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雪》讀後感範文大綱

本文已影響 2.65W人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雪》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讀後感範文

《雪》讀後感範文1

昨天,我接了一個關於《雪》的主題閱讀的稿子,編輯的要求,其中的“讀後感言”希望由學生寫,至少要以學生的口氣來寫。由於交稿的時間很緊,我先天晚上找了幾篇文章,第二天找來四位學生,給他們每人一篇文章,要他們寫讀後感言。

我沒有進行任何指導,只讓他們喜歡文章的什麼,就寫什麼。老實說,這種放羊式的交代,我不抱太大的希望,只是爲了瞭解一下他們的心理,然後,我再以他們的口吻自己來寫算了。

但下午,他們交來的讀後感言,卻有些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寫得還像模像樣。

我讀過張秀亞《雪》的感言:

雪,我也見得很少,記憶裏的雪,都是輕盈飄逸的,很珍惜,用來打雪仗。對於雪的概念,當然也理解不深,但,看過張秀亞的《雪》後,心裏猛然升起一種對雪由衷地讚美之情。

文章一開篇就採用疑問句,提起了我的興趣,令我迫不及待地往下讀。接下來,作者的描寫,更是惟妙惟肖。樹“閃爍着銀白色的歡笑”,擬人的手法,使靜止的雪的畫面立即變得生動起來,讓人的心情也變得快樂無比。接着往下讀,就更耐人尋味,“但朝陽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裏守候着.。”我讀起來,就像是父母守候我們一樣,產生了一種共鳴,非常的溫馨。“這山丘的無縫銀衣,像是一個聖者的長袍,被無數虔誠者的手撕碎了。”形象的比喻,讓人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本文語言優美,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把雪景描寫得十分逼真。

《雪》讀後感範文2

今天,我讀了一則成語名字叫《程門立雪》。故事是這樣的。

北宋時,有個叫楊時的人,他十分好學。去大學者程頤那裏去求學。一年冬天,他和同學去老師那請教問題,到了門口,正好老師在午睡。同學要敲門,楊時不讓,說就在門口等一會兒,等了很久,下起了大雪,兩人凍得渾身發抖,仍然在外面站着。老師一醒來,外面的大雪已經有一尺多厚,兩人快凍壞了,趕忙讓他們進屋,心中十分感動。

尊敬老師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情。老師教我們知識,教給我們學問,交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是他們引領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邁出了一步,伴隨我們一天天成長。在那個大雪紛飛的天氣,北宋時期的楊時在拜訪老師時的行爲,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雪》讀後感範文3

自從讀了《囊螢映雪》之後,我而感到十分慚愧。

我以前總是不喜歡讀書,不認真讀書。但我讀了《囊螢映雪》,見孫康和車胤都那麼愛學習。總是孜孜不倦的讀書,我很感動。他們白天干活,晚上讀書,家裏沒錢燈油,但他們還是不放棄,抓螢火蟲放在紗袋裏當燈,蹲在雪地上借雪反射的光看書,他們不怕苦,不怕冷,也不怕累。他們家裏沒錢,還是想讀書,我們有着溫暖、明亮的屋子,還不刻苦讀書,真是內疚。我們以後一定要刻苦認真讀書,不斷的學習,要珍惜書,一句話,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我們如果現在不讀書,到老了就來不及了。我們一定要向車胤和孫康學習,勤奮讀書,長大了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書是我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我們一定要好好讀書啊!

《雪》讀後感範文4

我讀了一個故事名爲自掃門前雪。

這個故事主要講了:在美國,每次大雪過後,你會發現美國家家戶戶的門口一片繁忙景象,人們舞鍬掄鏟冒着嚴寒把自家門口的積雪清掃乾淨。美國人的家居是私有的。如果買了一套房子那麼與房子連着的那塊地,就算買主的。有人會認爲,美國人掃雪是爲了自己出入方便,可你問問他們呢,他們會告訴你:不僅爲了自己出入方便,更重要的是,別讓人家在自家門口摔着。這其中有何奧祕呢?原來在很多年前,有一位小夥子不慎的摔在別人家的門口,這可摔出一個一萬多元的賬單,小夥子坐骨粉碎性骨折!沒幾日,小夥子就向法院告狀。有很多人就怪小夥子不長眼睛,但法院最終定了是房主的錯,他們說:因爲小夥子再怎麼不小心,也不會有意想把自己的坐骨弄個粉碎吧。

