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關於二十四節氣小寒古詩

本文已影響 2.81W人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倒數第二個節氣了,一年也將過完,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十四節氣小寒古詩,歡迎參考閱讀!

關於二十四節氣小寒古詩

竇園醉中前後五絕句

(宋)陳與義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客子從今無可恨,竇家園裏有鶯聲。

陳與義(1090年-1138年),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今屬河南)人。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甲科進士,授開德府教授。宣和四年(1122年)擢太學博士。宋室南渡後,避亂於襄漢。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召爲兵部員外郎。紹興元年(1131年)遷中書舍人。紹興五年(1135年),召爲給事中。紹興六年(1136年),拜翰林學士。紹興八年(1138年),以資政殿學士知湖州,因病卒。以詩名,又工詞。有《簡齋集》三十卷、《無住詞》。

小寒食舟中作

(唐)杜甫

佳辰強飯食猶寒,隱几蕭條帶鶡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雲白山青萬餘裏,愁看直北是長安。

譯文

這首詩是杜甫在去世前半年多,即公元770年(大曆五年)春停留潭州(今湖南長沙)的時候所寫,表現他暮年落泊江湖而依然深切關懷唐王朝安危的思想感情。這首七律在自然流轉中顯出深沉凝鍊,很能表現杜甫晚年詩風蒼茫而沉鬱的特色。

早發竹下

(南宋)范成大

結束晨妝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頑。

行衝薄薄輕輕霧,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煙當樹直,綠紋溪水趁橋灣。

清禽百囀似迎客,正在有情無思間。

賞析

作者紹興二十四年(一一五四)中進士,次年被派到徽州(在今安徽省境內),當了六七年州府下屬的小官吏。竹下這地方,據說就是徽州休寧(今安徽省休寧縣)縣西一百六十餘里的黃竹嶺。他的《竹下》一詩有“我亦縻升頭,三年玄丘壑”句,說我爲了升斗之米的薪金,而被牽留(縻)在這裏,離開家鄉山林(丘壑)已經三年了。可見,他在紹興二十八年(一一五八)還在竹下這地方。這首詩是這年或以後二三年內,離開竹下時寫的,詩中描寫了那天清晨動身的情景。

開頭兩句說,早上起來梳洗完了,收拾好行李,衝破清晨的寒氣,跨鞍上馬動身了,這一動,倒是使疲乏頑鈍的身子得到疏散,可以輕鬆一下了。“破小寒”、“散疲頑”,寫得很細緻、真切。凡是大清早動身遠行的人,都有這種共同體會:早起的確有點涼意,一動身出發,精神也輕快了。

第二聯寫在山路上遇到的情景:走着走着,衝進了很輕很薄的晨霧;看一山,象把一山從霧裏放出來似的,再看一山,再放一山,走過了重重迭迭的山峯。這裏寫霧和山,都不是靜看,不是靜止的畫面,而是人物行進中的觀感,是流動的畫面,就象電影似的`,一個鏡頭轉過一個鏡頭。這一聯,不僅寫景妙,修辭也妙。用“輕輕薄薄”、“重重迭迭”這八個迭音字來形容薄霧、迭山,既有音樂美,又能加強語氣,使薄者更覺得薄,迭者更顯得迭;還有一點值得注意,霧氣既輕又薄,可是這裏用了一人“衝”字,分量很重,而重重迭迭的山峯,這裏卻用了一個“放”字,分量很輕。輕者以重處之,重者以輕處之,並不是一味追求別緻,它寫出了自己切身的感受和體驗。

過了山區,便到了山下水邊的村落。第三聯就寫在村落看到的景物:村頭的炊煙,形狀象碧藍色的波紋,到了橋邊,也乘勢拐了個彎。這些都是農村常見的實景,到了詩人筆下,便很富有詩意。

