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史記閱讀心得15篇

本文已影響 1.28W人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史記閱讀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史記閱讀心得15篇

史記閱讀心得1

在小學五年級下學期語文課本中,我認識了許多中外名人:鄭和、海倫凱勒、阿炳……最讓我難忘的就是編寫了52萬餘字《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我讀這篇課文時,司馬遷留給我的印象是:好學。他從小看着波濤滾滾的黃河從龍門山下呼嘯而去,聽着父老鄉親們講述古代英雄的故事,讀完這句話,我彷彿看見了司馬遷吃力地搬椅子,坐在父老鄉親們旁邊聽故事,忘記了約定和夥伴放紙鳶,忘記了幫媽媽幹農活,忘記了老師一步一步教我們,我又瞭解了司馬遷的一個優點:堅持。他當年因冤枉受到了酷刑,家裏沒有錢,只好每天受刑罰,但他是一個修史的官員,要完成父親臨終的遺囑:替父親完成平生想要的史書。所以在飽受刑罰、悲憤交加的情況下,還是出色完成了《史記》。

那我們在生活中要學習司馬遷的哪些精神呢?

第一,學會剋制自己。有些人啊,受不了一點責備,甚至是自己有錯而被責備都會生氣,但是司馬遷呢,他爲李陵將軍辯護而說出直言,結果是自己因冤枉受刑,爲了完成父親的遺願,忍辱負重,剋制自己心中的憤恨,堅持在獄中寫書,這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不能因爲一時的責備而泄氣,只有剋制自己,才能成就大事業。

第二,學會堅持。我就是不能這樣的,寫作文時總會堅持不下來,想快點結束,所以寫一篇作文就要花很長時間。所以我們要學習司馬遷,用十三年的時間完成一本書,況且他是在監獄中惡劣環境下書寫而成。對照我們如今的生活和學習條件,我們對學習上的'困難有什麼不能堅持呢?

第三,學會打基矗司馬遷從小就聽父老鄉親講英雄的故事,在青年時期努力讀書,四處遊歷,廣交朋友,爲今後的寫書打下了結實的基矗我們今天的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學好知識,打好基礎,才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我讀完這篇文章,懂得了許多,也學習了許多,要做一個爲了理想而忍辱負重,勤奮堅持的人。

史記閱讀心得2

春秋時期,有個楚國人,他叫伍子胥,他是一個身材高大,眼睛炯炯有神,目光和電一樣,是一個非常有才的才子,還是個孝子。楚平王欣賞他的才華讓他做了太子的老師。楚平王讓他的父親寫信然後讓他們父子三人一起去送死,伍子胥的哥哥看了這封信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們先到吳國躲一躲再說吧!伍子胥白天躲着,晚上趕路,眼看要到吳國了,可吳國查的很嚴,他愁到頭髮都白了,突然,他看到了一個和他極像的老人,伍子胥高興極了,後來,伍子胥矇混過關,假的伍子胥被抓了起來。到了吳國後在大街上要飯,公子光看到後把伍子胥帶到了吳王面前說,想讓吳王幫他攻打楚國,可公子光卻一直反駁,伍子胥看出來他的陰謀,他想,那就等公子光成王之後在攻打楚國吧。現在的伍子胥一心只想着復仇,後來吳國去攻打了楚國,吳國贏得了勝利,但是後來秦國幫助楚國把吳國打敗了。

這篇故事告訴了我這樣三個簡單的道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不能只爲眼前的事着想,而要立足長遠。

爲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這不是一個好的行爲。

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適可而止,對不對呢?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通過這本厚厚的書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統治天下的秦始皇、勇猛的項羽、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等等。但是,讓我最喜歡的是勾踐的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躺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每天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吃飯時都要嚐嚐苦膽。就這樣勾踐經過了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這就是臥薪嚐膽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

《史記故事》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們從小就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這本書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退縮,都要持之以恆,才能完成我們美好的夢想!

史記閱讀心得3

看完這本書,我覺得裏面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的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每個人的謀略,每個人的性格盡收眼底。

鴻門宴的故事中,劉邦爲人寬厚,喜歡結交好朋友,不管別人犯了什麼錯,都會以禮相待。而項羽呢?不愛交朋友,陰險、脾氣也很暴躁,不接受別人的建議,因而喪失奪得王位的機會,王位就跟他失之交臂。劉邦由於性格和舉止贏得別人的愛戴,大家都追隨他。從這裏就可以看出你對別人好,別人不會忘恩負義。

