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 2.3W人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區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並能正確分類。

2.養成不亂丟垃圾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3.願意爲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垃圾可以分爲不同的種類,認識不同功能的垃圾桶。

活動難點:能根據垃圾的特點進行正確分類。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觀察居住小區及周圍環境,和父母一起討論,有關垃圾的分類。

物質準備:各種垃圾圖片、藍色、綠色、紅色、黃色垃圾桶四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我們剛剛喝了酸奶,那酸奶的盒就變成了什麼呀?我們一個班就這麼多垃圾,那全幼兒園小朋友都喝酸奶會製造多少垃圾?那全世界呢?

我們現在來看一個小短片,看完之後說說你有什麼感受。

二、過程

1.播放宣傳片?

師:(1)你從視頻中看到了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

(2)如果我們幼兒園也這樣,你喜歡嗎?爲什麼?

(3)那我們班現在這麼多酸奶盒垃圾應該怎麼辦呢?

2.知道不同顏色垃圾桶有不同的功能。

(1)你們見過什麼顏色的垃圾桶?在哪裏見過?依次出示。

(2)爲什麼顏色不同呢?想告訴我們什麼。請小朋友說一說除了顏色不同你還發現有什麼不同?(標誌)

(3)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可回收垃圾桶呢?(可回收垃圾就是可以再生循環的垃圾,材質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

(4)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廚餘垃圾桶呢?(剩菜剩飯、瓜皮果核、肉、蛋)

(5)什麼樣的垃圾放在有害垃圾桶呢?(含汞類,電池類、廢水銀溫度計、油漆、殺蟲劑)

(6)什麼樣的垃圾放在其他垃圾桶呢?(不能歸於以上三類的垃圾,危害較小,無法再次利用。包括一次性餐具、菸蒂、毛髮、瓷器碎片)

3.通過操作,幫助幼兒將垃圾正確分類。

(1)今天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看看小朋友能不能正確分類。

(2)驗證是否正確。

4.那小朋友知道這些垃圾收回垃圾站後去哪裏了,我們通過一個視頻來了解一下。

三、結束

1.爲了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我們小朋友可以做些什麼呢?

2.今天我們這麼多的收穫,回家可以當一個小小考官,考考爸爸媽媽,它們的垃圾是怎麼分類的。

活動總結

活動由播放宣傳片導入,幼兒觀看後,能夠切實胡感受到,垃圾對地球生物胡危害程度,激發了幼兒保護地球的慾望。活動中通過材料的操作,便於幼兒更清楚的瞭解垃圾分類的標準,滿足了幼兒的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的學習方式,達到了預期的活動目標。過程中採用動靜結合和可視性材料的呈現,更有利於幼兒的理解和學習,效果很好。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並發現遞增遞減排序規律,會接着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膽表達操作的結果。

3.感受規則排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其產生的美感。

活動準備:

課件、幼兒操作材料等。

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尋找排列規律。

師: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幼兒園可漂亮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但看完後老師要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出示課件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排列裝飾。

師:小朋友,剛纔你們都看了我的幼兒園,怎麼樣,好看嗎?現在我想問問你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麼設計的?

(2)出示門、圍牆圖片,觀察比較發現等差關係,引發幼兒思考如何排列。

師:這是新幼兒的圍牆、(大門),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它們的設計的,你發現了什麼祕密?我們想一想該如何來設計?

(3)小結。剛纔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兒園的大門是兩種顏色,左扇門是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右扇門是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少。還有圍牆也和右扇門一樣,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少。小朋友真棒,發現了新的排列規律。

2.幼兒操作,學習遞增遞減的規律排序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上設計材料,找出規律,並繼續進行排列。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設計材料,我幼兒園的設計師因有事沒設計完,現在我請小朋友幫忙把這些沒有設計院完的接着往下設計。但小朋友先看看設計師是按什麼規律設計的,然後我們一起來接着往下設計。

(2)幼兒分組操作,並將操作卡分成兩類(遞增和遞減),展示在展板上。

(3)觀察評價,總結規律。

①師幼共同觀察評價大家設計的排列正誤。

②教師小結規律:

師:剛纔小朋友們都設計得很美!比如(門簾等)是按照一種顏色的數量固定不變,另一種顏色後面一次的數量比前面一次的數量增加1,這種設計的排序規律,我們叫它遞增規律。還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種顏色的數量固定不變,另一種顏色後面一次的數量比前面一次的數量減少1,這種設計的排序規律,我們叫它遞減規律。

3.幼兒分組操作"裝扮幼兒園",鞏固知識。

師:我剛纔看到你們幼兒園也新建一座新樓房,可是我發現新樓房四周還空蕩蕩的,沒有種樹、沒有圍牆等等,要不我們也一起來裝扮它。

(1)介紹各組材料。

※設計圍牆:用兩種形狀的圖形,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掛設計圍牆"。

※掛彩旗:用兩種顏色的圖形,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掛彩旗"。

※種樹:用兩種不同的種類,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種花圃"。

※鋪地磚:用兩種顏色的卡紙,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鋪地磚"。

※設計大門:用兩種顏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設計大門"。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幼兒是否按照遞增遞減的規律來排列。

(3)幼兒分享交流:你做了什麼,是按照哪種規律進行排列的?

4.知識拓展:感受規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見按一定規律排序的東西,讓幼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受規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幼兒自己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培養幼兒有順序、有耐性的良好觀察習慣和敏銳的觀察能力。

2、培養幼兒認識、探索生活中常見事物蘊含的科學原理的興趣。

3、通過幼兒自己操作,培養幼兒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

小神童電腦軟件、橋樑展示圖、紙、筆

三、教學過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小熊家門前有一條小水溝,它正在那發愁不知怎麼辦才能過對岸,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想個辦法嗎?小熊的好朋友機靈猴也幫它想了個法子,我們一起聽聽是什麼法子?和我們想的一樣嗎?

(二)邊看小神童軟件邊提問:

1、機靈猴和小熊來到了什麼地方?看到一座什麼橋?在古代人們用什麼來建造橋樑的?小熊喜歡嗎?爲什麼?

2、機靈猴和小熊又來到了哪一座橋?趙州橋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樣?趙州橋和竹橋有什麼區別?

