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7.98K人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通用5篇)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1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冰心

當我讀完《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時,我深深地舒了口氣,淚水再次溢滿眼眶,悄然滑落,這已不知是第幾次因趙美萍的遭遇觸動內心那根小小心絃。我不知該如何講述趙美萍傳奇的人生經歷,也許腦海中突然浮現出的那首冰心的小詩,最適合不過了吧。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是一本震撼人心、催人奮進的勵志之書,是一本挑戰苦難人生的紀實佳作,講述了作者對命運的頑強抗爭,最後夢想成真的故事。

巴爾扎克曾經說過“不幸,是天才的晉升階梯,信徒的洗禮之水,弱者的無底深淵。”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人生要盡力的度過每一關,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輕言放棄。作者趙美萍做到了,她不僅沒放棄,而且實現了人生的華麗轉身。出身卑微、家境貧窮、年幼喪父,這些沒能阻礙他的茁壯成長。砸石頭、服務員、服裝流水線女工,這些沒能壓垮她的頑強意志。她一步步的前進,懷着“一定要出人頭地的”堅定信念,終於在大上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地盤。處在那樣困難的環境,我們很難想象作者趙美萍是以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執着,怎樣的堅強面對所處的困境。作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我們,遇到一丁點困難,又是抱怨,又是哭訴,當我們真的面對這種困境時,又會以怎樣的姿態面對?是放棄?是逃避?是頹廢?還是匆匆了結自己的生命。因此,這就是趙美萍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頑強不屈。

“經歷是一筆財富,苦難是一座金礦!”,我敬佩她的頑強拼搏的意志,永不服輸的性格,最敬佩的是她那好學求知的精神。在艱苦的打工生涯中,她沒有放棄求知的慾望,沒有放棄她的摯愛—讀書。打工生涯艱辛忙碌,但她仍擠出時間讀書考證,生活環境艱難困苦,但她仍執筆耕耘理想種子。作爲當代大學生,有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有傳道授業的老師陪伴,有書香四溢的寶庫——圖書館,有優美舒心的校園,有激動人心的各種競賽,這麼多的良好條件,本應看到的是積極向上的面孔,不斷進取的學生,如飢似渴的閱讀。然而,現在到處都是低頭族,電子書已經代替了紙質書。手機通信已經代替了面對面交流,人們開始浮躁,不再靜下心來認真做事。其實,當你迷失自己時,想想正在辛苦勞作的父母,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想想身邊所提供得良好環境,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學習呢?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演算使人精密,哲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使人善辯。”既然閱讀有那麼多好處,我們何樂而不爲呢?圖書館是個寶藏,其中珍品等待我們去發現。作爲一名大學生,我們要好好把握現在,利用種種有利條件,去創造屬於我們的輝煌明天!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2

石縫間夾生的野草,有着最頑強的生命力,無論條件怎樣艱苦,它都要努力成長,迎接陽光的照耀,迎接雨露的滋潤,迎接風兒的安慰,這句話用在作家趙美萍身上再恰當不過。

我在塔讀文學書城裏隨意瀏覽,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這本書的名字所吸引。我沒上過大學,想着大學裏的文化氛圍,書香校園,人文環境都很好,對大學一直都充滿着憧憬,怎麼上過大學的人會說它是苦難,帶着疑問,帶着好奇,認真地閱讀了這本書。它不是一本簡單的自傳,而是作家趙美萍挑戰苦難人生的真實故事。她出身卑微,家境貧窮,自幼喪父,當過童養媳,遭受過村霸惡魔的欺負,親人的冷落,迫不得已跟着母親逃到安徽,過着寄人籬下的日子,十四歲便退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挑起生活的重擔,供妹妹讀書,供年老體邁的生病母親和繼父。繼父家裏一貧如洗,就這也要遭受他家人的橫眉冷對,怕她爭奪繼父的家產。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裏,她依然對生活懷着無限的憧憬與希翼,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做着頑強不屈的抗爭。十九歲,在上海打工,做過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服裝廠技術員……吃盡千辛萬苦,但她仍然懷着堅強地信念,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熱愛,在打工之餘,堅持寫作,筆耕不輟,最後成了一位知音雜誌社的編輯,終於破繭成蝶。真的是“吃的苦中苦,方爲人上人。”

當我看完這本書,淚流滿面。自己也出生在農村,年齡跟趙老師相仿,她所吃的那種苦,我能想象到、體會到。我被趙老師這種頑強不屈、堅忍不拔的精神所感動。回想自己生活的那種苦,跟趙老師比起來那就不叫苦。我們比趙老師幸運,所以更要懂得珍惜,找到自己的追求,更要努力地奮鬥。

