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電影戰狼2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1.76W人 

導語:時隔兩年多,《戰狼2》登場,延續了第一部的風格和水準,且場面更大,電影的主題,與第一部一脈相承,卻有着不同之處。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戰狼2》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影戰狼2觀後感

電影戰狼2觀後感【1】

還記得幾年前看《戰狼1》時的感覺,比起傳統的動作片,該片其實從傳統意義上算作一部軍旅題材電影,且是少見的特種兵題材,這是由於其特殊性質而決定的。

特種兵不像是其同門師兄弟特警那樣,可以以城市作戰題材爲依託來進一步發揮,比如《反恐特警組》和《極限特工》,而特種兵作爲一種軍事單位,其大框架就主要限定在戰爭題材(隨着世界對反恐的重視,從2002年開始特種兵也開始參與到反恐任務中),且執行作爲一種執行特殊任務的兵種,對單兵作戰能力和武器裝備的強調使其無法走傳統戰爭電影中兵團作戰這樣的路線,但特種兵題材作品卻有一種特殊的魅力——就是從單兵作戰能力和團隊作戰方式上追求專業化的戰術和戰略,從而能極大的烘托電影的主題和氣氛。

這是兩部《戰狼》一脈相承的特點,而且第一集從單兵作戰到團隊合作,有板有眼的是一副軍事電影格調,且吳京對於冷鋒這個兵痞的塑造非常成功,《戰狼》的出現,讓該劇具備了兩個非常重要的意義,其一就是填補了近幾年特種兵電影的空白,其二就是在主旋律,尤其是軍旅題材與商業動作片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首部5.4億的票房,就是成功的信號。

到了第二集,還是延續第一集的路子嗎?最起碼自導自演的吳京不這樣想。畢竟在這個商業化的市場上,軍旅題材還是偏於小衆,觀衆看《戰狼1》的時候,終究還是衝着動作場面去的,而且個人觀點,軍事電影無論是在中外都不好拍,因爲在和平時代題材和故事有限,尤其是國內限制就更多了,因此《戰狼2》在延續該系列風格和主題的前提之下,對電影的風向標進行了些許的轉移,從電影的初始設定就能看出來。

冷鋒,已經不再是軍人,故事的場景搬到非洲。而冷鋒不當軍人的原因開場點名,在盛怒之下的越軌行爲導致其犯下了大忌,但雖然軍裝不在,但冷鋒“退伍”是被動需求,軍人的熱血依舊存在。而電影的場景來到非洲,故事的主線是營救中國同胞,因此,《戰狼2》的主題與第一集還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沒有了首部在題材和故事上種種限制,電影在格局和內容上,可以放開手腳,有了更廣闊的空間。

這就是《戰狼2》的升級之處。

?《戰狼2》以一個退役軍人的視角,代入感極強。完全就是好萊塢孤膽動作片的模式,比如《第一滴血》《虎膽龍威》、《突然死亡》、《暴走潛龍》這些膾炙人口的作品,這些電影主角不是警察,就是前軍人,本片也是一樣。

電影對冷鋒的刻畫相當到位,其餘配角以臉譜化的模式能顯示出相對性的角色特點,尤其是在後半段兵工廠突圍的戲份中,將女護士盧靖姍、富二代張翰等角色的個性刻畫點到爲止,在一部動作片中也就足夠。尤其是達康書記吳剛,簡直就是“冷鋒二號”,二者的共同點就是深藏不露,身手不凡,符合孤膽動作片的一貫設定,且其性格特徵也比較討喜,雖然只是在後半段出現,但風頭無兩。

電影建立在這個簡單的劇情基礎上,情節編排和故事節奏算不上行雲流水,但非常緊湊,也就是快節奏,用目不暇接的動作戲來掩蓋情節和角色的模式化,沒有影響觀感。

當然電影最大的亮點在於動作,從開場打擊海盜從船上到水下的6分鐘長鏡頭,還有吳京那一手用鐵絲柵欄門阻擋RPG火箭彈的展示,電影的動作場面就在技巧/火爆之間來回切換,這是《戰狼》系列的一貫風格,片中也有吳京單手換彈夾的動作展示,不亞於第一集拔槍/用腳上膛/爆頭的鏡頭。

