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件中心五年級課件

小學五年級《松鼠》教學課件

本文已影響 3.1W人 

在平時的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課件吧,課件可以讓我們提升課堂的質量以及效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五年級《松鼠》教學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五年級《松鼠》教學課件

《松鼠》文本解讀

作爲一篇略讀課文,《松鼠》有三個基本的閱讀要求:

1、瞭解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介紹松鼠的?

2、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3、從哪裏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慢慢揣摩我們就會發現這三個基本的要求其實就是《松鼠》一文的“言語內容”、“言語形式”和“言語意圖”的直觀表述,而它們有一個同構共生的外在,那就是——文本中鮮活生動、恰如其分的“語言”。

在教學中,筆者發現很多老師幾乎都認同本文語言所獨具的特點,也試圖引導學生髮現文章的表達特色,然而卻又總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好多老師都沒有對文本做足夠的細讀,根本沒找到文本語言在意圖、內容和形式高度融合上的精妙所在,或者是找到了也不知道怎樣去傳達給學生。如此一來,自然更不可能讓學生感受到那活潑可愛的松鼠。

文章開篇“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這句話非常關鍵,因爲它直接闡述了文章的表達意圖。也就是說,接下來的全部敘述語言都是圍繞着松鼠的“漂亮、乖巧、馴良、討人喜歡”這些特點展開的。它不像本單元另三篇說明文一樣脈絡分明,思維嚴密,比如《鯨》,着眼的是形體、種類、進食、呼吸、睡眠……一段段按部就班,體例分明。然而也正是這種寫法,導致我們在閱讀《鯨》、《新型玻璃》這些文章的時候更像是走進了某個標本陳列室或是玻璃展覽館。布封寫松鼠,根本就不想把它寫成一個標本,而是想把它寫活,語言自然更放縱自如一些,文章的體例顯得鮮活而生動。也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們與《鯨》的行文進行比較,從而明白《鯨》着眼(言語意圖)的是條分縷析地介紹“鯨”這種動物,而《松鼠》着眼(言語意圖)的則是它的性格情味,它的整個形象。也正是因爲着眼點的不同,文章在表達上也有了這樣的不同。

首先來看看作者描述的松鼠的模樣:他們面容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矯健,四肢輕快,非常敏捷,非常機警。玲瓏的小面孔,襯上一條帽纓形的美麗尾巴,顯得格外漂亮。顯然,作者是把松鼠人性化了。在作者的筆下,小松鼠顯得嬌俏可人。作者根本不吝言辭,“非常”、“格外”之類的溢美之詞在句子中俯拾皆是。可見在作者心中松鼠是多麼討人喜歡了。我們再來看看語言的節奏,連續的四字短語,簡潔流暢中又有一種令人不容質疑的味道,而且讀起來琅琅上口,韻味十足。在教學中,我們當着力引導學生感悟到這一點,可以採用比較的方式,如果不這樣寫,而是“他們面容很清秀,眼睛閃閃發光,身體特別矯健,四肢也很輕快,既敏捷又機警。”那麼又會有什麼樣的感覺呢?一讀一比較,學生自然能感受得到課文語言在寫法上的簡潔靈動,鏗鏘有力。接下來寫到“玲瓏的小面孔”和“帽纓形的尾巴”,爲什麼不寫它的身子,因爲從我們的視覺上來講,看到松鼠,最惹眼的肯定是玲瓏生動的面孔和那個碩大的尾巴,這也是松鼠最具有標誌性的身體器官。在這裏,大尾巴成了那張玲瓏面孔的背景,這一“襯”,自然是格外漂亮了。整個句子充滿了境感,我們讀着它,腦中會不假思索地出現松鼠的模樣。所以在這裏,我們可以放手讓學生感悟: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什麼?你看吧,一隻嬌俏可愛的松鼠就這樣活靈活現地在我們眼前了!

寫到松鼠進食的時候,這種“人性化”更爲凸顯。你看“它們常常直豎着身子坐着,像人們用手一樣,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可以說,松鼠最不像四足獸了。” 多傳神啊,讀着這個句子,我們眼前出現的是什麼,“直豎着身子坐着,用前爪往嘴裏送東西吃。”這不就是活脫脫的人樣嗎?而且還顯得那麼稚趣可愛。後來說到“松鼠在秋天拾榛子,塞到老樹空心的縫隙裏,塞得滿滿的,留到冬天吃。在冬天,它們也常用爪子把雪扒開,在雪下面找榛子。”仔細讀着,你就會感受到松鼠的那種聰慧乖巧。作者在敘述的時候特意使用這樣充滿童趣的語言:“老樹空心的縫隙”、“滿滿的”、“把雪扒開,在雪下面找榛子”,你看它不僅知道儲藏糧食,而且還藏得那麼有趣,到了冬天,它那個樣子不像在找食物,倒更像是頑皮的孩子在做一個尋找寶藏的遊戲。把這樣的語言還原一下,其實就是“松鼠到了秋季就開始儲備食物,冬天,飢餓的它們也得出來找吃的。”但在作者的筆下,你絕沒有發現一絲侷促不安,更不用說對於飢餓的恐懼了,句子中的松鼠依然是那麼的優哉遊哉,聰慧可愛。