沒有看史記前,我覺得秦朝勢力強大,可不知爲什麼會短命,看完過後,原因終於知曉。

秦始皇小時候,因爲父親成了趙國的人質,在趙國嚐盡了人間的`苦難,養成了不好的性格——疑心、記仇、暴躁。還未統一六國時,他就有勵精圖治的目標,可是統一之後,便開始放縱自己了,不像原來那樣努力,而是甩了手,用大量金錢去建自己想要的王宮,百姓的生活開始艱難起來,正在享樂的秦始皇沒有意識到危險,脾氣非常暴躁,一不順心,就殘殺百姓,百姓當然會起來反抗,秦朝因此滅亡。

《史記》這本書使我受益無窮,我明白了對待別人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善待朋友,不要嫉妒別人。

史記閱讀心得4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悠久的歷史。今年暑假,我有幸讀了《史記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我國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著。

在這本書裏,我認識了許多英雄豪傑。如:炎帝、黃帝、大禹、齊桓公、晏子……,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更是令我感慨萬千。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楚靈王本想羞辱晏子,結果卻被晏子識破把戲;神醫扁鵲醫術高超,接二連三爲齊桓侯治病,可是被齊桓侯拒絕了,結果齊桓侯病死了……

在這些故事裏面,我印象最深的是”漢初三傑“。在劉邦打天下時,張良和韓信、蕭何三人立下了汗馬功勞,被稱爲”漢初三傑“。張良屈尊爲老人撿鞋子,穿鞋子並不生氣,最終得到了老人給他的`《太公兵法》,後來,他日夜研究這本書,終於成爲謀略出衆之人。韓信足智多謀,在軍事上爲劉邦出謀劃策;蕭何爲了得到劉邦的信任,把家裏的全部家產捐了出來,用於征戰的軍餉。這個故事裏的張良,他讓我懂得了,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耐心。有付出,就會有回報。

?史記故事》是一本生動、有趣,值得一看的好書,相信有很多同學都還沒有看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讀一讀,讀完後,說不定你比我的收穫還要多。

史記閱讀心得5

讀《史記》,除史料依據,編纂體例也很重要。這本書的體例,按一般講法,是叫“紀傳體”,而有別於“編年體”(如魯《春秋》、《左傳》、《紀年》及後世的《通鑑》)和“紀事本末體”(如《國語》、《國策》和後人編的各種紀事本末)。但更準確地說,它卻是以“世系爲經”,“編年”、“紀事”爲緯,帶有綜合性,並不簡單是由傳記而構成,在形式上,是模仿早期貴族的譜牒。司馬遷作史,中心是“人”,框架是“族譜”。它是照《世本》和漢代保存的大量譜牒,按世系分衍,來講“空間”(國別、地域、郡望)和“時間”(朝代史、國別史和家族史),以及“空間”、“時間”下的“人物”和“事件”。它的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本紀”是講“本”,即族譜的“根”或“主幹”;“世家”是講“世”,即族譜的“分枝”;“列傳”是講“世”底下的人物,即族譜的“葉”。這是全書的主體。它的本紀、世家都是分國敘事、編年敘事,用以統攝後面的列傳。本紀、世家之外,還有“十表”互見,作全書的時空框架。其“紀傳五體”,其中只有“八書”是講典章制度,時空觀念較差,屬於結構性描述。原始人類有“尋根癖”,古代貴族有“血統論”,春秋戰國“禮壞樂崩”,但“擺譜”的風氣更盛(“世”在當時是貴族子弟的必修課),很多銅器銘文,都是一上來就“自報家門”,說我是“某某之子某某之孫”。司馬遷雖生於布衣可取卿相的漢代,但他是作“大歷史”。他要打通古今,保持聯貫,還是以這樣的體裁最方便。這是我們應該理解他的地方。

司馬遷作《史記》,其特點不僅是宏通博大,具有高度概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還能以“互文相足之法”,節省筆墨,存真闕疑,儘量保存史料的“鮮活”。比如初讀《史記》的.人,誰都不難發現,它的記述往往自相矛盾,不但篇與篇之間會有這種問題,就是一篇之內也能擺好幾種說法,讓人覺得莫衷一是。但熟悉《史記》體例的人,他們都知道,這是作者“兼存異說”,故意如此。它講秦就以秦的史料爲主,講楚就以楚的史料爲主,儘量讓“角色”按“本色”講話。這非但不是《史記》的粗疏,反而是它的謹慎。如果吹毛求疵,給《史記》挑錯,當然會有大豐收,但找錯誤的前提,首先也是理解。

《史記》這部書偉大,它的作者更偉大。我們“讀其書而想見其爲人”,一定要讀他的《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太史公自序》當然很重要,因爲只有讀這篇東西,你才能瞭解他的學術背景和創作過程,知道他有家學淵源、名師傳授,“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人生老道,所以文筆也老道。但我們千萬不要忽略,他還有一封《報任安書》。如果我們說《太史公自序》是司馬遷的“學術史”,那麼《報任安書》就是他的“心靈史”。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篇“欲死不能”之人同“行將就死”之人的心靈對話,每句話都掏心窩子,裏面浸透着生之熱戀和死之痛苦。其輾轉於生死之際的羞辱、恐懼和悲憤,五內俱焚、汗發沾背的心理創傷,非身臨其境者,絕難體會。小時候讀《古文觀止》,我總以爲這是最震撼人心、催人淚下的一篇。

