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本文已影響 2.02W人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模板集錦九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米羅作品,感受大面積的紅色給人帶來的熱烈的感覺。

2、運用已有經驗、聯想和塗鴉方法表達自己對畫面的理解和感受。

3、用舒適的方法握筆,享受大膽塗色的快樂。

活動準備:掛圖、幼兒人手一份範畫、油畫棒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米羅作品。

1、小朋友們,看圖片上是什麼呢?(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呢?(紅色)

2、太陽是什麼形狀的呢?(圓形)像什麼呢?(球)

3、畫上什麼顏色最多最大呢?(紅色)

4、看到這麼多紅色你們的心裏有什麼感覺呢?太陽照在身上有什麼感覺呢?(引導幼兒說出暖暖的)

5、什麼顏色的太陽看上去熱熱的呢?爲什麼?(紅色,因爲紅色的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

6、你們看,太陽旁邊還畫了什麼呢?(線條和光芒)師:太陽在線條和光芒的襯托下,像在做什麼事情呢?(引導幼兒說出太陽在跳舞)教師總結:哦!我們看到的太陽是圓圓地紅紅的,照在身上熱熱的,並且在線條和光芒的襯托下,就像在跳舞一樣。你們知道這幅畫是誰畫的嗎?(……)這幅畫是外國的一個叫西班牙的國家,一個著名的畫家米羅畫的,他的畫是很抽象的富有想象力的。

二、一起討論繪畫的方法。

1、太陽是什麼形狀的呢?大大的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呢?

2、太陽旁邊有什麼呢?

3、小朋友們,畫家米羅他是很有想象力的哦!他畫出來的太陽會跳舞,看!趙老師幫小朋友準備了畫畫的材料,請我們小朋友動動腦筋,來畫一畫你心目中的太陽。

4、幼兒創作,鼓勵幼兒嘗試用大小不同的筆和熱烈的顏色塗鴉。

三、活動結束。

與幼兒一起來欣賞自己的畫。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欣賞他人作品的基礎上,嘗試對自己的名字進行聯想,並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2、能大膽表現自己的作品,盡情發揮自己的想象力。

3、感受名字變形後的抽象美。

二、活動準備:

1、他人作品《名字聯想》

2、雙色紙、水筆、蠟筆。

3、三個姓張的幼兒自己寫的姓名。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師:老師在書上看到了一幅漂亮的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分享一下。

(出示作品,打入投影儀)

師:你看到了什麼?

(幼兒講述自己對作品的最初感受)

幼:我看到了許多的眼睛-----

2、導入作品的真實內涵。

師:這幅畫是一個叫張豪璽的小朋友畫的,他把自己的名字畫成了這幅畫,你來找找看這三個名字中哪一個是他的名字?

(幼兒結合畫面有三個名字進行配對)

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幼:我認識字的。

幼:我從畫上發現的。

師:那你能從圖畫中找到張豪璽的名字嗎?

(師生共同在畫面中找到張豪璽的名字,幫助幼兒解讀畫)

師:張豪璽小朋友不僅把自己的名字畫成了一幅畫,還把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也畫到了畫裏,你能猜猜張豪璽喜歡做什麼嗎?

幼:張豪璽喜歡跳舞。

師: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你能從畫中指一指嗎?

3、引導幼兒作畫。

師:你們都有自己的名字,如果讓你把自己的名字也畫成一幅畫,你想自己最喜歡做的哪些事呢?現在請和你身邊的小朋友說說?

(幼兒相互討論,爲作畫作準備)

幼:我喜歡跳繩,喜歡踢球----

師:現在就請你用水筆把你自己的名字和你最喜歡做的事畫下來,呆會兒請大家一起來猜猜是誰畫的,他最喜歡做的是什麼事,好嗎?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4、評價

師:猜猜這幅畫是誰畫的?

