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本文已影響 2.79W人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13篇)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1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爲,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我們應該勇於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2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頗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爾知道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尋找的情況下,歷經磨難穿越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的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

換做我們,肯定會一通懷疑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麼找到加西亞將軍,要穿越古巴叢林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的踏上征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解決難題嗎?不能!那甚至會是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3

因爲出於我不明白我要到底要買什麼書來看,邊上網查找好書,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眼球,便買了來看,這本書被面有些者建議上架:成功心理,那更吸引我的眼球,使我如飢似渴的看了起來。

書中分爲四個部分,分別爲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就是養成不抱怨21天中的四個階段。

在文中,作者告訴了我們抱怨是是什麼,是有什麼引起和它的危害,並列舉了許多有關抱怨和不抱怨的事例。還有許多的實驗和讀者心靈之間的交流,有許多有關書中內容的名言,還有讓你怎麼去讓你身邊的人不抱怨及一些心理反應,都很適用於生活之中。

書中有兩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有一輛卡車撞了作者家的夠,然而那個司機卻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設置還有這樣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個卡車司機揍死,從中就能體會到作者是那種敢於與讀者分享,最後,在憤怒之後,他就明白了:那個卡車司機雖然撞了狗,但其實他纔是內心最受傷害的那個人。第二件事,作者又一次在開車時,看到路上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着: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來到那個安放告示牌的人家,得之了那個只有半年光陰的女人的丈夫給她安放的,而那個女人在每天聽到那麼多的喇叭聲,直到世界是那麼快樂,他身邊也有很多快樂的人。漸漸變得樂觀起來,使她戰勝了渺茫的存活概率,得以擁抱生命。

這本書可能再講一些理論是時會無聊,但是正是需要理解這正是要理解這些東西,才讓我明白我的抱怨是有多麼的嚴重,明白了不抱怨的好處,也同樣開始21天的不抱怨練習,在其中,我的言語會控制了,心情也變得很好,總往樂觀的方面想,也是我快樂了許多。在生活中進行,不會耗掉你的時間又能使心情變好,名副其實是一本好書。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4

其實講真的,我讀過很多書,但是沒有一本是讓我有深刻記憶的,唯獨有一本書讓我讀完還有着深刻記憶,那就是——《不抱怨的世界》。

此書中有一句話讓我有深刻的記憶,“與其在這抱怨,還不如用行動改變。”這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在書中介紹時,而且作者在介紹這本書時,有這樣一句話“愚者抱怨,智者行動。”“每個人都在走一條佈滿荊棘的路上,我們跌跌撞撞、流血流淚,卻依舊奮力前行。因爲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動,唯有內心深沉的愛;也沒有什麼可以輕易把人打倒,唯有放棄自己。俗話說‘人生自古多磨難,有誰相安過百年。’生命的承受能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自己的想象,請相信人的這一生可以重生無數次,在生命的歷程中我們會不斷被打倒撕裂,抽空卻又能恢復元氣,堅定地站起來,勇敢的前行。傷了,咬緊牙關;痛了,撐起腰桿。人生,在淚水中微笑,纔多姿;多彩,生命在堅強中微笑,才精彩!”這些話它鼓勵了我,在遇到麻煩的時候不去抱怨,而是去用行動去改變。在遇到挫折跌倒的時候也要堅強的站起來,因爲生活中沒有什麼可以把我們打到。

還記得貝多芬嗎?貝多芬雙耳失聰,但他在失聰後,雖然他感覺很絕望,但他沒有放棄,並創造了《英雄交響曲》和《第九交響曲》。書中也提過:“其實我們的煩惱起源於困難的本身,但是讓煩惱得以延續下去的卻是抱怨,我們所有的消極情緒和負面情緒不斷增長的根源就在於抱怨,當出現問題或者面對困境時,大多數人會習慣性的先去推卸責任指責他人和抱怨他人,也許抱怨是一帖心靈的鎮痛劑,能暫時緩解失敗的痛苦,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會在你的痛覺甦醒的時候讓你的痛感更加強烈。”久而久之,抱怨就會產生一個慣性,其實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爲舉止。我覺得吧,其實抱怨的越少,成功的機率越高,因爲那些成功的人都會在失敗時找自己的錯點,吸取教訓,在吸取教訓同時也可以吸取經驗,相反,抱怨的越多,失敗的機率越高,因爲他們只會在失敗的第一時間指責他人和抱怨他人,不在自身在原因。正所謂:不爲失敗找藉口,只爲成功找方法。