史記閱讀心得6

《史記》是由司馬遷撰寫的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記載了上自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史記讓我瞭解到了許多故事,如:爲人們嘗百草的神農氏(炎帝)、平定天下大亂的軒轅氏(黃帝);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射傷齊桓公,但還被齊桓公重用,完成了齊桓公當時的春秋霸業,這體現出了齊桓公的大度,才讓諸侯臣服他;廉頗與完璧歸趙的藺相如故事,藺相如在澠池相會上維護了趙惠文王的尊嚴,趙王讓他當了大官,他也知道廉頗嫉妒,但爲了國家利益忍氣吞聲,最後竟讓廉頗主動負荊請罪。輔佐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大將軍韓信在少年時因別人威脅,忍受了胯下之辱,也受過一位漂母的恩惠,當上大將軍後不忘報恩,送了那位漂母許多酒菜,還賞給她一千兩黃金

看完《史記》就彷彿看了一步宏偉的歷史巨片,深深的被其中的人物所吸引了,也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不愧是被魯迅先生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傾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故事》中所選的故事都是《史記》中的精華,這些故事不僅精彩有趣,而且還我們打開了瞭解歷史的一扇大門。

通過這本厚厚的書我結識了許許多多的歷史人物,如:統治天下的秦始皇、勇猛的項羽、聰明的晏子、文武雙全的`伍子胥、善用兵計的孫武等等。但是,讓我最喜歡的是勾踐的臥薪嚐膽: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勾踐忍辱負重,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躺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每天夜裏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吃飯時都要嚐嚐苦膽。就這樣勾踐經過了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這就是臥薪嚐膽的故事。他告訴我們:失敗了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敢於面對,敢於重頭再來。

《史記故事》是一本好書。它讓我們從小就瞭解中國悠久的歷史。這本書也告訴我們遇到困難不退縮,都要持之以恆,才能完成我們美好的夢想!

史記閱讀心得7

作爲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着優秀傳統的神祕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傑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爲後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的紛紛擾擾,而作爲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後,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曆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讀書,讀史,讀人,亦是解讀一種精神,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着,張騫出使的堅毅與無畏,陳勝舉兵的大義與凜厲。品味全書,我心中只有一個人可謂爲英雄項羽。是的,就是那個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落魄之人。魯迅先生曾寫道:中國一向就少有失敗的英雄,少有韌性的反抗,少有敢單身鏖戰的武人。但我想項羽是個例外,遭漢軍重圍,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敬他爲豪傑請他渡江再待捲土重來。然燕鵲安知鴻鵠之志哉,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他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遺恨千古。然而,劉邦違背鴻溝和約終究成爲其一生難以拭去的污點,他終究是個不顧手足之情的劊子手。於他,項羽不過就是冗長而虛渺的過渡之夢。夢醒之時,天下盡在咫尺。於我,他終只是個鳥盡弓藏、爲權勢而活的梟雄。成王敗寇,戰爭儼然成爲解救之法,英雄與梟雄無數次站在風口浪尖上角逐,其中一人的失敗便意味着另一個人的成功。然而英雄無所謂清貧抑或富貴,不爲名利所趨,所欲追尋的不過正義二字,爲的只是黎民百姓與江山社稷安危。姬昌父子起兵反商,爲的是因炮烙之刑無辜慘死的'冤魂,爲的是不讓比干一顆赤膽忠心付諸東流,爲的是維持天下秩序,國家需要周武王這樣一位領袖。恰恰相反,淮南王劉長醉心權勢,不滿已有的封地,引發戰亂,最終也不過是不成氣候的過江龍。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嚐膽,終於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史記閱讀心得8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閱讀是一種汲取,而寫作就是一種訴說。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不可分割。要想寫作水平有所提高,學生盡最大可能提高自己的閱讀水平,增加課外閱讀量。王子豪同學從小就喜歡上了閱讀。在低年級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從讀繪本開始慢慢的,相繼讀了《十萬個爲什麼》、《昆蟲記》、《狼王夢》、《海底兩萬裏》、《祕密花園》、《我要精彩》、《史記故事》、《神祕島》……每讀完一本書,王子豪同學都會寫一些小隨筆,一定做到有感有悟,內容的透徹,文筆的`流暢,足夠讓你流連。只有有了足夠的閱讀積累與儲備,才能在寫作上,學以致用,遊刃有餘。真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隨着年齡的增長,媽媽也加入到讀書行列,每晚都會抽出一定時間,與孩子親子閱讀。在今後閱讀中要有所選擇、甄別,多讀好書,多讀名著,讓精神境界獲得淨化,視野得到開闊,思維得以活躍,詞彙極致豐富。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影響。五常仁德一小開展各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讀書小明星、書香家庭、讀書推薦、讀後感演講等活動,培養了學生們的閱讀習慣,鍛鍊了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

