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彙總6篇

本文已影響 3.63W人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彙總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重疊的方法區別物體的的大小,並進行正逆排序。

2、能將3個物體按大小差異進行正逆排序。

3、體驗正逆排序的樂趣。

活動準備

禮物包(每種禮物3個)“小商店”活動區、布娃娃。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觀看“娃娃家做客”,引導幼兒嘗試比較3組物體的大小。

師:小朋友,看到娃娃家裏有幾個娃娃?你知道哪個娃娃大,哪個娃娃小嗎?

幼:黃色的大,粉紅色的小。

師:請小朋友給娃娃排排隊,從小到大給它們排排隊;然後再從大到小給它們排排隊。

二、運用各種形式,進一步感知大小排序。

1、遊戲“給娃娃送禮物”練習大小排序。

師:娃娃想玩汽車,現在請小朋友把大汽車送給大娃娃,小汽車送給小娃娃玩。鼓勵幼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做法。

2、出示禮物包,引導幼兒練習操作大小排序。

組織幼兒觀察禮物包中的禮物,比較它們的大小並進行排序。然後相互交流排序的方法和結果。會用目測和重疊法比較物體的大小,並進行排序。

引導幼兒根據禮物的大小爲家人分配禮物。如:最大的送爸爸,小的送自己,不大不小的'送媽媽。

3、遊戲“小商店”嘗試江個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正逆排序。

鼓勵幼兒到“小商店”爲家人挑選一件禮物。比較出3件禮物中最大的和最小的,並按從大到小進行正逆排序。說出結果。如:爸爸的手套是最大的,媽媽不大也不小,自己的手套最小。

三、鼓勵幼兒回家與家人一起將3個物體進行排序,鞏固所學知識。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2

一、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動物圖片若干

2、經驗準備:幼兒對部分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有一定的瞭解。

二、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自定分類標準

2、指導要點:指導幼兒進行多角度的分類,老師做簡單的記錄。

三、活動過程:

1、遊戲:我喜歡的小動物園。(幼兒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圖片,每人一張)

反思:幼兒拿到動物圖片時都非常興奮,同時也有個別幼兒因爲沒有拿到自己最喜歡的動物圖片有些沮喪,不過在老師的協調下,幼兒情緒穩定。在今後的活動中我將做好調整,增加同類動物圖片的數量。

2、請幼兒隨意把動物圖片貼在黑板上,說說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外形特徵。

(1)教師可以先爲幼兒做一次示範,例如:“我喜歡海豚,海豚生活在大海里,它會唱歌,是人類的朋友。”

(2)幼兒輪流進行講述,教師可以適當補充。

反思:在圖片的選擇上我都是選擇幼兒比較常見的動物,例如:海豚、小貓、小鳥等。並且在課前鞏固過這些動物的生活形態,幼兒講述時對動物的.外形、生活環境以及喜好都描述到了,不過在語言的組織與流暢性上還稍微欠佳。

3、引導幼兒自訂分類標準,把上述的動物分類。(可以有不同的分類結果,只要幼兒言之有理便可。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徵來分類。)

(1)教師小結,將話題導向分類環節。例如:這麼多動物能生活在一起嗎?爲什麼?該怎樣分類呢?

反思:老師對幼兒在黑板上無規律貼出的動物進行提問,幼兒馬上回應所以的動物不能生活在一起,可是有個幼兒卻說“他們都生活在地球上。”我首先肯定這名幼兒的回答,同時也將幼兒的注意力引到動物的生活環境中來討論,例如:“海豚和小鳥能在一起生活嗎?它們有什麼不同呢?”幼兒的注意力一下被問題拉了回來。“我們來替它們分類吧,可以怎麼分呢?”幼兒首先提出按生活環境分起。這是幼兒比較熟悉的分法,分好後,我重新激發幼兒的發散性思維,“還能怎麼分呢?”引導幼兒進行討論。

(2)幼兒討論分類標準。例如:可以按動物的生活環境、有沒有毛、會不會飛等特徵來分類。

反思:在老師的引導下,幼兒又從其它方面進行分類。剛開始還需要老師啓發,後來孩子們的想法越來越多,有的幼兒提出可以按它們吃什麼東西來分類,還有的幼兒提出按身上有沒有毛來分類等等。

(3)請幼兒按討論後的標準進行分類,老師幫助幼兒劃分分類區域,併爲幼兒示範記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正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知道它們的外形特徵。

2、學習嵌板與相應卡片的配對。

3、發展幼兒的視覺與觸覺。

4、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5、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實心圖形卡片、粗線條與細線條卡片(附後)。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對兄弟,請你們仔細看一看(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的嵌板)。

二、幼兒觀察、操作學具,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1、操作、感知,認識正方形與長方形。提問:

(1)這對兄弟長得一樣嗎?

(2)它們哪裏不一樣?

