。先學後教,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重視學生主動參與,有利於課文的感知和學習。課後要求不定時複習,鞏固原有知識,承上啓下幫助新知識的掌握。關注差異,並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解決輔導上的難題,也同時認清自己教學上各個方面的不足。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學習孩子們願意讀了,課文中的、課外的故事也願意讀了,不僅增加了他們識字量,而且認識的詞語也越來越多。組詞訓練不再是單調的了,總聽到“我還有”“我還會別的”這樣的話,課堂生動多了,有更多學生願意展示自己。

要在評價中促進學生的成長,因爲“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想學愛學主動學了,那麼,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一次在作業中我發現有孩子已經在寫日記了,由開始的一兩句變成了一版、兩版,於是我適時的對這個孩子進行表揚,並要她自己讀出來,之後誰寫了日記都進行點名表揚,鼓勵。慢慢地寫日記的孩子越來越多,而且寫的越來越好。

不足和需要反思的地方:

1、課堂上給學生自主活動時間過多,有時候一節課的內容沒有完成。

2、對困難生的關注不夠,一小部分學生由於年齡上的差異,以及家庭教育的空缺,學習上就有點困難了,因而班級裏就有了兩個極端的現象。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我第一次教一年級,所以對一年級新課程教材瞭解不是很深。這個學期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任了一年級的數學,這對我來說是一個大的挑戰。責任促使我做好工作,無怨無悔地做好工作。這期間我灰心過,氣餒過,但更多的是鼓起勇氣向前進,一學期很快就要過去了,很有必要小結一番。

最初打開一年級的數學教材,給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書,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來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在實際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和分析現實生活,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還有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

通過一個月的教學摸索與反思,我覺得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1、自己的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比如學生不懂的問題,有些學生站起來想解答,可是我們就是不讓,偏要自己點一個學生起來講;又如學生列出的式子是對的,但由於不合常規,而我一時沒想透就不予肯定等(當然這有時我也怕考試不這樣考),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學觀念還跟不上學生的發展需要,還有待進一步學習提高。

2、要轉變家長的觀念,但家長的想法跟不上時代(有溺愛孩子的成分)。有些家長認爲現在的一年級教材難,孩子能學多少算多少,以後再長大點就會知道的。這樣的想法怎麼辦?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咕咚》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童話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內容淺易易懂,很適合低年級學生學習。這個故事教育學生:聽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動腦想想或去實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隨別人。

在教學本課時,我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環節:

低年級學生還是以玩爲主,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徵,在導入新課時,我先模仿自然界風、雨、雷的聲音,接着再故做神祕地發出“咕咚”的聲音從而引入課文學習。這樣的導入是爲了設置懸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營造一種將閱讀期待。

字詞教學:

針對本課生字較少,我對字詞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讀好文中較難的四個句子,但是我對四個句子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句要求讀出“拔腿就跑”的感覺來,第二句讓學生讀準“呀、啊、哇”三個較難讀的語氣詞。第三句則是讀準兒話音“大夥兒”。最後一句要求根據標點讀好停頓。四個不同的句子,四個不同的讀書要求,紮實地完成字詞教學,爲課文的讀文做好鋪墊。

精讀文本環節:

1. 通過朗讀訓練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中心意思的理解。學生在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思考交流:當聽到咕咚聲音時,小兔、小猴、狐狸、大象、野牛等怎樣做?怎麼說的?接着我根據學生的回答抓住重點,因勢利導,指導朗讀,如:兔子、小猴兒,大夥兒說的話要讀出驚慌緊張的樣子。這樣通過多次反覆朗讀品味課文,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2. 角色演評,滲透德育。童話故事的教學運用“角色演評”的方法,不但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使學生對童話隱含的思想因素得到內化和昇華。在學生朗讀動物們的喊叫之後,我安排了一個角色表演,目的是讓學生對角色有所理解,在表演結束之後老師馬上進行現場採訪,問小動物們:爲什麼逃跑?咕咚是什麼?在有趣的表演中再一次感受動物的盲目、可笑。

3. 抓住重點字,理解課文內容。在朗讀感悟、表演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字“跟、跑、叫”明白兔子、猴子等小動物的可笑。抓住“攔、問”兩個字體會野牛的鎮定自若。同時通過重點字的對比引申到對動物們表現的進行對比。

練習說話、昇華內容環節:

本文的內容是較爲簡單的,但是他所蘊含的道理是很深的,在學生笑過之後我安排了一個環節讓學生說說在生活中我們有沒有類似這樣的事情。通過說來訓練語言的水平同時挖掘課文的深層道理。

