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中心勵志小故事

宋庭品返鄉林下生豬養殖致富的勵志故事

本文已影響 1.8W人 

猴場鎮騰道村屬紫雲自治縣偏遠山村,在該村的一個小山坳裏,有一個林下生豬養殖場。養殖場由9戶農戶合建,宋庭品在返鄉創業的過程中找準人生中最堅實的發展着力點,成爲該村發展林下生豬養殖的帶頭人。

宋庭品返鄉林下生豬養殖致富的勵志故事

 返鄉創業遭挫折

出身貧困家庭的宋庭品,爲減輕家庭負擔,初中未畢業就外出務工,歷經多年打拼賺了些錢,家庭經濟面貌有所改善。因文化水平不高,宋庭品在外務工期間大多從事體力勞動類工種,30歲時患上了痛風病。不能做勞動強度大的活,無奈中只能返鄉另尋出路、再作打算。

回鄉後,宋庭品把能想到的營生都做了個遍。他曾經把精力放在了種植竹蓀上。然而竹蓀“嬌氣”,種植條件過溼過幹都不成,需風調雨順年纔能有收成。“兩年虧本兩年賺,除去請人工、土地流轉金等成本,虧贏互補,沒虧本已經謝天謝地了。”宋庭品說。

不甘失敗的宋庭品開始審視自己的創業路。近年來,村裏經濟條件每況日上,迎來改善居住環境的建房熱潮,宋庭品覺得開辦砂石廠有利可圖。2008年,宋庭品邀約5個曾經一起在外打拼的同鄉合夥在猴場鎮境內開設一個砂石場。經營兩年後,因諸多原因,共虧損80餘萬元,每個生意夥伴各自投資的10餘萬元都打了水漂,經營砂石廠的嘗試以失敗告終。

 養豬助脫貧

眼看打工賺來的錢所剩不多了,兩個孩子在讀中學,自己做不了重活,沉重的家庭負擔落到妻子肩上,經不起折騰的宋庭品經多方考察發現,騰道村山多草多,適合發展養殖業。

2010年,宋庭品買來20餘隻黑山羊,放羊這活兒不背、不擡、不挑,患痛風腿腳不便的他每天上午趕羊上山,傍晚妻子回來幫忙把羊趕回去,6年間,養羊最多時有100餘頭。

“養羊是我患病創業期間收穫的第一桶金,每年養羊創收2至3萬元。”宋庭品說,養羊雖然能讓他有穩定收入,但養羊對森林存在破壞,餵養數量上也會受到限制。

騰道村一帶樹林較多,森林覆蓋面積大,適合生豬散養,散養的豬肉質好,價格有市場。鑑於此,宋庭品開始籌劃開辦一個大型林下養殖場,成立林下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2015年6月,宋庭品邀約8個村民發展林下養殖,選址在一個四面環繞森林的小山坳,9人共投資15萬元,花了3個月時間搭建起豬棚。

同年9月,宋庭品和他的合作伙伴買來70頭豬仔,兩人一組9人輪流餵養。只要天不下雨,早上將豬餵飽後趕到山上的樹林下放養。慢慢地,豬棚規模開始擴大。

“今年10月,我們把剩下的105頭生豬全部賣了,雖然放養豬不肥,但售出價比圈養豬的要高,共收穫26萬餘元。”宋庭品說。

 做大規模同致富

“豬仔竄入樹林後,不僅能覓食,還可以除草護林。”感受到生豬養殖巨大潛力的宋庭品決定增加豬仔數量,之後,大夥又買來76頭豬仔。

“剛開始時不注重生豬的防疫,養殖經驗不足,餵養的豬遭遇病症,死去了40頭。”宋庭品說,所幸發現早,他及時用藥,抑制住了病症蔓延;後請來畜牧獸醫技術人員實地查看,才知道是豬棚透風,棚內地面冰涼,風寒引起病症所致。

養殖場堆放的磚和沙子是用來建豬欄的,過去搭建的豬棚四面透風,白天放養的豬晚上歸欄後,很容易讓豬引起風寒,宋庭品準備將原先豬棚全部改建成豬欄,注重養殖的科學性,不斷提升養殖效益。

宋庭品說,他們將逐漸擴大養殖規模,並已申請成立林下養殖專業合作社。

“藤道村地理環境適合發展林下養殖,林下養殖出來的豬肉品質好,有市場優勢。”

猴場鎮鎮長羅剛華說,猴場將大力支持和鼓勵村民發展種養殖業,並注重發揮宋庭品等人的帶動作用,爲貧困村民做好榜樣,共同向同步小康邁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