是啊,有一句話叫做“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我們經常拿這句話來對社會道德行爲進行某種判斷或比喻。假如一個社會,許多人都自私自利,人情冷漠,我們便會貶義的用它來數落這社會一番。

不論怎麼樣爭議,此案成了百年的警鐘。但是,美國人卻相信,如果運用道德手段呼籲奉獻精神,則不管管他人瓦上霜的人會越來越少,而且自掃門前雪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反之動用法律手段,不僅後者會俯拾皆是,而且前者也會漸出萌芽。

這件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法律與道德都可以幫人正確處理一些事,如果道德沒有法律的有力保證,道德有可能只是空談而已。

《雪》讀後感範文5

今天,我讀了《白雪公主》。主要講一位王后想生一個皮膚雪白,嘴脣鮮紅的女兒結果她生了一個女兒,正如她所願公主的皮膚像雪一樣白,嘴脣鮮紅,所以取名爲白雪公主。王后在生白雪公主的時候死了。國王娶了一位新王后,新王后有一面魔鏡,新王后每天都問魔鏡世界上誰最美,魔鏡說:是你。王后每天這樣都問魔鏡。有一天,魔鏡說是你,但白雪公主比你美無數倍。王后非常生氣,於是她派人去殺白雪公主,但是王后派的人不忍心殺白雪公主,反而把白雪公主放了。白雪公主遇到七個小矮人,七個小矮人收留白雪公主,王后得知白雪公主沒死,就親自下手。雖然王后勝利了。但是王子救了白雪公主。王后也鬱鬱而終。

這個童話告訴我們我們不應該有一顆嫉妒的心,要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會戰勝邪惡,用邪惡的手段是不會取得勝利的。要競爭就光明正大的去競爭。

  

《雪》讀後感範文6

“素,是生命的大美和莊嚴,也是人生另一個難得的境界。”

我們生活在哪?在一個城市裏,一個喧囂熱鬧的世界,一個霓虹滿街的世界。這裏的我們,有的在尋找着智慧,有的在依靠着智慧,而真正滿是智慧的人,隱蔽在素淨之處,尤似仙境,寧靜安詳。他們或許孤獨卻又執着追求真理而忘卻了孤獨,只素然脫俗,孑然一身。世間無物能與他們相稱,唯有素,只有雪。

雪爲什麼那樣素潔而美麗?是因爲它忘記了原來的顏色,原來吵鬧紛爭的顏色,所以它們美得使人嚮往,美得使人心驚。說“梅須遜雪三分白”,只是三分,它晶瑩素潔之中,幾分生氣,幾分笑意,幾分淡然,要梅怎麼相比?

生活中,我們一直尋找知己而未果,是否因爲我們沒有素面對人,素面對心。你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謊言,戴上一面又一面妝容,而真心交談時,才發現真實已丟失到虛假中,不可尋,彌無處。而跌倒過的人常會學得真誠,因爲他們脫去華麗外衣裝飾,素面朝天,素面同心。他們總素素的追求,不停地追求;那不含雜質的追求,那晶瑩剔透的眼眸,使我們捫心自問,愧於自己。

而人生中的素,我不知道,也不足以知道。只看那作家的散文,或許也漸漸知道:幸福有時也不過是安然的逛街;是孩子回家時扔在凳底的臭球鞋,你去收起。家也許不是有多麼華麗堂皇,可能只是那段舊時光;母親節的禮物也不要是華麗的禮物,只是好好交心;好的廚藝不是佳餚美酒,只是一鍋清粥

又如作者所言,梔子花的美麗緣於它開得素潔清香;文字的追求緣於它的素雅自然,緣於心底;對藝術的讚美自於畫的素美純潔;愛情的嚮往自於它的“終無語,竟是最深情時”

總而言之,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萬物之本不過一“素”字,人生之旅不過“素”一回。

