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傅雷》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95W人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傅雷》讀後感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傅雷》讀後感範文

《傅雷》讀後感範文1

傅雷是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他是一個博學,睿智,端正的學者,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溫厚仁慈,又端莊賢淑的東方女性。

第一部門對讀者來說是一個對當時文藝復興時期汗青的一些瞭解和馬基雅維裏自己對政權分類的一些看法。第二部門是作者對自己祖國意大利當時部隊狀況的擔憂和否定。第三部門,就我感覺,是整部書的最精彩也是最受爭議的中央,我的一些感受和想法也大都來自於此。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工具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發展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明白,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以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怎樣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世界名著讀後感範文

我也是出與好奇心和抱着讀名著的心態來讀這本飽受爭議的又被人成爲是人類汗青上巨大思想的書的。

讀完後,就我感受,書是分了三個大的部門,分別是:當時歷代國家的分類以及對其中君主國中君主得到政權的不同方式的分析來闡明他們之間獲得和維持統治的難易程度名著讀後感;

《傅雷》讀後感範文2

喜歡在炎熱的夏日午後,找一處清涼,捧一本書,書頁被指尖翻動,跟隨筆者走一段別有趣味的旅程。這一次,我在傅雷家書的字裏行間中看到了疼愛、培養與希冀。

傅雷,我國著名翻譯家、文藝評論家,一生成就卓越,但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傅雷更多是作爲一個父親。

“孩子”“聰”是傅雷在書信中對兒子傅聰的親切稱呼,每一個字眼無不深深藏着一個父親對自己兒子的疼愛。在送別兒子的月臺上哭成淚人,彷彿又出現以前失戀的經驗,這是不捨;在兒子走後的第二天就想寫信,與妻子不停回憶兒子二三歲到六七歲之間的小故事,這是想念;從心裏感謝傅聰之前一個半月待在家裏的生活,高興地與兒子成爲朋友,這是陪伴……父親,傅雷似乎變成脆弱的人,無時無刻不把心放在孩子身上,爲他們操碎了心,和妻子卻覺得只要兒子的來信上寫着“親愛的爸爸媽媽”就無比滿足。

每每看到這些眼眶總是情不自禁地溼潤,因爲自己的父母也和傅聰的父母一樣把自己生活中的很多小事安排妥當卻毫不埋怨,但可以因爲我的關心開心不已。轉眼間,我也要離家踏上求學之路。只要想象一下分別的畫面就十分害怕,生怕看見我離開後父母落寞的背影,可是別離是難免的。

在信息發達的今天,通訊方式不只書信,比起快捷的網絡與快遞行業,郵政似乎也慢慢的被淘汰。可是外出讀書的孩子卻反而少了與家裏的聯繫。傅雷在信中對傅聰說:“媽媽說你的信好像滿紙都是光芒四射。”可想而知,或許因爲你的一條短信,父母也會興奮很久,可能在睡不着的夜裏會翻出那條段信再細細回味。多多與家裏聯繫,聽見你的聲音,即使相隔千里爸爸媽媽們也會覺得很幸福的!

傅聰爲了鋼琴事業遠赴波蘭,常常因爲技術、比賽、學習和與別人的交往而產生煩悶,這是傅雷又變成了一位嚴格、謹慎、學識淵博的老師悉心開導與培養兒子。“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傅雷教導兒子的原則;“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這是傅雷做人的基本作風;“不能充分掌握時間與區別事情的緩急先後,你的一切都會打折扣”這是傅雷對安排的建議;“一個人發泄是要求心理健康,不是使自己越來越苦悶”“人一輩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真正解脫。只要高潮不過分使你緊張,低潮不過分使你頹廢,就好了”這是傅雷對兒子的開解……

句句箴言,是對兒子的開導與培養,卻也是傅雷人生中切實的體驗與感受。我們的父母平時也會苦口婆心地教育我們,我們卻時常嫌棄他們嘮叨。可是雖然父母不是什麼大人物,講述的卻是他們畢生的感悟,他們只想傳授予我們,讓我們少走彎路。有些苦難他們不忍心讓我們再走一遭。

也許有的時候因爲你的執拗,父母會着急地說:“人教人,教不會;事教人,一教就會”,那是因爲他們太愛你。爲人處事,多品品父母的教導與勸戒,你或許能從中體會到更重要的道理,這樣方能成長!

