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人

夜書所見的所作詩人是誰

本文已影響 3.59W人 

夜書所見是南宋一首七言絕句。作者是誰的呢,相關的內容,我們來看看下文。

夜書所見的所作詩人是誰

  所作詩人:葉紹翁

蕭蕭的秋風吹動梧桐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一二兩句寫景,借落葉飄飛、秋風瑟瑟、寒氣襲人烘托遊子漂泊流浪、孤單寂寞的淒涼之感。三四兩句寫兒童夜捉蟋蟀,興致高昂,巧妙地反襯悲情,更顯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這首詩寫羈旅鄉思之情,但作者不寫如何獨棲孤館、思念家鄉,而着重於夜間小景。

  作品原文

  夜書所見

蕭蕭①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②。

知有兒童挑③促織④,

夜深籬落⑤一燈明。

  註釋譯文

  作品註釋

①蕭蕭:風聲。

②客情:旅客思鄉之情。

③挑:用細長的東西撥動。

④促織:俗稱蟋蟀,有的地區又叫蛐蛐。

⑤籬落:籬笆。

  作品譯文

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遊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忽然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

  創作背景

江上的秋風吹過來,梧桐樹沙沙作響,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風的聲音,最能觸動在外的人的思鄉之情。夜已深了,還有兒童點着燈,在籬笆邊找並捉蟋蟀。

節候遷移,景物變換,最容易引起旅人的鄉愁。作者客居異鄉,靜夜感秋,寫下了這首情思婉轉的小詩。[1]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夜書所見》中的“見”是一個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見,所見的.意思。所以在這裏應讀“jiàn”。全詩的理解應爲:(題目)在孤寂夜裏寫寫所思念的景象。(詩句)蕭蕭秋風吹動梧葉,送來陣陣寒意,客遊在外的詩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鄉。最記掛是自己疼愛的孩子,此時可能還在興致勃勃地鬥蟋蟀,夜深人靜了還不肯睡眠。

本詩交織作者的悽情暖意、歡懷掛心。表現古詩《夜書所見》唯美性,可從九方面賞析。

1、借景抒情,以景入情。一二兩句寫自然環境,落木蕭蕭,寒聲陣陣,秋風秋江,傳達漂泊不定、悽愴落寞之感;引發後兩句書寫的思憶之情,思念家中小兒此時可能還在挑燈夜戲,挑逗鬥蟀。孤獨之時幻想天倫之情,蕭索之景催發想念嬉耍之樂。以景入情,情景交融,相互映襯,構思神妙。

2、動靜結合,以動襯靜。秋葉、秋風、秋聲、秋江、秋舟、孤燈、頑童、鬥蟀,均是寫動景,動得有聲有色、有光有影;籬落小屋,幽深夜晚,漆黑無邊,這是寫靜景,靜得悽神寒骨,令人惆悵滿懷。那落葉片片,蕭蕭風聲,卻又引動詩人在幽靜的深秋半夜掛念家中親人思緒。

3、悲歡交織,以歡掩悲。一二句寫悲景,秋風掃落葉,長天送寒意;三四句敘歡情,深夜挑促織,異地思歡情。一悲一喜,悲喜交潛,以歡掩悲,更顯遊子流浪天涯的孤寂無奈、強烈思親之情。

4、虛實相益,以實映虛。全詩四句中一、二句寫所見實景:葉落聲寒,水動風涼;三、四句寫引發想象:黑夜明燈,童觀蟋鬥。所見所聞,或明或暗,虛實相映。滿耳秋聲,滿目秋夜,滿懷鄉情。實中有虛,寓虛於實,言寥寥而意無盡!

5、心馳神往,遠近互動。詩人因身受寂夜孤單之苦,而產生眷戀遠方親人之心。雖身在千里之距,嬉戲場景猶在眼前。近處寒葉聲聲擾,天倫樂事曼曼來。那物那景,直教人無限唏噓。

  作者簡介

葉紹翁,南宋中期詩人,字嗣宗,號靖逸,處州龍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甌),本姓李,後嗣於龍泉(今屬浙江麗水)葉氏。生卒年不詳。曾任朝廷小官。其學出自葉適,他長期隱居錢塘西湖之濱,與真德秀交往甚密,與葛天民互相酬唱。有《四朝聞見錄》、《靖逸小集》。

葉紹翁是江湖派詩人,所著詩集《靖逸小集》。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如《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歷來爲人們所傳誦。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