師:你覺得他最喜歡的是什麼事?你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名稱:小燈籠的聚會

目標

1、用直線和圍圈的方法做成各種燈籠,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燈籠的聚會。

2、能大膽地想象並(來自::小班美術教案燈籠)嘗試獨立設計燈籠的圖案。

準備

1.長方形色紙,長紙條。

2.蠟筆,剪刀,漿糊。

過程

1.出示各種各樣燈籠的圖片,幼兒展示自己帶來的玩具小燈籠。·

提問:圖片上的燈籠你都見到過嗎?有些什麼顏色?燈籠外面的圖案是怎麼樣的?(有的是彩色的,有的上面有很多圖畫好像我們看的連環畫。有的上面寫字的,是讓你猜謎語的)什麼時候人們會掛上燈籠?(國慶節,元宵節各種喜慶的節日)燈籠能用什麼材料來做?(布,塑料,紙)

2、教師示範講解小燈籠的製作方法,幼兒教案《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燈籠的聚會》教師出示燈籠的範例。

看一看,老師的小燈籠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紙)上面有些什麼圖案?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小燈籠呢?

展示製作步驟。

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1)先在紙上畫上你自己設計的圖案,注意把有圖案的一面對着自己。

剪的時候注意不要剪到底。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差的幼兒。

3)探索除了這樣剪,你還能想出更多的製作方法嗎?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討論交流。展示幼兒作品。教師與幼兒一起佈置,開一個小小燈展。

小班藝術活動——花燈(繪畫)教案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服裝、髮型的變化來表現人物。

2、區別顏色深淺,會用對比的顏色配色,使以彩鮮豔3、知道華人新年,元宵節時的習俗,體驗過節的愉快氣氛,培養幼兒積極的情感。

活動準備

1、彩色水筆、蠟筆、紅、綠、蘭、黃等水粉色。

2、在區域裏,可張貼各種範例畫,如:各式彩燈、節日景色、弟弟妹妹形象等。

活動過程

1、介紹元宵節知道華人新年中的元宵節——我們華族特有的節日,是全國華族共同歡慶的節日。節日裏大家穿上新衣,門前掛上彩燈,走親訪友,美麗的花燈和鮮豔奪目的各色衣服使我們的國家,我們的城市裝點得更加美麗。

2、欣賞討論。

①建議在觀賞範例時,可引導幼兒討論:畫面上有誰?哪幾位是弟弟?哪幾位是妹妹?他們的衣服和頭髮有什麼不同?

說明:通過討論可幫助幼兒解決難點,理解發型和服裝的不同可表現出人物是男還是女。

②教師還可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的人物在幹什麼?說說自己看到的彩燈是怎麼樣的?有什麼不同?(顏色、排列)說明:以上設問

主要是引起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所見的興趣。給幼兒創設交流有關彩燈知識的機會。

3、幼兒創作(1)教師可啓發幼兒把人物畫大。(可以看清頭髮、五官和服裝)把畫面畫滿,想象變化不同的髮型和服裝來表示弟弟和妹妹,並引導相互啓發。

(2)用蠟筆畫服裝的圖案、花紋。

說明:畫得快的幼兒可不要等待。“穿戴整齊”即可去“看彩燈”——手指點畫彩燈。

(3)手指點畫彩燈。

建議如在點畫彩燈過程中發現有個別幼兒已有深淺搭配和間隔排列的意識,則應馬上介紹給集體,使幼兒逐步有配色的意識。對來不及完成作品的幼兒,要鼓勵他們在區角活動中完成。

4、引導講評找一找畫面上弟弟妹妹都來看燈了嗎?

看看彩燈漂亮嗎?爲什麼這些彩燈特別漂亮?

5、活動——製作教具準備白紙數張,各色皺紋紙數張,訂數機數個,剪刀數把,彩筆無數。

先用各色皺紋紙製作彩燈,也可用白色紙製作燈籠,讓幼兒在燈籠上任意作畫,塗色。把做好的各色燈籠掛在角落增添節日氣氛。活動結束:小朋友一起欣賞。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2.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賀卡的內容,作用,並嘗試自己製作賀卡。

3.通過幼兒相互交換賀卡,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4.發展幼兒手部動作的靈活性。

5.喜歡幫助別人,與同伴友好相處。

二.活動準備:

卡紙,彩筆,蠟筆

三.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完整的普通話表述新年間的趣事

難點:感受同伴間的真摯友情

四.活動流程:

導入情景――聯想交流――實踐操作――延伸活動

五.活動過程:

(一)導入情景

師:小朋友們再過一段時間,我們就要過新年了,你們高興嗎?