老師也曾對我們說過抱怨會讓我們身體產生一種負能量,而這種負能量它會傷害我們的身體。與其在不知不覺中去傷害自己、傷害他人,還不如靜下心來分析自身,到底哪裏出現問題,並下定決心去改變它,用行動和實力去改變它,才能像自己想象的發展。用自己的實力去改變一切,只要自身有足夠努力,夢終能成真。也許會晚點,但是夢定能成真。

讀完本書讓我想起以前時常抱怨的我,每次遇到事情時,第一時間去抱怨和指責他人,但是我不後悔,如果有重來的機會,我還是做同樣的事,因爲“對過去不悔,對現實不煩,對未來不憂。”而且世界也沒有後悔藥,與其後悔,還不如過好每一天,讓自己不後悔,這纔是我們該過的生活。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5

《不抱怨的世界》的確是一本能夠給人以氣力的勵志書籍。與其他勵志書籍誇大“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不同,它誇大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失敗的原因千千萬萬,成功的例子卻總那麼相似,無疑都是堅強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許,心態是堅持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礎。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乃至膜拜,便是由於書中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們讀者的共叫,書中的例子總能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深進淺出,從自己的角度往領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讓我流了無數眼淚的電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變兩個女人的一生。設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對母親的”仇恨“,不抱怨這段不愉快的童年記憶,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會改變她母親的一生,她母親可以離開唐山,跟隨兒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組成美滿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無法停止抱怨,帶着仇恨過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後原諒母親的那一刻,兩人相跪而泣時,可以想象,她內心是何等的開釋和解脫。不抱怨了,才能發現,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還有另一部感動了無數人的電影――《山楂樹之戀》。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心,引人落淚,除了那段革命時期青澀純真的愛情讓人羨慕,而最後結局的不圓滿讓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動我的是,”老三“面對疾病的那份從容樂觀。即使罹患白血病,他並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沒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調查與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對深愛卻無法一起的”靜秋“,他也沒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歲了,而是等你一輩子“,默默地守護。這麼美麗的誓言怎能不讓人動容?如此寬廣的心靈如何能不讓人感動?正是由於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這麼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雖是虛構,但總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些人,即使經濟困難、身患重症,依然笑臉滿面,樂觀生活;但也總有一些人,即使家財萬貫、身體健康,卻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二者一對比,”不抱怨“的精神顯得如此重要。有時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須擁有幾張人壽保單外,還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只有經常感恩、不抱怨,纔可能快樂地生活,擁有無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於你是否帶着紫手環,而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看吧,不抱怨了,心裏的包袱就會隨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會過得輕鬆有趣。或者這個過程很難,但一起爲之努力吧,相信會有收穫的!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6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溫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啓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爲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爲;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爲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爲;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來說,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爲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爲。對生產線忙閒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爲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爲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爲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爲自己和大家今後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爲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溫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爲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鬱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於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裏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增益其所不能。”於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脫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於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於困苦過後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着眼於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麼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於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後,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於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纔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於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於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爲我們的風馳願景而努力奮鬥!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7

前幾天,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道格拉斯·勒爾頓。我讀後,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大致是要學會不抱怨,讓內心充滿陽光。但是要學會不抱怨是困難的,書中講授的方法是戴一個橡皮手環,一旦抱怨就將手環轉戴到另一隻手上,這樣強迫自己控制抱怨。慢慢地就會變成一整天都不會抱怨了。當這種現象持續了21天后,你就真正學會不抱怨,你的內心就會充滿陽光,你就會意氣風發地投入生活,而幸運之神就會從此眷顧你。我看後感觸很深。抱怨,可能每一個人都會發生過,但是這本書難得的是將抱怨和講述事實有了明顯的區分,這樣就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看完後,我一直在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抱怨的焦點是什麼。但是對於內心比較積極陽光的我,不是很愛抱怨。抱怨是一種心態,我認爲它的主要來源是對生活的不滿,自己的意願沒有得到滿足且怨天尤人等幾種因素的綜合症狀。

