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1

7月16日,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黃大發爲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播出,引發遵義市廣大幹部職工熱議。

大家紛紛表示,《高山清渠》劇情跌宕起伏,畫面寫實性很強,人文氣息濃厚,主演李健演技自然感人,生動展現了年輕時的黃大發不屈不撓的精神與堅定的信念,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精品力作。

“全國人民都看到我們草王壩的歷史,也是對我們的鞭策。”“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說,把這個天渠修通之後,我們有了水,家鄉就有大米吃,有水喝。黃大發表示,今年雖然我已經八十多歲,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是村裏面的名譽支書,共產黨員不講條件,只要我們能夠幹,就要一直幹下去。

“以黃大發爲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在中央電視臺播出,讓我深受鼓舞,爲了村子的發展,解決羣衆飲水困難,黃大發帶領全村幹部,用36年的時間,以簡單的工具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近萬米的‘生命渠’,難以想象冒着多大的風險,克服多少困難,真正將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踐行在實際行動中和工作實績上。”遵義市殘聯四級主任科員王先強表示,他將以“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的韌勁,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定力,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提高能力水平,進一步爲全市殘疾人做好服務工作。

新蒲新區融媒體中心編輯李佳旭觀看電視劇《高山清渠》後感慨良多,他說:“我在多年前也曾多次到黃大發老支書家中採訪,跟隨老支書一起去‘巡視’水渠,如今行走在大發渠上望着左邊的懸崖和右邊的峭壁都感到膽戰心驚,可以想象當時老支書修渠的艱苦。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我們更要發揮自己的力量。”

“《高山清渠》再現黃大發老支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堅定信念,百折不撓、持之以恆的拼搏精神,一心爲公、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詮釋一名基層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的優良作風。”習水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遊釗表示,作爲一名基層工作人員,我要向黃大發老支書學習,於平凡、微小處做起,用心用情爲人民服務,書寫新時代青年人的奮鬥篇章。

“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感觸頗深。電視劇《高山清渠》以先進共產黨員黃大發爲原型,反映當代愚公的故事,表現了勞動人民的信心和毅力,改造自然的雄偉氣魄及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遵義醫科大學第一臨牀學院2021級臨牀2班學生淳于鑫璟表示,看了電視劇《高山清渠》,更加堅定了自己入黨的信念。

黃大發少年時期即失去父母,面臨生存的危機;助他活命的鄉親們跟他一樣,長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的生存困境。年少的他憑藉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23歲被推選爲草王壩大隊長的黃大發立誓爲村民引水、修路、通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絕壁鑿渠的大任。36年間,他帶領全村幹部羣衆,握鋤頭,掄鐵錘,砸鋼針,用血肉之軀硬生生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近萬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和他帶領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現出的中國精神。

學習黃大發,心繫羣衆的爲民情懷。

他在村裏一心想爲村民找到水源,解決缺水問題,他始終堅持權爲民用、情爲民系、利爲民謀,真心實意服務於黨、百姓,盡其所能爲羣衆排憂解難、做好事、辦實事,立足崗位模範踐行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憑藉自己的一股不甘心被自然環境打敗的精神帶領鄉村村民找到了生命之源---螺絲河。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

學習黃大發,清正廉潔的高尚情操。

黃大發同志始終懷着對黨的感激和感恩之情,嚴守黨的紀律,傳承黨的優良作風,生活簡樸,爲人低調,作風樸實,模範踐行責任心、公正心、關愛心、淡泊心,不爲金錢所誘、不爲名利所惑、不爲人情所困,充分體現了黨員幹部嚴格自律、克己奉公的優良品行。鄉里補助他本人的10元錢都捐到草王壩村作爲村集體資金,最終爲了給老奶奶多抓一副藥動用了,仍然在想辦法把它補上。