傅雷總要求傅聰多多提筆給家裏寫信,除了希望兒子多與家裏聯繫、提高兒子文筆、鍛鍊兒子思維,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傅聰多談談音樂問題。因爲傅聰身在國外,見聞既廣,會有許多感想和心得,也有老師和別的教授的意見。而在國內,許多青年開始覺醒又苦於沒材料就常去找傅雷談天,如此,傅雷希望傅聰儘量把國外的思潮向他們報道。對此,傅雷說:“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施肥、墾植!”

傅聰也是抱着一腔熱情,想爲祖國、爲人民服務,傅雷教育他爲祖國、爲人民服務並不限於在國外爭光,也不限於用音樂安慰人家,但藝術家還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時時刻刻傳達給別人,讓別人去作爲參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資料。他說:“孩子,一個人空有愛同胞的熱情是沒用的,必須用事實來使別人受到我的實質的幫助,這纔是真正的道德實踐。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不管身在哪裏,都應該有這樣的抱負和行動,去靠自己的力量爲祖國、爲人民作出一份貢獻。在心繫祖國的同時,用實際行動來實現抱負才是真正的做到了!

雖然傅雷先生在文革中遭遇迫害最終與妻自雙雙在家自殺身亡,但他所譯著和原創的作品留了下來,會如同這本《傅雷家書》一樣,被後人閱讀並收穫頗多!

雖然只是一紙書信,在曾經的年代裏卻貴比萬金!哪怕作爲傳統,也應按讓它流傳下去。傳的不只一封家書,更多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古訓!

《傅雷》讀後感範文3

讀了《傅雷家書》,我才真正明白什麼是“家書抵萬金”,它給世人的啓發又豈止是萬斤能夠衡量的!

在那麼多封家書中,我看到了傅雷先生對孩子苦心孤詣的教導,看到了傅雷先生那顆拳拳的愛子之心,還看到了傅雷先生在藝術,音樂方面的造詣很深。幾乎,每一封信中都向孩子談音樂作品,談表現技巧,藝術修養等,而不僅僅是希望孩子一天天沒有節制的訓練,而是講究技巧,從事物中領悟情感,才能不做它們的奴隸,用心書寫自己的創作。在家書中,不管是傅聰去波蘭留學,還是後來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先生始終關注着兒子在音樂藝術道路上的成長,不時給予指點,還不時寄給中國古典的文學名著及藝術方面的畫,書籍。在傅雷先生教導孩子中,還有是怎樣叫孩子面對壓力,如何正確處理生活中的問題,也能看出傅雷先生望子成龍的心更多在孩子在成長道路上的發展,所遇的困阻,同時細心的給出自己以往的經驗,拳拳愛子之心,更是溢於言表。

傅雷先生不僅愛子愛家,還很愛國。讀完《傅雷家書》,我感動於傅雷先生的言傳身教,更感動於他祖國及人類世界的高度熱愛和負責。但當傅聰風塵僕僕的回國時,迎接他的不是雙親欣喜的笑顏,而是兩盒殘忍的寒灰。心中又是何等的苦痛。

但傅雷先生對孩子的諄諄教誨,真誠交流,每一次都另人感動。即使他已不在,可是他的精神卻會伴隨着我們,讓我們擁有新的勇氣和信心來面對更加美好的明天。

《傅雷》讀後感範文4

“我們也許有些心聲不便講/因此簡略說/我很忙/有時你花半天煎一碗藥湯/這麼守候我/到天光/一天天過去/一天天老去”一首家書緩緩而深沉的傳入耳裏,,緩緩合上手中的《傅雷家書》,那份厚重的愛以及這份愛帶來的震撼在心中久久縈繞不去。

