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觀後感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

本文已影響 3.61W人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1

《揹着爸爸上學》這部電影給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勵。

故事發生在甘肅的一個小山溝裏一條貧窮落後的村子裏的一單親家庭。主人公石娃在七歲的那年用轉勺子的方法而有了上學的機會,但是他姐姐也就因此綴學在家了。

在石娃上學後不久因看到跟着他過河的同學黃美霞在河裏溺水死了。這件事讓石娃有了心理恐懼。於是石娃逃了三天學,最後被石娃的爸打了一頓後被逼着上學。走到河邊時石娃不願意過河,在石娃閉上眼睛跑到河中間時就走不下去了。後來,石娃被他的爸揹着上學。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石娃很用功很努力,每次都考第一,還獲得了國家奧林匹克化學比賽甘肅區的第一名,並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師範大學,成爲村裏的第一個大學生。

其中,電影裏的幾個情節最讓我感動,它讓我感受到了親情的偉大。

石娃的姐姐爲了讓家裏的環境好些,讓父親的負擔別那麼重,讓石娃能繼續讀書,她嫁給了南嶺村裏一個比石娃還矮的有錢人當媳婦。當石娃回到家知道真相後,他衝到山坡上大喊“姐!”的時候,我的眼淚就不禁流了出來。石娃的姐姐,確實是一個讓我敬佩的人。

石娃的父親在一次勞動中不幸中風了,後來因爲沒錢治療而得了半身不遂。石娃決定不去上大學,在家照顧患病的父親。他爲了不拖累石娃,毅然地跳入井裏,那股精神與勇氣是多麼讓我們敬佩和感動啊!後來他被悲痛的石娃救了上來,卻依然用無聲的抗議勸石娃上大學。那一刻,父愛在我心中的形象變得如此高大。

在電影快結束時,石娃爲了能更好地照顧父親,又能專心讀書,他決定揹着父親上學!當看着他揹着父親一步一步地踏過寬廣遼闊的河流時,淚不禁再次奔涌而出。我早已被石娃的孝心與毅力所折服。

對比一下我們,我們上學不需要靠運氣,不需過那危險的大河,我們有優越的條件,明亮的教室,完善的教學設備。可是,我們的努力卻不如石娃的十分之一,好好想一想,我們真該好好懺悔一番,深深地爲自己感到羞愧。

既然我們有比石娃優越上百倍的條件,那麼我們就應該有像石娃那顆渴望讀書的心與那份令人歎服的孝,我們不該辜負國家對我們的期望。

讓我們一起向石娃學習!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2

昨天我們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電影——《背起爸爸上學》

這部影片十分感人,感動得我兩眼汪汪。 影片記敘了一戶人家的兩個孩子因爲貧窮只有一個人能有學上,爸爸爲了公平,只好用轉銅勺的方法決定去留。勺柄最終指向了7歲的弟弟石娃,要讀中學的姐姐只好留在家裏代替死去的媽媽,操持家務,照料全家的生活。看到這裏,我想到了自己的處境,家裏並不富裕,馬上要蓋房子了,房子蓋好後就沒有多少錢了,真擔心爸媽不會再給我買新書了,我不禁流出了幾滴眼淚。

石娃上中學了,姐姐爲了給石娃交學費,捨身下嫁給比石娃還矮的人,拿彩禮錢給他交學費。石娃很傷心,跑到村邊大喊着姐姐,但姐姐早已走了。石娃刻苦學習,成績優異,還獲得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一等獎,真沒讓她姐姐白白犧牲。 轉眼間,石娃也畢業了。他很爭氣,考上了縣城的師範大學。因爲姐姐過早地嫁人了,家裏只剩下身有殘疾的爸爸一人,此時爸爸又中風了,生活難以自理。他心裏矛盾極了!

