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4篇

本文已影響 1.83W人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實用的幼兒園大班教案範文彙總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2.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3.感知蛋殼藝術美,並對蛋殼工藝感興趣。

教學重點

喜歡參與區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動,並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自己的探索結果。

教學難點

讓幼兒能夠利用不同的工具區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許多種。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紙盒,裏面有兩隻玩具小雞,生、熟雞蛋每人一枚,盤子若干。

2.手電筒20個、放大鏡20個,每個小組一盆鹽水;小粘貼、彩筆若干、黑板、粉筆。

3.教師製作的蛋殼工藝品,如不倒翁、臉譜等。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1.律動:動物怎樣叫,師生問答

我愛我的小羊,小羊怎樣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愛我的小貓,小貓怎樣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愛我的小狗,小狗怎樣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導創編:師:我愛我的小雞,小雞怎樣叫?

2.分組討論

教師出示小雞:“可愛的小雞嘰嘰嘰,小朋友可以觀察一下,再提出一個關於小雞的問題讓你旁邊的小朋友回答好嗎?”

引導幼兒觀察並相互討論,回答對方的問題。

(二)組織活動

1.啓發思考

提問:小雞是從哪裏來的?小雞的媽媽是誰?可愛的小雞是雞媽媽用雞蛋孵出來的,是用我們平時吃的雞蛋嗎?熟雞蛋能孵出小雞嗎?

2.嘗試探索——遊戲“雞媽媽的蛋”

a.教師取一個生蛋和一個熟蛋後提問:“雞媽媽分不清了,我們怎樣才能幫它知道哪一個是生雞蛋哪一個是熟雞蛋呢?”(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回答後將兩個雞蛋剝開,引導他們觀察熟雞蛋蛋黃和蛋清的區別。

磕一磕試試(教師演示磕開生蛋和熟蛋)。

帶領幼兒觀察磕開的生蛋和熟蛋,請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師小結:生蛋會流動,是液體,蛋清是透明的;熟蛋不會流動,是固定,蛋清是白色的;

b.自由探索

提出要求:不碰碎蛋殼,怎樣區分生蛋和熟蛋呢?讓幼兒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

引導幼兒自由探索、討論交流,教師適時提問幼兒想到的好辦法。把幼兒的想法以記錄表的形式畫在黑板上。請幼兒利用教師提供的工具,爲熟蛋做好標記。

教師小結:

聞一聞:用鼻子

看一看:用放大鏡

照一照:用手電筒

轉一轉:用小手

放一放:放入鹽水中

c.鼓勵講述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怎樣做標記,採用什麼方式,並記錄發現的結果。

(三)總結評價

對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給予鼓勵、肯定,並再次啓發:除了雞媽媽外,你還知道哪些會生蛋的動物?

小結:蛋也叫做卵,凡是會生蛋的動物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動物。

(四)欣賞圖片

1.提問:“小雞是我們最熟悉的卵生動物,雞蛋也非常有營養,是我們每天都要進食的食物,可你知道蛋殼有什麼作用嗎?

引導幼兒思考。

2.教師和幼兒共同欣賞蛋殼藝術作品圖片,激發幼兒對蛋殼藝術的喜愛。

師:蛋寶寶的用途可多了,它不僅能孵小雞,還能吃,還有雞蛋殼還能做成漂亮的藝術品,蛋殼可以做小人,碎蛋殼還可以做漂亮的粘貼畫呢!

(五)活動延伸

嘗試用蛋殼製作工藝玩具,並進行簡單的裝飾。

(六)教師小結

師:“今天我們不僅幫雞媽媽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還欣賞了這麼漂亮的蛋殼,開心嗎?”

師:“回到家後,把我們今天學到的怎樣區分生雞蛋和熟雞蛋的方法,教給你們的爸爸、媽媽,好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積極參與遊戲,能察覺錯句,提高語言的判斷能力。

2、學習仔細傾聽,辨別錯句,並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3、能有良好的傾聽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學會玩:"找錯"遊戲,訓練幼兒語句詞彙的敏感性及良好的語詞記憶能力。

2、場地準備:秋天的背景圖、磁性板、可操作玩具小鳥、小雞、公雞、母雞等;"糊塗王"頭飾;錄音機、磁帶(錄有一段錯誤連遍的笑話)。

活動過程:

1、以"糊塗王"帶小朋友遊玩律動入室,讓幼兒積極參與遊戲,能察覺錯句,提高語言的判斷能力。

(1)師扮演"糊塗王"帶幼兒搭火車入室,中途要求幼兒跟着"糊塗王"模仿小動物。

如:我是一隻小魚,飛呀飛呀飛(一邊念兒歌一邊要求動作做小魚飛的動作);我是一隻小貓,咩呀咩呀咩(一邊念兒歌一邊讓幼兒學小貓叫"咩咩咩")等。

我什麼地方說錯了嗎?誰來改正?