在今天的教學中學生的朗讀較爲到位,把動物們的慌張、尖叫很好的感悟出來了,但是對於文中的深層含義:“遇事學會動腦不要盲目跟從”這一道理沒有很好的理解。以至於在最後的說話練習中學生不知所云。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要用心。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一、巧用示範,體會積累好詞

採用“又( )又( )”的詞語教學,利用卡片進行情境引導,提高學生們的積極性。最後以進行擴展訓練進行收尾。

首先告訴學生小猴子在下山途中遇到了很多好吃好玩的東西,這些好東西都用了很多好的詞語來描寫,出示“又大又多”,給學生一個示範,然後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其他的好詞。然後學生開始以小猴子的心態去細讀課文,找到這些好詞,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方法。接着讓學生交流找到的卡片,學生說教師貼,並進行朗讀指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們的積極性甚高,最後在同學們積極的學習態度下進行了拓展訓練,並抄寫“又( )又( )”的詞語在課本相應的插圖上 ,以此來結束“又( )又( )”的詞語教學。

二、遵循規律,歸類識字更高效

學習動詞的使用,讓學生們能夠區別“摘、扛、捧、抱、追”等詞語的正確使用。這是這堂課的教學難點所在。在課堂上是這樣進行處理的

師:爲什麼要用“扛”

生:(因爲玉米很大很重)原來是這樣啊!

師:孩子們,能得到這麼大的玉米,小猴子此時的心情一定……

生:很高興。那就讓我們帶着這樣的心情再來讀讀這個句子吧!

師:小猴子看見玉米,就掰了一個,扛着往前走,小朋友,像掰和扛這樣表示小猴子動作的詞語啊課文裏還有很多呢!找到了用筆圈一圈。

師:唉呀,小朋友說得那麼快,我都不知道把動詞貼在哪裏了,看看吧,這些動作的位置我貼得對嗎?

師:摘可以和桃子搭配,可以和西瓜搭配嗎?和玉米呢?怎樣的東西要扛着走?

生:桃子小拿來抱會掉了,應該用捧;西瓜大用來抱。

師:“摘”可以跟桃子、西瓜搭配,但不能跟玉米搭配。

師:小猴子應該扔了三樣東西,老師把這個“扔”寫在中間。

在教學中,我抓住文本特點,從表示動作的字詞入手,先讓學生找出描寫動作的詞,將動詞卡片隨意地貼在黑板上。經過整理,孩子們知道了“捧、抱、扔、摘”是左右結構、都是提手旁,捧、扔、抱、摘跟手的動作有關。”學到這裏,孩子們圈了生字,觀察了生字的特點,他們從字形上熟悉了“捧、抱、扔、摘”。這時,我又讓孩子們分別做做這幾個動作,從字義上進一步鞏固理解這幾個字的意思。在熱烈的氣氛中,孩子們開開心心地學着、做着,這樣歸類識字既有規律可循又生動有趣,孩子們比較喜歡。

三、注重運用,迴歸文本更紮實。

在字詞教學上不但要善於發現規律,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而且還要注重學生學習的過程,關注從識記到運用的落實。在通過不同途徑理解了動詞的意思後,我讓學生把動詞卡片放到相應的圖片旁。此時,學生思維火花閃現,我又恰如其分地小結有些動詞可放在共同的地方(如“摘”可以用以“摘桃子”,也可以用以“摘西瓜”)。

語文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走過又一學期,覺得語文教學真是有好多的東西需要在平日教學裏勤懇挖掘,就要像蚯蚓不斷地去鬆學生小腦袋裏的`土壤,使他們獲得新鮮的知識的時候又得到新鮮的思維方式。下面從三個方面對本學期教語文心得做以反思:

一、識字。

在這冊書中大量的識字認字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學習時我採取了多種方法幫助孩子認字識字。

1、 根據學校的自主學習研究專題,先交給學生掌握自學生字詞的方法。藉助拼音識字;和家長一起讀一讀。

2、 在課堂上,對學生的識字採取了各種方法,讓學生能跟據自己的經驗用加一加、減一減、組詞、和自己、同學的名字聯一連、等方法識記。

通過一個學期的教學,大部分學生都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識字,在認字上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班級裏有2、3個學生認字速度慢一些,其餘學生較好。

