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說課稿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範文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範文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1

  一、說教材

⒈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課本第三冊第五單元第一課時的《除法的初步認識》。

⒉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學的“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爲學生今後學好除法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⒊教學目標根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⑴讓學生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⑵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⑶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⒋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由於學生缺乏生活經驗,對今後初學除法應用題會感到有些困難。爲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的關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情,爲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採用了以下的教法:

⒈啓發引導法:教師步步啓發,層層設問,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思維中獲取知識,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

⒉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索,發現知識規律,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⒊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能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通過多種感官協同作用,利用學生在操作中建立表象,使抽象思維轉化爲形象思維。

⒋談話法:

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既可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於教師瞭解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⒌練習法:

通過各種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練的解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⒍討論法:

運用討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說學法

古人云:“教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受用終生”,教師既管教,又要1管學,把教落在學上,重點是把學習方法教給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讓學生學習並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有:

⒈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⒉觀察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⒊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⒋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學生逐漸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解題技能。

⒌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操作過程,逐步擴展到用語言表達思維的方法。

⒍在觀察、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的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程序

合理安排教學程序是教學成功的關鍵之一,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的一般規律,我安排了以下的教學程序:

(一)、認識“平均分”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的認知規律是感知——表象——概念。鑑於這個特點,此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

⒈貼出圖片:8個梨,4個盤子。提問:

⑴老師這兒有8個梨,平均分在4個盤子裏,每盤分幾個?“平均分”是怎樣分呢?小朋友,請你們仔細看老師分。(演示:每個盤子裏放一個)

⑵每個盤子裏放了幾個?分完了沒有?爲什麼?那麼再繼續分。(演示:每個盤子裏再放一個)

⑶分完了沒有?現在你們看,每個盤子裏梨的個數是幾個,它們的個數怎麼樣?在此,通過教師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平均分”,爲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打下基礎。

⒉說明:

這樣一個一個地分,每份的數量同樣多,叫做“平均分”。通過教師說明,使學生明確“平均分”的含義。

⒊指名生說一說:“平均分”要注意什麼?通過說一說,不僅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⒋判斷。

投影出示一組圖形。

⑴指出圖中哪些是“平均分”?

⑵爲什麼第二圖和第四圖不是“平均分”?能不能變成“平均分”?學生回答後,教師抽動投影片成下圖。

②把16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幾?

⑷看算式說出意義。6÷2=312÷2=612÷4=320÷4=5以上練習題的設計,圍繞着此環節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着,由形象具體逐步抽象化,是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利於學生完善數學認知結構,建立良好的數學知識體系。

小結。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什麼方法計算?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質疑。小學數學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啓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着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

  五、鞏固練習

衆所周知,練習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節課我安排了以下幾個層次的練習。

⒈讀出下面的算式,用擺一擺,再填得數。8÷2=10÷5=12÷3=此題的練習,面向全體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鞏固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⒉在下面算式的方框裏填上適當的數。

⑴把15個,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幾個?15÷=

⑵把15個,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幾個?÷=此題的練習,以進一步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

⒊根據題目說出算式。

⑴把18棵樹,平均捆成3捆,每捆有幾棵?

⑵小冬把6只兔子,平均關在3個籠子裏,每個籠子關幾隻?

⑶媽媽買來8個蘋果,平均分給爺爺和奶奶,每人分幾個?討論:爲什麼列式是“8÷2”,“2”是從哪裏來的。

⑷把10個蘋果平均分給5個人吃,每人吃幾個?

⑸把5個蘋果平均分給10個人吃,每人吃幾個?討論:上面兩題爲什麼一個列式是“10÷5”,一個列式是“5÷10”?以上的5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應用的數學和4問題解決的數學,

⑷⑸兩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於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雖然學生還不會計算“5÷10”,但讓學生先試一試,可以瞭解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⒋遊戲。教師出示12朵花,請學生把12朵花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數,再列出算式,看誰的分法多。此題的練習,是從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同時,一題多解的練習,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和發散性,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以上練習題是圍繞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設計的,層層遞進,由“再現性”進入到“內化性”深入到“創造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六、課堂總結

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並預告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啓後。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爲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爲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爲目標;

3、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彙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後,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着平均分,並沒有告訴學生如何纔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後,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後請一個學生上臺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後,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於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

2、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它是在學生學習了表內乘法(一)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教學的“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說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爲學生今後學好除法的其他知識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踐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學生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4、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是瞭解除法的含義,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要用除法計算。

教學難點是理解“平均分”的含義,也是教學關鍵之所在。

  二、說教法

適當的教學方法能喚起學生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保持較久的學習、熱情,爲了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啓發引導法:教師步步啓發、層層設問,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慾,促使學生在積極思維中獲取知識,通過教師的適當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的探求新知。

2、嘗試法:通過嘗試,讓學生自己探究和難知識規律,同時使學生在探索知識規律中的過程中發展思維。

3、演示操作法:直觀演示給學生提供鮮明的感性材料

4、談話法:運用師生之間的談話組織教學,即可使學生的思維方向明確,又便於教師瞭解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程度

