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15篇)

本文已影響 2.97W人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精選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每天的晚飯時間是我一天中最享受的時刻,可口的晚飯再加一部可觀的電影無疑是讓人愜意的。聽同事的推薦,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溫暖的法國電影。懷舊的色調,不緊不慢的劇情,給人心靈極大的滋潤。

再我眼裏的男主角xx。外國人的名字總是很容易然讓人忘記,對了,叫馬修老師,矮胖的身材,禿頂,笑起來,眼睛和嘴巴頗有漫畫效果,特別和藹的樣子。他算不得志吧,音樂才華不能得以施展,來到了“水池的底部”這個問題學生就學的學校,做了一個學監。也許在他看來每一個學生都有着他們背後的故事,他對沒一個學生都充滿耐心,即使頂撞粗暴的校長他也要維護他們。

一個意外的機會讓他想到了組建合唱團,是的,顯然只有音樂能將這些叛逆的學生暫時消停下來,孩子們發現了自己的價值,不如說是馬修發現的他們的價值,這個發現點燃了孩子們得溫情和善良,讓他們小小得夢想得發芽生長,馬修老師讓這夢想照進現實。

中間插了一小段馬修的情感段落,當然那並不是電影的主題,但是卻讓電影更加真實飽滿。

電影的結局讓我不禁莞兒,當xx提着他的小小行禮袋那個陰森的小院追出來,要求馬修將他帶走的時候,那可愛的模樣實在不能讓人拒絕。當我失望的以爲馬修就這樣離開的時候,公交車停了下來,是的,“x的期待是有道理的”,結局在情理之中,他不能改變的是整個大局,但他能作出自己的小小貢獻,起碼不能丟下孤兒xx,然他幼小的心靈再被摧殘。

這樣的電影讓人看後心裏暖暖的,好像馬修老師就是身邊曾經的某個人,那麼近~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很有幸,藉着繼續教育的機會我能和老師們一起欣賞了這部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一起感受着一個學監和一羣問題學生之間發生的一些平淡又令人感動的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看完之後真的讓我好感動!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爲電影裏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爲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儘自己所能爲孩子乾點事情。他喜歡音樂,於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着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係,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

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着什麼,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鬆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塵世間誰都想要有力量。希望有力量生存,有力量養家,有力量成就更多。

但是,力量,每個人顯然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

劇中主角,忠厚老實甚至有點兒窩囊的教導主任,怎麼看都是好欺負的對象,就連小孩子都不把他放在眼裏。但是,隨着劇情的推進,發現他簡直就是自帶春天的天使。他的春天,溫暖着茫然無望卻渴望愛和美的孩子們,點燃了因生活困頓而沒有自信的女子的信心,他甚至還一度把春天吹進了貪婪而食古不化的校長的心裏。那場全校隨着音樂快樂舞動的場景簡直讓人以爲從此大家快樂地生活在一起。

這幾次春風化雨的美好時刻的出現,都是音樂帶來的。有些拘謹、人生也不太得意的教導主任仗劍走天涯的力量就是音樂。音樂使他自帶光芒。他沉浸在音樂和沉思中時,他教孩子唱歌時,完全成爲另一個人。不再是凡塵裏那個怕校長讓他丟了餬口的工作窩囊中年男,不再是擔心孩子的惡作劇而管不了的教導主任,也不是那個連“愛”字都沒能說出口的失戀人。詩情畫意都寫在了他的臉上,通身充滿了文藝範兒,有了力量,讓孩子們臣服於他的“魔力”裏。

返回世俗的他卻是無力的,像是立刻被打回了原形,完全沒有了音樂裏的頂天立地、雄心壯志和讓人見之忘俗,仍舊是那個爲了三鬥米而折腰的囁嚅人。但是,良知所給與他的高尚卻沒有隨着音樂的暫停而消失。被辭職後的教導主任在蒼涼的清晨,形單影隻地走上了他來時的路,一個送行的影子也沒有出現。突然,學校高牆裏一雙雙孩子的手拋下一張張祝福的紙片,-在他離開的路上綻放出希望的花兒。原來是真的,只要春天來過,花兒就一定會綻放,綻放後結出的種子還依然會植根在珍貴的人間。

天使美而不自知,無聲度化身邊人。

《放牛班的春天》裏的春天是音樂,是良知,是美,更是是善良和希望的啓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放牛班的春天》。看完之後我的淚水奪目而出,裏面的故事和人物都讓我感慨萬分,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這部電影吧。