及至寫到松鼠的活動,語言就更加具有特色了。你看“在晴朗的夏夜,可以聽到松鼠在樹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們好像很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裏歇涼,晚上出來奔跑,玩耍,吃東西。”“松鼠輕快極了,總是小跳着前進,有時也連蹦帶跑。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一顆很光滑的樹,一忽兒就爬上去了。”“他們在樹上做窩、摘果實、喝露水。”這些句子是需要好好讀一讀的,因爲讀着讀着你就能發現文本語言的又一個大祕密:短促、乾淨、節奏輕快。“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奔跑,玩耍,吃東西”“小跳、連蹦帶跑”“一忽兒”“做窩、摘果實、喝露水”瞧瞧這些語言,絕不拖泥帶水,而且讀起來本身就有一種輕快、跳躍的感覺,使我們不得不深信“它們的爪子是那樣銳利,動作是那樣敏捷”。這是很典型的語言內容和形式的高度融合。這樣的語言現象,我們老師更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當放手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品一品,引導他們關注作者的表達,理解作者這樣寫所產生的效應和所具有的表現力,從而廣化、敏化他們的語感,增強他們的語文意識。

文章最後還寫到了松鼠的住宅。“它們搭窩的時候,先搬些小木片,錯雜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乾薹蘚編紮起來,然後把苔蘚擠緊,踏平,使那建築物足夠寬敞,足夠堅實。”“窩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狹窄,勉強可以進出。窩口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下雨時雨水向四周流去,不會落在窩裏。”作者極力表現松鼠人性化的特點和它的聰明乖巧。讀讀這些詞“搬、錯雜地放、編扎、擠緊、踏平”完全是人化的舉動,有條不紊,一絲不苟。還有窩本身所具有的特點“窩口朝上,勉強可以進出……”這是爲了安全着想,怕其他比自己大的動物鑽進來。“有一個圓錐形的蓋,把整個窩遮蔽起來,雨水不會落在窩裏”就更顯得智慧了,它是怎麼會想到這樣的方法呢?這樣聰慧的小傢伙,又怎麼能不惹人喜愛呢?這一切在作者的筆下卻一點也不驚訝,就這樣娓娓道來,似乎對松鼠的聰慧早有預料,還頗爲它感到驕傲。

文章中還散落着一些句子,看似很不經意,但卻着力表現着松鼠的情趣。這又是一個與《鯨》在寫法上的巨大區別,也是作者匠心獨運的地方。“松鼠不愛下水。有人說,松鼠橫渡溪流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作船,用自己的尾巴當作帆和舵。”“松鼠的叫聲很響亮,比黃鼠狼的叫聲還要尖些。要是被惹惱了,還會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恨恨聲。”“它們用爪子和牙齒梳理全身的毛,身上總是光光溜溜、乾乾淨淨的。”它有情緒,而且會表達,惹惱了是恨恨聲,那麼高興了呢?悲傷了呢?這就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遐想了。再來想象一下它橫渡溪流的樣子,多麼有趣,一會兒把尾巴豎起來當作帆,一會兒又把尾巴伸進水裏調整方向,當做舵,像個冒險家。最有意思的是它身上總保持着“光光溜溜、乾乾淨淨”,顯然它非常注意自己的儀表,它喜歡自己,活得也很有品位。作者在這裏用了疊詞“光光溜溜、乾乾淨淨”,這樣的疊詞具有強調的效果,一方面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松鼠對自己儀表的一板一眼,一絲不苟,另一方面,“光溜乾淨”組成的疊詞營造的語言場,使我們身心深信松鼠身上沒有一絲草屑、毛髮的夾雜,甚至還感覺油光發亮的,這樣的松鼠怎能不討人喜歡呢?

小學五年級《松鼠》教案

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12個字。正確讀寫“敏捷、光滑、搭窩”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3、瞭解松鼠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激發學習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重點:

瞭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習性,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

能按不同方面把課文分爲兩部分,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各部分寫具體的。

教學準備:

有關松鼠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溫習舊知,導入新課

學習了第13課,我們瞭解了一位非常有趣的動物朋友──貓,老舍筆下的貓(性格古怪、活潑淘氣)作者運用具體事例細緻、生動地描述了貓的古怪性格和它滿月時的淘氣可愛,全文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今天又有一位新朋友想和大家見面,它是誰呢?那麼,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於這位朋友的祕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十四課《松鼠》。(板書課題)

二、多種形式,自主識字

1、出示單獨的生字,多種形式認讀。

敏捷嵌搽茸蹦蘚蔽榛

2、課件出示詞語多種形式認讀。

敏捷光滑遮蔽榛子儲藏縫隙橡樹慄樹扒開嵌着

苔蘚毛茸茸搽過油連蹦帶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熟練的地方反覆讀幾遍。)說說松鼠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麼?這篇文章寫了松鼠哪幾方面的內容?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師生正音)

四、朗讀課文,品讀課文。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