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大綱

本文已影響 3.38W人 

讀了徐志摩的散文我感慨良多,那麼,下面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供大家閱讀參考。

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篇一: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煙花之所以燦爛,不在於它有多次生命,而在於它在發出光焰的那一刻,已經留住了永恆。

——題記

20世紀的中國文壇人才輩出 ,燦若星辰,而徐志摩無疑是其中最光鮮閃亮的一個。他是中國現代文壇最具特色,最有才華和最優秀的詩人、散文家之一,是開一代詩風的“新月派”主將,被譽爲“中國雪萊”。有人說徐志摩是瀟灑的詩歌仙子,飄然拂過年輕中國的詩壇,憑着精靈般的詩魂,豐富了新詩的藝術世界;也有人說徐志摩是不受羈絆的野馬,無邊無際的思維總是讓他在現實中桀驁不馴,不爲世俗所累;而我更願意相信郁達夫所說的“志摩是一個淘氣可愛能使你永遠無法忘懷的頑皮孩子,詩的音樂,自我生命缺乏詩感,這個孩子的靈魂就會變得孤獨寂寞。”是的,正是因爲懷着一顆質樸單純的童心,他才能真切感受到內心的性靈神韻,並將其與自然界的溫馨靜謐的美妙彼此相融,創作出閃耀着青春光澤,萬卉奇葩的《再別康橋》,達到如行雲流水般流暢、澄澈的境界。

說來慚愧,真正靜下心來品讀《徐志摩散文集》還是在高考後那個漫長而無聊的暑假。整整兩個月我所涉獵的書籍可算頗多,但真正打動我心扉並且至今仍愛不釋手的恐怕也只有《徐志摩散文集》了。“看一回寧靜的橋影,數一數螺鈿的波紋;我倚暖了石闌的青苔,青苔涼透了我的心坎;……”我驚訝他竟能如此嫺熟輕鬆的駕馭語言,如此真切地將心靈深處的內在情感透過文字的音符浪漫地、自然地抒發出來,並甚至還安排得那麼和諧,柔中有力,濃厚中有淡薄,鮮明中存素雅。這該是怎樣一個文壇奇子,好奇心驅使我細細品味《徐志摩散文集》,希冀自己能夠解開心中的疑惑,感受他如繁星般點綴近代文學的傲人才華。

翻開目錄,能清楚地看到全書分成三個部分:關於名人、回憶故人和生活隨想。在“關於名人”這一部分,作爲一名浪跡天涯的漫遊者,使得徐志摩有機會親近當時的文壇巨匠,用一顆空靈而單純的童心去歌頌真善美,用詩一般優美的語言表達對名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在《泰戈爾來華》一文中,徐志摩坦言對於泰戈爾的來華,他心中甚是歡喜,就連夢也多了幾分顏色,增了幾分嫵媚。他真切地希望泰戈爾的來華能給百年來只在精神窮瘻中度活,給生命只是追憶不全的中華民族帶來精神的安慰,喚起民族的覺醒。“每想及過去的光榮,不禁疑問現時人荒心死的現象,莫非是噩夢的虛景,否則,何以我們民族的靈海,曾經有過偌大的潮跡,如今何至於沉寂如此?” 20世紀的中國風雲變幻,波瀾壯闊,歷史的烙印不可磨滅地震撼着徐志摩的心,置身於亂世,雖不能沙場點兵,卻希冀泰戈爾高潔和諧的人格,能給我們安慰,可以開發我們原本淤塞的心魂,喚起民族的覺醒。源於性靈深處的期盼讓我們看到質樸善良的徐志摩憂國憂民的一面,可愛至極。

曾經說徐志摩像熱情的雪萊一樣,把心靈深處的情感,透過文字的音符自然流瀉而出,他的散文蘊藉着一種絢爛的春光,一腔跳動的激情,即便是哀傷也如升騰的火焰,熱烈而奔放。在回憶故人這一部分中,徐志摩回首往昔,細數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追尋絢麗的煙花怒放後散落在地的火星和哀怨。在《我的祖母之死》一文中,徐志摩引用了英國詩人華茨華斯的一首有名的小詩《我們是人》:“一個單純的孩子,過他快樂的生活,興沖沖的,活潑潑的,何嘗識別生存與死亡?”在爛漫童真的孩子心中不曾感到生與死之間的阻隔,幼年的徐志摩雖遭祖父的變故,卻是不甚明白生命終止的可怕。及至成年,遭逢祖母的大故,給了他不少寂靜的時刻,不少深刻的反省,感慨如果生前是盡責任的,是無愧的,我們就會坦然的走近我們的墳墓,我們的靈魂便不會有慚愧或悔恨的齧痕。