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其實自己99%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減少自己不切實際的慾望,遇事多找自身原因,抱怨現象應該會有所改變。而我認爲最關鍵的問題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有可能讓問題更加複雜。如果遇到問題,只和能解決問題的人說。再說說壓力,壓力最終的來源肯定是自身。而真正活明白的人,想清楚的人是不會爲難自己,更不會爲難他人。一切隨緣。就像我去粘鳥,如果粘到了,就是下酒菜。如果飛了,就是放生。每一種結果,我都是受益,我有壓力麼?我沒有。爲什麼你有壓力呢?我看過易中天的書,他很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壓力來源於過於注意。也就是“迷”,因爲“迷”,才“執”。因爲“執”,所以才“不悟”。大家都知道,“佛”真正的含義是“覺悟”。佛是悟了,而人仍在迷,這就是不能成佛的原因。佛就不抱怨,在佛的心裏,沒有什麼可以干擾他,做到了內心的真正平靜。我琢磨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先學會不哭,不哭,就去掉了悲傷的情緒。再學會不怒,再學會不抱怨就快了。你又會說,你說得好聽,我是什麼都不追求了,我也不抱怨了,可是老婆孩子誰給養活?哎,這不還是“迷”麼?用一種方式去解釋所有問題的人,不是迷麼?要麼追求的執着,要麼放棄的徹底。我最終的體會是:修性不修身。身是安身立命之本,代表人活的價值。不修身,纔可以過得好,有地位,有意義。性是內心,修性就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順天命,修煉內心的安定。很多人說我喜歡笑,其實這是發自我內心的快樂與安寧。我享受奮鬥追求的過程,至於是否有收穫那就隨緣,不計較。就像國家領導說:與天鬥、與地鬥、與階級敵人鬥,其樂無窮。當然現在並沒有什麼階級敵人,但是這種追求得過程其實比結果更讓人陶醉。而對於結果怎麼看呢?如果得到了,那就稱心如意。沒得到怎麼辦?想想中學時爲了當班長而爭鬥,現在看看,有意義麼?退休後,想想爲了一官半職而爭鬥,有意義麼?唯一剩下的有價值回憶無非是爭鬥的過程而已。這又有新問題的出現,無慾可能剛,也可能過柔。曾國藩的《挺經》裏說過:軟則亦靡、剛則亦斷。箇中的度,自己把握吧。不要激進的功力,不能怯懦的迴避,這兩種性格都是會產生抱怨的土壤。

學會不抱怨,是內心的修煉,和自己做朋友,調節自己。就如同我,已三十,“三十而立”了。可能有些人會理解爲人到三十,應該可以面對一切的困難。但,我的理解卻是應該知道怎樣追求自己的人生。當我以內心的平靜看待世俗的紛亂時,我又有什麼抱怨的呢?無論多絢爛的世界裏,依然有自我。讀書真好!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8

最近,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聯繫現實,感觸頗深。

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們每個人都難免遇到一些挫折或者不滿意的事情,這時候大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去發牢騷,抱怨自己,抱怨他人,抱怨周圍的一切。其實抱怨只是源於我們內心深處的憂慮與不安,是一種消極的人生態度。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大多數人都會不停的抱怨。

當我們看到了生活中的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自然而然就會抱怨。但是,抱怨並不能使我們遇到的事情有所好轉,甚至會變得更加糟糕,所以,我們與其抱怨世界,不如改變自己,用一顆寬容的心去看待世界,看待周圍的人和事。人越是抱怨就會越不開心,對於可以改變的事情,我們就勇於發現問題,從容解決問題。對於無可改變的事情不如去愉快的接受,勇敢的承擔。

做一個不抱怨的人,凡事都得懂得知足、惜福、感恩,做一個豁達的人,以一顆平常心坦然面對生活中的起起落落。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9

其實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司空見慣的行爲,《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呢,確實是一本能夠給人以氣力的勵志書籍,威爾·鮑溫在《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中不留情面地指出,“我們抱怨,是爲了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以及避免去做我們不敢做的事。”

在當今這個社會中,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總會有太多人抱怨工作太忙,壓力太大,工資太低,房價物價太高等等一些情況,甚至於找不到女朋友或者是男朋友都要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自己的命不好,好像只有這樣不斷的抱怨才能發泄出不滿,才能得到別人的同情,但是恰恰相反,因爲有能力的人從來不會抱怨。在這本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我們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優秀的人都不抱怨。”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有時候,我們的抱怨不僅僅會針對人、也會針對不一樣的生活情境,表示我們的不滿。而且如果找不到人傾聽我們的抱怨,我們會在腦海裏抱怨給自己聽。

