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活着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書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讀書心得(合集15篇)

活着讀書心得1

如果我們有更多選擇,就不會有這麼多咄咄逼人的慾望。可是我們只能沿着這條狹窄的小道,麻木地走過去。不得不說,這也是一種可悲。

我也懂得做人應當進取樂觀的處世至理,讀餘華的小說《活着》,我的人生觀卻沒有異常大的改變。要說收穫,則無非是在感嘆之餘,再一次被提醒:人應當知足。

我認爲之所以有一部分人像我一樣沒事胡思亂想,無非是因爲人的軟弱,因爲人的不懂得知足,總是想要得更多。

《聖經》中提到:天然人的生命是十分軟弱的,人的體內人的成分使人易怒,衝動,不能自制。這一點我是相信的。人的軟弱,使人應對困境時往往無力支撐自我走向新生,使自我陷於泥潭而不能自拔,使自我明知善惡卻無膽反抗。人若敢地在黑暗的曠野獨自唱着歌走路,在烈日炙烤的峭壁無聲地攀爬,在無橋無船甚至無人的野渡泅過冰冷的河面,充分顯示自我的勇氣與智慧,那麼在現實的世界裏,人的日子會有更合理的安排。

但同時,人又不懂知足。追求太多總是難以得到滿足的。未經滄桑的人總是容易在現實的捆綁中藉着心靈的不滿足幻想着換個環境,一味認爲物質的困境使自我忙於無意義的奔波,無暇顧及精神享受。於是,在不如意的現實邊緣,痛苦地理解一襲又襲虛無的衝擊。卻不曾想到,若真有一天,你活在吃不飽、穿不暖的生活中,過着看人臉色甚至隨時可能遭人毒打,隨時可能朝不夕保的日子,你還會爲以往的生活盡不如意嗎或許那時,更多的便只剩下懊惱和追悔了吧。

生活從來都不容易。讀了《活着》,我想,理解現實,努力成長,好好活着,活着,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2

翻開黑色的封面,一個又一個故事如同兇猛的涌流朝我撲來,幾次欲放下,卻又一次次沉重地拿起。合上書本那一刻,仍感覺令人窒息的壓抑。閉上了眼睛,試圖平靜我的呼吸。

隨着餘華冰冷的語調似乎親眼目睹了福貴的一生,在文字裏,悲喜交集,感受着欲哭無淚的壓抑。嗜賭成性的福貴少爺荒誕地讓家庭陷入破敗,一家人陷入了艱難潦倒。老爹被活生生氣死,福貴又被國民黨拉去了做壯丁,待他歷經千辛萬苦回到家,母親早已病逝,女兒鳳霞因病成了啞巴。在無盡的悲哀中,作者又透進了點點溫情,給我一絲絲美好的希望。兒子有慶長跑得了第一名,鳳霞懷了孕嫁了人,天真地以爲悲劇都結束了,噩夢亦不會再縈繞,一切都會變得越來越好,最後都會大團圓結局。

可冰冷的筆鋒並沒有讓這簡陋的歡樂延續。沒有絲毫婉轉地,一個個人以各種難以想象的方式迅速死去,毫無預兆,幾近殘忍。似乎在告訴我們,命運從來都不隨你,現實的無情生活的殘忍,遠比你想象中要劇烈,並且無時不在上演。

鳳霞難產而死,有慶的死更是荒謬而冤枉,由於血型不幸與臨盆的縣長夫人相同,他竟是因爲抽血過多而夭亡的。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接二連三的死亡,好像一隻巨大的手,一點點地掐住了我的咽喉。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然而,苦難並沒有結束,繼兒女死去後,妻子、女婿、外孫,好像一切都陷入詛咒一般,一個個死去。最後的最後,只剩下福貴孤身一人,還有他名叫福貴的老黃牛。

還是要活着。

“福貴啊,你要好好幹活啊。”

福貴仍在死亡的伴隨下靜靜地活着,分不清是悲傷,還是欣慰。

瞬間,無語淚自流。

“活着,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在韓文版的自序中,餘華如是說。

活着,爲了承擔生活給予我們難以承受的苦難,承受過後依然堅忍、頑強,這便是活着給予我們的力量罷。

有人說活着是爲了追尋人類所渴求的一切,綻一片燦爛光華。你也許會對福貴牲畜一般的活着予以唾棄,可是不可否認的是,活着真的是像餘華筆下所述的那樣僅僅爲了活着,人只是一種存在,和萬物一樣並無大意義。這或許是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爲活着本身而活,並不爲活着以外的事物所活着。

我們終究會明白,沉浸其中的歡欣喜悅,無法自拔的痛苦不堪,抑或是難以告人的艱辛苦難,終有一天會隨時間的沙漏一點一點如塵土般被拭去。

那些鮮血淋漓的傷疤,哭天搶地的淚水,無邊無際的絕望,都會在活着的時光中,告訴我們活着僅僅是爲了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3

餘華的《活着》這本書是通過別人介紹才知道的,當時的朋友對我說這樣的書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一直不大相信,我想可能這樣的書一般都是爲了騙取不太理智的讀者的眼淚而使得他們浪費自己的感情和金錢的,所以,我也就一直沒有心情看這本書,直到前天自己百無聊賴的時候突然想,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作者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富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富貴的富貴因爲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再回到家,女兒已經成了啞巴,母親也病了,家裏一點吃的也沒有。命運就是這樣的作弄人,這樣的令人無法琢磨,令人尷尬的無奈着,痛苦着。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在大躍進運動中,饑荒餓得福貴的妻子家珍駝了背。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爲救學校校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死了……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後,悲劇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我真的不想繼續我的痛苦,我真的不想再折磨自己,想自己也算是個“久經考驗”的讀書不少的人了,怎麼在這個時候會爲了一個並不關乎自己任何前途命運的一本書而“浪費”自己的感情,我當時真的在心裏痛斥大罵這個餘華,爲什麼一定要把人家弄那麼悲慘,仗着自己有點才華就那麼肆意的折騰讀者的感情,真是太沒人道了,不過,倔強的自己還是頑強的把這本上看完了,另一個心思卻不得不歎服作者的文學藝術造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書是我看過的書中最有藝術價值的書之一,我也因此想到了美國短篇小說作家艾米麗·卡特對中國著名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着》的評價,艾米麗對《活着》的語言、情節,娓娓道來的敘述方法,簡樸優美,未曾雕飾的魅力及小說中關於生、死、命運的內涵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艾米麗寫道:“如果現在要讀一些東西,顯然你應該讀一些永恆的東西。《活着》就是這樣一流的作品”。