在“生活隨想”這一部分,我們時時可見徐志摩把心靈深處的情感,透過文字抒發出來,濃得化不開,無比豔麗,無比嫵媚。在《想飛》一文中,徐志摩插上想象的翅膀,飛上雲端去,飛上天空去浮着,凌空去看一個明白——這纔是做人的趣味,做人的權威。人類從未停止過對飛翔的渴望和追求,人類開始用石器的時候已經想長翅膀,想飛。遠古洞壁上畫的四不象,它的背上便掮着翅膀。瀟灑如仙子的徐志摩始終抱定童真質樸之心,雖然現實是墮落、孤寂、死靜的,但他卻用海灘上種花去呼喚真善美和童心的迴歸。青年的朋友,是春雷響時不曾停止破綻的芽,絕不能填平童真走向墮落,勸告青年們保持信心、精神和勇氣,在人生的海灘上種花——也許會消滅,但這花的精神是不滅的。

在如今,雖有百花齊放卻良莠不齊的文化界內,一本好書能教育人,而一代文豪才子——徐志摩的精神世界更能喚起我們對當代文化的反思和質詢。讓我們沿着徐志摩的思想軌跡,伴着他對文學赤子般的熱愛和豪情,開始一段心靈旅行,讓靈魂在美麗的文字流淌中得到淨化和提升。雖然徐志摩的燦爛生命就在一團幻影般的光焰裏消逝了,但煙花的燦爛不在於它有多久的生命,而在於它在發出火焰的那一剎那,永恆已經留住。而徐志摩濃得化不開的才華,卓爾不羣的風采,時至今日仍震撼我們的靈魂,啓迪我們思索智慧的人生,掩卷遐想,體驗心靈激盪後內心的安靜與祥和。

  篇二: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不太喜歡徐志摩,因爲他太過多情。男人多情總是不太好,不管是真情,還是實意,受傷的多爲女人,而女人多情受傷的還是多爲女人。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張幼儀,因徐志摩的多情,苦了陸小曼,可最終,他還是沒有贏得愛人的懷抱,他這一生,也在多情中完結了。

我讀他的詩歌有限,讀他的散文就更少了,上一週讀了兩篇他的散文,只覺得這樣一個人,不論是詩歌創作,還是散文創作,都帶着志摩似的浪漫和多情。不愧是天才的詩人,新手捏來的東西也並不顯生硬和牽強,難怪文章後評中寫道:在別人的委託下,於十分緊迫的時間內寫出這樣的文章實在是難得!且他那篇作品是在泰戈爾來華時做的,本身委託者就有着要他寫出恭迎泰戈爾的意思,可他只輕輕在篇末點了一下,就出了無限深意,看似平淡,實則深情,需細細感受。

我個人是比較喜歡張愛玲的散文的。沒辦法,從她的小說到她的散文,無處不透着世俗的真實。而徐志摩太過飄渺了,我想一個男人這樣的性格終究不適合。像柳三變,像秦少游,是對柔情女人的折磨。我還記得他的一首詩《沙揚娜拉》,真是無處不留情,又讓人怪罪不得,因爲他所體現的情那樣直接,那樣的不猥褻,又讓人怎麼生得起氣來呢?彷彿愛一個人真的是理直氣壯的事情,除了當事的兩個人,其他人都是旁觀者,而你又無法否認似的。