《雪》讀後感範文7

這本查理九世主要講的是:在地靈山滑雪場周邊流傳着關於雪人的傳說。聽說他們強大而富有智慧,守護着山神的寶藏。附近曾有一個部落裏的獵戶們因一時動了邪念,前去尋找山神的寶藏竟在一夜之間如煙霧般離奇消失了。

部落裏的人也在一夜之間全被凍成冰凍人,幾乎無人倖免,只有幾個人活了下來。爲了尋找埃克斯失去的記憶,DODO冒險隊和埃克斯一起來到了地靈山滑雪場。在滑雪時多多不小心摔了一跤,在他後面的扶幽爲了避免碰撞上多多,驚慌中失去了平衡,一下子滾下了山坡。多多他們看到以後急忙滑下去尋找扶幽,好險扶幽帶了護具,沒有受傷。這時有一個工作人員對他們大聲喊道:“你們在這裏幹什麼,沒有看到這寫着禁區嗎?”大家馬上回到了滑雪場。扶幽突然發現自己的百寶箱剛纔不小心掉到了禁區裏,大家一起進入禁區找扶幽的百寶箱。在找扶幽的百寶箱時多多遭到了成年棕熊的襲擊,不過這頭成年棕熊很虛弱沒有對多多造成傷害。在即將離開禁區時他們受到了一條餓狼攻擊,在和餓狼打鬥時扶幽不小心受了傷。突如其來的暴風雪使他們在雪地裏迷路了。他們在雪林裏發現了一座小木屋,進去以後發現這間小木屋的主人就是他們之前遇到的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告訴他們他叫森刃,是地靈山滑雪場的工作人員,兼任護山人。平時獨自在這個木屋驛站值班。然後他幫扶幽清理了傷口,給了扶幽兩個藥丸吃,說可以幫忙療傷。

然後森刃告訴他們他要出去站查一下情況就走了。突然有一個人敲門說這個是他的,他叫童古,問多多他們爲什麼在他的房子裏?童古不小心打到了門旁邊雪人的腦袋,雪人的腦袋掉了下來,從中間裂開,發現裏面其實是一個人的腦袋。童古嚇了一跳。這時森刃他回來了,看到了這一幕。大叫說童古是殺人犯。童古說森刃是殺人犯。他們都說對方是殺人犯,自己是地靈山滑雪場的工作人員,兼任護山人。多多他們不知道該信誰的,因爲兩個人身上都各有疑點。多多他們在房間裏發現了一個密道,決定走走看。出了密道以後,他們來到了一個部落的前面。遭到了狼羣的圍攻。他們逃到了部落裏,卻發現了遠古時代已經絕種的雪蝨。用高純度的白酒驅散了雪蝨。跑到了一個屋子裏休息。這時有一個人在外面敲門,問你們是誰,爲什麼在他家裏?多多他們一聽,是童古的聲音。然後多多他們在屋子裏看了一圈,確定是童古的家才讓他進來。從童古口中知道了一切。突然一個雪人闖了進來,抓走了扶幽。大家追蹤雪人,找到扶幽以後才原來雪人是爲了就他才把他抓走。這時森刃帶着一隊人出現在他們的面前。知道了森刃是鬼影迷蹤的成員。森刃他們爲了試驗想要抓捕真正雪人,多多他們和森刃他們展開了戰鬥……鬼影迷蹤用炸彈炸燬了冰牆,誰知放出了可以冰凍人的有毒氣體,這時小雪人用自己的唾液和絮狀物混合在一起,搓成一顆顆“雪丹”,救了大家的性命。但是由於爆炸,洞的平衡點沒有了,開始塌陷。最終雪人救了他們。

我的感受是:永遠對生命懷有敬畏之心,會讓你的生命也得到尊敬。當科學迷失了人性,一切文明都是沒有意義的。不能爲了文明和科學,而去殘害生命。

《雪》讀後感範文8

天氣乍暖初寒,這西北小城的風瑟瑟地吹着,到了耳邊總覺得有人在念着什麼。起初模模糊糊,後來愈加清晰,約摸着是“雪”字了。可這西北小城的冬雪又着實沒什麼看頭,路人的匆匆腳印瓷實了雪地,髒了那份江南水鄉嚮往已久的潔白。我搖搖頭,試圖抹去雜亂無章的雪,可那念頭卻揮之不去。