餘華在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忍受,忍受生活賦予的快樂和痛苦、幸福和不幸、悲傷和高興以及興奮和無奈等等……哪怕生命裏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也要堅強的忍受,這個就是書的本意內涵嗎?如果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我還是可以接受的,這個是我猜測的一種。

“老人和牛漸漸遠去,我聽到老人粗啞的令人感動的嗓音在遠處傳來,他的歌聲在空曠的傍晚像風一樣飄揚,老人唱道:

少年去遊蕩,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書的最後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己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知道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我真的有種不願意的猜測,餘華是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福的,生命只是僅僅活着,僅僅只是一種存在,它和其他萬物一樣並無任何意義。追尋,探究的本質不過是一個大笑話而已等等,而沒有其他任何過多的意義?在表達手法上,他用一種近乎冰冷且似乎沒有溫度的筆調娓娓敘說一些其實並不“正常”的故事,人的命運就是如此這般的循環往復,一代又一代的周而復始……

夜深人靜的時候,如果想到這些,再想到不久前的[靜在深秋]友的《祭奠自己》,再想到林語堂《生活的藝術》中說“……如果我們在世界裏有了知識而不能瞭解,有了批評而不能欣賞,有了美而沒有愛,有了真理而缺少熱情,有了公義而缺乏慈悲,有了禮貌而一無溫暖的心,這種世界將成爲一個多麼可憐的世界啊”,確實有點令人不寒而慄、毛骨聳然。現實中痛苦和快樂的人們不禁要問,生命的意義難道是真的如此脆弱?

活着讀書心得4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敘述了一個人在漫長的時間中,如何掙扎地、拼盡全力地活着。

故事以大時代爲背景,僕人公福貴誕生地主家庭,年少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中全部的產業。

此後,隨着內戰、三反五反、等間續爆發,福貴和妻子家珍就這樣在時代的裹挾下,身不由己地活着。苦難、鮮血、死亡,彷彿無窮無盡,悲劇一樁樁一件件上演。生命的黃昏,一切過往的人都已不在了,只剩下老了的福貴伴着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着往昔。

作家餘華用他平實而渾厚的筆調,以一個人濃縮整個時代,帶着我們洞穿時間、活着、死亡與生命的意義。沒有什麼比時間更具有勸說力了,由於時間無需通知我們就可以轉變一切。在這個世界上,再沒有比時間更殘酷的了,它公正,公正到冷血。它從不爲任何人停留,它總是在你猝不及防間拿走你生命中的很多東西。同千萬年如斯不變卻沖刷毀滅埋藏一切的時間相比,人真的很渺小。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來;最終我們離開這個世界,是由於不得不走。其實無論是誕生,還是死去,我們都是同樣地毫無還手之力。

檢驗一個人的標準,就是看他把時間放在了哪兒。我們總說時間無痕,其實時間是有痕跡的,它就留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心裏。你得到了什麼,失去了什麼,努力過什麼,消磨過什麼,時間都歷歷在錄。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或許我們都曾有意無意地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爲了不辜負父母,爲了不辜負愛人,爲了不被人瞧不起,爲了被.承認……我們可以有千百種答案,但最終極的答案只有一種:爲了不辜負自己,爲了不辜負這僅有一次的生命。

你千萬別糊塗,死人都還想活過來,你一個大活人可不能去死。同死去相比,活着是更不簡單的一件事。一個人在某一個特別的時刻,或許應當懷有死去的士氣,比如爲着心裏某些更珍貴的東西。可這並不代表生命不寶貴,比起死,我們更該有活着的士氣。

犧牲了的是英雄,努力而堅韌地活着的,又何嘗不是英雄?那樣漫長的一生,那樣的荊棘重重、千溝百壑,那樣多的苦痛、挫折、憂愁,你敢不敢英勇地走,走過?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我生命的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很在意別人的感受。由於內心莫名而來的自卑,由於迫切的對平安感的渴求,由於可怕被孤立,我總是習慣了妥協,習慣了討好別人,習慣了委屈自己。後來我慢慢懂得,每個生命其實都是一個獨立的星球,哪怕彼此捱得再近,也依舊是兩個個體。你的哀痛也好,歡樂也好,能真正體會到的只有自己。或許成長的意義,就是一個慢慢走向孤獨的過程,你會漸漸瞭解到,每天發生在我們身上99%的事情,對別人來說毫無意義。

生命就是那樣一輛咆哮而過的列車,而你是唯一掌舵的人,別的人間或搭乘上這列車,卻終會在某一站離開,都是過客。

活着讀書心得5

《活着》是作家餘華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講的是一個民國時期的地主家的少爺徐富貴,由於年輕時嗜賭放蕩,輸光了家產,導致家道中落後淪落爲佃農。之後,隨着一系列的社會變革,他的人生和家庭也不斷經受着苦難,所有親人都先後離他而去,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頭老牛相依爲命。