學校給孩子創造了更多的閱讀空間和展示機會,有更多的孩子在書海中收穫着、成長着!從小培養孩子愛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讓孩子受益終生。在家裏父母也可以給孩子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更好地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又讓父母走進了孩子的心靈世界,增進了和孩子之間的交流。讓我們和孩子一起閱讀吧!

史記閱讀心得9

一直在想這是怎樣的一位史官:文直,事核。洋溢着油墨的書香讓我無法想象那些刻入竹簡的堅韌,但那不虛美,不隱惡的文字仍向我展開歷史的長卷.那些封沉的記憶在搖曳的光影下若隱若現,跨越無限的時間和空間我看見了英雄項羽的懦弱,瞧見了小人劉邦的偉業,瞭解了將軍的小肚雞腸,傾聽了易水的蕭蕭哀鳴。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記憶中那些閃耀的光芒,在此處早已褪去了聖潔.這裏沒有十全十美,只有一位位站在歷史浪尖上的偉人。“人”一個多麼難得的稱呼.向所有的人呈現“君權神授”的可笑。在他的《史記》裏,沒有皇帝,沒有將軍,有的只是劉邦,李廣。或許剛纔的話錯了,這《史記》本身就是十全十美,完美的無懈可擊。因爲它有司馬遷的秉筆直書,因爲它有司馬遷的堅持真理。他做到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我看到了那位長信燈旁緊緊抱着孤單用心寫下文字的身影。

聽說人死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那最亮的一顆會是司馬遷的眼睛嗎?我抱着《史記》走進兩千年後的歷史。

輕輕地翻開《史記》,歷史的年輪旋轉着重現於我的眼前,王侯將相的人生無比絢麗,吸引着人們的目光。然而紙上談兵的慘淡並沒有人去關注,宰予晝寢的.故事也引不起別人的思考。

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打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爲少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爲天下無敵,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爲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爲將罷,如果用他爲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長久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佈“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趙括自認爲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兵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40多萬趙軍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射死。

那麼從認識論的原理來看,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對實踐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動力目的,實踐也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兵法是經過實踐而來的,是一種認識,認識需要經過實踐的檢驗。而且我們看問題要用發展的眼光,紙上談兵則用靜止的觀點看待問題,違背了發展觀,所以我們要想某件事情成爲現實,不能只憑口頭言論,更重要的還是要加強實踐。

史記閱讀心得10

在世界文壇中,一本本文著的問世,震撼着人們的心,而在中國文壇上,不計其數的名著則令人心潮澎湃。《紅樓夢》的悠然動人;《三國演義》、《水滸傳》的慷慨激昂;《繁星·春水》的名麗詩句;《亮—劍》的扣人心絃。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深的一本書是《史記》,雖然沒有太過華麗的語言,但卻記載了戰國、西夏、商朝、周代、春秋時期的名人大事,收錄了史書、古典小說,可謂包羅萬象啊!

《史記》的故事繁多,由最初的“五帝本紀”到“太史公自序”,令我大飽眼福。《史記》中有正義之士,有奸惡之徒,驪姬的蛇蠍心腸;靈公的殘忍暴虐;將軍王翦的英勇善戰;越王勾踐的.忍辱負重。《史記》的每一則故事都富含深刻的寓意,令我對《史記》更加崇拜,卻還透着一絲傷感:司馬遷被昏庸的漢武帝投入監獄,一個爲國效忠的正臣被奸佞害得成了一個囚犯。司馬遷本欲自己了卻殘生,但想到自己的鴻鴣之志——《史記》尚未完成,把自己個人的榮辱全部都埋在心底,經過13年的嘔心瀝血,終於完成了這部50萬字鉅著!

司馬遷崇高的精神震撼着我,爲了自己的理想忍下如些恥辱,可見《史記》成爲司馬遷生存的支柱,奮鬥的能源。生活中的我,有時也是這樣的:一次在練鋼琴曲時,我一時大意擦掉了一個重要的音符,這首曲子要在比賽時合奏呀!我怎麼能拖累大家呢?我定了定神,打算在鋼琴中一個一個地找,由於是雙手搭配,要兩個音符同時按下,聲音得和諧,我黑鍵白鍵一個一個地試,顧不上手指的痠軟,我堅信,我一定能成功,司馬遷就是我的榜樣。終於,一個低音“re”使這一段曲子和諧悅耳,我一陣激動,我把整首曲子和起來彈奏了一遍,與剛開始的大有不同,我興奮地抹去臉上的汗水,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笑了,我想這種筆也是司馬遷寫完《史記》時露出的笑吧!我體會到了!