就拿我們現在目前的工作來說,在工作中,現在每個月的業績壓力大,很多一線就會抱怨,你看誰誰誰這個月又完成了,或者是你看看誰誰誰這個月又是第一等等,然後你和一個同事抱怨,然後這個同事又和其他人去抱怨,這個一個接着一個,久而久之就會感到自己的潛質沒有得到展示、領導對自己不重視、單位對自己不公平,因而在思想上產生嚴重的牴觸情緒,根本就沒有去思考怎麼更好的完成工作,完成業績,不盡心盡力的去完成工作,一味的只是在應付工作,無論上面給你下發多少任務,你都是沒有辦法滿足也沒辦法完成的。

最後就像書上說的“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快朝夢想前進吧。不好打壓自我、替自我找藉口,或是假借批評和抱怨,將注意力轉移。你就應要理解不安感來襲,同時在這樣的時刻支持自我。”看完這本書,我覺得天下只有三種事:我的事,他的事,老天的事。抱怨自我的人,就應試着領悟接納自我;抱怨他人的人,就應試着把抱怨轉成請求;抱怨老天的人,請試着用祈禱的方式來訴求你的願望。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10

黃金週假期中,學校要求我們讀《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說實話,心裏當時還忍不住抱怨:假期還有任務。可當我開始讀了這本書後,心靈不斷地被震動着……

出生貧困的威爾·鮑溫以超乎平常的毅力,考上了美國重點大學。畢業後,他屢次找不到夢寐以求的工作,爲此而感到傷心,不由地抱怨命運。但在朋友的啓發下,他站了起來,終究成爲美國最偉大的心靈導師之一。他走上成功的獎臺,只說了一句話:“你們都具有無盡的潛能,但只有不抱怨一切,才能取得成功!”

這句話使我恍然大悟。有些人學滑板,摔了幾跤就不學了,說:“都怪這滑板太難學,輪子又太少了,害得我摔死了!”這樣,這位學生是永久也學不會任何技能的。而有的人則堅持不懈,摔倒了,爬起來,繼續!具有這樣的精神,再難的事,在他看來都是小菜一碟!海倫·凱勒固然殘疾了,但她絲絕不抱怨命運對自己的不公,而是更努力地使自己從一棵弱不由風的小苗成長爲一棵高大挺立的蒼天大樹。不論是譏笑與困難,她只當作是對自己的鍛鍊。你想想看,古今中外所有有成績的人,哪個不是靠着這類不抱怨一切、樂觀向上、鍥而不捨的精神才一鳴驚人的呢?

一個個勵志故事如流星一般在我的腦海中劃過。威名不是靠關係和錢財買來的。真實的名人,是通過千錘百煉和不懈的努力誕生的,不是從風平浪靜和自由安閒中成長出來的,真實的成功人士,是從苦難中磨練出來的。

要有頑強的毅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不抱怨的心,具有這一切,就一定會成功的!要敞開胸懷,修養一顆包容的心。有時,我們會由於他人不經意的一句話、一件事,而心生抱怨。而這類抱怨經常是自己被冒犯的一種宣泄。它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會導致夫妻不睦、朋友不和,特別在工作中,會在同事之間產生隔閡。學會包容,從某一種意義上說就是解放自己,提升自我。作爲工作職員,包容就是要善於換位思考,理解、寬容他人,用海納百川的胸懷來承受委屈、承受挫折,真正做到言行有度,舉止有方,謙恭禮讓,平易隨和。

要直面挑戰,奮揚一顆上進的心。或許你會由於領導交付的任務過於沉重而抱怨,或由於工作毫無頭緒、進展不順而抱怨……實在說究竟是我們內心深處在排擠、掙扎和躲避,是一種向困難示弱的表現。就像華爲總裁任正非說的那樣,獅子假如能追上羚羊,它就生存,假如它跑不過羚羊,只能餓死。羚羊假如抱怨不公平,那青草——羚羊的“早餐”該向誰抱怨?羚羊還能跑,青草連逃跑的機會都沒有!過量的抱怨不但對工作毫無幫助,而且會失去自己寶貴的信心和他人對你的信任。作爲機關工作職員,在平常工作中應當想的是“怎樣做”,而不是“沒辦法做”;面對困難和挑戰,我們要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始終奮揚一顆上進的心。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11

《不抱怨的世界》是最近走俏的一部勵志書。不過與那些試圖整體重構讀者脾性的同行不同,本書只是希望讓讀者能做到“不抱怨”而已。

作者威爾·鮑溫被譽爲美國曆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他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爲止。按照書中描述,這個過程一般需要4~8個月。順利實現21天“不抱怨”的讀者,基本也就實現了“平和心態”在自己個性中的生根。