留下來,自己沒有學上,這麼多年的汗水白流了,他多麼想上學啊!但是他不能丟下爸爸,不能讓年邁的爸爸再受苦了,況且“養兒爲防老”啊,我已經長大了,應該承擔起照顧爸爸的責任。於是就決定放棄學業。爸爸知道了,不想拖兒子的後腿,就乘石娃熟睡時投井自盡。石娃驚醒了,他毫不猶豫地跳下去把爸救上來了。他在盡孝和求學的兩難情況下作出了驚人的決定:揹着爸爸去上學。就這樣,他用自己瘦小的身材背起爸爸,跨過黃河,踏進了師範大學的大門。 看了之後,影片裏的情景餘香繚繞,讓人難以忘懷,揹着爸爸上學是石娃的責任,是他一顆孝心,他要照顧爸爸,他要盡孝道。就像當年爸爸一樣,他揹着石娃過黃河,教育石娃勇敢地面對困難,面對生活,這是他爸爸的責任。責任,是印在你身上的印章,讓你時時記得自己的責任。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3

“人,不是忙着活,就是忙着死”主人公安迪的這句話給我啓迪很大,一個人只有心中有希望,並且用實際行動拯救自己,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

故事講的是安迪因被冤枉背上了殺死妻子和妻子情夫的罪名而被判了無期徒刑。經過他19年的努力,挖牆越獄了。安迪之所以能獲取自由,有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他有非凡的聰慧與天賦,還有他那堅強的毅力。安迪向幾乎能弄到所有東西的瑞德買來一把小錘子,並把他藏在聖經中。瑞德開玩笑的說,要有六百年才能逃生,而安迪只用19年,他用海報貼住了那個挖的黑洞。安迪19年來抱着心中的希望,與對自由的渴望,去挖掘可以救贖他的通道。這便是他尋求自由的過程。安迪因爲心中有信念,便沒有被體制化。像老瑞德說的適應了監獄的生活就離不開監獄,而他不被外界所影響。而安迪最後通過雷聲砸破了下水道管,忍着惡臭爬了500米。到最後的那一刻混着雷雨聲,沖刷着安迪的全身衝着安迪20年在監獄的'污穢……那一刻,他自由了!是啊!是安迪心中不變的信念是他對夢想。對自由的追求,他真正把自己救贖了!

我對《肖申克的救贖》的感受是:含義深刻複雜,雖然不能全部讀懂,但也理解了以前從未想過的,心中充滿希望與對理想中的自己的追求。鯊堡這個可怕的監獄就像我們人生中必定遭遇的極大的挫折。像老布,他就被“體質化”打倒了,最後選擇了永遠的寧靜——自殺,可能會一點一點的打倒你,改變你,最後讓你絕望。而海利和監獄長就像人生路上有權威的人,他們命令你,折磨你,爲所欲爲。老布被這一切打倒了。而安迪沒有,他選擇相信自己,不放棄努力與希望,耐心等待着生命中屬於他的輝煌。他釋放了。救贖了他自己。這也是一種人生價值觀。老瑞德就是安迪的心,安迪寄託他去她自己與妻子快樂的地方,完成對妻子的贖罪。最後瑞德與安迪相擁,給電影了一個圓滿的結局,真叫人心花怒放啊!安迪在拯救自己的同時也拯救了瑞德,讓他也爲希望而活。最後一刻,我與作者產生了共鳴,那就是——心中充滿希望。

看完了這部影片,就彷彿自己也得到了心靈的淨化,對人生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相信自己,不放棄希望與努力……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4

雖說網上對這部片子評價很高,但是一直沒機會看,知道昨天。

這部影片讓我看到了堅忍與信仰,暫且不提十九年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概念,就安迪飽受欺凌,從容淡定的那份精神就已經相當可貴了。他一如既往的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不執着於口舌之爭和被禁錮的壓抑,他自始至終都在頑強的默默地奮鬥着,當他本可以在獄中平靜的安度晚年時,他還是選擇逃離這個平靜地,去往更加自由的天空,他用自身默默地努力詮釋了自由的含義與信仰的高尚。他的智慧是不容懷疑的,他的精神是難能可貴的,而更值得稱讚的是,十九年來他獨自承受這一切,心中的暗涌總有一天迸發。