面對生活的挫折,抱怨不是我們該有的態度,逃避是懦弱的表現,脆弱更不是放棄的理由。我們要有自己的追求,人生很短,我們更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對於苦難,它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是災難和挫折,也可以是挑戰和機遇,不同的態度造就不同的人生。在前進人生的道路上,無論經歷了多少苦難,我們都不應該放棄,像趙老師一樣,活出自己靈魂的重量,這樣才能完善我們的人格,接受社會的洗禮,找到豐富的內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通過這本書,我也意識到自己對女兒的教育方式要發生改變,因爲有些溺愛孩子,生怕她吃一丁點兒苦,現在意識到錯了,我不讓她現在苦,以後世界會讓她更苦。亡羊補牢爲之不晚,讓孩子在這本書中感悟苦難的力量,明白苦難也是一種財富,如果生活沒有苦難,就像一覽無餘的平地,既沒有挑戰,又沒有好奇!戰勝苦難,苦難是財富,被苦難戰勝,苦難是災難。願我的女兒幸福地生活,如果不能,讓她在苦難中學會勇敢和堅強!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3

今年寒假,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一書,被文中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打動。

這本書的作者出身卑微,家境貧寒,自幼喪父,小小年紀便輟學上山砸石頭,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的重負,用血汗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就在這樣艱苦的環境裏,她依然對生活懷着無限的憧憬與希望,以堅忍不拔的意志與艱難的生活作不屈的抗爭。19歲那年,作者因母親生病欠下鉅債而到上海打工,先後做過餐館服務員、服裝廠流水線女工、時裝公司技術員,吃盡千辛萬苦,但作者懷着一股“一定要出人頭地”的信念,頑強拼搏,終於在海納百川的大上海樹起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讀完這本書後,我明白了愛拼纔會贏,有志者事必成!

老師評語:文章語言準確,句子通順。小作者能夠把書中人物的故事描述出來,大致能夠抒發自己的感受。如果能夠把自己的感受描寫得在具體些就更好了。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4

自昨天晚上到今天中午一口氣看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讓我深深的認識到,不論是那個名人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在他們的骨子裏面有着積極向上的精神,一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一種不滅的信念!也讓我重新認識到,苦難的人生,是一種不滅的信念在支撐着前進的動力!

好久沒有寫日誌裏,感覺對於自己內心的表達又顯得那麼生疏了!曾經對於自己的承諾沒有兌現,一而再,再而三的給自己找一些說服不了自己的藉口,來掩飾自己心中的那份不安,每當看到別人曾經的青春是那樣的拼命,看到趙美華從一個砸過石頭,在餐館端過盤子,在服裝流水線上做過縫紉工、技術員,在廣告公司做過業務員……她用柔弱的雙肩扛起家庭重負,用掙來的微薄收入養活全家,供妹妹讀書。最後,她以小學文憑和發表的數百萬字作品,大膽應聘著名期刊《知音》雜誌社的編輯、記者,並被破例錄用。

這樣的高度不是短時間內就能達到的,就如趙美華在應聘知音編輯時說的那句話一樣,苦難就是我的大學!沒有經歷磨難的人生是殘缺不全的人生,沒有經歷苦難的人生更不會珍惜這匆匆的時光!但我讀完了《我的苦難,我的大學》,彷彿書中的畫面歷歷在目,久久不能讓我平息!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回想了自己的家鄉,回想起了我的爸爸媽媽。看到生命一次次的奪走了身邊親人的生命,我只能告訴自己,善待自己的生命,愛惜自己的身體。因爲誰也無法預測明天將會發生什麼,生命最終逃不過規律的輪迴,生老病死,是每一個人都有去面對的。直到今天我還未曾想明白,我要在我有限的生命裏留下一些什麼,只是這樣碌碌無爲!更沒有明確的方向,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方向,但卻未曾找到。有人問我,你的理想,你的目標是什麼,我最終不能夠給別人一個明確的答案。

總想把這段時間的.經歷給翻了出來,重新靜下心來思考今後的路在何方,我最恐懼的不是苦難,而是沒有目標,在人生的旅途中迷失了方向,也會讓人慢慢的在紛擾的人世間沉淪下去,耗盡了畢生的時光也沒留下什麼,帶給自己只是那些遺憾。

總想給自己一個期限,卻不知道這個期限是多久!現在給自己最大的安慰就是,一些事情總要經歷過,才能給自己一個兌現夢想的承諾!

