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20篇)

本文已影響 3.27W人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領悟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2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範文(通用20篇)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

太空生活趣事多,航天員在太空中要生活六個月,也許你認爲在太空中生活一定是快樂的,一定是艱難的。下面就來看一下三位宇航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中都是怎樣生活的吧!

一提到生活,我就有疑問了,我們在地球上睡覺和在太空中有什麼區別?因爲太空中沒有了引力航天員們睡覺要在睡袋裏。有意思吧!

吃飯大家並不陌生,在太空中的水和飯都失去了引力會飄在空中,航天員可以在空中吃飯,太好玩了!

我喜歡宇宙,喜歡太空,祝航天員們早點歸來,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我們都期盼你們的歸來!上了這一課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將來報效祖國,爲了自己的夢想努力奮鬥吧!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2

今天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航天直播課,幾位宇航員叔叔和阿姨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的科學課。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細節大公開,太空行走、特別的航天服、失重環境下的細胞觀察……

樁樁件件都讓我感到大開眼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水在太空失重環境下的各種表現:失去了重力的約束,水在太空中會變成一個個小水珠。更神奇的是,沒有重力的情況下,浮力也就消失了!如同魔術般,水在宇航員叔叔的手中,乖乖地變成了水膜,厚水膜,甚至一個水晶球,真是讓人嘖嘖稱奇!觀看了這堂直播課,我感受到太空的魔力,科技的魅力,更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投身祖國的建設!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3

今天由三位航天員爲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太空生活,原來太空也有廚房、臥室、健身區等,航天員老師通過視頻帶我們參觀了太空家園。航天員需要面臨離開地球后失重狀態下的許多問題,肌肉萎縮、心血管功能下降,太空輻射,臉變胖等等,但科研人員用企鵝服來解決了這些問題,讓肌肉受到壓力,這種失重實際上是一種微重力,只要從入軌開始,微重力就無處不在。

在介紹日常太空生活的同時,還介紹了太空科技,在葉光富叔叔的帶領下,欣賞了細胞生長的研究成果,在顯微鏡下能看見失重的心肌細胞會神奇的一跳一跳地遊動,航天員與各地學生代表通過天地通訊系統進行了視頻互動,解答了許多與太空有關等問題,使我們對太空知識有了更全面等認識。

在今天這樣一個天宮課堂的專題節目中,讓我們看到了飛天等夢想已經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首次發表各項成果在公開場合內,在今天開展的天宮課堂在未來也會系列化常態化,這使我很興奮,我希望像今天這樣等科普節目越來越多,拓寬我們等知識面。我希望,未來我也可以到太空上做實驗,把我養的植物和動物帶上太空去旅行。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4

我一直認爲宇宙是神祕的,是遙不可及的。但在這次天宮課堂中,幾個在太空艙中的物理小實驗,讓我感受到,宇宙不再是那樣神祕莫測。令我記憶最深刻的是太空艙內有微重力。擺錘在地球上來回擺動,而在太空艙中卻不會來回擺動。在太空艙中倒水,水並不會從水壺中倒出,因爲太空艙中的物體處於失重狀態。平時在地球上尋以爲常的事,放到太空中,總是會有不一樣的發現。

“星空浩瀚無比,探索永無止盡”。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我們從地球走向太空,正在慢慢認識世界,認識人類自己。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5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二課直播,太空奧祕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不禁想要去深入瞭解一番。

老師用了許許多多有趣的實驗來講解太空失重,如將一杯水放到一個板上,將板子上繫上繩子,快速輪轉水杯,水不會灑出來。空間站中王亞平等也用實驗向同學們講述了失重的原因,如製作液體球,始終條件下物體表面張力作用是水形成了液體球;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起來。

