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1.52W人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遊褒禪山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1

王安石的《遊褒禪山記》是一篇以小見大,借遊山說明治學的道理:一是反對半途而廢,提倡深入探索,並分析了"志"(志向)、"力"(能力)、"物"(物質條件)"三個條件"及其相互關係;二是反對道聽途說,以訛傳訛,主張探本索源,深思慎取。這兩點講的雖只是治學,但卻反映了王安石那種百折不回、敢於創新的改革家的思想作風,在今天仍有啓發意義。

王安石在遊記中說:古人對於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進行了觀察,往往有心得,是因爲他們思考問題很深刻而且沒有什麼東西不加以觀察,道路平坦,距離又短,遊覽的人就多;道路艱險,距離又長,來到的人就少。世界上的奇妙雄偉的壯麗很不平常的風景,卻往往產生在艱險遙遠、人們很少到達的地方。所以,不是有理想的人,是不能到達的,有了理想,又不盲從別人停滯不前,走到黑暗得看不清路的地方,沒有外力來幫助他,也不能到達目的地,但是足力完全可以走到(卻沒有走到),這在別人看來是可笑的,在自己看來是值得悔恨的;盡了我的心,仍然不能到達目的地,自己可以不後悔,又有誰能譏笑我呢?

無論辦一件什麼事,大事也好,小事也好,只要盡心盡力地去幹,都是成功的,至於結果如何,那是另一回事。馬家軍擁有"東方神鹿"之稱的王軍霞,在奧運會獲得了5000米跑世界冠軍,在10000米跑時只得個亞軍,但她盡心盡力去拼搏了,仍然是中國人的自豪與驕傲。馬慶洲經常說:"幹事努力不努力是我們個人的事,成功不成功是上帝的事!"我們只能努力去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至於結果如何,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就象文學創作,馬慶洲在一些報刊上談到:"寫出來是第一種成功,刊登不刊登都是第二種成功。"爲什麼要這樣說呢?世界上很多事,不能以成敗論英雄,有些事情今天看來可能是成功的,明天再看時可能就又是失敗的;一些事今天看來是失敗的,明天再看又是成功的。要以成功論英雄,怎麼定這個"成敗"?岳飛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屈原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萬里長城在秦朝就是罪惡的,今天就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如當時長城就有這麼高的榮譽,孟姜女還敢把長城"哭倒"八百里?

成與敗不是我們個人所能預料和決定的',我們要有成功的方向,向這個方向努力,探本索源,查出事情的真僞,發現事物的本質,然後再考慮這些事情合理的成份,哪些是該吸取的,哪些是該捨棄的,認出了廬山真面目,纔好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山上攀登,最終達到山巒的頂峯,覽盡無限風光!

現在我們很多人在幹事業上,往往見難止步,或聽信了別人的一兩句話就信以爲真,別人說萄葡是酸的,自己就不敢再嚐了,哪怎麼知道萄葡的滋味?別人的話不是不可以聽,但聽了以後要分析、要揣摸,看看是不是有合理的地方,還是有誇大其詞的成份。寓言《小馬過河》中那隻小馬在過河時遇一鬆鼠,說那河深得不得了,千萬別過;小馬又遇一頭老牛,老牛對小馬說,那河淺得很,只能溼過腳面。小馬沒聽它們的,自己去試了一下,結果是:那河水沒有松鼠說的那深,也不象老牛說得那麼淺。小馬如不去"探本索源",怎麼知道那河到底有多深。遇事要了解它的真相,一是要親自去試一試,二是要善於思考,三是要善於總結經驗。有了這幾條,你就會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2

宋代大家王安石在《遊褒禪山記》中說到一段這樣的話:

其下平曠,有泉側出,而記遊者甚衆,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裏,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遊者不能窮也,謂之後洞。餘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遂與之俱出。蓋餘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餘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

實則從一次遊記中悟出的天地之理。而我們生活中正好可以拿來運用。

我們會有壓力,吐槽,抱怨。是因爲我們沒有確立我們的目標,修好我們的志向。所以我們總會“咎其欲出者”或者“悔其隨之”。

人的一生都像是這樣的一場探祕旅行。我們雖然不是生而自由的。但我們自己擁有掌握自己的命運的權利,正是因爲我們沒有去堅定自己的方向,甚至根本沒有方向。所以我們無法感受到生命的美妙。我們大多數人只是跟隨旅遊團,卻不敢獨自出行。

嗟夫!古人總能從世界天地之中去參化感悟。今人總是在生活,工作,工資中游鬥而無法跳出。

豈不無趣?!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遊褒禪山記》讀後感3

王安石於褒禪山一遊,一代文豪就在此山抒發了志、力、物這三者之間的關係。人生就是一個立志和盡志的過程。

立了志,纔有走下去的方向;有了力,纔有走下去的條件;有了物,才能讓盡志之路更加順暢。對於那些“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我想他們“可以無悔矣”!只要盡志了,就算真的無法到達險峯,無法領略那萬千的美好風景,又何必在乎呢?

就像王安石自己本身一樣,他試圖變法,他想改變百姓現有的疾苦的生活,可阻礙他的人實在太多,他的“物”太少了,儘管他用了很多的辦法,努力地奮鬥過,還是沒能成功。但即使是這樣,我想他也可以無悔了。能書寫結局的不僅僅是他本身,還有便是那外物。歷史不以成敗論英雄,誰能譏笑一個“盡志而不至”的人?

人生就像是一座山峯,有些人從出生就直達雲霄,而有些人也許奮鬥了一輩子都無法到達山腰。但是千萬不要因爲外物的原因便開始懈怠,開始嘆息命運的不公。即使這外物不同,使你和他人千差萬別,這也絕不是你責怪他人而放棄自己的理由。因爲能做決定的,永遠都只有你一個人!

就像在本文中,有這樣一個人的存在,他被作爲“怠而欲出者”。他一個人說,火把將要滅了,快些出去。於是其他人便尾隨而出,等到真的出來了,卻有人開始責怪他,就連王安石也開始後悔了。

也許那人是鬆懈了一些,懶惰了一些,膽小了一些,但錯卻不全在他。那些真正想進去,繼續遊玩的人,大可將火把接過,極盡遊樂!而如果本身便已有了懈怠之心,再由他人指出這一點,於是便欣然接受,放棄前行。這是受到周圍人的影響,甚至能說是外物的影響,但更多的卻是本身之錯!

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有些人能夠出淤泥而不染,而有些人卻隨波逐流。這其中的緣由,我想不說大家也都應該清楚吧!

生命不息,那麼奮鬥也將不止!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志與力都是來自於本身,都還好受控制。但物卻難以管理,變幻莫測。也許所處的環境不同,所接觸的事物不同,連最初想要的,努力想去實現的東西都會改變。

所以,要堅定自己的目標!在內心開闢出一片淨地,只留給志與力,讓它們好好安頓生長,不要顛沛流離。對於外物的幫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相信自己,練好自己的能力,向着人生的高峯衝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