小結:難忘的事情很多,我們一起出去玩,一起學本領,一起吃飯睡覺。

(二)聯想交流

師:發生了這麼多的事情,那你在幼兒園裏交到好朋友了嗎?

師:她是誰呢?爲什麼說她是你的好朋友呢?

師:好朋友在一起很開心,那馬上要過年了,那你們怎麼辦呀?

小結:王老師以前過年的時候,好朋友們想了一個辦法,過年的時候送了我一張卡片,上面畫了很漂亮的煙花,還寫了很多節日的話。每當我想他們的時候我就把卡片拿出來,看一看,給他們打個電話。他們也會給我打個電話約我一起玩。

(三)實踐操作

師:你們想不想一起試試看,自己做卡片作爲禮物送給自己的好朋友呢?

師:那王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材料,你們可以自己選擇,然後畫上你喜歡的東西。

師:但是王老師有一個要求喔,你做的一定要讓別人一看就知道是你做的喔?想想辦法吧。

(四)延伸活動

師:做完了以後,請把你的卡片送給你的好朋友?好不好?

師:兩個好朋友可以坐在旁邊一起看卡片,商量一下以後怎麼聯繫。

師:沒有做完的小朋友也不要着急,我們等區角活動的時候繼續做。

活動結束。

設計意圖:

現在已經時12月份了,幼兒已經穿上厚厚的外套,班級裏張貼着喜氣的節日彩條,大家都準備着過新年,所以我準備了這次活動。這次活動以幼兒教學活動-學習活動用書p155的賀卡製作引出。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欣賞凡高的作品“向日葵”中鮮明亮麗的色彩和極富特色的線條,感受畫面傳達出來的強烈、炙熱的感情。

2、增加幼兒對色調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孩子運用色調進行表現的興趣和能力。

活動準備

1、實地參觀:向日葵園地。

2、多幅凡高的畫。

3、收集來的向日葵的照片或者圖片。

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欣賞、討論和比較。

教師:今天讓我們將自己拍的向日葵照片或者圖片和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比一比,你喜歡那一幅?爲什麼?

2、放映幻燈“十四朵向日葵”,完整欣賞“十四朵向日葵”。

1)色彩感受。

教師:畫面中什麼顏色最多?你最喜歡畫面中的那種顏色?如果都用黃色好嗎?……(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受到畫面中黃色爲主、其他色爲輔,同時關注到色彩的巧妙搭配及對比色的使用比列。這樣畫面才能飽滿、好看。)

2)線條的感受。

教師:爲什麼向日葵的花瓣彎彎曲曲?好象感覺到了什麼?……(引導幼兒感覺和體驗作品中線條的誇張大膽和扭曲,感受到畫面中的'向日葵充滿着生命的力量。)

3)構圖的感受。

教師:數一數由幾朵向日葵?它們一樣嗎?(辨別成熟的和還未成熟的或還未開放的)爲什麼有的低下了頭?(教師引導幼兒從畫面的背景,花瓶,花朵的整體來分析作品的構圖。通過對話幫助幼兒理解構圖有張馳有疏密纔會漂亮。)

3、進行二次對比欣賞。

在分步感受理解和欣賞的基礎上,鼓勵幼兒再次比較照片圖片和繪畫作品給予人的不同感受。

4、教師出示更多的凡高的繪畫作品“向日葵”(兩朵、五朵、十二朵向日葵等等),幫助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欣賞作品向日葵帶給人們的那種美麗和熱情。激起幼兒的創作慾望。

5、教師小結,自由結束活動。

活動提示

1、凡高簡介:文森特;凡高,1853年3月30日出生於荷蘭的格魯宗戴爾的一個新教牧師之家。1890年逝於巴黎。凡高是最令人懷念和感動的一位畫家,不只是他的悲劇性的生涯,更因爲它純粹而真誠的藝術態度,無時無刻不在感染着世人。凡高的藝術生涯雖然只有短短八年多,卻留下了大約850件油畫作品和數目更多的素描。