街頭火併,短兵相接,坦克飆車戲,火箭彈與自動武器的輪番開火,乃至結尾與“交叉骨”的PK大戰,該片的場面非常爽快。

而且對於情誼的刻畫也是《戰狼2》系列的標誌,比起第一集在戰鬥中滲透的兄弟情義,第二集則是的焦點則在於普羅難民,電影的主題其實跟《黑鷹墜落》中“no man left behind”類似,面對槍口下的難民,無論是中國同胞還是非洲兄弟,電影用了很重的筆墨去渲染。火爆的動作場面+濃重的情義,《戰狼2》這部作品從內到外都散發着純爺們的氣息。我不知道這部作品最終能收穫多少商業價值,但這樣的大製作電影卻在如今類型片發展幾乎停滯的電影市場,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說到華語動作題材,最近一段日子,以《湄公河行動》、《非凡任務》和未來的《紅海行動》這樣的片子出現,對我們類型片多元化發展其實有好處。本片雖然帶有主旋律的味道,但其路線卻是正確,在商業與主旋律之間找到了平衡點,也是《戰狼》系列的特性。

電影戰狼2觀後感【2】

《戰狼》能夠在2015年於市場中出人意料的大獲成功,一定程度上有着運氣成分的加持。這份“運氣”,是它所表達的那份“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情懷於那時準確擊中了觀衆心間的熱忱。

受制於項目有限的經費與導演有限的經驗,當時的《戰狼》除了變身“黑馬”,也同時收到許多針對影片製作的詬病。而在票房大爆之後,《戰狼2》在資金方面有了更多餘地,投資數額的增加也直觀轉化爲成片中的軍用坦克、直升機等硬件設施以及飛車、爆炸等大場面上的升級。比如坦克對決這一場戲中,《戰狼2》便“毫不心疼”的讓5、6輛重型裝甲車進行相互衝撞、碾壓,其中一臺坦克還被直接掀翻在地,甚至最終還上演了重炮炸燬直升機的“重頭戲”。如此捨得燒錢的.大場面,算是對前作被嘈“5毛特效”進行的一次“還擊”。

由於故事背景從中國邊境轉戰到了遙遠的非洲大陸,吳京也爲《戰狼2》選擇了更加國際化的反派對手,其中頭號惡霸的扮演者,正是出演過《美國隊長》系列中臭名昭著的“交叉骨”的弗蘭克·格里羅。和他一起加盟的還有《美國隊長3》幕後動作指導,再配合來自香港的武術指導團隊,《戰狼2》中的近距離肉搏打鬥戲,在流暢性和觀賞度上的確比之前提高了很多。還記得第一部當中,練習武術出身的吳京在很多特寫或定格鏡頭中動作都略顯僵硬、做作,這一點也曾被看做是《戰狼》質量上的一塊硬傷。而這次開場部分的水下一鏡到底的以少敵多打戲以及最後同弗蘭克·格里羅的一對一肉搏都更具設計感。

當然,無論坦克、飛機等硬件裝備還是國際化的演員、幕後陣容,這些都只不過是投資成本爲一部影片帶來的外在升級。處於當下這樣活躍的電影市場,作爲有意在主旋律之外大刀闊斧探索商業類型片風格的作品,《戰狼2》取得這樣的進步,是驚喜但並不能稱之爲“意外”。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發生在“冷鋒”這個人物身上的變化。

在《戰狼》當中,冷鋒還是個勇勝於謀,甚至還捅了簍子的新兵蛋子。類似的設定在以往的軍事題材作品裏並不少見,從不服管教到領兵作戰幾乎成了他們蛻變的“標準動作”。影片中,當然也有包括倪大紅、余男在內的配角幫助吳京立住角色,但更多時候爲了體現他的能力,隊友與(大部分)對手都是被刻意弱化的,對於觀衆來說,這種藝術創作手段無疑影響了影片的“可信度”。