  我的苦難,我的大學讀後感5

昨天晚上,我看了一個叫《我的苦難,我的大學》,我爲文中趙美萍的童年感到悲哀與同情。她的童年時灰暗的,灰暗而又那麼的遙遙無期。故事發生在七十年代,一個貧苦,無知的年代。

他家裏和她一起生活的有母親,父親,和一個比她小4歲的妹妹。小學那年,他的父親由於麻瘋病,被遣送到了醫院。兒時的玩伴說她是麻瘋病的女兒,故意的疏遠她,更可怕的是,他們就因爲這個欺負,甚至是欺打她們。弱小的心靈倍受踐踏。但是她要堅強,弱小的她知道不能在這個時候軟弱下去。爸爸的病很嚴重,加上母親也是一身子病痛,妹妹的幼小,家裏的貧困,不的不逼她堅強而且成熟起來。是的,成熟。於是她一個小學4年紀的女孩子擔當了家裏的勞務,早上起牀,給家裏做飯,然後撿牛糞,拱豬,等等一些本該是大人擔當的活,然後去學校。晚上回來又要重複着早上的動作,夜裏她就拿着書看,因爲看書已經成了她在家裏的唯一娛樂。

終於在幾個月後聽到了她父親要出院的消息。這一消息便成了她精神上的支柱,因爲疼愛她的爸爸出院,就代表着她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過做個年齡段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像現在已樣。暑假媽媽把去醫院裏照顧爸爸的事情交給了她,她很高興的去了,就在去了不久的一天,也就是爸爸應該出院的那天早上一個斷絕了他期望的噩耗傳來,由於護士打錯了藥劑,她爸爸迅速的死亡,她靠在全身蓋着白布的父親身上,哭的是那麼的傷痛欲絕,外人的聲音漸漸的模糊。爸爸的死在她受創的心靈上又劃上了一道口子,一道血淋淋的口子。媽媽聞訊趕來,直接暈倒在了醫院門口。後來醫院給了20塊錢的安葬費,帶着爸爸的屍體回到了家裏。從此她的生活越來越黑暗。

媽媽的病是屬於那種很突然的病,一秒鐘前好好的,但是一秒鐘後或許她會暈倒。後來她得知爸爸並不是媽媽的原配。媽媽年輕的時候,外公給媽媽定的娃娃親,嫁給了一個五毒俱全的男人,男人三番兩次的毆打母親,母親過着連狗都不如的生活。後來那男的被抓去坐牢了,媽媽才獲得了重生,後來才和爸爸在一起。

就在幾天後那男的居然再次的找到了母親。由於父親的死,她們顯得是那麼的無助。那男的要求母親繼續和他在一起生活,但母親死都不從。母親招到了一次一次的威脅和毆打。又一次他居然揚言要殺掉她們,無奈之下,一家3口決定逃出那男人的視線,在出逃的那段時間,她懂得了親戚的虛僞。她們逃到了一個遠方的姨家裏,姨收留了她們,後來母親走了,帶着妹妹去了一個遙遠的城市——安徽。把她一個人丟在了家鄉。然後叫一個陌生的男人收留了她,條件的她得當男人兒子的童養媳而且得供她上學。媽媽的作爲讓幼小的她開始怨恨母親。

從此,她便在這男人家裏生活,但是生活的是那麼的低賤,她是多麼的期盼母親能夠回來帶她一起去安徽生活。

後來母親過來看望她,並且哀求安徽男人帶她一起去安徽,後來經過母親的哀求,終於答應下來。同時還得哀求現在照顧她的男人放她走。後來他如願以償的和她們來到了安徽。

但是繼父家裏並不像她所想象的那樣,依然是一貧如洗。一間只有3室的房子,住着繼父的弟弟一家人,以及她們一家人,狹小的空間擁擠的猶如一道狹縫。她知道她並沒有擺脫命運。

小學畢業那年,她憑優秀的成績被重點初中錄取,但是繼父卻沒有多餘的錢供她上初中。只好輟學在家。後來12歲的她去砸石料。悲惡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了她18歲,18歲那年母親病重了,惡性膽囊炎,家裏負起了沉重的債務。1100多元,對那時候來說已經是一筆鉅額。

同村的男孩子在上海打工回來,她便和他一起去了上海。幾經波折,最後在一家服裝廠做功。在她心裏,她再也不想回到那個對於她來說,每天都是噩夢的家。所以讓她深知,她必須要做的比別人出色,過的比別人更好。於是她便在上海人的歧視,和冷嘲熱諷下堅強的工作下去,通過總總的努力,獲得了日本老闆的認可。同時她的文筆也被部分人所熟知。但是她從小的經歷使他更加的不安於現狀,她毫不猶豫的選擇了離開了那個她工作了6年的工廠。

一路的艱辛,一路的努力,她最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小學文憑,當上《知音》編輯的奇蹟。

一個小學文憑的人,尚能做出這番業績,是在是不容易。更是讓所謂的大學生感到汗顏,她之所以能夠成功,我想這便是驗證了古人所說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脛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幸福亂其所爲"吧,人的一生不可能的事情很多,但是隻要你認真的對待,樂觀的對待所有問題,把所有的不幸當成你成功的動力,那麼,成功之路便在腳下。最後她說,“我很慶幸我能夠有這麼苦難的人身,如果沒有這些,我不知道我現在是怎麼樣的”是的,我的苦難,我的大學。一所叫做苦難的大學,它究竟能夠培養多少成功之人呢。苦難,他孕育的是那份不甘,逆流向上的精神。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