我還知道了空間站乎沒有重,微重的環境會使液上涌、骼疏鬆、肌萎縮,需要堅持鍛鍊以保持體健康。

通過這次太空授課,我感知了太空的奧祕,明白了許多道理,也明白了艱苦的條件錘鍊了航天人特別能吃苦的精神。航天事業是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起步的。茫茫的戈壁,浩瀚的海洋,廣大航天工作者爲了早日實現飛天之夢,不辭勞苦,日曬雨淋,克服了無數的困難,付出非常大的犧牲。嚴酷的挑戰鑄就了航天人特別能戰鬥的精神,崇高的使命煥發了航天人特別能攻關的精神。我們青少年,更應該在學習上多下苦功,好好學習。在生活上、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不要逃避,不要退縮,要知難而進,一往無前,敢於勝利。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6

憶去年,北京時間2021年10月16日0時23分,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搭載着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中國航天員飛向太空,他們將進行6個月的工作生活;而現在,中國航天員們在300公里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時隔八年後,中國宇航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今天的太空授課講授者依然是有王亞平老師,但不同的是,這堂課的講臺更大了,在中國自主的中國空間站內,我爲此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感到由衷的自豪與欣喜.

人們常說“坐地日行八萬裏,巡天遙看一千河。”中國人的航天夢做了幾千年,從神話故事的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到實際行動的飛天的壯舉,無不彰顯着中華民族對飛向太空、遨遊宇宙的嚮往,它標着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它體現了空間站爲國民教育服務的理念,彰顯了我國強大的國力,激發了同學們對宇宙空間的嚮往,對學習科技知識的熱情。偉大的航天精神、科學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發芽。

在本次太空授課中,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實驗過程有趣,再一次激發了我的航天夢,永遠會記得葉老師說過:“建設空間站的目的,就是要爲了開展大規模的科學實驗,將會有更多的科研人員空間站上來開展可以實驗,所以也非常歡迎同學們未來空間站上來做實驗”,期待有一天,我也能站到他們的隊伍中。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7

下午三點半時,老師打開了教室裏的電腦。還能看直播?原來,學校裏組織要我們一起上一節太空課堂,開課前,我的腦海裏就蹦出了很多問題,宇航員穿着什麼樣的衣服呢?他們是怎樣睡覺的呢?他們能在太空中漫步嗎?這些問題讓我特別期待,這一節太空課堂開始上課了,我立刻被吸引住了,王亞平老師先帶着我們參觀了他們的太空家園,告訴我們,太空用水是從哪裏來的?他們的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接着他們帶我們一起做了幾個小實驗,太空轉身做水球泡騰片水球,這些小實驗讓我覺得非常神奇,最有意思的是太空轉身,葉光富老師在太空中嘗試轉身,可是身子一點都不聽使喚,想讓他往左,他偏往右,整個身體擰成了麻花,我們看了鬨堂大笑,王亞平老師說:你試試用嘴巴吹氣。可是一切在沒有重力的太空裏都是徒勞的,後來他們換了一種方式,兩手攤開,然後再放到胸前,身體輕易的就轉了過來,多麼有意思的太空小實驗啊!

看着他們有些變形的臉龐,想到他們之前介紹的太空生活給他們的健康造成的影響,我不由得對他們肅然起敬。在浩瀚的宇宙中,一批又一批的宇航員在太空留下了中國的一抹紅,他們那勇於探索的精神,值得我學習,看完天空課堂,我的心裏油然而生出一種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的自豪感。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8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統一觀看了《天宮課堂》。“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宇航員在中國空間站爲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太空教師”王亞平先給我們介紹了他們航天員的生活場景,以及他們在失重的環境裏的運動器械。老師爲我們製做了一個水球,在我們平時的印象裏,水是液體,不能成型。可是到了太空,一切皆有可能。在一個圓環裏,不斷往裏加水就會形成一個水球。像水晶球一樣晶瑩剔透。透過水球我們還能看到,倒立縮小的像。這就跟我們的物理知識聯動了。再往水球中央注入空氣,使它形成一個氣泡。這時再觀察,就會看到外面的水球是成倒立縮小的像,而中間的氣泡就會成正立縮小的像,十分神奇。這次的“天宮課堂”讓我真實的瞭解到了太空的情況。這次的學習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9