後來,在慵懶的午後,隨手翻開蒙了一層薄薄的灰塵的書,竟不由地笑出了聲,評讀錢塘蘇小小,竟有人有這樣精闢的論述“與這種暗淡無光相對照,野潑潑的,另一種人格結構也調皮地擠在西湖岸邊湊熱鬧。首屈一指者,當然是名妓蘇小小。”(《西湖夢》)一瞧作者,竟是餘秋雨先生,先生果真是極有趣的人。

更加急不可耐地往下讀,卻再也笑不出聲。原來那耳邊日日縈繞的雪竟是這般,這般蕭瑟。這纔是雪,是陽關的雪,西北的雪,是大漠孤煙纔有的浩蕩,是江南兩岸領略不到的風光。一道陽關,兩丘雪,三聲胡笳,四面沙。先生說:“任何站立在這兒的人,都會感覺到自己是站在大海的礁石上,那些山,全是冰海凍浪。”我在暖暖的陽光下竟再也找不到那種散漫,莫名地感到一種寒,亦或是由寒而得,更深刻地澎湃,這纔是我大漠的雪,這纔是我西北的`雪。

再讀《陽關雪》,更是不敢笑了,唯恐得罪了自己心裏的那種蕩氣迴腸的澎湃。秋雨先生是奔着王維的《渭城曲》,去尋陽關,我卻是奔着他的《陽關雪》,在心裏搭建起了那些土墩,那些石城,那些令人魂牽夢繞的雪,還有那大漠沉默,西風聲起的肅殺。雙手合實書頁,竟徵了一下,耳邊傳來揚揚灑灑的雪花,而比朔方更朔方的大漠上,胡笳和羌笛哀哀怨怨地慢慢飄來,似有似無,奪人心魂,先生說:“既然一個名族都不忍聽聞,它們也就消失在朔風之中。”可是先生啊,當年的那個民族遊走於荒原,而慰以寂寞的,怕也只有這悲愴的樂聲。漸漸掩蓋在大雪中的,只是這個民族日益強盛後對大漠的笑靨如花的心,這是一個民族的錯誤。

我聽見天空的嘆息,飛鳥的軌跡,垂下的眼瞼遮住所有陽關雪的悲壯。先生啊,令人驚駭的地上的凸凹是遠年的墳堆,你說,被大雪籠罩的黑色的古戰場上,會不會有一個兵敗將軍早已料到千年後的一個墳頭會埋葬着一個民族一部分坍塌的精神的疆域。許多許多年後,會不會有一個少年坐在陽光下感到一種寒意,發出一陣惋惜,原來陽關也曾孕育着華夏的文明,一聲駝鈴響起絲綢之路的行者奢侈的夢,一位美人眺望西漢王朝的方向輕柔的紗,一個牧羊人癡念去國還鄉的愁緒滾燙的淚。華夏仍在,春天依舊,可如今只有一個文人,一場雪還惦記着那個“勸君更進一杯酒”的陽關。

如多把陽關比作漂泊的詩人,日後的我們是不是隻能在他的開始寫下零星的幾個數字,而卒年上只能畫一個大大的問號,構成陽關一生的坎坷。

我要去陽關,看時代賦予它的悲愴,命運笑望他的衰亡;

我要去陽關,去先生筆下的陽關,去聽胡笳,羌笛的飄渺,去找尋朔方真真正正的一場雪;

我要去陽關,握一把滄桑的雪,做一個文人的夢;

我要去陽關,去陽關……

《雪》讀後感範文9

如果從文學作品的精神價值和文學價值(我指文學表現形式,藝術手法)來說,《雪國》的地位毋庸置疑,其獲得諾貝爾獎可以說是西方對日本文學最權威,最初的廣泛認識。由文學價值來看,川端傳遞了日本傳統的美學。而這裏的美,日本的美體現在細膩與精美,而川端的美,我認爲主要體現在整篇小說無處不傳遞的哀傷的氣氛。哀傷這個詞應該是比較貼切的,說悲傷太重,說哀愁太輕。川端營造哀傷的成功有很多原因,大致歸納如下:

