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範文讀後感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本文已影響 1.35W人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1

讀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我獲益匪淺。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教師一讀的書。這本書記錄了黃愛華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全書按“我的成長之路”、“我的教學主張”、“課堂實錄與點評”、“專家評說”、“人物介紹”五大部分詳細解讀了黃老師的成長曆程讀後感觸頗深。

在“我的成長之路”中有這麼一句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是在業餘時間裏的所爲和所不爲。黃老師的閒暇時光基本上都是在讀書中度過的。書成了黃老師的寶貝,每當他能借到比較好的書就如獲至寶。他曾經在一個星期內看完《特級教師課堂實錄》並寫下近十萬字的筆錄。還有一次他發現同事那裏有一本200多頁的好書,便要借閱,誰知那位同事脫口說道:借你一晚吧。就在那晚黃老師看到凌晨四點多,作了詳細的摘錄,當第二天同事們看到他浮腫的眼睛之後都驚呆了。正是黃老師這種不知疲倦、如癡如醉地讀書精神使他積累了深厚的文化知識,接受着新的教育思想,在教學中不斷地超越自己,纔有了今天的成功。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總覺得自己做得已經很好了,能夠在課餘時間裏主動學習鑽研自己喜歡的東西,但讀了這本書之後深深感受到自己所做的還遠遠不夠。我想這也正是與名師之間的距離吧。讀一本書容易,像黃老師那樣把讀書看成一種樂趣,如飢似渴地讀書並不容易。任何人都可以使夢想成爲現實,但首先必須擁有能夠實現這一夢想的信念和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我覺得我缺少的正是這種毅力。尤其身爲教師,必須不停地學習,做一輩子教師必須一輩子學做教師。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一個有涵養有魅力的人格的支撐,更是一名教育者的課堂底蘊的支撐。今後我要向黃老師學習,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活到老學到老。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2

讓學生在情境中習得知識,賦予數學現實意義。數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在《數學課程標準》裏早就指出。創設情境的意義在於,幫助學生把新的概念與已有的認識基礎和生活經驗聯繫起來,以便於理解和把握知識。在教學中創設真實、生動、有趣的情景,能使學生知道知識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深刻理解學習內容,構建合理的知識體系、發展思維能力。在教學案例中,黃老師提到足球比賽中爲什麼要“下底傳中”呢?等一些實際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學習角的知識不僅認識了角還將其與生活聯繫在一起。

自主探究,培養數學思維,提升數學智慧。在上《20以內進位加法》一課時,在教授8+5時,總是糾結於是讓個別會的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其餘學生去分享他的方法,從而建立模型,推廣應用,還是讓每個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前者的教學方式學生易懂,課堂氣氛積極活躍,後者相比之下平靜一些。看了黃老師五年級《找規律》一課後,他的設計和想法讓我不再糾結。在前者的這種方式下,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積極性”和“一切順利”的假象。在這樣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學生和思維遲鈍的學生是否也有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體驗,我們仍然不得而知。我們有理由爲他們感到不安。爲此,蘇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議是:要把學生的獨立的、個別的作業作爲學習數學的基礎。

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師建立在學生自身經驗、興趣與動機基礎上的發現問題、認識問題、探究並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以及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的自我表現。“以學生爲中心”是把教育的重點放在主體上的,即關注學生的經驗和自發需要、興趣,把學生主體活動的組織與創造視爲教育活動的本質。

創設智慧的課堂首先自己要有一顆充滿智慧的腦袋,多讀書、讀好書,不在假期,督促自己平時多讀讀名家名師的書籍,多汲取養分,讓自己駛向智慧的彼岸!

  《黃愛華與智慧課堂》讀後感3

拿到了《黃愛華與智慧課堂》這本書,這是一本很值得數學教師一讀的書,這本書記錄了黃愛華的成長之路和他的教學主張,讀後有幾點感觸,記錄如下。

一、個人成長

他在書中說"寫東西是一種促進思考的最佳方式",的確,很多時候,我也曾萌發一些不錯的想法,當時的想法是,我先做着,待到有時間時我再來整理,往往被一些瑣事打岔就擱淺了,最後不了了之。看來動手去把把這些想法記下來就是在思考如何實施,寫得過程就是最好的思考過程。這一行職業的特殊性也要求教師筆耕不斷,不然只能停留在工匠的水平,得不到提高。所以,我還是應該堅持去寫教學札記。也不要等到以後了,就從讀這本書開始吧。也許,這就是我讀這本書最大的收穫。

二、教學主張

黃愛華的教學主張很多,粗粗閱讀,以下幾處印象較深:

數學應是現實的,是生活化的,是兒童樂於做的,作爲基礎數學教育,應使人人爲今後升學、就業和自學打下紮實的應用數學的基本功,而不是把每個學生培養成未來的數學家。

創設民主、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信任學生,對每一個學生都傾注着真摯的愛,讓後進生"體面"地坐下去。課堂中做到知情交融、教學相長。

三、教學體驗

我借鑑前輩的數學遊戲上了一節公開課《比較數的大小》,共試講了三節,其間遇到的課堂生成花樣百出,此時更體現黃愛華老師所提倡的"創造性",只有不斷提升個人魅力,才能經營好一個鼓舞人心的課堂。研讀着他的一個個教學案例,不難看出黃老師利用巧妙的設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主動獲取知識。它給枯燥的數學知識賦予了生命的內涵,它使數學的課堂上也充滿了靈氣,這樣的教學過程因此成了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成了學生自由表達觀點,暢談體驗,充分展現個性的過程,成了師生雙向交流的互動過程。

俗話說得好,"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讀過這本書後,我有這樣的感受,研讀了這本書,勝過了我十年的教書生涯,這本書是寶貝呀,這不經讓我想到一句話"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黃金屋"。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