在讀到福貴的故事開頭的時候,我深深地對這個紈絝子弟的嗜賭放蕩、不思進取感到厭惡。他天天只知道吃喝嫖賭,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卻不知道珍惜。在他的身上,完全沒有一個合格的兒子、丈夫該有的樣子。可是,在他家道中落之後,他終於有了覺悟,慢慢地開始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一點到是讓我非常欣賞。家珍剛開始的時候是米行老闆的千金小姐,後來福貴對她一見鍾情,把她娶回了家。後來她一直忠誠地陪伴在福貴的身邊,直到死去的那一天。他們剛結婚的時候,福貴還是原來的那個紈絝子弟,我剛開始有點不明白爲何她還是會對福貴不離不棄,後來我覺得這可能跟那個年代女性受的傳統教育有關。在她們的心中,丈夫就是自己的天,不管自己的丈夫是怎樣的人,自己都應該對他忠誠,不離不棄。

在我讀完了這本書後,我開始覺得福貴也是一個值得同情的人。他後期作爲一個下層勞動人民,命運深受時代的影響。他眼睜睜地看着自己的親人一個一個地死去,自己卻無能爲力,這種深深的無助與絕望感接二連三地摧殘着這個可憐人的身心。可是同時,我也覺得他是一個幸運的人。在有些人看來,他的人生可能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的什麼都沒有。可是,從他自己的敘述中來看,他並不覺得自己有多麼的悲慘,在自己所經歷的苦難中,還是充滿了幸福與歡樂,儘管這些幸福與歡樂都比較短暫。在他的心裏,自己的妻子賢惠忠誠,是世界上最好的妻子;自己的子秀孝順,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自己的女婿踏實能幹,是世界上最好的女婿……所有的這一切,都帶給了他幸福與歡樂。因此,他對書中的“我”講述他的故事,並沒有表現得多麼悲傷,他在敘述自己的苦難時,彷彿在講的是別人的故事,語氣中甚至透露出的更多的是一種輕鬆和滄桑感。

在書裏有這樣一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揭示了作者想要通過這本書告訴我們的道理。福貴看着家人接二連三地死去,儘管心裏感到非常的痛苦,但是卻沒有選擇跟着他們死去,他仍然活在這個世界上。可見,家人其實並不是他活着的主要意義,他並不是爲了家人而活着。正所謂:“存在即合理。”福貴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他就要好好地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不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這就是他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合理性。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活着是爲了金錢,有的人活着是爲了權勢,有的人活着是爲了愛情……當他們失去這些東西的時候,他們彷彿失去了活着的支柱。最後,自己選擇走向死亡。這些人都沒有體會到“活着”的真諦,他們都不知道,活着,纔是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最好的意義。活着,比什麼都珍貴。

活着讀書心得6

我總以爲一個人與一本書的邂逅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緣分,也許撥開書頁,看到的是致一的文字,然而這些呆板的墨色下掩藏的卻是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靈魂,這個靈魂時常閃躲,但亦毫不羞怯的袒露着。

《活着》就是這樣一本有生命的書。我深深記得初讀《活着》的感受,從初始的悠然到其後的凝重,翻動書頁的手指愈漸遲疑,我感到心中似乎有一種神祕的期待——呼喚着一個轉折,一個讓主角走向幸福的轉折,然而,我失望了,作者是那麼的殘忍和吝嗇,我幾乎是一路心痛的讀到最後。當我滿心酸楚地合上書頁,猛然望見封面一襲鮮血般的暗紅,刺目一如長長傷口上的血淋淋,卻又宛如生命勃勃的涌動,似乎是悲哀,是一抹濃重的嘆息,又彷彿一陳熱烈的律動……我的淚直直的落了下來。

書中,隨着富貴悠長的笑娓娓道來他的一生。從一個少爺吃喝嫖賭終於敗壞家業,淪落爲餬口而下地,回味的時候,我常常驚訝,這彷彿是看見一綹及纖細的髮絲被逼迫着承受千萬斤的重量,然而它卻沒有斷,這種生命的韌性似乎講述着人生絕望地不存在。福遺的.人生,彷彿是一株盤剝的冬筍。一層層褪去人生的虛化,一層層撕掉人生的幸福依賴,一層層摧毀着人的堅強,可到最後,白嫩嫩的卻剩下一個最柔軟。最純淨的秉性,只剩下人生存在的唯一的理由——活着,爲了活着而活着。活着,執着的活着——已成爲唯一能描述富貴的形容,也是對富貴最好的肯定與頌讚。至於幸福或不幸福,我們無法斷言,也許在旁人的眼裏富貴是苦苦煎熬的一生,但在他自己,也許更多的感受到了幸福,賀拉斯說:”人的幸福要等到最後,在他的生前,葬禮前,無人有權說他幸福,富貴的一生恍若一面鏡子,窄若一手掌,小弱一水滴,卻透出一個時代的背影。也許渺小的終於只是渺小,就如遭遇風浪的舟船,我們可以挽救於搏擊,卻無法晚會沉默的結局,因爲人性的共同,因爲只要活着,除卻無奈,生命常有空白等待絢爛。

活着讀書心得7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這本書,但一直沒有去找來閱讀,《活着》讀後感。寒假回家的兒子,把這本書下載到了iPad上。熱鬧的春節過後,我終於有時間和機會了,躺在牀上一口氣讀完了它。之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心情一直很沉重,那一刻有些迷茫:爲誰沉重?福貴?生活?還是此書引發了自己對生活抑或是對“活着”這個命題的感慨?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自己年少時的無知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我一開始很憎惡他,看到他那麼無情地對待家珍,那麼愚昧地賭完了家產,那麼殘酷地在一夜之間讓這個曾經殷實的家庭,走向了生活的底層,尤其當他的父親死在糞缸邊上時,我覺得自己在那一時恨不得對他揮刀而向。