(3)那它們有一樣的地方嗎?

(4)師總結:這個四條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正方形。這個兩組對邊一樣長的方形叫做長方形。

2、三段式教學法教授正方形與長方形:

(1)師:這是正方形(長方形)。

(2)師:這是正方形還是長方形啊?

(3)師:這是什麼?

三、嵌板與卡片的配對。

1、教師出示卡片,展示教具。

師:今天正方形和長方形兩兄弟還帶來了它們的照片,你們想看看嗎?

(1)(出示實心圖卡片)

師:你們看這張照片是誰的啊?(根據幼兒的'回答擺放卡片,檢驗是否正確。然後請幼兒擺放另一張卡片)

(2)(出示粗線條卡片)

師:我這裏還有兩張卡片,和剛纔的有點不一樣,你們來幫幫忙,看看它到底是誰的。(請幼兒嘗試擺放)

(3)(出示細線條卡片,請幼兒嘗試擺放)師:你怎麼知道照片是長方形(正方形)的呢?

2、幼兒操作嵌板與卡片的配對。教師個別指導。

師:小朋友們,桌子上有很多方形兄弟倆的照片,你們想不想去把那些照片發給它們啊?

【教學反思】

蒙臺梭利教育的科學之處,在於它能針對幼兒發展的敏感期幫助幼兒發展潛能。敏感期有感覺器官精練的敏感期和肌肉運動協調發展的敏感期。在感覺的敏感期內,孩子會以他的視覺、觸覺去學習分辨物體的尺寸、大小、顏色、形狀等。本次“方形兄弟”的活動。正是根據蒙臺梭利教育理念設計的。但它既不是一個純粹的蒙氏活動。又有別於我們當前幼兒園的一般教學活動,它是蒙氏教育思想和《綱要》理念的一個結合。它利用蒙氏教具(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嵌板)這一載體幫助幼兒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此次活動有以下幾個特點:

1、活動的命名和導入部分

設計者將毫無生命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稱爲“兄弟”,將枯燥的形狀擬人化、遊戲化,這樣能幫助幼兒將抽象的概念轉化爲具體的形象。使學習活動從一開始就讓幼兒感到親切、好玩,激發了幼兒探討的興趣和慾望

2、活動充分給予了幼兒實際操作的機會。幼兒通過觸摸兩個方形來感知正方形與長方形的典型特徵。並且通過觸摸比較找出他們的不同點,體現了讓幼兒自己動手感知、自己得出結論這一科學的教育理念。

3、嵌板與卡片的配對練習進一步幫助幼兒感知和理解了方形、長方形的特徵。同時,配對的練習又是分層次的。從實心到粗線圖再到細線圖,逐步增加難度,幼兒必須通過進一步的操作才能解決問題,這種由易到難的卡片讓幼兒在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學習的方法,形成了思維判斷能力。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嘗試以自身及客體爲中心比較物體的前後方位。

2、體驗前、後關係的相對性,並學習正確表述。

3、引發幼兒學習前後的興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喜羊羊、懶羊羊和灰太狼的胸貼人手一張、背景音樂一首、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師:今天,我們被邀請到青青草原上去玩一玩,請你們手拉手排成一列整齊的隊伍出發!

2、播放音樂,師幼伴隨着音樂跳圓圈舞。(放圖片)師:來到了青青草原,你們看到了什麼?(青青草原上的景色可真美呀!)

3、師:現在我們排成兩條隊伍休息一會,給前面的小朋友捏捏肩,讓他放鬆放鬆!

提問:

(1)誰沒有幫別人捏?爲什麼?(因爲他是隊伍的最前面一個)

(2)誰沒有被別人捏?爲什麼?(因爲他是隊伍的最後面一個)

小結:原來隊伍是有方向的,有最前面一個和最後面一個。

(3)師:現在我們向後轉,看看現在誰在最前面,誰在最後面?

(4)XX小朋友,你排在誰的前面,誰的後面?(請個別幼兒說一說)

 二、遊戲:找到了

1、師:看看!我們活動室裏有好多青青草原上的小動物呀!待會請小朋友們每人找一張胸貼,貼在胸前,記住自己是在哪裏找到的?

2、提問:你找到了誰?是在哪裏找到的?(請個別幼兒說明自己找的地方)

驗證:他說的對嗎?

3、師:恭喜你們,現在都成爲了青青草原上的小動物!

 三、遊戲:對號入座

1、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叫“對號入座”。

2、師:坐在位置最前面的是懶羊羊;坐在位置最後面的是喜羊羊;還有灰太狼,你們說說它應該坐在哪裏?中間是什麼位置?誰的前面誰的後面?

3、提問:XX,你坐在誰的前面?誰的後面?(每一排都問一下)

4、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騎大馬”的遊戲,請你們轉過身來坐好。

提問:

(1)現在看看坐在最前面的是誰?坐在最後面的是誰?

