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鋼的琴觀後感(精選9篇)

本文已影響 2.86W人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鋼的琴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鋼的琴觀後感(精選9篇)

鋼的琴觀後感 篇1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個生活在90年代的落魄下崗工人——陳桂林。他在下崗之後自謀生計組建了樂隊爲婚喪嫁娶吹拉彈唱,而此時,他的妻子卻移情別戀跟了大款。在離婚的同時也開始了對女兒撫養權的爭奪,而能否給在鋼琴方面很有天賦的女兒一架鋼琴成了關鍵條件。爲了女兒陳桂林必須搞到一架鋼琴,而價格不菲的鋼琴卻讓不甚寬裕的陳桂林犯難了…… 與此同時,因爲社會發展的需要,已經倒閉的鋼鐵廠的兩根高聳的煙囪將被爆破拆除,一大批老鋼鐵廠的老職工認爲那是那個時代的重要見證,不應該就這麼消失在改革發展的浪潮中,他們聯合起來努力地想去維護他們關於那個時代的記憶…… 剛開始,陳桂林爲了女兒想借錢買鋼琴,可借錢時到處碰壁。

之後又拉了一些朋友去偷學校的鋼琴,結果可想而知,被發現抓到了派出所。最後被逼無賴的他決定用鋼鐵廠廢棄的材料和閒置的機器動手造一架鋼琴,之後因爲材料原因最終決定造一架前所未有的鋼結構的鋼琴——鋼的琴。 於是他“糾集”了一羣落魄的兄弟,開始造這架前所未有的“鋼琴”。

他的兄弟中有退伍小偷,有豬肉王子,有打牌時出老千被打斷胳膊的小混混,有倒賣國家財產最後被警察帶走的專職小混混…….但他們都曾經是那個時代優秀的鋼鐵工人。他們各顯神通,密切配合,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工程”進展順利。 此時,那些老職工們也在廢棄的廠房裏召開了旨在保留那兩根菸囪的職工大會,並通過了改造煙囪外形的計劃,改造後的煙囪將是一個可愛的長頸鹿的模樣,他們希望通過改造,讓這兩根菸囪擁有新的價值,從而保留下來…… 在一切都向着好得方向發展的時候,陳桂林的一個兄弟因爲參與銷贓,在平靜地幹完他手中的最後一件工作後,被警察帶走。緊接着,又因爲接踵而至的感情問題,讓陳桂林不堪重負,他停止了這個“工程”,還放棄了他一直努力爭取的撫養權。因爲他發現他陷入了一個怪圈——爲了女兒去造鋼琴,在全心投入造鋼琴的過程中又忽略了與女兒的感情交流,父女關係變得生疏,爲了女兒造鋼琴,造了鋼琴反而失去了女兒。還有他的朋友們。那麼這架鋼琴還有造她的價值嗎!

老職工們的呼籲也似乎沒有引起主流社會的關注,最終,在老職工們的注視下,那兩根刻滿那個時代記憶的煙囪還是在爆炸聲中轟然倒下……. 這個時候,陳桂林和他的兄弟們再次回到了廢棄的車間繼續他們的“工程”。此時,陳桂林的老父親也與世長辭。沒人知道此時的陳桂林爲什麼會在放棄了女兒的撫養權後,在承擔着老父辭世的巨大悲痛中再度開始造這架“鋼琴”,也許只是作爲父親送給女兒的最後一件禮物……. 最後,在陳桂林的妻子帶着女兒來到“車間”向他道別時,陳桂林終於可以送女兒一架“鋼琴”了。當這架鋼結構的“鋼琴”通過起重機送到女兒面前時,展示的是幾噸重的父愛?是一個男人最後的尊嚴?還是鋼鐵工人的力量? 她的出現似乎太遲了,已經無法改變什麼了,而陳桂林的女兒通過那架鋼琴彈出的無論是多麼美妙的音符,終究還是安魂曲,而埋葬的不僅僅是陳桂林的婚姻,更是一個時代,還有那些在改革浪潮中被忽視、被無情拋棄的人們!!

