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佳人杜甫古詩原文及解析

本文已影響 8.38K人 

這首詩是寫一個在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時,在安史戰亂中,原來官居高位的兄弟慘遭殺戮,丈夫見她孃家敗落,就遺棄了她,於是她在社會上流落無依。然而,她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嚥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與草木爲鄰,立志守節,宛若山泉。這種貧賤不移,貞節自守的精神,實在值得謳歌。全詩文筆委婉,纏綿悱惻,繪聲如泣如訴,繪影楚楚動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深寓生活哲理。

佳人杜甫古詩原文及解析

【原文】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雲良家女,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採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註解】:

(1)絕代:冠絕當代,舉世無雙。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靜處閨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飄零淪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喪亂:死亡和禍亂,指遭逢安史之亂。

(5)官高:指孃家官階高。

(6)骨肉:指遭難的兄弟。

(7)轉燭:燭火隨風轉動,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葉子朝開夜合。

(11)鴛鴦:水鳥,雌雄成對,日夜形影不離。

(12)舊人:佳人自稱。

(13)賣珠:因生活窮困而賣珠寶。

(14)牽蘿:拾取樹藤類枝條。也是寫佳人的清貧。

(15)採柏:採摘柏樹葉。動: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翻譯】:

有一個美豔絕代的佳人,隱居在僻靜的深山野谷。她說:“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與草木依附。想當年長安喪亂的時候,兄弟遭到了殘酷的殺戮。官高顯赫又有什麼用呢?不得收養我這至親骨肉。世情本來就是厭惡衰落,萬事象隨風抖動的蠟燭。沒想到夫婿是個輕薄兒,又娶了美顏如玉的新婦。合歡花朝舒昏合有時節,鴛鴦鳥雌雄交頸不獨宿。朝朝暮暮只與新人調笑,那管我這個舊人悲哭?!”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渾濁濁。變賣首飾的侍女剛回來,牽拉蘿藤修補着破茅屋。摘來野花不愛插頭打扮,採來的柏子滿滿一大掬。天氣寒冷美人衣衫單薄,夕陽下她倚着長長青竹。

【講解】: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由左拾遺降爲華州司功參軍。第二年七月,他毅然棄官,拖家帶口,客居秦州,在那裏負薪採橡慄,自給度日,《佳人》就寫於這一年的秋季。詩中寫一個亂世佳人被丈夫遺棄,幽居空谷,艱難度日。關於這首詩的作意,一向有爭論。有人認爲全是寄託,有人則認爲是寫實,但大部分折衷於二者之間。

杜甫身逢安史之亂,身陷賊手而不忘君國;對大唐朝廷,竭盡忠誠,竟落得降職棄官,漂泊流離。但他在關山難越、生計困窘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憂。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精神氣節,可嘉可嘆,與這首詩的女主人公很有些相像。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澆胸中塊壘,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託相結合的詩作。

【評析】:

詩的主人公是一個戰亂時被遺棄的女子。在中國古典文學的人物畫廊中,這是一個獨特而鮮明的女性形象。

詩一開頭,便引出這位幽居空谷的絕代佳人,接着以“自雲”領起,由佳人訴說自己的身世遭遇。她說自己出身於高門府第,但生不逢時,趕上了社會動亂;兄弟雖官居高位,但慘死於亂軍之中,連屍骨也無法收葬。在這人情世態隨着權勢轉移而冷暖炎涼的社會裏,命運對於不幸者格外冷酷。由於孃家人亡勢去,輕薄的夫婿無情地拋棄了她,在她的痛哭聲中與新人尋歡作樂去了。社會的、家庭的、個人的災難紛至沓來,統統降臨到這個弱女子頭上。女主人公的長篇獨白,邊敘述,邊議論,傾訴個人的不幸,慨嘆世情的冷酷,言辭之中充溢着悲憤不平。尤其是“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的比喻,“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的對照,使人想見她聲淚俱下的痛苦神情。

但是,女主人公沒有被不幸壓倒,沒有向命運屈服,她吞下生活的苦果,獨向深山而與草木爲鄰了。詩的最後六句,着力描寫深谷幽居的淒涼景況。茅屋需補,翠袖稱薄,賣珠飾以度日,採柏子而爲食,見得佳人生活的清貧困窘;首不加飾,發不插花,天寒日暮之際,倚修竹而臨風,表現她形容憔悴和內心的寂寞、哀怨。無論從物質從精神來說,佳人的境遇都是苦不堪言的。幸而尚有一個勤快的`侍婢,出則變賣舊物,歸則補屋採食,與主人相依爲命,否則,那將是何等孤苦難耐啊!

詩人在用“賦”的手法描寫佳人孤苦生活的同時,也藉助“比興”讚美了她高潔自持的品格。固然,“牽蘿補茅屋”──那簡陋而清幽的環境,“摘花不插花”──那愛美而不爲容的情趣,已經展示出佳人純潔樸素的心靈;但“採柏動盈掬”和“日暮倚修竹”的描寫,卻更將佳人形象與“竹”、“柏”這些崇高品質的象徵聯繫起來,從而暗示讀者:你看這位時乘命蹇的女子,不是很象那經寒不凋的翠柏和挺拔勁節的綠竹嗎?同樣,“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兩句也是象徵女主人公的高潔情操的。出山水濁是在山水清的陪襯,核心在於一個“清”字。詩人是要用山中泉水之清比喻空谷佳人的品格之清,與“倚竹”、“採柏”是出於同一機杼的。

命運是悲慘的,情操是高潔的,這是佳人形象的兩個側面。詩人刻畫人物的這兩個側面,在行文上採用了不同的人稱。敘述佳人命運,是第一人稱的傾訴,語氣率直酣暢;讚美佳人品格,是第三人稱的描狀,筆調含蓄蘊藉。率直酣暢,所以感人肺腑,觸發讀者的共鳴;含蓄蘊藉,所以耐人尋味,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兩者互相配合,使得女主人公的形象既充滿悲劇色彩又富於崇高感。

關於這首詩的作意,清人黃生認爲:“偶有此人,有此事,適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詩。”詩作於乾元二年(759)秋季,那是安史之亂髮生後的第五年。早些時候,詩人不得已辭掉華州司功參軍職務,爲生計所驅使,挈婦將雛,翻過隴山,來到邊遠的秦州。杜甫對大唐朝廷,竭忠盡力,丹心耿耿,竟落到棄官漂泊的窘境。但他在關山難越、衣食無着的情況下,也始終不忘國家民族的命運。這樣的不平遭際,這樣的高風亮節,同這首詩的女主人公是很有些相象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琵琶行》)杜甫的《佳人》,應該看作是一篇客觀反映與主觀寄託相結合的佳作。

【作者介紹】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別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爲出生於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爲“詩聖”。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歷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程。杜甫與合稱“李杜”,爲了與另兩位詩人與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爲“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爲晉朝滅孫吳的大將杜預之後裔(杜甫爲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爲“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爲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爲《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爲“詩聖”,稱他的詩爲“史詩”。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杜甫的詩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爲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譽爲“詩史”。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爲《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三別”爲《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的詩篇流傳數量是唐詩裏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