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關於《推手》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6W人 

前幾天在網上無意中看到了李安的一部家庭題材的電影《推手》。它表面上是一部喜劇片,看後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與回憶。

關於《推手》觀後感

這部電影是李安父親三部曲的第一篇,圍繞着一個移民美國的家庭中發生的故事,表現了東西方在文化和生活之間的差異,表現了傳統的中國文化與美國的風土人情之間的衝突。

(一)、中西方對待老人問題的差異

電影中的兒媳多次向丈夫抱怨,爲什麼一定要和他的父親住在一起。在這個問題上,兒子確認爲應該盡孝道。老人的兒子在影片中是一箇中西結合的角色,在影片的開始他還是一個比較偏向傳統的中國人。妻子和父親爭吵時,他還是更多的站在父親這一邊的。老人問題,是個世界性的問題,而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現代文明的分歧卻是很大的。但是,老人的兒子卻沒能堅持到最後,最終還是想將老父親情出家門,那次迷路正好做了導火線!“共患難容易,共安樂難,從前那些苦日子我們都能相親相愛,美國這麼好的物質條件卻容不下我在你家!”這句臺詞看的人心酸,但這也正是朱老和陳太太共同的感受啊。畢竟兒女們都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感染,想過完全西式的`生活,而老人正是他們的心病啊!於是,在和陳太太的交遊事件後,朱老終於決定以離開來反對兒子的西方觀念,這不免讓人覺得可悲,但這也正是中西文化最難調和的一處!

(二)、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中國,人們喜歡五穀雜糧,喜歡將各種蔬菜和肉類搭配,並用各種手法烹製成色、香、味具全的美味佳餚。但是在西方,人們對營養很重視,西方人多生吃蔬菜,不僅西紅柿、黃瓜、生菜生吃,就是洋白菜、洋蔥、也都生吃,使我們難以接受。所以,朱老纔會在和兒子兒媳婦一起吃飯時,讓兒子勸兒媳婦吃東西要講究搭配,但是西式化的兒子只是回答他一句:“他怕胖!”

在用餐方式上。在中國,無論什麼宴席,都是大家團團圍坐,共享一席,美味佳餚放在桌子中間,它既是一桌人享用的對象,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在餐桌上,中國人都喜歡互相勸酒,夾菜,舉杯共歡,非常和睦生趣。而西方就不同了,當他們聚在一起吃飯或請客時,勸酒,夾菜並沒有中國人那麼熱情,並且客人與主人之間也沒有那麼客氣。西方人更注重個人的獨立性,各吃各的,沒有中國人聊歡共樂的情趣。其次就是中西餐具的不同。影片中,朱老始終鍾愛着傳統的中式餐具,他的兒子也是,用碗和筷子。而西方人呢,則是盤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湯則有專門的湯匙。筷子與刀叉作爲東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兩種餐具,筷子和刀叉影響了東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着不同的兩種智慧

(三)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在影片中,小杰米是最無辜的一個,他不得不生活在中西文化的夾縫之中,不得不接受兩種不同的教育,學習兩種不同的語言文化。在傑米的教育上,瑪沙是完全開放性的美式教育。於是,當小杰米畫出了一幅充滿暴力色彩的漫畫時,瑪沙會親吻他並給予他鼓勵。而在爺爺看來,那些美國動畫太過血腥暴力,會教壞小孩子,他更希望在孫子身上看到中國儒學的文化底蘊,於是他給孫子畫畫時用的是中國畫——水墨畫。

而且,朱老的觀念中,生兒子是爲傳宗接代的看法仍然存在,而這一觀點顯然引起了瑪沙的強烈不滿!

在老人入獄後,兒子的中國性又回到了身上,那顆中國式的孝心又回到他身上。儒家的“孝道”促使他將老父親接回家。但是此時的父親卻拒絕了他的孝,要成全自己的兒子,只要兒子幸福一切都好,這又是中國的典型的愛子之心。或許只有中國的父母會爲孩子操心一輩子,從出生到自己死去,孩子始終是他們生命中最終要得一部分,爲孩子,他們可以拋棄一切,這與西方的文化觀念又大有不同!

影片的最後雖然朱老和陳太太同樣選擇了離開子女,單獨過,但這樣的選擇也是一種明智的選擇,與其在一起彆扭,到不如自己過自己來得舒坦,既然身在美國,就入鄉隨俗,誰讓中西的文化之間存在差異呢!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