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優秀]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本文已影響 3.53W人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優秀]幼兒園小班教案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並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具體感知物體的多少。

2、學習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方的技能。

重點:讓幼兒學習運用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

難點:會自己動手將一組物體並置對應擺放在另一組物體的下方或右下方。

活動準備:

磁性教具小狗8只,貓7只,魚6只。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堂內容。

(1)首先將8個小狗排列整齊。

教師:今天有許多的小客人來到我們小二班作客,看看是誰來了呢?

教師:哦,原來是小狗呀!有多少小狗呢?(引導幼兒說出許多)

二、演示提問。

(1)將7只貓一一對應排列。

教師:今天小狗還請了許多的小貓去它們家做客,那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狗和小貓是不是一樣多?(引導幼兒說出不一樣多)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狗和小貓不一樣多”。

(2)啓發幼兒說出小狗多1個,貓少1只。

教師:請小朋友想一想,怎樣才能使小狗和貓變成一樣多呢?(添1只或減少1只小狗)。

(3)啓發幼兒說出貓多1只,魚少1只,並想辦法使貓和魚的`數量一樣多。

教師:小貓去小狗家做客,小狗端來了小貓最愛吃的小魚招待小貓。

師邊演示邊提問:我們一起來看看小貓和小魚是不是一樣多呢?(貓多1只,魚少1只)

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狗和小貓不一樣多”。

教師:那小朋友們開動小腦筋仔細想一想,怎麼樣才能使小貓和魚變成一樣多呢?(添1只魚或減少1只小貓)。

教師小結:我們這樣一一對應的排列物體就能很清楚的看出來兩組物體誰多誰少,並且給兩組數量不一樣的物體添一或者減一就能使兩組數量不一樣的物體變的一樣。

三、小結活動,收拾教具,結束活動。

教師:現在小朋友們學會了給兩種物體比較多少,回家以後也可以在家裏給家裏的東西比一比誰多誰少。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湖心島位於南靖縣城,有着美麗的風景。

2、瞭解湖心島的形狀,豐富幼兒的經驗。

3、大膽地和同伴交流自己熟悉的湖心島。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自制南靖縣地圖一幅。

2、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湖心島的圖片資料。

活動過程:

一、瞭解湖心島所處的地理位置。

1、觀看自制南靖縣地圖,請幼兒找出湖心島的位置。

2、引導幼兒指出湖心島的位置,知道湖心島在哪裏。

二、觀察湖心島。

1、引導幼兒在書中找出有關湖心島的圖片。

2、梳理小結:山城是南靖縣城所在地,是座山清水秀的小城。湖心島面積大約有0、5平方公里,是塊淤積的沙洲。過去,這裏雜草叢生,荒涼偏僻。後來,荊江左岸沿江建起了江濱公園,一直延伸到這塊小沙洲。經過園林工作者和建築工人三年的辛勤勞動,一個美麗的湖心島終於出現在人們的眼前

三、瞭解湖心島。

1、幼兒交流自己在家中收集的湖心島資料,分類展示。

2、出示教學掛圖,引導幼兒觀察。

(1)誰能說出湖心島長什麼樣的呢?

小結:遠看湖心島,就像巨龍吐出的龍珠,更像一艘正要揚帆啓航的巨輪。只見小島凌空架着一張巨大的乳白色的"船帆",四周的欄杆就象一個個水手蓄勁待發,拍岸的水花吶喊着:"遠航吧!我們都準備好了!"(2)島上還發現什麼呢?

小結:島上還種了很多柳樹,走近一看,你會驚訝地發現,它們哪是樹?是巧奪天工的人造霓虹燈林!每當夜晚降臨,這一棵棵柳樹就閃爍着迷人的'燈光,與荊江水交相輝映,流光共江水一色,美不勝收。島的中間有兩座現代化建築,它們都是模仿世界文化遺產南靖土樓的形狀建造的。左邊一座是縣文化中心,右邊一座是青少年活動中心。每逢重大節日,這裏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許多大型會議也經常在這裏召開。這裏,不僅是縣城的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人們可以在島四周散步乘涼,可以坐在石凳上欣賞如詩如畫的荊江夜景,可以在草地上嬉戲玩耍,也可以到博物館參觀,到活動中心參加棋牌、猜燈謎活動,還可以到露天廣場跳舞。

