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詩詞名句

《採桑子》詩詞鑑賞

本文已影響 1.26W人 

《採桑子》詩詞鑑賞1

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原文:

《採桑子》詩詞鑑賞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閒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譯文

誰能看得懂西湖的美麗?任何時候都是美景。驅車去追尋。只願在花叢綠樹中飲酒貪歡。

誰知道隨意站立在那水氣交錯的迷離之中,綠草斜陽正美。水波幽遠,煙霧飄渺,白鷺飛來,彷彿水濱之間只有一點。

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賞析

歐陽修特意遊覽西湖,於暮春敗景,歌散人去之處發現了特殊的美感與韻味。本詞表現出詞人別具慧眼的審美特點,尤其最後兩句營造出耐人尋味的意境。 作者寫西湖美景 ,動靜交錯,以動顯靜,意脈貫串,層次井然,顯示出不凡的藝術功力。這首詞通篇寫景,景中寓情,反映的雖是個人生活感受和剎那間的意緒波動,但詞境清雋疏澹,一掃宋初詞壇上殘餘的“花間”習氣。全詞意境開闊,明麗曉暢,清新質樸,讀來確有耳目一新之感。 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令人留連忘返,從中足見歐公乃詞壇寫景高手。

《採桑子》詩詞鑑賞2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是湖中別有天。

古詩簡介

採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是宋代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所做的一首詞,這首詞是作者十首《採桑子》聯章體中的一首,即事即目,觸景生情,信手拈來,不假雕琢,而詩情畫意卻油然而生。“西湖”的春天是美麗的,綠水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湖水明淨澄鮮,白雲倒影其中。遊人沉醉在這琉璃般的世界中,榮辱皆忘,物我渾然一體。即使是羣芳過後的暮春季節,詞人依然興致盎然。面對“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和細雨中歸來的雙燕,詞人從中另外尋覓到一種清幽靜謐的美感。

譯文

西湖風光好,乘畫船載着酒餚在湖中游賞,急促繁喧的樂聲中,不停地傳着酒杯。風平浪靜,緩緩前進的船兒中安睡着醉倒的客人。

醉眼俯視湖中,白雲在船下浮動,清澈的湖水好似空然無物。仰視藍天,俯視湖面,水天相映使人疑惑,湖中另有一個世界。

註釋

⑴急管:指管樂之聲的急促。繁弦:指絃樂聲的繁雜。

⑵玉盞:酒杯。

⑶空水:是說湖水清澈的似乎了無一物,可以一望無阻地見到湖底。澄鮮,形容湖水的瑩潔明澈。

賞析/鑑賞

這首詞表現的是飲酒遊湖之樂。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與歡樂場面:畫船、美酒、管絃,微風習習,波光粼粼,詞人心情舒暢,與朋友無拘無束,開懷痛飲。湖面之上,歡笑聲、樂曲聲、划船聲交織在一起。

下片寫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表現醉後的觀湖之樂:俯視江面,白雲朵朵,船往前行,雲兒陪伴;仰望天空,朵朵白雲,雲兒飄拂,小船緊跟。俯仰之間,天空與江水是一樣的澄清明淨、一塵不染!看着看着,微醉中的詞人覺得:這湖中另有一個青天在,而自己的小船簡直就是在白雲之間穿行。“空水澄鮮”一句,本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淨。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雲”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啓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雲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於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採桑子》詩詞鑑賞3

原文

寶釵樓上妝梳晚,懶上鞦韆。

閒撥沈煙。金縷衣寬睡髻偏。

鱗鴻不寄遼東信,又是經年。

彈淚花前。愁入春風十四弦。

作者: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爲秦檜所黜。後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他是南宋的大詩人,詞也很有成就。有《劍南詩稿》、《放翁詞》傳世。

註釋:

①鱗鴻:這裏泛指傳遞書信。

②遼東:古代郡名。這裏泛指邊遠地區。

賞析:

這首春愁詞,着意寫人。上片描寫人物情態。梳妝慵晚,懶上鞦韆,花冠不整衣寬髻偏。下片抒寫相思與離情。原來情緒不佳是因爲遊人未歸,而且又經年沒有書信。因而花前彈淚,相思不已。“愁入春風十四弦”,思緒纏綿,情韻無限。寫出了相思相愛之深。全詞抒情細膩,含蓄悽婉。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放翁詞多放筆爲直幹。此詞獨頓挫含蓄,從彼美一面着想,不涉歡愁跡象,而含悽無限,結句尤餘韻悠然,集中所稀有也。

