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有幾棵樹說課稿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幾棵樹說課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幾棵樹說課稿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有幾棵樹》,本內容出自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加減法(二)”中的第四節,是一節新授課。本單元是在學生已學過“10以內數的加減法”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20以內數的加減法,幫助學生逐步提高計算能力,培養初步的應用意識。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9加幾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也爲後面將要學習的“十幾減8、9的計算做好鋪墊。故本課在本單元起到一個承上啓下的作用。教材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的敘述模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習8加幾的加法。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我制定了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如下:

1、通過操作活動,探索8加幾的計算方法,體驗算法多樣化。並能正確計算8加幾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湊十法”的含義,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學會與人合作,培養自主探索意識及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新的課程標準》認爲:數學教學不僅僅是學習形式化的數學,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基於這種思想,結合我班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難點爲: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體驗算法多樣化,進一步體會湊十法。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一年級學生年齡、心理、認知規律等特點,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合作、互動的教學方法,並運用遊戲、操作、交流等形式輔助教學,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現,去“再創造”新知識。

課程標準指出必須轉變學生舊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上力求體現:在具體的動手操作實踐(擺學具)中,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8加幾的計算過程,體驗成功的快感;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合作、探究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有創意的練習,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主題圖、小黑板、投影儀、計數器等。

三、說教學流程

(一)說整體設計

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好玩、好動。因此,在教學中,我將遵循該年齡階段的學生的認知規律並結合教材特點,本節課我設計瞭如下環節:

第一個環節:遊戲激趣,複習舊知。(2分鐘)

第二個環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3分鐘)

第三個環節:探究算法,體驗多樣化。( 20分鐘)

第四個環節:實踐運用,拓展延伸(13分鐘)

第五個環節:全課小結(2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1.遊戲激趣,複習舊知。

在複習舊知中,我設計了1個小遊戲“找朋友“,複習哪兩個數可以湊成十,爲接下來運用“湊十法”做好鋪墊。

2.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新課標提倡情境教學,我創設了乘坐時光飛船感受一年四季的情境。通過參觀四個季節,把新知和課堂練習有效的結合起來。從學生所熟悉的現實情境和已有知識經驗出發,讓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其中,並體會到數學與現實的聯繫,在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的同時,也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爲下面數學問題的解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探究算法,體驗多樣化。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通過情境創設,我組織學生建立數學模型後,就引導學生自主探究“8+6=?”的計算方法。每個人的思維方式不一樣,解題的思路也有所不同,這就使得一題有着多種解答方法。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組織小組交流,學會合作學習,這有利於學生在相互協作中體驗成功、獲得進步。最後再全班交流,比較各種計算方法,優化算法,最終實現了新知的建構。這樣,逐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4.實踐運用,拓展延伸

知識的遷移在於學習新知後的鞏固與運用,正如孔子所說:“溫故而知新”。課堂練習可適當情境化、生活化、實踐化等,以避免機械的練習。我創設了“夏天摘星星”,“秋天大雁南飛”,“冬天送兔寶寶回家”三個情境。在這樣的有趣情境中,學生的心理負擔自然消失,注意力自然被吸引到練習上。在心理安全的放鬆的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有利於潛能的發揮,達到最佳的聯繫效果。

5.全課小結

“這節課大家玩得開心嗎?你學會了什麼?”組織全班交流、總結。在交流聲中結束本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