在一個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有着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又不懂教育的校長,還有一犯錯就關禁閉的教育方式。在這裏,體罰也是十分的常見,所以孩子們便開始捉弄老師,有一位老師竟然被刺傷了眼睛,這裏的孩子讓老師和校長頭疼不已。就在這時,他們迎來了一位老師,他叫馬修,原本是一位音樂家。馬修沒有用以往老師的態度對待同學,爲了更好的認識同學,他讓孩子們在紙條上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長大以後的夢想等等。偶然的,他發覺孩子們很有音樂天賦,就組織了一支合唱團。令他驚奇的是這裏有着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漢奇。就是他,讓馬修老師在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合唱團。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在他的耐心指導下,孩子們漸漸開始聽話懂事,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改變。最讓我感動的是,馬修老師因爲一場大火被開除了,他要離開的時候,孩子們不好當面告別,就折了一些紙飛機,並在紙飛機上寫上自己對老師說的話,來告別他們喜愛的馬修老師。一架架紙飛機飛下窗口,飛到馬修老師的腳下,好像是孩子們依依不捨地拽着老師的衣袖。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和尊重,讓孩子們得到了成長,他們不再自暴自棄。最終,皮埃爾成了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後,我非常感動。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着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相信音樂能改變這羣孩子,他不僅讓孩子們懂得音樂,而且更讓他們認識到了自己。沒有天生的壞孩子,一位好的老師真的可以改變一羣孩子的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問題少年,傾情付出幫助每一位少年發掘了自己的特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讓我聯想到了《死亡詩社》的基丁老師。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是多麼的相似,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教師,過着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們都相同地用自己的愛去教導學生。

馬修老師的出現好比一縷曙光,給學生們原本昏暗無光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融化了學生們冰封的心靈。其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着夢想,成爲航天員、消防員,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常常幻想的,只不過由於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馬修老師爲了喚醒學生們的夢想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觸的音樂。居中校長那一句責怪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歡的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決心,但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真誠,就是這樣一份真誠的心才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房。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借此反思當今社會對老師的態度,其實一位用心用愛去教學的老師他所流露出來的影響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最後都被校長開除的結局一樣,正因此許多優秀的老師可能就這樣泯然於衆人中,一生都不爲人所知,但他們可能是學生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或許也需要反省當今的教育制度,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制度是最爲全面的制度,但這樣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賦的人,這或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不只是作爲教育工作者的校長,很多的家長爲了減少麻煩,教育孩子往往採用最直接的“竹筍炒肉”形式。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人格就是在觀察榜樣、模仿榜樣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如果採用打罵式教育,不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打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與校長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學監馬修。他可以說是一個人本主義者。他看到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處,也相信孩子們充滿希望,甚至引領他們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給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爲: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兒童,使兒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鼓勵他們發展自我,真正把兒童當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並拋棄自我本位和專制的態度。馬修尊重每一個孩子,沒有因爲一些孩子在背地裏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氣急敗壞,反而運用及其聰慧幽默的方式換來了孩子們對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潛能,讓孤僻的皮埃爾發現了自己優美的嗓音。他認可每一個孩子,不會因爲某個孩子不會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讓他當“琴架”,讓每一位孩子融入這個合唱團,運用這個集體環境,激發了孩子們自身的優點與創造力。

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時,也決定他的一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給予每一個孩子積極關注,並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看了《牛班之春》這部電影,我的心明顯感動了。它是一部令人打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翁馬修到一家學校出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作水塘之底,這一學校由頑皮的小孩,殘酷的校領導,冷酷無情的老師,嚴格的規章制度組成。馬修剛趕到這一學校時,就見到一個棄兒可貝諾。可貝諾是一個棄兒,他的爸爸媽媽很早已過世,但他確信他的爸爸媽媽星期六一定會來送他。

馬修用自身固執的心,創建了合唱團,還發覺了一個有着不凡的聲線的人莫朗奇。他的聲線不同尋常,這也使他得到了馬修的信賴,馬修也使他在合唱團中獨唱。歷經了長期的勤奮,馬修獲得了學生們的擁戴,可最終被辭退了,但在他擺脫學校門的那一刻,曾經十惡不赦、個人行爲偏差的這些學生,向他扔紙飛機,乘飛機寫了學生對他的觀點和道別,見到這兒,我落淚。

