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本文已影響 3.21W人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範文(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1

抱怨在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是一種很常見的行爲,通過認真閱讀威爾·鮑溫的這本《不抱怨的世界》,我感到受益匪淺,認識到“不抱怨”的內涵。書中鮑溫牧師說:“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優秀的人都不抱怨。”

一篇篇的翻閱《不抱怨的世界》,這是一本很棒的心靈勵志書。看了這本書後心靈受到很大的觸動,慢慢沉浸在書中世界時,才發現,它其實就是一面心靈的鏡子。裏面並沒有什麼大道理,只是很普通的方式,很普通的事例,來告訴我們一種生活的態度,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有人認爲抱怨是一種宣泄,一種情緒的調節方式。但當我看完這本書後,我才知道原來抱怨是一種流行病,你的抱怨會喚起他人的共鳴,讓抱怨成爲一種傳遞的心靈疾病,不但不能找到解決的方法,還可能讓你因爲抱怨的快感而升級抱怨的程度,最終又可能導致不可收拾的結果。

在書中我看到了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樣,突然發現自己是一個有如此多抱怨的人,心中多了些不安,可是書中的一句話讓我頓然醒悟,誠實面對情緒,安於自己的不安,對發現自己的不足不必驚慌,既然已經產生了,就應該誠實勇敢的面對它,就應該去想辦法結束它,也才能最終安於自己的不安。我們應該勇於找出不足、勇於改變自己。最後就 能真正擁有“不抱怨的世界”。當我們沒有了抱怨,我們的心理就只剩下快樂,當人人都拋棄了抱怨,那這個世界就肯定更加和諧。

人人都是平等的,我們應該學會理解學會忍讓,大家不要抱怨。讓我們活在一個不抱怨的世界!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2

一口氣讀完《不抱怨的世界》,感悟頗深。這個世界有太多的人在抱怨:工作忙了,消費水平漲了,家庭壓力大了,生活環境差了,或是感冒發燒頭疼了,都要抱怨一番,怨天怨地,怨社會不公,怨人心不古,怨金錢至上,怨命如紙薄。似乎藉此可以發泄自己的不滿,並獲得他人的同情。可是抱怨過後,一切照舊,問題怎麼解決還得怎麼解決。

我還想引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故事—“給加西亞的信”。羅文在爾知道加西亞將軍的名字而沒有任何聯繫方式,沒有援軍也沒有同伴,也不知道如何尋找的情況下,歷經磨難穿越戰火紛飛危險重重的古巴叢林,最終成功的將信交到加西亞將軍手中。這是一件多麼令人驚訝的事!

換做我們,肯定會一通懷疑或抱怨:“沒有電話和地址我怎麼找到加西亞將軍,要穿越古巴叢林才能到達目的地那是多麼愚蠢的事!我再也堅持不下去了!”但羅文是一個偉大的信使,這正是他異於常人之處,他沒有任何抱怨,毅然決然的踏上征途,最終完成使命。

在學習中,我們經常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和挑戰。在困難面前,我們發出抱怨和不滿的聲音能解決難題嗎?不能!那甚至會是問題越來越糟糕!互相抱怨會對身邊的人產生消極的影響,形成惡性循環。試想,將抱怨的精力用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嗎?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3

因爲出於我不明白我要到底要買什麼書來看,邊上網查找好書,這本《不抱怨的世界》吸引了我的眼球,便買了來看,這本書被面有些者建議上架:成功心理,那更吸引我的眼球,使我如飢似渴的看了起來。

書中分爲四個部分,分別爲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無意識的有能。就是養成不抱怨21天中的四個階段。

在文中,作者告訴了我們抱怨是是什麼,是有什麼引起和它的危害,並列舉了許多有關抱怨和不抱怨的事例。還有許多的實驗和讀者心靈之間的交流,有許多有關書中內容的名言,還有讓你怎麼去讓你身邊的人不抱怨及一些心理反應,都很適用於生活之中。

書中有兩件事最令我震撼,第一件事,有一輛卡車撞了作者家的夠,然而那個司機卻跑了,作者死命追上他,設置還有這樣的想法:等我追上他,一定要把那個卡車司機揍死,從中就能體會到作者是那種敢於與讀者分享,最後,在憤怒之後,他就明白了:那個卡車司機雖然撞了狗,但其實他纔是內心最受傷害的那個人。 第二件事,作者又一次在開車時,看到路上有一個告示牌,上面寫着: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來到那個安放告示牌的人家,得之了那個只有半年光陰的女人的丈夫給她安放的,而那個女人在每天聽到那麼多的喇叭聲,直到世界是那麼快樂,他身邊也有很多快樂的人。漸漸變得樂觀起來,使她戰勝了渺茫的存活概率,得以擁抱生命。