文學鉅著多如繁星,但是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道理。《史記》雖然沒有《三國演義》的精彩絕倫;《西遊記》的耐人尋味,但我仍然對它充滿敬佩,因爲堅信是動力,希望是能源,而能促進這些的是永不放棄的夢想!

史記閱讀心得11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爲“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三千多年的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記載了歷代帝王諸侯和人臣的言行事蹟與時代興亡禮法制度。

《史記》中有很多的故事表達了對古代優秀任務的頌揚,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高尚情操,還有對醜惡現象的揭露,顯示了中華民族嫉惡如仇的精神品質。如其中的大禹治水這篇故事,表現了一個爲民造福的無私的大英雄,從他三過家門而不入,日夜爲治理水患而奔波,可以看出他心地善良,捨己爲人,肯爲別人付出而不惜犧牲自己的一切利益。

他帶領着人們共同治理了九條河流,從而爲人民立下了豐功偉績,也體現了大禹的無私奉獻和兢兢業業。我還從趙氏孤兒的故事中,看到裏面塑造了忠臣程嬰和公孫杵同奸臣屠岸賈鬥志鬥勇的故事。讓我們感動於忠臣的忠誠、善良、正義,痛恨佞臣的不忠不義,陰險狡詐。還有其中的《武王滅紂》通過文王和武王用他們的仁義、善良爲民造福,讓百姓安居樂業,和紂王的殘暴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讓子孫後代]永遠記住文王和武王。《陳勝吳廣》的故事則是謳歌了我國古代歷史上的一次偉大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帶領着奴隸軍推翻了秦朝的暴政。陳勝從起義到犧牲雖然只有劉個月,然而他點燃的反秦之火越燒越旺……閱讀這些故事不僅可以豐富自己的史學知識,還能讓以後歷代人民以史爲鑑,汲取先賢的智慧,從中感受古人的經驗和智慧。

史記閱讀心得12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共一百三十篇,分爲本紀、書、表、世家、列傳五種形式。《史記》約成書於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來是沒有書名的,司馬遷完成這部鉅著後曾給東方朔看過,東方朔非常欽佩,就在書上加了“太史公”三字班固的《漢書?藝文志》在著錄這部書時,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後人則又簡化成“太史公記”、“太史公書”、“太史公傳”。《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一般稱爲“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太史公”。從三國開始,“史記”逐漸成爲“太史公書”的專名。《史記》開創了政治、經濟、民族、文化等各種知識的綜合編纂方法,它是我國第一部規模宏大、貫通古今、內容廣博的百科全書式通史;還開創了我國史學家秉筆直書的治史傳統。

說到這本書一定要提的是書的作者司馬遷。以個人榮辱看歷史,固然易生偏見,但司馬遷講歷史,卻能保持清醒客觀,即使是寫當代之事,即使是有切膚之痛,也能控制情緒,頂多在讚語中發點感慨,出乎人生,而入乎歷史,寫史和評史,絕不亂摻乎。他總是能保持一種客觀的態度去評判歷史。爲大漢天子所不能容忍的韓信,司馬遷爲他記轉;牆倒衆人推的李廣,司馬遷仍從正面爲他寫下《李將軍列傳》。在他筆下,即使是“成者爲王”的漢高祖也大有流氓氣,即使是“敗者爲賊”的項羽也不失英雄相。就連當時的----,他也會說“不欺其志,名垂後世”;就連李斯這樣的“大壞蛋”,他也會描寫其臨死之際,父子相哭,遙想當年,牽黃犬,逐狡兔的天倫之樂。歷史上的哪些呼風喚雨的大人物,都被他請下神壇,還原成一個又一個和你我一樣的普通人。這種寫法當然得罪了不少人,以至於後來“僕誠已著此書,藏之名山,傳之其人,通邑大都,則補償前辱之責,雖萬被戮,豈有悔哉!”連太史公也不知所蹤。但太史公的這份客觀,這份執着,以及這部史書所飽含的“不虛美不隱惡”精神從我一翻開它,就深深吸引了我。在《史記》裏,他介紹了智勇雙全的藺相如,立木取信的商鞅,巧言退兵的陳軫,少年有爲的孟嘗君,錯失良才的魏惠王,貪利失地的楚懷王等等。

