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活着讀後感[必備15篇]

本文已影響 2.76W人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活着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活着讀後感[必備15篇]

活着讀後感1

雞長大了就變成了鵝,鵝長大了就變成了羊,羊長大了就變成了牛...牛以後啊,饅頭就長大了,饅頭長大了就坐火車,坐飛機...那時候啊,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以上兩段話,是富貴(葛優)對他兒子以及外孫(饅頭)講的,第一段是給兒子講的,第二段是給外孫講的。都是充滿希望的話。看過不少人都拿餘華的小說原著和電影比較,說小說更震撼,因爲小說裏面富貴身邊的人最終一個一個都離開了富貴。小說我是沒看過,以後也不想去看。爲啥非要這麼冷血呢。我喜歡開心的結局,哪怕開心的結局有點假。更何況,電影的'結局還是很真實的,僅僅是一家人剩下的幾口人圍在一起吃飯,簡單的幸福。

題外話,片子中居然能同時看到姜武和郭濤,實屬意外。因爲我感覺現在的郭濤和姜武有些類似,不適合在同一片出現,但是當時郭濤還挺瘦啊!

活着讀後感2

《活着》是一本能給人力量的小說,每每我面對劫難,快堅持不住的時候;福貴的形象卻總能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給予我無限力量!

今天,忍不住又重讀一遍餘華的《活着》了!

雖是重讀,但卻有着比第一次更強烈更沉重的感情——讀的`過程中忍不住落淚三次;分別是福貴的女人家珍離世,福貴的女兒鳳霞離世,福貴的外孫苦根離世……

富貴這一生太苦太苦了,同時他又那麼幸福——

從地主少爺,到輸光家產的窮苦貧民,到目送親人一個個相繼離去,最後只得與一頭牛相依爲命。

一次次的與摯愛之人永久別離,一次次的經歷磨難。在經歷這些種種後;老人依舊活着,彷彿比往日更加灑脫與堅強。這得花多大的勇氣去面對阿!很難想象出來……

同時他又是幸福的,他所牽掛,所擔心的都陸續不在了,他在也不用擔心誰,再也不用牽掛誰了。輪到自己死,安安心心死……

文中,老人福貴是以微笑向一個陌生人講述自己的一生而開展來的,我想這種微笑是發自內心的,是純粹的。

活着讀後感3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

福貴正是這樣一個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實是幾萬萬人的縮影,中國近百年來經歷的所有苦難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來,他有着傳奇般的人生,但你絕對不會希望擁有那樣的傳奇。

合上這本沉重的藍皮書,淚已溼眼眶,讓我感慨萬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經歷的種種悲慘,更因爲他經歷了這麼多,卻依然卑微地活下來,他所承擔的已遠遠超出普通人能夠想象的範圍。

面對死亡,最痛苦的不是離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這一切的生者——他們不僅肩上多了一份責任,而且身邊少了一個一同承擔的人。但是,正因爲如此,生者纔要更堅定地生活,那是因爲他們揹負的,不僅僅是自己的明天。

我欣賞活着,活着如此美好,活着如此快樂。我看過餘華作家寫的《活着》,講了主人公徐福貴的一生經歷了中國歷史的變遷、社會的動盪,三年自然災害、文革等等。以及福貴晚年對生命平靜和自然的態度。告訴我們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4

昨天下午,我用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讀餘華的《活着》。讀後,說不出的感覺,傷感?殘酷?同情?無奈?似乎都有,但一切都歸於淡然,生活就是這樣。無論有多麼艱辛悽慘,依然要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小說的結尾寫着,《活着》,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

一個老人,年輕時放蕩不羈,待家道中落,挑起破落的家,生活苦難之極,再加上親人的陸續離去,心中的悲苦,真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那是悲的極致了。但是,他活着……坦然面對生活的苦難,也坦然面對自己的生命。

活着讀後感5

活着,不止是活着。

和朋友打聲招呼,微笑一下,那是活着。

在書中徜徉,那也是活着。

軀體在,靈魂已無,那不叫活着;軀體不在,精神永存,那才叫活着。

活着已死,死後猶存,臧克家先生筆下的魯迅,還活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力解放全中國的毛澤東主席,也活着。