今天下午,我們全體同學上了一節特殊的課,授課地點在空間站,授課教師是航天員,一節生動有趣的“天宮課堂”開始了!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3名航天員在軌介紹,展示了他們在中國空間站中工作、生活場景,演示了微重力環境下細胞學實驗、物體運動、液體表面張力等現象。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葉老師的空中轉圈表演,我瞭解到了很多關於失重的知識。“天宮課堂”,讓我再一次感受到了中國科技的發達,同時,也激發了我探索太空奧祕的興趣。唯有現在好好學習、奮發圖強,日後才能展翅飛翔,飛向屬於自己的未來!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0

今天我觀看了直播課《天宮課堂》、由神舟十三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進行授課。

航天員們爲大家做了許多實驗。我對太空拋物實驗很感興趣,我認爲非常神奇!它演示了太空拋物和天地之間拋物的區別。平時,我們扔東西給另一個人,讓另一個人接住時,扔出的物體會呈現出一條拋物線,然後物體向下落去。而在空間站,當我們扔出東西時,由於太空中沒有引力,拋出的東西就會沿原有的方向勻速地前進着,物體像被什麼牽引着一樣始終不會落下去。我定定地看着,覺得特別奇妙。

我們每天只會迎來一次日出,送走一次日落,而在太空中空間站的航天員們,每天會迎來十六次日出日落,因爲他們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裏面,每九十分鐘就可以繞地球一圈。

在空間站裏,因爲沒有地球表層大氣層的阻礙,航天員說觀賞到的月亮會比我們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更加的明亮、更加的透徹。

在這堂課中,宇航員們還展現了失重環境下水的表面張力作用、失重狀態下的飽和液體結晶現象....宇宙是擁有無窮無盡的奧祕,等着我們去探索!

讓我們張開夢想的翅膀,向無窮宇宙出發吧!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1

2021年10日16日0時3分,神舟十三號在酒泉發射中心精準點火發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成功進入空間站,並且要在這個距離地面400公里的中國空間站住上6個月。

2021年12日9日舉行了《天宮課》第一課,時隔3月後的今天,《天宮課》第二課如期舉行!

在這次課堂中,主講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做了各式各樣的小實驗,每一個都新奇而有趣,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小實驗是“點水或冰”與”油水分離”了!

只見老師輕輕擠壓小水袋,在太空浮力作用下,水並沒有像在地球上一樣噴涌而出,而是像一條懶洋洋的蟲子,慢悠悠地從水袋裏爬出來,形成一個懸浮的小水珠。此時,老師輕輕的用玻璃棒一點,整個小水珠就像被魔法師施加了魔法似的,迅速凍結成爲一個小冰球,令人意想不到的還在後面,小冰球的溫度居然在不斷升高,卻並沒有融化。在日常生活中,當冰在加熱時會直接融化,沒想到太空中竟然不會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

展示完“點水成冰”後,老師們又做了個“油水分離”的實驗,在太空中油和水是混合的,老師們將小瓶子像陀螺一樣轉動,油水又分離了,太神奇了!!

時間飛速流逝,很快課堂在大家的驚歎中結束了。天宮課堂不僅讓我們體會到宇宙的奧妙,還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別樣課堂學習的樂趣,真是一舉兩得!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2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一起觀看了中國航天“天宮課堂”。神舟十三號的翟志剛、王亞平、葉光福宇航員變身“太空教師”,給我們上了非常生動有趣的一課。本次太空授課活動繼續採取天地對話方式進行,演示了“太空冰雪”、“液橋演示”、“水油分離”、“太空拋物”等實驗,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在失重環境下的“水油分離”實驗。該實驗演示在失重環境下水油分層現象消失、通過旋轉產生離心力實現分層。我們知道,因爲水的密度比油的密度大,所以油會浮在水面上,在失重狀態下也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來。該如何把混合在一起的水和油分開來呢?航天員王亞平阿姨向我們演示了在轉動起來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下,混在一起的水和油就分爲了兩層。這個實驗讓我感受到,太空是多麼神奇呀!通過天宮課堂,我還明白了什麼是“失重”,直觀地感受到“天地”之間拋物的區別,還了解了無容器實驗機櫃,觀看了實驗過程,受益匪淺。