鋼的琴觀後感 篇2

那日,看完《鋼的琴》,我不禁抹下兩滴眼淚來。

這部影片敘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小女孩叫妮兒。妮兒很愛彈鋼琴,她的父親是某所學校的音樂老師。一次,因爲妮兒在鋼琴室練琴練的很晚,妮兒的父親就這樣丟了工作。妮兒的母親因爲家裏太窮已經不想跟她爸爸過日子了。擺在她面前的是一件艱難的抉擇。妮兒說,誰能給她買架鋼琴就跟誰過。她的父母都想得到她的撫養權。妮兒的父親爲她做了架木頭鋼琴,木板上畫着琴鍵,發不出任何聲音。父親說,只要心裏有音符就能聽得見。但有一天,他聽說女兒要跟媽媽過就賭氣把那架木鋼琴砸了。女兒哭着不走,說,不跟媽媽了,永遠跟着爸爸。聽了這句話,妮兒父親的氣消了,又覺得有點對不起她。某天傍晚,他和自己幾個要好的哥們去學校偷鋼琴。結果偷琴計劃失敗,他也差點進了公安局出不來。他還是不甘心,到圖書館借了本《怎樣做鋼琴》,他從那堆俄文中一個詞一個詞地翻看詞典,翻譯成了中文,經過幾番周折,妮兒的父親終於做好了那架鋼做的琴。但父親爲了讓妮兒有更好的生活條件,最終卻放棄了對她撫養權。妮兒在媽媽的陪伴下,來到了放鋼琴的廢棄工廠。在那裏,妮兒用她那雙手,彈奏出了世界上最美妙的琴聲。

這個故事中表現出的父愛是那麼的感人:妮兒的父親是多麼地疼愛自己的女兒,他爲了安慰女兒,特地做了一架木的鋼琴。琴彈不出任何聲音,他卻告訴女兒,音樂是用心去聽的,而不是用耳朵去聽的。後來,爲了挽留女兒,下了很大的工夫才做好了有幾百個琴鍵的鋼琴。妮兒的父親用愛編織了數不清的善意謊言。當最後妮兒用稚嫩的童聲問她的父親,這琴能彈出聲麼。父親肯定地告訴妮兒,一定能。我的眼淚就像珠子斷了似的,流了下來。

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是疼孩子愛孩子、到老依然對孩子放心不下的。

我們總以爲孝敬父母的事來日方長,時間還多着呢。可有一天,我們突然發現媽媽的鬢角有了幾許白髮,爸爸的腰不再挺拔。當我們還沉浸在自我的小天地裏時,時間卻以一種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讓我們明白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道理。

從現在起,替父母分擔一些活兒,以免會造成終生的遺憾。

鋼的琴觀後感 篇3

今夜無事,靜心看了一部國產影片《鋼的琴》。之所以在友人從國內帶回來的一堆copy碟片中選擇這部片子不是因爲其他,只是因爲對片名感到好奇。

人在南非很長時間了,對國產影片瞭解不是很多,但是依稀印象中,感覺近些年能真實反應國人生活狀況的片子並不是很多,貌似忽悠類,腦殘娛樂類,高大全類的片子成了主流,熒幕上看來看去,還是10年前那幾張老臉在晃悠。

但是,看完這部片子,我不由得從內心發出一聲讚歎 :“小製作大內容 鋼的琴 父的愛 人間情。好!”

影片的整個結構框架和劇情內容比較簡單,講的是在90年代中期,在東北某地,承受老國企改制後惡果的下崗工人陳桂林,爲了能和離婚妻子在爭奪女兒的戰鬥中勝出,和周圍一羣同樣是下崗工人的夥伴們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做出了一架鋼琴。

影片以主人公制作鋼琴爲線索,深入刻畫了當時下崗工人的生活狀況,殘破的家庭、不幸的婚姻 、拮据的經濟條件、僅能勉強度日的臨時工作…….但是也從另一個方面深深展現了主人公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對女兒的深切的愛,以及對正常家庭生活的渴望。還有就是下崗工人之間深厚的階級感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義氣吧。