3、它們來到了現代看見了什麼橋?鋼筋吊橋的用什麼來建造的?鋼筋吊橋在結構上有什麼特別之處?鋼筋吊橋起到什麼作用呢?你們現在見過哪些鋼筋吊橋?

4、看完了鋼筋吊橋,它們又看了什麼橋?現代立交橋建立在什麼地方?它是用什麼來建造的?它對交通起到什麼作用?你們在哪些地方看到現代立交橋?

5、除了機靈猴介紹我們認識的古代竹橋、趙州橋和現代的鋼筋吊橋、立交橋外,你們還見過哪些橋呢?

6、我們一起進入電腦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橋樑。

(三)我們看了這麼多橋樑,你們最喜歡哪一座橋?爲什麼?

(四)小熊現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橋,我想請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橋樑設計師幫助小熊設計一座橋,好嗎?

(五)幼兒設計橋樑。

(六)請個別幼兒向大家介紹他的設計作品,最後一起送給小熊。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大膽講述自己知道的"動物之最",體驗交流分享的樂趣。

2、知道各種"動物之最",積累相關經驗。

3、主動探索"動物之最"的問題,積極尋找答案。

活動準備:

"動物之最"圖片若干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動物之最的話題。

謎語: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猜一個關於動物的謎語:頭小四腿長,脖子高過牆,身穿花皮襖,不聲又不響。小朋友們猜出來了嗎?

提問:小朋友們真聰明,答案就是長頸鹿,你們知道長頸鹿爲什麼長得這麼高嗎?它長這麼高有什麼好處嗎?

小結:長頸鹿是動物王國裏面長得最高的小動物,它長長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遠,很快就能發現敵情,這樣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還能吃到大樹頂上最新鮮的葉子呢!

二、辯論的形式,說說幾個"動物之最"1、提問:你們知道最重的動物是哪一個嗎?幼兒辯論。

小結:(出示圖片),藍鯨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動物,平均有26米長,平均體重有150噸。

2、提問: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動物是什麼嗎?幼兒辯論。

小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獵豹)獵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動物,他的最高時速達110公里,相當於高速行駛的小汽車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4、猜測:有一種動物活了152年,據科學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歲呢!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我們一起來看看動物中的老壽星(出示海龜龜)三、出示一些"動物之最",幫助幼兒認識瞭解簡單介紹飛的最快的昆蟲,最小的鳥,最大的鳥,遊得最快的魚,最厲害的恐龍(依次出示澳大利亞蜻蜓,蜂鳥,鴕鳥,旗魚,霸王龍的圖片)小結:今天我們看來好多的動物之最,有最重的藍鯨,跑的最快的獵豹,最大的鳥鴕鳥,最長壽的烏龜,飛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鳥蜂鳥,最大的鳥鴕鳥,遊得最快的魚旗魚,最厲害的恐龍霸王龍。

三、分組搶答遊戲,鞏固學習到的知識遊戲規則:將幼兒分成3組,舉手回答知道哪些動物之最,哪個小組回答正確的次數最多的獲勝。

教師小結講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設計思路:

大班上學期的幼兒已具備了某些物體(如石頭、積木等)在水中沉浮的經驗,所以如果活動設計僅僅停留在讓幼兒瞭解,觀察各種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幼兒的探索興趣不易深入。而讓幼兒帶着任務探索,如怎樣使浮的東西沉下去,使沉的東西浮上來,可以提高幼兒探索的積極性,也有利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大班幼兒思維的直覺行動性逐漸減少,思維的具體形象性發展得比較好,所以活動設計既要爲幼兒提供邊操作邊思考的機會,又要注重培養思考的有意性,培養幼兒先預測(思考)再操作。操作後讓幼兒多講述、討論,促進形象思維的發展。

活動目標

1、知識:

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2、技能:

能與同伴溝通、交流與合作,按照老師的提示來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3、情感:

樂意參加探索沉與浮的小實驗,初步形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重點:

(1)感知物體在水中的沉浮現象。

(2)學會用簡單的圖標(↑↓)來記錄結果,表示物體的上浮和下沉。

活動難點:探索調節物體沉浮的方法。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量杯,量杯裏裝滿水,擦手毛巾人手一條。

2、每組空礦泉水瓶一個、橡皮泥、鑰匙、積木、木片等小物品。

3、每人一張記錄紙,一隻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們班來了許多物品寶寶,它們就躲在你們的椅子下,找出來看看是誰呀。

幼:是鑰匙、小木塊、泡沫球

二、實驗:沉與浮

1、教師示範:

教師取一塊泡沫球請幼兒來猜猜:這塊泡沫球放在水裏會怎麼樣?

2、實驗鑰匙,積木,把實驗的結果記在記錄紙上。

3、老師今天還準備了好多東西(刻刀、小木板、剪刀、彩筆),它們是浮上來還是沉下去呢,和我們猜想的一樣嗎?老師準備好水了,我們端上這些東西到那邊去試一試就知道了。試好後把實驗結果記錄在記錄單。

3、根據記錄單對兩種結果進行對比,大家集中交流。

總結:通過實驗我們知道浮上來的東西有小木板、彩筆,在記錄單上用(↑)表示,沉下去的東西有刻刀、剪刀在記錄單上用(↓)。

三、提升實驗

(一)怎樣使浮起來的東西沉下去

1、師:小朋友們,現在我們的空瓶子寶寶浮在水面上,可是他和水寶寶是好朋友,他們想在一起在水裏做遊戲,讓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幫幫瓶子寶寶,讓他沉下去。

2、幼兒嘗試。

3、師:小朋友們,同一個瓶子寶寶,不裝水時浮在水面上,裝滿水後,就沉到水裏了。爲什麼呢?

4、教師總結:不裝水時,瓶子寶寶很輕,所以浮在上面;裝滿水後,瓶子寶寶變重了,所以就沉下去了。

(二)怎麼樣使沉下去的東西浮起來

1、師:小朋友們,我們剛剛讓瓶子寶寶和水寶寶在一起玩了,他們玩得好開心。可是,還有一個物品寶寶需要你們的幫助,看,橡皮泥寶寶和積木寶寶是好朋友,他們好想一起浮在水面上玩,讓我們來幫幫他們!

