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1

(一)、通假字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

1、蟬則千轉不窮:“轉”通“囀”,鳥叫聲

2、窺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見:“見”通“現”,表現

4、食之不能盡其材:“食”通“飼”,餵養“材”通“才”,才能

5、其真無馬邪:“邪”通“耶”,表示疑問,相當於“嗎”

6、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飼”,餵養

7、四支僵勁不能動:“支”通“肢”,肢體

8、同舍生皆被綺繡:“被”通“披”,穿

9、百廢具興:“具”通“俱”,全,皆

10、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咐

11、玉盤珍羞直萬錢:“羞”通“饈” ,美味的食物“直”通“值”,價值

1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見”通“現”,出現

(二)、詞類活用

1、互相軒邈:軒、邈,形容詞作動詞,分別指向高處伸展和向遠處伸展

2、以樂其志:樂,形容詞使動用法,使……樂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作動詞,鞭打,驅使

4、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數量詞作動詞,行千里

5、腰白玉之環:腰,名詞作動詞,掛在腰間

6、餘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縕袍敝衣,名詞作動詞,穿着舊棉襖、破衣服

7、手自筆錄:手,名詞作動詞,動手;筆,名詞作狀語,用筆

8、心樂之:以…爲樂,形容詞意動用法

9、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詞作狀語

10、下見小潭:下,向下,名詞作狀語

11、皆若空遊無所依: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12、似與遊者相樂:形容詞作動詞,嬉樂,逗樂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詞作狀語

14、斗折蛇行: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15、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16、悽神寒骨:悽,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淒涼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詞作動詞,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先,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前後,形容詞作狀語,在……之後

19、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守,名詞作動詞,做……太守

20、名之者誰?名,名詞作動詞,給……命名

21、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翼,名詞作狀語,像鳥的翅膀一樣

22、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第一個“樂”,形容詞作意動用法,以……爲樂

23、泉而茗者:泉,名詞作動詞,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詞作動詞,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詞作動詞,端着酒杯

25、紅裝而蹇者:紅裝,名詞作動詞,穿着豔妝蹇,騎驢

26、作則飛沙走礫:飛,動詞使動用法,使……飛;走,動詞使動用法,使……走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學習方法

多讀

就是反覆讀。據說,豐子愷先生的讀書法稱爲“二十二遍讀書法”,他對一篇好文章,前後讀22遍之多,並深有體會地說,把文章讀熟後,就會漸漸地從脣間背誦出來,多讀成誦,應當就是記憶之本。

強記

就是有目的地剋制自己,進行記憶。有些課程基本概念不記不行,如語文中的音形義、外語中的單詞等。理解了的要背誦,暫時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記憶,並在使用中重新鞏固記憶。

古詩文,背誦後更易理解,理解後還會記得更牢固——當然這需要毅力和恆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腦信息存儲得越多,而且會養成樂於記憶的好習慣。當然,強記和死記並非同一概念。

勤寫

不只是寫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記、聽課筆記、讀書中的圈點評註、整理摘抄都屬於這個範疇。

寫本身就是較高層次的記憶,我們有這樣的體會:寫作文,先打腹稿,再寫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謄寫時,不看初稿就能寫完。原因是,動筆綜合調動了各種器官,並進入記憶的高級階段,“好記性不如賴筆頭”不無道理。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學習技巧

應當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纔是理解和運用。

複習時應強化如下四個環節:1.領悟含義。對背誦的詩文,要領悟其含義,特別是其中的關鍵字詞,要真正弄懂。2.圈點強記。對詩文中的易混字、易錯字,要用紅筆圈點出來,以激起有意注意,重點把握。3.邊誦邊寫。在記憶時,可邊背誦,邊用筆寫出上下句或句中的關鍵字,以防“口是手非”。4.規範書寫時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潔,字跡清楚,筆畫清晰;“三不”就是不寫潦草字,不寫異體字和不規範的簡化字,不添減筆畫。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2

【原文】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文學常識】本文選自《柳河東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捕蛇者說》《漁翁》等。【重點字詞讀音】篁竹huáng 清冽 liè 坻chí

嵁 kān 佁然 yǐ 俶爾chù

翕忽 xī 犬牙差互 cī

悄愴幽邃 qiǎo suì【釋詞及譯文】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珮環,心樂之。

西:名詞作狀語,向西。

篁竹:竹林。

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樂:以……爲樂。

譯文: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聽到了水聲,就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的)心裏爲之高興。

(“如鳴珮環”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水流聲音的清脆悅耳,給讀者以音樂的美感。)

2.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伐:砍倒。

下:名字作狀語,向下。

尤:格外。

譯文: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向下砍倒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