最後一聯說,耳邊傳來鳥兒清脆的叫聲 (囀),象是在歡迎我這個客人;這鳥聲對於行人,象是有情,又是無意(無思),妙處正在這“有情無思”之間。鳥兒無所謂有情無意,詩人卻設想鳥兒同人一樣,也具有感情,實際是自己感情外露的一種形式,西方美學家把這種表現叫做“移情”,意思說,人把自己的感情,推移到鳥兒身上。

全詩節奏輕快,情緒樂觀。

窗前木芙蓉

(南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送曹子方福建路運判兼簡運使張仲謀

駐輿遣人尋訪後山陳德方家

(宋)黃庭堅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飄五老發毛斑。城中咫尺雲橫棧,獨立前山望後山。

遙和康錄事李侍御萼小寒食夜重集康氏園林

黃庭堅(1045年-1105年),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北宋知名詩人,乃江西詩派祖師。書法亦能樹格,爲宋四家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庭堅篤信佛教,亦慕道教,事親頗孝,雖居官,卻自爲親洗滌便器,亦爲二十四孝之一。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黃庭堅爲蘇門四學士之一,是江西詩派的開山祖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

小園獨酌

(宋)陸游

橫林搖落微弄丹,深院蕭條作小寒。秋氣已高殊可喜,老懷多感自無歡。鹿初離母斑猶淺,橘乍經霜味尚酸。小酌一卮幽興足,豈須落佩與頹冠?

陸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陸佃之孫。紹興三十二年進士,官至寶章閣待制。中年曾在川陝一帶參加軍旅生活,先後九年。詩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齊名,稱南宋四大家,有《劍南詩稿》、《放翁詞》。後人每以陸游爲南宋詩人之冠。陸游是現留詩作最多的詩人。陸游曾經請求廢除凌遲,《請除凌遲刑》雲:“肌肉已盡,而氣息未絕,肝心聯絡,而視明尤存。感傷致和,虧損仁政,實非聖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重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

(宋)陸游

病軀剩喜即新秋,殘暑無端抵死留。風雨掃除雖一快,凋年搖落已堪愁。

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

(宋)陸游

菊枝欹倒不成叢,井上梧桐葉半空。射虎南山無復夢,雨蓑煙艇伴漁翁。

重九後風雨不止遂作小寒

(宋)陸游

夜長稚子添書課,霜近衰翁憶醉鄉。盡道吳中時節晚,菊花也有一枝黃。

清遠舟中寄耘老

(宋)蘇軾

小寒初渡梅花嶺,萬壑千巖揹人境。清遠聊爲泛宅行,一夢分明墮鄉井。覺來滿眼是湖山,鴨綠波搖鳳凰影。海陵居士無雲梯,歲晚結廬潁水湄。山腰自懸蒼玉佩,野馬不受黃金羈。門前車蓋獵獵走,笑倚清流數鬢絲。汀洲相見春風起,白蘋吹花散煙水。萬里飄蓬未得歸,目斷滄浪淚如洗。北雁南來遺素書,苦言大浸沒我廬。清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龜魚。今年玉粒賤如水,青銅欲買囊已虛。人生百年如寄爾,七十朱顏能有幾。有子休論賢與愚,倪生枉卻帶經鋤。天南看取東坡叟,可是平生廢讀書。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蘇軾進士及第。宋神宗時曾在鳳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元豐三年(1080年),因“烏臺詩案”受誣陷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宋哲宗即位後,曾任翰林學士、侍讀學士、禮部尚書等職,並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黨執政被貶惠州、儋州。宋徽宗時獲大赦北還,途中於常州病逝。宋高宗時追贈太師,諡號“文忠”。 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並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並稱“蘇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亦善書,爲“宋四家”之一;工於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傳世。