通過天宮課堂,我不僅學到了奇妙的科學知識,同時也感受到科學技術的力量。我們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空間站的建立,飛天夢的實現,靠的就是先進的航天技術。仰望星空,我將更加努力,學好科學知識,爲未來中國科技發展貢獻力量。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3

今天,我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直播,一聽“天宮課堂”這個題目就讓人很感興趣,誰不想了解太空知識呀!

天宮課堂很精彩。課堂裏的主講老師分別是王亞平,翟志剛,葉光富。王亞平老師給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我覺得她既聰明又美麗,是我們女孩子的偶像和榜樣。

在天宮課堂上,老師們給我們做了好幾個有趣的實驗。有液體球實驗,有無容器實驗櫃,有磁懸浮實驗,有水油分離實驗。

其中,我最喜歡的也是讓我最震驚的是液橋實驗。

液橋實驗過程是:先準備兩塊塑料板,再在兩塊塑料板上滴上兩滴水,然後豎過來,驚奇的現象出現了。把兩塊塑料板豎過來後,兩滴水竟然沒有流下來。不過,這可不是最讓我驚奇的,讓我驚奇的還在後面。老師將兩塊塑料板慢慢靠近,讓兩滴水重合在一起,它們匯成了一滴水,再將塑料板慢慢拉開,這時的兩滴水好像被老師使了魔法,它們竟然被拉成了一座“水橋!”我屏住呼吸,眼睛一眨不眨,觀看着太空課堂傳來的“水橋”視頻,怕驚動了水橋,而斷裂。

上完“天宮課堂,”我“也好想親手做一下”的想法又蹦了出來。於是,我和媽媽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兩塊玻璃,然後趕緊跑到衛生間去,懷着生怕錯過每一滴水的心情跑了進去。

打開水龍頭,我小心翼翼地接了一滴水,然後也學着王亞平老師的做法,輕輕的把兩塊玻璃合在一起,再慢慢地拉開,哇!真的拉起一點點,只是趴在玻璃縫隙上看到的那一絲絲“水橋,”可是,一秒都不到,它就斷裂開了。唉!我真想對它說:“能不能給點面子,我纔要歡呼呢,你就斷了!”

雖然實驗失敗了,但我並不氣餒,反而還很興奮呢!

今天的天宮課堂直播,讓我不禁想起了,語文老師帶我們剛學的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想到我們現在的科技多麼發達啊!我希望將來我也能去到太空,瞭解更多的天文知識。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4

在今天的天宮課程中,我們觀看了在太空中進行的四個實驗。並且在宇航員的介紹下,我們認識了一些空間科學的設施。經過這次天宮課程,我對浩瀚的宇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開闊了我的。

中國作爲一個航天大國正在一步一步的實現自己的飛天夢。但航天事業需要後繼有人,而我們作爲祖國未來的棟樑之材應當努力學習,在未來給祖國的航天事業添磚加瓦。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5

從嫦娥奔月到萬物昇天,天地對話,神舟十三再授課。

“如同運動員在起跑線上晚了一步。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以比別人更快的步伐,更快的速度來追趕。——王永志”30年前,我國確立載人航天三步走戰略:第一步-上得去,回得來;第二步-出得去,對得上;第三步-造船爲建站,建站爲應用。

30年後,這些戰略已然實施,又一次坐在書桌前,與天空對話。精彩有趣的實驗如同星星之火點燃心中的航天夢。

完全失重時,重力並沒有消失;地球引力提供了空間站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太空冰雪實驗—過飽和乙酸鈉溶液形成液體球,結晶核顆粒打破液體穩定狀態迅速結晶,液體球結晶外觀像“冰球”實爲“熱球”。不禁聯想到北京冬奧會,冰天雪地之中,運動員們如烈火般燃燒,奧運精神永盛不熄。液橋演示實驗—水在表面張力作用下,將兩個塑料板連接起來;水油分離實驗—快速旋轉小瓶,水油在離心作用下實現分層;太空拋物實驗冰墩墩被拋出沿原有方向勻速前進,這更加深了我對牛頓第一定律的認識與理解。