2、幼兒嘗試。

3、師:現在橡皮泥寶寶能和積木寶寶一起玩了,他好開心。可他有一個問題想問小朋友們“我的體重沒變,當我團成球狀時,我沉在底下;當把我做成船的形狀時,我就會浮上來,爲什麼呢?”

4、幼思考討論。

5、教師總結:當橡皮泥寶寶是球狀時,與水的接觸面較小,容易下沉;而當做成片狀,與水接觸面增大,就會浮起來。

四、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有趣的實驗《浮與沉》,知道了輕的物品會浮在水面上,重的物品會沉在水底,我們還會用(↑↓)來表示沉浮來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想一想,我們還有什麼辦法能幫助瓶子寶寶和橡皮泥寶寶,完成它們的願望呢?

活動延伸:

生活中有好多的物品寶寶,老師也不知道這些物品寶寶在水中是會沉,還是會浮呢?小朋友們回去以後,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探索我們周圍還有一些什麼東西在水裏是沉還是浮,怎樣來改變它們的浮沉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設計意圖】

本學期,我們幼兒園開設了自己的園本課程,由於孩子們的父母大都是魏橋創業集團的工人,爲了讓孩子們瞭解父母的工作,瞭解在我們生活周圍,和我們息息相關的內容,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和孩子們的年齡特點,設計了園本課程的內容,如:線是怎樣來的、各種顏色的布、飛快的梭子等,而對於其中一些物品的生產過程,孩子們不瞭解,我們便利用家長資源,請家長幫助錄下紡織工人工作的視頻,讓孩子們有一個更直觀的認識。

本活動,我們選擇的是“條條線兒怎樣來”,在學習中,通過孩子們的觀察,探索,觀看視頻,動手操作,逐步學習知識,掌握技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

【活動目標】

1、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2、瞭解古代與現代紡車的不同,體會勞動人民的偉大智慧。

3、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各種不同材質、不同顏色的線若干,關於紡線的視頻、古代的紡車、棉花若干、不同顏色的染料。

重難點:瞭解線是怎樣紡出來的。

【活動過程】

1、探索不同的線,導入活動

出示各種不同的線,請幼兒自由觀察,自由探索。

師:“小朋友,你最喜歡哪幾條線?”(幼兒自由發言)

師:那你們知道這些線是怎樣來的嗎?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2、出示視頻:現代機器紡線工作的過程。

與幼兒一起觀看,邊看,教師邊介紹,讓幼兒瞭解現在先進的紡線過程。

教師:把棉花彈彈,去掉雜物,彈的蓬鬆,細軟,把棉花搓成大拇指粗細一尺餘長的紡條,再用紡花車紡 成線,然後,經過經線、漿線、曬線等多道工序,最後上織布機。

3、請幼兒觀看古代的紡車。

師:剛纔,我們一起觀看了現代機器紡線的的工作過程,現在請小朋友看這裏。

教師出示紡車,做詳細介紹,讓幼兒瞭解。

教師邊操作邊介紹紡車,使幼兒進一步瞭解古代紡線的過程。

鼓勵幼兒也試一試,這種紡線的方法。

4、我是小小紡線師。

出示棉花,請幼兒互相討論,怎樣將棉花變成線。

幼兒按照自己想的辦法動手操作實驗,教師進行小結,鼓勵幼兒再想辦法,幼兒多次操作實驗。

(經過師幼多次動手操作實驗,終於將棉花搓成了線。)

5、五彩線。

幼兒自由選擇喜歡的染料,爲自己搓好的線,染上漂亮的顏色。

6、請幼兒把五彩線拿到戶外晾曬。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用五彩線粘貼出各種有趣的圖形。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一些動物常行爲與氣象變化之間的關係。

2、體驗與同伴分享自己調查成果的快樂。

3、幼兒能積極參與活動,激發幼兒的探索意識。

4、願意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1、幼兒事先進行了動物是天氣預報員的調查。

2、動物常行爲圖片。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播放天氣預報廣播。

2、這是什麼?出示卡片"天氣預報"。

3、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可以從哪些地方知道天氣的信息?(觀察天氣、動物;電視、報紙、電腦等)

小結:我們可以通過看電視、看報紙、聽廣播、上網知道天氣情況,還能根據天空中雲的變化、小動物們的特殊行爲知道天氣的變化。

價值分析:班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知識和經驗,本環節在幼兒原有的經驗基礎上激發了幼兒繼續探索氣象祕密的願望。

(二)小小天氣預報員

1、最近小朋友們也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做了一些這方面的研究,今天就請你們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和夥伴們分享一下好不好?

2、我發現你們調查了很多動物,有水裏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今天我們就分成這三組把調查的結果彙總一下好嗎?

要求:分成三組,把自己的調查結果記錄在紙上,然後一起彙總在統計表上,再與小組同伴互相交流你們的調查成果。

3、幼兒分組彙總研究成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4、以小組形式交流研究成果。每組請1位小朋友做代表來介紹一下你們這一組研究的結果。

小結:原來氣象員叔叔可以利用氣象儀器測出氣溫的高低、風速的小等天氣情況,小動物們也可以用自己不同的行爲來告訴我們天氣的變化,小動物這種用自己的行爲預告天氣現象就叫物象天氣預報。

價值分析:請幼兒介紹自己研究的根據動物的特殊表現推斷天氣情況的成果,以增加幼兒的成就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活動,可以提高幼兒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

(三)"天氣預報"我知道

1、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這麼多的物象天氣預報,那麼接來我們一起來進行一次競賽好不好?