活着,不光是這樣,有所成就,也叫活着。

努力學習,奮發向上,那叫活着。

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那也叫活着。

臨危不懼,敢於克服可能,亦是活着。

臨陣脫逃,貪圖享樂的人,不算真正的活着;實現了自己遠大目標的人,那才叫活着。

不斷進取,激發自己的潛能,叫活着。

給同學講一道題,與同學共同奮進,那也是活着。

戰勝恐懼,突破自我將自信調到最大值,積極向上,做回自己最大限度的.展示自己的優點和才華,那便是最好的活着。

活着,不止是活着。做回自己,好好學習,便是我們當前活着的最好方法。

活着讀後感6

很快地讀完了這七天,每一天的故事問我也不能清楚記得。故事的主人公好像平淡淡的性格,寬容又善良。善良好像不是什麼表揚的詞,本身跌宕的命運也在他平淡的'訴說中透着溫馨,是內心充滿愛的人。

看完《活着》的時候,受到很大沖擊。相比而言,這本書看完沒有想象中的絕望。每一個故事太真實,真實的像每天的新聞頭條。當看到這些故事,不再覺得駭人聽聞的時候,說明我們對人性的底線早就大開眼界了。

可能是看的太快了,又關掉了書評大家的評論,所以當看完自己的心裏沒有太多起伏的時候,我就在想現下的我處於麻木的狀態。

對自我狀態的無知,對外界問候的慌張,對新聞事件的冷漠。等到再恐怖的事情出現,也沒有感知的時候,對生命缺少敬畏,對生活也會缺少熱愛。

活着讀後感7

看到有一本《活着》,就囫圇吞棗的讀了一遍,剛看完,很壓抑,然後,很久,才釋然...... 主人公福貴,從一個有錢的愛賭愛嫖的二流子,到孤苦伶仃的一個人,經歷了破落、貧窮、戰爭,一步一步,失去了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孫,只有一頭很老的.牛陪伴餘生...... 在悲劇的人生中,他學會了珍惜,珍惜自己的妻子,妻子做的一雙鞋,最餓時老丈人省下的一小袋米,學會了寬恕,寬恕間接害死了自己兒子的戰友。。。獨自一人活着...... 這本書不同於張愛玲的《小艾》,小艾經歷了一系列悲慘的遭遇,最後的結局還是給人一些希望的,看完以後,積聚的壓抑在結尾處有一些釋放,而《活着》看完很沉重,感覺呼吸困難,看着生命之手一次又一次給予希望,又一次一次的剝奪一個人身上的珍寶,卻無力反抗...... 也許只有懂得了愛,懂得了你所擁有的珍寶,在失去時,你纔有勇氣去面對一個人的寂寥......

畢竟,回憶是一個人的歷史縮影。

活着讀後感8

“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的”,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不太理解,在聽完康老師和其他小夥伴的分享,還有我看見書本作者自序中寫到“《活着》是講述絕望是不存在的”我突然有了自己的理解。

正如餘華寫到的,絕望是不存在的——像福貴的一生中經歷了那麼多的苦難,他的親人一個接一個的死去,但依然沒有絕了他要活着的'希望,當這些生離死別經過時間的沉澱,再回望的時候可能又不是那麼的悲傷了。

就像現階段生活中,你說爲了什麼活着,爲了親情,愛情,友情,金錢,地位……但當這些同樣經過時間的沉澱,你再看的時候,發現好像也就那麼一回事,並沒有至於到要去尋死的地步的,就覺得活下來就是挺好的。

這就回到了“人不是爲了活着的其他事物活着”,這些我們看似重要的東西,並沒有成爲牽制我們活着的因素。在經歷世事後,最後還是發現活着最重要。

可是問題在於既然最後還是認爲活着就很好了,那麼堅持活着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我們是爲了什麼活着呢?都值得我們好好去思考。

活着讀後感9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着。”這句經典我相信很多人都應該聽過,《活着》這本書就完美的詮釋了這句名言。“福貴”作爲主人公,他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本書所圍繞的事件。半生福貴半生貧,最終明得終身理。文中有一段是寫福貴沉浸在賭博的漩渦中無法自拔,不知不覺的陷入了龍二的陰謀當中最後輸光了家中所有財產,讓一家人淪落爲階下囚,表現出了當時社會的'人心險惡,但就是這樣慘痛的教訓才讓福貴從黑暗當中一點一點的給拉了出來,一次一次的慘痛經歷讓福貴越發的感覺到了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

