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工作報告

關於《生命生命》觀課報告

本文已影響 1.45W人 

語文教學要擁有其魅力,不能離開生活這片沃土。課堂教學既是師生的教學活動過程,也是師生充滿靈感、激情與理想的生活過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生命生命》觀課報告

  【關於《生命生命》觀課報告1】

來工作室學習的第一週,就聽到了美麗的林珊老師和英俊的陸錫炯老師的同課異構《生命、生命》。聽了兩位老師精彩的課堂演繹,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語文課堂是情懷敞開的,是情致盎然的,是詩情畫意的。很有個性的兩位老師上了兩堂很有個性的語文課。細細品來,兩堂課有很多共同的優點,值得咀嚼。

1、“情”始於文

文章不是無情物,而這篇文章中包含着濃厚的感情色彩。兩位老師首先都將文本心靈化,體會作品中的感情。在教學中又以情激情,深入學生的情感世界,撥動他們的心絃。在教學中,老師一步步將學生引上文路,讓學生興趣濃厚地、反覆地、不厭其煩地讀文,潛心會文。這樣一來,學生的情汩汩而出,像文中的瓜苗一樣,步步升高。

兩位老師同樣指導“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動彈了。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這兩句話,採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很有嚼頭。暫且先把林老師的這種方法叫親身體驗法,通過感受飛蛾的內心,從而達到自身的體驗。而把陸老師的這種通過鏈接課外閱讀的方式體驗情感叫做“拓展感悟法”,進行比較,兩者各有特色。

林老師的“親身體驗法”

1、(屏幕出示這兩句話)要讀好這兩句話可不容易,誰願意先讀第一句?指生讀。

2、你剛纔“稍一用力”讀得好,我特別欣賞。你爲什麼這樣讀?

3、同學們,你看,在人的手裏,這隻飛蛾實在是——(生:太渺小了。)反過來,在飛蛾眼裏,人的這兩個手指太——(生:可怕,強大。)

4、如果飛蛾會說話,他會喊些什麼?(生:快放開我!)請你再着急地喊一喊。(生:快把我放了吧!)你們是不是真的聽到飛蛾的說話聲音了?真的聽到了?它不會說話呀!那你們怎麼知道它心理的想法?(生:我們從飛蛾動作看出來的。)

5、了不起,讀書都讀到飛蛾心裏去了。誰來讀第二句,注意把寫飛蛾動作的動詞讀好?生:但它……那樣鮮明!

6、你看這“鼓動”是這樣輕輕地扇動嗎?(老師做輕輕扇動的動作)

7、“躍動”,是輕鬆地跳動?(生:賣力地,使出吃奶的力氣。)就是這種感覺,你再試一試。(生再讀。)讀書就要這樣,抓住重點的關鍵詞語細細品味。我們全班一起讀。(全班讀)

林老師在指導教學這兩句話時,一次次讀文體會、一次次感悟提升,真可謂是“巧奪天工”啊!她沒有藉助任何東西,就是反覆地讀,反覆地體會,而學生的情感也就是在她一次次地點撥中噴薄而出!

陸老師的“拓展感悟法”

1、從哪些句子看出,杏林子感受到了生命呢?用喜歡的符號劃一劃。

2、生找到句子後,說說你感受到了什麼?齊讀。

3、同學們,當飛蛾被我捉住的時候,杏林子的感受是什麼呢?

4、想象說話。你們知道麼?飛蛾的生命有多長?你能猜一猜麼?(平均九天左右。)如果你是那隻飛蛾,你會在心裏說什麼來鼓舞自己?(引導學生大聲地說)

5、杏林子的體會是:活下去。

6、(生讀後)接:飛蛾那股生命的力量是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出示)“我感到一股強烈而鮮明的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和“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躍動,那樣強烈!那樣鮮明!”兩個句子。來,自由讀這兩句話,體會體會,讀了這兩句話,感覺上有什麼不一樣?

7、爲什麼這會讓杏林子感到震驚呢?我們來看一看,她曾經在她的作品中是這樣寫道的(課件呈現,師感情配樂朗讀)——十二歲那年,我得了一場大病,……如果再不好,我就絕對不要活了!交流:你想對杏林子說些什麼呢?

陸老師的教學是緊緊抓住杏林子的人生經歷來感悟體會,正因爲有了這樣的人生,杏林子纔會爲一隻小小的飛蛾大發感慨,以情動人,讀厚了文本,絕!

2、“情”動於師

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喚醒、鼓舞和激動。教師的“點撥”使得教學流程得以流暢,使學生的情感得以昇華。在兩節課中,兩位老師的材料選擇都很有特色,林老師從杏林子的那一雙殘疾的手入手,給人感覺很震撼,聽課時真的覺得好觸人心,而正是這樣一雙手寫出了這麼多作品,一般的健康人根本無法相比,可敬!陸老師一開始就將杏林子的資料呈現給學生,爲課堂鋪好了情感的基奠,使得在課中體會文章的中心時也就迎刃而解,特別是引用的杏林子對生命由絕望到充滿信心的那段文字,真的很給人以啓發。資料的引用也是本次異構的亮點之一。不一樣的點撥,產生了不一樣的美感,這也是語文課的魅力所在吧。

林老師的“點狀”激情法

(多媒體出示:杏林子殘疾的手)這不是一雙正常的手,這是作者杏林子被疾病折磨得變了形的手。她十二歲得了一種病,全身關節壞死,從此她只能坐在輪椅上,一坐就是五十幾年。如果我們把痛苦分爲小通、中痛、大痛、劇痛、狂痛五級,那麼,杏林子就常常被狂痛折磨着,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林老師讓學生感悟情感,就抓住了杏林子的那雙手,課堂上那雙手兩次出現,高潮一次又一次跌起。這雙手的主人那該擁有怎樣的一種毅力啊!看到那求生的飛蛾,杏林子自然會激勵自己,學生們也自然地將兩都聯繫在了一起。林老師只抓了小小的一個“點”,卻帶給孩子們一片天!

陸老師的“面狀”激情法

資料一:

爲什麼杏林子對生命是什麼,要常常想?介紹杏林子生平:杏林子十二歲得了類風溼性關節炎……不停地寫作……

資料二:

十二歲那年,我得了一場大病……我告訴自己,如果三年還不康復的話,我就不要活了。結果,好不容易熬了三年,還是沒有好!我想:好吧,再延長三年好了,如果再不好,我就絕對不要活了!……

陸老師從一開課就將作者的生平呈現在學生面前,未成曲調先有聲,如此一來,學生們始終會將作者與文本聯繫在一起進行思考,也就有了一次又一次深刻的體會。尤其是第二段資料的選用,很感人。真正的令人感受到了堅強的意志,而更激勵我們珍惜生命!

3、“情”源於問

週一貫老先生曾告誡我們,教師的提問要有較大的覆蓋面、穿透力、挑戰性。一個好的問題會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萌芽。課堂提問的目的在於啓發學生思維,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學習與掌握教學內容。學生閱讀課文時,往往感到一讀就懂,但又不能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中心思想和結構線索,因而對課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師從全篇的主要內容入手,精心設計提問,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如果老師在關鍵的內容上設問,往往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對理解課文、體會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們一起欣賞一下兩位老師主問題的設計,相信會讓我們有所收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