活動延伸:

1、舉辦美麗的幼兒繪畫展覽會,展示幼兒收集的圖片、照片。

2、環境創設佈置:美麗的湖心島。

教學反思:

幼兒對事物的認識具有形象性、具體性的特點,喜歡直接參與嘗試,對操作體驗型的活動尤爲感興趣。本次科學活動正符合了孩子們好動手、喜探究的心理特點。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幼兒動手操作、主動活動的興趣和創造意識。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層次性、開放性,幼兒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動探索,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感知7以內的實物數量和數字。

2、能正確目測數羣,並將數字與實物匹配。

3、積極愉快地參與數物拼板遊戲活動。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具磁性圖片,3—7的實物卡若干、數字卡若干。

2、學具:

第一、二、三組:剪下幼兒用書第21頁中數物拼板卡片,放在小筐子中。

第四、五、六組:幼兒用書第26頁,數字印章,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目測數羣,並按數量分類。

教師出示3—7的實物卡片,引導幼兒目測實物,教師提問:這是什麼?它們有多少個?幼兒分別說出實物相應的數量。接着,教師啓發幼兒把相同數量的卡片放在一起。教師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其餘幼兒與教師共同觀察並驗證其正確性。

按數匹配實物。

教師出示3—7的數卡,啓發幼兒將數卡與相同數量的實物卡相匹配。幼兒觀察數卡並說說:這裏有什麼?是什麼數字?幼兒講述後,教師再引導幼兒嘗試把相同數量的數字和物品放在一起。先請個別幼兒上來操作,要求幼兒邊操作邊用語言講述:幾個××,我送數字幾做你的朋友。

2、操作活動。

第一、二、三組:數物拼板遊戲。

引導幼兒觀察殘缺的.實物和數字卡,目測實物數量,說說:圖上有什麼?有多少?讓幼兒根據實物數卡找到相應的數字,拼成完整的卡片。

第四、五、六組:

(1)引導幼兒看數字添畫相應的圓點和實物。

(2)觀察實物數量,引導幼兒在方框中印數字、畫短線。

3、評比活動

幼兒間相互觀摩,交流自己的成果,體驗成功的快樂,教師進行簡單的評比,對收拾操作材料快且整齊的幼兒進行表揚。

活動建議

將數物拼板放在數學區域活動中,讓幼兒進行操作遊戲活動。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於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爲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並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麼容易。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通過送禮物等遊戲的方式,認識大小標記及其特徵。

2.學習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大小。

3.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大、小標記圖片

2.各類大小不同的物品(幼兒人手一份)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教學具圖片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

1.教師:今天,老師和小朋友玩個遊戲。

我說‘請起立’,你就說‘我起立’;

我說‘請坐下’,你就說‘我坐下’,

試試看好嗎?”

二、大大和小小

1.教師:今天,有兩位客人和我們一塊兒做遊戲。

(1)出示大娃娃。

教師:這是大大,我們拍拍大大,對它說句話好嗎?

(你好大大!我喜歡你大大!歡迎你大大!)

教師:我們一起說“大大力氣大、大大要吃大蛋糕”

(2)出示小娃娃。

教師:這是小小,我們也和小小打個招呼好嗎?

(你好小小!小小我請你喝水!小小我跟你玩!

教師:我們一起說“小小力氣小、小小吃小麪包”

三、遊戲:給大大、小小坐椅子。

1.教師:這兒有兩把椅子,看看它們一樣嗎?

(不一樣。一把大、一把小)

我們請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誰來幫助它們?

2.教師: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四、送禮物

要求:幼兒能在目測比較出禮物的.大小後,將對應的送給客人,並能講一句話。

1.相同的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2.相同的三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3.從許多同類的東西中(每類3---4個)找出大小不同兩件東西,比較後,大的送給大大,小的送給小小。

五、將大大小小送回相應的家,幼兒在娃娃家遊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念兒歌。

2、引導幼兒認識春天的特徵,感受春天的美麗。

3、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4、喜歡並嘗試創編詩歌結尾,並樂意和同伴一起學編。

教學準備

觀察過春天的景色,對春天的特徵有初步的瞭解。

根據兒歌內容製作的大書一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知道現在已經是春天了

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嗎?”