2、要求:分兩個環節進行:第一環節,必答題,每隊成員輪流回答,回答正確得一分,回答錯誤不得分;第二環節,搶答題,聽到鼓聲開始搶答,答對得一分,答錯扣一分。

3、統計哪個小組得分最多。

小結:得分最多的小組說明你們已經瞭解了物象天氣預報了,現在可以成爲小小氣象預報員,可以根據自己觀察到的物象變化爲別人預報天氣了。

價值分析:這個環節以競賽遊戲的形式,使幼兒的知識經驗得到了再一次的提升和鞏固。

(四)、活動延伸

以後你們看到了動物的常行爲就可以推斷出天氣情況,做一個小小天氣預報員,把天氣預報給爸爸媽媽或者其他小朋友。

附錄:能預報雨水的小動物

螞蟻成羣出洞,預示雨降臨。俗話說:"螞蟻成羣,明天勿晴。""螞蟻壘窩全天將雨,""螞蟻擋道,雨即到。螞蟻搬家,雨要下。"雨前,空氣中水汽加多,蟻穴變潮,致使螞蟻不能安居而離巢穴。

蜻蜓低飛,不是風就是雨。雨前,氣壓低,昆蟲多在低空浮游,蜻蜓爲了覓食。往往在離地二三米處的空中飛行。這是即將有風雨的徵兆。

春夏季節,青蛙叫聲而密,預示不久就會下雨。諺語說:"蛤 蟆聲叫,必有雨到。"蛤 蟆爲兩棲動物。雨前氣壓低,水汽多,蛙類感覺呼吸不暢就哇哇叫。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比較,認識三種指紋,瞭解指紋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初步理解指紋的獨特性,嘗試用“印”的方式記錄指紋,並能說出不同

3、養成仔細觀察的良好習慣,體驗發現的快樂。

重點難點通過操作探索認識三種指紋——鬥形紋、箕形紋、弓形紋。理解指紋的獨特性——世界上沒有長得一摸一樣的指紋。

活動準備

1、幼兒已經使用過染料塗色或發現過指紋。

2、指紋類型PPT、白紙及印泥若干、放大鏡(人手一個)、抹布、溼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欣賞指紋畫,激發幼兒對指紋的探索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都畫過畫嗎?你們平時是用什麼工具來畫畫的呢?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出示指紋畫)這幅畫和我們平時畫的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二、指紋的分類

什麼叫做指紋呢?指紋是人類手指末端指腹上由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指紋能使手在接觸物件時增加摩擦力,從而更容易發力及抓緊物件,它是人類進化過程式中自然形成的。

三、引導幼兒觀察指紋、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

1.引導幼兒對指紋開展猜想。猜一猜,你的指紋和別的小朋友的指紋是不是一樣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紋是不是一樣的?2.通過動手操作,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瞭解指紋的三種不同的類型。

(1)教師講解示範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紋。

(2)分發材料,幼兒動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3)引導幼兒觀察指紋並進行交流,認識指紋的三種類型。(PPT)

教師小結: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一樣的,科學家把指紋分成了三大類。第一種叫鬥形紋,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渦。第二種叫箕形紋,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樣;第三種叫弓形紋,中心像一把彎彎的弓;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導幼兒觀察自己的指紋,說一說自己的指紋是什麼類型的。(引導幼兒,“有的人的手指會有好幾種指紋類型)

四、指紋的應用

小朋友們想一想,這些指紋有什麼用處呢?

1、指紋能夠幫助警察破案,因爲每個人的指紋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徵的記號。

2、指紋門鎖、指紋身份證、指紋簽到、指紋汽車鎖等等。

教師總結:指紋是由手指末端凹凸的皮膚所形成的紋路,指紋能增加手指的摩擦力,這樣拿東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紋還是汗腺的出口,可以幫助我們調節體溫。每個人的指紋都不一樣,且一般來說終身不變,指紋會隨年齡增長變大,但形狀不變。

五、欣賞、製作指紋畫

教師播放PPT圖片,請幼兒欣賞指紋畫。

指紋的作用真大,不僅可以幫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還可以畫出很有創意的指紋畫,你們想不想來畫一畫?

大家一起用你們靈巧的小手,畫出美麗的指紋畫吧

請小朋友回家再仔細觀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紋,看看你的每個手指紋是哪種類型。(圓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別表示。)數一數你有幾個箕形紋,幾個弓形紋,幾個鬥形紋。

觀察家長的手指紋是什麼樣子的,你們的手指紋一樣嗎?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因經過較爲充分的準備,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尤其因爲這次活動的生成不是單方面出自老師的設計,而是融入了幼兒的自主選擇,是真正能夠讓幼兒感興趣的課題。課後,大部分孩子都比較全面的掌握了指紋的特徵、用途等。

由於這是幼兒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所以孩子們的準備都比較積極,在課堂上的提問也更加踊躍起來,師幼互動較好。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思考,在這次活動中,他們不僅是課程的參與者,更是課程的設計者。我作爲老師也及時對課程計劃做出了相應更改。然而本次活動也同樣存在不足之處,我沒有充分考慮到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變數,例如幼兒對創胞胎的指紋問題提出的疑問,如果不是當時準備時碰巧準備了雙胞胎的指紋放大圖,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我就只能枯燥的講解知識,而不能直觀的讓他們觀察,那我講課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而由於時間原因,最後的遊戲和總結時間都比較倉促。因此我認爲在以後的課程教學中,我應當更加註意考慮教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充分準備並加強對時間的控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目的:

1、探索有關磁鐵的各種有趣現象。

2、通過操作,感知磁鐵能隔着不同材料吸住鐵製品的特性,即磁鐵的穿透性。

3、共享同伴的成果與快樂。

準備:

1、大小磁鐵若干。

2、各種質地不同的板,如塑料板、木板、紙板、泡沫板、玻璃板,厚薄各兩套;木製插架(內可插板)。

3、有背景的材料,如天空和小鳥、池塘和青蛙、旗杆和彩旗、水缸和金魚、花園和蝴蝶、馬路和汽車、樓梯和小朋友、圍牆和蝸牛、泥洞和螞蟻、海洋和帆船等(如圖)。同時配積木、別針、鐵夾、磁鐵、剪刀、透明膠等各種材料。

附圖

4、曾在活動區中獲得有關磁鐵特性的經驗。

過程:

一、引導發現

1、這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玩磁鐵,你們發現磁鐵有個什麼本領?

2、我們在玩磁鐵時曾經發現過幾個祕密?是什麼祕密?

3、剛纔你們說磁鐵隔着墊板能夠吸住鐵釘,今天我們來看看自己的面前有些什麼材料?

