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讀《眠鍾》有感作文示例

本文已影響 1.57W人 

最近讀到一首短詩,頗讓人回味。

讀《眠鍾》有感作文

這首僅18行114個字和一個標點的短詩,讀後讓人內心涌動,但又很難說明到底是一種怎樣的情思,也很難一下子說清楚其中的深意。

讀了幾遍這首詩,隱隱覺得,可以有三種理解。第一種,這首詩可能是一首悼亡詩,是對亡靈的哀輓、歌頌以及自我內化而昇華的人生感悟,“眠鍾”就是一個亡靈的象徵。第二種,這首詩可能是對積極人生讚美的贊禮詩,“鍾”是人生之鐘,是一種不斷追求,不斷奉獻的信念和行動,“眠鍾”是默默無聞付出、從不誇耀的人的象徵。第三種,這首詩也可能是要表達對社會的叩問,人性在這裏被含蓄地解構,“眠鍾”是一個充滿悲劇性的形象,當“鍾”響起的時候,一陣陣奉承的聲音應和,當鍾“眠”的時候,周圍的情緒也盡瀉而出。

再讀了兩遍,我漸漸覺得,這首詩應該是一首悼亡詩,是在悼亡的同時叩問生命,追求希望的詩。結合自己的閱讀經驗,粗淺地談談幾點閱讀感受。

眠鍾

(舒婷)

嚮往的鐘

一直

不響

音響如鳥入林

你的一生有許多細密的啁啾

訃告走來走去

敲破人心那些缺口的撲滿

倒出一大堆攢積的唏噓

一次用完

懷念的手指不經許可

伸進你的往事摸索

也許能翻出一寸寸斷絃

細細排列

這就是那鍾嗎?

人在黑框裏愈加蒼白

鳳凰木在雨窗外

兀自

嫣紅

首先,第一節。“嚮往的鐘/一直/不響”,似乎一開頭就奠定了哀悼的感情基調。在中國傳統的一些儀式中,皇帝等代表統治階級的大人物離世或者宗教內部有重要人物與世長辭等都要敲響大鐘,帶上這樣的寓意,這裏的“鍾”就含有死亡的氣息。那既然是“死亡”,爲什麼用了“嚮往”這個詞呢?那應該是一種祝願。在中國古代,離世時敲響喪鐘,既是一種告知,是一種與世長辭的說明,也是一種祝願。鐘聲響起的時候,一般會伴隨經文禱告,祝願逝者能往生,能擺脫活着時候的一些束縛、困苦與煩惱,死後魂靈能進入高尚、純潔的天堂。所以,“嚮往”就帶着抒情主人公對亡靈的深情呼喚和真摯祈禱。當然,“嚮往”所包含的情感,僅僅是心中美好的想法,無法改變逝者已逝的事實。深情呼喚之後換來的是“不響”,讓人感覺到深沉的思念和久喚無音的悲傷之情。

接下來,是“音響如鳥入林/你的一生有許多細密的啁啾”,企盼的鐘聲響起,“如鳥入林”。假如是電影的話,鏡頭中給人的感覺應是由靜謐的等待與期盼,到鐘聲響起,飛鳥入林,帶入一場場深切的回憶,一種“鳥倦飛而知還”的感覺油然而生。讀書筆記·落葉歸根、狐死首丘,應是此理。“細密的啁啾”,讓我聯想到了,大鳥對小鳥的照顧。所以,這兩句似乎是在回憶死者,包含逝者對隱含的抒情主人公的呵護與照顧,也是在暗喻逝者告別紛擾的塵世,安眠於大自然的懷抱。放到電影裏的話,應該是在百鳥齊鳴的熱鬧之後,歸於沉寂,空曠的山林中,一隻鳥孤獨地鳴叫,帶着無限的回憶,營造無限寂寞的`意境,最終迴歸大自然,入土爲安。以熱鬧寫寂寞,讓我又想到了中國古代詩歌中“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用在這裏,觸發了一些聯想,讓人在語言的表現力中思考着生與死。

其次,第二節。“訃告走來走去”應該寫的是訃告特別多,或者說是訃告借用各種各樣的媒體在不同的渠道中傳播。在有缺口的人心裏,“訃告”引起了人心的不安與煩躁而多餘。這裏有兩個詞,讓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分別是“攢積”與“唏噓”,“攢積”指積存的時間長,“唏噓”是指無聊的閒叨、無盡的嘆息。逝者已矣,然而生者的宣泄是“一大堆攢積的唏噓”,並且一次就能用完,這是有缺口的人心的表現,與第一節中抒情主人公認爲死者應當“如鳥入林”的安息截然相反。緊接着,寫人們對死者生平往事的回憶和述說,“懷念的手指不經許可伸進你的往事摸索也許能翻出一寸寸斷絃細細排列這就是那鍾嗎?”將“懷念”的虛幻情感化爲具體的“手指”,將虛無縹緲的“往事”也化爲具體可感的、可“摸索”、“排列”的事物,這裏的“懷念”是有感而發的,是情不自禁地表達對亡魂的感念,但這種“懷念”也是虛僞的、不真切的。因爲,這種“懷念”是“不經許可”的,是企圖“翻出一寸寸斷絃”來“細細排列”。尋根究底,想找出與死者相關的事情,多番揣測,而後,又發出疑惑:“這就是那鍾嗎?”全詩唯一的一個標點,帶着疑問,帶着質疑,也深深敲擊着抒情主人公的心靈,隱含着從不同的角度對逝者這一生的意義的深切思考,頗有“功過如何,留與後人評說”之感。

最後,第三節。“人在黑框裏愈加蒼白/鳳凰木在雨窗處/兀自/嫣紅”,簡潔的語言描寫,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進一步闡釋了生與死的思辨意義。“人在黑框裏”是死亡的象徵,而雨中愈顯嫣紅的鳳凰木,是生命的希望。再想一想,會發現,其實,“雨窗”與“黑框”的形象非常相似,但黑框裏的是逝者,雨窗外的是生者與未來。也好像在表達,如果生者一直停留在對黑框裏的人的思念當中,那麼生命將是一片蒼白。如果像鳳凰木一樣,在雨中經歷磨難與苦楚後,更堅強倔強地生長,那麼生命將多姿多彩。最後這一節,讓人感覺,既哀痛逝者的離去,又想讓逝者安心,彷彿在訴說,活着的人將用盡辦法延續逝者的希望,請放心離去,請安息。

整首詩讀來,情感是比較複雜的。既表現出一種悼亡的氛圍,又讓人感受到了抒情主人公複雜的心緒,也引發了對人生寓意的思考。逝者已矣,生者堅強而不息,才能讓逝者“如鳥入林”。生者經歷風雨,“兀自嫣紅”,才能不枉生命一場。

一些淺陋之見,恐有不當,盼望指教。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