多情總是苦

蒼茫人生路

到處都逶迤

我去他不留。

  篇三: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最近有緣在圖書館找到一本。扉頁上有一幀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裝筆挺,衣領雪白,頸下的領帶驕傲地突顯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樣。當我看到他那首膾炙人口的詩,強烈的心靈震撼讓我感到世間竟會有如此巧合。在詩最後的一節中詩人是這樣寫道: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徐志摩傳讀後感。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儘管他才華橫溢,當他在世上只待春秋的時候,意外孤獨地死在了天上,也許這纔是他本來的歸宿。記得有位偉人曾經講過:?理想主義者就是讓自己過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的一生就是熱烈而又執着地追求理想的一生。他的詩文中最出色的也就是那些歌頌理想和愛情的作品。尤其是愛情方面,古今中外執著不渝終身高頌愛情的人大有人在,但很少有人敢把浪漫的愛情放在複雜的現實中來不顧一切地追求,並不惜承受世俗的壓力。徐志摩爲追求浪漫的愛情而離婚,爲此和恩師梁啓超師生反目,爲此父母和他一度斷絕關係。徐志摩傳讀後感。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在衆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執寫道:?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惟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種對理想的執着,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態度,那種浪漫的帶着唯美的色彩,由於脫離了客觀現實,猶如空中樓閣,每一次總是以詩人終於沒有找到他理想中的靈魂伴侶而告失敗。康橋美麗的初戀隨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遠的心痛,後來的陸小曼不知珍惜鬧出的緋聞更讓詩人愁腸百結。在人間追尋理想屢遭挫折的詩人,最終沒有逃脫把自己融入五彩繽紛的雲彩的命運。

由於受英國浪漫主義詩風的薰染,所以徐志摩的浪漫純正而不輕佻,高雅而不低俗,那種歐化的貴族氣息使得他具有一種迷人的魅力。相比於西裝革履的徐志摩,我更喜歡電視劇片頭中的扮相,那纔是我心目中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徐志摩的感覺。他在讀者中從來就不乏追隨者,眼下,徐志摩也是?小資?一族青睞的中國作家。儘管在他身上也渾身散發着濃厚的資產階級舊文人那種脫離現實超理想主義的氣息,但在客觀上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徐志摩是一個天才。

可惜,天才的詩人只在人間待了短短的34年,他短暫的一生像是一顆倏然劃過的流星,輕輕地來,又悄悄地走,但卻折射出奇異的光芒,叫人永遠懷念,永遠難忘。

  篇四:有關徐志摩散文的讀後感

初次瞭解到徐志摩,是源於一首《再別康橋》,猶記得那瀟灑的詩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次更深的認識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從同學那裏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來打算:在閒暇之時,讀它消磨時間;在晚上失眠之時,讀它催眠;找不到枕頭時,拿來墊頭……可誰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經心的讀一些散文時,我漸漸的走進徐志摩,漸漸的開始崇拜他,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行走在沙漠裏,飢渴的旅行者發現綠洲;五歲的孩童在海灘上撿到貝殼……那份欣喜,那份快樂,讓我如癡如醉的徜徉於書裏,自由的翱翔,盡情的品味墨香追尋徐志摩的痕跡,領略一代才子的風采。

他讓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個孩子,今天已是壯年:昨天腮邊還帶着圓潤的笑容.今天頭上已見星星的白髮;光陰帶走的往跡,再也不容追贖,留下在我們心頭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們在這道上停步回想的時候,只能投一個虛圈的‘假使當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給我們利益。因爲前途還是不減啓程時的渺茫,我們還是不能選擇自由的途徑 ---到那天我們無形的解差喝住的時候,我們唯一的權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丟一個更大的‘假使’。圓滿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覺嗎?總自己失敗,撞到南牆後,獨自哀嘆“假使當初自己能……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

一聲聲的悔言猶在耳際,我的心無法釋懷那份酸楚,我不斷的告訴自己:不到最後,鹿死誰手還不一定!懷揣着這樣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憊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將是什麼,也許只是另一個“假使當初”的伏筆,但我沒有選擇,我只能義無反顧的向前衝!

他讓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則。他說“不能在我生命裏實現人之所以爲人,我對不起自己;在爲人的生活裏不能實現我之所以爲我,我對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說我很隨和,有人說我很圓滑。我時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樣的性格?我寫信問知心友人,友人說“想得太多,太在意別人的感受,總替別人着想,從而埋葬自己”聽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還真有幾分道理。我承認自己是想多了,因爲我害怕,害怕自己無意的一句話會傷害到別人。徐志摩說“一句話可以泄露你心靈的淺萍,一句話可以證明你自覺的努力,一句話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塗,一句話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從讀了徐志摩的《‘話’》後,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個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則---“任天堂沉淪,地獄開放,毀不了我內府的寶藏”我無可取代!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