影片敘事性強,整個故事情節緊湊,不拖沓,沒有無病呻吟的矯揉造作,沒有說教,沒有煽情。只是用鏡頭把一個普通人的故事婉婉道來。雖然樸實無華,但也不是說影片平淡。其結尾有點歐亨利式的,主人公在鋼琴就要做好之前突然放棄了,因爲他的一個朋友被捕使得他意識到自己的生活狀況是無法給女兒提供一個好的成長環境的。但是在女兒歸了女方後,他又帶着大家一起完成了鋼琴的製作,這時候的他不僅僅是在做鋼琴,而是爲了通過製作鋼琴這件事來證明自己對生活的抱有的樂觀態度和自身的能力。

影片的實景拍攝相當不錯,如簡陋的住宅、髒亂的街道、破舊的廠房,斑駁的圍牆、過時的標語,灰色的天空……讓觀衆彷彿回到了過去的時光,在心中產生不少共鳴。

《鋼的琴》的背景音樂相當不錯,老港臺歌曲,老革命歌曲,前蘇聯經典歌曲,俄羅斯的搖滾樂輪番上陣,烘托了影片氣氛,感染了觀衆的情緒,也是整個影片中的亮點之一。

影片的充滿東北口音的對白很詼諧,有點小品的風格,但不貧嘴,不招人煩,還充滿了喜劇元素。爲影片沉重的時代背景稍稍鬆了綁。

我喜歡女主人公秦海璐的表演,本色地把一個敢愛敢恨,執着的東北女性表現得淋漓盡致。男主人公王千的表演亦是相當出彩,儘管不顯山露水,但是讓人感覺他的表演就是這部影片的靈魂,簡約成穩順暢。

這部影片使我看到了國產影片的希望,不求大場面大製作,好的劇本,好的演員,好的導演,把要說的事情講清楚了,表演明白了,讓觀衆認可了,那就是部好影片。

鋼的琴觀後感 篇4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看了一部電影《鋼的琴》。這是一部讓人心酸的電影。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對夫妻要離婚了,他們涉及到孩子的分配問題,孩子應該何去何從呢?女兒有學習鋼琴的天賦,於是父親爲了挽留女兒做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要爲女兒做一架鋼琴。他開始發動身邊的朋友們。鋼廠的工人要做鋼琴,這個消息讓大家都感到很興奮。他們被父愛感動了,紛紛無償加入到他的行動中。父親和朋友們在廢棄的工廠裏找出幾塊鋼板,準備用鋼板做一架鋼琴。一切準備就緒時,有人無奈的走了,有人被抓了起來。就在大家都要放棄時,是父愛使他們重新振作起來,他們堅信自己一定能做出這架鋼琴。終於,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巨大的工程竣工了。當女兒小元彈起父親親手做的鋼琴時,兩行熱淚滾了下來。雖然女兒最後選擇了媽媽,再沒有和窮困的父親過日子,但父親認爲能讓女兒彈上鋼琴,自己十分自豪。要知道,在那麼窮苦的年代,孩子仍然想學習鋼琴,多麼不容易啊!

這部電影十分感人,我想到爸爸媽媽爲我們付出了這麼多,我們應該爲他們做些什麼,付出些什麼,少讓他們爲我們操勞,少讓他們生氣。我還要認真、努力學習,幫助窮苦人,提高他們的地位吧!讓我們一起努力。

鋼的琴觀後感 篇5

閒來無事整理一下電腦,看到一個幾年前的電影《鋼的琴》,已經忘記劇情了,拖着鼠標快進的瞭解一下,影片中有秦海璐出演的,出於對她的喜歡於是又重溫了一遍。

劇中裏面小元的母親找了個賣假藥的有錢人結婚了,想給小元更好的環境,把她接走,而小元的父親想把她培育成爲一名鋼琴家。因生活條件所限沒有辦法給小元買鋼琴,在多方想辦法後,決定給小元做一架鋼琴,召集了自己所有的朋友,義無反顧,想做木架鋼琴,卻因木料所限而改做鋼架鋼琴,從琴絃到琴鍵,自己和一位鋼琴廠的工程師研究蘇聯文獻,雖中間有些許曲折,但最後還是成功的做出一架鋼琴,在影片的最後,當那架浸透着所有人希望和汗水的鋼琴慢慢由破舊的工廠中移動出來時,桂林拿着一把破舊的小椅子,放在鋼琴前,對小元說:"來,試試。"