2、創作《我的向日葵》,激發幼兒學習模仿或創作一幅“向日葵”作品。

3、有關向日葵的照片、圖片,《向日葵》作品圖片每二位幼兒各一幅,“十四朵向日葵”作品幻燈一幅,凡高的其他《向日葵》作品幻燈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一、活動目標

學習“刮蠟”的表現方法,體會不同性能工具的使用對配色所產生的效果,並提手不肌肉動作的靈活性、協調性。在玩風箏、畫風箏的活動中,感受藝術活動的樂趣。

二、重點與難點

重點:用牙籤刻出花紋。難點:控制手部動作的力度。

三、材料及環境創設

材料:油畫棒、牙籤、淡顏色的水粉顏料(淡綠、淡黃、淡蘭、淡紫等)小毛筆。

四、活動流程

1、放風箏——討論——示範——創作評價——延伸活動

放風箏,瞭解風箏,引起興趣。

2、通過放風箏,教師應引導幼兒去觀察風箏的構造與平衡的關係,介紹放風箏的一些基本方法,鼓勵幼兒去嘗試,激發幼兒對風箏的興趣。

3、討論

(1)觀察她們各個相同的整體造型,體會用對稱的方法畫輪廓。

(2)欣賞、討論風箏上對稱的、五彩繽紛的圖案,激發表現美的慾望。

4、示範。

(1)建議教師可根據幼兒的意願示範畫一隻風箏。

(2)介紹刮蠟的方法:建議先讓幼兒思考刮蠟的部位,再在此部位用一支細畫棒顏色塗均勻,然後用另一種顏色覆蓋式塗在上面,最後用牙籤“刮”出花紋。

5、創作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創作不同的造型、花紋,並引導幼兒相互學習各種不同的刮蠟部位及方法。

6、講評

找找有幾種不同的風箏造型,看看誰大膽嘗試過“刮蠟”大方法。鼓勵幼兒大膽創作與嘗試。

7、延伸活動

建議放在自選活動中去完成,有了背景色使幼兒更能體會到畫面的整體美、體驗成功感。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嘗試用彩色筆畫仙人掌,認識綠色和黑色、能用兩種顏色作畫。

2、讓幼兒觀察仙人掌,書空練習等策略、學習從內向外畫仙人掌和塗染的方法。

3、能大膽的作畫。

4、培養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教學重點、難點

讓幼兒學習,各種顏色的不同和相同之處。學習手指的協調能力。

活動準備

1、組織幼兒觀察仙人掌。2、畫有仙人掌的面紙和彩色筆、綠色和黑色作畫。

活動過程

1、讓幼兒觀察仙人掌,回憶已有的感知經驗。

2、這棵大大的仙人掌是什麼顏色的?它的身上有什麼?它的刺是怎麼長的?幼兒回答後、總結:仙人掌是綠色的、身上長滿刺,細細的、尖尖的。引導幼兒用手做書空練習,體會“提”的練習。

3、通過書空練習幫助幼兒掌握仙人掌的造型。示範向一個方向畫仙人掌練習塗染。:怎樣用彩色筆畫仙人掌的身體呢?指導幼兒練習畫刺。:刺從仙人掌的“身上”長出來、細細的、尖尖的,長了許多許多。

4、幼兒作畫。指導。讓幼兒大膽作畫塗染,畫出尖尖密密的刺。提醒幼兒在作畫過程中換彩色筆的時候保持乾淨。

5、展示幼兒作品,共同欣賞。:誰的仙人掌刺最多,誰畫的最像?

