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心得體會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本文已影響 9.62K人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1

2021年12月8日晚上20時,建黨100週年特別節目《榜樣6》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首播。廣州市白雲區鶴龍街道組織轄內各黨組織黨員觀看。

《榜樣6》節目通過典型事蹟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向廣大觀衆展現了一批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堅守崗位、無私奉獻、頑強工作,以實際行動踐行共產黨人崇高使命和爲民宗旨的優秀共產黨員。他們中有紮根邊防與侵犯之敵拼死搏鬥的團長;有紮根牧區,探索出保護生態,發展經濟新路子的將軍之子;有用全部生命教書育人的校長......

通過收看《榜樣6》專題節目,大家思想和靈魂受到了深刻洗禮。觀看結束後,廣大黨員幹部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對標先進事蹟,細談觀後感想。黨員幹部紛紛表示要見賢思齊,在今後的工作中,將始終以榜樣爲引領,對黨忠誠、堅定信念,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更加鮮明的羣衆立場、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勇於擔當、敢於作爲,爲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新的貢獻。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2

12月8日,商河國投集團綜合黨支部組織觀看《榜樣6》專題節目,讓集團黨員在收看過程中體驗感悟榜樣的力量,接受一次心靈的洗禮。

本期節目重點宣傳“七一勳章”獲得者和全國“兩優一先”表彰對象的典型事蹟,通過典型事蹟再現、現場訪談、重溫入黨誓詞等形式,生動展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念、踐行宗旨、拼搏奉獻、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崇高精神,彰顯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是開展黨員教育培訓的生動教材。

觀看結束後,全體黨員交流了觀後感和心得體會,紛紛表示應不忘初心,堅定入黨時那份理想和信念,以專題片中的榜樣爲標杆,從自身做起,以正能量影響身邊人,以飽滿的熱情紮實工作,盡職履責,做一名有進取、有擔當、有作爲的新時代基層工作者,更好地推動集團各項工作邁向新臺階。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3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精神的力量是偉大的。在《榜樣6》中,一個個平凡的靈魂,卻帶給了我們不平凡的感受,他們在最普通的崗位上,在爲人民服務的最前沿,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忠誠與擔當、理想與信念、敬業與奉獻,他們身上的“牛”力量,爲我們樹立了榜樣,立起了標杆,鼓舞和激勵着我們乘風破浪、揚帆遠航,譜寫幹事創業新篇章。“不求回報、甘於奉獻”,他們都是“孺子牛”,讓我們汲取執着如“牛”無私力量。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一切爲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永遠爲人民利益而奮鬥。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4

在學習了“榜樣6”後,有一個人,他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腦海中,他的堅持,他的無畏,他的執着,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給予我極大的震撼,他的名字就叫,黃大發。

雖然是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但是黃大發從未放棄過自己的追求。不忘初心,他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意志,從一個“吃百家飯”的村支書,到爲山村打開脫貧致富之門的“引路人”,他的精神,使我明白作爲一個共產黨員應有的責任和擔當。

作爲一名共產黨員,要學習黃大發執着拼搏的精神。在前進的道路上,我們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有的人一遇到逆境,就怨天尤人,或者得過且過,要麼上班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要麼是不思進取,整日昏昏沉沉。作爲共產黨員,在宣讀入黨誓詞時就應該牢記自己的使命,要始終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首位。我想,黃大發正是秉持着爲人民服務的信念,才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最終開闢出了那一條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

爲了讓人民羣衆都過上好日子,他舍小家爲大家。爲了給村裏建小學,他賣掉自家新打的穀子和養了大半年的年豬,他省吃儉用,過年吃的還是包穀沙。黃大發說“能夠帶領村民走上一條致富路,我感到很幸福。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5

時代榜樣是我們前行的指路明燈。生活在充滿夢想的時代,沒有理由不去投入更高的工作熱情,付出更大的精力,做出更優異的業績。

我們要以榜樣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敬業愛崗,踐行爲羣衆服務的宗旨,做好黨的政策、路線、方針的宣傳者、倡導者、執行者,以更大的熱情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在工作中盡職盡責、盡力而爲,成就無悔人生。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6

2009年,女高創辦一學期後,首批招來的17名老師走了9個。張紅瓊是留下的老師之一,她對《中國新聞週刊》說:“走的人大多是因爲吃不了苦。”

張桂梅一開始就很明確,山裏的孩子基礎差,要想出成績,學生必須要“苦學”,老師更要“苦教”。她面試張紅瓊時,反覆對她強調,去女高一定要能吃苦。和張紅瓊同去的還有另外兩個女生,也畢業於雲南師範大學,張桂梅看她們瘦弱,搖搖頭。

女高老師流失超過一半,學校面臨崩潰。最艱難的時候,張桂梅發現,剩下的8名老師中有6名都是黨員,於是把他們召集到一起說:“如果是在抗戰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我們能把這塊扶貧的陣地給黨丟掉?”會後,老師們在教學樓二層牆上畫了一面很大的黨旗,然後面向黨旗,宣誓。所有黨員都哭了。

在張桂梅事後的多次敘述中,這件事被視爲女高辦學的轉折點。從這一刻起,紅色教育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此前,她雖然在教學中有一些紅色教育,但還沒有形成完整體系。老師的流失讓她意識到,面對女高的艱苦辦學條件和諸多客觀侷限,要想留住老師,就必須激發她們內心的理想信念,培育奉獻精神。與其說這是女高辦學的轉折點,毋寧說,這是張桂梅在辦學逆境中找到了堅持下去的錨點。

《中國新聞週刊》記者問張桂梅:“在女高採取紅色教育的模式,是和個人的堅定信仰有關,還是這是最適合女高的一種培養模式?”