“長篇累牘的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個警鐘,無論在做人當面還是其他方面。”微黃的紙上,筆尖輕擦,一位熱烈又恬靜,深刻又樸素,溫柔又高傲,微妙又率真的父親形象躍然紙上。濃濃的愛意力透紙背,父與子,母與子是那麼的平等,和諧地親密聯繫着……

多麼歆羨那麼一份和諧平等的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多麼喜歡這麼一份車馬和郵件都慢的時光,讓感情可以緩慢而有期待的流淌。回首現今,不禁有些許悲傷與惆悵。信息科技快速更新,人們腳步匆匆,很忙,似乎在父母面前駐足花費時間是奢侈浪費的,更不必談在陽光正好的午後,執筆,給父母,給兒女一封信了。然而,更讓我悲傷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充滿了功利和急迫。“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觀念讓父母也沒了和孩子這麼緩慢而溫馨地交流了。您且看,那些“虎媽”“狼爸”,與孩子間除了嚴厲的呵責,無盡的要求,粗暴的棍棒,還剩下些什麼呢?本屬父母與孩子的那份自然相隨的溫情蕩然無存。當然,也不乏一些如我般因父母奔波生活而被“放養”的“野孩子”。在看書中的一封封家書,一份份深情,心中的歆慕是如此的強烈。

在《傅雷家書》中,我看到的不僅是對孩子滿含愛意的父母,更有對父母滿滿愛意的孩子。在遠離家國的異鄉,能收到家書,能受到父母的諄諄教導,是陪伴他克服異國他鄉的寂寞與困難的動力,這是幸運的。但我們更要明白這份愛意的傳遞是傅聰,傅敏願意和父母交流,這是讓愛傳導的很重要的條件。而今的我們,有多少次在父母想要與與我們交流是粗暴地打斷,讓父母欲言又止?多少次,在父母來電想起的時候是一腔煩躁,粗暴摁斷的?所以,我們在羨慕傅雷家書中孩子與父母的溫情時,也要明白,只有我們主動一點,與父母之間的故事纔會更精彩。

真心感謝那個時代沒有手機沒有電腦,真心感謝那個時候的驛路郵差,讓《傅雷家書》在這個陽光靜好的午後,給我一份脈脈溫情,給我一個反思與父母關係的時刻。

《傅雷》讀後感範文5

每個人都有生身父母,大都體會過父母的慈愛和教誨。當我讀着這本家書,感到的是一種另一番教誨,不是老師的教導,不是長者的叮囑,而是父母對兒女的關切,是不同於我的父母的關愛,卻不失被細心呵護的感覺,我似乎找到了另外一種父母之愛,這也是大多數子女所體會不到的。這也許是這十年對她愛慕不減的原因吧。是那一封封家書,就象一次次珍貴的談心,拉近了我們的距離,我像一個乖孩子在感受着,聆聽着,用心銘記着。

父親傅雷是一個睿智,博學,正直的學者,年輕時甚至有些暴燥,極富個性。母親朱梅馥是一個具有東方文化素養,又經西方文化洗禮,既端莊賢淑,又溫厚善良的東方女性。

父親傅雷對當今中外的文學、音樂、繪畫、涉獵廣泛,研究精深,個人的文化修養極高。而他培養的對象又是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終於成長爲國際大師的兒子傅聰。他深刻懂得,藝術即使是像鋼琴演奏也需要嚴格的技術因素,但絕不是“手藝”,而是全身心、全人格的體現。他教育兒子說:“我始終認爲弄學問也好,弄藝術也好,頂要緊的是“人”,要把一個“人”’儘量發展,沒成爲藝術家之前,先要學做人,否則,那種某某家無論如何高明,也不會對人類有多大的貢獻。一個純粹投身藝術的人,他除了藝術和個人的人格,已別無所求。

而所謂“人”在傅雷心中又是具體而微的,這不只是一個願望,一個口號。它大到對世界對人類對祖國的忠誠與獻身精神,小到對自己事業的嚴謹,對父母的孝敬,對妻子的理解,對友人的寬容,甚至具體到了一個樂段的處理,一位友人的交往,以至於兒子的言談舉止也都一一告誡“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都使讀者印象深刻,頗有感言。