在這部影片中,校領導受這所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學生的個人行爲所危害,經常凌虐學生,但在之後,在馬修的勸導下,他還試着着摺紙飛機;也有一次,他被學生們用手打中了頭,不僅沒有去責怪學生們,反倒和她們一起踢足球,校領導也慢慢越來越善解人意了,但他還是太重視於名與利,最終被上級領導辭退了。

馬修教師儘管只是是一個學監,並且他做的事也沒什麼驚天動地,都沒有創造什麼詳細的教育教學理論,可他卻是一個傑出的教師。在學生的心中中,無論何時,馬修教師全是重視、堅信、瞭解、包容她們的。確實,馬修教師真實立在了小孩的視角上,因此,小朋友們犯的一切不正確全是能夠 忍受的,都應當堅信她們,給他證實自身的機遇。

看過這一部影片,打動閒暇,因爲我獲得了啓發:在大家的課堂教學之中,應當見到學生自身的優勢與劣勢,重要需看如何去文化教育,如何去發掘小孩的技能和善心,小孩纔可以非常好的發展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今天上午第三、四節課,王老師給我們看了一部精彩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觸很深。

其實,這部電影最讓我感動的不是馬修的教育有方,也不是馬修的仁愛善良,也不是他的善解人意,而是他爲了自己的理想堅而持不懈。

這部電影開始講述了四十八年前,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帶着他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一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他在這裏擔任臨時的代課老師,走進這個學校,馬修感到寒酸不已,破舊的教學樓屹立着好像隨時都會倒塌。第一天上課,那羣調皮的孩子們就有了許多壞的惡作劇,搶馬修老師的皮包,讓老師下不了臺,但是馬修老師並沒有像別的老師和校長一樣來懲罰孩子們,而是用愛心來包容他們,和他們開玩笑,一次在睡覺的時候,孩子們在唱自己自編的歌,馬修發現了幾個不錯的嗓音,於是晚上馬修老師爲孩子們譜了一首曲,他原本曾發誓過再也不做曲。 馬修老師熱愛音樂,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孩子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音樂淨化了孩子的心靈,他們不再調皮,也不再有惡作劇,音樂讓他們改變了許多。

通過這部電影,我懂得人生的路途不會輕易的邁過,在路途中難免會有種種困難,挫折和打擊,大多數人在種種艱難的關卡上都選擇放棄。在他們看來前面的路彷彿是黑暗而沒有光明的,因爲在他們心中沒有信念去照亮。馬修爲了孩子而堅持不懈,敢於拼搏和挑戰。所以,在遇到挫折時,我們要以堅強的信念,衝破挫折的牢籠,以不拔的意志堅持着。 就像是馬修老師說的:“永遠不要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微笑地面對困難,一切終會晴朗,永遠不要失去奮進向上自信的心,只要堅持,就終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天空,永遠繼續追求下去的力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後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

這是一部讓人感動的影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剛來到這個學校時,就看到一個孤兒——貝比諾。

貝比諾是一個孤兒,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但他堅信他的父母在星期六一定會來接他。

馬修用自己執着的心,建立了合唱團,還發現了一個擁有非凡的嗓音的人——莫朗奇。

他的嗓音與衆不同,這也讓他獲得了馬修的信任,馬修也讓他在合唱團中獨唱。

經過了長時間的努力,馬修贏得了學生們的愛戴,可最後被解僱了,但在他走出校門的那一刻,曾今無惡不作、行爲極差的那些學生,

向他扔紙飛機,飛機上寫了學生對他的看法和告別,看到這裏,我潸然淚下。

在這部電影中,校長受這所學校的制度和學生的行爲所影響,常常虐待學生,但在後來,在馬修的勸說下,他還嘗試着摺紙飛機;還有一次,

他被學生們用球擊中了頭,不但沒有去責罵學生們,反而和他們一起踢球,校長也逐漸變得善良了,但他還是太注重於名利,最後被上級開除了。

馬修老師雖然僅僅是一個學監,而且他做的事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也沒有創造什麼完整的教育理論,但他卻是一個偉大的老師。

在學生的心目中,不管什麼時候,馬修老師都是尊重、相信、理解、寬容他們的。

的確,馬修老師真正站在了孩子的角度上,所以,孩子們犯的一切錯誤都是可以容忍的,都應該相信他們,給他們證明自己的機會。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餘,我也得到了啓示:在我們的教學當中,應該看到學生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關鍵要看怎麼去教育,怎麼去挖掘孩子的天賦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的成長起來。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聞的經典電影,傳說中的德育優秀作品,果然名不虛傳。