但是最偉大的還是他在書裏所表達的最激動人心的思想。表達進步的民族觀。首先遷在《史記》中所表達的一個重要的民族思想便是“大一統”,並且還表述了主張國家統一、反對分裂的觀點。他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評價秦朝歷史地位時說:“秦取天下多暴,然世異變,成功大。”認爲秦朝統一中國事業雖然依靠了暴力手段,但時代不同了,形勢變了,卻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格蘭特船長的兒女讀後感,可見,司馬遷對秦統一中國事業的肯定態度。而且司馬遷對西漢興建以來國家統一爲社會帶來的繁榮景象極爲讚賞,在《太史公自序》中又說:“漢興以來,至明天子,獲符瑞,封禪,改正朔,易服色,受命於穆清,澤流罔極,海外殊俗,重譯款塞,請來獻見者,不可勝道。”這是對西漢盛世的歌頌。。而通觀這些民族史傳,可以發現其內容並非單純的夷夏分離的記述,它們相互之間有着緊密聯繫。給人以各民族從來都是雜處、融合的印象。表達進步的經濟思想。對於滿足人民物資生活需要這個問題,先秦思想家中,老子宣揚無慾、寡歡;孔子鼓吹“安貧”;墨子儘管關心和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但對於滿足人民物質生活需要方面的主張也是比較保守的,特別強調“節用”。司馬遷則不然,認爲人類對衣食住行的物質需要是客觀存在、自然形成、長久起作用的。由於司馬遷認爲社會經濟活動是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客觀過程,因此,他主張發展工商業,主張讓人們自由獲得財富,傾向於經濟的放任政策,不主張人爲的干涉。這種思想在《平準書》、《貨殖列傳》等篇中,都有較爲集中的反映。必須指出,司馬遷主張發展商品經濟是有其積極意義的。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社會生產的分工。相反地,抑制商品經濟發展,長期保持自然經濟佔據統治地位,會使社會發展緩慢。表達了鮮明的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色彩。他重視下層人民的力量,歌頌下層人士的品質才幹,用了很多篇幅爲他們樹碑立傳,諸如《遊俠列傳》、《滑稽列傳》、《日者列傳》、《扁鵲倉公列傳》等都屬這一類。貫穿全書的是豪邁的人生觀,生死觀,價值觀。司馬遷在《史記》中所歌頌的幾乎都是一些勇於進取、勇於建功立業的英雄。他們有理想、有抱負、有追求;他們爲了某種信念、某種原則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都有一種百折不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實際上《史記》真正最吸引我的地方還是太史公那入木三分的筆法,歷史在他的筆下成爲一部鮮活的影像作品。《史記》語言的主要特色,就在於它充滿情感、富於生氣,從頭到尾都充斥着一種東方的人文主義氣息,它的語言平易近人,樸素充實,與主張辭藻瑰麗的漢代似乎格格不入。司馬遷重視人物的作用,善於抓住一些在我們看來非常小的細節用以對人物的刻畫。例如《李將軍列傳》中對李廣日常狩獵時的細節描寫,非常具體而深刻地揭示了李斯的性格特徵,也暗示了李廣日後兵敗自殺的性格原因。這些細節對人物的刻畫,遠比抽象的人物評述更加能呈現人物的性格。《史記》的人物語言也是其文學性的體現。他的人物對話是緊緊地抓住了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性格。例如《項羽本紀》與《高祖本紀》見到始皇二人的語言:項羽“彼可取而代也!”與劉邦的“嗟乎!大丈夫當如是也!”項羽是一心取而代之,而劉邦只是羨慕皇帝的富貴生活,兩者性格差異立現。史記語言是在精妙,他將一個又一個的人物寫的是入木三分。

在司馬遷筆下,有多少英雄以他們的汗與血,情與志來盡忠書寫“精忠報國”這四個熠熠生輝的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返!”荊軻受命大廈將傾時,壯志未酬咸陽宮;“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李廣縱馬西風塞北,笑談渴飲匈奴血。這一幕幕波瀾壯闊的史劇,已退色成書頁發黃的史書,窸窣作響。而就是這書頁輕微的翻動之間,那精神的鐘鳴綿延至今。聲聲清晰,聲聲震撼,餘音嫋嫋,激盪心間。錢學森糞土萬戶侯,棄洋歸根,獻身航天;鄧稼先隱姓戈壁灘,嘔心瀝血,新捐國防;袁隆平水稻伴青春,而使天下蒼生皆得飽。《史記》傳遞着那古老、悠揚的鐘聲——精忠報國,一首在中華歷史長河中蕩氣迴腸的英雄交響曲。它讓我領悟什麼叫做“精忠報國”豪情壯志。今天,這精神依然在弘揚。曾記得,在年初暴風雪肆虐的日子裏,正是全國上下萬衆一心讓我們挺過難關——武警戰士撲在高速公路上頂着寒風奮力除雪,疏導交通;電力職工在高空連夜搶修受損電網,甚至付出年輕的生命;出租車司機在油價高漲的日子裏,免費接送受困市民。古往今來,在困難挑戰面前,尤其是在事關民族利益的'緊要關頭,衆志成城往往能成爲每個國人心中的一盞燈,指引我們跋山涉水,繞過道道彎,邁過道道坎,直至勝利的前方。