經歷了戰爭,經歷了磨難,福貴開始對家人珍惜和愛憐了。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悄然地讓我改變了對他的憎惡,開始同情甚而喜歡他了。我不知道一個人的命運是否會真的像福貴那樣跌宕,那樣悽慘?一個含着金鑰匙出生的富家少爺,無知、無慮、無憂、無情;一夜間的淪落,刺醒了他麻木的心靈,慢慢的,他跳出了沉淪,開始了擔當,我也開始了欣喜和欣慰,尤其他對家珍的關懷和兒女的憐愛,讓我不由得祈願他們一家人從此過着幸福、甜美的生活。

然而,生活就是那麼的無情和冷漠。他那可愛的兒子有慶,在那個盲目崇拜的年代,爲了給縣長因生孩子而大出血的妻子獻血,被醫生抽血過量,死在了醫院;雖然啞,但卻冰雪聰明的女兒鳳霞,找到了真心疼愛她的二喜,卻在生下苦根的那天,大出血而死;曾經的富家千金、嫁給福貴後就沒過幾天好日子的家珍,苦累了一身的病,在風霞死後三個月,也撇下了福貴;偏頭的二喜,雖小有殘疾,卻有一顆善良的心,他以真誠的愛心,愛着妻子和她的家人,鳳霞走後,他堅強地拉扯着苦根,卻因一場事故,被水泥板活活夾死了,臨死前最後叫了一聲“苦根”,那一聲,彷彿穿越了時空,生生地刺痛了我的心,淚水奔涌而出的那一刻,我深刻感受到了父親對兒子的萬千不捨與牽掛;聰明而懂事的苦根,七歲那年,一場發燒,困臥在牀,艱難的生活,沒有吃的,卻因福貴的大意,食了過量的黃豆,活活撐死了……

親人們就這麼相繼地離開了福貴。孤獨的福貴,年近古稀時買了一頭和他一樣老的牛爲伴,他管它叫“福貴”。耕田時,他會對它說:“今天有慶,二喜耕了一畝,家珍,鳳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還小都耕了半畝。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說了……”那一刻,我突然就明白了,對福貴而言,他不孤獨,也不寂寞。因爲在他每一天的生活裏,都有他的家人在陪伴他。所以,哪怕是他舒展的皺紋裏鑲進了泥土,哪怕汗水在他褶皺的胸膛前蜿蜒而行,他依然笑呵呵地、繪聲繪色地講述着自己的故事。在他的臉上,你看不見生活有多麼的不好,看不到對世道的厭倦,有的只是歲月留下的滄桑,有的只是他帶給你的人生取向。因爲,活着的人本身就是偉大的,他戰勝了太多存在和不存在、發生和沒有發生的意外。更因爲: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活着讀書心得8

福貴說到這裏看着我嘿嘿笑了,這位四十年前的浪子,如今赤裸着胸膛坐在青草上,陽光從樹葉的縫隙裏照射下來,照在他眯縫的眼睛上。他腿上沾滿了泥巴,刮光了的腦袋上稀稀疏疏地鑽出來些許白髮,胸前的皮膚皺成一條一條,汗水在那裏起伏着流下來。此刻那頭老牛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我看到池水猶如拍岸一樣拍擊着那條黝黑的脊樑。這位老人是我最初遇到的,那時候我剛剛開始那段漫遊的生活,我年輕無憂無慮,每一張新的臉都會使我興致勃勃,一切我所不知的事物都會深深吸引我。就是在這樣的時刻,我遇到了福貴,他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從來沒有過一個人像他那樣對我全盤托出,只要我想知道的,他都願意展示。?

點評:活着,是一種狀態,一種勇氣,一種不平凡的平常。此時的他,都還未經過人生中寒風冷雨的洗禮。一塊頑石,這樣被生活裹着隨波逐流,等待命運的激流將他打磨成璞玉。爲此,我們應學會在刀叢中赤足舞蹈,在烈火中冷靜沉着。

——2和福貴相遇,使我對以後收集民謠的日子充滿快樂的期待,我以爲那塊肥沃茂盛的土地上福貴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後來的日子裏,我確實遇到了許多像福貴那樣的老人,他們穿得和福貴一樣的衣褲,褲襠都快耷拉到膝蓋了。他們臉上的皺紋裏積滿了陽光和泥土,他們向我微笑時,我看到空洞的嘴裏牙齒所剩無幾。他們時常流出混濁的眼淚,這倒不是因爲他們時常悲傷,他們在高興時甚至是在什麼事都沒有的平靜時刻,也會淚流而出,然後舉起和鄉間泥路一樣粗糙的手指,擦去眼淚,如同彈去身上的稻草。

點評:那些人,那些事清晰的浮現在腦海,也許是一場大雨清晰了記憶,也許是泥土的馨香喚醒了沉睡中的你。那些鄉間的泥土路,曾幾何時又流着淚走過?那些過去了的快樂,散落在沙灘,期待着變成貝殼。拾起,請將它貼近耳畔,那場早已不復存在的夢,還回響着嗎?