《採桑子》詩詞鑑賞4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雲。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註釋

⑴彭浪磯:在江西省彭澤縣長江南岸。

⑵扁舟:小舟。

⑶汀洲:水中或水邊的平地。

「賞析」

這是一首懷念中原故土的詞,題爲“彭浪磯”,作於金兵南侵後詞人離開故鄉洛陽南下避難,途經今江西彭澤縣的彭浪磯時。全詞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側重寫景,而景中含情,整首詞於清婉中含沉重的傷時感亂之情,流麗而有沉鬱之致。彭浪磯在長江邊,與江中的大、小孤山相對。

起首二句敘事即景自寓身世經歷。乘一葉扁舟,到江南去避難作客,仰望那長空中失羣的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雲,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復相類。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爲一體,亦賦亦比亦興,起得渾括自然。“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兩句寫回首北望所見所感。中原失守,國士同悲。這兩句直抒情懷,略無雕飾,取景闊大,聲情悲壯。

過片“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兩句,收回眼前現境。薄暮時分,泊舟磯畔,但見江中的碧山正爲暮靄所籠罩,磯邊的汀洲,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滿眼蕭瑟冷落的景象。這裏寫磯邊秋暮景色,帶有濃厚的悽清黯淡色彩,這是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中的情緒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兩句總收,點明自己“辭鄉去國”以來的心情。日落時分,往往是增加羈旅者鄉愁的時刻,對於作者這樣一位倉皇避難的旅人來說,他的寂寞感、淒涼感不用說是更爲強烈了。漸趨平緩的江波,這裏恰恰反托出了詞人不平靜的心情。

這首詞上片着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側重寫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鬱,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採桑子》詩詞鑑賞5

  古詩原文

非關癖愛輕模樣,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

謝娘別後誰能惜,飄泊天涯。寒月悲笳,萬里西風瀚海沙。

  譯文翻譯

我喜歡雪花不在於其輕盈的形態,更在於其在寒處生長。雪花,雖與牡丹、海棠等人間富貴花不同,而是另具高潔品性。謝道韞是詠雪的著名才女,在她死後已無人憐惜雪花了,只落得漂泊天涯,在寒冷的月光和悲笳聲中任西風吹向無際的大漠。

  註釋解釋

謝娘二句:謝娘,指晉代王凝之的妻子、才女謝道蘊。她曾因詠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享有盛名。(《晉書·列女傳》)這裏是說雪花在天涯飛揚,它雖不是富貴之花,卻實誠可愛,但又有誰憐惜它呢?

瀚海:謂沙漠。明周祈《名義考》:瀚海,“以飛沙若浪,人馬相失若沉,視猶海然,非真有水之海也。"

  詩文賞析

康熙十七年十月,容若扈駕北巡塞上時,在塞外看見大雪飛揚,姿態肆揚。那是北方的雪,大朵大朵,情誼厚重,從幾萬英尺的高空直拗地投向大地,纏綿壯烈的肆意態度,縱還未知這一片世界,能不能容身,也義無返顧。真正的美景不被勉強存留,它只於內心剎那光芒交觸,完成一次深入邂逅。

每每讀採桑子的下闋,我都會覺得容若還站在寒風凜冽的塞上,遙遙是萬里的黃沙,雪已落滿他的雙肩,那雙迎着雪花的眼睛,冰雪般明亮。

他伸出手去,雪花飛入手心,很快被手心的溫度融化掉,成了一粒水珠。他看着那滴水,忽然明白了,雪花是矜貴冰冷的。冷處偏佳,別有根芽。不要沾染塵世的一星愛慕和一點點糾纏,如果承受了,就化爲水來償還告別。

他想到自己,這些年扈從皇帝四處出巡,身爲乾清宮的侍衛,他算是最接近皇上的人了,人人稱他受恩寵,連他的父親也鬼迷心竅的跟着欣喜,認爲他仕途大有可爲。只有他自己始終落落寡歡,一個男人靠近另一個男人,允許你保護他,這就能算是了不得的恩遇嗎?看着是站着的,實際上始終是跪着的。