學習黃大發,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

黃大發同志無論做什麼工作,都始終積極主動、忘我投入,勤勤懇局、兢兢業業,堅守工作崗位,視工作如生命,爲黨和人民的事業燃燒自己,工作中做到謀事而不謀利,奉獻而不索取,守得住生活清貧,耐得住工作艱苦,以一顆安貧樂道之心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實實做事。有着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做一件事,一輩子爲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最後終於解決了草王壩村民最需要的救命稻草——高山清渠。

“高山清渠”用平凡故事講述深刻道理,用先進典型模範事蹟詮釋黨的崇高理想,既體現了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執着堅守,又彰顯了共產黨人信仰堅定、心繫羣衆、勇於擔當、創新奉獻的精神風貌。而今,那個他爲之奮鬥了一輩子的村落,已經脫貧摘帽,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路上。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2

人,總得有點精氣神,有不一樣的血性,沒有了這些東西,人就會垮掉。觀看了《高山清渠》電視劇,這是我最大的感受。

無論在任何時刻,人所處的環境,所面對的事情,都是一種挑戰。清代學者王永彬雲:人心統耳目官骸,而於百體爲君,必隨處見神明之宰;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終身無安逸之時。此語道破了人的一生必須與“苦”奮戰到底,直至獲得勝利。即使如此,我們也不必悲觀。英國哲學家約翰·約克有言:人生的磨難是很多的,所以我們不可對於每一件輕微的傷害都過於敏感。在生活磨難面前,精神上的堅強和無動於衷是我們抵抗罪惡和人生意外的最好武器。是的,面對各種困難,我們必須做好內因外因分析,有力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有效形成最大合力。

《高山清渠》劇中曾說:“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面對困難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爲人的一生中最大的財富,即使在整過過程中失敗了,也是一種難得的收穫。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只要你努力了,付出了,希望就會常在。行者常成,爲者常至,始終處於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的狀態,又何以體驗感悟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的大風景?

宋代理學大家朱熹在《觀書有感》爲我們呈現了一種根源性的道理。“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運用到《高山清渠》中而言,所謂的活水源頭,就是植根與靈魂深處的那身傲骨、那份不懈的努力、那份哪怕微弱的希望之光。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自20世紀50年代末起,他帶領羣衆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拔掉了村子的“窮根”,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鄉親們親切地把這條渠稱爲“大發渠”,贊其爲“人間奇蹟”,黃大發也因此被譽爲“當代愚公”。2017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發布黃大發的事蹟,同時授予其“時代楷模”榮譽稱號;2019年,黃大發獲“最美奮鬥者”個人稱號;2021年,中共中央授予黃大發“七一勳章”。

《高山清渠》便是根據黃大發真實事蹟創作的作品。該劇由李健、馬境主演,真實再現了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帶領山區羣衆脫貧致富的動人事蹟。樓健導演表示:“這是一部充滿英雄主義浪漫情懷的史詩。全劇塑造了一箇中國共產黨員代表,在不屈的生命歷程中所擁有的強大生命力,以一代中國農民羣像藝術呈現了波瀾壯闊的中國鄉村鉅變。”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3

以貴州省“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遵義市播州區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爲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於7月16號晚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開播。“當代愚公”黃大發艱苦奮鬥、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精神,更加堅定了鄉鎮第一線在新徵程上接續奮鬥、推進鄉村振興的信心和決心。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帶領羣衆鑿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建學校。他帶領羣衆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和鐵錘,在懸崖絕壁上開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拔掉了村子的“窮根”,用實幹兌現了“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誓言。英雄是民族最閃亮的座標,彰顯出當代共產黨人敢於動真碰硬、勇於攻堅克難的責任與擔當,這正是檢驗共產黨人能否頂得住、靠得牢,是否具有非凡勇氣與擔當的精神。

當前,我國正處於改革的攻堅期、經濟的調整期、社會的轉型期和矛盾的凸顯期,這些都是我們黨,也是每一名共產黨員面臨的諸多“關鍵時刻”,這就迫切需要廣大共產黨員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挑最重的擔子,直面矛盾和問題,敢於接受困難和挑戰,努力創造經得住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鄉鎮黨員幹部更是要堅定信念、敢闖敢拼,在鄉村振興一線砥礪初心使命。在鄉村振興工作中,要做好羣衆的就業問題、項目發展等工作,不斷提高羣衆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4