4、請幼兒輪流簡單介紹自己面前的材料。

5、隔着這些材料,磁鐵還能吸住物體嗎?你們試一試。

6、當幼兒發現隔着厚塑料盒、厚泡沫板,小磁鐵不易吸住鐵製品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觀察並討論:同樣隔着塑料盒、泡沫板,爲什麼有的容易吸住,有的不容易吸住?(厚、薄不同。)

7、原來,磁鐵隔着不同的材料仍然具有吸引力。等會兒請你們在這些板上玩磁鐵,不但要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還要讓它們移動。看看你在玩的時候還能發現一些什麼有趣的祕密。

8、幼兒操作,教師巡迴瞭解幼兒的探索情況,建議幼兒與旁邊的同伴交換材料繼續探索。

二、交流討論

1、請幼兒輪流介紹並演示自己發現的有趣現象。當幼兒的講解不夠清楚時,教師可作必要的提示和幫助。

2、小結:我們今天又發現了磁鐵的許多有趣現象,有的連老師也是第一次看到。以後你們還可以自己到區角活動中去試一試別人發現的祕密。

三、深入探索

1、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更有趣的遊戲,請看後面桌上放的材料。

2、教師介紹背景內容,要求幼兒積極開動腦筋,設法利用這些材料讓背景上的東西活動起來。

3、啓發幼兒在探索成功後,互相交換材料進行遊戲。

活動說明:

爲了讓幼兒認識磁鐵,我們安排了自由探索――引導發現――交流討論――深入探索(遷移運用創造)這四個步驟。目的是想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慾望,發展幼兒的遷移能力及創造能力。

第一個環節是“自由探索”,這一環節共分四個步驟,均在活動區中完成:①提供磁鐵及各種材料,材料中有一部分是鐵製品,如別針、鐵夾、鐵釘、鐵圈等,另一部分是木條、塑料積木、泡沫塊、布條、棉花、紙等。幼兒在自由擺弄這些材料的過程中,會發現有的材料能被磁鐵吸住,而有的材料不能被吸住。②提供幾個小碗,分別盛有混合着大頭針、回形針、別針的綠豆、赤豆和黃豆,另外再提供鑷子、筷子、小勺和磁鐵。幼兒在操作擺弄的過程中,會發現用磁鐵是將鐵製品與非鐵製品分離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③在牆上固定兩個塑料瓶,瓶中分別放有小發夾和小鑰匙,旁邊提供小勺、筷子及磁鐵。幼兒在使用這些“工具”取瓶中物體的過程中,會發現用磁鐵最方便。④提供磁鐵和一塊有底座、可以豎立的墊板,幼兒自由地擺弄這些磁鐵,會發現:兩塊磁鐵有時吸得住,有時吸不住;手一放,一塊磁鐵會翻身吸住;兩塊磁鐵隔着墊板也能吸住等等。由於在活動區活動時,幼兒有充分的操作時間,因此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而且在活動過程中,我們並不進行直接指導,而是強調讓幼兒通過直接與材料的交互作用,去發現、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

第二環節是“引導發現”,也就是我們這次的活動內容。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提供了磁鐵和各種厚薄不同的板,引導幼兒設法讓磁鐵在這些材料上“站住”,而且會“移動”,同時在玩的過程中注意觀察磁鐵的各種有趣現象。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將“引導”過程一一轉化爲問題,因爲問題情境對幼兒來說沒有嚴格的約束,有利於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

第三個環節是“交流討論”,即引導幼兒圍繞前幾個環節中探索到的有趣現象,互相交流各自的發現及解決疑問的方法,共享成功的喜悅。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並不過分關注幼兒到底掌握了哪些磁鐵的原理,而是注重幼兒在探索過程中的自信心、獨立性及創造能力的培養。

最後一個環節是“深入探索”。我們運用第二個環節中的各種材料設計、製作了各種背景及相關物體,並提供了鐵製品、非鐵製品、剪刀、透明膠等輔助材料,啓發幼兒運用已有的關於磁鐵的經驗進行遷移、創造,使小鳥在天空中飛、青蛙在池塘裏遊、汽車在馬路上開、蝸牛在圍牆上爬等等。在這一環節中,我們注重的是幼兒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設計意圖

班上開展《種子食品品嚐會》的活動,配班男老師和小朋友開玩笑說:“可不能隨便亂吃,這些種子吃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哦!”結果不少小朋友信以爲真。由此我想起兒子小時候在家吃瓜果也總是特別小心,如果偶爾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會哭半天,認爲種子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苦口婆心地解釋半天,他仍將信將疑。看來,這個在大人眼中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卻是孩子們心中過不去的“一道坎”。爲了及時捕捉這一教育契機,解決孩子當下的困惑,我設計生成了大班科學活動——《種子精靈》。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分享認識的種子,知道種子的主要作用。

2.結合繪本圖畫討論“肚子裏的種子能不能長大”,瞭解種子的生長條件。

3.在互動小遊戲中產生探索種子祕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胸前貼有寫上名字的胸牌;標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兩塊。

2.食品及餐盤;PPT及播放設備;小花盆和魔豆。

活動環節

1.品嚐食品,尋找“種子”

(1)交代品嚐要求。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食品給小朋友吃,品嚐的時候魏老師有兩點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籤的時候。注意衛生,吃完將垃圾放在旁邊的空盤子裏;第二,在吃東西的時候如果發現了“種子”,請把種子收集好送給老師。能不能做到?

(2)分組品嚐食品,尋找種子。

2.分享“祕密”,瞭解種子的作用

(1)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種子。

師:你們收集到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它的子兒就是它的種子嗎?

師:有的人品嚐了火龍果,發現火龍果的種子了嗎?

師:還有人吃的是什麼?它有種子嗎?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呢?請用完整的話向大家介紹。

(2)欣賞老師收集的植物種子圖片。(播放PPT課件。)

師:魏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種子,這裏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見到過的種子哦,我們一起來欣賞。

(3)幼兒討論:植物的種子有什麼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種子朋友,誰能告訴我,種子有什麼用啊?

師:你們說得很棒,種子可以加工成種子食品,用來吃;而種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長出新的植物。

3.依託繪本,自主選擇

(1)幼兒討論:小胖豬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裏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小胖豬最近就碰到一個問題——它吃瓜的時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裏。種子種在泥土裏會長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裏會怎麼樣呢?

師:猜猜小豬幼兒園的小朋友是怎麼想的?

師:小胖豬又是怎麼想的呢?

師:(出示小豬頭上有木瓜樹的圖片)小豬希望頭上真的長出一棵木瓜樹。他爲什麼願意頭上長樹呢?