時至今朝,我們利用空間站特殊環境打造國家太空實驗室。高微重力科學實驗櫃—可支持開展需要更高微重力水平的實驗,可對相對論等效原理進行高精度檢驗。懸浮實驗臺有內外兩層,可通過噴氣和磁懸浮控制,可將微重力水平提高;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實驗樣品可懸浮,與容器表面不接觸觀看了在其中進行的鋯金屬熔化與凝固實驗,小球深過冷過程中出現“再輝”現象。

小球散發着金色的光芒,如星河般燦爛。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星辰大海,永不止步。正如葉老師說的“勇敢追夢,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穿越星河,這是專屬於中國人的航天浪漫。當神話照進現實,就把情懷撒進宇宙,說給未來聽。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6

今天,《天宮課堂》太空授課正式開始了,這,是中國航天事業的壯舉,它不僅標誌着中國已經能夠熟練的運用載人航天技術,也意味着我國的`航天科學技術已經向教育領域再一次伸出了橄欖枝。此次,中國航天員們在遙遠的太空傳遞科學知識,並用各種太空實驗向世人展示宇宙的魅力,更是激發了我對神祕太空的興趣。

但是,用太空講課的方式親自傳授科學知識,這也只能是人類現代才能完成的壯舉。孔子當年杏林遊學時又怎會想到有一天,他的後輩會像嫦娥一樣奔向太空,並在太空上傳道授業解惑呢?都說“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而翟志剛、王亞平等人卻把這種職業的光輝灑向太空,讓整個宇宙都沐浴在人性的光輝下。如果說浩瀚的宇宙是一本書籍的話,那麼強大的綜合國力、紮實的航天技術無疑是打開這本書的智慧鑰匙。中國航天員們的太空授課,已經爲我們開啓了神奇的太空之旅,他們發出的“中國好聲音”也正在感染和感動着我們身邊每一個人。然而,廣袤太空的未知以及教育意義的深遠也給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從宇宙中汲取更多的營養,就必須大力發展載人航天和教育事業。而我也期待此次太空歷險記將“我們”帶到更遙遠的地方去,好讓更多的地方都能夠傾聽到“中國好聲音”。

這次太空授課,我學到很多,讓我們在日常的學習中也少一些馬虎,多一些用心,用真才實學,來接好中國太空時代的接力棒。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7

2022年3月23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幾乎全中國的中小學生都在觀看特別的一課——天宮課堂-第二課。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在太空通過連線的方式,與地球上的我們進行交流。通過大屏幕,航天員們和學生們彷彿在面對面交流,讓人不禁感嘆科技的力量是如此強大!

本次天宮課堂(第二課)採用“天地對話”方式進行,由航天員們在軌演示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與展示空間科學設施等,展現了我國科學技術的高度發展。

在天地互動環節,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提出自己的疑惑,航天員們則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耐心解答同學們提出的問題。一段段對話體現了當代學生對太空的濃厚興趣。古時屈原向天發出疑問:“遂古之初,誰傳道之?”而現在,同學們的好奇無一不與屈原的疑問相呼應,從古至今,人類從未放棄探索浩瀚的宇宙,那一顆顆明星正是科學之夢,航天之夢的凝聚。

這特別的一課讓我瞭解了許多空間科學知識,點燃了我對探索宇宙的熱情。更讓我感嘆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那湛藍太空中的一抹絢麗的中國紅,是屬於千千萬萬中國人的驕傲!我將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積極進取,力求向上,爲祖國的發展建設盡一份力。我相信,祖國的未來將會更加輝煌。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8

今天下午,在手機前,我觀看了《天宮課堂》,讓我認識到一個全新的世界。

航天員一句輕鬆幽默的”感覺良好”,首先讓我感到了航天員在太空漫步的驕傲和自豪!是航天強國的莊嚴宣告!