這是一幅美好的“圖景”吧。儘管作者興致高昂的表示已有600萬人參與了這項活動,我卻更相信“免費郵寄紫手環”是導致參與人數如此衆多的原因。這是有現實依據的,比如北京清晨免費派送大白菜(限一人一棵)的活動總能吸引上千老年人踊躍排隊。所以,假如這紫手環在工藝裝飾上更爲考究的話,吸引6億人填寫申請單也不是難事。

但對於“不抱怨”本身,是有話可講的。人因其出身、財富、機遇等各方面的不同造成後天差異,要想讓自己在明明查看到此種差異的前提下又保持“不抱怨”是很難的。本書爲倡導此種理念,開出了一些“誘惑”讀者選擇“不抱怨”的藥方。

“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一節的要義是“抱怨會讓你失去更多。”這是通過一個男子在試圖追捕肇事逃逸人員過程中的省悟展開的。肇事者撞到了男子的獵狗使其死亡,男子開車緊追,路上突然想到如果在這樣的飆車過程中受傷甚至不治,給家人帶來的傷害遠勝於狗的死亡。由此“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一節則以“樂觀意念能挽回健康”遊說讀者。雖然當今的科學研究還很難證實這是否具有合理性,但如下一點應該是對的:即便意念一點也不能挽回健康,但它可以使比如絕症患者更爲快樂的走完餘生(我們假定積極或消沉狀態下餘生一樣長)。

純粹的“利誘”未必能讓普通人保持恆心,這正是威爾·鮑溫引入“紫手環”的原因。“紫手環”並不因爲它的“紫色”或“是手環”而具備任何特殊因素,它只是魚線上的遊標而已,起一個提示作用——“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你完全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只要它夠醒目且便於脫卸即可。

我並不認爲順着聽聞的熱潮而加入“紫手環”活動就能把人帶入“不抱怨”的境界,這正如讓白領學幾天乞丐不會自動養成樸素那樣/。“不抱怨”是個人充分內省後達到的心靈狀態,它首先要求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比如上面談及的駕車男子就是例證。

在此之上,它又要求一種繼發的執行能力,否則“不抱怨”的理性光芒馬上會被“忍無可忍”等熱血豪邁給壓下去。不妨從另一角度舉例,很多人在公車上有過讓座的慾望,但最後沒能站起來,因爲一種“此舉不合羣”的心理暗示阻礙了讓座行爲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學生不肯主動舉手也是一樣的原因。克服這種心理恰恰需要“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特立獨行膽識,而這與上述隨大流申領“紫手環”或集體裝乞丐活動完全是南轅北轍。

人爲什麼會抱怨,歸根到底是現實與慾望之間存在差距,因此更高層次的“不抱怨”往往都從淡化慾望着手。比如佛說“寂滅”,道家倡導“無爲”就是這樣的意思。當人充分肯定現實,不存在強烈慾望時,抱怨又從何談起呢?是故《莊子》說“一以己爲馬,一以己爲牛。”意思是人家叫我是牛,很好,叫我是馬,也好。人把虛榮的慾望去掉了,就不會在乎別人怎麼說自己。而到了這種境界,也就不會簡單把“唾面自乾”當成懦夫行爲了。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12

一本書,一種思想,一個行動,加入不抱怨的隊伍。改變愛抱怨的自己,成就不抱怨的世界。它就是《不抱怨的世界》。

打開書的序幕,就象一股磁場把我吸引住,文中胡志強的太太在受盡千辛萬苦,不停地開刀與復健,飽受身體與精神雙重挑戰的一位女性,最有資格“抱怨”的人。可她卻沒有怨天尤人,而是堅強地選擇“向前看”,誠如書中所說,“不抱怨的磁場,將引來更多平安喜事”,正因爲她有了不抱怨的心態,讓她走到哪裏都有來自各方無限美好的祝福,也成就了她開朗豁達的性格和人生觀。從她的身上,見證了“不抱怨”的正面影響與神奇力量。

書看得越“深”,“不抱怨”的含義瞭解的更透徹。由此看來抱怨是最消耗能量的無益舉動。可人爲什麼會抱怨?怨天尤人是一種負面的思考與具殺傷力的表達方式?是人們只看到了生活中缺憾與不完美的一面,當現實與理想有差距時,當事情背離自己的價值觀時,抱怨便應運而生,這也是我們生活的常態,工作、家庭、學習、交通都是抱怨的對象,抱怨就象腳臭,它會傳染,而習慣抱怨的人,就是在向自己的鞋子裏倒水,如何讓自己成爲一個不抱怨的人,成爲一個快樂的人,那就是凡事懂得知足、感恩、惜福。