她說:“兩者都有。”

從效果看,這種策略是成功的。在張紅瓊的回憶中,這次會議之後,張桂梅開始帶領老師們唱紅歌。每天下午五點半,學生們在吃飯,老師們在黨旗下集體唱《紅梅贊》,這是張桂梅最喜歡的歌劇《江姐》的主題曲。她一句一句教給老師,“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向陽開”。最初,張紅瓊覺得很尷尬,心想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唱這麼老掉牙的歌曲,後來慢慢進入到角色中,大家都在唱,也不覺得奇怪了。“學生一開始都在圍觀,後來甚至會跟着唱。我們老師學生隨口哼出來的都是紅歌。”她說。

張桂梅在日常的每個環節滲透紅色元素,力圖在女高構建出一片紅色淨土。她不允許老師學生聽流行歌曲,學生去食堂吃飯時,她把手機放在小喇叭旁放紅歌。音樂課上大部分時間也在教唱紅歌,課間操時間則是紅歌會。

2020年11月4日上午九點半,記者在現場看到,女高學生列隊集合後,先集體朗誦《卜算子·詠梅》,然後大聲喊出口號:“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做黨的好女兒”“學習、學習、再學習”“奮鬥、奮鬥、再奮鬥”。熱身環節結束後開始跳操,第一首是《英雄讚歌》,這是電影《英雄兒女》的主題曲,第二首是《紅色娘子軍》。此前還曾跳過《南泥灣》和《紅梅贊》。這些歌曲都由張桂梅精心挑選,旋律由專人改編後節奏感很強,既有年代感也有時代感,再請專人以此設計出系列動作。今年,爲了讓學生和大山外的世界有更多接軌,在跳第三套操時,張桂梅特意選擇了抖音上很火的鬼步舞,配樂是近幾年的廣場舞金曲《山裏紅》。這種舞蹈節奏感很強,整個場景看起來大型蹦迪秀,有一種穿越回到1980年代的魔幻感。

從2010年開始,每週一的課間操新增了宣誓環節。黨員老師要宣讀入黨誓詞,學生們則重溫入團誓詞,然後齊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每學期開學時,全體師生要抄黨章。每週六上午有一節思政課,由張桂梅親自執教,最長時可能持續2~3小時。課上,她會講自己最愛的江姐、趙一蔓和紅軍長征故事,不斷強調要學習紅軍的..吃苦耐勞精神。每週日晚上七點半,高一學生要去階梯教室看紅色電影,既有經典老片《孔繁森》《焦裕祿》,也有新片如《我和我的祖國》。除電影外,還會每週追劇,讓2009級女高學生陳法羽印象最深的是《雪豹突擊隊》,“當時每週看一集,我們都邊看邊哭。”

紅色信仰還以一種更具象化的方式體現於整個校園。最初,教學樓裏有一面手繪黨旗,後來在新建的足球場上新增了一面“巨無霸”黨旗,旁邊立着“共產黨人頂天立地代代相傳”幾個紅色大字。“非常壯觀,站在這裏你會很震撼,這麼大一面黨旗,你站在下面,想說句髒話都不可能了。”張紅瓊這樣感慨。

和學生的作息接近,女高老師的一天也從早晨五點半開始。地理老師張紅瓊是班主任,如果有早自習,她要五點多起牀,臉來不及洗就騎車趕往學校,中午11點下班後,吃個飯,12點就要回來,下午課從2點開始,五點半結束,老師可以吃飯半小時,6點繼續上晚自習,直到11點半,天天如此。張桂梅要求,無論有課沒課,老師都得全天在女高,這樣學生有問題就可以及時找老師解答。

在女高,老師結婚、懷孕都不是偷懶“摸魚”的理由,想請長假很難,建校至今,沒有一個老師成功請過長假。2014年,張紅瓊懷孕了,但還要管全校衛生,早晚和學生一起掃地。爲躲避掃地,她故意在宿舍不出門,張桂梅就批評了她。對此她回憶說:“當時,我們的關係就有點冷淡了。後來孩子一歲多,我就主動和張老師申請當班主任,她說,你是一個老師,不能爲了家庭就這樣鬆懈,還是要把自己的價值能力體現出來。”

有人問張桂梅,爲何女高學生基礎差,老師年輕,高考成績還那麼好?她毫不猶豫地說:“因爲我們能吃苦,因爲我們有理想信念教育。”

2011年,女高第一屆學生高考成績出來後,震驚了整個縣城,縣委和縣教育局在華坪縣各中學組織了一輪又一輪“學習女高精神”,在全縣推廣女高黨建工作的經驗,要求其他學校校長每學期都去女高聽張桂梅講思政課,向女高學習教學管理經驗。