“春天到了,你們知道春天有些什麼呀?”

“今天,張老師帶來了書,裏面藏着許多關於春天的祕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觀察理解大書的內容

1、觀察第一頁上的“春風”

“看,這是誰啊?”

“春風吹在身上有什麼感覺呢?

“春風輕輕地吹來,柔柔的,吹在身上很舒服。”

2、觀察畫面“柳樹”

“春風又吹向了誰?”

“柳樹怎麼樣了?”

小結:“春風一吹,把柳樹給吹綠了!”

“春風吹綠了柳樹,我們一起說!”

3、觀察畫面“桃花”

“春風還吹了誰?”

“桃花怎麼樣了?”

“是誰把桃花吹紅的呀?”(引導幼兒用詩歌的語句表述。)

4、觀察畫面“蝴蝶”

“咦,是誰來了?”(蝴蝶)

“是誰把蝴蝶也請來了呢?”(用詩歌的語句回答)

5、觀察畫面“青蛙”

“猜猜,又有誰會來呢?”

“冬天的時候青蛙在幹嗎?”

“那現在呢?”“是誰把它們叫醒的?

“來,我們也來做一隻小青蛙,讓春風把我們吹醒。”

師做春風,並念兒歌:春風吹醒了青蛙。

6、觀察畫面“小雨”

“春風還給我們帶來了誰?”

“噢,小雨輕輕地落下來了,那小雨怎麼會落下來的呀?”

“來,我們一起來學學,春風吹得小雨輕輕地地下。”

7、觀察畫面“種花”

“那春風吹來的時候,我們小朋友在做些什麼呢?”

“原來小朋友去種花了!”

8、觀察畫面“芽兒發”

“春風一吹,誰出來了呢?”

“哎,小芽是從哪裏鑽出來的呀?”

“小芽從泥土裏鑽出來,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詞叫:芽兒發。”

引導幼兒學做小芽從泥土裏鑽出來的樣子,邊做邊說:春風吹,芽兒發。

(三)學習兒歌

1、師幼共同邊看書邊念兒歌

“剛纔我們把大書一頁一頁仔細地看了一遍,現在讓我們連起來再看一遍,一邊看一邊說,好嗎?”

2、幼兒再次跟念兒歌

“這首兒歌可真好聽,讓我們再來邊看書邊念,會念的小朋友可以念得快一點,還不太會念的'小朋友可以輕輕地跟着念!”

3、師幼邊做動作邊念兒歌

“哎呀,老師手裏拿着書,都不好做動作了,讓我們把書放邊上,我們一起邊念邊做動作。”

(四)延伸

春天還會有哪些祕密呢?那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去找一找,說一說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教學活動我將詩歌內容以大圖書的形式呈現,藉助畫面來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在引導的過程中,我針對小班孩子的學習特點,通過表演詩歌中的角色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也讓幼兒更好的理解了詩歌,並自然地運用了詩歌中的語句來表述。在完整學念兒歌時,我層層遞進,從邊看書邊輕聲跟念→再次跟念→不看書,邊念邊做動作→有表情的朗誦。不同形式的朗誦方式,幫助孩子們完全的掌握了整首兒歌,同時也沒有使孩子感覺到反覆朗誦的枯燥。對於兒歌的名字,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沒有特意的去引導,其實在活動一開始的第一張畫面,就是“春風”的形象,實際也就告訴了孩子這首兒歌的名字。而在之後的每次完整朗誦之前,我都會問:“這首兒歌說的是誰呀?”也就自然地將名字蘊含其中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設計】

3-4歲幼兒手指肌肉羣發育還不太完善,這一練習畫封閉的圓形的美術活動不僅讓幼兒的小肌肉得到發展,也讓幼兒瞭解各種顏色。這節課以遊戲的方式引導幼兒練習畫封閉的圓形,富有童趣,更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畫圓。

【活動目標】

1、嘗試用正確的方法練習畫封閉的圓形。(重點)

2、能大膽想象不同顏色水果並均勻地塗色。(難點)

3、體驗參加美術活動的快樂。

4、激發幼兒感受不同的藝術美,體驗作畫的樂趣。

5、根據色彩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1、豐富幼兒的水果生活經驗,能說出多種水果並認識相應的顏色。

2、有認識或吃過糖葫蘆的生活經驗。

物質準備:

1、太陽娃娃圖案的大開紙一幅,和人數相等的畫有小棒的紙條。

2、幼兒用油畫棒每人一盒。

3、Ppt《太陽娃娃的糖葫蘆》

4、畫架(或移動黑板)

【活動過程】

一、出示糖葫蘆圖片ppt1,引起幼兒的興趣。

寶寶看,這是什麼?(糖葫蘆)吃過糖葫蘆嗎?