母親在那個險惡的年代,在個人安危毫無保障的日子裏,她心繫遠方的兒子和孫子,她剋制着內心的恐懼和痛苦,把堅強、安詳、無微不至的關懷傳送給漂泊異國他鄉的親人。一件爲孫兒一針又一針織出來的毛衣,情重如山,她卻爲“禮薄”而不安,爲了讓兒子在異國感受到家庭的溫馨,她一絲不苟地寫下菜餚的製作程序,惟恐疏漏一個細節。她愛夫愛子,一生爲這個家奉獻,然而,她同樣爲了不能再忍受的人格尊嚴的踐踏和侮辱,夫妻二人一同將生命融合,邁向永恆,或許更多的是徇情,也算是個結束。然而這個結束卻從沒讓人把他們夫婦倆分開過。

夫婦二人作爲中國人的典範,一生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培養兩個兒子成材,大兒子傅聰成爲着名的鋼琴大師,小兒子傅敏成爲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教兒子先做“人”,後成“家”,在他們的人生的句號中,就用“人”字結束了,一切美好的的回憶不願讓自己屈辱,不願再讓生活中有如此多的自己不能忍受的不愉快。他們寧肯拋棄自己而獲一個解脫,來完成人的詮釋。 他們的死在我心中有了震撼,我不再象年輕時那樣爲他們痛楚,只求半個世紀來他們真正的安息。

正是他們嚴格的家教陶冶出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正如好友樓適夷面對傅雷對兒子傅聰的家教的過嚴過細卻“不以爲然”。然而就是這樣嚴格的家教,才造就了他不俗的一生,並給千千萬萬的父母留下了一面寶鏡,照一照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吧?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怎樣做事做人?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的音樂譯着和兒子溝通交流,他把對祖國的發展的關切之情,以及對祖國的熱愛同樣流露給學生,傅雷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和心力,在對社會祖國和人類世界儘自己的責任。兒子傅聰,在異國漂流生涯中,吸取了多麼豐富的養料,但父親使他在海外孤兒似的處境裏,好像父母仍在他的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使他有勇氣和力量去戰勝各種各樣的魔障和阻力,踏上自己正當成長的道路,通過這些書信,不僅兒子和親人之間,建立了牢固的紐帶,也通過這一條紐帶,也使傅聰與遠離的祖國牢牢地建立了心的結合。後來的事實證明不管國內家庭所受到的殘酷遭遇,不管他自己所蒙受的惡名,他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不受祖國敵對者多方的威脅利誘,沒有說過或做過有損祖國尊嚴的言行,這就是一個父親對一個兒子的薰陶,這與父親在數萬裏外,給兒子殷切的愛國主義教育是分不開的。時間,距離都不是問題,有心的父母,你那顆不眠的愛子之心,就是不可替代的教科書,人生的加油站。

這種關愛不是意識一個階段,而是伴 父愛而來。這位嚴肅的父親,從來就沒有推卸自己的責任,即使在上海被日本包圍成孤島時,他就把孩子關在家中,而且很早發現在他幼小的身心中,有培養成爲音樂工作者的素質,正如他對自己對人對工作對生活各方面都要求嚴肅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一樣,對待幼小的孩子一樣,他親自編制教材,給孩子制定日課,一一以作則,親自督促,嚴格執行,他規定孩子怎樣說話,怎樣行動,做什麼,吃什麼,不能有所逾越。他做到了,也一同要求兒子做到了。真乃真父子。我爲人間的這一遭父子情驚歎,對,是朋友,是同志。

除了感慨傅雷在創作上甚豐的翻譯作品,驕人的成績,還爲他是這樣一個集藝術與生命都美妙地融入自己生命中的一個近乎完美的人。他的生活有規律,人生就是優美的弧線,那留給我們的點點滴滴那樣溫暖每個少年、青年、父母的心。

