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

本文已影響 2.36W人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1

品讀了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書中的這句話讓我至今回味——————“於是,宜選月冷風清竹目蕭蕭之處,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不禁聯想,目前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了,人們對自己的居住條件也有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家”越來越大,越來越漂亮,身體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寬敞,可人們是不是也該想到“心靈活動”疆域,是否也需要寬闊,也需要達標呢?正始書中所說:“有一顆在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是應該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

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與恨。複雜的感情會將這間小屋擠得滿滿,但是我們要謹記,假如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在遊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愛比恨多,小屋就是陰陰慘慘,你的精神就會悲或壓抑,形銷骨立。因此,我們心中要裝滿愛,滿滿的一屋愛,將會帶來滿滿一心宣窩的溫暖。

第二間,盛着我們的事業。文中計算倘若25歲至60歲工作,我們需要工作70000小時。然而,我們相宜的工作不會像雨後的菌子那樣,俯拾即是。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需要抽絲剝繭,水落石出的過程。因此,我們要學會適應我們的工作,調整我們的心態,愛上我們的工作,用心經營好我們的事業,那樣一路將充滿歡樂,充滿收穫。

第二間,盛着我們自身。真的像書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的小屋住着我們所有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條羊腸小道。其實,我們真的要學會給自己修間小屋,寫下自己的心情,釋放自己的情懷。

讓我們都在繁忙和瑣碎的生活中,爲自己建造幾間這樣的小屋,在這裏,我們會發現生活是多麼充實而富有詩意。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2

看了畢淑敏《精神的三間小屋》給了我很大的感觸,的確這樣,精神生活是每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所不可成缺的。畢淑敏在書中說,若有可能,要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第一間盛放着對人的愛和恨;第二間盛放事業;第三間用於安放自己。全文看完,我不斷的問自己,我需要怎樣的精神生活,又將怎樣構建自己的精神空間呢?

時至今日,媽媽還要提醒我兒時的一幕,幼兒園學期結束,鄰居趙麗華欣喜地捧得獎狀和獎品手絹回家,而我則兩手空空,媽媽見我便問:“你怎麼沒拿到手絹?”我則說:“有什麼稀奇,我讓我爸買一打給你們看看。”據媽媽現講,她當時很氣憤,我覺得我不求上進,沒出息。我則不認同媽媽的觀點:難道非要拿到獎狀和獎品,就代表這人有出息了嗎?難道求上進一定是表現在要與別人一樣或是比別人更強嗎?或許自小我就在追尋着一種輕鬆,不麻煩的生活。樸素、低科技與世無爭、充滿靈性的生活,或許這也就是簡單生活吧!

第一間房裏,藏着我對父母的尊重,公婆的敬愛,對老公的.情愛,對女兒的疼愛,對朋友的友愛,對一切我喜愛的人及物的喜愛,當然也包括對世態的憎恨、蔑視及厭煩。

第二間房裏,藏着我對幼教事業的執着和美好追求,當然我始終只能在現實與理想之間徘徊,但不會放棄。

第三間房裏藏的是我自己,業餘時間逛街領略時尚風情,茶餘飯後聽聽音樂、做做美容。

我就是這樣的我,就這麼多愛好和追求,或許有人說,這樣的生活也很單調,生活越豐富越好,誠然,豐富是一種美,而簡單是別一種美。簡單不是空虛,也許有人會覺得簡單的生活會空虛無聊,其實簡單不是無所爲,聽歌看碟做飯都是生活,並且都是簡單生活,而且這種簡單製造了一個輕鬆自由的空間,使心靈得到充實。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3

最近,我瘋狂地迷上了畢淑敏的《精神上的三間小屋》。此節一行雲流水的優雅文字,將生活中的的點點滴滴感悟孕育成溫馨的哲理愛的溫情提醒我們熱愛生命,珍惜生活。

格布上的花

這本書中有一篇散文"格布上的花"。好日子和壞日子是有一定比例的。你的一生不可能都是好日子——天天蜜裏調油;也不可能都是壞日子——時時刻刻是黃連拌苦膽。必是好壞日子穿插着來,如同一塊花格布。好日子就是格布上的花暖色而壞日子則是灰暗色。愛就是好壞的標準。是啊!好壞的標準就是愛,有愛的地方就是天堂。有愛的日子裏,也許我們很貧窮,但每一分錢就不會帶來雙倍快樂。也許我們身體壞了,但有愛的手與我們共渡,那麼漫長的旅途中也是幸福。有了愛,我們應該知足,再苦再累也會洋溢着慢慢的快樂和美好。有了愛的問候,你的心中便充溢着溫暖和安寧。這是什麼?這就是好日子了。看,你的那塊格布上花兒綻放地多麼燦爛。