什麼味道?(甜甜的)單擊出現圖片

二、教師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1、甜甜的糖葫蘆,是什麼樣的呀?(紅紅的、圓圓的)

2、紅紅的、圓圓的糖葫蘆,一個一個串起來,真好吃。

3、圓圓的、紅紅的裏面會包着什麼好吃的呢?

4、水果:哦,紅紅的水果可以做糖葫蘆,還可以用什麼水果做呢?

5、哦,圓圓裏面包着各種顏色的水果,黃黃的水果做黃黃糖葫蘆,綠色西瓜做綠色糖葫蘆,用甜甜的糖把各種顏色的`水果包起來就成了各種各樣的糖葫蘆。

三、引導幼兒繪畫太陽寶寶的糖葫蘆。

師:甜甜的糖葫蘆,誰喜歡吃?寶寶喜歡吃,她也喜歡吃呢?(出示太陽娃娃)你們願意請他一起吃嗎?現在我們大家一起做糖葫蘆請太陽娃娃吃吧!

1、完整示範

(出示小棒紙條)糖葫蘆要穿在小棒上,我請他吃紅紅水果味的吧!

第一次:選出紅色的小蠟筆,用甜甜的糖把紅紅水果包起來,水果什麼顏色的?(塗上紅紅的顏色)。好,做好一個。

2、重點引導幼兒畫封閉的圓

第二次:再做一個,用甜甜的糖把紅紅水果包起來,(示範畫o)做的時候一定要用糖包住裏面的水果,可別讓裏面的水果跑出來哦!(故意畫出缺口)又做好了一個,幾個(2個)小棒還有這麼長,還可以再做呢。

3、幼兒示範操作

第三次:這次,那位寶寶願意上來做。(請一名幼兒上來示範)

還可做,我們一直要把它都做滿,這樣太陽娃娃可以吃好多糖葫蘆的!(貼示範紅色的糖葫蘆)

4、發散性思維

剛纔我們請他吃的是紅紅水果味的,你還想請他吃什麼顏色水果味的呀?

四、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1、鼓勵幼兒大膽想象,製作各種水果口味的糖葫蘆。

師:我們可以把自己最喜歡的各種顏色的水果做成糖葫蘆送給他吃。注意哦,糖葫蘆一定用甜甜的糖把水果包成圓圓的,不能讓水果跑出來,還要串在小棒上,不然太陽娃娃吃的時候就會掉下來的,好,現在我們來做糖葫蘆吧!

2、幼兒繪畫,教師指導。找一找,有沒有水果可能會跑出來啊?

五、作品評價

1、糖葫蘆做好了,就請太陽娃娃吃吧,想一想要說一句好聽的,有禮貌的的話哦。(幼兒自由送作品)

2、你請太陽娃娃吃的是什麼水果味的?

教學反思:

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小班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發展還不成熟,教師在今後設計的活動中,可以從平面開始逐步過渡到立體,隨着孩子手部動作的不斷協調發展來增加操作材料的難度。

小百科:糖葫蘆又名冰糖葫蘆,冰糖葫蘆是中國傳統美食,它是將野果用竹籤串成串後蘸上麥芽糖稀,糖稀遇風迅速變硬。冰糖葫蘆,酸甜適口,老少皆宜,它不僅好吃,而且還十分好看,紅彤彤的山植果按大小排列穿在竹籤上,外面裹着晶瑩透明的糖稀,出售它的人往往把一隻只糖葫蘆串插在特製的木棍上,像一顆結滿碩果的小樹,煞是誘人。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能安靜地欣賞並瞭解故事。

2、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色彩。

3、感受家的溫暖,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兒歌、故事課件、音樂片段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兒歌導入活動。