(2)玩遊戲《yes or no》,瞭解植物的種子長大需要什麼條件。

師:小豬的願望會不會實現?我們來玩一個“yes or no”的遊戲吧,認爲小豬願望會實現的人把你的胸牌貼到“yes”這一邊,認爲不會實現,就送到“no”這邊。

(集體玩遊戲《yes or no》。)

師:你選擇的是什麼?請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到底小豬肚子裏的種子有沒有長大呢?

(老師講述《子兒吐吐》的部分故事內容:他跑進廚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後飛快地鑽進被窩裏乖乖地躺着。滿心期待頭上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怕樹長不直,連牀都換頭睡呢!他所做的這一切,完全都是爲了樹好。第二天,胖臉兒起得很早。其實,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沒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樹長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這一摸,樹反而不長了。天亮了,該可以了吧?他緊張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頭上摸——?)

師:有沒有長出樹呢?(再次玩遊戲《yes or no》。)

師:恭喜你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是呀,一粒植物的種子要發芽、長大是需要很多條件的。空氣、水、溫暖的陽光、植物需要的溫度,有時候長大還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種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長大。

4.播放動畫,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

師:植物的種子不能在肚子里長大,那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讓我們再來玩一次《yes or no》的遊戲,請你一定要認真想一想,然後作出選擇。

(2)觀看PPT,瞭解人類的種子——精子和卵子。

師:媽媽肚子裏有一粒“寶寶種子”,它是兩粒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的(PPT)。一粒種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體裏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媽媽的.身體裏面。當精子和卵子在媽媽的肚子裏相遇,它們就會成爲好朋友,緊緊擁抱,然後發生奇妙的變化,變成一個小寶寶。

5.種植魔豆,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種子不能在我們肚子里長大,但許多動物的寶寶種子卻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種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爲有了小小的種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傳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愛護每一粒種子精靈。

師:今天魏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粒神奇的種子,你們想不想親手種下它,然後看着它慢慢長大?那讓我們趕快行動吧!

案例評析

本節活動中巧妙利用繪本畫面作爲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爲活動的主線,但是又不失“科學味”,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學技巧的靈活運用讓人耳目一新。

1.繪本巧妙利用

繪本《子兒吐吐》和課題不謀而合,但是,如果把繪本故事全部呈現給孩子,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講述故事,那樣就偏離了科學活動的中心,成爲了繪本閱讀。所以,我只抓取了繪本中的典型畫面作爲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爲活動的主線,但又不至於削弱活動中的“科學味”。

2.遊戲靈活滲透

本次活動的組織以“談話爲主”,感興趣的孩子會一直追隨話題,爭先恐後地發表建議,但也會有個別孩子因爲種種原因,容易遊離於話題之外,所以恰當、科學地選用與互動式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從學會變爲會學是活動順利實施的前提。我在活動中滲透了遊戲《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個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猜想和選擇”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像,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3.環節層層遞進

種子有什麼用?植物的種子能在肚子里長大嗎?有沒有一種種子可以在肚子里長大?通過由淺入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讓孩子在科學活動中身心和諧發展。

縱觀整個活動,老師很好地處理了以下三方面的關係:(1)當下與長遠的關係。活動選材第一源於自己的兒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認爲種子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第二源於自己班級的孩子。及時捕捉這一契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讓孩子獲得初步感知,對孩子今後長遠的發展肯定會起到很大的幫助。(2)活動和操作的關係。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沒有給孩子們準備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經驗的積累是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前提之一。預先讓孩子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調查表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經驗,從而順利進行了與新知識的對接。(3)語言和思維的關係。老師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真實而溫暖,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毫無做作之感。老師通過由淺人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猜想結果,陳述理由,孩子們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稱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

活動準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兒數學用書《輕與重》。

活動重點:學習分辨物體重量的輕與重。

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輕與重。

活動過程:

1、積累有關物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請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

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

-----“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種物品哪個重哪個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

請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驗證。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輕重與質地有關: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大盒子裏放棉花,小盒子裏放鐵塊)。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

請幼兒做幼兒用書《輕與重》中的練習。

延伸活動: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比比誰重誰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教學背景:

我們的周圍充滿了各種自然的和人的聲音,聲音給我們傳遞意義豐富的各種信息,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各種聲音。對於大班幼兒來說,聲音是熟悉的,但對於聲音是怎樣傳播到我們的耳朵裏卻又是陌生的。《指南》提出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聲音的傳播”內容較爲抽象,對於大班幼兒來說,在理解方面存在較大的難度。活動將通過有趣的實驗小遊戲、看一看、說一說等方法讓幼兒瞭解聲音是靠什麼來傳播的。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我設計了這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聲音的傳播》。

教學目標:

1.瞭解聲音是通過固體、空氣、液體傳播的,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2.通過做一做、玩一玩、看一看等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的實驗小遊戲,探究、發現聲音傳播的祕密。

3.學習製作傳聲筒,感知聲音的傳播,大膽表述自己的探究過程及結果,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件

2.實驗小遊戲材料:小音響、手機、密封袋、裝滿水的盆子、碰鈴、筷子等

3.製作傳聲筒材料:剪刀、棉線、大頭釘、一次性杯兩個

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調動幼兒興趣

1.互動遊戲:聽聲辨物,感知周圍的聲音

師:小朋友,在我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聲音。請你來聽一聽,猜一猜這些是什麼發出的聲音呢?

2.提問思考,引起好奇,進入主題

師:我們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那這些聲音是怎樣傳到我們的耳朵呢?

二、實驗小遊戲,發現聲音傳播的祕密

1.實驗小遊戲:我敲你聽,發現聲音可以通過固體傳播的祕密

(1)操作方法:兩個孩子以開火車的方式站在牆邊,第一個孩子手捂住一隻耳朵,另一隻耳朵貼着牆,第二個孩子手持筆輕輕敲打牆壁,敲打完畢,第一個孩子說出自己聽到了幾下。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如果耳朵貼在地板、門、桌子、塑料桶上,然後敲一敲,能不能聽到聲音呢?請你敲一敲、聽一聽,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馬老師吧!