最讓人感動的是家珍和他的孩子們,即使自己丈夫嗜賭如命也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所學習的,他的孩子們即使是在年幼也懂得關心父母不讓父母爲自己擔心。這不由得讓我們所反思,我們身處於富康的社會難道不應該懂得回報父母一點一滴的汗水嗎?哪怕是不讓父母爲自己所煩惱也是值得我們去多做的。

最後我想《活着》這篇文章是值得我們去閱讀的,它讓我們懂得感恩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富貴不求,只甘於做個平凡人,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過完一生不也是自古以來的人們所向往的嗎?

活着讀後感10

一個女人要活得有內容,可以是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的。當然精神世界比之物質世界將會更有意義,也更有遐想空間,因爲人的內心歡愉纔是真正的開心。

物質會老化,會陳舊,當然可以更新。但精神具內涵,可以思維的方式將其它擴大化,虛擬化。可隨自己的心情去潤色,因此是可以用來享受的。比如一張漂亮的花木雕大牀,可價值連城,但也不過是個睡覺的東西,但若加以精神,你可以想象在這種大牀上。。。,哈哈,無限的遐想!但是,一張極爲普通的大牀,你也可以展開相同的.遐想,只是這張大牀需要結實點。那麼一張小牀呢?不是也一樣可以展開聯想嗎?也許還更有情趣呢!因此,物質是媒介,而思想是自己的,是你可以馳騁的空間。

以你的馳騁空間去完成你的現實,當然不僅是牀第之事!你會活得瀟灑,活得漂亮。蘿蔔青菜各有所愛,記住,這是個法理。所以女人可以不漂亮,但可以活得漂亮。天生你材(你可以不是才),必有用!

去漂亮地生活吧,人是精神的,即便沒有物質的享受,我們想象還不行嗎?會想象的女人才是迷人的,會博得歡心和歡欣的,至少可以獲取歡喜吧?

活着讀後感11

翻開書之後,才知道電視劇《福貴》是根據這本書來的,才恍然大悟。本來想着,看了電視劇,就不用再來了,可是當讀了一會兒,我便放不下了,用一天的時間連着讀完了。

首先,確實有很多和電視劇不一樣的地方,電視劇多了一些情節和改動,不過大致還是一致的。然後,讀書和看電視劇的感覺是不一樣的,看電視劇就讓自己定格在人物當中,電視劇怎麼演就怎麼看,而看書的`過程,讓自己多了想象,多了理解。最後,通過整體的故事,不緊了解了福貴的個人生活,而且瞭解了中國當時的情況,受益匪淺。

從福貴這一生的經歷中,有喜有悲,到最後,看到了他對人生的太多,經歷之後有傷心,最後卻坦然放下了一切。在如此大悲大喜面前都能如此,對於我們來說,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有什麼可以接受,就有什麼可以放下。喜怒哀樂在事情出現之後表現出來很正常,但事後不放下,就是對自己的欺騙。

最後,想感嘆一聲,活着就好。勇敢的面對自己,不要欺騙自己。

活着讀後感12

意義的本身就是活着。

前段時間讀了餘華的活着。我感到一種荒涼的壓力。正像小說中餘華用一種蒼涼的筆調,用全知者的`心態,默默還原悲劇。我面對這個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老人,用着看似平淡的樂觀回顧自己的一生。

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小說裏福貴的所有親人,母親,兒子,女兒一個個離他去,最終只剩福貴一人以及一頭老牛。在空曠的世間相依爲命,一人一牛,同樣的年老,同樣孤獨,同樣活着。

這部小說帶給人們的不應該是生活的態度,更應該意識到文中的他不過是千萬勞苦大衆的一個縮影,從古至今遭受任何磨難人堅持不懈的所有人民。

好好活着,是中國人最樸實的願望,只有好好活着,纔有實現其他願望的一切根源。

希望我在重新讀這本書的時候,能夠以一種全新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不僅僅侷限於人們所認識到的事物。希望大家都能去讀讀這本書。

