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含反思

本文已影響 1.01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需要用到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下學期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含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園小班下學期語言教案《送大烏龜回家》含反思

活動名稱:

送大烏龜回家(故事)

活動目標:

通過孩子自己親身體驗,感受爲別人解決問題的樂趣。

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引發想象

1、師帶領幼兒以小動物的身份做遊戲。(聽音樂做小動物的動作)

2、(錄音機發出聲音:誰來幫幫我啊!)

3、師:哎呀,是誰需要我們的幫助呀?

(和幼兒一起找找,並出示大烏龜)

4、師:哦!原來是烏龜摔跤了,它四腳朝天爬不起來,這可怎麼辦?(引導幼兒想辦法)

二、故事講述,討論理解

1、師:看看是誰來幫助大烏龜了?

(分別出示小蚱蜢、小老鼠、小刺蝟、小白兔)

2、引導幼兒說說小動物是怎樣幫助大烏龜的?

3、師生一起學說小動物的對話(激發幼兒幫助別人的情感,用語言、動作表示)

三、延伸活動,內化遷移

1、我們看看最後大烏龜是怎樣爬起來的?

(在小動物的幫助下自己翻過身來的。)

2、小結:以後如果我們小朋友摔跤了,要像大烏龜一樣自己爬起來。

教學反思:

在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中,小白兔,小老鼠,烏龜都是小朋友熟悉的小動物,但是對於小刺蝟和小蚱蜢幼兒感覺比較陌生,不能馬上認識蚱蜢這個動物,但是對於送大烏龜回家的故事都很感興趣,特別是看課件的時候非常入迷。

我預設的活動目標是:1、初步理解故事,體驗模仿小動物的樂趣。2、通過故事使幼兒懂得集體的力量大。

在活動開頭,爲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我首先引出了今天的主角:大烏龜,引出今天的故事與大烏龜有關。接着播放課件,以分段的形式播放故事,一共分爲三段,每段播放完畢之後,對剛纔的內容進行提問,鞏固幼兒所聽到的內容。在小蚱蜢求救後,讓幼兒模仿小蚱蜢的求救聲,想讓幼兒通過語言體驗小動物的對話。但是在提問階段,由於課件準備不充分,幼兒沒有完全理解故事的內容,回答略顯生硬。

爲了使幼兒懂得故事中所要表達的道理:集體的力量大。我設計了一個遊戲環節,讓幼兒體驗一人搬積木力氣小,但是幾個小朋友一起搬就能夠使力量加大。通過行動,讓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道理,但是在操作過程中,只有少數幼兒能夠通過遊戲來體驗,無法讓全體幼兒都體驗到遊戲的樂趣,進而理解其中的道理。

在活動的創設中,沒有充分考慮到幼兒的接受能力和年齡特點,對已有經驗把握不足。對於本活動的準備不夠充分,希望在下次活動中有所改善。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