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小學三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本文已影響 1.17W人 

暑假裏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講了一個既真實又感人的故事。我從作者海倫·凱勒身上學到很多東西。下面是關於小學三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的內容,歡迎閱讀!

小學三年級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1

第一次捧起這本書,翻開第一頁,我就被故事深深地震撼,深深地感動了……

主人公海倫·凱勒是一個生活在無光、無聲、無語的女孩。但正是這麼一個可憐的女子,擁有着比一般家庭孩子更大的抱負——考入世界著名大學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可是,他的家人朋友,連一直陪在她身邊的母親都對她投去不屑的目光。家人朋友們認爲她瘋了,“她以爲哈佛大學有這麼好考?愛讀書真讓她讓她瘋了!”家人朋友都這樣評論她。但是,海倫·凱勒與安妮·莎莉文老師一起努力,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身體、語言障礙;並且,還考入了她一直夢寐以求的哈佛大學拉德克里夫學院,成爲了第一位獲得文學學士學位的盲聾啞人!這使家人朋友們感到不可思議。海倫·凱勒用生命的全部力量爲殘疾人到處奔波,建立起了多家慈善機構,爲殘疾人造福。

比起海倫·凱勒這個又盲又聾又無語的女子,我們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呢?想必她的處境,你會覺得你的困難、麻煩是多麼微不足道;那麼,我們是不是要比海倫·凱勒更加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我們要對社會,對祖國做出更大的貢獻!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2

這個週末我讀了美國作家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中的第一章至第五章。前五章主要講了海倫·凱勒的早期童年生活。海倫·凱勒出生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北部的一個小鎮—塔斯坎比亞鎮。她在一歲左右的時候,因爲生病而失去了視力、聽力和說話。她學會了用手去摸索每一件物品,去觀察別人的每一個動作。但隨着年齡的增長,手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她和別人之間的交流,爲了讓她接受教育,她的父母不懈努力,在貝爾博士的幫助下,通過波士頓柏金斯盲人學校找到適合教海倫·凱勒的安妮·莎莉文老師。

通過讀這五章內容,我被海倫·凱勒在失去視力、聽力的情況下,依然努力去接受教育這種做法所感動。相比她而言,我有很好的條件去學習,我一定要珍惜時間,努力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3

今天,我讀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1到5章內容,雖然只看了這麼幾章,但還是給了我不少啓迪。

海倫.凱勒小的時候,她只擁有19個月的童年快樂和光明,之後,她便病魔奪去了她的視力和聽力,同時被病魔扔進了一個黑暗的世界裏。在她六歲的時候,莎莉文教師來了,在同老師學習的過程中,使她丟下了暴躁,給了她光明,老師讓她明白了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是有名字的,有生命的。

當老師把她帶進花園,邊讓她觸摸水,邊在她手上拼寫“water”時,她才真正懂得什麼是親情什麼是愛,併爲自己的所作所爲感到羞愧。

在這一生中,不管視力或聽力都很重要,不過她給我的啓迪就是:只要遇到困難了,不要退縮,應該勇往直前,只要努力解決,一定會成功的。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

暑假裏,我看了許多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給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寫的,寫了殘疾人的一生。主要從她的出生寫起,小時候,因爲生了一場重病而導致又聾又啞又盲,後來,沙利文老師來到了她的身邊,使她戰勝了困難,並且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就是感人至深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一個殘疾人,可她身殘志堅,爲社會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我們呢,是一個正常人,做事的比她容易,卻常常連一些芝麻小事都做不成。我們應該學習她的樂觀開朗、堅持不懈的精神,將來爲祖國做貢獻。

最後,海倫。凱勒給大家一個忠告:用你們的雙眼,去看世界的一切,好像你明天就會失明一樣;用你的耳朵去聽悅耳的音樂,好像你明天就會失聰一樣;去聞花的芳香,並津津有味地品嚐美食,好像你再也不能聞到、嚐到一樣。

珍惜所擁有的一切,不要因爲貪心而失去更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