破舊的凳子、破敗的工廠、一架純鋼製的"鋼"琴,如果你的父母將這些擺在你的面前,你是會開心的坐在上面彈奏一曲自己最擅長的音樂,還是一臉嫌棄的走開,告訴父母自己同學家的鋼琴並不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時代很多人都遺忘了艱苦、汗水、節約,只知名牌、享受、浪費。在拿出自己送給小元的禮物時,桂林臉上並沒有送給女兒禮物時的驕傲感,更多的是沉澱、是滄桑,還有一絲訣別,小元用那架無論是聲音還是外形並沒有很出色的鋼琴彈奏時,桂林臉上終於出現些許動容,在我聽來儘管聲音並不十分悠揚,但那鋼琴聲會使人永遠銘記。小元是幸福的,雖未得到一架正規德國製造的鋼琴,卻可以收到童年最珍貴的禮物,試想在我們小時候,有誰收到過父母親手製作的禮物,並且又是如此貴重,這架鋼琴細節上可能並不精緻,但它卻永遠留存在音樂揚起時在場所有人的心中。桂林是成功的,他雖然沒有錢,但是卻有着一幫鐵哥們,無論是偷琴還是造琴都跟着他義無反顧,他夠義氣、夠敞亮、夠朋友!

這部影片當年他它打動了無數觀衆,影片中不時想起悠揚的音樂,讓觀衆感受到在鍊鋼廠這樣一個純工業化的地方也有音樂家、歌唱家、手藝人,可以說是人才輩出,任何人都擁有發展自己潛能的機會。人在衣食無憂時只把興趣當愛好,閒時拿出來玩玩,只有在走投無路時纔會發現興趣能成爲飯碗。無論身處何地都有追逐夢想的權利,身處泥淖,我依舊有像百合一樣高潔的人格,身處城堡,我依舊也不會荒廢人生,人生要過的充實一些,人生最可悲的事情莫過於心靈上的空虛、無歸屬感,需要依靠外物填補自己內心,捱過時間。

鋼的琴觀後感 篇6

九十年代北方的重工業城市,破舊的鋼鐵廠,蕭瑟的街道,黃昏時緩緩開過的火車,甚至是那兩個陪伴了幾代人、一直豎立着的、不停往外排煙的煙囪都在無時無刻的渲染着一種衰敗落魄的氛圍。故事以葬禮開頭,以小元彈着陳桂林做出來的鋼的琴結束,發生在萬物凋零的冬季。整個影片和這個落魄的城市一樣低沉,爲數不多的笑點都讓人隱隱地透着點心酸。

看完《鋼的琴》後,對陳桂林的印象是驚訝的。他會彈琴,雖然自己沒有條件,也在盡力滿足女兒小元的興趣愛好;在所有人都在簽字反對炸煙囪的時候,他能獨闢蹊徑,想出一個看似不可思議卻又貌似可行的辦法,儘管到最後煙囪還是沒能留下;在四處借錢碰壁之後,他在圖書館查閱書籍,召集好友,決定自己做出一臺鋼琴,讓女兒留在自己身邊。作爲一名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下崗工人,他給人的感覺是成熟,先進,前衛並且敢想敢做的,與同時代的其他工人是不同的。

電影中陳桂林帶着女兒在朋友家練琴,被幾位女老師嚴令禁止。身爲老師,卻不能理解一個孩子對鋼琴的熱愛和一個父親對女兒的父愛;身爲女兒,卻對愛她的父親說誰給她買琴就跟誰這樣的話。