官場的傾軋看多了,亦明白御前侍衛的榮銜只是御座前花瓶。皇帝只需要他做一個錦上添花盛世才俊的標本,爲天下和滿族的男子們做做樣子,不需要成爲一個實幹家。所有的.才華派不上用場,壯志蜷曲難伸。容若漸漸漸棄絕了富貴之心,登龍之意。他不愛牡丹,卻迷戀雪花,因爲他看出了雪花有自清冷矜貴不可輕言的好處。也忍不住黯然,雪花能如此乾脆而潔烈,人卻做不到,即使心上別有根芽,也必須把自己僞裝成世人接受的富貴花。

唐以來世人多以牡丹海棠爲富貴之花,容若卻贊雪花自有風骨,別有根芽,不同與俗世繁花。這不是故作驚人語,而實在是他心性有別於衆人,容若一生心境不減悲苦淒涼,可以說是事出有因,卻也應了那句:“情發無端”。出身富貴事顯赫卓著仕途順利相貌清俊夫妻恩愛子嗣圓滿。似乎,這個男人是上帝的寵兒,沒有什麼是他不能夠得到和不滿足的。然而,周身的溫柔富貴結果卻種出一株別有根芽的“富貴花”。

容若問道:“謝娘別後誰能惜?”然而,幾乎在他在塞上完成這首詠雪花的絕調的同時,他已經給出歷史答案,謝娘之後,能惜雪花的還有他——納蘭容若。這是,《飲水詞》名篇中的名篇。不但在《飲水詞》裏別具一格,就是放在歷代詠物言志的佳品中,也能拔節而出。

與容若詞中別的“謝娘”不同,這裏的謝娘是實指東晉才女謝道韞,引的是《世說新語-言語》中謝道韞詠柳絮的故事。據載:“謝安見雪因風而起,興起,便問子侄輩,此物何物可比之?有答之:“撒鹽空中差可擬。”謝安搖頭不語。謝道韞對曰:“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激賞。

我一直覺得,謝道韞的“未若柳絮因風起”固然是千古奇喻,可惜卻少了個人的感情在裏面。縱觀她的一生,並沒有這種飄零的情結,所以只是一時靈機忽現。好象一個人吟“月落烏啼霜滿天”時,卻沒有“江楓漁火對愁眠”的真實心遇,固然精彩,但也只能說是精彩。

容若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他取的是冷月涼音相伴下的漂泊天涯,是靈魂的自由不羈。

白雪擁抱茫茫着黃沙,由碧落投身至此,做彼此最親密的接觸。天與地。瞬息無緣。人有苦,可以求天地垂憐,天地之苦,又有誰能憐惜?

也許,容若看到漫天雪花飛舞,他幻覺到靈魂羽化的樣子,它們片片飛旋起落。

那一刻,他領悟自己一生的追尋。

《採桑子》詩詞鑑賞6

原文: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古詩簡介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穎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全詞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清新可喜。

譯文

西湖風光好,駕輕舟劃短槳多麼逍遙。碧綠的湖水綿延不斷,長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隱隱傳來的音樂歌唱,像是隨着船兒在湖上飄蕩。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樣,不覺得船兒在前進,只見微微的細浪在船邊盪漾。看,被船兒驚起的水鳥,正掠過湖岸在飛翔。

註釋

採桑子:又名醜奴兒,羅敷媚等。雙調四十四字,上下闕各四句三平韻。

輕舟:輕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槳。西湖: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縣東南,是潁水和其他河流匯合處。宋時屬潁州。

綠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彎曲而長。

隱隱:隱約。笙歌:指歌唱時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這裏形容水面光滑。

漣漪:水的波紋。

沙禽:沙洲或沙灘上的水鳥。

賞析/鑑賞

這組《採桑子》從不同側面描寫了“水深莫測,廣袤相齊”(《正德潁州志》卷一)的西湖美景,從中折射出歐陽修掛冠退隱後從容自適的閒雅心理。

這首詞是《採桑子》組詞中的一首。描寫四季風景是歐陽修《採桑子》組詞的重要內容。這首名列第一,寫的是春色中的西湖,風景與心情,動感與靜態,視覺與聽覺,兩兩對應而結合,形成了一道流動中的風景。全詞以輕鬆淡雅的筆調,描寫泛舟潁州西湖時所見的美麗景色,以“輕舟”作爲觀察風景的基點,舟動景換,但心情的愉悅是一以貫之的。色調清麗,風格娟秀,充滿詩情畫意,讀來清新可喜。