現在人們更應該去讀《史記》,因爲《史記》裏有我們現代人所缺少的東西——氣節。“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樣的傳世名句想來大家都應該知道,而在梁啓超制定的《史記》十大名篇中,有五篇與氣節有關。“大江東去楚王流芳”——《項羽本紀》,“禮賢下士威服九州”——《信陵君列傳》,“文武雙雄英風偉概”——《廉頗藺相如列傳》,“功成不居不屈權貴”——《魯仲連鄒陽列傳》,“戎馬一生終難封侯”——《李將軍列傳》,“史公記史千古傳頌”——《太史公自序》。至今讀來,還是一字一句都燦爛光華。在那樣的一個時代,人們最看重的不是財富,不是權術,而是一個人的節氣,也正是這樣的信仰讓無數炎黃子孫在威逼面前不屈服,在利誘面前不轉移,在身體和心靈都受到非人的折磨後,高貴的靈魂任然能夠在小人面前折射出偉大的光芒。他們的肉身雖殞滅,但他們的靈魂成爲了巨人。而在現代,物質的氣味已經掩蓋了千百年來爲中國人所信仰的氣節,一家人能夠因爲一套房子的歸屬而大打出手;一個企業的員工會因爲升職而明爭暗鬥;朋友間會因爲金錢而親密無間也會因爲金錢而分道揚鑣。無所謂氣節,無所謂忠義,只有最實際的利益還有權利。不得不說,這是現代中國人的悲哀。想來,中國人的信仰缺失已經不是一段時間的問題了,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現如今,我們經濟上強大起來了,但我們精神上仍然脆弱,可以說,這是十分危險的。一個沒有氣節的民族無法以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一個沒有氣節的民族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沒有氣節的民族最終會被自己而打敗。要知道,精神的強大才是真的強大。而《史記》,便是現代人最好的精神補品。誠然,我們在物質上要比前人優越許多,但在精神上,前人的高度是現如今的我們所無法企及的。此外,《史記》詳細地記載了各個時代的風貌,飲食,服飾,禮節,兵器等等,所有的這一切都有着重要的歷史意義,而這也是其他的史書所不能及的。看《史記》看到的不僅僅是史實,還有各個時代的精,氣,神。很神奇,一項覺得古書無味的我竟在《史記》中讀出了另一種味道。千里單騎,雪夜突襲,一個個故事匯成了一個浩蕩滂沱的歷史長河。曾以爲古書無味,怎料,一本《史記》,一部史書著作,讓我改變了想法。

而如果以文學的角度來看《史記》,它也無疑是一部偉大的書。翻開它,你會發現,它遠不是各朝各代帝王將相枯燥的羅列,司馬遷筆下的每個人物都是有自己的個性的,他們是豐滿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歷史大戲的人偶。讀《史記》,你會爲義士的大義凜然而動容不已,爲勇者的視死如歸而熱血沸騰,爲將者的身先示卒而蕩氣迴腸;讀《史記》,你會隨着故事情節的緊張而緊張,會因爲幽默的語言而微笑,會爲故事的主人公的命運而擔憂;讀《史記》,你會開始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歷史,開始真正瞭解中國的歷史,而這也,也就如同瞭解我們的過去。《史記》寫的是歷史,但它的每一個字都力透紙背,每個字都浸透靈魂,每一個字都氣貫長虹。我相信,中國人是有着強烈宗族觀念的,而《史記》便是一部可以在過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足跡的書。中國人何以有今天?中華民族的祖先們到底經歷了什麼?中華民族的民族個性到底是什麼?我們真如某些外國人說的那樣沒有信仰沒有民族個性嗎?我們最原始最本真的模樣到底如何?所有的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裏找到答案。在今天,在這個世界多極化的時代,我們中國人更應該相信我們是強大,團結而又古老的民族。中華民族,要亮出自己的色彩,要相信,我們都是黃帝的後人,我們來自一處,我們心向一方。

