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大綱

本文已影響 1.54W人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理智與情感》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分享。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1

當我輕輕翻開手中的《理智與情感》,心神便緩緩沉浸與一行行散發着油墨清香的文字中併爲之搖曳。書的作者是十八世紀末英國偉大的女性作家簡·奧斯汀。如同簡一貫的文學風格,作者以其細緻入微的觀察視角,精巧微妙的故事構思,以及其作爲女性而特有的細膩睿智的文筆生動地向咱們展示了十八世紀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各色人羣與他們的情感及日常生活場景。靜靜品讀字裏行間,書中的語句或許並不是那麼華麗,甚至是樸實得有幾分瑣碎,但卻清新雋永,似清風拂過心頭,表面瑣碎的敘述讀來頗耐人尋味,更像是作者本人將文中的資料如兒時睡牀前的故事一般向你娓娓道來,恍然間,其中的深刻情感已瞭然於心。

故事的情節圍繞着埃莉諾與瑪麗安姐妹倆的擇偶活動而展開。文中不乏個性鮮明的代表人物:感情豐富,熱情單純的少女瑪麗安;自私無情,道德淪喪的青年威洛比;品格高尚,真誠穩重的布蘭登上校;虛僞勢力的小人物約翰?達什伍德夫婦女主人公善良周到,成熟理智的埃莉洛。各色人物輪番上場爲咱們上演了發生在十八世紀盛行着以情感、人權同金錢、地位做交易的醜惡時尚,當時的英國一個在追求愛的過程中也曾痛苦掙扎,但終在對自我靈魂、道德的理智、忠誠與對愛人、親友的情感職責的指引下尋找到真愛的浪漫故事。

輕輕合上書本,無論是書中對於自由戀愛、人權平等的反抗吶喊,還是作品的睿智文筆對於真、善、美的歌頌及對假、醜、惡的鞭撻,都引發着我內心的歡呼喝彩。然而,更有一種思想深深觸動着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促使着我不斷地思考、探尋,那便是戀愛的精神——理智與情感間的平衡。在感情中,尤其對於熱戀中的雙方而言,“理智”與“情感”看似矛盾卻都是戀愛過程中的必需。若要經營好感情不能沒有“情感”的投入,而這“情感”也應受到“理智”的制約,絕非僅憑一顆熱戀中的心盲目地橫衝直撞。一如書中的瑪麗安,理智不足而情感有餘。熱戀中的激情矇蔽了她的雙眼,使她再也不能理智地看待一切,因此受到了感情騙子威洛比的欺騙,爲此後的一系列不幸和痛苦埋下了導火線。作者在書中雖對珍重感情的人報以讚揚,然而對他們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

其良苦用心正在於告誡人們即使是應對着看似世上最熱烈的情感也切勿閉上理智之眼,用心把握理智與情感間的平衡體味戀愛的精神。在文中最喜愛的當數埃莉洛,情感之餘不忘理智,理智之中不乏情感。感情來臨了,就勇敢的理解,不躲閃,不計較得失,這便是愛得起,是忠於自我情感的態度。在感情悄然而逝時亦能毅然地轉身,再見面仍能以禮相待,從容應對,這是放得下,是跟隨理智的選取。終究埃莉洛懷着這種“戀愛的精神”收穫了感情失而復得的莫大愉悅。在“戀愛精神”支撐下的感情必定是恆遠的,無須擔心若有一天,當激情褪去留下的只有一具寫滿厭倦的冰冷空殼。這樣的感情亦如同舒婷筆下那“橡樹式的感情”——“我如果愛你,絕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我;我如果愛你,絕不學癡情的鳥兒,爲綠蔭重複單調的歌曲。我務必是你近旁的一棵木棉。根,緊握在地下。葉,相觸在雲裏。每一陣風過,咱們都相互致意。

咱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咱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這纔是偉大的感情”這樣的感情親密有間,彼此信賴依靠,卻又有着獨立的人格與靈魂,不僅僅充滿着真誠的情感,也閃耀着理性的光輝。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在令人心醉的感情中仍持續心智的清明,這不僅僅是忠於自我的價值與性命,也是忠於感情本身。古往今來,理智與情感的平衡作爲戀愛的的重要精神融匯於感情才散發出感人至深的動人光輝。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2

簡·奧斯汀以反諷刺的手法寫了她的第一部小說《理智與情感》,但寫作技巧相當熟練。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人物個性描述的都非常真實細膩,讓人由衷地感嘆簡·奧斯汀對人性的洞察。情節圍繞着兩位女主人公的擇偶活動展開,揭露當時英國資本主義社會,婚配作爲女子尋求經濟保障、提高經濟地位的一種風俗,重門第而不顧兒女感情和做人權利的醜陋時尚。如同書名展現的那樣,整個故事集中表現了“理智”與“情感”的矛盾衝突。