師:寶寶們,我們一起來聽一首好聽的兒歌。(師播放兒歌)兒歌中熊寶寶有一個幸福的家,老師發現在樹上也有一個幸福的家,請寶寶猜一猜它會是誰的家。(師引導寶寶猜一猜)師:那到底是誰的家呢?我們一起來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吧。

二、 師邊操作課件邊講述故事前半部分。

1、 師領幼兒點讀故事名字“樹上有個家”。

2、 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至“它會摘果子”停下。

師:樹上是誰的家?鳥寶寶家裏還有誰?(鳥爸爸、鳥媽媽)鳥爸爸是什麼顏色的?(藍顏色)師領幼兒點讀“藍色”兩遍,再完整點讀一遍“鳥爸爸是藍顏色的”。

師:鳥爸爸有什麼本領?(引導幼兒說出完整句子“鳥爸爸會捉蟲子”)說得真棒,鳥爸爸會捉蟲子,我們也一起來幫它捉蟲子吧。

(師幼邊聽音樂邊做捉蟲子的動作)師:鳥媽媽是什麼顏色的?(紅顏色)師幼點讀“紅色”兩遍,再完整點讀一遍“鳥媽媽是紅顏色的”。

師:鳥媽媽有什麼本領呢?

師引導幼兒說出“鳥媽媽會摘果子”,然後領幼兒邊聽音樂邊做摘果子的動作。

3、 讓幼兒猜一猜鳥寶寶會是什麼顏色?會有什麼本領?(師引導幼兒猜一猜)師:真棒!那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鳥寶寶會是什麼顏色,會有什麼樣的本領。

教師繼續講故事至“一邊等爸爸媽媽回家”並提問:

鳥寶寶是什麼顏色的?(黃顏色)師幼點讀“黃色”兩遍,再完整點讀一遍“鳥寶寶是黃顏色的”。

師:它有什麼本領?(引導幼兒說出“鳥寶寶會撲通撲通翻跟頭”)師:我們也一起來學一學鳥寶寶翻跟頭吧。(師邊放音樂邊指導幼兒翻跟頭)。

師:鳥寶寶還會幹什麼?(引導幼兒說出“鳥寶寶會自己吃蟲子”)師:我們來學一學鳥寶寶吃蟲子吧。(師領幼兒學做吃蟲子的'動作)師:寶寶想一想鳥寶寶還會做什麼呢?(引導幼兒說出“它會把果子一顆一顆穿起來,戴在脖子上”)師領幼兒學做穿果子的動作。

師:鳥寶寶還有其它本領嗎?(引導寶寶說出“它還會在天黑的時候一邊唱歌,一邊等爸爸媽媽回家”)三、 師邊操作課件邊講述故事後半部分。

師:寶寶們說得真棒!我們繼續來聽故事。

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並提問:

樹上誰在講故事?(鳥媽媽)樹上的家睡着了嗎?

四、 師幼共同完整地講述一遍故事,感受家的溫暖和畫面的色彩美。

五、 滲透故事中的紅、黃、藍三種顏色。

1、師出示鳥爸爸的圖片,問:鳥爸爸是藍顏色的,寶寶還知道哪些東西是藍顏色的。

(幼兒自由說說,師總結並出示藍莓圖片,讓幼兒說出藍莓也是藍顏色的)師領幼兒說出“藍莓藍藍的”。

師再依次出示紅顏色的鳥媽媽和黃顏色的鳥寶寶圖片,讓幼兒說一說還有哪些東西是紅顏色的,哪些東西是黃顏色的,然後總結並分別出示紅蘋果和香蕉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蘋果是紅顏色的,蘋果紅紅的”、“香蕉是黃顏色的,香蕉黃黃的”。

2、師:寶寶們喜歡吃這些水果嗎?我們一起把它們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曲吧。

師先跟着音樂唱一遍(“藍莓藍莓藍藍的,蘋果紅紅的,香蕉黃黃的,我們都愛吃”),再領幼兒一起唱一遍。

六、 小結。

師:寶寶們唱得真好聽。故事中鳥寶寶有一個幸福的家,我們寶寶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出示幸福一家圖片),你們每天和爸爸媽媽在一起開不開心啊?

