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古詩詞的鑑賞

本文已影響 2.74W人 

詩歌是高度凝鍊的語言,沒有足夠的積澱就很難真正理解詩歌的意蘊,而中國的古典詩詞的創作年代又離中學生過於遙遠,因此,多數考生都覺得詩詞鑑賞題難度較大,無從下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古詩詞的鑑賞,希望大家喜歡。

古詩詞的鑑賞

古詩詞的鑑賞1

原文: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

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雲外飄。

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

霜薄花更發,冰輕葉未凋。

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

待入天台路,看餘度石橋。

寫翻譯 寫翻譯寫賞析 寫賞析糾錯 糾錯分享 評價:很差較差還行推薦力薦

賞析

“鷲嶺鬱岧嶢,龍宮鎖寂寥”,鷲嶺,即印度靈鷲山,這裏借指飛來峯。岧嶢,山勢高峻貌;冠一“鬱”字,見其高聳而又具有蔥蘢之美。龍宮,相傳龍王曾請佛祖講經說法,這裏借指靈隱寺。寂寥,佛家以“清靜”爲本,冠一“鎖”字,更見佛殿的肅穆空寂。這兩句,借用佛家掌故而能詞如己出;先寫山,後寫寺,...

作者介紹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著名詩人

古詩詞的鑑賞2

【原文】

紺海掣微雲,金井暮涼,梧韻風急。何處樓高,想清光先得。江汜冷、冰綃乍洗,素娥堪,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簾戶照陳跡。

竹房苔徑小,對日暮、數盡煙碧。露蓼香涇,記年時相識。二十五、聲聲秋點,夢不認、屏山路窄。醉魂幽揚,滿地桂陰無人惜。

【註釋】

⑴尾犯:詞牌名。《詞譜》:“詞見《樂章集》,‘夜雨滴空階’詞,注:正宮,‘晴煙暮暮’詞,注:林鐘商。”秦觀詞名“碧芙蓉”。雙調,九十四字爲正格。吳詞下片第二句添一字,爲九十五字變格。上片十句下片八句,各四仄韻。

⑵急:一本作“息”。

⑶汜:一本作“妃”。

⑷忺:一本作“歡”。

⑸涇:一本作“輕”。

【鑑賞】

“紺海”三句,狀中秋節的天氣。言傍晚時分,天青色的空中飄飛着幾朵白雲,很快天色轉暗,夜暮中颯颯秋風吹落下井邊的桐葉。此所謂“一葉落而知秋至”也。“何處”兩句,想象語。此處是說:時在中秋,不知道哪一處樓閣造得最高,能最先被圓月的亮光照到?“江汜冷” 三句,寫月光。“汜”,即泛;“悰”,快樂也。此言月光照耀得江水像剛清洗過的綃帛一樣泛出陣陣冷意,月中嫦娥在中秋佳節也倍覺高興,將那圓月一再拭拂,使它一塵不染,光照寰宇。“影留”三句,承上啓下,轉入己的傷別離。此言天上月兒圓,而地上卻人分離。惟剩下室中的遺蹟尚在。所以圓月雖明亮,可是詞人卻不願看到這深夜的明月光從簾隙中透射進來,以免使他看到室中離人的遺物更添悲傷。至末三句,天上地下適成鮮明對比,使人更是倍覺同情詞人之生別離。

“竹房”兩句,述孤寂。言詞人孤身一人在竹屋中深居簡出,所以室外的小徑,因爲無人走動也長出了苔蘚。黃昏日斜,獨居無聊,惟有仰望碧天,機械地數着朵朵煙霞,打發這無聊的時光。“露蓼”兩句,憶年輕時。言詞人年輕時候與伊人(即上片“人去”之離人)曾在靈巖山前的採香涇畔相遇,互相認識。“二十五”兩句承前,寫今之夢境依稀。“二十五”,可解爲過去的二十五年時間。詞人今年四十五歲,二十五年前剛是二十歲,與上句“年時”(即年輕時候)相吻合。詞人說:二十五年過去了,現在我在夢境中已認不清那條兩人曾經走過的“屏山”小徑了。“醉魂”兩句,言己之醉醒兩朦朧矣。此言己在過節時,喝得大醉入夢,所以夢中無法認清小徑通向哪裏,醒後仍醉意熏熏,連滿地的桂花都毫不愛惜的踐踏過去。

【尾犯】

尾犯(wěi fàn)漢語詞語,有如下含義:

1.從犯

2.詞牌名。又名《碧芙蓉》。雙調,以九十四字爲較常見。仄韻。

3.曲牌名。屬南曲中呂宮。字句格律與詞牌前半闋同,亦有與全闋同者。用作引子。南曲中呂宮又有《尾犯序》,與詞牌略異,用作過曲。

【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公元1244年中秋。甲辰年即公元1244年(南宋理宗淳祐四年),根據夏承燾《吳夢窗系年》,當時詞人四十五歲,尚在蘇州。甲辰年是蘇姬離去之年,蘇姬去後五月爲中秋,故有“影留人去”之語。

【詩人簡介】

作者(約1200~1260),字君特,號夢窗,晚年又號覺翁,四明(今浙江寧波)人。原出翁姓,後出嗣吳氏。與賈似道友善。有《夢窗詞集》一部,存詞三百四十餘首,分四卷本與一卷本。其詞作數量豐沃,風格雅緻,多酬答、傷時與憶悼之作,號“詞中李商隱”。而後世品評卻甚有爭論。

古詩詞的鑑賞3

《相思》

作者: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註解】:

1、紅豆:又名相思子,一種生在嶺南地區的植物,結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鮮紅色。

2、採擷:採摘。

【韻譯】:

晶瑩閃亮的紅豆,產於嶺南;

春天來了,該長得葉茂枝繁。

願你多多采摘它,嵌飾佩帶;

這玩藝兒,最能把情思包涵!

【評析】:

這是借詠物而寄相思的詩。一題爲《江上贈李龜年》,可見是眷懷友人無疑。起句因物起興,語雖單純,卻富於想象;接着以設問寄語,意味深長地寄託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誼,表面似乎囑人相思,背面卻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後一語雙關,既中題意,又關合情思,妙筆生花,婉曲動人。全詩情調健美高雅,懷思飽滿奔放,語言樸素無華,韻律和諧柔美。可謂絕句的上乘佳品!

古詩詞的鑑賞4

關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寫翻譯

注音、註釋及譯文

關雎[1] 關關雎(jū)鳩(jiū)

[2]在河之洲。

[3]窈(yǎo)窕(tiǎo)淑女

[4]君子好(hǎo)逑(qiú)

[5參差荇(xìng)菜

[6]左右流之

[7]窈窕淑女,寤(wù)寐(mèi)[8]求之。

解析

《關雎》是《風》之始也,也是《詩經》第一篇。古人把它冠於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雎》,《書》美釐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又《漢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雲:“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

中心思想

這首詩通過一個男子在河邊遇到一個採摘荇菜的姑娘,併爲姑娘的勤勞、美貌和嫺靜而動心,隨之引起了強烈的愛慕之情,在夢裏也會夢見那位姑娘的一系列追求過程,充分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對美好愛情的嚮往和追求,突出表達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摯的思想感情。本篇是詩經的首篇,更加表明了關雎在古代人...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興寄,《毛傳》雲:“興也。”什麼是“興”?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所謂“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爲寄託。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手法。如此詩以雎鳩...

簡析

《關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爲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亂,便是音樂結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關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

古詩詞的鑑賞5

古詩原文

流鶯漂盪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譯文翻譯

流鶯兒啊,到處飄蕩,上下翻飛;越過小路,臨近河邊,無法自持。

美妙地鳴囀,怎麼能沒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鳴囀在風朝霞夜陰晴之日,鳴囀在千門萬戶開閉之時。

我曾經苦於傷春而不忍再聽,京城哪裏有可以棲息的花枝?

註釋解釋

流鶯:指漂盪流轉、無所棲居的黃鶯。

參差: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裏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

不自持:不能自主,無法控制自己。

囀(zhuàn):鳥宛轉地鳴叫。

佳期:美好的時光。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風朝”二句:《漢書·郊祀志》:“作建章宮,度爲千門萬戶。”《漢書·東方朔傳》:“起建章宮,左鳳闕,右神明,號千門萬戶。”此聯寫京華鶯聲,無論風露陰晴、門戶開閉,皆漂盪啼囀不已。

不忍:一作“不思”。

鳳城:此借指京城長安。馮注引趙次公注杜詩:“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後曰京師之盛曰鳳城”。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此句言鳳城雖有花枝,而流鶯難以借寓,故有傷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聽。