合上《史記》,我又回到了這個安靜的世界,但是我的思緒仍然停留在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我彷彿聽見戰鼓敲響的聲音,我彷彿看見冒死直諫的忠臣,我彷彿看見帝王踏上寶座的背影,我彷彿看見戰火紛飛的沙場,我彷彿看見歌舞昇平的盛世,我彷彿看見戰死沙場的將士,我彷彿看見雪夜突襲的出其不意,我彷彿看見視死如歸的堅韌不屈,我彷彿看見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在屬於自己的位置上創造着歷史,推動着歷史長河的奔流。我的視線漸漸模糊起來,我看不見了,但我能感受到,那奔流的聲音,就像是血脈在涌動。那有節律的聲音,分明告訴我,這是一個強大的民族,而這個民族的名字是,中華民族。

看《史記》就彷彿在作一次足不出戶的歷史旅行,領略了那個時代的一切,回顧了各種令人難以忘懷的歷史事件.體會了當時人們的思想感情.看《史記》就彷彿在讀一本有趣的故事書.生動形象的歷史人物有聲有色的爲你講述他們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帶領你進入他們的世界.看《史記》就彷彿在和一個歷史學家面對面的談話.深深的被他那準確到位的語言所打動.在不知不覺中也增長了必要的歷史知識,豐富了頭腦。

史記閱讀心得13

《史記》是由西漢司馬遷編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史記》本是古代漢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通稱爲“太史公書”。《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五年,共3000多年曆史,被魯迅稱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讀史記,我敬孔子,畏霸王,頌毛遂,服姜尚,笑幽王,憎紂王,悲韓信,憐李廣。

讀書,讀史,讀人,荊軻刺秦王的無畏;霍去病攻匈奴的愛國與大義;蘇武牧羊的愛國與執着……

讀完全書,我覺得稱得上英雄的是項羽。雖然他最終以失敗而告終,但我仍然敬服他,他失敗在四面楚歌,最終垓下自刎。項羽在遭漢軍重圍時,一人殺敵數百,死戰到底。烏江亭長勸他渡江再待捲土重來,然“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寧爲玉碎,不爲瓦全”,大丈夫豈能苟且偷生?於是,便成就了一代霸王的悲情。

歷史風雲,世間百態,一次又一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懷疑這個世界,孫臏臏足,寫下名垂千古的《孫子兵法》;呂不韋被流放蜀地,留下《呂氏春秋》……

有生亦有死,有戰爭亦有和平,事情總有兩面性。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史記閱讀心得14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史記》,這本書講的是關於中國歷史的,身爲中國人,當然得了解一下自己國家的歷史了。

這本書講了好多的中國歷史,我先來和大家講幾篇吧,講了整本書的話肯定不夠位,十頁紙都不止了。接下來,我就先給大家講講我國最有名,可謂是家家知曉的孔子的故事---孔子游列國。孔子名叫孔丘,是魯國人,他從小學禮節,精通《六藝》,是個大學問家。無論是什麼人來求學,孔子都會很耐心地對他們進行教育。有一天,孔子知辭去了魯國的職務,帶着一羣學生開始周遊列國。孔子到了衛國,衛國雖然熱情招待了孔子,卻不贊成孔子的主張。孔子在衛國待了一個時期以後,決定離開衛國到宋國去。孔子來到宋國後,宋國內部正在爲繼承王位而爭吵。孔子很失望,幾天後離開了宋國。孔子奔波了七、八年,先後到過衛、宋、鄭、楚等十幾個國家。可那些國家不是忙着爭權奪利,就是不想接受孔子的主張,孔子非常失望。最後孔子老了,他又回到魯國,致力編書和教育,成爲我國古代的.大教育家。

這篇孔子游列國說明了當時的國家經常發生糾紛和有的國家不會接受孔子的思想。

這就是讀《史記》孔子篇有感!

史記閱讀心得15

《史記》是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司馬遷傾其一生心血創作的我國古代第一部通史。書中記述了黃帝以來的傳說,商周的史蹟,春秋戰國時期的動盪。時間跨越三千多年,比較詳細地記述了我國這一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鉅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珍寶。

《史記》全書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一十五字。“本紀”是全書提綱,按年月記述帝王的言行政績。“表”用表格來簡列世系、人物和史事。“書”則記述制度發展,涉及禮樂制度、天文兵律、社會經濟、河渠地理等諸方面內容。“世家”記述子孫世襲的`王侯封國史蹟。“列傳”是重要人物傳記。其中的本紀和列傳是主體。

通過《史記》讓我更深刻地瞭解了中華民族淵源歷史,還學會了做人的道理,瞭解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懂得了一些歷史典故,知道一些歷史事件發生背景、過程以及對當時社會帶來的深刻歷史影響。司馬遷的博學、不屈不撓的精神值得我們中國人引以自豪,在中華民族復興的今天古爲今用以史爲鑑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

司馬遷爲了完成《史記》,忍受了別人無法忍受的奇恥大辱,受到了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但他還是完成了《史記》,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高價值,啓發和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學大師,被魯迅評價是“無韻之離騷,史家之絕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