二、 朗讀。

朗讀教學也是本冊教學的重點。在如何指導好朗讀,我採取瞭如下方法。

1、每篇課文先讓學生熟讀,達到98%的學生熟讀。

2、老師範讀。每一篇課文精彩的地方或是難懂的文字我都要進行範讀。使學生在聽讀的時候揣摩老師爲什麼這樣讀,老師爲什麼要把這個詞重讀、要把那個句子度的很輕,等。在聽讀中感悟文字所表達的思想。

3、 學生讀文我採取多種讀文方式,如師生對話,背誦句字男女交換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等形式,讓學生充分練習朗讀,在讀流利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讀出情感。在閱讀時,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和看圖片度課文。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小組討論解答,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口語交際。

這學期的口語交際基本是根據柏娜老師的《口語交際行爲設計》內容上課。

1、佈置學生根據口語交際的內容進行定向體驗(觀察周圍的事物或有目的的體驗活動)。

如在教學《我們身邊的垃圾》時,我先帶領學生去參觀操場上,問發現了什麼,根據學生的發現讓學生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來的,然後再進行下面的教學,最後在回到家裏觀察家長是怎麼處理,得對不對,還可以怎樣更好的進行處理。

2、引導學生從六要素上進行口語交流。

學生在交流時必須說清楚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這樣經過一個學期的訓練,大部分孩子知道從哪幾個方面入手進行說話,而且說得比較清楚。以上就是我本學期教語文的一點反思。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教材分析:

本單元讓學生了解寫字的意義,認識筆畫、筆順、田字格,學習拿筆的姿勢,爲學生學習寫字做準備。

教材安排認字;我、們、本、寫、字、筆、皮、用、心,認識五種基本筆畫:橫、豎、撇、捺、點。

讀一首兒童詩《寫字很有用》,這首詩很淺顯,讓學生讀後知道學習寫字很有用。

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通過聽讀詩歌,瞭解寫字的用處,激發寫字的興趣。

2、 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3、 認識生字條,識字9個,複習拼音,懂得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

教學重點:

識字9個,學習詞語,感知“用心”的意思。

教學難點:

學習利用拼音識字和正音的方法。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文具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文

小朋友你們喜歡聽故事嗎?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非常有趣的童話故事。你們想聽嗎?(播放課件)

二、指導看圖

1、出示插圖:有幾幅圖?(3 幅) 指導看清楚表示順序的“點”。圖上的主人公是誰?(主人公是蜜蜂和螞蟻)

2、螞蟻和蜜蜂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呢?

三、聽讀詩歌

1、師示範讀課文(生端起課本,坐端正,認真聽,聽準字音)

2、“大事情”指的什麼事情?學寫字有什麼用呢?

生:可以給朋友寫信,可以寫自己的名字,可以幫助我記很多生字……

3、師帶領生讀全詩。

寫字這麼有用,孩子們想不想學寫字呢?

四、學習生詞。

1、出示:鉛筆、橡皮、田格本、我們、寫字、很用心 (師範讀)

2、誰願意和老師一起讀?師利用拼音正音,複習拼音。

3、指名讀,同桌互讀。開火車讀詞語。

五、理解詞語

1、出示文具:我們一起來認識鉛筆、橡皮、田格本、這三種文具,鉛筆是用來寫字的,但是我們寫錯了怎麼辦?(擦掉)用什麼擦呢?對,用橡皮,下面我們再來認識田格本,我們在寫字時注意字在田字格中佔格。

2、 遊戲:找朋友(師拿出生詞卡片,學生讀,舉起對應文具)

3、我們寫字的時候要怎樣做纔是用心呢?

生:看清老師是怎麼寫的;生:寫字時不要亂畫,要一筆一劃……

4、小結:同學們說的真好,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寫字,希望你們不僅學會寫,還要寫乾淨、整齊。

六、認讀生字

1、從詞語中剝離出生字,單獨認讀,請小老師帶讀生字。

2、“筆、皮”口頭組詞

3、開火車認讀生字,有困難的用拼音幫助。

七、讀書,認識生字條。

學習在課文中將生字條裏的生字圈出,抽生用實物展臺演示,

生評價圈得是否正確、美觀。

板書:鉛筆 橡皮 田格本

我們 寫字 要用心

教學反思:

進行本課教學時,我從學習《寫字很有用》入手,引出問題:寫字需要哪些工具?認識這些文具後,認讀“鉛筆、橡皮、田字格”。反覆帶讀6個詞語,用聽讀法使學生整體認讀它們,然後抽出單字讓學生識記。比如從第一個詞中抽出“筆”字認、讀、記、用(口頭組詞)。先出示帶有音節的生字,結合剛纔讀詞語的積累,幫助學生識字。將複習拼音和學習生字有機結合,更發揮能力較強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當小老師,帶動學生學習,當多數學生會讀後,全班齊讀,帶動能力較差的學生。對常用的“筆、皮”,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擴詞,調動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在此基礎上,引出“我們、寫字、要用心”三個詞語,進行初步認讀。提出問題,怎麼寫字纔是“用心”?學生有寫拼音字母的經歷,所以很容易體會,結合識字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本課還進行了在課文中圈出生字條中生字的訓練,爲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打下基礎。

反觀本課教學,我認爲做到了三個結合:

1、複習拼音與認識生字相結合,幫助學生說好普通話。

2、有效使用教材,識字與學習習慣養成相結合。

3、聽讀識字方法與拼音識字方法相結合,拓展學生識字途徑。

注:本單元中涉及寫字姿勢的訓練部分已經在拼音教學部分相機完成。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認識“蛋”、“取”等12個生字,會寫“聽”、“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懂得鳥類是人類的朋友,有愛鳥的意識和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媽媽和“我”對生命的關愛。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播放音樂《百鳥朝鳳》,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看到了什麼?

2、在生機勃勃的大自然中,鳥類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無論是陸地、海洋還是天空,到處都有鳥類的身影。那鳥媽媽是怎樣把它的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來的呢?

3、出示投影——書上的插圖(不顯示小男孩)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課題:兩隻鳥蛋(學生齊讀課題,認識“蛋”字。)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請小朋友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遇到自己認爲比較難讀的字或容易讀錯的字作個記號。

2、同桌互相讀一讀,互相糾正字音。

3、請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愛的一小節,讀一讀,其他小朋友認真聽,比一比誰的耳朵靈,能夠發現這個小朋友哪個字音讀得最準,你要向一年級語文下冊9.兩隻鳥蛋教學反思

他學;哪個字音讀得不太好,你要提醒他。

(隨着學生的發現,順勢指導學生學習生字)

4、請小朋友分四人合作小組再讀課文,互相聽一聽,比一比誰讀得準。

5出示詞語,讓學生自己讀詞語。(詞語:鳥蛋,取下,涼涼的,一定,捧着,連忙,輕輕地,彷彿,擡頭,投向)

三、細讀課文,促進感悟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全班交流:

A、第一小節:當學生說出——我知道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教師順勢出示掛圖,叫學生看看這小小的鳥蛋。

◆交流感受。當你看到這小小的、涼涼的鳥蛋時,你有什麼感受?把自己的感受講出來。

◆指導朗讀。學生朗讀,師生共同評議,引導學生把鳥蛋“小小的”、“涼涼的”,“我”拿着鳥蛋“真好玩”的感覺讀出來。

B、第二小節:當學生說出——我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組織交流:“你怎麼知道兩隻鳥蛋就是兩隻小鳥?”

◆出示小鳥破殼而出的圖片時,引導孩子們說看了之後知道了什麼。(一隻鳥蛋就是一個生命)

◆此時的鳥媽媽發現鳥蛋不見了,會怎麼樣?(讀詞語:焦急不安) ◆啓發想像。小朋友們閉上眼睛想一想,假如你就是鳥媽媽,你會怎

麼做?

◆指導朗讀,讀出鳥媽媽焦急不安的語氣。

C、第三小節:學生談理解後,讓學生邊讀邊演。

D、第四小節:學生讀理解後,教師問:讀了這一段,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理解“我把目光投向高遠的藍天”)

◆啓發想像。假如你就是課文中的我,當你的耳邊傳來鳥兒嘰嘰喳喳的叫聲,你擡頭仰望藍天,能看見什麼?

◆課文中的孩子和你們一樣,都看見了鳥兒美好的明天。那這一段該怎麼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四、藉助想像,昇華感情 ◆學生齊讀全文,一邊讀一邊想像課文所描述的情景。

◆交流:你喜歡課文中的“我”嗎?爲什麼?