課正式開始了!首先我看到的是一個浮力實驗,乓乓球在水裏的浮力幾乎完全消失,我感到很好奇!乒乓球像一隻神祕的眼睛,我則用只好奇的眼睛盯着它,但深遂的令人無法看懂。

更神奇的是在太空擰溼毛巾。在陸地上水會向下流。而空間站的水既不向我想象的那樣亂飄,也不會向下流。而是出乎意料的看到水附着在了她的手上,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膜手套,手一鬆一緊,手一上一下。我立刻也試着擰溼毛巾,可任憑我怎麼擰,水也根本不會粘在我手上,而是給下面的水盆戴上了面紗。

在太空還可以擁有一個水膜。它就像一個放大鏡。放大鏡轉動着,上面還有一朵小小的紙花。花兒轉動着,就像我們的理想。王老師還做了一個太空歡樂球,裏面加入顏色,就成了我們的地球。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藍裏,要走向更深的太空。

魯迅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讓我們把艱苦奮鬥留在心裏,一路高歌奮進,做好中國背樑。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19

在三月二十二十三日下午,我們再次收看了天宮課堂,距離第一次中國空間站太空授課已經四個月左右了,但我依舊還是很好奇。航天員演示了太空“冰雪”實驗、液橋演示實驗、水油分離實驗、太空拋物實驗,介紹展示了空間科學設施……

在課後我對天宮課堂講解的內容做了拓展思考,冰雪實驗具體是什麼原理呢?經過多方面探索,我知道了在一定溫度下,向一定量溶劑里加入某種溶質,當溶質不能繼續溶解時,所得到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還能繼續溶解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只有溶液達到飽和狀態,纔會出現結晶沉澱。如果溶液未達到飽和狀態,它會繼續溶解,不會結晶。在太空失重環境下,液體的四面八方都結晶。每個有水的地方,都有出現結晶的現象。

從中我印象最深的是這課程剛開始的一句話“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是人類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他們一開始小心翼翼地穿過大氣層,然後便開始征服整個太陽系。”——齊奧爾科夫斯基,說的是你在地球上生活,地球給你食物等等一些你所需要的,但是地球不可能永遠給你提供這些你所必須的,就像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燃料煤石油天然氣,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所以我們不可能一生一世都依賴地球,所以我們不能永遠生活在搖籃裏,我們要不斷的尋找新的我們所需要的,不斷思考創新探索,一定會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神舟十三號天宮課堂觀後感20

今天,我們在家統一線上觀看了天宮課堂的第二課,太空教師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老師給我們同學們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精彩特別的太空科普課。

這次課堂主要分爲5個實驗以及空間科學設施介紹與展示,這些實驗看似通俗簡單,實際蘊含了很多的物理知識,如失重環境下水錶面的張力作用,通過旋轉把密度不同的水和油分層等等,讓我受益匪淺,其中我最感興趣的是最後一個小實驗——太空拋物實驗,頂流冰墩墩也驚喜現身,在實驗中冰墩墩被拋出後竟然做直線運動,在兩位老師的手中飄來飄去。這個實驗的原理是我們最近剛學到的牛頓第一定律,而且獨一無二的實驗現象是隻有在太空這種微重力環境之下才能看到的。這次珍貴特別的知識展覽讓我驚喜萬分,也收穫滿滿

同時,我也明白了許多學習上的道理,在提問過程中,有一名同學十分誠懇地問老師們:“我以後能當航天員嗎?”“當然”。“太空教師”王亞平上一次的天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爲我們講課,“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望過去,原本遙不可及,神祕深邃的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中國的一個個飛天夢正在實現,身爲青少年的我們應當向航天員們學習,走好每一個腳印,去迎接未來星辰大海的征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