偷琴失敗後,陳桂林在黑暗中、燈光下、抽着煙、飄着雪、彈鋼琴。那好像是陳桂林的最後一絲希望破滅後的心理狀態,他沒錢也沒辦法給小元一架鋼琴。

小元親媽來看小元,給小元買了很多東西,小元問他怎麼想的時候,陳桂林激動到把小元趕出去並且把之前自己用木板做的鋼琴都推翻踢毀。此時的陳桂林該是在生氣小元的要求,更氣憤自己的無能爲力。

……

這些情節都能夠讓觀衆輕易的感受到陳桂林對女兒的愛,爲了留下小元而做出的努力。

影片裏對城市環境的鏡頭的刻畫也毫不吝嗇,一羣人在倒塌的樓房上、髒亂的鋼廠裏、枯黃的早木中忙活着自己的事情,反襯出在這個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們有條不紊地做着自己不平凡的事情,而讓人生出一種敬佩的感情。最後鋼琴成功造出來了,陳桂林卻主動放棄了小元的撫養權,而那兩根菸囪,最終也還是沒能留下來。結局或許是悲傷的,但是從整個電影的基調來看,這樣的結尾又不讓人覺得意外而且容易讓人接受。

也許對陳桂林來說,套用汪工說的話:如果我們成功,他將會成爲一道亮麗的風景;失敗,他將會成爲一段美好的記憶!

鋼的琴觀後感 篇7

《鋼的琴》是由張猛導演,、秦海璐、張申英、周逵主演的一部荒誕寫實主義的黑色幽默風文藝影片。與周星馳的無厘頭喜劇風的表達方式不同,周的表現手法在於劇情的無厘頭反轉及誇張的表達,張的幽默在於臺詞及音樂的包裝渲染。

該片主線是:鋼鐵廠退休工人陳桂林與妻子小菊離婚,兩人爭奪女兒的撫養權。女兒熱愛音樂與鋼琴,說:誰給她買鋼琴,她就跟誰。該片由:女兒學琴——陳爲女兒用紙做琴——借錢買琴——偷琴——造鋼琴,逐步展開。

輔線是:陳桂林與女友淑嫺(秦海璐飾)的愛情故事;胖頭與快手友情的破冰;汪工爲保住鋼鐵廠煙囪而做的種種。

破舊的鋼鐵廠,鏽跡斑斑的建築,撲面而來的年代感。懷舊的色調帶來視覺的渲染,營造出專屬於小人物的溫情與悲壯。

以俄羅斯音樂爲主背景樂,將濃濃的年代感表現的淋漓盡致,導演開創性的將悲傷的劇情用激昂的俄羅斯音樂來黑色幽默化處理,使悲傷不再絕望反而變成一種釋然。有人疑惑:爲什麼整部電影音樂主體是俄羅斯音樂? 這是因爲在新中國建設初期,中蘇(俄羅斯前身)關係處於蜜月期蘇聯派了大量技術人員來中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新中國重工業的發展。當時,人民對蘇聯普遍好感政府還開設俄語課程,以此來促進兩國交流與人才的流通。張猛以俄羅斯音樂爲主體,不僅展現了那個年代俄羅斯對於新中國建設所存在的巨大影響力,更因音樂無國界,情感上極易產生同悲共喜的共鳴,增強了影片的文藝質感極大地提升了影片的欣賞價值。

“你要讓那兩根菸囪不被炸,那你就要讓人看到那不是兩根菸囪,這是兩根金條……。你哪怕弄成抽象的兩根筷子呢,那也是一個亮麗的風景線啊”(陳對汪工說)。

“當有一天,聽說他要走時,我才意識到:原來他一直在我身邊”(汪工)。

影片的臺詞堪稱精品,大道理從小人物口中以或幽默或通俗的方式講出,不僅能讓普通觀衆有醍醐灌頂的透徹感,更能讓專業影評人和思想深度足夠的觀影者細細玩味兒文字活躍思想,與影片進行思想上的交流切磋。

