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歌賦古詩

永遇樂古詩詞翻譯及賞析

本文已影響 3.51W人 

永遇樂①

永遇樂古詩詞翻譯及賞析

蘇軾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②,鏗然一葉③,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

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④,爲餘浩嘆。

[註釋]

①永遇樂:詞牌名。又名《消息》。

②紞(dǎn):象聲詞,擊鼓聲。

③鏗:象聲詞,金石聲。此狀葉落之聲。

④黃樓:在徐州城東門,蘇軾守徐州時建。

【譯文】

明月如霜般潔白,好風就如同清水一樣清涼,清新靜謐的夜景真是怡人。彎彎的水渠中,魚兒跳出水面,圓圓的荷葉上,露珠隨風落下。但夜深人靜,這樣好的美景卻無人欣賞。三更鼓聲,聲聲在夜空有力,響徹夜空,一片樹葉悄悄落到地上,輕音竟驚斷了我的夢。夜色茫茫,再也見不到黃昏時的景色,醒後我尋遍了小園,處處都無痕。

那長期在外地的遊子,看那山中的歸路,苦苦地思念着故鄉家園。燕子樓空空蕩蕩,佳人已經不在,空留着那雙燕子在樓中的畫堂。古今萬事皆成空,還有幾人能從夢中醒來,只有些懷念舊日情感,不禁惆悵長嘆。

【譯文二】

明亮的月光皎潔如霜,清涼的晚風溫柔如水,秋天的景色清幽無限。彎彎的小河魚兒在跳,圓圓的荷葉上露珠晶瑩,景緻雖美卻寂寞無人看見。三更的鼓聲轟響,屋外的落葉聲鏗鏘,把我的好夢截然驚斷。夜色茫茫,美夢再難尋找,醒來後把小園四處走遍。

浪跡天涯的遊子早已疲倦,歸隱山林的路在哪裏?故鄉千里讓我望眼欲穿。看如今燕子樓空空如也,佳人盼盼不知何去?樓中空有呢喃雙燕。從古至今人生如夢,世上何曾有夢醒之人,有的只是難了的舊歡新怨。後世有人,面對這黃樓夜色,定會爲我深深浩嘆。

【評點】

本篇爲詞人夜宿燕子樓感夢抒懷之作。

上片以倒敘筆法寫驚夢遊園,描寫了燕子樓小園的無限清幽的“清景”,詞人以景生髮,融情入景。“明月如霜”、“圓荷瀉露”的`清幽秋夜是夢斷後遊園所見,抒寫了詞人平和澄澈的心境。

下片抒寫憑弔燕子樓,詞人登高遠眺,直抒感慨,一個“倦”字寫出其內心無限的迷茫與苦悶。面對眼前的燕子樓,不由得發出感嘆:“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詞人僅用十三字道盡燕子樓的悲歡離合,以及由這人亡樓空的情景生髮起的古今如夢、世事無常的感慨,喟嘆世人不曾夢覺,沉溺於舊歡新怨,還表現了詞人希望擺脫俗情,追求清高境界的曠達超逸的情懷。

全詞融情、景、理於一爐,雖爲追懷名妓之作,但卻不寫紅粉豔情,只用“夢雲驚斷”稍作點染,借燕子樓抒發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磊落超曠又不失和婉雅麗。

[賞析]

上闋寫在清純的環境中入夢及夢醒後獨行小園的情景,所見種種“清景”均可能入夢。“夢”而言“雲”,謂夢的飄渺迷濛,正如楚王遊巫山雲雨般短促和神志恍惚。下闋開頭轉寫身世飄零,萌生歸隱山中的思想和懷念故鄉的愁情。接着由關盼盼事聯想人生無常,古今如同一夢。結尾由自己向燕子樓浩嘆聯想後人將面對黃樓而爲我浩嘆,感悟人生正是輪迴、重複在“舊歡新怨”的怪圈中。

本詞是元豐元年(1078)十月,蘇軾任徐州知州時所作。本詞是詞人即景感懷,以“夢登燕子樓”及“盼盼”情事爲契機,抒發對人生宇宙的思考與感慨。詞上片描寫明月清風。魚翻露瀉的清泠夜景。此時人從夢中醒來,獨自俳徊小園,更顯寂寞。下片聯想桂佳人已去,"燕子樓空"三句,歷來受到論者讚賞,或謂其簡潔得當,或謂其善於融化。眼前樓空,因而感嘆人生如夢,轉眼皆爲虛無,扳映作者失意思念故鄉的傷感心情。全詞寫景景如圖畫,抒情情思纏綿;敘事得綱領,用典不泥澀;遣辭用字精煉,意境清麗優美,很有藝術魅力。筆墨簡潔空靈。“如”三句寫鼓聲驚夢,“夜茫茫”三句敘醒後小園尋夢。照應開頭六句。將其置於虛實之間。既可理解爲夢中所見,也可理解爲現境所見。使夜景與夢境相互輝映,似真似幻,惝恍迷離。此正是詞之妙境。下片換頭三句抒發倦客懷鄉之情,接下三句慨嘆人去樓空,並由人去樓空悟得萬物本體的瞬息生滅,然後以空靈超宕出之,直抒感慨:人生之夢未醒,故生出多少新愁舊怨,其感慨已超越了自我,推及到人生與宇宙。結尾三句再把思路拓展開去,由今日思及未來。設想後人見黃樓而嘆息憑弔自己,也如自己今日憑弔燕子樓。擴展了詞的時空感,加重了深沉的歷史感。詞人將景、情、理熔於一爐,圍繞燕子樓情事而層層生髮。景爲燕子樓之景,情則是燕子樓驚夢後的纏綿情思,理則是由燕子樓關盼盼情事所生髮的“人生如夢如幻”的關於人生哲理的永恆追問。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