瑪麗安是理智不足而感情有餘;約翰·達什伍德夫婦是理智有餘而感情不足;而威洛比是感情上十分虛僞,表面上似乎很有情感,實際上卻冷漠無情,自私透頂。簡·奧斯汀在故事裏對珍重感情的人物加以讚揚,儘管對哪些人在理智上的欠缺也不時加以諷刺;然而對缺少感情僅有理智或是在感情上虛僞的人,卻表現出極度鄙視的態度。簡·奧斯汀最讚賞的是埃莉諾,因爲她即重感情又有理智。這裏也闡述了簡·奧斯汀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即不能沒有感情,也不能過於理智。故事的女主角均追求與男士思想感情的平等交流與溝通,要求社會地位上的平等權利,堅持選擇伴侶的自由。這在當時的英國,應該是一種叛逆的行爲。

理智與情感好比一把雙刃劍,堅持理智,可能會傷了情感,照顧情感,可能又失去理智。能很理智地處理情感,能在情感的一定範圍內保持理智,當然最好,這是運用這把雙刃劍的最好方式。但是,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面臨着取捨時,你是理智多於情感呢?還是情感多於理智?或是像威洛比先生哪樣,表面上很有情感內心卻很自私自利。所以,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駕御自己的理智與情感,而不是被它所奴役。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3

讀完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確切的說應該說改寫版本的。但卻足以讓我對本書的總體故事內容有所瞭解和認識。這是一本充滿趣味的關於愛情的小說,而戲劇性的結局,更讓人浮想聯翩。

故事的主人公,無論是充滿理智和自制的埃莉諾,還是感情豐富而活潑可愛的瑪麗安娜,在愛情的征程中,都經歷了很多,而最終都收穫了屬於自己的幸福的愛情和婚姻。而圍繞主人公身邊的各色人物,都性格鮮明,而又多多少少摻雜着讓人不悅但卻真實的人性的弱點,他們所扮演的各種婚姻角色,加之最後看似大圓滿的'結局,爲我們解開了世間婚戀的面紗的一角。

愛情和婚姻,在現實的天平上並不是如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和諧共處。婚姻的背上,駝伏着各種不同的砝碼,而愛情僅僅是其中之一而已。愛情、財產、地位、前途……而它們的差異,也許就在於各自在婚姻的舞臺上,扮演的角色和戲份不同罷了。當愛情佔據主導地位時,這樣的婚姻似乎近乎童話中的王子和公主,永遠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而偶然的意外之喜會讓這份幸福和甜蜜更加長久和穩固,從而成爲世人美好愛情理想的寄託和典範,就像埃莉諾和愛德華這一對兒!

而其他砝碼扮演主角時,人們也會以世俗和現實的眼光,以存在即合理的理論給予一定的理解,甚至會施捨一絲同情。而這樣的局面也往往應驗了那句老話:“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這可以說是婚姻場上的共贏,只是相對於郎才女貌、陽春白雪般的共贏來說,這樣的“共贏”顯得下里巴人了點兒罷了,但也夠不上卑劣壞名。而這樣的搭配卻是更爲現實而普遍的,所以能夠得到普通人的理解和默許,否則,很多人無疑是在搬起石頭砸了別人又砸了自己的腳,正如故事中的威洛比與格蕾小姐,威洛比覬覦格蕾小姐的財產,而格蕾小姐則着迷於威洛比的俊美。當然這是在一般層面上的“烏龜看上了綠豆”,而更高層次上的是性格、脾性的臭味相投。之所以用“臭味相投”這個詞兒,當然是指人性的弱點和瑕疵的相合,就像約翰·達什伍德和範尼·達什伍德這對夫婦,同樣的吝嗇、勢利和自私自利,只不過前者含蓄而不外露,後者則色厲內荏、露骨於形色而又自以爲是、沾沾自喜。