今生的苦難

書中有一篇提到了一個深沉的問題:你是否需要預知今生的苦難?有的人願意預知一生的苦難因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這一問題上我同意畢淑敏和她的朋友比爾的觀點"NO"!我認爲如果我們不知苦難和命運的安排,美好的時光會更純粹光明。相反,我們苦難的讖語就盤旋在我們的頭頂。我們本能地畏懼這朵烏雲,烏雲尖利的牙齒定會咬破我們快樂時光。所以,不要擔心未來的會不會有巉巖,過好現在美好的時時刻刻是最重要的。我想做傻傻的樂天派,不知懼怕,不知哭泣,只會做快樂的自己。

畢淑敏的書中沒有驚天動地的傳說,也沒有驚天動地的傳奇,但她給你呈現了一個平淡美好的世界,告訴你一些質樸使用的道理,給你溫柔而堅強的力量。去讀讀吧!在這個浮華年代找一個心靈的伊甸園。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4

夜闌人靜之時,捧一籍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輕聲閱讀。脣齒輕啓間,心潮起伏,禪意芬芳。

畢淑敏說,人的一生需要爲自己修建三間精神的小屋。第一間,盛放我們的愛與恨;第二間,安置我們的事業;第三間,安放我們的自身。有了這三間精神的小屋,我們的心靈纔能有了真正的依靠。當柔光輕掠過“第三間小屋”時,寂寥空靈中,飄蕩着悠遠寧靜的思緒。

塵世紛擾,喧囂熙攘。多數人只盤旋在生活的表面,盲目地忙碌着。我們會苦惱於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徘徊於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被諸如此類的迷霧困擾着,漸漸迷失方向,也迷失了自我。時而快樂,時而憂傷;時而上升,時而墜落。大家在意的,往往只是世間萬物的價格,卻常常忘記了那些看不到的價值。沒有了呼吸,再盛大光耀的人生,亦不過是坍塌的高樓,徒留一地瓦礫殘垣。

光影如露,日影如飛。記得有人說過,有些事如果現在不做,就可能一輩子也做不了了。那麼,我們能否真正的爲自己活一次呢?這個奇妙的念頭,於不經意間譁然綻放。單單是指你這個個體,這個獨立的生物,抑或是對初三的我們的共勉。

合上書本,驀的,我想,如果我的生命只剩下最後幾個月時,我該如何度過?是絞盡腦汁的糾結於那些爾虞我詐,還是輕輕打開塵封的心靈,想想自己最渴望、最需要的是什麼?伴着綿長的回憶,我寫下一條又一條願望:去彈一次鋼琴;去海邊漫步;出國旅遊一次;登珠穆朗瑪峯;街頭唱一次歌;寫一副讓自己滿意的書法作品;學習古箏;堅持健身;爲父母洗一次腳,並對他們說一句久違的“我愛你”……

奇怪的是,平日裏那些常常糾纏於心,令我們爲之煩惱、爲之困擾的事,諸如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官場上的明爭暗鬥、房子平方米的大小、存摺上數字的多少,等等,在生命的清單上,卻是一個也沒有。滾燙的淚,被手中這張沉甸甸的白紙惹下來。

原來,我們一直爲之花費心思、花費時間的事,也沒有那麼重要啊。而我們所忽略或是耽擱的,在生命最後時刻,才如驚濤駭浪般一涌而出。萬般紛擾霎時間皆如飛塵狂墜,方使得那些迷茫的人兒啊,懸崖勒馬,如夢初醒。

微風悠閒,流雲自在。一別塵埃,菩提花開。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5

王蒙曾評論說,畢淑敏是文學的白衣天使。從大學時代接觸她的作品,喜歡她的文字,柔情似水卻不矯情,反而覺得鏗鏘有力。

在"琳琅滿目"的現代,給了我們輕柔的窩心。在寧靜的夜晚,捧一籍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文字的馥郁在思索的空氣裏盪漾着共鳴的漣漪,畢淑敏用她那充滿靈性的文筆把平凡人的所見所聞所感娓娓道來,智慧的闡述和心靈的感悟頓時碰撞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火花,雋永的話語宛如醍醐灌頂,發人深省。

看到人的心靈,應該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爲博大的名言,我自慚形穢,我難以擁有那樣雄渾的襟懷。宰相肚裏能撐船,也讓我在敬仰之餘,不知所措。也許我不過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懷有效仿的渴望,也終是可望而不可及,便以位卑寬宥了自己。兩句關於人的心靈的描述,不約而同地使用了空間的概念。人的肢體活動,需要空間;那容心之所,該有怎樣的面積和佈置?文章中作者說到,人的一生需要爲自己修建三間精神的小屋。