影片催淚的幾段情:親情篇:陳桂林爲了圓女兒的鋼琴夢,和朋友們排除萬難的製造出一架鋼結構的鋼琴;愛情篇:淑嫺對陳桂林說:“你去偷琴我給你把風,你去買琴我給你墊錢,你整一幫人來給你做鋼琴,我好好的歌我不去唱,在這個破廠子裏頭陪你瞎耽誤工夫,還得給你們整飯吃”;友情篇:季哥爲幫助陳桂林完成荒誕的造琴夢,撇下自己的賣廢鋼鐵事業,全心全意紮根廢棄的鋼鐵廠。隨後,季哥因賄賂而被警察帶走盤問,臨行之前,他不慌不忙的去查看造鋼琴的沙盤是否成型,向陳妥善交代後才隨着警察離開。

個人覺得影片中最有特色的一段是胖頭的女兒被人搞大肚子,陳 淑 胖頭 快手等一幫人或騎車或開車的陪他去找那小子算賬。幽默,壯觀,韻味兒十足,看着特帶感。

影片的結尾算是皆大歡喜吧,陳桂林放下了自己的執念,同時也救贖了兩個女人。

爲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尊重孩子的意願,他告訴小菊:“女兒你帶走吧!”小菊順利拿到孩子的撫養權;處理好家務事後,陳對淑嫺說:“我可以娶你了!”

全片在女兒坐於父親他們做出來的鋼琴前,嫺熟的彈奏着俄羅斯歌曲《討厭的啄木鳥》中收尾。

鋼的琴觀後感 篇8

暗黃的色彩充滿了整個屏幕,濃郁的俄羅斯音樂隱隱響起,主人公陳桂林揹着手風琴,騎着老式電動車在前往女兒上鋼琴課的路上,拉開了本片的序幕。

“我媳婦兒要跟我離婚,要把孩子整走”簡單的一句話,卻是本片發展的原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原鋼廠工人陳桂林下崗後,爲了維持生計,奔波於婚喪嫁娶、店鋪開張的慶典營生中,而他的妻子小菊卻不堪生活的重負,跟了一個有錢人走了。爲了得到女兒的撫養權,一架鋼琴成爲關鍵。可是貧困如洗的他,上哪裏去給孩子一臺鋼琴呢?

此時的影片配着超級瑪麗跳躍喜悅的音樂聲,令我沒想到的是,他竟然給女兒用木板畫了一塊鋼琴鍵盤。“爸爸不給你講過貝多芬大爺的事嗎?貝大爺耳朵背,他就聽不見。”在他與孩子彈着沒有聲音的木板琴鍵時,我不免有些發笑,不是嘲笑,而是對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還能以自娛自樂的方式對待生活的人感到一種淡淡的崇敬感。但這個辦法最終還是沒能栓住女兒的心,在她對着父親說出她媽媽是如何給她好吃的好玩的時,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的悲哀。濃濃的沉默圍繞在他們父女之間。

可是這終究是女兒啊,不管如何他一定要把她他留在身邊。

於是,他四處磨嘴借錢買琴,後來甚至被逼到組織作案團伙偷琴的地步。這時是以跳躍的琴聲作爲背景,幾個人在黑暗中想要把琴偷走,有人摔倒,有人撞到,場景看起來滑稽又可笑。可當第二天被抓到警察局時,又是一段難言的沉默,俄羅斯風情的歌聲再一次給人以無力感。

當一次次的努力都被現實擊碎,陳桂林依然摸索着。他團結起身邊的朋友,想用鋼鐵爲女兒打造出一架“鋼”琴。“別看鋼廠和鋼琴廠只差了一個字,可這差得老遠去了!”在那樣的社會裏,鋼琴豈是這麼容易造的?

也許是命運給予這個社會的唯一的禮物,陳桂林偶然翻到一本關於鋼琴的俄國文獻,裏面有專門的做法和研究。那是多麼驚喜的一件事!我似乎看見了這個小人物上散發的喜悅的光芒!在我們的眼中,退役小偷,全職混混,江湖大哥,豬肉王子他們儘管落魄,可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技之長,都有着對現實不屈的力量。看着他們埋頭於自己的工作中,認真而具有魅力!