五、學寫生字“遠、連”

1、出示生字,認識,觀察,說說怎樣把字寫漂亮。

2、重點指導寫好“連”、“遠”的“走之”。

3、書寫練習。

第二課時

一、背誦詩歌

二、學生練習背誦,指名背誦,小組背誦,全班齊背。

三、複習鞏固生字詞

1、出示不帶拼音的詞,學生認讀。

2、顯示紅色的生字,學生採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記憶生字的字形。(啓發學生用熟字加偏旁、換偏旁等方法記憶字形。)

3、做“走迷宮”的遊戲,複習鞏固生字。

四、寫字練習

1、出示“我會寫”中的其它四個字,學生認識,觀察,描一個,寫一個,再評議。

2、再練習寫字。

五、實踐活動

1、引導學生積累詞語:A、出示“我會讀”中的詞語,指名讀。

B、男女同學輪讀左邊的詞組與右邊的詞組,說說發現了什麼。

六、擴展練習

◆“找朋友”遊戲。把寫有“花兒”、“小事”、“天空”、“紅紅的”、“綠綠的”、“藍藍的”的卡片分發給學生,讓擁有不同詞語的學生去找朋友,讀一讀;再讓兩個朋友交換左右順序,讀一讀。

◆教師提供圖片,引導學生照樣子說幾組詞語。

◆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展示平時積累的詞語。

2、小調查:保護鳥類

尋找有關益鳥的圖片、資料,想想應該怎樣保護它們,然後全班交流。

板書設計:

9、兩隻鳥蛋

取下 ——媽媽說 (保護小鳥)————送還 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上我帶領學生去剖析整篇課文,我讓學生用鉛筆畫出我神情

動作的詞語,這在學生朗讀課文之前就佈置的任務,這就是新課標中的任務型學習,學生在劃詞語的過程中便能領悟到我拿鳥蛋時的心情,另外我讓學生邊朗讀邊表演,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表演潛意識中能變換自己朗讀時的語氣,在熟讀文章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去解決問題,這對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一、巧用教材塊狀編排,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整堂課下來。

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學生學得輕鬆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這得益於老師理念的轉變。教學過程展現的是一種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共同發生轉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是真理的化身,而每個學生和老師都有被理解的權利。

所以,老師以一個參加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開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對話和活動,變知識的單向傳授爲師生互動學習,讓課堂學習成爲有趣的遊戲和活動,老師和同學成爲學習上的親密夥伴。如何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出發點寓教於樂呢?我想到了一個新的點子──塊狀編排。塊狀編排的靈感來自於語文園地的我會讀,我會認,我會連,我會說這些充滿了自信的標題激發了學生探求新知的願望,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分的空間。不難看出,我會讀──我的發現──我會想──我會寫,這四個學習塊是一個有層次有梯度的學習鏈接。

從把文本讀正確,讓學生走進文本與其進行對話,凸現一年級識字爲重點的學習目標定位,到構建學生學習古詩的知識系統,引發學生以更高的學習激情投入到古詩誦讀活動中去。把課上得有情趣必然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然,情感是在認識過程產生的,認識越深刻,情感體驗也越強烈、越深厚。真正的學習興趣是在知道一點、會一點的時候產生的,是在越來越明白、越來越會的過程中鞏固、加強的。

所以,在教學中,千方百計地讓每位學生取得他們他們能夠取得的成功,讓每個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這比知識更重要!關注學情,緊密聯繫學生的認識實際,想辦法激勵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學習興趣,爲他們產生學習創造的願望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

二、重視課外誦讀積澱,培養學生學習的志趣古詩。

像一條靜靜流淌的小河,沿着時光綿延,把悠長歲月中天靈物華沉澱的點點精粹送到孩子們身邊。古詩更是一種心靈的溝通。爲了讓詩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孩子浸潤傳統文化的精神甘露,我們班啓動了中華古詩文經典的基本薰陶和修養的活動。

三個月來,孩子們已經誦讀了三十多篇。現在,教室裏最多見的就是孩子們圍在一起搖頭晃腦地吟誦,老師的個人主頁上,畫紙上,留下了孩子們自己心底煥發出的詩情畫意。可以說,古詩教學在我們班已經不再是一種負擔,學生在課外汲取的詩歌營養經過老師在誦讀和導讀課的展示,經過小詩人的評選,經過古詩大點兵等一系列活動情境的驅動,讓孩子們盡情地讀起來、動起來,把學生的生命力量引出來。這動,決不是表面的熱鬧,而是視界的敞亮,精神的漫遊,思想的翱翔,心靈的舒展,理性的頓悟,智慧的迸發。