近期收看了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電視劇《高山清渠》,用藝術手段再現”時代楷模”、中共中央“七一勳章”獲得者黃大發修渠的先進事蹟,跟隨跌宕起伏的電視劇故事情節,讓我再一次走進草王壩走近黃大發,去感知那段“苦”、“痛”、“贊”的燃情歲月,感悟一個共產黨人的堅守和付出。

戰天鬥地,怎一個“苦”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國家百廢待興,經濟困難物質稀缺。正當壯年的黃大發生活在偏遠落後的播州區草王壩村,面對缺水嚴重的自然條件和老百姓吃不起大米飯的惡劣生存環境,他硬是憑藉堅定的共產黨員信仰,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效應,帶領村民戰天鬥地,千方百計克服修渠資金、技術等困難。黃大發在54歲的時候,還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水利知識和開鑿技術,爲修渠打好技術基礎。在修擦耳巖段時,遇到一處倒懸的崖壁要修渠通過成了難題,年近60的黃大發把麻繩系在身上吊下懸崖開展測量,最終水渠順利通過此地,這正是他常說的“水過不去拿命來鋪”的真實寫照。修渠過程中黃大發經過一次次失敗和絕望,又不斷的燃起不滅鬥志,終於用36年13140天的時間,建成一條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的水渠,解決了團結村缺水問題,改善了村民生活條件。

失去至親,怎一個“痛”字了得!60年代的中國,是一個特殊的時代,也是一個激情似火的時代。在修渠最關鍵的時期,黃大發的一個女兒和一個孫子相繼因病去世,黃大發卻承受着巨大的悲痛,爲了全村百姓早一天不喝望天水,能夠吃上大米飯,與大家同吃同住同勞動,毅然堅守在修渠一線。黃大發把失去親人的.悲痛化着滿腔的工作熱情,融進一錘一錘的鋼釺敲打聲中、融進鋼釺與石頭碰撞四射亂飛的火花中,融進修渠大軍肆意揮灑的汗水裏,真正做到爲大家舍小家,詮釋了共產黨員爲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舊貌新顏,怎一個“贊”字了得!草王壩村老百姓在黃大發老支書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領下,進一步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掘天渠、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團結村貧窮落後的面貌。特別是近幾年,在團結村建設有“大發渠”觀光長廊、“大發天渠”黨性教育陳列館和星空木屋、社林邊酒店、稻裏野舍等特色民宿,村子環境如詩如畫,村民生活質量進一步好轉。今年國慶節前,經過團結村的仁遵高速公路有望建成通車,可以爲當地農產品外銷和農村旅遊帶來新的良好機遇,當地羣衆收入將得增加,這是隻想吃上大米飯的團結村村民想都不敢想的幸福日子。

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基層黨組織就是一座戰鬥堡壘。黃大發帶領團結村村民自力更生,從貧窮到脫貧再到小康,切實發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黨員幹部要大力學習弘揚“大發”精神,實踐在當前鄉村振興各項工作中,繼續貢獻統計調查新的力量。

大學生觀看高山清渠心得體會5

7月20日以來,省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九支隊七大隊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職工觀看以“七一勳章”獲得者、“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範、貴州省草王壩村原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爲原型創作的電視劇《高山清渠》,學習模範人物先進事蹟,汲取榜樣力量,進一步激發幹部職工的奮進精神。