這本書可能再講一些理論是時會無聊,但是正是需要理解這正是要理解這些東西,才讓我明白我的抱怨是有多麼的嚴重,明白了不抱怨的好處,也同樣開始21天的不抱怨練習,在其中,我的言語會控制了,心情也變得很好,總往樂觀的方面想,也是我快樂了許多。在生活中進行,不會耗掉你的時間又能使心情變好,名副其實是一本好書。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4

大概是在國慶節前夕的時候,單位爲我們每位員工都準備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書。首先在此感謝領導對我們的關懷。但我相信,在國慶節期間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屈指可數。不幸的是,儘管在這寥寥無幾的,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羣之中,我始終無法尋覓到自己的蹤跡。但這並不能促使我到網絡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的想法,因爲那些都是別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並不是在完成任務,我只是在這個期間無法靜下心來品味這本書的格調。但我相信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只是這個時代太過浮躁,所以我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關在房間裏靜靜的看着每一本書的字裏行間,然後大腦跟着節奏快速變換每一個章節的畫面。

記得在06年的夏天,那時候的我還在服役,一個人獨守兩座空營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沒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後來我喜歡上了看書,起初是完全出於無聊,但後來慢慢發現看書是最廉價的享受,但從中得到的卻是今後生活中最受用的財富。因爲我認爲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無處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當然的必須具備強大的內心及和諧的思想,因爲這些東西沒有貴賤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記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於志願去看完的一本書叫《懂得選擇捨得放棄》,主體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來講述一些簡單易懂的事情。我喜歡這種類型的讀物。因爲把簡單複雜化,那就是真的簡單了,但要把複雜簡單化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裏就可以說到"抱怨"這個詞彙了。就像上面說的,這個世界抱怨無處不在,只看如何對待。正確的抱怨不斷推進着整個社會的進步,簡單點來說,從前人們的交通工具只有馬匹,後來有思想的人就開始抱怨這種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現在的汽車,而且搞不好汽車的製造者就是當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員,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去製造了當初抱怨爲何沒有的事物。但隨着社會的步伐逐漸加快,抱怨變成了生活的習慣,而習慣這東西是一種很自然的表達,無論對錯,一觸即發。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買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爛啊,才5 6百個平方,而且馬上要被房開商徵佔了,其實心裏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媽的,不拆一還二,孫子才搬"。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表現,因爲孫子都喊外婆叫作媽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錯的,但錯誤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對的。就好比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資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但經常要求加工資的員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員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裏會說我是在拍馬屁,在領導面前歌功頌德,但是對不起,我當那是你發脾氣的權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當空氣的權利。因爲我只是在表達我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讀後感,這是一篇關於"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敘述,無論表達的方式正確與否,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是我的東西,你無法搜索,更無法複製。

歸根結底,抱怨是每個人的權利,只是大多數人把這權利當成了脾氣。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5

《不抱怨的世界》的確是一本能夠給人以氣力的勵志書籍。與其他勵志書籍誇大“明確的目標”遠大的理想“不同,它誇大的是一種平和的心態。失敗的原因千千萬萬,成功的例子卻總那麼相似,無疑都是堅強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信念,或許,心態是堅持這些意志和信念的基礎。不抱怨,才能成就美美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之所以如此受人歡迎,乃至膜拜,便是由於書中的例子都是我們身邊經常碰到的活生生的例子,引起了我們讀者的共叫,書中的例子總能讓我們聯想到自己,深進淺出,從自己的角度往領悟出一定的人生哲理。

例如,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就想起了那部讓我流了無數眼淚的電影――《唐山大地震》,23秒,32年,改變兩個女人的一生。設想,假如方登能放下對母親的.”仇恨“,不抱怨這段不愉快的童年記憶,是否她的人生是另一番景象?但那肯定會改變她母親的一生,她母親可以離開唐山,跟隨兒子享受富裕的生活,抑或另嫁,組成美滿家庭。方登就是放不下,無法停止抱怨,帶着仇恨過了不愉快的32年,到最後原諒母親的那一刻,兩人相跪而泣時,可以想象,她內心是何等的開釋和解脫。不抱怨了,才能發現,值得珍惜和享受的事情很多很多。

還有另一部感動了無數人的電影――《山楂樹之戀》。電影之所以感動人心,引人落淚,除了那段革命時期青澀純真的愛情讓人羨慕,而最後結局的不圓滿讓人心生不忍之外,更感動我的是,”老三“面對疾病的那份從容樂觀。即使罹患白血病,他並不抱怨老天待他的不公,也沒有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而是促使他往調查與他一起工作的人都得白血病的原因,面對深愛卻無法一起的”靜秋“,他也沒有抱怨,而是”我不能等你到25歲了,而是等你一輩子“,默默地守護。這麼美麗的誓言怎能不讓人動容?如此寬廣的心靈如何能不讓人感動?正是由於老三的”不抱怨“,才成就了這麼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