(運用動作描寫,用行動寫心情,體現了前面的“樂”字,也可見小石潭的僻靜和幽冷。)

3.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以爲:以……爲,把……作爲。

近:用作動詞,靠近。

以:連詞,而。

坻:水中高地。

嵁:不平的岩石。

譯文:小潭以整塊石頭作爲潭底,靠近岸邊,石底周邊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爲坻、嶼、嵁、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

4.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翠蔓:翠綠的藤蔓。

譯文: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蒙蓋纏繞,搖曳牽連,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三個四字短句,簡潔生動,動靜結合,描繪了小石潭周圍竹樹環抱、錯落纏繞的情景。)

5.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可:大約。

許:表示約數。

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無所依:什麼依靠也沒有。

澈:穿透。

布:分佈,這裏是映照的意思。

譯文: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也沒有,陽光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頭上。

(表面是寫魚,事蹟上突出了水清的特地單,既表現了游魚的自由自在,又側面表現潭水的清澈。)

6.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佁然:靜止不動的樣子。

俶爾:忽然。

翕忽:輕快迅疾的樣子。

譯文:魚兒停在那裏靜止不動,忽然間向遠處游去,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和遊人一同歡樂。

(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和動靜結合的手法,寫出了人魚同樂的情景。)

7.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星一樣。

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譯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那樣蜿蜒前行,時隱時現。

8.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互:交錯,錯雜。

其:指溪水。

譯文:溪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交錯不齊,不能知道它的源頭在哪裏。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小溪兩岸凹凸不平的情狀。)

9.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悄愴:淒涼。

邃:深。

悽、寒:都是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悲傷,使……寒冷。

譯文:(我)坐在小石潭邊,四周被竹子和樹木圍繞着,寂靜寥落,空無一人,讓人感到心情悲傷,寒氣透骨,淒涼幽深。

(“悽神寒骨”含蓄地反映了作者寂寞淒涼的處境。)

10.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以:因爲。

過:太。

境:環境。

清:悽清。

居:停留。

去。離開。

乃:於是。

譯文:因爲這裏的環境太悽清,不可以久留,就題字離去。

(一個“清”字,情景交融,寫出了一種悽苦孤寂的心境,這是作者被貶後心情的曲折反映。)

11.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同遊的人:吳武陵,龔古,我的堂弟宗玄,跟隨着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字詞解釋】(一)古今異義

1.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古義:大約;今義:可以。)

許(古義:大約;今義:允許。)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布(古義:映照;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3.崔氏二小生

小生(古義:年輕人;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4.全石以爲底

以爲(古義:以……爲;今義:認爲。)

5.聞水聲

聞(古義:聽到;今義:用鼻子嗅。)

6.乃記之而去

去(古義:離開;今義:前往,到某處。)

7.不可久居

居(古義:停留;今義:居住。)

(二)一詞多義

1.清:

①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過清(悽清)

2.可:

①潭中魚可百許頭(大約)

②不可久居(可以,能夠)

3.以:

①全石以爲底(用)

②卷石底以出(表修飾,不譯。)

③以其境過清(因爲)

4.從:

①從小丘西行(由)

②隸而從者(跟隨)

5.差:

①參差披拂(長短不一)

②其岸勢犬牙差互(交錯 )

6.環:

①如鳴佩環(玉環)

②四面竹樹環合(環繞)

7.樂:

①心樂之(以……爲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②似與遊者相樂(逗樂,形容詞用作動詞。)

8.遊:

①皆若空遊無所依(遊動)

②同遊者(遊覽)

9.而:

①乃記之而去(不譯,表順接關係。)

②潭西南而望(不譯,表修飾關係。)

10.爲:

①全石以爲底(做爲)

②爲巖(成爲)【理解性默寫】1.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寫小石潭全貌(小石潭名字的由來或水清的原因)的句子:全石以爲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爲坻,爲嶼,爲嵁,爲巖。

3.寫潭上景物的句子: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4.抒發作者抑鬱憂傷之情的.句子是: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5.描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句子:佁然不動,俶爾遠逝。

6.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句子: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內容理解】1.文中與“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哪句?

答: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2.我們學過的古詩文寫水清,請你寫出一處來並賞析。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通過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表現水清澈的特點。

3.文中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寫出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整體感受是什麼?

答: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特點:幽靜。

整體感受:幽深冷寂,孤悽悲涼。

4.作者是採用什麼方法描寫游魚的?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答:動靜結合的方法寫游魚,先寫生動畫面,再加上擬人化的手法。

作用:由游魚襯托潭水澄澈,同時從側面表達作者愉悅的心情。

5.文章前面寫“心樂之”,後面又寫“悄愴幽邃”,如何理解這“一樂一憂”?