活着讀書心得9

我不是一個真正的讀者,因爲我不相信書有令人掉淚的力量,直到出現了這本書。當時的朋友告訴我餘華的《活着》的催淚性很強烈,我不大相信,因爲我看過太多爲了騙取感情氾濫的讀者的感情和金錢的所謂感人的佳作了,我到要看看這個讓無數人或者歎服或者痛斥的書到底有多大的魅力。

失去女兒的日子全家都很難過,可世事的無奈逼着你去做不得以之事,這是我們的悲哀嗎鳳霞偷跑回來了,在送鳳霞回去的途中,福貴不敢看鳳霞的臉,因爲不捨。父女之情哪這麼容易斷絕,福貴回頭了,帶着他的女兒。他對鳳霞說“就是全家都餓死,也不送鳳霞回去。”在窘迫的生活中,福貴能夠說出這句話,可見他終究愛着女兒鳳霞。無論她是否殘疾。

如果文章最終輒止於福貴老人一個人的繼續生存,將失色不少,而作者似乎也看到了這一點,於是爲老人福貴找了個伴:老牛福貴。從此,兩個在屬於他們的土地上繼續耕耘,本書的境界也在此中進一步得到提升,在給了人們更多哲思空間的同時,更深層次揭示了活着的本質意義,也暗示了人生在經歷困苦艱辛,嚐遍了所有的酸甜苦辣之後終將歸於平靜,就像大海在洶涌過後終會變成一個安睡的孩子。

想起鳳霞,一個失聰而純淨的孩子!一場疾病奪取了她的言語,卻奪不去她那顆天使般的心。優越的童年的背後是無窮的災難,而一個柔弱的女子卻支撐着一個破碎家庭的重擔。

也許有人會說,簡單的活着會很平庸。平庸你們覺得福貴平庸嗎不!他不平庸!因爲他承受住了所有難以忍受的苦難,他還有強烈的活着的信念,他有着一股子與命運抗爭不屈的精神。他是一個平凡的人,註定只是芸芸衆生中的普通一員,但他是平凡中的偉大,他所承受的一切鑄就了他的偉大,他的堅忍與抗爭昇華了他的價值。活着,是他對命運抗爭取得勝利的最好證明。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成長爲一個期望,他們就是我們自我的馭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夕陽下的兩個“福貴”漫步在自我的土地上,悠然享受着幸福……

活着讀書心得10

餘華在此書中講述了,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最終賭光家業,變成了一貧如洗的人。父親一氣之下去世了。妻離子散,整個家都衰敗了。爲了生活,福貴開始了艱難的起步,爲生活而努力。

兩年後,妻子帶着年幼的兒子回來了。我爲文中的福貴高興,我以爲,他的命運會好轉了。沒想到,命運如此艱難,歲月不饒人,母親也由於年老,一病不起。爲了生病的母親,福貴前去城裏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等他好不容易最終回到了家,女兒已經因爲生病而成了一個永遠也無法開口再講話的人,母親也因病在兩年前去世了。

然面這些災難還只是開頭,我爲文中的主角們抓了一把汗。心境也隨着書的情節動盪起伏。福貴,命運真是不福也不貴啊。一次又一次戰亂和動盪,這個家庭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妻子家珍得了軟骨病,生活舉步爲艱。當飢餓來臨時,鄰居們爲爭搶剩餘的發了黴的紅薯大打出手,福貴的兒子有慶,爲救縣長的老婆產後大出血,踊躍獻血,忙亂中被抽多了血,獻出了年幼純真的生命。然而,真正的杯具從此纔開始漸次上演,每看幾頁,都有我眼淚溼潤的感覺,壞運氣總是降臨到福貴的頭上,在小說的最終,杯具和失敗越來越多,眼淚和痛哭幾乎成了家常便飯。

隨着女兒鳳霞的出嫁,孕育,我以爲他們從此能夠結束悲慘的命運了。但接下來,我不禁有點責怪餘華,爲什麼要把人家寫得這麼悲慘。

女兒因生產而死,妻子也跟着病死了。女婿二喜做工時被板車壓死了,外孫子吃豆子吃多了也死了。死亡一個個的之後來,最終,只留下了福貴。最終,福貴老了,故事也就結束了。但年老的福貴依然樂觀豁達地應對人生。到風燭殘年之時,依然牽着一頭老牛做伴過日子。

書的最終似乎沒有忘記又留下的講述者自我在慢慢降臨下來的夜幕中說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話,“我明白黃昏正在轉瞬即逝,黑夜從天而降了。我看到廣闊的土地袒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夜來臨。”

活着在一般理解上是一個過程,可是,活着本質上其實是一種靜止的狀態。我猜測着,餘華想不是想告訴讀者:生命中其實是沒有幸福或者不幸的,生命只是活着,靜靜地活着,有一絲孤零零的意味。

人只要活着,就有期望。人只要活着就是一種勝利。沒有比活着更好的事,也沒有比活着更難的事!生不可選,死不該選,惟有硬着頭皮活着!

這本書好像一面鏡子,能夠照出社會的疏漏,同樣也能夠照出我們自我身上的缺點。從這方面講,它也很有教化的意義。強烈推薦這本書,我認爲此書適合再讀。

活着讀書心得11

人活着,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與他人無關。

曾經有人問我,人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既然來到人世間,嚐遍了該有的苦楚,流過數不清次數的眼淚,生活依舊過得不好,那活着到底還有什麼意義了?我仔細回憶過往,似乎還找不到理由說服自己。

少年福貴敗光家產後,他的父親也離他而去,少年福貴還沒從“少爺”這個身份裏轉換出來,就迫不得已要接過父親的擔子,扛起這一大家庭的責任。正是這一人生的第一個大變故,使得他認識了作爲一個丈夫,學會支持起整個家庭。

在毛草屋裏生活,妻子家珍的不離不棄,爲他生下有慶,儘管丈夫曾經的糊塗,但毅然然用生命奏響了愛與責任,理解與寬容。福貴遠去裏尋醫,卻被拉爲壯丁。兩年的顛沛流離,在戰火的洗禮中,漸漸明白了生存的含義:家鄉有自己的親人,只要活着,就能見到他們。

幾年後回來,母親已經去世,女兒也因一場高燒不會講話,但好歹四人團聚了。又因饑荒,被迫無奈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了家,他們再也狠不下心了。先是妻子病倒了,後來兒子又因獻血過多死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勤懇的女婿,女兒又因難產去世。不久妻子也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外孫。