2、出示秋天背景圖,與幼兒探討。學習仔細傾聽,辨別錯句,並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1)出示秋天背景圖,讓幼兒仔細傾聽,找出錯句。

"春天來了,大地一片金黃""小鴨在天上飛來飛去""公雞媽媽和小雞在草地上玩""母雞爸爸在一旁喔喔啼"(引導幼兒改錯時,教師邊演示教具邊用語言鼓勵引導,如:把"母雞爸爸"改成"公雞媽媽"時要邊說邊用正確的教具演示)。

(2)與幼兒一起討論和改錯,學習改錯句的基本方法。

引導幼兒改錯時,我們可以用幾種方法,一可以改句子的.前半部分或後半部分;二、可以改掉不合適、不恰當的詞等。

3、聽錄音機錯句磁帶,引導幼兒要認真傾聽的好習慣,並找出錯句進行改錯。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段十分有趣的錄音帶,請小朋友認真聽聽,錄音帶中講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2)引導幼兒提出錯句,並能說出不同的改錯方法。

(3)提出思考:

要找出錯句,首先我們一定要做什麼?(引導幼兒回答:認真傾聽)。

(4)教育幼兒要認真傾聽的好習慣。

4、玩改錯遊戲。

玩法:幼兒自由配對後,相互出錯、改錯,要求出題的幼兒把句子說清楚,每一句錯句只說一遍。

規則:改錯的幼兒仔細傾聽,清楚地說出錯在哪裏,儘量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改錯。

教學反思:

經常開展改錯遊戲,不僅能提高幼兒傾聽能力,還能培養幼兒幽默感。在語言區中投放找錯圖,讓幼兒尋找錯誤的地方,並相互說說改錯的方法。請家長配合,在日常生活中可不定時的與幼兒一同玩"改錯"遊戲,提高幼兒對語言詞句的敏感力。

小百科:改錯是指改動、刪節或增添,改正,糾正修改有錯誤的文本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設計思路:

幼兒鄉土文化教育是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結合日常生活,開展以方言爲載體的教育活動有利於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爲更好地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讓幼兒瞭解、認知家鄉的獨特文化,結合班級中開展的語言教學活動,我在日常活動中已經逐步開始引導孩子們學習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簡單的上海話。在活動中觀察發現孩子們對於學說上海話特別有興趣,無論是本地孩子還是個別外地孩子都能夠較快學會。鑑於上海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在表達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異,我根據“阿拉上海人”書中收錄的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方言詞彙與普通話詞彙對照來指導孩子們學習。目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一些簡單、常用的上海方言詞彙,所以是開展“滬語兒歌”集體教學活動的時機了。考慮到幼兒的可接受性和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遊戲性,我選擇了“比尾巴”這首兒歌開展教學活動。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學習用滬語念兒歌,理解兒歌的內容。

2、培養幼兒學說上海話的興趣。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若干,如猴子、公雞、孔雀、鴨子、松鼠、兔子。

活動過程:

一、認一認小動物

1、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說出它們的名稱。

2、引導幼兒嘗試用滬語說一說這幾個動物的名稱。

3、鼓勵幼兒用滬語說一些其它動物的名稱讓同伴來用普通話翻譯。

二、觀察小動物的尾巴

1、引導觀察這些動物的尾巴各有什麼特點?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像把傘;鴨子的尾巴扁;公雞的尾巴彎;孔雀的尾巴像把扇子。

2、鼓勵幼兒嘗試用滬語來說一說動物尾巴的不同樣子。

三、學習滬語兒歌——比尾巴

1、指導幼兒將兒歌中的一些字、詞的滬語發音練習正確。

有關字、詞:尾巴、啥人、長、短、像、把、傘、扁、彎、扇。

2、學習兒歌

3、可以引導幼兒用問答的方式來反覆進行練習念兒歌。

4、鼓勵幼兒試着邊念兒歌邊適當加入一點動作增加一點趣味性。

5、引導幼兒在來園遊戲“小舞臺”中表演所學的這個兒歌。

附錄:

兒歌:比尾巴

啥人尾巴長?猢猻尾巴長。

啥人尾巴短?兔子尾巴短。

啥人尾巴像把傘?松鼠尾巴像把傘。

啥人尾巴扁?鴨子尾巴扁。

啥人尾巴像把扇?孔雀尾巴像把扇。

活動反思:

從活動中可以看到幼兒們對於學說上海話特別有興趣,都能夠積極參與學習活動。雖然班中有部分外地來的幼兒,但是他們也可以在活動中較輕鬆地學會一些簡單的滬語。由於選擇的兒歌內容與孩子們最喜歡的小動物有關所以能夠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爲孩子們已經積累一些有關動物知識,又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所以引導他們看看說說可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主動性,可以幫助他們較快理解兒歌內容。在活動中老師儘量讓幼兒先試着將普通話內容讓幼兒用滬語來說,這樣一來爲幼兒提供了嘗試和表達的機會,他們說對了給予肯定,說錯了給予糾正,這樣寬鬆的學習環境自然能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使他們主動進行學習。

在活動中爲孩子們提供的小動物圖片都是我自己設計繪製的,看來孩子們很喜歡,對於幫助他們理解兒歌內容也起到了作用。

第一次開展滬語兒歌教學活動我借鑑平時的兒歌教學方法看來還是可行的,無論是普通話教學還是滬語教學都是對幼兒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根據幼兒語言學習活動中的可接受性和學習過程的趣味性、遊戲性這些特點只要選擇合適的內容一定可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能力。

開展以方言爲載體的教育活動有利於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爲更好地開展鄉土文化教育,讓幼兒瞭解、認知家鄉的獨特文化,結合班級中開展的語言教學活動,我在日常活動中將繼續引導孩子們學習一些滬語兒歌和相應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分合,知道7分成兩份有6種分法,嘗試記錄其結果。

2、在觀察和探索操作活動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數字。

3、會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徵進行排序會有不同的結果,初步瞭解排序的可逆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教具:人手一個小盤子,7個雪花插片,數字卡片1--7。

2、學具:幼兒用書、鉛筆。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1)複習"碰球"遊戲。

教師出示數字卡片5,與幼兒共同玩"碰球"遊戲。 教師:嘿、嘿,我的2球碰幾球?

幼兒答:嘿、嘿,你的2球碰3球。

教師可以變換數字卡片,與集體、小組、個別幼兒玩,也可以請個別幼兒上來出示卡片帶領大家玩碰球遊戲。

(2)學習7的組成。

①引導幼兒報出盤子中雪花插片的總數,並將自己盤子中的雪花插片分成兩份,鼓勵幼兒嘗試多種分法。每當幼兒說出一種分法,教師就記錄下來,直至幼兒講完所有的分法。

②讓幼兒數一數共有幾種分法,想一想,如何能記得又快又好。幼兒想辦法,師幼共同商量並有序地進行排序,就不易錯漏。

③帶領幼兒找一找前後數字的排列關係,通過觀察感知並發現前後數字變化的規律:前面的數字逐漸變大,而後面的數字卻由大變小。

2、操作活動。

(1)依樣塗色進行7的分合,並記錄7的分合式。 引導幼兒觀察圖上辣椒的數量及顏色的變化,請你按序塗色,並看圖記錄7的分合式。

(2)看分合式填空。觀察點卡分合式,請你在方框內,畫出相應數量的圓點填寫分合式。

(3)觀察數字7,學習在日字格中,正確地描寫數字。

3、活動評價。

(1)請個別幼兒上來講述自己的操作活動,其他幼兒邊看邊念分合式,鞏固對7的認識。

(2)教師展示幼兒的操作材料,對書面整潔、操作正確的幼兒給予表揚和肯定。

活動反思:

在學習7的組成時,我先以“看數拍手”的遊戲的形式引入幼兒興趣,孩子們在拍手遊戲過程中都顯得很有興趣,也特別喜歡這樣的遊戲形式。在用故事《水果成熟了》引導幼兒幫助小動物分水果。在分水果的過程中,孩子們都想上來分,爭先恐後的舉手。邊分邊引導幼兒說左邊分了幾個,右邊分了幾個等。在這個遊戲過程中,孩子們基本能正確分配。也能很好的說出7可以分成1和6、2和5、3和4、4和3、5和2、6和1。爲了讓每個孩子都有操作的機會,我利用操作材料(玩具)讓每個孩子都和我一起來分一分,提高孩子參與的興趣,讓每個孩子對數學更有興趣。從孩子的操作過程中看,她們基本上都能進行獨立操作了,並能進行口頭表述。

小百科:組成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爲zǔ chéng,用於較大事物的個體部分,這個詞彙是相對於宏觀描述的,是在分割的基礎上表達宏觀意象。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