5、練習法:通過多種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熟練的解題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

6、討論法:運用討論法,可以降低教學難度,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接受新知識的過程中來,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參與,密切合作的能力

  三、說學法

讓學生學習並初步掌握的學習方法有:

1、歸納法:通過例題的教學,經過理解、分析、歸納推導出除法的意義

2、觀察法: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學會找知識的生長點和解題的關鍵所在

3、在練習中:學會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地掌握知識、解決問題

4、通過提問與練習,讓學生逐漸培養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解題技能

5、指導學生用語言表達自己操作過程

6、在觀察、比較中分析,初步滲透抽象、概括數學知識思維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一)認識平均分

這個環節是這樣設計的:貼出圖片,8個梨、4個盤子,提問:老師這有8個梨,平均分在4個盤子裏,每盤幾個?“平均分”是怎樣分呢?看老師分,通過老師分,讓學生知道“平均分”的概念,說明一個一個地分,每份數量同樣多,叫平均分。

(二)揭示課題

像上邊那樣,把梨平均分成幾份,像這樣的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幾,要用遲發計算,今天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除法。

(三)認識除號

同學們都知道加法,減法乘法每一種運算都有他們的運算符號,同學知不知道他們的原算符號呀,那麼除法也一樣,它的運算符號叫除號,這樣一來通過老師講示範教會學生讀、寫。

(四)列式計算及講解意義

此環節教學是本節課的重點,爲了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採用邊講邊練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除法的初步認識》優秀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一課時《除法的初步認識》。計算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爲重要。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實踐情況,制定了以下幾個目標:

1、讓學生初步瞭解除法的含義,明確“平均分”的意思,知道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2、認識除號,能正確地讀、寫除法算式。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意識。

  三、說教學重難點及關鍵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知識,安排以下教學過程

(一)嘗試“平均分”

第一環節:分一分

1、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用手隨便把18根小棒分成兩份,數數看你的左手和右手裏分別有多少根小棒?(這個環節的`設計一是爲了提高課的吸引力,二是爲了讓學生感覺到隨便分,分成的兩分不相等,當然也不排除有的學生分得兩份相等。)

2、現在請同學們睜大眼睛仔細分,注意聽清楚老師的要求:

分成2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3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6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分成9份,每份的根數同樣多

(在這一環節中我有意的選中了18根小棒,因爲18的因數比較多,從把18根小棒分成2份到分成9分,難度依次增加。爲的是讓學生充分的操作體驗活動,學生不管用那種方法只要分開就行,不會分的學生可以尋求同學和老師的幫助,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每份的根數同樣多這一現象,也就是什麼樣的情況叫平均分。讓學生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同時幫助學生逐步回憶起上學期學過的相同的加數相加的情況。)最後師生共同歸納:如果我們把小棒每份分得的根數同樣多,這種方法就叫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每份分的同樣多。

第二環節,說一說

出示課件(葡萄,西瓜,蘋果),小組討論判斷哪組是平均分。

(設計意圖:這一層次安排了觀察、討論、交流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在感性經驗的支撐下建立起平均分的直觀模型,把學生實際生活中聽說過的見到的平均分現象展示給學生看,把生活和數學聯繫起來,在學生感受“同樣多”的基礎上概括出什麼叫平均分,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借鑑、互相補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獨立獲得知識的能力)

第三環節,演一演

1小朋友,我們來分一分下面的裏,把下面的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裏,每個盤子放幾個?

(設計意圖:學生對平均分有了初步的瞭解,這一環節,我們通過練習來讓學生對平均分進一步的理解,將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論理解進行了實踐,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構建自己的認識體系,同時,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同學們把12根火柴每4個爲一份,可以分幾份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對演一演的第一環節進行了鞏固,讓學生充分學平均分,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平均分的知識,通過份數變化,觀察分的結果,深刻體會“平均分”,爲認識除法積累豐富的知識)

小結:這兩種分法都是平均分的。象這種把6個梨平均放在3個盤子或把12根火柴每4個爲一份,求每份是多少或分成多少份,像這些問題,在數學裏我們要用到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計算。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師指板書,齊讀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並教授除法知識

第四環節,想一想

1、出剛纔我們看過的圖片,寫出算式

(設計意圖:本環節對所學的知識即刻進行了鞏固,讓學生在平均分的基礎上掌握除法,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範演示相結合,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這樣有利於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

2、練一練

(1)球平均放在2個盒子裏,每個盒子放幾個,並填上真確的答案

(2)的算式。用小棒擺一擺,再填的得數

(3)把12根火柴平均分成幾堆,有幾種不同分法?(先分一分,再寫出算式)

(4)比一比,看誰寫得最多,你能寫出幾個算式?

(設計意圖:學習不僅要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說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體驗,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因此,我在本環節設計了各種形式的練習,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進行參與,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以增強學生對前後的體驗與認識,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並從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除法)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