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名著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知識點總結

本文已影響 2.13W人 

吳敬梓懷着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但在現實生活中處處碰壁。狂狷而豁達的性格,使他睥睨羣醜,輕蔑流俗。“先生豁達人,哺糟而啜ㄤ,小事聊糊塗,大度乃滑稽”。(金兆燕《甲戌仲冬送吳文木先生旅櫬於揚州城外登舟歸金陵》,《棕亭詩鈔》卷五)這樣的氣質和稟賦,使他採用了諷刺的手法去抨擊現實。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知識點總結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簡括地論述了中國諷刺小說的淵源和發展:“寓譏彈於稗史者,晉唐已有,而明爲盛,尤在人情小說中。”然而多數作品或“大不近情”,類似插科打諢;或非出公心,“私懷怨毒,乃逞惡言”;或“詞意淺露,已同謾罵”。《儒林外史》將諷刺藝術發展到新的境界,“秉持公心,指レ時弊”,“戚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諷刺的生命是真實。《儒林外史》通過精確的白描,寫出“常見”、“公然”、“不以爲奇”的人事的矛盾、不和諧,顯示其蘊含的意義。例如嚴貢生正在范進和張靜齋面前吹噓:“小弟只是一個爲人率真,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言猶未了,一個小廝進來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裏吵哩。”通過言行的不一,揭示嚴貢生欺詐無賴的行徑。又如湯知縣請正在居喪的范進吃飯,范進先是“退前縮後”地堅決不肯用銀鑲杯箸。湯知縣趕忙叫人換了一個瓷杯,一雙象箸,他還是不肯,直到換了一雙白顏色竹箸來,“方纔罷了”。湯知縣見他居喪如此盡禮,正着急“倘或不用葷酒,卻是不曾備辦”,忽然看見“他在燕窩碗裏揀了一個大蝦元子送在嘴裏”,心才安下來。真是“無一貶詞,而情僞畢露”。

《儒林外史》通過不和諧的人和事進行婉曲而又鋒利的諷刺。五河縣鹽商送老太太入節孝祠,張燈結綵,鼓樂喧天,滿街是仕宦人家的牌仗,滿堂有知縣、學師等官員設祭,莊嚴肅穆。但鹽商方老六卻和一個賣花牙婆伏在欄杆上看執事,“權牙婆一手扶着欄杆,一手拉開褲腰捉蝨子,捉着,一個一個往嘴裏送”。把崇高、莊嚴與滑稽、輕佻組合在一起,化崇高、莊嚴爲滑稽可笑。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吳敬梓能夠真實地展示出諷刺對象中戚諧組合、悲喜交織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後隱藏着的悲劇性內蘊,從而給讀者以雙重的審美感受。周進撞號板,范進中舉發瘋,馬二先生對御書樓頂禮膜拜,王玉輝勸女殉夫的大笑……這瞬間的行爲是以他們的全部生命爲潛臺詞的,所以這瞬間的可笑又蘊含着深沉的悲哀,這最惹人發笑的片刻恰恰是內在悲劇性最強烈的地方。作者敏銳地捕捉人物瞬間行爲,把對百年知識分子命運的反思和他們瞬間的行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使諷刺具有巨大的文化容量和社會意義。

由於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是諷刺當時的八股分子和官僚及封建社會,添加了一些正反面人物進行對比。正面人物的劃分線主要在於保持着應有的道德品格,而反面人物則是那些整天憑着官位欺壓百姓,並且不學無術的官僚以及那些只知鑽研儒學、推行正道其實卻把道德品質封存的儒士。

正反人物還分多種,書中理想人物就是第一回出現的王冕。而其他的正面人物,如虞育德、莊少光、遲衡山、杜少卿等,雖然要比那些反派人物高尚得多,但心裏仍有儒家思想,例如杜少卿,雖然討厭虛僞的孝道,但卻因爲提倡真孝而進行的“豪舉”也不過就是被那些市井之流欺騙奪產,最後落了個貧窮一世的結局。沈瓊枝作爲一個敢於反抗、自強自立的女性在書中獨具光彩。

再如儒士“馬二先生”馬純上(原型是作者吳敬梓的一位姓馮的朋友),雖然在儒學方面有些封建思想,並且做事天真(見西湖廟裏被假神仙騙),不過結果是好人有好報的類型。並且在仗義疏財事件中,也不乏看出他是一個君子,所以他主要還是一個複雜的人物。

總結:但有些反面人物,如范進、潘三等,確實全是諷刺了。其實,從正面人物也有很大的儒學思想中可以看出,吳敬梓本人還是有一定的“崇奉孔孟”的道德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