對待兒子,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孩子經受痛苦時,他說:“辛酸的眼淚是培養你心靈的酒漿,不經歷尖銳的痛苦的人,不會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他不爲孩子包辦,而爲孩子這種蛻變的過程而高興,並且鼓勵他藝術要有更誠摯的心,“得失成敗盡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於心。

爲了指導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習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用堅強的信心,剋制一切的煩惱,他說“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隻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

面對現在大學生郵給父母的待寄匯款單,沒有其餘的問候,而這位父親告誡兒子寫信就是強迫你整理思想,也是極好的訓練。在如今是多麼需要啊。

在日常生活中,他告誡兒子“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緊時間”;“做事要科學化,要徹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難爲情,被人家隨便多留,才能不打亂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習慣,就等於修改自己的意識與性情”。我覺的就是我們生活中急需解決的問題。

而這樣嚴於律己教子的人,他卻說:“身外之名,只是爲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卻沒有相干。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智者自甘淡泊,因此我們不因該受羈於貪念和慾望”。對成名成家的兒子不忘人生指南。

而當成年後,兒子面對感情的選擇,他竟也不失時機的幫助:“要找一個雙方缺點各自都能各自認識,各自承認,願意逐漸改,同時能彼此容忍的伴侶(這一點很重要),要找永久的伴侶,也得用理智考慮,勿被感情矇蔽,服人的眼光———結婚就會變,變得你自己都不相信事先要想不到這一着,必遭後來的無窮痛苦。”而當他們成家後,他有叮囑切勿錢在手頭,撒漫使花,越是輕視物質,越需要控制物質。

隨處讀來,有反覆叮嚀,有溫馨提示,有如朋友交心,有的甚至連點重重的着重號,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些如細流般溫潤人心的句句話語,難道只是一般父母意義上的嘮叨,這是千年修來的服氣。翻動着每一頁字字沁人心脾,我的心總能被染的金燦燦的。

隨書還附錄了兒子傅聰,傅敏給父親的信,看來這些信並非一去不復返,並有幸被我們讀者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比起其餘誡子書更增添幾分民主平等。不幸的是這樣幸福一家被時代過早的拆散,作爲一名教育者,一位家長,我力推這本書,或許你從中可以領略的更多,不妨親自拜讀。

《傅雷》讀後感範文6

“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也不是體力勞動,而是操心。”歲月在你的臉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皺紋,昔日那個膚若凝脂,貌美如玉的學醫女生,那個爸爸大學畢業獨自尋找自己姻緣的媽媽,那個原本可以到六十纔可退休卻爲了圓圓而提前退休的母親,如今已因操勞而失去了年青時的青春的苗條美麗和年輕!媽媽,在這個母親節到來之際,我要爲你歌唱這篇讚歌,同時爲每一個想要給媽媽送上美麗的人寫上一篇可以傾注自己感謝媽媽心血的文章。所有的一切,如果時間可以凝固,我想,用這篇飽含我愛你的訴說文章告訴你,媽媽,我的好母親,我最愛你。媽媽,我想給你祈福:有一種幸福是,當你轉身回頭,你想要的愛和幸福,一直在你的左右身旁,永遠不會離去。我更想用它,讓幾十年來默默爲家庭付出的你,學會愛自己。

“我們一輩子的追求,有史以來有多少世代的人追求的無非是完美。但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因爲人的理想、幻想永無止境。所謂完美像水中花、鏡中月,始終可望不可及。”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天性,而孩子對父母的愛是人性。最後,我把這句話獻給所有的父母子女,父母對待子女不必太苛刻,偶爾讓他們暫停一下,這樣纔會有更大的動力勇往直前;子女不必對父母太挑剔,如書中所說的完美永遠是追求不到的,唯有學會感恩。

《傅雷》讀後感範文7

在書中我們不光看到了一個嚴格的戒子而又親切關愛的父親,同時也看到了父子的共同成長。他說:“我高興的是我有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長的。”而且,他謙虛誠懇地說:“我與兒子的相處中,學得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昇華。教會我們如何和孩子相處,以怎樣的一種姿態交往。”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能夠像傅雷一樣伴隨着孩子的成長,並且自己也能一起成長的父親是幸福的。真的希望那些整天忙於工作和應酬的家長有時間也讀讀這些家書,想想我們給了孩子一些什麼?爲了孩子我們自己應該怎樣做?