所以,夫人毫不掩飾的自私自利的提議,都會馬上得到夫君的高度而堅定的贊同,真是“婦唱夫隨”的“模範夫妻”。但這樣的婚姻卻並不缺乏感情,雖然感情扮演着次要的配角,像僕人一樣調試着雞尾酒,但偶爾給緊張的婚姻加入一點激情和曖昧的氣息。但如果婚姻使得雙方的目的都是得以滿足,雙方的心情和身體都得到舒適的安撫,在百無聊賴中履行一下婚姻中愛情的使命和義務,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愛情可以在婚姻中慢慢培養。”雖然它產生於中國傳統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綁架式婚姻,雖然它與現代科學研究的關於愛情力比多遞減規律結論有些相悖(或許這兩者談論的並不是一個完全相同的東西,但我相信一定有交集的部分),但世間許多自由戀愛的果實和共同培植這個果實的雙方,都義無反顧地踐行這這句古老的箴言。從中,我們不得不驚訝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人們的愛情和婚姻爲外力綁架時,所有人都一致的做着頑強不屈的抗爭,而當人們重獲愛情和婚姻的自由選擇時,大多數人突然陷入迷茫,不知愛的歸路。在混沌迷茫的“游龍戲鳳”一番之後,又心甘情願地撲到名利的繩索上,自我束縛。

如果有人說:“我所經歷的每一段感情,都是真心的,都曾經以爲懷裏擁抱着的這段感情就是生命中唯一,就是自己生命中的天長地久、地老天荒、海誓山盟、海枯石爛的愛情,可是……”我相信,他是一個誠實的人,“可是”,就像他話語中的轉折一樣,我可以用一個世俗之人的思維給予理解,但是絕不會對這樣的愛情高歌頌揚一番。並且,我想說的是,請不要棄離愛的天堂太遠,否則,婚姻也培養不了愛情,最後收穫的很可能是罪惡的苦果。

也許愛情與婚姻的完美結合或者兩者的相背離的苟合,都是世間情愛故事的極少比例的極端事故,即使萬能的辯證法也不會承認兩個極端的合法性,所以大多數情形下是居於兩者之間的情形。一旦步入婚姻的圍城,就必須想方設法爲鞏固和捍衛共同的城池而添石加料,而要完成這項工程,則需要硬件和軟件的有機結合,即所謂的經營愛情和婚姻。除非愛情和婚姻並不是真正的目的,而是耍流氓。

經營婚姻,保衛愛情,是每一對戀人未曾嘗試卻不得不去計劃,每一對夫妻已經面對卻要真誠探索的永恆話題。世間所有的婚姻教案都會若隱若現的向你表明:婚姻需要激情和情感,更需要理智和智慧。前者是潤滑劑,後者是穩定劑。愛情可以是二人獨享的,而大多數婚姻卻遠遠超出二人世界的範疇(這裏用一個三段論式的推理予以證明:愛情至少是兩個人事情,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愛情或者婚姻不只是兩個人的事情)。正因爲婚姻的特殊性和現實性,所以才需要更多的理智和智慧。這種理智和智慧,就是在生活的磨合中,在時空的維度裏,儘量將愛情拉長、拓寬,將最初的激情和熱烈轉化爲彼此間的相互依賴、扶持和託付,將曾經擦肩而過的美麗邂逅沉積成血濃於水的永恆親情。愛情謀劃了兩人的相遇、相識、相愛,而婚姻則真正將這份緣與情凝結爲永恆的相親相愛。

理智和情感,是人類本性中可愛的孿生姐妹。在婚戀中,無論你的性格中更多的擁有哪一方面,無論是在熱戀中,還是婚姻中,理智和情感都將永遠陪伴你左右。似乎在現實生活中,情感總處於弱勢,因爲生活教會人們理智的抑制自己的情感,但也許這是一種誤解,生活的真正目的是期望達到二者的平衡,或者適度發揮。而我們需要修煉的正是要學會以恰當的理智和情感應對相應的生活場景。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4

這天最後把《理智與情感》看完了,怎樣說呢,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有點失落。就像一個人一向在追趕某樣東西,而突然之間那件東西又不見了,此時的我就是這樣的感覺。

再來說說這部小說,它將感情,親情,友情,人心丟棄在那個社會的大背景下。雖然是喜劇的結局,卻也給了人不少的壓力。小說圍繞埃莉諾與瑪麗安兩姐妹各自的“三角”感情展開,埃莉諾愛慕愛德華,卻受到嫂子的阻撓,認爲他的弟弟要娶一個有財產的貴族小姐,在聽到愛德華與地位甚至不及埃莉諾的露西訂婚時,氣的暈倒。這就是那個社會,人的價值就是用金錢衡量,感情什麼也不是。約翰夫人,明顯就是一個理智有餘,感情不足的典型代表。而約翰先生,更是親情寡淡,答應亡父照顧寡母和兩個妹妹,最後卻爲了省下金錢,將他們趕出去。張口閉口就是“錢”。