上闋主要寫堤岸風景,筆調輕鬆而優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將休閒的意思委婉寫出,因爲是短棹,所以輕舟緩慢而悠閒地飄蕩在湖面上,遊人有足夠的時間來觀賞兩岸春色。“綠水逶迤,芳草長堤”兩句寫足由湖心經水面到堤岸,再整體向遠處推進的動態畫面。而“隱隱笙歌處處隨”一句又從聽覺的角度將西湖的歡樂情調刻畫了出來,“隱隱”和“處處”都凸顯出輕舟的流動感。

下闋的視點收束,主要寫“綠水逶迤”。過片寫水面平滑,“無風”二字爲樞機所在,蓋正因無風,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遊人“不覺船移”,其間不僅有詩情,而且合乎邏輯。結拍寫船動驚禽,劃破了湖面的平靜,爲這一趟悠閒之旅平添了一個興奮點。大概沙禽久已習慣於西湖的平滑,所以輕舟帶來的小小漣漪,就足以驚起沙禽而掠岸飛過。視點也因此由近到遠,再向高處延伸,將立體而富有動感的西湖呈現在讀者面前。全詞以輕舟的行進爲線索,漸次寫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徵,並將遊人之悠閒意趣融入其中,輕舟短棹、綠水芳草、遊人笙歌與驚飛沙禽,“西湖好”在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詮釋。

全詞描繪了春日的潁州西湖,景色是那樣引人入勝,綠水蜿蜒曲折,長堤芳草青青,春風中隱隱傳來柔和的笙歌聲。水面波平如鏡,不待風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動。這首詞如同一幅清麗活潑、空靈淡遠的風景畫,美不勝收,清新可愛,有很的強吸引力。

《採桑子》詩詞鑑賞7

《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

歲歲重陽。

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

不似春光。

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作品賞析

【註釋】:

重陽:陰曆九月初九,傳統上文人登高賦詩之日。一九二九年的重陽是十月十一日。

天難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黃花:指菊花。

不似:不類似,不象。

廖廓:空闊遠大。

【題解】

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閩西龍巖召開了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毛澤東被朱德、陳毅等批評搞“家長制”,未被選爲前敵委員會書記。毛澤東隨即離開部隊,到上杭指導地方工作,差點死於瘧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癒的毛澤東纔在上海中央(當時由周恩來主持)“九月來信”的支持下恢復職務。這首詩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採桑子》詩詞鑑賞8

  《採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

畫船載酒西湖好

急管繁弦

玉盞催傳

穩泛平波任醉眠

行雲卻在行舟下

空水澄鮮

俯仰流連

疑是湖中別有天

西湖

  賞析/鑑賞

【註釋】:

這首詞,上片描繪載酒遊湖時船中絲竹齊奏、酒杯頻傳的熱鬧氣氛。下片寫酒後醉眠船上,俯視湖中,但見行雲在船下浮動,使人疑惑湖中別有天地。

整首詞寓情於景,寫出了作者與友人的灑脫情懷。

下片寫醉後俯視湖水,只見白雲朵朵,飄於船下。船在移動,雲也在移動,似乎人和船在天上飄飛。“空水澄鮮”一句,本於謝靈運《登江中孤嶼》詩“雲日相暉映,空水共澄鮮”,言天空與湖水同是澄清明淨。這一句是下片的關鍵。兼寫“空”、“水”,綰合上句的“雲”與“舟”。下兩句的“俯”與“仰”、“湖”與“天”,四照玲瓏,筆意俱妙,雖借用成句,而恰切現景,妥貼自然,如同己出。“俯仰留連”四字,又是承上啓下過渡之筆。從水中看到藍天白雲的倒影,他一會兒舉頭望天,一會兒俯首看水,被這空闊奇妙的景象所陶醉,於是懷疑湖中別有一個天宇在,而自己行舟在兩層天空之間。

“疑是湖中別有天”,用“疑是”語,是就其形貌來說。說“疑”者非真,說“是”者誠是,“湖中別有天”的體會,自出心裁,給人以活潑清新之感。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