本還可勉強過上好日子,女婿卻因工地失誤丟了性命。福貴拉扯着外孫長大,卻因爲一個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失誤——豆子煮多了——外孫被吃撐死了。

就這樣,親人接二連三地去世,這樣的遭遇,苦不堪言。他沉浸在痛苦中遲遲不肯走出,淚水浸溼了衣襟。

福貴經歷人生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自己而去時,心裏就像被刀割般的痛,割的很深,痛在全身,鮮血都流出來了……但他卻奇蹟般地挺了過來。還比往日活得更加灑脫與堅強。

人活着,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

活着讀書心得12

故事從田間驚擾“我”睡夢的老人的吆喝聲開始,他正在開導一頭老牛:“做牛耕田,做狗看家,做和尚化緣,做雞報曉,做女人織布,哪隻牛不耕田?這可是自古就有的道理,走呀,走呀。”而牛聽到老人的吆喝聲後,竟然“彷彿知錯般地擡起了頭,拉着犁往前走去。”彷彿人與牛這兩種完全不同的生命之間可以自在地交流。而老人再一次的吆喝更令人驚訝:“二喜,有慶不要偷懶;家珍,鳳霞耕得好;苦根也行啊。”而在看到老人的解釋後,我不禁笑了——“我怕它知道只有自己在耕田,就多叫出幾個名字去騙它,它聽到還有別的牛也在耕田,就不會不高興,耕田也就起勁啦。”這哪裏是在和牛說話呢,老人分明把牛當成一個孩子,需要人講道理,需要人哄着去幹活,而不是通過鞭打。爲什麼老人與牛會如此親近?他們之間有過什麼樣的故事,存在着什麼樣的關係?初讀到此只覺得老人可愛,而回過頭來看才醒悟老人的這種天真憨厚背後所沉澱的是什麼。用來騙老牛的二喜、有慶、家珍、鳳霞、苦根,竟都是老人死去的親人的名字,而老牛的名字,便是老人自己的名字,福貴。

“我”醒來上前搭話後,老人便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此後,“牛”又多次在文中出現,貫穿了整部小說。除了出現在老人的故事裏作爲自己生平的一部分來講述,它還出現在老人講述的間隙,“我”跳出來和老人面對面時。而這種時刻,往往就是讀者被悲傷襲擊得忍不住要落淚的時候。第一次是老人講到自己年輕時一夜之間輸光家產,爹被氣死,妻子也被丈人接走的時候。老牛以“蹲在池塘泛黃的水中,只露出腦袋和一條長長的脊樑”的姿態出現了,池水正拍擊着它的脊樑。這讓人不禁想到彼時幾爲苦痛所淹沒的一夜落魄的舊日公子哥,痛苦時時撞擊着他如水拍打着牛。所幸他沒有沉淪,牛那條露出水面的脊樑似乎預示了他後日的站起來。

第二次是老人講到自己被抓壯丁抓走,從戰場的生死線上撿回自己的命回到家卻發現娘已去世,而贏去了自己家產的龍二也因其財富被槍斃的時候。此刻牛正在悠然的啃着青草。跟着福貴一路走過死亡地帶的讀者,在突然看到這樣一幅寧靜的畫面的時候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呢。彷彿久久籠罩的陰霾悄然散去,我們發現陽光是那麼溫煦,眼前的池塘、柳枝、青草都是那樣的生機勃勃,飽經風霜的老牛是那麼寧靜安然,恰如老人的生存狀態。我頓有一種被生命緊緊擁住的暖然與踏實,而眼前的一切都那麼來之不易,值得珍惜。那些傷痛已經無所謂了,重要的是,他還活着,我們也都還活着。老人給牛套上了犁,生活還將繼續。

第三次出現是老人講述到有慶被抽血過度而死,自己揹着重病的妻子家珍來到兒子墳前的時候。這一次沒有對牛的正面描寫,牛正在犁地,它周圍是渾身散發着生命力的在田間勞作或休息的人們。福貴在向人們講說“做人的道理”的當兒向牛吆喝了一聲,他說:“做人不能忘記四條,話不要說錯,牀不要睡錯,門檻不要踏錯,口袋不要摸錯。”這就是他樸素卻深邃的人生哲學。與周圍熱鬧的人羣相比,牛顯得安分而踏實,浪子回頭後的福貴也正是如此,他沒有被困難壓垮,更沒有在自己遭不幸後向社會報復,他不偷不搶不怨天不尤人,他只是默默地承當生命所賦予他的一切,負重前行。

最後一次是在文章的末尾,親人一一離他而去,最後他剩下的唯一的親人,他的孫子,那個一心等着買牛的苦根,也死了。老人講述自己懷揣着錢,買下了一頭即將被宰的流着眼淚老牛。這不就再僅僅是生活的需要,也不僅僅是對死去的孫兒的承諾,更不是對“把雞養大了變成鵝,鵝養大了變成羊,羊大了又變成牛”的家族復興的執着。牛的眼淚讓他看到了對生之眷戀,在死亡面前再無所求,只想簡簡單單地活着,無論那需要承擔的是什麼。我想正是這與自己毫無二致的生命意志,深深觸動了他,讓他把它牽回了家,並取名福貴。至此,故事結束,老人的講述與現實合而爲一。而從故事中走出來讀者,將以新的眼光審視眼前的世界和我們的生存狀態。