愛德華明明已經與露西訂婚,卻又與埃莉諾曖昧,在之後給埃莉諾帶來極大痛苦。而露西卻又是一個狡詐的女生,在聽到埃莉諾愛慕愛德華的消息時,故意與她交好,又裝作對她的信任,告訴其與愛德華訂婚的事實,這無疑是在埃莉諾的傷口上撒鹽。露西打着友情的幌子,在埃莉諾的面前極度炫耀。而同時她也將自我的無知,勢力,巧言令色展露無遺。埃莉諾固然是一個理智凌駕於感情之上的的人,她將自我的情緒控制的很好,沒讓家裏擔心,但是自我無疑是痛苦的。因此說太過理智的女孩子是很難讓人心愛的,正因她令人心疼。

相反,妹妹瑪麗安,一個對感情充滿着浪漫的幻想,認爲人生如果沒有一場浪漫的感情是不圓滿的。在她與威洛比的感情中,她把自我所有的感情都給了他,在得知自我被拋棄後,她陷入了難以自拔的境地中,整日避開人羣,躲在角落裏。對於一個浪漫的女孩來說,現實無疑能使她快速成長,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意識到這個世界不是她心中的象牙塔。威洛比這個人一向遊手好閒,大手揮霍,最後迫於破產的壓力,娶了一個有財產的姑娘。他也只但是是有一副漂亮的外表,內心卻是空乏的。

故事裏的所有人的人生,都是自我選取的,而他們的價值觀卻是在這個社會大環境的薰陶中漸漸構成的,咱們是該譴責他們的無情與虛僞還是該同情他們呢?理智與情感,到底該如何選取的?

英國學者沃爾波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憑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杯具。”單就這部小說而言,它無疑是切合主題的,但是現實生活中我卻是無法苟同的。如果生活只能靠理智的約束,缺乏一時衝動的激情,那麼生活會失去很多樂趣。人的性命不在於長短,在於是否痛快活過。三毛也說過,“等我長大了,我要做個拾破爛的……拾荒人眼底下的垃圾場是世界上最撫媚的花園。正因這種職業,不但能夠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又能夠大街小巷的遊走玩耍,一面工作一面遊戲,自由愉悅得如同天上的飛鳥。更重要的是,人們常常不知不覺的將許多還能夠利用的好東西當作垃圾丟掉,拾破爛的人最愉快的時刻就是將這些蒙塵的好東西再度發掘出來,這……”這樣灑脫的人生與心態,是一個理智在先的人永遠無法體會的。

  《理智與情感》讀後感5

《理智與情感》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各有各獨特的個性,然而就讀者接觸最多和作者想要着重表現的,那就要數達什伍德家的兩姐妹了。

埃麗諾,是達什伍德家的大女兒,一個感情豐富而又富於理智的姑娘。從故事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她比她的母親和妹妹更加有頭腦與理智。埃麗諾辦事縝密,思考周全,談吐智慧。不論是對他所愛慕的愛德華還是厭惡的露西,在衆人面前,她都能以禮相待。而且,不論是埃麗諾好奇,喜愛或是厭惡的話題,大家共同討論時,她總能持續必須的冷靜與思考的頭腦,既不顯示出異常的過分的關注,也不讓大家感到自我是個掃興的主角。任何事,埃麗諾總是拿捏得那麼有分寸,那麼適宜。

此外,埃麗諾還是個善良的姑娘,善於從他人身上發現優點,善於替他人着想。對於詹寧斯太太,雖然她的行爲充分說明了她缺乏大腦,但埃麗諾卻總在自我的兄弟姐妹與妹妹面前談起她的熱心,慷慨與正義。並且爲了詹寧斯太太在倫敦自我家中的時光能舒適的度過,而不受瑪麗安的嘲諷與冷漠,也爲了瑪麗安不做出過火的事兒而使自身受到傷害,即使自我並不心甘情願,還是同意理解邀請,陪妹妹一道前往。以上的一切都顯示了埃麗諾理智的頭腦,但並非說明她是一個缺乏感性的人。

相反,埃麗諾同她妹妹一樣,擁有一顆富於情感的心,只但是她更善於控制這種情感。她對愛德華的傾心,無論在他身上發生了什麼狀況都從未改變過。她沒有因愛德華的不善言談,行爲呆板憂鬱以及衆人對他的指責而遺棄他,她看中他的正直,誠實,穩重,寬容的人品,爲他在家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表示不平,爲他不幸的第一次訂婚表示同情。並且無時無刻不在爲愛德華着想,爲能使他的境況有所好轉而發奮。甚至在聽說了愛德華早已訂婚的消息後,埃麗諾依然鍾情於他。得知這消息後即使她極力掩飾,還是不難看出這個消息對她的巨大打擊。可見,她對愛德華的感情是強烈的,忠實的,實際的以及是一成不變的。這證明了埃麗諾不僅僅理智,同樣有顆富於情感的心。並有一個清晰而理智的頭腦來時刻提醒她去制約一些無謂的感情衝動。理智,善良,機智是她特有的魅力。