2.實驗小遊戲:我說你做,發現聲音可以通過空氣傳播的祕密

操作方法:兩個孩子面對面站着,第一個孩子依次說“我很生氣”“我很開心”“我很傷心”,第二個孩子在接收到任務後重復第一個孩子所說,並做出相對應的情緒表情。

3.實驗小遊戲:我播你猜,發現聲音可以通過液體傳播的祕密

(1)操作方法:將藍牙小音響裝進密封袋並放進裝了水的瓶子裏,由教師播放兒歌,幼兒聽音樂猜出兒歌名稱。

(2)幼兒操作實驗

師:小朋友,請你試試用筷子,或者石頭在水裏演奏。

4.觀看小實驗:真空中的鬧鐘,發現聲音不可以在真空中傳播的祕密

小結:聲音可以通過像牆壁、地板、門、桌子、塑料桶等固體,還有氣體和液體進行傳播,但不能在真空中傳播。

三、看一看,說一說聲音的傳播

1.觀看小視頻,瞭解生活中聲音的傳播

2.小小探索家,聲音傳播我知道

師:小朋友,請你看看圖片,說說這些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呢?請你繼續找找生活中的聲音是通過什麼傳播的吧!

四、活動延伸

1.製作有趣的傳聲筒,和家人、同伴一起玩一玩傳聲筒,感受聲音的傳播,以及感受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2.和家長一起發現身邊的聲音是如何傳播的。

教學總結:

聲音無所不在,無所不有,但聲音在我們周圍是抽象的存在,如何讓孩子們較好地掌握聲音的傳播呢?本次活動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是個嘗試性、操作性、探索性較強的科學活動。通過實施教學後,總結如下:

一、實驗遊戲化

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爲了使幼兒一直保持濃厚的興趣,活動中設計的實驗不是簡單、重複地操作材料,而是將實驗遊戲化,情境化,趣味化,既有個人操作,又有合作遊戲,能較好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在遊戲中發現聲音傳播的祕密,從而達到玩中學,學中玩的目的,幼兒的興趣高。

二、開展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科學活動以科學探究爲主,注重幼兒主體地位,通過層層提問,幼兒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經歷一個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並獲得了不同的收穫,幼兒自我探索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動手能力和分析能力也相應得到了提高。

三、整合多領域,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啓蒙性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各方面的發展。”“幼兒的學習是綜合的、整體的。”此次活動整合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領域內容,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相互融合,促進了幼兒的全面發展。

“聲音的傳播”是一個有蘊含豐富知識的課題,在今後的探索中將更深入、全面地挖掘“聲音傳播”的奧祕,開發更多可讓幼兒探索的未知領域。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設計意圖

時間與孩子們的一日生活息息相關,孩子們又將進入小學,此時對鐘錶的認識非常重要。所以我選擇了這個活動。關於認識鐘錶方面,這是我們第一次活動,因此我將知識性目標定位在初步瞭解鐘錶表面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和半點。情感態度的目標定位在喜歡參與遊戲,願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在活動過程中,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同時又最符合孩子們學習的方式,因此我創設了5個遊戲來貫穿整節活動,猜謎遊戲、它們缺了什麼?幾點了?撥撥樂、老狼老狼幾點了?

活動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最直觀、有趣、簡單的幫助孩子們梳理已有經驗同時生成新的經驗。在活動的最後,爲了讓孩子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複習同時將所學遷移到生活中,我給孩子們留一個小任務。根據自己的作息時間製作時間表。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鐘錶表面的結構,認識時針和分針。

2.喜歡參與遊戲,認識整點和半點。

3.願意互幫互助,團隊合作。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認識時針和分針,認識整點。

活動難點:認識半點。

活動準備

PPT、好玩的數學軟件、鐘錶學具、場地。

活動過程

一.謎語遊戲導入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謎語,猜猜是什麼吧。

謎 語

弟弟長,哥哥短,

兩人賽跑大家看,

弟弟跑了十二圈

哥哥一圈才跑完。(鐘錶)

二、遊戲《找不同》

瞭解鐘錶的表面結構,是由數字、指針組成。

師:10秒鐘的時間請你觀察左右兩幅圖片,找出不同的部分。

1、少數字(隨機)

2、少指針(時針、分針)

三、認識整點、半點

師:請你仔細觀察這兩塊鐘錶。它們顯示的時間是幾點?

師:它們的時間不同,但哪裏相同呢?

小結:在整點的時候,分針永遠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點整。(以此類推:認識半點)。

四、遊戲《搶時間》

規則:教師出示鐘表盤,請小朋友提問現在是幾點,教師說出時間幼兒快速將鐘表盤上的時間撥正。

五、遊戲:時間爭霸賽

規則:

1.5人爲一組

2. 聽指令,按照指令將鐘表盤調出相對應的時間。

六、結束

教師小結:鐘錶可以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通過看鐘表我們知道現在就要做什麼事情了。時間離開我們就不會回來了。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時間。

活動反思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對鐘錶有了更深的認識。本次活動教師以遊戲貫穿始終,教學內容由淺入深,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以幼兒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爲手段。使幼兒操作精確,給孩子準確的概念。在觀察和實際操作的遊戲中認識鐘錶的表面結構以及整點和半點。同時又將活動遊戲化,讓幼兒在玩中學將原本枯燥的活動變爲趣味性十足。

此活動能緊扣目標,提供不同的內容設計。例如“認識整點、半點”環節中,根據目標提供了鐘表盤,通過讓幼兒觀察來說出鐘錶的表面結構。“時間爭霸賽”環節在遊戲中鞏固整點、半點,這樣既可以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又可用不同的形式來鞏固幼兒學習的知識,在開心快樂的氛圍中收貨了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引導幼兒感知摩擦起電後,能產生靜電的現象。

2.激發幼兒探索周圍事物的興趣,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泡沫板、碎紙屑、塑料尺、氣球、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髮等。

活動過程

1.“變魔術”活動導入課題,激發幼兒的興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紙屑。

2..幼兒自由操作,引導幼兒想一想、試一試怎麼做才能讓泡沫板把紙屑吸起來。

3.教師示範泡沫板吸起紙屑。教師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邊做邊說,紙屑起來吧!