總之,是個體生命的全面發展和成長。當每個孩子都深深地捲入經典詩文的時候,你還擔心他們在課堂上不親臨現場,你還擔心他們不對話交流,你還擔心他們不動態生成如此,生命才能活潑地舒展開來,學習才能成爲有意義的生活。語文課程是一個情感的世界,是一個詩意的世界,是一個豐富的生命世界。從教材、尤其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尋找出一個連接着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活的知識儲存庫,並以此爲中國,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和探究,就能使教學成爲一條融匯知識、能力、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主線,就能夠激活學生對文本的通靈感悟,與文本發生內在的對話,這樣,文本所蘊涵的智慧的光芒、思想的火花就會把學生生命的靈氣燃燒起來,由此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催發學生生長和發展。作業展現出來的創造力更讓我堅信了這一點。新課堂應關注人的發展,應善待生命的自主性,尊重生命的獨特性,理解生命的生成性,關照生命的整體性,發掘生命的創造性,讓孩子們的興趣和嚮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創造都在生機勃勃的課堂環境中煥發出來,飛揚起來。

追求生命的成長,讓老師和孩子們的潛能如花綻放,讓師生之間的情感親密交融。在快樂中學習,讓老師和學生的熱情如涌泉長流,讓師生之間的情思互動碰撞,盡情張揚成長的快樂!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人有兩個寶》這首兒歌是根據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手腦相長歌》改寫的,主要講了雙手和大腦的重要性,指出只有手腦相長,纔能有所發明創造。課文語言通俗,寓意豐富。第一句先講了人有哪兩個寶;第二句講了這兩個寶的作用;第三句說明只有把這兩個寶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課文配有兩幅插圖,幫助兒童理解兒歌內容,形象易懂。第一幅圖是幾個小朋友高舉雙手,一位小朋友十分珍愛地注視着自己的雙手,另一個小朋友託着大腦袋正在思考問題。它形象地反映了課文第一句的內容。另一幅圖畫的是小朋友們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的情景,具體展示了用手又用腦,纔能有創造的含義。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始終以一個組織、引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在讀中質疑,在讀中釋疑,讓學生主動發現,積極探究。開始時,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教師將學生的疑問集中歸納爲“人到底有哪兩寶呢?”、“爲什麼說它們是寶?”、“我們怎樣用這兩個寶?”三個有效性問題,學生強烈的探究慾望讓他們在自讀課文時十分認真。學生在尋求問題的解答中,漸次將課堂教學推向深入。此外,學生每次讀過課文後,教師都組織學生展開互相間的評價,讓學生做學習活動的主人,讓每一個學生得到充分發展。

一年級學生易於接受、理解具體、形象、直觀的東西,針對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時,將課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繫,加強了語文與生活的溝通。如讓學生說說“××的雙手會……”、“自己做事時大腦會想些什麼?”、“自己曾經創造了什麼新東西?”這幾個問題都以學生的主體經驗爲基本點,強調學生主體的感受與體驗,幫學生具體化、個性化地來理解感悟課文,既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內化,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畫家鄉》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的一篇文章,這篇課文寫的是孩子們用彩筆畫家鄉的事。通過五個孩子不同的畫,展現出他們各自家鄉的美麗,表達了孩子們愛家鄉的情感。

課文第2—6自然段具體描述了濤濤、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個孩子所畫的家鄉。濤濤的家鄉在海邊,那浩瀚的大海,掀起萬頃波濤,海底蘊藏着豐富的寶藏。山山的家鄉在山裏,那裏山峯高,水清,屋前屋後都是高大的樹。平平的家鄉在平原,遼闊的平原,像無邊無際的綠色海洋。青青的家鄉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那裏草綠,牛羊多。京京的家鄉在城市,一座座現代化城市,高樓大廈聳入雲霄。他們的畫畫出了各自家鄉的特點,充分反映了他們對家鄉的真摯熱愛,進而反襯出祖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發展。課文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可以說是一篇極具人文色彩,適合欣賞、領悟的通俗詩和風景畫。畫面的圖景和描寫的語句,很容易與學生的生活和認知達成契合,引起共鳴。因此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讀文感悟,並激發學生髮揮想象,畫出自己的家鄉,讓愛家鄉、贊家鄉的情感在課堂中迴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讓學生讀課文,學生在愉快的讀書活動中走進了文本,感知了課文內容。這樣既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又激發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根據課文段落的特點,我選擇精讀第二段,讓學生明白學習方法後,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找找、讀讀等多種方式,並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自由讀、比賽讀、齊讀等多種朗讀形式,使課文的意境和語言都走進了學生的心裏。