我們能看到《戰狼2》在逐漸扭轉這一點:冷鋒在戰場上依然無敵,但他有了更多的“人性弱點”,比如再一次遇到欺侮戰友的惡棍,他仍然不顧懲戒打抱不平;遭遇病痛時他也束手無策,不得不忍受“衆叛親離”的悲涼;而激發他戰鬥的動力,更可以既有民族大義也有兒女情長……這樣屬於英雄主角的“套路”,我們同樣也在《美國隊長》中的史蒂夫·羅傑斯、《血戰鋼鋸嶺》中的戴斯蒙德·道斯等角色身上見過。更深入的着墨“冷鋒”身上的人性,建立一個更飽滿、立體的人物,這纔是吳京帶着《戰狼》系列靠攏“電影重工業”過程中,做出的最關鍵的關於“內核”的升級。

電影戰狼2觀後感【3】

200萬,是描述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數量的一個抽象數字。一個退伍軍人,卻把這個抽象又冰冷的數字,用血、火、情交織的電影元素,給了一個直觀、形象、接地氣、有溫度的註解。

一個形象,大於一堆概念。這一顛撲不破的美學定律,在這部電影裏再次得到印證。

建軍90週年前夕,軍事題材電影《戰狼2》在全國各地院線上映。

這是一部重工業軍事動作題材電影。非洲某國,致命的拉曼拉病毒正在蔓延。反對派“紅巾軍”以政府救治不力爲由造反。“得疫苗者得天下”。我國援非醫生陳博士即將研製成功的病毒血清疫苗,成了政府軍和“紅巾軍”爭奪的焦點。

吳京扮演的中國退伍軍人冷鋒,正在尋找殺害自己戀人的兇手。他戴着射殺女友的子彈頭做成的項鍊,一路尋跡來到非洲大陸。復仇、踐諾、情愛,就在這個血與火的內亂背景下漸次展開。

首先,電影的舞臺元素是世界的。中國也有世界舞臺的電影,但是屈指可數。這部電影把背景放在廣袤的非洲,野性的草原風光、異域的民族風情、複雜的部落關係……從一開始,影片就擁有了與世界電影對話的大背景。

其次,電影的主題是世界的。同情並保護弱者,是人類共同的、共通的主題。影片中,來自美國的女主人公和來自中國的男主人公,爲了各自的諾言,分別帶着一個非洲小孩,穿梭在瘟疫、爆炸、鮮血和戰火之中,無怨無悔、不離不棄,踐行着一個大寫的“人”的價值實現和道德追求。

曾幾何時,站在上帝高度、表現“拯救”主題的電影,似乎都是美國大片的專利。而在《戰狼2》中,中國和美國的兩位主人公,分別保護着非洲的未來——一個男孩兒、一個女孩兒,從戰亂向和平撤離。從這點來說,這也算是文化自信的一種表現吧。

第三,電影的語言是世界的。20世紀90年代末的美國大片《泰坦尼克號》中,男人留下來,把有限的救生艇讓給婦女和兒童,這種全球通行的“價值觀”,讓這部電影在賺得盆滿鉢滿的同時,還贏得了道德上的全球喝彩。

這樣的價值觀,在中國影片《戰狼2》中再次體現。當面對中國申請來的有限的直升機位時,讓中國人先撤,留下非洲羣衆,似乎是理所應當的選擇。但主人公冷鋒“婦女和兒童上飛機”的鏗鏘命令,讓一個負責任的民族形象躍然紙上,也在價值觀的層面上,達到了與世界電影的成功“對話”。

中國獲得國際大獎的影片並不少。但仔細分析,個別電影的賣點,着眼於描述民族的落後、愚昧、粗野、醜陋上,契合的是西方人對東方文化所謂的“神祕”的一種窺視欲的滿足。不是說這些“神祕”不能拍,只是說,還有更廣闊的、與世界電影“話語體系”完全能夠“對話”的更多題材,只是我們的電影界不善於或者不願意發掘罷了。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