“抱怨會讓我們陷入一種負面的生活、工作態度中,常常在他人身上找缺點,包括最親密的人。”的確如此,以前在平常工作中遇到挫折或遭受批評時首先躍入腦海的是由於別人的錯誤造成了今天的局面,而不是先從自身尋找根源。讀此書後讓人幡然醒悟的真言,爲什麼有的人會不快樂,爲什麼有的人會覺得其他人都對不住自己,這是因爲,是在抱怨!是在把人生的不如意,小挫折,怪罪到別人的頭上,是在一相情願地認爲並希望別人來爲我的人生承擔責任!正如他們所講不快樂過一天,快樂也是過一天,何不快快樂樂的過一天呢?

心理學家說:“改變想法就是改變世界。”當你開始有意識地避免抱怨的時候,你會在突然之間,發現自己可以接受現實,並開始用一種積極的態度,感恩的心態,嘗試讓自己在這樣的環境中,思考如何繼續向着自己的目標奮進!“我們尋求的改變從來無需”外求“——它是發生於我們的內在。”

哲學家說過:“我們會成爲自己想象、思考的東西。”而書中也寫道“我們的話表明我們的想法,我們的想法又創造了我們的生活。每一刻,你都在用自己最關注的念頭創造人生。”所以說改變行爲就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當我們醒悟並開始改變自己的時候,我們又驗證了“我們的行爲的確會影響世界,因爲它會影響我們周遭的人們,而且這種影響力會擴散開來。”“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存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因爲,當你開始讓自己變得不抱怨,快樂的時候,你會發現你周圍的人也開始變得友好,你們之間重新開始建立信任!

書中講到一位先生爲了自己即將過世的太太尋找快樂,在自家周圍樹了一塊“如果快樂你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每天幾百萬輛蘊含快樂的車輛從他家門口經過,這種快樂成了救治他太太的良藥,她躺在房裏,只要聽到喇叭聲,她就覺得很知足,知道自己不是孤單一人,她也享受着全世界的快樂。

生活給予我們挫折的同時,也賜予我們堅強,我們也就有了另一種閱歷,對於熱愛生活的人,看你有沒有一顆知足的心,酸甜苦辣不是生活的追求,但它一定是生活的全部,試着用一顆知足的心來體會,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人生,擁有一顆知足的心,就沒有了埋怨、嫉妒、憤憤不平。知足的人並非沒有慾望,只是他們善於剋制自己的慾望而已。

知足常樂做爲一句俗語,耳熟能詳,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的,而快樂的根本便是惜福,珍惜擁有的一切,心裏手裏全是滿滿的,便騰不出手或心來攫取更奢侈的東西了,也就不會爲得不到而抱怨。

書中寫道“你會爲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活出感恩的生命,而非抱怨的生命,就能發揮這種確保健康的力量”是的,對生活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人,生命會時時得到滋潤,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能熬過去,喜歡抱怨的人,即使是福至將來也會變成禍。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活在感恩的世界裏:感激斥責你的人,因爲他助長了你的智慧;感激絆倒你的人,因爲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遺棄你的人,因爲他教導你應該自立;感激欺騙你的人,因爲他增進了你的見識;感激傷害你的人,因爲他磨練了你的心志……”這是一種積極的心態,一種智慧的生活態度,人人都懷有一顆如此感恩的心,那麼人生一定會過得堅實而有信心!因爲感恩,我們才擁有了一個多彩的社會。

“不抱怨”行動只是一把鑰匙而已,在我們忙碌的生活工作中,藉助這鑰匙,開啓我們對生活的不抱怨,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成爲一個快樂的人,一個懂得感恩的人,讓我們都擁有一個“純淨無暇”的世界——不抱怨的世界!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 篇13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

在鏡子裏我們能看到自己的外表是否整潔,我們的臉上是什麼表情,是憤怒還是喜悅?而這本書就是反照內心的鏡子,讓我們看到自己不能外露的內心世界,是樂觀向上的,還是消極低沉的?這些可能在表情上我們沒有表露,但在言語上或多或少有抱怨的產生。當然,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沒有看這本書前我也是如此認爲:我們把抱怨俗稱“發牢騷”,認爲偶爾發發牢騷有助於自己內心平衡的調節,有助於擺脫心靈的陰影,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書中就是要求我們勇於剖析自己、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由少說到學會沉默,再到安於不會沉默,再到安於不說的狀態,最後就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