該電視劇用藝術的形式講述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爲改變家鄉貧困缺水的面貌,帶領全村人艱苦奮鬥的故事。黃大發自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帶領羣衆歷時36年,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在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地跨3個村、跨3座大山、大小9個懸崖的“生命渠”,結束草王壩長期缺水的歷史,當地羣衆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支部書記陳龍飛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讓他受到爲民服務、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等“當代愚公”的精神洗禮,進一步築牢了理想信念之基,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爲榜樣,從“開山鑿渠、志拔窮根”的動人故事中讀懂一心爲民、埋頭苦幹、百折不撓的“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苦練工作本領,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崗位上認真履職盡責,積極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用實際行動踐行交通執法人員的初心和使命,努力在新時代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創佳績,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當好新時代“開路先鋒”。

黨員陳乾兵同志觀看《高山清渠》後談到,他作爲建黨百年新加入中國共產黨的一分子,作爲交通戰線最基層的一員,要大力弘揚“黃大發精神”,樹立實幹思維、強化實幹擔當、要堅定初心、恪盡職守、戒驕戒躁,在一線交通運輸執法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只有持之以恆做好日常巡查,打擊惡意超限運輸,嚴格規範做好施工監管,以職責使命維護好路產,保護好路權,在抗凝保暢、防汛抗旱等特殊節點勇當排頭兵,爲人民羣衆安全便捷出行做出應有的貢獻,用實際行動踐行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通過觀看《高山清渠》後,黨員幹部職工反響強烈、深深受到激勵鼓舞,幹事的激情高昂,紛紛表示要以黃大發同志爲榜樣,立足於行業和本職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好省十三次黨代會精神和新國發2號文件精神,將精神源泉轉換爲幹事創業的強大動力,在自己的崗位上勇於擔當、埋頭苦幹、苦練工作本領、履職盡責、甘於奉獻,在疫情防控、交通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與服務、超限運輸治理、運政執法、“打非治違”、安全監管、汛期搶險救援、冬防春運抗凝保暢、“四違”等路域環境治理工作中積極地“站出來”“頂上去”,積極發揮好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我認識他是5年前的事。那時他已82歲,不到一米六的個頭,站在我面前,讓我看到山一般的堅毅,從此再沒改變過他在我心中的形象。”一位鄉親對黃大發的描述。

真的難以想象,在沒有任何水利工程專業知識的黃大發他們,面對30多里長且綿亙蜿蜒的石渠,是如何保證水能在渠道里越走越暢,一直流到草王壩?但正是由於黃老前輩不甘心、不信命,和大山較勁的這份毅力,最終,苦心人,終不負。1995年,這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生命渠”通水了!

爲山村引來清渠並解決了水的問題後,黃大發並沒有停止腳步,而是繼續帶領全村人種水稻、坡改梯、蓋學校、拉電線、修公路,用歲月和汗水帶領村民們朝着幸福之村大步前進,不斷提高了村民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

劇中提到過一句話:“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吃的苦,只要努力希望就在。”誠然,老天是不會辜負每一個正在努力奮鬥的人,當你面對困難所付出的一切,都會成爲你一生中不可多得的財富,即使在最後你沒有得到你期待的結果,即使失敗了,也是一種難得的際遇。任何一件事都有舍有得,只要你堅持,不放棄,做好當下,每天前進一小步;正所謂水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總有一天會滴水穿石。行者常成,爲者常至,如果一直處於平淡無奇、波瀾不驚的狀態,又何以體驗感悟驚濤駭浪、波瀾壯闊的大風景?

“不怕山高岩石多,苦幹就能把貧脫,打巖引水修公路,窮村變成金銀窩。”如今的草王壩,村民的荷包漸漸鼓了起來,臉上的微笑越來越多,幸福感越來越足,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這是一部弘揚真善美、散發正能量的主旋律文藝作品,非常值得我們廣大青年黨員們認真觀看、學習的影視劇。作爲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向“當代愚公”黃大發學習,學習他的艱苦奮鬥、一心爲民、埋頭苦幹、不屈不撓的愚公精神。這種精神激勵鼓舞了我,作爲一名公路人,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兢兢業業,發揚這種不等不靠、無私奉獻的精神,肩負起“暢安舒美”的使命;堅定信念、敢闖敢拼,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用實際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