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流言》讀後有感4000字

本文已影響 8.23K人 

  (一)離去與守侯

《流言》讀後有感4000字

2010年的最後一個夜晚,該以如何的方式度過纔對得起這個時代熱鬧非凡?15年來世間的日升月落,不論多少回滄桑變換,時過境遷,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像影子似的沉沒下去,她的月亮,卻還是懸在望月人心中的一滴溼暈的淚珠,沉沉地落在讓人心酸流淚的往事之中,氤氳了舊上海的花好月圓,華麗的出場,樸素的落幕,悽美的遠離,一樣的棄絕人世,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

夜風是冷的,吹遠了那彎殘月,我走在彩虹橋的左邊,與歡喜的人流逆向而行,努力聽清自己的腳步落地的聲音,揹包裏是張愛玲的《流言》,遠處是華燈初上的校園,內心是溫暖而堅定的。我用圍巾將自己圍得嚴嚴實實,像只躲在媽媽懷裏的小袋鼠,試探着碰觸這個讓我畏懼困惑的世界。有那麼一個小孩子,是無處可躲的,父親的古板與沉鬱,母親的新潮與疏朗,她渴望着父母無微不至的愛,但他們一個像暴虐的昏君,一個像冷漠的皇后,滿足不了她對豐潤的感情生命的希冀,所以她只能緊緊地抱着自己取暖。這還不算最累的事情,最累的事情是自己的心碎了,還要一針一針地自己縫補。

有些事情你越是小心翼翼地愛護,越是會容易破碎,就像暖在手心裏的凌霄花。那一天,那一刻,頭一次,父親巨大的手掌落在她稚嫩的臉頰,那個被驚恐的瞳孔逐漸放大的形狀,帶着從她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一個女兒對父親的感情就這麼一下子震開了一條裂紋。但父親不準備去彌補,把女兒監禁在空房裏,與世隔絕。那個屋子上了鎖,突然變得生疏,藍色的月光照在樓板上,暗含着靜靜的殺機,她生了嚴重的痢疾,差一點死去——她對父親的依賴終於破碎了。一個隆冬的夜晚,她看到街燈下一片灰寒,空氣中瀰漫着寂寂的冷氣,也許是巡警都懶得換班了吧,她終於逃了出來,就像每一個毛孔裏都舒張着原始野性的小獸,她在街沿急急地走着,"咯噔"、"咯噔"地敲在闃靜的路面,"每一腳踏在路上都是一個響亮的吻",她嘆道:"當真立在人行道上了!……多麼可親的世界啊!"(《私語》)

不管前方是更黑的夜還是更璀璨的黎明,她倔強堅定的目光是不曾回頭的。她是坦坦蕩蕩無所畏懼的,但有時不緊不慢地走着,平地上也會摔跟頭,何況是那樣一個動亂的年代。遠東地區第一名的成績卻因戰事去不了倫敦大學。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她真的很發奮地讀書了,偶爾偷空遊山玩水、看人談天都認爲是糟蹋時間。她揣摩着每一個教授的心思,所以每一樣功課總是考第一。後來戰火把學校的文件記錄統統燒掉了,她的努力就這樣空口無憑了。在命運裏顛沛流離,辛苦輾轉,只有文字能給她想要的人生中安穩的一面。出身於書香世家、名門貴族的她對文學有一種本能的好感,她決心成就自己。冷雨敲窗的秋夜,搖曳的燭光下,流淌着暗藏的溫潤柔和的感情,她在文字裏守候着漸漸冰凍的心靈。"我一個人坐着,守着蠟燭,想到從前,想到現在,近兩年來孜孜忙着的,是不是也註定要被打翻的——我應當有數。"(《我看蘇青》)張愛玲有數,讀者也有數,我們都心下了然。

  (二)流逝與沉澱

張愛玲散文裏有一種別樣的韻致,就像河底被潺潺的流水磨洗得溫厚光致的石頭,只有那微微閃爍的光芒才能說得清,悠悠歲月中幾多匆匆的流水在它的肩頭漫過,才能以如此內斂含蓄的姿態將曾經的磨難與如今的驕傲一一收藏;或許她的散文更像一粒鑽石,層層岩石壓迫着,內在的含蘊終於凝結成最亮的光,她經受了生活的逼迫,筆端流淌的每一句話都是那樣光彩奪目,搖曳生姿,閃射着濃縮於方寸之間的智慧。她忍受的苦難是比落進眼中沙子還要痛苦百倍的,但是她絕不會向人一一道出,只因那些傷害劃過了她的天空,天色陰冷,月容慘淡,她不願再讓她構想中的的人生比她親身經歷的人生還要苦,不願讓她的作品也成爲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戲外才是鮮活真實的人生,別人看起來熱鬧非凡,而其中的滋味只能一個人獨自咀嚼的,所謂"如魚飲水,冷暖自知",大概就是此意。隱忍就是即使咬破了嘴脣,也要把漫溢到眼眶的淚滴吞嚥到肚子裏,精緻華美的妝容在別人眼中看起來,每一個角度都是那麼的無懈可擊。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