讓我們去抱抱他們、親親他們吧。

活動目標:

1、 能安靜地欣賞並瞭解故事。

2、初步感知紅、黃、藍三種色彩。

3、感受家的溫暖,愛自己的爸爸媽媽。

活動準備:

Flash動畫兒歌、故事課件、音樂片段若干。

活動過程:

一、 兒歌導入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準備

油畫棒、白紙、備用紙、教師示範用a3紙;小豬頭飾一隻。

活動過程

一、歌曲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畫一種動物,這種動物藏在一首歌裏,我們一起先來聽一聽,猜猜有哪個小動物藏在歌裏。

(歌詞:小豬吃得飽飽,閉着眼睛睡覺,大耳朵在扇扇,小尾巴在搖搖,呼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嚕,小尾巴在搖。)

(幼兒答對後,教師出示小豬頭飾)哪個小朋友能邊唱邊表演這首歌呢?

二、師幼示範繪畫

(示範畫一)

[師]這首歌裏的小豬正在做什麼事情呢?(睡覺)老師來給大家畫一隻正在睡覺的小豬,小豬的耳朵、嘴巴和腳看上去像什麼圖形呢?(耳朵大大的;嘴巴是三角形的;腳是橢圓形的。)睡着時的小豬是怎樣的呢?(眼睛閉着;身體趴着;有的小豬頭朝這邊,有的小豬頭朝那邊。)最後圍上柵欄,小豬就有家了。

(示範畫二)

[師]除了睡覺,小豬還會做些什麼事情呢?(走路、散步)現在老師來畫畫正在散步的小豬。

[師](教師邊畫邊引導幼兒說說小豬身體的各種特徵。)小朋友們想想看,小豬會在哪裏散步呢?(在鵝卵石路上)鵝卵石怎麼畫呀?哪個小朋友來試試看?(幼兒一作畫)

[師]小豬散步的時候天氣如何?(有太陽)畫紙上還有很多空白的地方,你們覺得太陽應該畫在什麼位置比較好?誰來試試看?(幼兒二作畫)

[師]這時候,一個熟悉的聲音傳來:“咳,你好!”小豬回頭一看:“哎呀,原來是好朋友也來散步了。”你們說說,小豬的好朋友可以畫在什麼位置才合適呢?(師根據幼兒回答示範作畫。)

小結:畫面上有兩隻小豬,它們的個子都差不多,既不特別大,也不那麼小,它們沒有站在畫紙的最上面或者最下面,也沒有躲在畫紙的哪一個角落裏,畫紙上空白的地方也不多,整個畫面看上去感覺就比較舒服。

[師](啓發幼兒討論)如果小豬在草地上散步,畫面上還可以畫些什麼?(小草、花朵)小朋友們還可以想想看,小豬和好朋友之間還可能會發生哪些有趣的事情,你能把它們畫出來嗎?(幼兒互相交流)

四、幼兒作畫

五、活動延伸

佈置幼兒繪畫作品的展示活動。

活動準備:

1、蠟筆、畫有草地的背景圖若干、草地盛開的鮮花一幅。

2、手指謠和小蠟筆的錄音磁帶,錄音機1臺。

活動過程:

一、熱身活動

1、老師播放歡快的手指遊戲歌謠,帶領幼兒一起做手指遊戲,活動雙手手指。

附兒歌:手指謠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膝蓋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肚子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肩膀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爬到頭頂上;

小螞蟻,爬呀爬,爬呀爬,咕嚕滾下來。

2、老師模仿小螞蟻的聲音說:哎喲,真疼啊!咕嚕—咕嚕,肚子餓了,去草地上找吃的吧!

3、老師:讓我們跟着小螞蟻去草地玩吧!

二、學習新課

1、在去草地的途中,老師悄悄地給1位幼兒戴上紅色的頭飾,老師說:“你們看,我看到了一朵大紅花,漂亮嗎?有幾個花瓣?讓我們沿着花瓣摸一摸?你們再找找看還有沒有花?”(配班老師悄悄地給2-3位幼兒戴上紅色和黃色的頭飾。)

2、老師:誰找到花了?什麼顏色的花?有幾個花瓣?花長在哪裏?

3、老師出示草地上盛開的鮮花圖一幅,提問:你們看,這是什麼?圖上畫有什麼?你看到了什麼顏色的花?共有幾個花瓣?漂亮嗎?