教學反思

通過這堂課,讓我明白選課時要選擇適合幼兒年齡階段的課程。

小百科:仙人掌喜陽光、溫暖、耐旱,怕寒冷、怕澇、怕酸性土壤,適合在中性、微鹼性土壤生長,pH值在7.0-7.5。爲此家庭栽培仙人掌應選擇放在有陽光的窗臺上,並選翻冰良好的微鹼幽巴沃砂質土爲宜。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背景描述:

在美工活動時幼兒都搶着玩,他們也很樂意在紙盤,紙杯,牆壁等材料上作畫,再者幼兒園組織的萬聖節活動剛過完,幼兒對於西方節日也特別感興趣,爲了進一步豐富幼兒有關西方節日的認知,於是我們開展了漂亮的彩蛋主題活動。

案例描述:

一名幼兒從家裏帶來了一個繪畫好的彩蛋,大家認爲可漂亮了,他們你爭我搶的輪看,爭着問你從哪拿的,是不是你自己做的?看到孩子們一個個好奇的眼光,我便收集了有關彩蛋的相關資料。在幼兒對彩蛋知識瞭解後,我們進行了<<漂亮的彩蛋繪畫活動。活動前爲幼兒講解了彩蛋的由來,並通過觀察圖片的形式來進一步的瞭解彩蛋的特徵,以及教師製作實物來引起幼兒繪畫的興趣與慾望。繪畫的時候,幼兒先選擇了蛋殼,並能根據教師的圖片及實物的觀察來進行創意圖案,設計不同花紋及多彩的顏色進行裝飾彩蛋,繪畫過程中幼兒也很細心、認真的進行自己的作品製作,甚至有的幼兒東看看,西看看,拿着蛋在手上轉來轉去,似乎對自己的作品很滿意。在繪畫過程時幼兒大多則是仿照老師的作品和圖片進行繪畫,而發現昊誠小朋友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將蛋殼塗成一道一道的,我便走到跟前,問他:你繪畫的是什麼圖案啊?他很自信滿滿的說:我畫的是彩虹,你不認識吧王老師?我說:像嗎?我怎麼沒看出來啊?他還一臉喜悅的說:等我畫好了給你見證見證。彩蛋繪畫好之後,昊誠第一個跑過來給我看他的彩蛋,還一邊看一邊給我講說,細看還真的挺像彩虹的。看到孩子一臉的喜悅後,就知道幼兒對彩蛋的繪畫是多麼的感興,並且繪畫結束之後我們進行了作品欣賞,通過觀看其它小朋友的作品來與自己的作品進行對比,找出值得學習的地方,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教師並進行了作品的評析,給予幼兒相應的表揚及鼓勵,使幼兒感受到美術活動帶來的樂趣。

案例反思:

繪畫是兒童心靈的窗戶,這扇窗戶可以打開兒童的內心世界,瞭解其內心世界及發展需要,從而採用多種方法激發幼兒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增強幼兒的感知經驗,增強幼兒的自信心,使幼兒的繪畫內容越來越豐富,讓每個幼兒都能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認知及情感體驗。

繪畫是一門視覺藝術,繪畫的過程離不開觀察,觀察的方法有很多種,但要想奏效,關鍵是選擇適合幼兒的方法,並通過主題活動讓幼兒湖獲得除繪畫以外的能力,以此區域活動引起了教師的深思,爲什麼每次孩子都搶着玩美工區呢?對於這一問題作的分析:材料的豐富,操作性強,體驗到美的感受及成就感,而主題活動剛剛進行時,幼兒

的經驗很匱乏,他們需要更多的途徑活動來不斷豐富感知經驗,瞭解幼兒對西方節日復活節的認知,教師便鼓勵幼兒主動收集各種材料製作彩蛋,播放ppt讓幼兒在視覺上欣賞到不同彩蛋的製作,從而不斷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在整個過程中,幼兒獲得的何止是美術能力的發展呢?

這次主題活動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的形式爲幼兒表現創設活動,從而豐富了幼兒的感知經驗,提高幼兒繪畫能力也使幼兒感受了成功的快樂和自信。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能夠用身體合着音樂打拍子。

2、通過印手印的活動鍛鍊孩子們手部的肌肉。

3、通過表達各種事物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4、通過各種劃割的活動提高孩子們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調節能力。

活動準備:動物的圖片(獅子,大象,兔子,猴子),大鼓,印泥和圖章,簽字筆和彩色鉛筆,溼巾

活動過程

[導入]

① 用身體模仿各種動物移動的特徵。

② 看看動物的圖片,討論一下這些動物是怎樣移動的。

-獅子是怎樣走路的?大象是怎樣走路的?