(2)XX,你現在坐在誰的前面?誰的後面?爲什麼和剛剛的'不一樣?

小結:原來我們的方向改變了,位置的前後關係也跟着改變了。

 四、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

1、說明遊戲規則。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名字叫“老狼,老狼,幾點了”,我來扮演老狼,當我說“天黑了”的時候所有動物就站好不動,我會說我想吃誰,如果你們在我抓到他之前把他救回座位上,那他就安全了。

2、集體遊戲。

3、驗證:師:我們一起看看,你們有沒有救對人?我要吃的是不是這隻羊呀?

4、幼兒帶領遊戲。師:現在請小朋友們來扮演灰太狼,誰願意來試試?

五、結束活動

師:這個遊戲好玩嗎?那我們到操場上繼續玩一玩!

 小百科:

前後,指事物的前邊和後邊;表示時間的先後,即從開始到結束的一段時間。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2、鍛鍊幼兒的數數能力!

3、考驗小朋友們的反應能力,鍛鍊他們的個人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認識數字“八、九、十、拍、伸、手指!

2、 讓幼兒學會讀兒歌

活動準備

掛圖、字卡、小紅花

活動過程:

一:基本部分:穩定幼兒情緒,讓幼兒能集中精神

二:教師出示掛圖:小朋友你們看這是什麼啊?(引起幼兒注意了)他們在幹什麼?他們的動作有是什麼?(讓幼兒分別說出他們的動作)

三:教師領讀,然後教幼兒分段讀!

四:讓幼兒自己讀一次並把動作表示出來!

五:在幼兒會讀的情況下教幼兒認字“八、九、十、拍、伸、手指

六:結束部分:給在課堂上表現好的',認識數字多的小朋友給予獎勵!

教學反思

本節課幼兒基本認識數字,對兒歌很熟悉都能讀出來,但有些小朋友不是很認真,希望下節課改正,我想再上一節課會更棒!

小百科:數字分好幾種,阿拉伯數字是最普遍的一種。阿拉伯數字並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實際應該列爲印度語言,只是先傳播到阿拉伯,然後傳向世界的,所以稱之爲“阿拉伯數字”。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學習將收集的種子進行分類、排列,並做記錄。

2.積極探索,分析討論,感知物體的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活動準備

1.幼兒人手一份(蠶豆、黃豆、赤豆各十顆)

2.紙板人手一張

3.乒乓球、海洋球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看看桌子上有什麼?

(蠶豆、黃豆、赤豆)

它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知道叫什麼嗎?”(種子)

二、探索活動: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不一樣。

1.講解操作要領.

教師:現在請你們做件事,給這些種子分分家。

(1)觀察:請你們猜猜第一條線上排什麼?爲什麼?”(紅豆,因爲有紅豆標記)

第二、第三條線呢?(黃豆、蠶豆)

(2)排的時候要從紅線開始,一個靠着一個,讓它們站在線上。

三排全排完了,不要收,數一數,把數字記到後面的格子中。

2.幼兒操作,用種子在紙板上排隊。

3.請幼兒講述排列結果。

提問:紅豆有幾顆?(十顆)

黃豆有幾顆?(十顆)

蠶豆有幾顆?(十顆)

它們都是十顆啊?那它們排的隊伍一樣長嗎?(不一樣)

4.討論:爲什麼都是十顆,隊伍不一樣長呢?

(因爲紅豆小,所以排得最短。因爲蠶豆大,所以排得最長。因爲黃豆不大也不小,

所以排的隊伍不長也不短)。

5.小結:相同數量的種子,顆粒越小,排列越短,顆粒越大,排列越長。

三、探索活動:感知大小不一的種子,排列長短相同時,數量不同。

1.請幼兒把紙板翻過來,觀察另一面。

教師:看看紙板上有什麼?(種子標記、線)

這三條線怎麼樣?(一樣長)

2.設疑、引導幼兒思考

如果在這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隊,想想它們用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

3.交待探索要求,幼兒操作。

教師:請你們用不同的種子分別在三條一樣長的線上排列,看看它們用的數量到底會不會一樣多呢?”

4.講述操作結果。

(不一樣多,紅豆用得最多,蠶豆最少)

5.討論:爲什麼排一樣長的隊伍時,紅豆用得最多,蠶豆用得最少呢?

6.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小種子用得多,大種子用得少。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感知大小、數量與排列長短的關係。

1.出示海洋球、乒乓球

2.提問:如果用相同數量的海洋球和乒乓球排隊,誰的隊伍長,誰的隊伍短,爲什麼?

(小結:乒乓球小,排的隊伍短;海洋球大,排的隊伍長)。

提問:讓它們排一樣長的隊伍,海洋球和乒乓球誰用得多?爲什麼?

(小結:隊伍一樣長時,大的海洋球用得少;小的乒乓球用得多)。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