藝術來源於生活,電影雖是虛構,但總能讓我們重新反省生活。生活中總會有這麼些人,即使經濟困難、身患重症,依然笑臉滿面,樂觀生活;但也總有一些人,即使家財萬貫、身體健康,卻總是悶悶不樂,鬱鬱寡歡。二者一對比,”不抱怨“的精神顯得如此重要。有時不得不感慨,人的一生除了必須擁有幾張人壽保單外,還須有一個健康的心態。只有經常感恩、不抱怨,纔可能快樂地生活,擁有無憾的人生。

《不抱怨的世界》所提倡的精神不在於你是否帶着紫手環,而在於你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闊達平和的心境,是否能真的擁有一個樂觀開朗的心態。放下所有的不滿、失看吧,不抱怨了,心裏的包袱就會隨之卸下了,生活自然便會過得輕鬆有趣。或者這個過程很難,但一起爲之努力吧,相信會有收穫的!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6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有幸拜讀了威爾·鮑溫所寫的一本《不抱怨的世界》,未曾想因此給我帶來了一次極大的心靈震撼和啓發。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這句話雖然早已爲大家所熟知,但真正能“看的開”的人卻並不多見。

我們總會在工作中、生活中以及很多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滿意和抱怨的心理,有的員工會很明顯的表現出來,影響到自身的情緒和行爲;有的員工可能深埋心底,卻也同樣爲這種心理左右了自身的行爲;而對於相對豁達的來說,其實也往往也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抱怨,甚至不爲自己所知道,只是一種潛意識的抱怨,這也同樣一定程度的影響和左右了他們的思想和行爲。對生產線忙閒不一,分配不勻,上下道不合又或者是設備問題等等多方面的抱怨充斥在員工們的工作生活之中。書中提到很多有意無意的抱怨情節也可以證實這一點。

作爲一名基層管理者,無論是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同樣有着自己的些許抱怨。或許不抱怨、無怨的世界也許只是一個理想中的世界,但它可以讓我們嚮往和憧憬,去完善自身的思想,增益自身的才能。書中深入淺出的論述,也讓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受益匪淺。書中通過一隻手環向我們傳遞了“抱怨不如改變”的生活理念,手戴紫手環者只要一察覺到自己有抱怨情緒,就將手環換到另一手上,如此反覆,直到手環在一隻手上連續21天爲止,21天不抱怨不批評別人,不到一年,你就會慢慢改變,當然這並不是只神奇的手環,只是此時此刻得你心態變了。

下面簡單的談一下我讀了這本書之後的一些想法,也希望以此爲大家帶來一些思考,成爲自己和大家今後一種生活與工作中的激勵。

一、停止抱怨

要成爲一個完全沒有抱怨的人很難,對生活一些不順當、煩心的瑣事發發小牢騷似乎不是一件太大的事情,也很正常。不過,我們卻忽視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吸引力法則。要知道,當一個人在說些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時,就會接收到負面和不快樂的事,書的開始,鮑溫首先教給了我們如何停止抱怨,用“21天效應”的培養方法改變自己的抱怨習慣,這也是改變我們,成就無怨人生的第一步。抱怨行爲不僅不能改變實際的惡劣情況,更會增添人們的負面心理,這是一種消耗能量且完全無益的運動。正如仇恨和生氣鬱結是用別人的錯誤在懲罰自己一樣,抱怨又何嘗不是在於事無益的懲罰自己。

二、感恩困苦

更進一步,在書中我學到的第二點,即是學會感恩,這裏的感恩指的不是對我們好的人或事物,而是感恩困難,感恩一切的不順利。“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增益其所不能。”於困境中的我們,或者會覺得困難的難以承受,然而跳脫出來,以一種長遠和凌於其上的目光來看待這一切,一切的苦難和困境未嘗不是一種好事,一種磨礪和挑戰。於困苦過後的自身提升是慢慢培養所不能達到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過於順暢通達的人生,未必是一種好事。無論是生活抑或工作中的不順,當我們不在將眼光着眼於現在所承受的一切,而是以一種長遠和自身完善的目光來看待,那麼我們就已經到了另外一個境界,也較一般人更容易去承受一切困難和理解其意義價值了。

三、成功始於困境

當我們在做到停止抱怨,感恩困境之後,我們就應逐漸懂得“成功始於困境”,這也是我在書中學到的第三點。古語云:“非淡泊無以明智,非寧靜無以致遠”。人唯有在這種沒有抱怨,心緒平穩寧靜的時候,纔能有更堅定和更深遠的志向與發展。在困境中擁有平和的心態,在平和的心態中尋求發展,這也達到了我們沒有抱怨的更深一層的意義和作用。完全跳出於一切困難給自己的心境影響,用凌於其上的態度來觀察自身所承受的,以這種平靜狀態去工作和生活,顯然是更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抉擇,逐步實現成功,這也是我們工作中需要努力的方向所在。

其實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都在創造自己的人生,請不要抱怨,心平氣和的看待周圍的一切,不利條件是你一生的財富,而這份財富只有經得起風浪的人才能俘獲,收起抱怨的廢話吧!勇敢迎接挑戰,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我們的工作,融入團隊,爲我們的風馳願景而努力奮鬥!