1.島村在小說中的形象是一個悲觀者,而川端將讀者帶入到島村,由此奠定了全篇小說的悲劇基礎,然而這種悲劇並不是我們看那種特別催淚的電影時的悲傷感。《雪國》的哀傷並沒有帶來那樣強烈的及時感覺,但是整個感情的強烈程度以及回味程度是其他作品所不及的,這點與《呼嘯山莊》有點相似,但《呼嘯山莊》所相似的點主要是情感的回味感,但《呼嘯山莊》是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的,這點回頭再講。而強烈的代入感,很大程度受益於意識流的運用。意識流在傳統日本大概是沒有的,川端早年學習西方文學。意識流使川端可以在需要時將“島村”隨時變成“我”,而在敘述時又以第三人稱正常敘述,但在通過意識流代入之後,讀者已經在主觀意識上受到島村視角的悲觀以及哀傷的影響,已經不能完全以客觀視角看待平常的敘述。例如文中兩處寫島村觀察席子上死去的昆蟲,後文中寫到“葉子像要扔掉那隻被捏死的飛蛾似的打開了窗戶”,讓人不得不將這兩處聯繫在一起,於是讀者將對於葉子的主觀印象加於這兩個意象描寫和一個動作描寫。如此的寫法可以使由讀者對於人物的主觀印象擴散到全文,這樣的寫法在西方文學作品中較爲少見,可以對比一下雨果寫馬呂斯決定加入革命陣營時的心理。讓讀者直接對動作描寫和物象(意象)產生主觀情感畢竟是難的,但對人物產生主觀評價,主觀情感更加容易而且自然。而回到擴散的中心,也就是讀者對於人物的主觀情感產生,又回到了意識流。西方意識流的沒有讀過,家裏有幾本(《喧譁與騷動》《追憶似水年華》),不便評價。《雪國》中最開始寫島村在火車上看車窗外的黃昏景色與車窗裏車廂情景的倒影疊加時的聯想,以及文末寫島村,駒子救火時插入的星河的描寫,應該屬於意識流的寫法(我說的是應該)。如同前面所說,川端用意識流使讀者隨時代入島村,完全體現了島村的悲觀主義,以及島村部分的理想主義,以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關於意識流有時間看完其他意識流小說後另寫一篇)

2.前面所講的川端的哀傷與電影的悲傷的不同之處,也就是川端的深遠感創造,具體原因還沒有找到。其中一點是川端對於距離與時間的模糊拉長,就像“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請勿吐槽,就是個吐槽),但這不是最主要的,畢竟這樣寫的地方很少。說道時間,提一個小點,故事情節大都發生在黃昏與晚上,不知是情節發展需要(藝伎嘛),還是另有作用。還有一個就是小說的故事並不是如此刻意的突出社會背景的時代大沖突,西方的文學作品,如《雙城記》《悲慘世界》裏法國大革命,《了不起的蓋茨比》里美國的爵士時代,《西線無戰事》裏二戰,《戰爭與和平》裏沙皇與拿破崙的戰爭。《雪國》裏時代背景的大矛盾並不突出,甚至看不出來是哪個歷史時代(或者說我對日本歷史瞭解不夠?)這樣故事就顯得相對平淡,(不像美國大片似的動不動拯救世界),這也是作者突出精神主題,不是社會問題而是人性問題。平淡的故事與深遠的含義的對比,應該就是回味感的主要原因