答:“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作者參與政治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爲悽苦是感情的主調,寄情山水正是爲了擺脫這種抑鬱心情;但這種歡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

6.文中從哪幾個角度寫小石潭的水?用何種表現手法寫出了水的什麼特點?

答:四個角度:水聲、水的清涼、水中魚、水之源。

通過正面描寫、側面描寫相結合,突出水清的特點。

7.“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揭示全文主旨,畫龍點睛,它虛實相生,有景有情,抒發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苦的情感。

8.本文歷來被譽爲精品,你認爲其原因是什麼?

答:①作者敢於選擇被遺棄於荒野的無名小潭作爲表現對象,有過人的藝術膽量。

②情景合一,形成了悽清的藝術境界,表現了高潮的藝術技能。

③手法高妙,移步換形,以魚襯水,以景襯人,收到了很好的藝術效果。

9.《三峽》寫水、《與朱元思書》寫水,《小石潭記》寫水,有何不同?答:《三峽》寫水從客觀上體系那水的特點;《與朱元思書》泄水清、急,表現景美,表現作者想要寄情山水的想法;《小石潭記》寫水,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鬱的心情。

10.爲了發展旅遊事業,當地擬開發小石潭景點,請你根據文中內容爲該景點寫一則簡介。

答:示例:小石潭位於小丘西南面120步,這裏石奇水清,游魚相戲,四周竹樹環保,環境十分優美,是觀光旅遊、愉悅心情的好去處。唐代文學集柳宗元曾來過這裏,寫下了千古傳頌的優美散文《小石潭記》,小石潭由此聞名遐邇。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3

山水篇

小石潭記------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詞語:

1. 水尤清冽 尤:格外。

2.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 道:道路。見:出現。

3. 爲坻,爲嶼,爲嵁 坻:水中高地。嶼:小島。嵁:不平的岩石。

4. 潭中魚可百許頭 可:大約。

5. 佁然不動 佁然:呆呆的樣子。

6.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清:悽清。居:停留。

7. 隸而從者 隸:跟從。

8.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

9. 下見小潭 下:在下面。

10. 日光下澈 下:往下。

11. 皆若空遊無所依 空:在空中。

12. 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鬥:像北斗星一樣。蛇:像蛇那樣。

13. 其岸勢犬牙差互 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14. 似與遊者相樂 樂:逗樂。

15. 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悽:使-----淒涼。寒:使-----寒冷。

16. 記之而去 去:離開。

二、句子翻譯。

17.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樣子,隔着竹林,就能 聽到水聲,好象掛在身上的.玉珮、玉環相互碰撞的聲音, 心裏很是高興。

18.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 於是砍了竹子,開出一條小路,順勢往下走便可見一個小潭,潭水特別清澈。

19. 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蓋纏繞,搖動低垂,參差不齊,隨風飄動。

20.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潭中游魚約有一百來條,都好象在空中游動,沒有什 麼依靠似的。陽光直射潭底,把魚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動。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知識4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五柳先生傳

1、造飲輒盡 造:一來

2、簞瓢屢空,宴如也 如:若

3、茲若人之儔乎 儔:類

4、不慼慼於貧賤 慼慼:憂愁

5、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許:地方

6、每有會意 會:領會

7、親舊知其如此 舊:朋友們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 (他)喜歡讀書,(卻)不過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當對書中意旨有所領會的時候,就高興得忘了吃飯。

2、銜觴賦詩,以樂其志 一邊喝酒一邊吟詩,爲自己的志向而感到快樂。

三、閱讀課本,回答下列問題 答案

1、五柳先生三大愛好是指什麼?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 好讀書; 性嗜酒; 常著文章自娛。 平和、曠達的性格。

2、文中哪句話是陶淵明歸隱形象的總體勾勒,使一位沉默寡言,淡泊功利的隱世名士飄然而生。閒靜少言,不慕榮利。

3、“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表現了五柳先生怎麼樣的.性格特點? 自得其樂,淡泊名利。

馬說

一、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 答案

1、策之不以其道 策:駕馭 道:方法

2、執策而臨之 策:鞭子 臨:對着

3、其真無馬邪 其:難道

4、其真不知馬也 其:恐怕

5、一食或盡粟一石 食:餐石:容量單位,十鬥爲一石

6、食之不能盡其材 食:喂材:才能

7、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是:這樣

8、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且:尚且 等:一樣

9、 才美不外見 見:通“現” 表現出來

10、故雖有名馬 雖:即使

11、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怎麼千里:日行千里

二、翻譯下列文言句子 答案

1、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 所以雖有好馬,也只好屈辱在做賤役的(養馬)人的手裏。

2、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馬棚裏,不能用“千里馬”(的稱號)去稱呼它。

3、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餵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據它的食量)餵養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