創作背景

此寫作年份不易確定。張採田《玉溪生年譜會箋》系此詩爲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春長安之作。大中三年(849年)春,作者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偶成轉韻》),應是他當時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詩文賞析

張《會箋》系此詩爲大中三年(849)春長安之作。此詩乃苦悶之詞,寫自己仕途窮困,漂泊無定所,懷才不遇知音,心意無人理解。全詩詠物抒情,借流鶯自喻,寄託身世之感。清陸昆曾《李義山詩解》雲:"此作者自傷漂盪,無所歸依,特託流鶯以發嘆耳。渡陌臨流,喻己之東川、嶺表,身不由己也。"此詩風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張《會箋》曰:"含思宛轉,獨絕今古。"

這是李商隱託物寓懷、抒寫身世之感的詩篇。寫作年份不易確定。從詩中寫到“漂盪”、“巧囀”和“鳳城”來看,可能是“遠從桂海,來返玉京”以後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屬,“天官補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偶成轉韻》),應是他當時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流鶯,指漂盪流轉、無所棲居的黃鶯。詩的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裏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漂盪復參差,是說漂盪流轉之後又緊接着再飛翔漂泊。“度陌”、“臨流”,則是在不停地漂盪流轉中所經所憩,應上句“復”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爲什麼呢?又究竟要漂盪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這是全聯點眼,暗示出流鶯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彷彿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控制着。用流鶯的漂盪比喻詩人自己的輾轉幕府的`生活,是比較平常的比興寓託,獨有這“不自持”三字,融和着詩人的獨特感受。詩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發出過悵然的嘆息: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陸發荊南始至商洛》)。“去真無奈”、“還豈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註腳。它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漂盪復參差”的悲劇身世後面的社會原因,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

漂盪流轉,畢竟是流鶯的外在行動特點,接下來三、四兩句,便進一步通過對流鶯另一特點——巧囀的描寫,來展示它的內心苦悶。“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流鶯那圓轉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隱藏着一種殷切的願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會。然而,它那“巧囀”中所含的“本意”卻根本不被理解,因而雖然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來“佳期”,實現自己的願望。如果說,流鶯的漂泊是詩人飄零身世的象徵,那麼流鶯的巧囀便是詩人美妙歌吟的生動比喻。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強調巧囀中寓有不爲人所理解的“本意”,這“本意”可以是詩人的理想抱負,也可以是詩人所抱的某種政治遇合的期望。這一聯和《蟬》的頷聯頗相似。但“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所強調的是雖悽楚欲絕而不被同情,是所處環境的冷酷;而“巧囀”一聯所強調的卻是巧囀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無知音的感嘆。“豈能”、“未必”,一縱一收,一張一弛,將詩人不爲人所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傷感曲曲傳出,在流美圓轉中有迴腸蕩氣之致。可以說這兩句詩本身就是深與婉的統一。

頸聯承上“巧囀”,仍寫鶯啼。“風朝露夜陰晴裏,萬戶千門開閉時。”這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鶯永無休無止的啼鳴:無論是颳風的早晨還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氣還是陰霾的日子,無論是京城中萬戶千門開啓或關閉的時分,流鶯總是時時處處在啼囀歌吟。它彷彿執着地要將“本意”告訴人們,而且在等待着渺茫無盡的佳期。這一聯是兩個略去主、謂語的狀語對句構成的,每句中“風朝”與“露夜”、“陰”與“晴”、“萬戶”與“千門”、“開”與“閉”又各自成對,讀來別有一種既整飭又優美,既明暢又含蓄的風調。

尾聯聯繫到詩人自身,點明“傷春”正意。“鳳城”借指長安,“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兩句是說,自己曾爲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再聽流鶯永無休止的傷春的哀鳴,然而在這廣大的長安城內,又哪裏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初唐詩人李義府《詠烏》雲:

“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末句從此化出。傷春,就是傷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傷春的情緒就越濃重。三春芳辰就要在傷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鶯不但無計留春,而且連暫時棲息的一枝也無從尋找。這已經是杜鵑啼血般的悽怨欲絕的情境了。詩人借“不忍聽”流鶯的哀啼強烈地抒發了自己的“傷春”之情——抱負成空、年華虛度的精神苦悶。末句明寫流鶯,實寓自身,讀來既像是詩人對無枝可棲的流鶯處境的關心,又像是詩人從流鶯哀啼聲中聽出的寓意,更像是詩人自己的心聲,語意措辭之精妙,可謂臻於化境。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