4、老師出示沒有花的草地背景圖,提問:這是什麼?和剛纔那幅圖一樣嗎?哪些地方不一樣?怎樣才能讓草地變得更漂亮?

5、老師:小朋友們真棒!我們可以在草地上種自己喜歡的花,讓我們用蠟筆跳舞吧!

6、老師隨着兒歌節奏在草地上添加盛開的花朵。(如:草地上,沒有花,不好看,讓我們拿着小蠟筆來跳舞吧,草地上,恰恰恰,往上跳,花莖畫好了,在花莖上,再來跳個圓圈舞,花蕊畫好了。)

附兒歌:小蠟筆

小蠟筆,草地上,恰恰恰,往上跳,跳個圓圈舞;(表示花莖和花蕊的畫法)

小蠟筆,圓圈外,恰恰恰,轉一圈,花瓣笑哈哈。(表示花瓣的畫法)

小蠟筆,天空中,恰恰恰,跳圓舞,太陽空中笑!(表示太陽的畫法)

7、老師給幼兒分發畫有草地的背景圖,邊播放兒歌的錄音磁帶,邊指導幼兒添畫。

三、鞏固新知

1、老師:都畫好了嗎?你們都給草地種了什麼顏色的花,有幾個花瓣?誰的花最好看?(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種花的經驗和作品。)

四、結束活動

1、老師:小朋友真棒,大家回家好好想想看,我們還能用什麼方法給草地添花。

活動延伸:

1、可請家長配合收集家裏的廢舊報紙或物品,引導幼兒用自己收集的'廢舊物品給草地添花,讓幼兒知道廢舊物品可以回收再利用,激發幼兒的創造能力,增強環保意識。

2、如果幼兒園有條件的話,可以在自然角里種些,引導幼兒參與花的種植、照料,觀察花的生長特徵,花的盛開與凋謝,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溫馨提示:

1、在添畫前,要讓幼兒感知花瓣的形狀,用食指沿着花瓣邊沿劃一圈,使幼兒初步獲得花瓣的繪畫方法。

2、在添畫過程中,老師要用簡短的語言講解花瓣的畫法,並通過兒歌的方式引導幼兒添畫,使幼兒感覺到自己就是在拿着蠟筆跳舞,激發幼兒的添畫興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鼻子辨別不同的氣味,發展感知能力

2、瞭解簡單的保護鼻子的方法。

【活動準備】

1、將香油、醋、酒、臭豆腐分別裝入瓶中,製成氣味瓶。

2、關於保護鼻子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瞭解“神祕的氣味瓶”。

(1)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辦法辨別瓶子裏的東西

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四樣好東西,你們猜猜是什麼?(幼兒自由表述)”你是怎樣知道的?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知道老師給小朋友帶來的是什麼禮物?

(2)教育幼兒不能隨便品嚐不認識的食品。要注意食品安全。

2、教幼兒聞聞氣味並說出來,知道是鼻子幫助我們聞到了各種氣味。

請小朋友用鼻子聞聞各個瓶子,說出瓶子裏的氣味。

師:剛纔有小朋友提出來用鼻子聞,下面我們就試一試這個方法行不行?教師打開瓶子聞一聞,再讓小朋友聞一聞,讓幼兒說出是什麼?用同樣的`方法說出其他三種液體的名字。

教師在聞的過程中示範正確聞氣味的方法:打開瓶蓋,用手輕輕煽動。

3、幫助幼兒瞭解保護鼻子的方法。

(1)請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一說,如何保護鼻子?

師:“今天我們的鼻子幫助我們聞到了各種各樣的氣味,讓我們知道了瓶子裏裝的是什麼?如果鼻子不透氣,我們就聞不到氣味了,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鼻子,你知道有什麼好辦法來保護我們的鼻子嗎?”

(2)圖示圖片,引導幼兒判斷對錯。

說說圖片上的小朋友保護鼻子的方法對不對?

小結:我們的鼻子本領很大,既可以呼吸,又可以聞到很多的氣味,所以我們要好好保護自己的鼻子。不要往鼻子裏塞東西;不要用手摳鼻子;流鼻涕及時擦;玩耍時注意避免碰到鼻子。

【活動延伸】

寶寶們,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吧,讓我們的小鼻子到外面聞一聞都聞到了什麼氣味。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