《傅雷》讀後感範文8

《傅雷家書》是我國文學藝術翻譯家傅雷及夫人寫給傅聰、傅敏等的家信摘編,這是一部最好的藝術學徒修養讀物,也是一部充滿着父愛的教子篇,傅雷夫婦是中國父母的典範,他們苦心孤詣、嘔心瀝血地培養的兩個孩子:傅聰──着名鋼琴大師、傅敏──英語特級教師,是他們先做人、後成“家”,這樣的教育方法在我們現在還是十分適用的。

傅雷的教育方法同時也讓我回想我自己所受的教育。在兩種不一樣的家庭教育下產生了兩種不同的結果,就是傅雷的'家庭整天和和睦睦,相親相愛。但是在我們家就沒有這種氣氛,原因在哪裏呢?

我們很多家長忽視了同孩子的朋友關係,養了十幾年,卻沒有真正地享受過爲人父母的樂趣,他們因爲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揠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有些家長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們想過沒有,他們有傅雷那種身教重於言傳的品質嗎?光學傅雷一個“打”字,打得出一個好結果嗎?

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因此黯然失色。傅雷悟通了,他的晚年雖然由於政治運動的原因飽受折磨,但在這一點上他是幸福的,因爲他和兒子成了最知心的朋友。我們家正是缺少這種溝通,我的父親是一個十分傳統的人,正是這樣,他說的話我不能反駁。導致了我們的感情變得陌生,從這裏可以想到,溝通是一個家庭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工具。

《傅雷家書》給了我許多影響,傅雷的嚴謹作風和深遂的思想潛移默化地教導了我;我喜愛這本書,敬佩傅雷爲人與學識,羨慕他和一家的相親相愛。

《傅雷》讀後感範文9

翻開泛黃的紙頁,濃濃墨香中,是家裏流露出的真摯父愛。讀罷全書,傅雷對孩子的諄諄教誨和他真誠直率的人格魅力,無不令人欽佩和感動。《傅雷家書》就是這樣一部苦心孤詣的教子篇,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嚴肅、一絲不苟的對待一切,做一個德才兼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作爲父親,傅雷教子極嚴,可他又具有令人感動的真誠和樸實。

在送走將去波蘭的傅聰後,離別之悲不由的喚起傅雷對往事的回憶。在家書中,他深刻的反省自己,後悔自己當初不近人情的教育“我良心上的責備簡直消釋不了,我永遠補贖不了這種罪過。”父親能夠對兒子真誠的道歉,一切的愛,都在父親的懺悔中彰顯出來。傅雷教子,始終保持着以德爲先,做人爲本的原則“做人第一,其次纔是藝術。”很少有人教育藝術學生如此多的道德,傅雷在育人方面可謂嘔心瀝血。

他告訴傅聰,永遠保持一顆赤子之心,只有心靈無比純潔纔會將藝術表現的動人,這與傅雷的直率和坦誠是分不開的。父親從小給予的愛國主義教育也沒有白費,即使遠在波蘭,傅聰仍然熱愛着祖國,堅持父親給預的信條,始終沒有背棄他的祖國。當然,對於傅聰的努力換來的成績,傅雷也是由衷的爲他驕傲和自豪,在高興之餘也爲傅聰的堅強,不爲勝利衝昏頭腦而安慰。“多少過分的諛辭與誇獎,都沒有使你喪失自知之明,衆人的掌聲,名流的讚美,都沒有減少你對藝術的謙卑!”傅雷就是兒子的良師益友,辛勤教育又不忘衷心讚美,衷心讚美不忘諄諄告誡,深沉無言的父愛,皆凝聚其中。

