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文言文

吹牛文言文翻譯

本文已影響 2.64W人 

《吹牛》這篇文言文中有着許多可取的地方,那麼,這篇作品的翻譯是怎麼樣的呢?下面大家就隨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吹牛文言文翻譯

吹牛原文:

京師選將軍,羣聚以觀。有人出,首如鬥,足如箕,其力士也。其時山東一人曰:“此輩未足魁偉,吾鄉一巨人,立則頭頂棟。”山西一人曰:“吾鄉一巨人更在上,坐則頭頂樑。”既而一人曰:“些皆未之奇,吾鄉有一巨人,開口時上脣抵棟,下脣搭地。”旁有難者曰:“然則身何居乎?”衆鹹哂之。

吹牛譯文

京師選將軍,人們聚集觀看.有一個人出來,頭像鬥一樣(大),腳像簸箕一樣(寬),一看就是個力士.這時有一山東人說:“這人還不夠魁梧,我們鄉有個巨人,站起來頭就能頂到房樑.”一個山西人又說:“我們鄉有個巨人更厲害,坐着頭就能頂到房樑。”然後有一個人說:“你們說的都不能稱奇,我們鄉有個巨人,張開嘴是,上嘴脣頂住房樑,下嘴脣耷拉到地上。”旁邊有作難的人說:“那他的身子住在哪兒呢?”衆人都譏笑他(吹牛的那個人)。

文言文資料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爲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爲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說,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第一個“文”字,爲“紋”,修飾之意。“言”字,是寫、表述、記載等的意思。“文言”兩字,就是修飾過的語言,即書面語言,是相對於“口頭語言”而言,在中國古代長期佔據統治地位。五四運動以後,白話文才取得正式書面語的資格。 最後一個“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種。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語言文章”也叫做語體文。而“白話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頭語言寫成的文章”。比如像說,“你吃飯了嗎?”。

在我國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頭語言”(口語)、“書面語言”(書面語)來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問某人是否吃飯了,用口頭語言表述,是“吃飯了嗎?”,而用書面語言進行表述,卻是“飯否?”。“飯否”就是文言文,這裏,“飯”名詞作動詞用,意思爲吃飯。

中國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面語言寫成的。現當代我們一般將“古文”稱爲“文言文”。

中華數千年曆史中,語言的口語變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卻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筆談”,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離、行文簡練。

文言的特點,是相對白話(包括口語和書面語)而言的,主要表現在語法與詞彙兩方面。

當人們使用“古代漢語”這個術語時,在不同的語境中賦予了它三個不同的'含義:古代的漢語、上古漢語和文言。古代漢語首先是指“古代的漢語”。這就是說,xx戰爭以前漢族人所使用的語言都可以泛稱爲古代漢語。古人的口語,我們是聽不到了,甲骨文,從甲骨文算起,這樣的古代漢語大約有三千多年的歷史。跟任何事物無不發展變化一樣,語言也是不斷髮展變化的。

三千多年來,漢語有了很大的變化。根據漢語語法、詞彙和語音變化的情形,學者將古代漢語分爲三個發展時期:上古期、中古期和近代期。上古期是指西元3世紀以前,即歷史上商、周、秦和兩漢時期;中古期是指西元4世紀到西元12世紀,即歷史上的六朝、唐和宋時期;近代期是指西元13世紀到19世紀,即歷史上的元、明、清時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