但胥國華也坦言,女高的模式複製不了,能學的只有女高精神。“像女高老師一樣奉獻得那麼徹底,其他學校老師很難做到。”

現任華坪縣通達傈僳族鄉鄉長的潘興陳曾在華坪一中任教,他告訴《中國新聞週刊》,當時,華坪一中學習女高,要求老師在晚自習前、後一小時內都不得離校,要給學生義務答疑。雖然不算作課時工作量,但和上課一樣嚴格考勤,不出席就算曠課,進行處罰,“結果收效很明顯,老師對學生的成績、心理狀況都能更準確地掌握,便於採取更針對性的管理和教學。”他說。但這只是複製了女高的一個具體措施。更多學校只是短暫地嘗試過女高做法,便很快放棄。

在9名老師陸續走後,張紅瓊也有過放棄的念頭。一天晚上,她準備向張桂梅辭職。走到她的辦公室門口,看到她的桌上堆滿了藥瓶,她正費力地往身上貼藥膏,很受觸動,也很羞愧。“張老師自己身患那麼多種疾病,仍在爲大山裏的孩子堅持,我們年輕人怎麼還不如她,我於是想跟着張老師再堅持一下。”她這樣說道。

實際上,女高人的精神支柱就是她們的校長。張桂梅丈夫早逝、沒有子女、沒有房和車,也沒有任何個人財產,每個月的5423元退休金,也被全部用來資助貧困學生或給老師發獎金。她事必躬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親身實踐自己的理想。

張桂梅只有一個,從這個角度而言,女高模式是不可能複製的。作爲旁觀者,華坪一中的老師對此看得很清醒。多位一中老師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女高成功的核心並不是軍事化管理,而是找到了一條紅色教育的模式來統領全校,從課堂內延伸到課堂外,貫穿高中三年學習的全過程。而能夠將這套教育模式有效推行下去的靈魂人物,就是張桂梅。

一個因此產生的問題是,張桂梅之後,誰來執掌女高?63歲的張桂梅早已過了退休年齡,身體狀況也不佳,身患骨瘤、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23種疾病,2019年初,就被下過一次病危通知書。今年春節,她再次病危入院。但記者在詢問華坪縣教育局、縣政府領導後發現,對於女高接班人,大家目前都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想法。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7

“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必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爲了使全體師生學習領悟榜樣高尚的品德以及奮鬥的精神,樹立正確的奮鬥航向,根據學校黨委組織部要求,12月8日,財經學院組織師生黨員和各班學生觀看了《榜樣6》的直播。

節目中我問看到了50多年來,爲祖國爲黨守好每一寸沙無私奉獻的魏德友;有一心爲民,爲民衆做好每一件事的孫金娣……建黨一百週年以來,無數黨員爲民奉獻,爲國犧牲,他們身上的愛國精神與愛民精神早已深深地植入我們心中。時代更替中,始終不變的是他們的身姿;歷史座標上,始終清晰的是他們的步伐。

信仰是激發千萬顆紅心向黨的強大引力波,信仰是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強大動力。我們不僅要把榜樣的精神寫進生活,更要把他們作爲我們的奮鬥目標,不論是老師還是學生,我們同樣都是新時代的接棒人!

通過這次觀看學習,更加堅定了全體師生心中的信仰,激起了大家心中的崇高敬意和澎湃激情。大家隨後也進行了學習交流、撰寫觀後感和學習體會,並表示節目從平凡而又偉大的故事中詮釋了新時代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願以他們爲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繼續奮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爲財經學院的建設奉獻自己的力量。

  大學生觀看《榜樣6》的心得體會8

建黨百年,懷着激動的心觀看特別節目——《榜樣6》。主持人的陣陣演講詞,振奮人心,也讓我向這一位位默默無聞的英雄提起了敬畏之心。

節目介紹了“七一勳章”獲得者魏德友、延·巴特爾爲祖國得到建設奉獻自己一生的長輩。魏德友爺爺,戍守邊境幾十年,一家人爲了支持他,都相繼前來投入這份神聖富有擔當的工作中,魏德友老人說:“當年黨中央和毛主席號召我們說要有一批轉業軍人去邊境,堅守邊境安全,我就靠着這句話這個信念在這片土地堅守了一輩子,這一生中一定要爲黨爲祖國,覺得自己做的還不夠好,與我心中的黨員標準還有一定差距,我願意長期接受黨組織的考驗,我願意聽黨指揮,黨指向哪,我就走到哪裏,再苦再難也要好好工作,爲實現共產主義奮鬥終生,死而後已。”這一句句振奮人心的誓詞,句句激勵着我。正是有了這些偉大的榜樣,才激發着我們一代代人去共同努力,使我們偉大的祖國在今天如此強大。

李大釗先生曾經說過:“要想實現共產主義,需要一代代青年人去傳承。”如今中華民族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等着我們青年人去奮鬥去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也在我們這代人的肩上,我們要扛起使命,不負衆望,共同努力建設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實現第二個百年計劃,不斷奉獻自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