時間長久,過程艱辛。沉重卻帶着喜悅的鬥牛舞曲在最後響起,製作成功的“鋼”琴緩緩而下,“咚……”落地。在場的每一個人的心也落了地,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在心底蔓延。這是影片最迷人,最激動的畫面,這是一羣男人爲尊嚴,夢想而戰,最後成功的故事!

鋼琴最終還是被造了出來,女兒彈奏着最簡單的曲譜結束了全劇。結局最終不言而喻,他失去了女兒,可是收穫的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爲夢想付出的努力,不屈於現實的打壓,奮勇開創的精神!

經典的俄國歌聲依然再次唱響,破舊的廠房依然存在,社會底層的勞動公民依然在奮鬥,這些小人物帶給我們的智慧,卻是回味無窮…

鋼的琴觀後感 篇9

這是一部懷舊的電影,那俄羅斯風味的背景音樂,陳舊廢棄的廠房,高聳入雲的煙囪,甚至公式化的講演,都在緬懷一個逝去的時代。這是一部80後,90後無法理解的電影,一羣下崗工人折騰半天,鼓搗出一架鋼體結構的鋼琴,有什麼意義嗎?這是一部拍給50後,60後甚至70後的人看的電影,只有他們才能產生深深的共鳴,理解那架鋼琴背後的含義。

我還記得上學時騎車從重工業區穿過,那林林重重的管道彷彿構成了另外一個世界。如今那道獨特的風景已經不在,要麼被夷爲平地,要麼被替換成酒店超市。時代結束了,可人還在,如何面對新時代是這批被改革大潮衝擊的頭暈腦脹的人首要解決的問題。我還記得在這特殊時期,父親每天回家愁眉不展,母親每天惶惶不安,那個時候我還不能理解失業的痛苦,直到我畢業那年,才知道箇中艱難。

從小被教育“只要好好學習,國家會給你工作”,“工廠有託兒所,醫院,宿舍,你的生活完全由工廠負責照顧”......直到有一天,一個聲音說“國家照顧不了你們了,工廠必須倒閉,你們自尋出路吧”。想想這批人,老的有50多歲,年輕的不到20歲,下崗後能做什麼?專業覆蓋面太窄,其它行業肯定不會招個沒有經驗的人來培訓,符合專業的私企,更傾向招年輕的一代,便宜又有發展潛力。不要跟我說每晚七點檔裏面提到的在私企中名聲鵲起的老師傅,那種人畢竟是少數,能在上千萬下崗工人中佔到幾成?

在《鋼的琴》裏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陳桂林的同事們有的改行賣豬肉,有的成了配鑰匙師傅,還有的去撈偏門。而陳桂林憑着自己的音樂天賦,也勉強能混日子,直到有一天,他發現自己將要失去女兒。恐怕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當他說出要做一架鋼琴的的時候,這個決定裏一半是和老婆賭氣,一半是潛意識裏對現實的吶喊:“你可以剝奪了我的時代,但你阻止不了我去打造屬於那個時代的烙印。”這也是他的同事們一拍即合的原因。在影片中我沒有看到這批被時代遺棄的人的抱怨,不滿,我只看到了他們面對現實的無奈。雖然他們偶爾也發泄一下,嘗試偷個鋼琴,打個羣架,但心裏,都充滿着對逝去時代的無限緬懷。

幾經挫折,鋼的琴終於完成。在影片片尾處,由起重機徐徐吊起這架特殊的鋼琴時,我心潮澎湃,那鋥亮的琴板代表着不屈的精神,那精緻整潔的琴鍵透露出精湛的技藝和辛勤的汗水,這架琴彷彿是骨感現實身上的傲然雙峯,挺拔聳立,桀驁不馴的向世人展示着自己的存在。當陳桂林女兒小心翼翼的問道:“能出聲嗎?” 我啞然失笑,淚水劃過面頰,看到陳桂林和同事愜意的在一旁欣賞女兒在鋼琴上快樂的彈奏,他們心裏一定很安慰吧。

你看到我低下高昂的頭,你看到我跪下男兒的膝,你沒看到的,是我心中永遠有一處地方,有理想,在不羈的歌唱。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