所以是什麼人性問題呢?這個還比較難以歸納,於是開始逐步分析吧。 首先,由上文所說,從人物開刀。

主要人物有三個,島村,駒子,葉子。從島村開始。島村喜愛舞蹈藝術,開始研究日本傳統舞蹈,後來研究西方舞蹈,但是無論研究什麼總是成績不大,這樣的愛好表明了島村是個有精神追求的人,或者說文藝青年,但現實生活是不盡人意的,在遇到駒子之前,大概可以揣測到島村的生活枯燥無聊,然後他就遇到了駒子,文中說島村在雪國沒有人可以交談,再加上島村覺得雪國沒有比駒子更好的藝伎,於是對駒子產生了“依戀之情”(原文),再加上駒子也是個有點神經質的文藝青年,於是兩人互相將對方視爲知己,並逐漸生情。島村是個悲觀主義者(說了好多遍了),因此引出一個關鍵詞“徒勞”。島村是不願意反抗的,他認爲反抗就是徒勞,他並非不愛理想,甚至將理想演繹成了幻想,但他實際上卻是順應於現實,並沉溺於現實中的誘惑,這便是小說中的一個大的矛盾。島村的理想是“(對日本傳統舞蹈的停滯狀態,以及對自以爲是的新嘗試),自己除了投身到實際運動中去,別無他途”,現實是自己生活中的知己只有一個藝伎。而島村自己受到傳統道德的約束,又並不能正視這樣的感情。島村對於世界熱情的刻意的壓抑,是整篇小說的悲哀的中心。島村最開始也認爲駒子是個潔淨的良家,但最後還是一步步將對駒子的感情轉化成了慾望,這是島村不想看到卻阻止不了的。島村對於現實追求的反抗但不能成功,他經歷了由日本傳統舞蹈到西洋舞蹈的探求,但最終都失敗了,他感到自己對現實的無力,轉而認爲駒子葉子是徒勞的,對於自己的理想(或是幻想)之死的無奈轉而麻木轉而悲哀,對於自己在現實與理想(或是幻想)的病態的心態而轉爲的悲哀,最後認爲世間一切都是悲哀的。現實與理想(或是幻想)的衝突在最後一幕,也就是最後島村與星河的一幕。於是造成了島村的病態人格,悲觀主義,現實與理想的衝突,以及造成這一切複雜情感的細膩的心理。

接下來駒子。駒子開始被賣到東京,後來被行男(是的,這個名字是亮點)贖回,帶到雪國,駒子成爲了行男的未婚妻,後來因爲行男病危需要錢治病,自願去當了藝伎,生活放蕩。駒子爲了行男去當藝伎,這裏我並不認爲是出於或主要出於駒子對於行男的感情,而只是駒子對行男和行男父親(老師傅)的感激,當然駒子對於行男不可能沒有感情,這樣才符合真實的正常人的感情。駒子知道島村有家室,也知道自己的未來並不能指望島村,但對此她作出了與島村完全不同的選擇,她面對沒有太大希望的未來並沒有麻木,並沒有像島村一樣甚至將理想演繹成幻想。她依然在掙扎,在徒勞。