“體制化”這個詞也是一個亮點,聯繫現在的生活,我們總會爲環境所影響,當物質世界破裂,誰又能保證精神世界不崩塌。每個人都生活在自己熟悉的接受的體制下,也理所當然的去適應,像老布,瑞德都習慣了獄中的生活,他們不瞭解外面的世界,也不願去了解,即使外面有多美好,

他們也感受不到,因爲環境導致了他們認知的差異,當然,我們不能先入爲主,認爲外面的生活纔是更好的,對他們來說,在獄中才活的更加有意義。有些人適應了,有些人習慣了,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想離開,但是安迪,他從不放棄他的理想世界,對他來說,即使身軀被禁錮,他依舊可以在自由的精神世界裏徜徉,他是個執着進取的人,他不甘於成爲他人的奴隸,他要尋求自由,只屬於他的那片天地。這不僅僅是部男人必看的勵志片,更是所有人,尤其是和我年齡相近的90後該看的片子。整部影片都流露出神聖高尚的東西,掙扎,無奈,痛苦,平靜,殘酷,喜悅,我們該體驗到生活中這些真實存在的情感,以及勇氣,堅忍,淡然這些美好的品質。

在物慾縱橫的今天,一顆平淡寧靜的心是實現人格獨立的保證。少些浮躁,少些埋怨,多點寬容,多點博愛,自然能看到大海的博大與湛藍。誰也禁錮不了我們的自由,只要靈魂還在。對於當今社會的大多數人而言,生存問題是不存在危機的,物質生活好了,可別讓理想置身泥潭,把精神追求拋棄一旁,那就只是行屍走肉而已了。同時,我們要懂得知足,懂得與人爲善,這樣,既不苦了自己又善待了他人。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5

“知識和能力是改變命運的強有力手段”。安迪的成功除了堅定的信念之外,其實與他的能力和知識密不可分。

他用他的知識在鯊堡監獄中繼續實現他的人生價值。他是一名地質愛好者,當他在無意間發現牆壁的岩石構造時,他的內心開始燃起了希望,他所缺的只是時間的積累。我們試想一下,如果說那監獄的牆壁是鋼筋水泥混凝土結構,那麼估計100年都沒有辦法鑿開那通往希望的隧道。

他有一個機智的頭腦,善於僞裝自己,使得他的一切行動都在暗處進行,成功避開獄警的突擊檢查。他有過硬的理財專業知識,他首先利用獄警海利遺產事件,展現自己的能力,這並不只是簡單地爲了讓獄友有啤酒喝,而是作爲一個跳板,讓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利用價值,果然,隨後,大量的獄警都請求他的幫助,在經濟稅收方面尋求安迪的幫助,最後,典獄長也通過他進行一系列的洗錢犯罪行爲。

可以說安迪是一個極富心機的人,因爲他看到了監獄裏的濫施暴行,進監獄第一天就有一個被活活打成殘廢。爲了在監獄裏面存活下去,只有讓自己發揮價值,先活下去纔有希望。典獄長對獨囚的安迪說“如果你不幫我,我就不讓獄警保護你,把你和一羣雞X奸犯關在一起”,這說明安迪在鯊堡這座監獄裏面成功獲得一定的保護。當然,與此同時,他也幫監獄興建圖書館,幫助獄友學習,考取證書,而這些,都是源於那份患難中的友誼。

“機遇和人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沒有瑞德這個人,這個可以通過各種手段往監獄裏輸送東西的人,那麼安迪的所有希望也終成泡影。可見安迪是幸運的,他遇到了瑞德,遇到這個生命中的貴人,瑞德無疑是監獄和外界社會聯繫的一條紐帶,通過他,安迪才能獲得大量的越獄必須品,安迪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假設他的牢房不是最後一間,而是在中間,相信也沒有如此的順利。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6

除了安迪,從監獄裏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感觸良多。

監獄圖書館管理員老布,是一個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從少年時代就進入了監獄,在監獄中度過了50年,他已經習慣了監獄的生活,爲了呆在監獄,甚至想通過傷害獄友的方式。