我們不難看到,作爲一個貫穿全文的意象,“牛”一方面在結構上起了結構全文的作用,每一次出現都是一定階段的結束,新一階段的開始,新的故事又即將展開;另一方面,從敘事上說,作者安排將鏡頭從故事中切換到有着安靜悠然的姿態的牛身上,能暫時切斷讀者的悲傷心緒,讓我們得以舒緩一口氣,而不至於在故事中沉湎太深而陷入絕望,將我們拉回現實,讓我們更加感受到現實生活真實的美好;此外,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牛”有着它深刻的象徵意義,每一次出現,都是這種象徵意味的凸顯。“牛”的意象在中國本身就有着深刻的內涵,比如勤勤懇懇,比如踏踏實實,比如默默無聞,比如忍辱負重。

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精神的一部分。老牛第一次出現時暗示的生命的堅韌,以及後來讓我們感受到的對苦難的忍受與超脫,對生命的珍視,都在主人公身上得以體現,向我們傳達一種生命哲學。牛還與泥土緊密相連。福貴對牛的感情也暗含了對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地的感情。比如文章開頭福貴趕着牛用粗啞的嗓音唱着:“皇帝招我做女婿,路遠迢迢我不去”,這裏頭的自鳴得意,對榮華富貴最質樸的輕蔑,對當下生活的真誠的歡喜,與酸腐文人的自命清高是那麼不同,把中國人自古以來濃濃的鄉土情結僅以一個淺薄的“路遠迢迢”來解釋,這種樸實憨厚、生命的張力,讓人忍俊不禁卻又深深感動。福貴如此愛着生命本身,我想也一定是由於這廣闊的溫柔的土地的召喚。

有批評者認爲,福貴的活着只是一種麻木的存在,沒有幸福,也沒有尊嚴,他讓老牛與自己同名正是將自己物化,將自己的生命狀態等同與動物的表現。作者的意圖在於“企盼自己乃至中國人皆能像福貴那樣‘溫情地受難’” 。這種說法我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同意的。且不說那些被他點點滴滴銘刻在心的人間溫情,不說他對春生出於對來之不易的生命的珍重而選擇的不責怪,單就他對一頭垂死老牛的態度就能說明一切。如若麻木他又怎麼會救回一頭老牛呢?歷經苦難悲傷而依舊善待生命,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憫嗎?

他不是麻木,不是感覺不到痛苦與幸福,他只是把一切都沉澱,故而有了厚重的生命底色。我以爲,活着本身即是對生命尊嚴的捍衛,因爲不拋棄、不輕視、不虐待,而是拼盡全力去維護,去愛。而沒有幸福一說,只能是旁觀者置身事外,自視甚高的妄加揣度。餘華在小說前寫道:“如果從旁觀者的角度,福貴的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其他什麼也沒有。可是當福貴從自己的角度出發,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苦難的經歷裏立刻充滿了幸福和歡樂。”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而以自己的名字給牛命名,我以爲恰恰體現了他對自己生命意識的自覺,他從牛身上看到了某種相似。古人說“萬物有靈”,爲什麼偏偏是福貴將自己物化而非將老牛人化?米蘭昆德拉說:“沒有人能給其他人一種牧歌式的禮贈,只有動物能這樣做。動物不是從天堂裏放逐出來的。狗和人之間的愛是牧歌式的。”

福貴與牛之間,也可以說是這種牧歌式的感情。他與牛的充滿情趣的對話,是兩種不同的生命個體在以平等的方式進行純粹的生命對話,這正源於福貴對不僅僅是人類生命的尊重。而他以親人的名字呼喚並不存在的牛,正是他對那些已逝的幸福的懷念,也是他而今生命的寄託之所在。而企圖讓人溫情的受難一說,餘華早已作出解釋:“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尋找的是真理,是一種排斥道德判斷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泄,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這裏所說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我們沒有資格去對這一形象作出道德評判,因爲我們對他的苦難並不能感同身受,我們誰也不能說自己面對如他所承受的苦難時能作出多麼“有價值”的抗爭,我們誰也不能肯定自己會不會墮入絕望的深淵甚至去傷害生命。

“死也要活着”是戰場上幾乎處於絕境的老全對大家,也對自己說的話,這句話伴隨着他一次又一次走過了槍林彈雨。看似悖論的五個字裏,生命的信念與堅韌,對“活着”的留戀與執着,卻散發出動人的光彩。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活法,這些活法並不一定就有高下之別。而當我們能以同情的目光去觸摸、去感受、去理解這個世界時,相信一切都會那麼不同。

活着讀書心得13

人活着,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和別人無關。

有人曾經問我,人類生活的意義是什麼。既然我來到這個世界,嚐到了應有的痛苦,流了無數次的眼淚,生活仍然不好,那麼生活的意義是什麼呢?我仔細回憶了過去,似乎沒有理由說服自己。

少年福貴失去財產後,他的父親也離開了他。在少年福貴轉變爲少爺之前,他不得不承擔父親的負擔,承擔這個大家庭的責任。正是這一生的第一個重大變化讓他認識了作爲丈夫,學會了支持整個家庭。

住在毛草屋裏,妻子永不放棄,爲他慶祝。雖然丈夫曾經很困惑,但他毅然用自己的生活演奏了愛和責任,理解和寬容。傅貴去找醫生,但他被拉成了一個強壯的人。兩年的流離失所,在戰爭的洗禮中,逐漸理解了生存的意義:家鄉有自己的親戚,只要你活着,你就能看到他們。

幾年後回來,母親去世了,女兒因爲高燒不會說話,但至少四個人團聚了。由於饑荒,他被迫把女兒送給別人。女兒逃回家了,他們再也無情了。首先,他的妻子病倒了,然後他的兒子死於獻血過多。很難有一個勤奮的女婿,女兒死於分娩。他的妻子很快就去世了,只留下一個孫子。