9.27日,全校教職工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採用了倒敘的方式,莫杭治是一位著名的指揮家,當年合唱團的夥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學監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在"池塘之底"時不爲人知的感人的一切。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樣一個名字,馬上讓我聯想到被世人遺忘的角落,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對於一個教師要面對這一切的時候,有時會不小心的融入這樣的氛圍中,而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用他對音樂創作的熱愛,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他期待的眼光,用他精湛的技術,用他平靜而充實的心靈,引導孩子們的心靈。孩子們在音樂中找到了自我的價值,學會了欣賞美好的事物,懂得了相互尊重,信任和友愛。音樂結開了束縛他們心靈的繩索,重建了被炎涼事態損毀的是非觀,激起了一顆顆幼小心靈中對於美好未來的嚮往。

馬修一次一次幫助這些孩子掩飾他們的過失,使他們不至於遭到冰冷的懲罰。這一切都顯得那麼自然,這就是心靈使然吧。當渴望寬容又擔心自己不夠嚴厲的時候,讓愛指引你去做吧!常常看到那微笑的面容,那麼坦然,充滿了理解,那笑容就像溫柔的陽光,可以一直照到人的心裏去,每天給你一點點,慢慢的,也許,孩子們那顆冰冷的心就是這樣慢慢的解凍了吧。

看完這部影片,我爲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爲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爲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爲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爲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爲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春天不僅意味着一切都在恢復和豐富多彩,候鳥正在向南遷徙,它也是一個友好的季節,我們可以快樂地穿紅色和綠色。因此,人們總是習慣於用“春天”來形容美,而不是開始讚美希望。

一羣叛逆的孩子,一個暴虐的校長,當他們遇到善良的導師時,整個校園奇蹟般地穿過陰霾,迎來了春天。

學校主管馬修善良而嚴謹。他理解人的尊嚴,因此很仁慈。他是個不成功的音樂家,不苟言笑,但他堅持認爲音樂可以改變“壞孩子”,給人們帶來快樂。很自然,學生們都成了一個小型合唱團的成員。唱歌是每天的必修課。學會合作,學會讓歌唱變得美麗,學會保持穩定。

孩子們從前五個走調的音調變成了最終的自信和默契,這是馬修這個懂得音樂魔力的人所期待的變化。正如我們不必太擔心花蕾是否會綻放,我們可以等待花朵溢出。

春天清除了冬天的寒冷和驕傲以及秋天的憂鬱。當早晨八九點鐘太陽高時,溫暖會悄悄地在我心裏流淌。人們會莫名其妙地仰望藍天,不是因爲思念,而是因爲祈禱或感激。或者只是停下來欣賞被遺忘的風景。簡單賦予春天歌唱的力量。在孩子的世界裏,幸福顯得純潔。當一個人唱歌時,他的胸中充滿了微笑。就像春雨後的彩虹,它是自然而珍貴的。

春天似乎有點短暫,安靜而不存在。徐志摩著名的詩——“我輕輕地走開了,就像我輕輕地走過來一樣...它本可以放在“春天”。學校着火了,學生們安然無恙。這個類似故事的事故導致了馬修的離去。”我期待着看到孩子們衝到門口向我告別,”這是馬修內心的謙卑願望。不幸的是,事實並非如此。然而,在路的拐角處,孩子們用他們自豪而清晰的歌聲覆蓋了整條街,掩蓋了離別的悲傷。揮舞的雙手在說再見,更像是無助的表情,還宣佈從現在開始他們將獨自飛翔。

還在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剎那間,春天過去了。不經意間,我們看到鳥兒歌唱,柳枝變綠,蝴蝶飛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海面上的清風,托起輕盈的飛鷺,從白雪皚皚的大地飛來。冬日轉瞬即逝的氣息,遠方你的回聲飄離了……”“黑暗中的方向,希望之光。生命中的熱忱,榮耀之巷。童年的歡樂,轉瞬消逝被遺忘。一道絢爛金光,再小道盡頭閃亮……”歌聲傳來,這些優美動聽的旋律,如果告訴你這是調皮搗蛋的“不良少年”歌唱團演唱的,你會相信嗎?如果告訴你,這是在一所地獄式的學校裏傳出來的歌聲,你會相信嗎?可是,這一切都是真的!是的,是《放牛班的春天》。