活着讀後感13

薄薄的一本書,從地主到貧民,從抗戰到大鍊鋼鐵,從一家四口到孤寡一人。寫的是一個人的故事,卻寫出了一個時代的滄桑。

福貴從一個富家公子,吃喝嫖賭,破敗了家,氣死了父親,過起了貧苦生活。自己也終於從要靠賭博“光宗耀祖”的富家公子哥,在敗了家業以後品嚐的勞苦、委屈、欺凌。他被抓去當過兵,經歷過生死,回來以後和妻兒相聚,開始踏實生活。然而世事難料,兒女都因孩子年輕就喪命,妻子身染重病最終也離開了自己,就連自己的外孫,也在吃東西被噎死,最後剩下這孤苦一人。

他活着,感受這生命,從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成長,與歲月爲伴,與故事爲伍,與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相依爲命。

人要吃的苦也許真的是有數的,年輕的時候你耗費了時光,年老的時候依舊忙碌奔波。人的`一生有太多的可能性,有太多的故事。活着是根本,活着纔有未來,活着也必會經歷風雨。

比起那個時候人們,我們也許是幸福的,吃喝不愁,沒有戰爭。比起那個時候,我們也許是不幸的,競爭激烈,隱性殘暴。這也許就是活着的意義,要經歷風雨,要感知冷熱,有感觸的生活,一路向前。

活着讀後感14

人是爲了純粹的活着而活着,而絕非爲了活着之外的事情而活着——餘華《活着》

第一次讀餘華的小說,當時是從十點讀書上看到的,對於一個佛系女來說,更多的是每天夜裏去聽主播磁性的嗓音下,講述着富貴的一生,每天聽上兩小節,陪伴着入睡,思考着人生。

無可厚非的是,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扣人心絃,死亡在作者小說中司空見慣,可是非得要至親全部離開,小說的主題就格外的鮮明?也許這是對富貴的報應,從一個衣食無憂的大戶人家的少爺,活着就是享樂,人生沒有目標,吃喝嫖賭,堵着堵着一發不可收拾,家底敗光。黃粱大夢終於醒了,富貴開始轉向人性的善良一面,勤奮勞作,愛護家珍,疼愛兒女,溫情猶在,然而苦難卻一直牽絆着富貴,身邊人相繼離去,就連不到三歲的小外孫都不放過,只剩富貴一人孤苦伶仃,還有那頭老黃牛,他給黃牛也起了富貴的名字,揭示了主題。

生易,活易,生活卻不易。我們聽了好多前輩的.經驗也沒法切身領悟,非得撞的頭破血流才安安分分,從青澀學生時代到入社會,這個轉換是否適應?想必大多數人都感同身受,社會不好混,可成功是給有準備的人,這是真的。

要用的東西都很貴,所以抓緊時間提升自己。好好愛自己。

活着讀後感15

《活着》通過以作者聆聽福貴的敘述,平靜描繪了福貴的一生,也反應出福貴那個年代農民的生活狀況。

通讀全書閱讀之後,爲了更好的寫出來,但是由於時間關係,只看了電視劇《福貴》,電影《活着》的一些片段,和幾篇讀後感,全書雖然在平靜的敘述,但是全文給人的感覺就是悲劇,從福貴敗光家產氣死他的父親,到他爲了請醫生而進城卻被當壯丁抓走,因爲貧窮把女兒送人,後來的兒子因獻血被而死亡及後來鳳霞、家珍、二喜、苦根每個親人的離去等,僅剩下福貴和老牛孤獨的生活,活着的意義也是僅爲活着。

但是換一種想法,福貴敗光了家產,也沒有了龍二的結局,抓去當壯丁,後來回到了家珍身邊,又何嘗不是一種幸運呢,雖爲貧窮,但有家珍的陪伴和溫馨的家庭,不也是幸福的嗎?活着,幸與不幸,又是如何定義呢?

由於個人的生活經歷有限,《活着》給我的啓示是,無論外界生活如何,都應該樂觀、積極去面對。上帝在關了一扇門的同時,肯定爲你打開了一扇窗。面對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做到既來之,而安之。從容面對,總會得到收穫的,面對喜歡的外界環境,要保持謙卑之前,不要過於驕傲,我總是認爲好運和壞運是1:1的,如何過於驕傲,會造報應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