同理智思維發達的埃麗諾相比,她的妹妹瑪麗安則要顯得感性許多。拿中國名着《紅樓夢》中的兩個女主角與之相比,若把埃麗諾比作八面玲瓏的薛寶釵,那麼瑪麗安當之無愧的要數林黛玉型了。聰明伶俐,卻又過於多情善感。看到秋日的落葉與蕭瑟,瑪麗安會覺得有種悲傷縈繞心頭,正如當初葬花的黛玉一般。瑪麗安對待感情總抱着富有浪漫色彩的幻想,總想嫁個“人品出衆,風度迷人”的如意郎君,對待感情總追求來的轟轟烈烈,浪漫傳奇。對感情的表露也是十分的直白明顯,以致於多次被詹寧斯太太拿來取笑。與埃莉諾不一樣,瑪麗安在社交上同她的感情觀十分相似,對待自我鍾愛的人熱情十分,關懷備至,對待不鍾愛的連最起碼的以禮相待也難以做到,總是冷潮加熱諷,給予一副冷漠的面孔。

這種情感或許是當時那個時代最推崇的情感觀,但簡藉助瑪麗安充分說明了這種情感觀的不妥。瑪麗安最後被威洛比拋棄,在他們所引以自豪的情感觀的支配下限入痛苦的深淵,無法自拔,差一點丟掉性命,也給兄弟姐妹和家人帶來了不可擺脫的痛苦。這就是過於感性的弊端。但拋開瑪麗安“感情有餘,理智不足”的缺點,她也是個十分優秀的姑娘,瑪麗安聰明機智,有正義感,對於自私狡詐的勢力之徒的攻擊,總是立即給與不客氣的還擊。她酷愛讀書,頭腦充實有思想,不一樣於缺乏常識的平凡之輩。瑪麗安十分愛自我的母親和姐妹,無論是感性過頭的她,還是之後受到教訓,最終變得理智的她,都不願讓自我的兄弟姐妹,尤其是親人正因她而感到痛苦和不安。並且,在變得理智後,盡力去彌補自我因過於感性而帶來的損傷。像故事裏說的“一但瑪麗安意識到自我做錯了,他會用一切行動來彌補自我的過錯。”他的確是個好姑娘,不是嗎?

說完了故事中的兩位女主人公,再來談一位同樣生着俏麗面容,擁有理智頭腦的姑娘把,她就是露西。斯蒂爾,詹寧斯太太的親戚,愛德華的第一個訂婚對象。這位小姐既不一樣於瑪麗安,有豐富的情感,也不一樣於埃莉諾,有理智善良的心。她在感情上可謂是一貧如洗,“理智”上也只能僅僅被稱作富有。她是個冷漠自私的人。行事上機關算盡,貌似很有理智,很有情感,實際上滿腦子歪門邪道,虛情假意。她財產不多,爲了生活的富裕,先與愛德華訂婚,當愛德華正因她被剝奪了財產繼承權之後,又將其拋棄,轉而嫁給愛德華的弟弟。在這同時,還總是對埃麗諾進行惡意中傷,以滿足自我的妒忌心理,表面上還裝得無比可憐無辜。好在埃麗諾每次都能給予不卑不亢的還擊,讓露西無法得逞,看時真是大快人心。露西善於拍馬奉承,爲此贏得了許多人的歡心,被視爲掌上明珠。但要問她究竟鍾愛誰,愛慕誰,我想出了金錢也別無他人了。

透過這三個人,想必作者已經把自我的觀點表達的很清楚了。人要有豐富的情感,但不能感情用事。必要的時候應受到理智的制約。簡認爲謹慎行事和內心衝動應持續平衡。她對金錢能夠買到高雅生活的觀點表示尊重,但對簡來說更重要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這部作品是圍繞着理智與情感而展開的,實際上也是爲繞着持續自我的完整與滿足社會的要求這一主題而延伸的,重在說明人固然是一個情感個體,但也需要融入社會。做一個具體的社會人,既有自我獨特的情感與個性,又有必要的理智加以制約,使其能與社會融洽,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愉悅。

這是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結局,在理智戰勝情感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愉悅……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