我勉強能過上好日子,但我女婿因爲施工現場的錯誤失去了生命。福貴拉着孫子長大,但因爲一個他不敢相信的錯誤——豆子煮得太多了——孫子被吃死了。

就這樣,親戚們一個接一個地去世了,這樣的經歷是痛苦的。他沉浸在痛苦中,拒絕走出來,眼淚浸溼了他的裙子。

福貴經歷了人生中最大的痛苦。當他看着親人離開他時,他的心就像被刀割傷一樣痛苦。他深深地割傷了它。全身疼痛,血液流出……但他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比以前更灑脫堅強。

人活着,其實只是活給自己看。……

活着讀書心得14

在我比現在還年輕三歲的時候,曾於一次意外看到了一本書——《活着》,很快,我就被這本書所深深的吸引了。這本書深刻的描寫了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時事的變遷,這是一個充滿血與淚的歲月史,這本書更能讓每一個鐵石心腸的人掉淚。

書中講了一個名叫徐福貴的老人,老人從最先的紈絝子弟後因賭博而傾家蕩產淪爲佃農,父親在倒賣家產的過程中摔死在缸裏,故事由此開始,老人在日子裏體會到了作爲一個男人的責任,日子逐漸流去,他的力氣越來越小,他的親人也一個一個離去,如果說有慶的死讓我恨欲狂,家珍的死讓我感覺到無力,鳳霞的死讓我感覺天意弄人,那麼二喜的死,在那個既是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環境下,我已經麻木不仁了,直到福貴的孫子,苦根的死,我的心靈又遭遇的一記重創。就這樣,老人親手埋葬了三代人,他死之後卻不知道被何人所埋,他找了一頭牛當做自己的伴,給它取了福貴,鳳霞,家珍,有慶,二喜,苦根的名字,過着剩下的日子,這讓我很震驚,死亡就在那一瞬間,地震,山洪,颱風等等因素都很容易致我們於死地。所以,我們活着要有個目標不是嗎?實現了目標,死而無憾,那麼什麼又是目標?現在很多人把發財當做自己的目標,希望自己有錢,有多少人爲了這個目標而拋棄了生,選擇了死。

其實,我想說,不,這絕不是我們的目標,我們的目標不在物質,而是活着本身,生活誰也無法預料,誰也不能說清前方有些什麼,但是當我們從呱呱墜地開始,我們就已經活着了,我們的目標,是將活着本身體驗完,這是一種權利,無法剝奪的權利,不管前方有什麼,都要活着走下去,這是一種對生命的熱愛!

我想,這就是《活着》這本書所傳達的精神吧。

活着讀書心得15

"活着"這一詞在中國人的眼裏總是沉重的。我翻開《活着》的扉頁,甘願讓心靈經受一次痛苦的洗禮。

富貴、家珍、鳳霞、有慶、二喜、苦根,我把這些名字寫在紙上,止不住地幻想假如我是富貴,假如我是家珍,假如我是鳳霞,假如我生在長在那樣一個時代,我要怎樣活着,我要怎樣才能活着,我不敢想......

年輕的富貴叛逆、放縱、浪蕩,吃喝嫖賭樣樣精通用來形容他再合適不過了。他揮金如土,頂撞父親後揚長而去,他窮奢極欲,在賭場對着懷孕幾個月的家珍大打出手,他所做的一切都令我心寒齒冷,我替徐老爺感到寒心,替家珍打抱不平,心想這樣的男人就不配被愛,怕是隻有孤獨纔會屈尊與其作伴。

中國人常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作孽作的越是心安理得,報應來的越乾脆利落。與其說是報應,不如說是懲罰,有什麼懲罰比看着自己的親人相繼離世還要殘忍的呢?

富貴的一生這纔剛剛開始。

黑髮人送白髮人,白髮人送黑髮人,富貴嚐盡了這世間百態,他每經歷一次親人的離世,我便感受一次萬劍攢心。

唯有親人離世,最讓人無能爲力。

記憶又將我拉扯到那個黎明還未出現的夜半,我做了一個長長的夢。我夢見媽媽出車禍了,沒有搶救過來。在夢裏媽媽變成幽靈來到我身邊,跟我講她是如何出的車禍,我聽了後心裏滿是嗚悒。不過我轉念一想媽媽可以以這種身份一直待在我身邊也挺好的,可是沒有多久媽媽就跟我講她要投胎。然後走了,真的走了。我猛地驚醒發現媽媽真的去世了,變成幽靈回到我身邊只是在做夢。我慌極了!我沒有媽媽了,我真的沒有媽媽了!那種覺得世界都不再有光亮的感覺現在還令我膽寒。我使勁搖自己,希望自己還在做夢。我又是幸運的,我睜開了眼睛,伴隨着不均勻的呼吸。一時間我竟我分不清夢境與現實,我努力尋找着我和媽媽近期的記憶,夢裏的記憶和現實的記憶開始變得水乳交融。

我看見對面的舍友正在甜蜜地酣睡,我在宿舍,前兩天還告訴媽媽我就要回家了。我還有媽媽,媽媽還平平安安的。我可以感受到我心臟失而復得的喜悅,它搞得我無法再入眠,我一直在想這個夢。原來我面對親人的離世經不起任何打擊,我還沒有經歷過就已經知道了。

我無法體會到富貴失去這麼多親人時的痛苦,其實更多的是我不敢體會,連假想一下對我來說都是勉強的。這種感覺如同將我連根拔起,讓我不再向陽。也許我會變成枯槁了的梧桐,變成消歇了的醴泉,變成罡風中的一粒塵埃,消溶入一片蒼茫,找不到歸宿。

即便知道我終究會經歷這些,我仍然不願意面對,好怕這樣失去你,我的親人。

這個可憐可恨又可敬的富貴啊,他有我身上不曾有過的堅強。但願在現實給我這沉重一擊時,我能夠像富貴那樣平靜地看着轉瞬即逝的黃昏和袒露着結實胸膛的廣闊土地,然後繼續好好活着。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