故事講述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皮埃爾,在翻開一本陳舊的自己的音樂老師馬修的日記時,回想起了一幕幕自己的童年往事:那時,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由於沒有表演機會,來到了法國鄉村,成爲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而這所寄宿學校,卻有個別稱“池塘之底”。原來,在這裏學習的孩子,不是犯過罪,就是品德敗壞。這所學校的校長,更是以殘暴的手段懲罰學生們。“行動——命令”這句話,代表着學生們的末日。而皮埃爾,他擁有天籟的歌喉,卻是學生裏最調皮搗蛋的一個。他甚至把一瓶墨汁倒在了馬修的腦袋上。可是,馬修仍然沒有放棄,馬修用音樂淨化了皮埃爾的心靈,最後,皮埃爾終於成爲了世界著名的音樂家。

影片中的皮埃爾,他是一個孤兒,是一個頑童。可是,他是怎樣成爲一個世界著名的音樂家的呢?是馬修的教育方法。馬修那春風化雨的教育,比校長的殘暴懲罰,要有用得多。馬修並沒有“凶神惡煞”,而是用溫和的語氣教學,讓音樂滋潤了皮埃爾的靈魂,使他登上成功的高峯。

《放牛班的春天》,音樂改變一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假期裏,我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感情深刻,內容豐富。

電影的開頭以莫朗傑和佩皮諾兩人的對話帶入了主題。馬修到塘底寄宿學校當學監老師,學校中有很多學生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馬修嘗試用自己的方式改變現狀。於是他組成了合唱團,用音樂打開學生們的心靈之門。馬修走時,孩子們都用紙飛機來送別他,在上面寫上了真誠感謝的送別語。

在這部電影中,馬修堅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這就是馬修美好的精神。他讓我不禁想到了我的老師——董老師,而我就是電影中的莫朗傑。

董姐她從來不放棄任何一個人。我是體特生,董姐對我的愛和要求也絲毫不減——自從開始晨跑,她怕我們沒吃早餐,經常給我們發雞蛋,補充營養。每當咬着熱乎乎的雞蛋,聽着她摸着我的頭,笑着說:“看你瘦的”,便立刻感到一種溫暖縈繞心頭;她怕我思想上對學習鬆懈,於是中午請我吃飯,找我談話。飯桌上,她堅定而嚴肅的說:“放棄很容易,堅持卻很難!但是你一定要堅持下去,學習一定不能落下!這樣你就會贏!”老師的耳提面命,我一刻也不敢忘。所以,我一定要堅持!堅持!再堅持!

馬修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他本着這份絕不放棄任何一個人的精神,迎來了放牛班的春天,也爲孩子們帶來了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隨着孩子們純真的歌聲與滿天紙飛機,春天已到,溫柔的風將他們的歌謠吹響遠方,我的心伴着歌聲,隨風飄揚,飄揚……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懷着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着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爲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淨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看完後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爲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籤,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爲,並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

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於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並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

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願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於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一位評論家曾這樣評論這部電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煸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爲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全片沒有喧囂,從始至終只有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任你在靜靜的迷影流淌中感到心潮的澎湃。這是一羣自我放棄,他人放逐的孩子,他們在外間聲名狼藉、在學校調皮搗蛋,他們生活在“池塘之底”。但這也是一羣幸運的孩子,因爲他們遇到了克萊芒馬修,一位純真心靈的保護者。從一開始孩子們惡意的搗亂、心靈的抗拒到那一隻只紙飛機從天而降,一個個孩子揮手道別,我想馬修老師得到了一種真正的認同。當你向孩子們伸出那溫暖而誠摯的手,得到的也將是一隻只充滿暖意的小手的回握。

究竟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相處呢?我想權威是必要的,但是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更爲重要,老師和學生本來就應該是朋友,他們不僅是單向學習,而是相互學習,老師也會爲學生犯的錯誤說話,我想現在的老師不都應該如此嗎?只要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如果只見所短,而忘乎其長,那麼就算他是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我們若能揚長避短,強化其長處,即使殘疾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長的快樂。因此,老師要善於發現那些孤獨和自卑學生的優點,發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就像在大海沙粒中找金子一樣,在他們暗淡的心靈中找到閃光點,並使之發揚光大。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及時進行鼓勵,這樣每位老師與學生都會真正成爲朋友。”

不可否認的是,溫情確實是個好東西,全片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看着那引起頑皮的孩子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難免會煥發出“本真”的天性,留下許多讓人思考的東西,如同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