一封封家書,將相隔萬里的兩人的心連在了一起,一邊是孩子勤奮的練習,另一邊的父親卻殷切地注視着他的每一次心臟的律動,設身處地的預想他在前行道路上會遇到的各種情景,並替他做出預案,爲他寄去各種書籍作爲養料,在這裏我們不僅看到了傅雷高深的藝術造詣,也看到了一顆崇高的父親的心。傅聰也從書信中吸收了豐富的精神養料,好像父母仍然在他身邊,時時給他指導、鼓勵和鞭策。家書給予傅聰成長的力量,讓他去戰勝各種困難和魔障,找準自己人生的方向。傅雷就是這樣將自己的愛與期望訴諸筆端,寄給遠在異鄉的兒子,從不間斷。

在一封封家書中,我讀出了傅雷的真意:“我還不甘落後,還想事事、處處追上你們,瞭解你們,同時也想竭力把我們的經驗和理智獻給你們,做你們一支忠實的手杖。如果有一天你們感到這根手杖是個累贅的時候,我會銷聲匿跡,決不來絆你們的腳。”肺腑之言,舐犢之情,不經意間眼淚就在眼眶裏打轉。掀開扉頁那張照片,傅雷專注的給孩子寫信的情景更平添一份感動,那份執着真摯的愛在心中揮之不去。《 傅雷家書》讀完了,而天下父母愛子之心是永遠不變的。所以,珍惜與父母相處的每一分鐘,用心感受父母的愛吧,這也是做爲子女的最好報答。

初中生傅雷家書讀後感範文600字(二)

《傅雷》讀後感範文10

《傅雷家書》講述的是一代翻譯巨匠傅雷與妻子寫給海外兒子的書信。這是一代翻譯巨匠的切身體會,也是一箇中國父親的肺腑之言,更是一段盛傳不衰的佳話。

從愛子傅聰登上的列車緩緩開動一剎那,也就帶動了父母的思念與牽掛,由此,《傅雷家書》也就拉開了序幕。在書中,不難看出,雖然傅聰遠在海外,但父母還是時時地用書信來教導他,培養他,鼓勵他。使遠在海外的傅聰看到父母的教誨後也會添加生活的勇氣和力量,戰勝人生道路上的艱難與險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傅聰面前的不僅僅是一封封普通的書信,更是一筆筆珍貴的精神財富;與此同時,當身在大陸的父母收到傅聰的信時,心中也定是倍加溫暖與欣慰。

傅雷在信中也常常總結出一些精妙的話語,給予傅聰前進的方向。當與傅聰談論到如何對待生活和事業的矛盾時,講道:可是乾着急也無計於事,主要是想辦法解決,想了辦法應該堅決貫徹。是啊,雖然只有短短的27個字,使傅聰感到父親在無情之中幫助着他,時時刻刻在自己的身邊。字裏行間中無不透露出對愛子的關愛與培養。而正因爲這條“紐帶”的存在,才把傅聰與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他不僅是在向子女、社會,更是在向國家儘自己的責任!

在《傅雷家書》中,傅雷不僅在教育傅聰怎樣處理各種生活煩惱,更重要的是教育他怎樣做人。因爲品德乃首要之位。設想,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如果擁有並巧妙運用知識。那麼他就不是在爲社會在做貢獻,而就像一顆定時炸彈一樣埋伏在我們的身邊,時間越長,威力也就越大。而如果任其自由的話總有一天會一炸而不可收拾。所以,傅雷借家書這一途徑教育着後人,教育我們成爲一個正直、真誠、善良的人。

可是,說歸說,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做那?俗話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話雖然不長,但已經準確地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在生活中,我們扮演着多種社會角色,這也就避免不了與各種各樣的人們交流。他們就像一面公正的鏡子,既照射出他們的優點,也無不暴露出自己的一系列的缺點。而只有取長補短,我們自己才能日趨完美,實現人生的奮鬥目標。

願《傅雷家書》中滲透的傅雷精神,永遠活在正直、真誠、善良的人的心中!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