最後是葉子,也是最難分析的。葉子出場的次數相對少很多,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優美的近 乎悲慼的聲音”。不知道爲何川端一直在強調葉子“優美而近乎悲慼的聲音” ,我想到的第二句關於葉子的話是“駒姐說我快瘋了”這話我到現在還沒有讀懂,此外葉子與駒子的最大不同是葉子比駒子純潔的多,也虛幻的多。甚至於淨化了島村的慾望(你懂的)。葉子身份低微,但是不是藝伎,愛慕行男,一直照顧行男,直到他死後葉子還經常去上墳。葉子想讓島村帶她去東京。葉子愛着駒子的未婚夫,而且駒子對行男並沒有那麼深厚的感情,甚至在行男臨死都不願離開島村去見他(關係好亂。。)於是葉子面對的是已經死了並且從不屬於自己的愛人,她準備去東京,但在他與島村的對話裏有一個細節:“這笑聲清越的近乎悲慼,聽起來不像呆癡的樣子。”這是暘暘上次告訴我的一個細節,這是想說葉子是個癡呆麼?似乎有可能,不然駒子說“我感覺這孩子日後會成爲我的負擔。”好吧,還是葉子與島村的談話:島村“什麼時候?”葉子“什麼時候都行。”島村“在東京有什麼可以投靠的地方嗎?”葉子“沒有”島村“還有,打算幹什麼;要不豈不是太危險了嗎?”葉子“一個女人總會有辦法的。”島村“你這樣漂泊無着怎麼行呢?”葉子“哎呦,什麼漂泊無着,管他呢。”這很明顯不是正常人去另一個城市定居時的反應,於是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葉子是個癡呆,還有一個是葉子準備自生自滅,有可能墮落成爲一個像駒子一樣的藝伎。葉子當然是一個真實的人,但是川端刻意將葉子刻畫成了島村中的理想(或幻想)的擬人化,但她本身不是島村幻想出來的,或者說她是駒子的理想化。駒子對於葉子總是閉口不提,然後又一個細節“駒子彷彿抱着自己的犧牲與罪孽一樣”,又一個細節:駒子的房間以前曾是蠶房,而葉子最後燒死的影院也是蠶房(這是曹雪芹的伎倆啊)這或許就是駒子對葉子閉口不提的原因。以上兩句多少暗示了駒子與葉子的關係與她們的過去有關。於是來看一下兩人的過去,在前面有所類似:兩人都到東京去,駒子是酒館的女侍(這個職業自己玩味去吧),葉子去學校學當護士。然後兩人都來到雪國,接下來兩人作出了截然不同的選擇,駒子選擇了放蕩的生活,當了藝伎,葉子則依然保持純潔,但最終兩人都知道互相的努力是徒勞的,然而駒子並不需要顧忌,葉子不同,她一直恪守的道德精神準則日益崩塌,最後“快瘋了”,於是她的徒勞是最有悲劇性的,而島村看來,他駒子理性化的一面就此崩塌,他所追求的一切也被那場大火帶走。

綜合來看,我們再次突出“徒勞”這個關鍵詞。島村想要成爲日本舞蹈改良的探索者,實際上在雪國這個小村落裏逐漸沉淪在與駒子的。。(bleep)裏。駒子渴望與島村的愛情,但明知道自己與島村的感情沒有未來,明知道島村對於自己的態度逐漸變化,卻依然希望可以“持久”。葉子愛着並不屬於自己的人,在他死後,她並不知如何面對未來,甘願到大城市自生自滅。(葉子的情況有所不同,在她身上所體現的“徒勞”並非最高主題,她的存在還是圍繞着島村心目裏的理想化形象。)所以我們大概可以歸出這樣一個問題:

在你所面對的未來已成失敗的定局,當你知道自己的一切理想最終必定幻滅,當你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勞”時,你會如何繼續自己的人生?

最後來看一下最後的葉子之死,可能看書時單獨拿出這一段會覺得奇怪,但在川端前面的鋪墊之下,我們已經順應了島村的思維到處發散,習慣了思維被島村,或說川端拉來拉去,所以也就不會奇怪了。但反過來看,一個人去救火場,在這樣性命攸關的情況下,他竟然會有閒心欣賞天上的星河。在做這段分析時,來看看島村欣賞星河的同時,葉子正在死(時態請忽略),然後最後葉子死了,星河塌了。接下來看看川端的描寫:星河:“猶如一條大光帶的銀河,使人覺得好像浸泡着島村的身體,飄飄浮浮,然後佇立在天涯海角上。這雖是一種冷冽的孤寂,但也給人某種神奇的魅惑之感”葉子“島村心頭猛然一震,他似乎沒有立刻感到危險和恐懼,就好像那是非現實世界的幻影一般”“她內在的生命正在變形,變成另一種東西”。由此可見,兩者正是相互照應的,葉子便是島村心中的理想形象。而葉子最後的死,島村最後的幻滅,在川端詩意的筆下,將全文哀傷的情緒推向最高潮。

《雪》讀後感範文10

寒假裏我讀了一本《雪孩子》的故事書。它講的是:一個下雪天,兔媽媽外出找食物,爲了不讓小兔子孤單,替他堆了一個雪人。沒想到的是,這是個神奇的雪孩子,他復活了。他救了一顆被壓彎的小樹,一隻墜落的小松鼠和一隻凍僵了的翠鳥。最後,小兔家着火了,他爲了救小兔子融化了自己。

這個故事裏的雪孩子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告訴我們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是快樂的。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與火苗接觸一定要注意安全。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