在獲得身體上的自由之後,他發現對於這個世界,他已經無法適應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監獄之中,最後在掙扎中自縊了。他的經歷令人唏噓不已,但是卻給了我們很多的人生思考。監獄這個地方,不僅在生理上對人的人身自由進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對人進行束縛。而形成這把無形枷鎖的要素就是長期的隔離和體制化束縛。馬克思說過“人是社會關係中的人”。

我們每個人都不單單是獨立的個體,而是與他人形成不同的社會關係,不同的環境,不同的社會關係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監獄這個地方,體制化的束縛使得一大衆犯人,尤其是無期徒刑的犯人與外界長期失去了聯繫,失去了與外界的溝通,久而久之,監獄就變成了歸宿,因爲他已經習慣了這裏,更重要的是他對自由的那種渴望已經隨着時間的流逝被消磨殆盡了,正如瑞德說的“如果你也在監獄裏舉辦了入獄40週年慶,也許你也會有和老布一樣的想法”。

在瑞德出獄之後,他也深深體會到老布當年的那種心情,如果不是因爲還有答應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計也會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實在我們的現實也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有些犯人出獄後短期內重新作案,原因很簡單,他們已經不適應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監獄去,其實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值得我們思考。老布在臨死前寫下遺書,說“當局已經不再在意我了”,這其實也說明了對於那些長期關在監獄服刑的犯人,他們爲他們的過錯已經付出了代價,等到他們出獄之後,他們也許沒有了親人,朋友,甚至被唾棄,得不到認可,過着更加悲慘的生活,而監獄反而使得他們有歸屬感,人一旦沒有了歸屬,沒有了他人的認可,那麼他就會走上另一個極端。

《揹着爸爸上學》觀後感7

在肖申克監獄裏,所有人都不把你當成人看。獄警們恨不得判你一個終身監禁,典獄長希望你的屍體腐爛在這裏。死人、貪污受賄的現象每時每刻都有,毫不誇張的說:肖申克就是地獄。

當你進入了這樣一個地方,目睹了一切的罪惡,是否還有勇氣去想離開這個鬼地方呢?人是可以被環境化的。瑞德在評價布魯斯的死時說:這周圍的高牆,一開始你討厭他們,但慢慢會習慣、依賴,直到最後無法離開他們。所以在肖申克呆了五十年的布魯斯得到假釋的通知後試圖殺死自己的獄友使自己留下來。

安迪從瑞德那裏買到了一把用來雕刻石頭的小槌,瑞德認爲用那東西越獄至少要六百年。但是在二十六年後,瑞德得到了安迪成功越獄的消息。他用小槌在厚厚的石牆中打開了通道,當大雨沖刷掉他身上的污穢,剩下的便是一個解脫、自由的人。

也許逃脫對瑞德來說是不可能的事,這不能怪他,因爲瑞德對地質並不瞭解。他不知道壓力和溫度等外界條件對石頭的影響,這無所謂,重要的是態度,就是在看似無望的處境中仍抱有“幻想”沒有發生的事永遠不要去想不可能,只要你還有權利去“幻想”就不要放棄這種權利。弗蘭克爾說過: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人們還有一種最後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無論如何,都不要把事情看成必然,生活不是簡單的加減乘除,還有隨機分佈。

想想自己的處境,雖不能說進了肖申克,但有一些共同點,就是找不到自己明確的目標,彷彿失去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回顧過去的幾年,看見了自己沒有努力,最終中考失利。有幸遇到了學校遇見了老師,才使得自己找到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看過不少描繪出學生墮落的小說或文章,在碌碌無爲消磨自己的個性,忘記自己的追求。他們沒有找到自己的前進的方向,忘記了學校帶給我們的輕鬆的環境,由適應它,到離不開它。我們學會了如何前進,如何進步,跳離了曾經的荒廢無度,換來了自己嶄新的未來。

是時候該醒了,外界的條件從來都不是阻礙你成功的因素,而是你的態度,你的對策。環境從來沒有好壞之分,當你真的端正好態度的時候,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前行。現在開始,大步的向着前方邁進吧。(莊程翔)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