浣溪沙

(宋)舒亶

燕外青樓已禁菸。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鞦韆。惟有樽前芳意在,

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舒亶(1041-1103)字信道,號懶堂,慈溪(今屬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試禮部第一,即狀元(進士及第),授臨海尉。神宗時,除神官院主簿,遷秦鳳路提刑,提舉兩浙常平。後任監察御史裏行,與李定同劾蘇軾,是爲「烏臺詩案」。進知雜御史、判司農寺,拜給事中,權直學士院,後爲御史中丞。崇寧元年(1102)知南康軍,京以開邊功,由直龍圖閣進待制,翌年卒,年六十三。《宋史》、《東都事略》有傳。今存趙萬里輯《舒學士詞》一卷,存詞50首。

望梅

無名氏

小寒時節,正同雲暮慘,勁風朝烈。

信早梅、偏佔陽和,向日暖臨溪,一枝先發。

時有香來,望明豔、瑤枝非雪。

想玲瓏嫩蕊,綽約橫斜,旖旎清絕。

仙姿更誰並列。有幽香映水,疏影籠月。

且大家、留倚闌干,對綠醑飛觥,錦箋吟閱。

桃李繁華,奈比此、芬芳俱別。

等和羹大用,休把翠條謾折。

醉蓬萊

無名氏

看梅腮妝臘,柳眼緘春,小寒交候。

蓂莢雙開,慶生賢毓秀。

早著蜚聲,榮登鶚表,正是當年少。

大器能藏,待當富貴,功名還就。

暫試鸞棲,需期瓜約,未試經倫手。

料想黃扉須有分,看璽書飛到。

州縣無勞,沙堤已築,躍馬長安道。

歲歲今朝,斑斕品戲,舉觴稱壽。

望月婆羅門 元夕

(金)王寂

小寒料峭,一番春意換年芳。

蛾兒雪柳風光。開盡星橋鐵鎖,平地瀉銀潢。

記當時行樂,年少如狂。

宦遊異鄉。對節物、只堪傷。

冷落譙樓水淡月,燕寢餘香。

快呼伯雅,要洗我、窮愁九曲腸。

休更問、勳業行藏。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學家。字元老,號拙軒,薊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進士,歷仕太原祁縣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馬副都總管。大定二十六年,因救災之事蒙冤,被貶蔡州防禦使,後以中都路轉運使致仕。卒諡文肅。工詩文,詩境清刻鑱露,古文博大疏暢,著有《拙軒集》。

蠟梅香

(宋)喻陟

曉日初長,正錦裏輕陰,小寒天氣。

未報春消息,早瘦梅先發,淺苞纖蕊。

搵玉勻香,天賦與,風流標致。

問隴頭人,音容萬里。待憑誰寄。

一樣曉妝新,倚朱樓凝盼,素英如墜。

映月臨風處,度幾聲羌管,愁生鄉思。

電轉光陰,須信道、飄零容易。

且頻歡賞,柔芳正好,滿簪同醉。

鷓鴣天

(宋)周紫芝

讀盡牙籤玉軸書。不知門外有園蔬。

借令未解鑾坡去,也合讎書在石渠。

微雨後,小寒初。滿斟長壽碧琳腴。

不須更問荊州路,便上追鋒御府車。

南宋文學家。字少隱,號竹坡居士,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人。紹興進士。高宗紹興十七年(1147)爲右迪功郎敕令所刪定官。歷任樞密院編修官、右司員外郎。紹興二十一年(1151)出知興國軍。詩著名,無典故堆砌,自然順暢。也能詞,風格與詩近,清麗婉曲,無刻意雕琢痕跡。譬如《踏莎行》(一)寫離人別情:遊絲飛絮,斜陽煙渚,愁情無數。給人的感覺是情深意切,景物迷離。堪稱難得的上乘之作。其中“淚珠閣定空相覷”一句的用詞尤其巧妙,最後這一問更是催人淚下。其他如《生查子》(一)、(三)、(四),《西江月》(二)、(五)、(七),《菩薩蠻》,《謁金門》、《卜算子》等都是佳作。著有《太倉稊米集》、《竹坡詩話》、《竹坡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