第一間小屋中盛着我們的愛和恨。假若愛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個金色池塘,有紅色的鯉魚遊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假如恨比愛多,小屋就陰風慘慘,厲鬼出沒,你的精神悲悽壓抑,形銷骨立。我想只要我們對人對事都能用一顆公正、公平的心去對待,對待每件事都能用一顆盛滿愛的心去對待,那麼我們的小屋裏就會永遠光明而溫暖。

第二間小屋中盛放着我們的事業。白樺林不靠天賜,主要靠自我尋找。這不但因爲相宜的事業,並非像雨後的菌子一樣,俯拾即是,而且因爲我們對自身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我們的事業,是我們的田野。我們揹負着它,播種着、耕耘着、收穫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遠方。

第三間小屋中安放我們的自身。在這一間小屋裏我們常常會把他人的想法、言論、行爲放在這裏,把它們當成我們自己的。可是這畢竟並不是我們自己正真所想、所說、所做,只要我們把自己正真所想、所說、所做的放在第三間小屋中,第三間小屋纔會變的明亮、光鮮。所以,在這裏我們要用我們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行爲來裝飾它,這樣它纔會變的明亮、光鮮。

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非常世界,建立精神的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都會安排好我的三間小屋,不斷地追求健康、莊嚴與真誠。

《精神的三間小屋》的讀後感範文6

品讀了畢淑敏的《精神的三間小屋》,書中的這句話讓我至今回味,"宜選月冷風清竹目蕭蕭之處,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是啊,人們是不是也該有一顆在心才能盛得下喜怒,輸得出力量,是應該爲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間小屋。

第一間,盛着我們的愛和恨。對父母的尊愛,對愛人的情愛,對子女的疼愛,對朋友的關愛,對萬物的慈愛,對生命的珍愛……對醜惡的仇恨,對污濁的厭煩,對虛僞的憎惡,對卑鄙的蔑視…這些複雜對立的情感,林林總總,會將這間小屋塞滿,間不容髮。你經歷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得失恩怨,都鋪設在小屋的几案上。如果愛比恨多,你的小屋就光明溫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紅色鯉魚遊弋,那是你的大福氣。如果恨比愛多,你的小屋就黑暗陰冷,你的精神就會悲慼壓抑,那是你的悲哀。要想沐浴祥和,你就必須,灑掃小屋,銷燬你的精神垃圾,讓一束聖潔的陽光,從窗戶灑入。

第二間,盛放我們的事業

據統計人一生的工作時間應該是七、八萬個小時。如果你從事的事業是正你自己喜歡的,那你的這七、八萬個小時,將是幸福快樂、充滿創意、碩果累累的時光。如果它是你所不喜歡的,那這七、八萬個小時,足以讓你花容消損、日月無光。要想從事我們喜歡的事業,是不容易的。這不但是因爲相宜的事業並非俯拾即是,而且是因爲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也是抽絲剝繭,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難預知,將在18歲還是40歲甚至更滄桑的時分,才能真正觸摸到傾心的愛好。當我們還很年輕的時候,因爲我們尚無法真正的獨立,對自己的認識還不清晰。受種種條件的制約,我們對事業感知還很模糊,很難作出正確的選擇。當我們有了足夠的定力,對自己和自己喜歡的事業有了正確的追求的時候,也許已耗費了我們的小半生。縱然費時彌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需住進你所喜歡的事業。否則,鳩佔鵲巢,李代桃僵,那屋裏,必是雞飛狗跳,不得安寧。

規劃自己的事業生涯,爲自己的事業不懈努力。使事業和人生,呈現出相得益彰的局面,是第二間小屋的要訣。

第三間,安放我們自身

這好像是一個不好理解的說法,我們自己的小屋,難道住的不是我們自己嗎?可它又的確是我們常常犯下的重大失誤—我們自己的小屋,住着我們所有認識的人,唯獨沒有我們自己。我們把自己的頭腦,變成他人思想汽車馳騁的高速公路,卻不給自己的思維,留下一條羊腸小道。我們發表的意見常常是別人的聲音。在自己的小屋,找不到自己曾經生活的印記,已經沒有了自我!

"我思故我在"。修正我們的失誤,不放棄自我。記住這間小屋是自己的。

三間小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建立我們自己的精神棲息地,是智慧生靈的義務,每人都有如此的權利。我們可以不美麗,但我們健康。我們可以不偉大,但我們莊嚴。我們可以不完美,但我們努力。我們可以不永恆,但我們真誠!

祝願我們的三間小屋美麗寬闊、陽光明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