  威爾鮑溫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7

前幾天,我讀了《不抱怨的世界》,作者是道格拉斯·勒爾頓。我讀後,感覺受益匪淺。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大致是要學會不抱怨,讓內心充滿陽光。但是要學會不抱怨是困難的,書中講授的方法是戴一個橡皮手環,一旦抱怨就將手環轉戴到另一隻手上,這樣強迫自己控制抱怨。慢慢地就會變成一整天都不會抱怨了。當這種現象持續了21天后,你就真正學會不抱怨,你的內心就會充滿陽光,你就會意氣風發地投入生活,而幸運之神就會從此眷顧你。我看後感觸很深。抱怨,可能每一個人都會發生過,但是這本書難得的是將抱怨和講述事實有了明顯的區分,這樣就具有極強的操作性。看完後,我一直在審視自己,看看自己抱怨的焦點是什麼。但是對於內心比較積極陽光的我,不是很愛抱怨。抱怨是一種心態,我認爲它的主要來源是對生活的不滿,自己的意願沒有得到滿足且怨天尤人等幾種因素的綜合症狀。

我看過一本書,書上說其實自己99%的事情與別人無關,不要讓自己活得太累。減少自己不切實際的慾望,遇事多找自身原因,抱怨現象應該會有所改變。而我認爲最關鍵的問題是:抱怨根本解決不了問題,而且有可能讓問題更加複雜。如果遇到問題,只和能解決問題的人說。再說說壓力,壓力最終的來源肯定是自身。而真正活明白的人,想清楚的人是不會爲難自己,更不會爲難他人。一切隨緣。就像我去粘鳥,如果粘到了,就是下酒菜。如果飛了,就是放生。每一種結果,我都是受益,我有壓力麼?我沒有。爲什麼你有壓力呢?我看過易中天的書,他很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壓力來源於過於注意。也就是“迷”,因爲“迷”,才“執”。因爲“執”,所以才“不悟”。大家都知道,“佛”真正的含義是“覺悟”。佛是悟了,而人仍在迷,這就是不能成佛的原因。佛就不抱怨,在佛的心裏,沒有什麼可以干擾他,做到了內心的真正平靜。我琢磨了一個簡單的方法:先學會不哭,不哭,就去掉了悲傷的情緒。再學會不怒,再學會不抱怨就快了。你又會說,你說得好聽,我是什麼都不追求了,我也不抱怨了,可是老婆孩子誰給養活?哎,這不還是“迷”麼?用一種方式去解釋所有問題的人,不是迷麼?要麼追求的執着,要麼放棄的徹底。我最終的體會是:修性不修身。身是安身立命之本,代表人活的價值。不修身,纔可以過得好,有地位,有意義。性是內心,修性就是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超脫,順天命,修煉內心的安定。很多人說我喜歡笑,其實這是發自我內心的快樂與安寧。我享受奮鬥追求的過程,至於是否有收穫那就隨緣,不計較。就像國家領導說:與天鬥、與地鬥、與階級敵人鬥,其樂無窮。當然現在並沒有什麼階級敵人,但是這種追求得過程其實比結果更讓人陶醉。而對於結果怎麼看呢?如果得到了,那就稱心如意。沒得到怎麼辦?想想中學時爲了當班長而爭鬥,現在看看,有意義麼?退休後,想想爲了一官半職而爭鬥,有意義麼?唯一剩下的有價值回憶無非是爭鬥的過程而已。這又有新問題的出現,無慾可能剛,也可能過柔。曾國藩的《挺經》裏說過:軟則亦靡、剛則亦斷。箇中的度,自己把握吧。不要激進的功力,不能怯懦的迴避,這兩種性格都是會產生抱怨的土壤。

學會不抱怨,是內心的修煉,和自己做朋友,調節自己。就如同我,已三十,“三十而立”了。可能有些人會理解爲人到三十,應該可以面對一切的困難。但,我的理解卻是應該知道怎樣追求自己的人生。當我以內心的平靜看待世俗的紛亂時,我又有什麼抱怨的呢?無論多絢爛的世界裏,依然有自我。讀書真好!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