在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在觀察大海時,引導學生通過讀“……那麼……那麼……”,體會出海更藍,更寬。接下來,讓學生學着“那麼……那麼……”的句式說話,學生們說的不夠理想,我覺得可能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點難度的,還有在指導學生朗讀方面,覺得沒指導到位。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識字7》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學生通過“對子歌”的學習,不僅完成識字的任務,還要初步領悟“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從而學會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於學生年齡尚小,對課文中所表現的情感,領悟起來有一些困難,只憑教師的說是不夠的,所以在教學中我遵循低年級學生認識事物的規律,藉助圖片把學習語言同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繫起來,並充分利用文本這個範例,讓每一個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生字、學語文。但這一點也需要自我反思,如果能"以讀代講",可能比只看畫面效果好些。

課中鞏固生字的環節我採用了學生喜歡的“寵物小精靈”卡通圖片(每個圖片後面都有生字),讓孩子們爭卡片讀生字,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達到了預期效果。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認爲我對教材的把握還不太準確,學生對“驕傲”、“虛心”、“熱情”、“誠實”等詞語的含義還沒能做到加深理解,在加深學生理解詞語方面還需要加強努力,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儘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儘快進入閱讀和習作。於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一)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採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髮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於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於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繫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髮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着口,小口戴帽裏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裏,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慾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二)閱讀教學:熟讀深思子自知

進入一年級,我發現很多學生不會讀書。這個問題表現在:朗讀時拖腔,唱數而不是讀書,句子讀得不連貫,語氣沒有抑揚頓挫之感,找不到人物的對話,不能從文本中找到問題的答案。以上種種讀書現象,使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完不成教學任務,達不到某些教學效果。課外之餘我也常常思考這些問題,怎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呢?通過觀察發現,學生朗讀不流暢原因一:沒有牢固掌握課文中的生字,也就是識字量根本不夠。一年級學生剛剛接觸課文,每課的生字數量增多,難記,特別是這學期,識字任務更大,字行復雜,有些很難找到好的識記方法,沒有識字經驗,只能死記,所以處理這個問題,除了多給學生提供識字方法外,再就是讓學生多讀,我要求學生每天回家給家長讀《小熊過橋》,讓家長給孩子讀童話故事,提高孩子的閱讀慾望,遍數不限,讀完後家長簽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學生不理解文章感情,讀起句子來不會斷句,不會停頓,不會換語氣,我想這和學生的理解有關,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化大力氣教孩子有感情讀書。比方說《我多想去看看》一課,我就先講述文中小朋友家在農村,無法到北京,然後講升旗儀式的壯觀,於是我進行情景換位思考,問學生想看嗎?答案是肯定的,於是我趁機讓他們讀書要讀出他們的渴望,於是,我的閱讀效果果然就達到了!對於怎樣讀出美的語氣,在學生理解文意的基礎上,給學生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進入角色,在對話較多的課文使用,效果不錯。閱讀教學就是教孩子學會有感情讀書,學生能夠繪聲繪色的讀出課文,這也就達到教學要求了。

(三)寫字教學:絕知此事要躬行

在一年級寫字教學中,我認爲教師的示範對學生有着重要的作用,針對一年級的小學生善於模仿的特點,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言傳與身教相結合。教師示範的內容包括坐姿、握筆、書寫動作、筆畫和結構等。最重要的是課堂示範,這是一種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在學生進行練習之前,教師首先當衆進行講解示範,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視覺形象,然後讓學生模仿書空筆順,然後描紅練習。對於有些難的生字要個別示範,在當衆示範以後,有些學生還是掌握不好正確的書寫要領,教師就得個別輔導,由於是面對面,學生對老師的示範,往往觀察的比較清楚,能較快地糾正自己的錯誤之處。當然對於一些孩子還得手把手示範,這種方法是針對初步寫字的小學生,通過手把手,教師直接牽動學生手指,使其能較快地形成正確的書寫動作。儘管教師在課堂上採用了多種不同的示範方法,但學生們在作業中還是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在原字的旁邊給以示範或修改,並要及時地總結,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

關於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新課程倡導把課堂變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場所,強調讓學生通過自己切身的體驗來認識世界,感悟自然萬物,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和教育教學的開放性原則。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努力嘗試種種做法,儘量爭取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事可想,有空間可拓展,培養學生動腦思考、動情感受、動手製作、動口表達等綜合語文素養,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生的主人,並感受到學習的無窮樂趣。以下是我在教學北師大版語文第三冊《風》這一課的點滴反思。既有令人滿意的成功之舉,也有遺憾中的進一步思考、探究。

一、成功之處:

1.激活思維,爲學生創設自我感悟的空間。

《風》這首小詩描繪了颳風時景物的變化,全詩用簡潔凝鍊的語言,傳神地表現出在風的作用下,自然界景物的變化。詩句是這樣的: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三盡浪,入竹萬竿斜。如何讓學生自己去理解,品味詩意呢?我頗費了一番心思。上課前,我先佈置學生去搜集有關風的知識的材料,並互相交流,讓學生對風有了較全面、直觀的認識。上課時,我先編了一個謎語給大家猜:來無影,去無蹤,來時樹動花搖,去時水平浪靜。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爭先恐後地說出謎底。我趁機鼓勵他們:你們也來編一編!相信你們會編得比老師更棒!學生的思維處於最活躍的狀態下,他們躍躍欲試,編出了許多有關風的順口溜或小謎語,這一過程其實是讓學生有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感悟的階段,爲下面學生順利理解詩意、進入詩的意境做了有力的鋪墊。隨後,我一句導語:我們也來讀讀唐代詩人李嶠寫的關於風的一首小詩,看看詩人筆下的風又是怎樣的。學生興致勃勃地進入學習中。他們通過反覆的吟誦、質疑及對關鍵字、詞的琢磨中領悟詩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風的形態,從而避免機械乏味的分析,變枯燥的講解,爲學生積極主動思索、感悟的過程。當學生有了自己的見解後,我請學生找到自己喜歡的詩行,由於學生有了自悟的過程,學生對這首詩已有了較深的體會,大部分學生已能吟誦得琅琅上口、入情入境了,彷彿涼爽的風正徐徐地從教室門前吹過。

2.聯繫生活,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有獨特個性品質和生活體驗的個體,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雖說他們的人生閱歷有限,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日益便捷的傳媒,使他們的見聞相當廣泛,在課堂時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實踐經驗,找到文本與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聯繫,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不會是片面的、浮淺的、支離破碎的,而是四通八達的呈網狀分佈的。我們應善於聯繫實際,挖掘有利資源,對課本知識進行適當拓展,構建起孩子與知識間的橋樑。因此,在學完古詩後,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進行拓展:風除了可以吹落黃葉、吹開紅花,掀起萬丈巨浪,還可以幹什麼呢?請同學們分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一下。學生們忙開了,有的折飛機,有的做風車,有的畫畫、有的寫詩,有的編兒歌當孩子們當他們的作品展示出來時,你不得不對他們的成就表示讚歎!拿飛機的同學說:風可以讓紙飛機飛上開空。拿風車的學生說:風可以吹動風車,大風車可以幫助人們發電。;畫畫的學生拿着畫說:風可以吹乾衣服。風可以把球送上天。風可以讓海上的帆船航行春風可以帶給我們溫暖的感覺風兒輕輕吹,小草點點頭,花兒微微笑由於緊密聯繫生活,學生的思路非常開闊,答案真是多姿多彩、令人讚歎。

二、總結:

從《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語文教學的源頭就在生活中,就在學生的知識積累裏,就在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中。教師要善於聯繫生活,拓展啓發學生思維,構建知識的網絡,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並通過靈活多樣的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無窮樂趣,從而培養學生綜合的語文素養和實踐能力。同時,我也在考慮以下問題:

1.如何讓學生更好地發散,更有效地領會古詩詞的豐富內涵呢?我想如果我能通過精彩形象、有聲有色的多媒體畫面,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情景中,或者乾脆把學生帶出教室,帶到大自然中,讓他們與風面對面的親密接觸,學生或許會有更深的體會。

2.如何借本詩的教學來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古典詩詞?文本只是爲我們的教學提供一個載體,是教學的一個激發點、發散點,教師要善於利用這個載體,把學習的範圍向更深更廣的範圍拓展。我想:在教學《風》這首詩後,如果我能設置一個相關的課後延伸作業,也許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有關描寫風的古詩,或者蒐集自己知道、喜歡的描寫自然景物或氣象變化的古詩,並把孩子們蒐集到的資料進行篩選、歸類,選一個合適的時間,舉辦一個賽詩會或交流會,從而把學生帶進浩瀚的傳統文化的海洋裏,實現了教學的自主性和拓展性。

3.如何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語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尤其是古詩,音韻和諧,意境優美,如果教師賣力地講解,反而適得其反。

我想: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聽配樂朗誦,或通過老師聲情並茂的範讀,不知不覺把學生帶進語境中,進而讓他們自然而然、入情入境地朗讀,邊讀邊感悟,邊讀邊想象,學生的語感就會得到有效的培養。古詩,蘊含着很豐富的教學資源,古詩的教學也有待我們進一步的探索。通過《風》這一課的教學和思考,我又有了不少的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