③ 老師用大鼓敲出各種動物走路的韻律。

-獅子走得很慢。(用4分音符來表現。)

-大象比獅子走得更慢,而且聲音更大。(用2分音符來表現。)

(兔子,猴子= 8分音符)

④ 根據大鼓的節拍,老師先示範一下速度的快慢。

-獅子是空,空,空,空這樣走的。其他的動物是怎樣走路的呢?

⑤ 幫助孩子們合着大鼓的節拍模仿動物走路。

[展開]

1、一邊看活動紙一邊討論。

- 這裏是哪裏呢?

-這是動物們生活的樹林。這裏都有哪些動物呢?

-我們用手印出在這裏生活的其他動物怎麼樣?

2、 用手印出在樹林裏生活的其他動物們。

① 用印手印來表現出來。

-大樹的旁邊有一隻長頸鹿,水裏有一隻河馬,其他的動物都去哪兒了呢?

-用手印出在這裏生活的其他動物。

-先由老師印出樹林裏的動物,孩子們猜猜是什麼動物。

② 孩子們看過老師做的示範之後,印出其他的動物。

③ 印完之後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完成剩餘的部分。

④ 使用簽字筆或彩色鉛筆有困難的孩子,老師給予幫助。

[結尾]

1、印完手印後用溼巾把手擦乾淨。

2、讓孩子們介紹一下自己印的動物。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秋天的聯想

1喜歡參加水粉畫美術活動,感受用水粉作畫帶來的樂趣。

2能遷移生活經驗,運用相似聯想描畫秋天。

3能用黑色的線條進行創作,大膽發揮想象力、創造力。

活動準備

1教具和學具的準備:白色土布5米,海綿墊子兩塊(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課前大面積潑上橙色、藍色、黃色、紅色、綠色等,海綿潑色之後將白色土布覆蓋在上面),鞋套每人一雙(課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筆各若干。水粉顏料,丙烯顏料,香水。

2樂曲三首:《世紀秋雨》《郊遊》《森林狂想曲》。

3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感受過秋天的季節特徵,學過有關秋天的兒歌或詩句、歌曲等:有畫水粉畫的前期經驗。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欣賞、感受

(一)欣賞樂曲,描述感受

1幼兒欣賞歌曲《世紀秋雨》,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徵。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

師:今天老師帶來一首關於秋天的音樂請大家一起欣賞,你們仔細聽聽音樂裏的秋天是什麼樣的?你們聽到了什麼?彷彿又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2請幼兒閉上眼睛完整地傾聽一遍音樂。(在幼兒欣賞音樂時教師噴一點桂花香水)

3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

師:音樂中你們聽到了什麼?(流水聲、小鳥叫聲等)

師:秋天,小河裏有什麼動物在玩呢?(小魚、烏龜、螃蟹,教師講解一下螃蟹的樣子)

師:秋天裏還有什麼動物飛到南方去過冬?

教師小結:秋天來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動着,小魚、小烏龜在水裏快活地遊戲着,就連四處橫行的螃蟹也從河裏跑出來找小魚、小烏龜玩,天空中有一羣排着 人 字形的大雁往南飛,飛到暖和的南方去過冬。

師:你們還聞到了什麼?(桂花香)

師:秋天還有哪些花開呢?

師:秋天也是水果豐收的季節,有哪些水果是我們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們是什麼顏色的呢?(二)說說秋天的詩、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師:有誰能說說關於秋天水果的兒歌或者詩歌。如兒歌《秋的畫報》:黃澄澄的梨,紅彤彤的棗,金燦燦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風娃娃鑽進樹林,在翻着秋的畫報。詩歌: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何老師前段時間吃了一種食物(做動作)。對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話 橘黃蟹肥。

教師小結:原來秋天是這麼美好!有香氣撲鼻的桂花,各種顏色的菊花,還有各種顏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說到這我還想問問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寫秋天的歌曲啊?你們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嗎?(幼兒邊唱邊跳《秋天多麼美》)

師:啊,跳得好極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請你們和我一塊在這塊布上跳。你們願意嗎?

二、基本部分:舞蹈後聯想作畫

(一)彩色足跡

1播放音樂《郊遊》,師生一起在棉布上隨音樂 舞蹈 ,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跡。

2舞蹈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指導幼兒。觀察踩踏出來的色塊。

師:你們看。白布現在有什麼變化沒有?

師:有哪些顏色呢?(紅色、綠色、藍色、橙色、黃色 五顏六色)

(二)豐富感受,展開相似聯想

1展開相似聯想。

教師根據畫面提問,引導幼兒展開相似聯想。

哪一塊是橙色? 秋天裏什麼東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塊是藍色? 秋天裏什麼東西是藍色的呢?

哪一塊是黃色? 秋天裏什麼東西是黃色的呢?

哪一塊是紅色? 秋天裏什麼東西是紅色的呢?

2教師提出作畫的要求。

幼兒根據棉布上的足跡進一步展開相似聯想。

師:啊,我終於明白了,秋天有這麼多漂亮的顏色。我們把剛纔說的都畫下來好嗎?

師:今天我們畫畫用丙烯顏料還有小排筆,你們是第一次用,老師有個要求你們可要聽好了。用小排筆沾上顏料之後,要在杯子的旁邊舔一舔、刮一刮,然後再開始畫。3幼兒自由作畫。活動要求:幼兒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跡像什麼,然後用黑色的丙烯顏料,在印有足跡的棉布上進行相似聯想勾畫或添畫秋天的景象。

教師指導:鼓勵幼兒根據足跡的形狀,大膽地進行相似聯想並用黑色線條勾畫,再說出自己所畫的秋天。

三、結束部分:相互評價,體驗成功

教師展示幼兒作品,引導幼兒欣賞並評價。

1幼兒相互評價作品,說說自己最喜歡作品的哪個部分?爲什麼?

2教師評價總結。如 我今天非常高興,我喜歡黃顏色的這一塊,因爲小朋友把它想象成 ,線條很流暢,構圖也很美。我還喜歡藍色的這一塊

3師: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活動反思

教育不僅要把真善美的東西傳遞給孩子,還要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讓兒童快樂地玩,就是我們常常說的 教育應還原它的原點 點化和潤澤生命 。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基於以下的思考:

1以相似聯想爲依託,打開幼兒想象之門。相似聯想是開啓幼兒創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鑰匙。幼兒每天說的兒歌以及古詩,如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等,經常用到相似聯想。相似聯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間,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間的本質和共同性來孕育一個新的創意。本次活動,我以顏色作爲一個思維的維度,擴散幼兒的想象和操作。當幼兒踩出黃色時,就會追問:秋天有什麼是黃色的?看到黃色,你會想到什麼?由此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相似聯想,去建構新知識,獲得新的情感體驗和感受。

2範畫和範畫的意義。幼兒的美術表現力、創造力以及審美體驗,來源於幼兒對生活的觀察與感悟,藝術來源於生活,最後又還原於生活。前期幼兒已積累了相當多的關於秋天的審美體驗,如何讓孩子將這 秋天的審美體驗 表現出來,是此次教學活動的關鍵。是需要範畫還是不需要範畫?還是隻需要範畫的某幾個元素?我在課前做過多次實踐,最後決定此次教學活動不選用任何範畫,只需要立足於幼兒的年齡特點,將日常審美經驗和欣賞活動以及幼兒的創造力有機地結合。以達到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3多元評價提升幼兒已有的美術技能。在幼兒盡興畫完後,我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讓他們互評,最後再由教師進行評價。這樣安排是基於以下考慮:此年齡段的幼兒評價帶有很大的他律性,教師的評價往往左右他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自評,教師作爲一名參與者、合作者,一起聆聽幼兒對於作品的理解,感受幼兒內心的世界。就像老子說的: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這就需要教師耐心、細緻地解讀童心,感受童真。在理解幼兒作品基礎上,教師適時地介入,從情感體驗、表現方法上提出相關的構圖、線條等繪畫技能技巧的要求。

相似聯想教學只是我們美術教學活動的一個場景,一個片段,它就像一盞小桔燈,給我們視覺藝術(美術)教學活動照亮了新的道路,給我們找到一條適合國際上視覺藝術(美術)教育目標的研究方向,也給孩子們帶去創意的心靈,深邃的智慧。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