總結:

兩個物體在一起摩擦會產生靜電,叫做“摩擦起電”。泡沫板在衣服上來回摩擦產生了一種電,叫靜電,所以能把小紙屑吸上來。

4.幼兒再次操作,體驗操作成功的快樂。

分別請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兒操作示範。

總結:摩擦時時間要長一點,速度要快,就容易產生靜電,吸起碎紙屑。

5.幼兒分組操作,嘗試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可以和哪些別的東西摩擦產生靜電。

發現:泡沫板、塑料尺和氣球跟絲綢、手帕、手套、衣服、頭髮摩擦都可以產生靜電,將紙屑吸起來。

6.發現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脫衣服時聽到了滋啦滋啦的聲音。梳頭髮時,頭髮被梳子吸起來。

7.活動延伸

在科學區裏提供毛皮、絲絨、鐵梳、木梳等各種不同材質的物品,供幼兒繼續探索。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非常有意義的課哦!孩子們的興趣也很高漲,課堂氣氛活躍,積極性高,同時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讓便我能夠改進!讓自己下次會做的更好!

不足之處:

1、開始部分,我的語句組織的不太好,所以有的孩子沒聽清我的問題,所以一時孩子沒摸到頭腦,後來我是又經過引導後,孩子漸漸的明白,並能自覺操作了,方法也越來越新穎、有趣,很讓人欣慰!在語句方面以後要加油!

2我可以將“小章魚”這一環節可以放到開始部分,這樣更能調動起孩子的激情;

3、碎紙屑我是準備了一個小方盒子,可是做完實驗後,弄的到處都是,以後在做實驗時我要先

講清規則,讓孩子有意識些,這樣也不會弄那都是了;

4、如果我下次要講的話,我一定會準備的更充分些,讓孩子在不同的物品中去體驗摩擦起電的樂趣!加油!

本次上課的優點:

1、課堂氣氛比較活躍,能積極的配合老師的活動,整堂課還是比較輕鬆、活躍的;

2、每做一個活動都會有小結,孩子掌握的比較好的,課下後幼兒還能繼續探索摩擦起電的樂趣,讓我很開心!同時家長的反應也比較好!所以,我們以後還會多上這樣的實驗課,讓孩子在玩中學,在玩中學到更多的知識!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目標:

1、簡單瞭解人與動物的生態關係,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

2、瞭解一些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環境的方法。

準備:

1、各種動物受傷的照片。

2、動物受傷原因介紹的課件。

3、環境佈置:森林、草原、海洋。

4、小動物頭飾、小樹苗、小草、標牌、透明膠等。

重點:瞭解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

難點:通過看照片能自已總結出動物求救的原因。

一、導入部分:

1、老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去旅遊,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今天呀咱們要開着小火車去旅遊。你們準備好了嗎?火車要出發了。嗚――――(放課件音樂《火車開了》)。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經過草原。

師:小朋友,我們來到那裏了?幼:大草原。師:咦?你是誰呀?

扮演“梅花鹿”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我是梅花鹿,我的家在大草原上,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草原上除了有梅花鹿,還有那些動物朋友?

幼:羚羊、牛、馬、兔子……師:有這麼多動物朋友呀!它們在一起唱歌跳舞,做遊戲,真高興呀!我們請梅花鹿坐上旅遊車好不好?火車繼續出發,嗚――

2、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來到森林。

師:現在,我們到哪兒了?

幼:大森林。扮演“老虎”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大老虎,我住在大森林裏,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森林裏除了有老虎,還有那些動物朋友呢?

幼:獅子、豹、棕熊、野豬……師:我們請老虎坐上旅遊車好不好?

3、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來到大海邊。

師:現在,我們又到哪兒了?

幼:大海。扮演“海豚”的小朋友作自我介紹:“小朋友好?我是海豚,我住在大海里,在這兒還有很多動物朋友呢!”

師:是嗎?大海里還有哪些動物呢?

幼:鯊魚、鯨魚、海星、海龜、海馬、海豹……

師:大海里的動物們可真多,我們一時半會也說不完,時間不多了,我們該回家了,請小海豚到我們家去做客吧!

4、師帶領小朋友開着小火車回到座位上。

師:剛纔,我們旅遊了這麼多的地方,見到了可愛的動物朋友,你們高興嗎?你們喜歡動物朋友嗎?你喜歡哪種動物?

二、基本部分

引導幼兒討論: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師:可是,動物對我們人類有什麼好處?

小結:動物給我們帶來快樂。有的動物可以幫助人類勞動,像牛和馬。有的動物是有益動物,可以保護莊稼,消滅害蟲。像啄木鳥、貓頭鷹、壁虎等。有些人類飼養的動物可以提供給我們肉、蛋、奶,供給我們人類食用。

總之,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和動物互相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誰也離不開誰。

現在我把這節課的自評情況彙報一下: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源泉。作爲年齡幼小的孩子來說,所有可以產生效果的教育活動,都源自於興趣,而動物是小朋友最感興趣、最喜歡的。因此,在選題上我選擇了以動物爲主題的教育活動。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同情心出發,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形成初步的環保意識。從本次活動來看,幼兒情不自禁地發出感嘆:“好可憐啊!”是達到了這個目的。

活動的開始部分,我帶領小朋友開着火車在三個場景中游覽、參觀,用孩子最喜歡的這種遊戲方式,幫助孩子回憶認識各種動物。孩子情結高漲,反應熱烈,愉快地體驗出了動物是人類的朋友這種生態關係。如何讓小朋友自己去探索,去發現動物受到傷害的原因? 如何讓深奧的道理變得直觀、淺顯,一看就明白呢?爲此,我搜集了大量的、有代表性的動物受傷的圖片,幼兒人手一份,通過觀察交流、講述、以及教師有針對性的提問,讓小朋友自己去發現、去理解、去體會,真正體現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的思想。

如何去保護動物這是一個必須落實到行動中的問題,只有讓孩子做過了,他才能記憶深刻,只有讓孩子樂於去做,自覺去做,並堅持去做,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因此,我設計和孩子共同去探討保護動物的方法,並且從孩子所能做的活動入手,去種樹、種草、捐零花錢、做標牌,因爲形式多樣,而且都是孩子所能身體力行容易操作的,所以,小朋友特別感興趣,自己選擇、自由分組,忙碌而又有序地進行着。

當然,在這次教育活動中也存在着不足之處,像個別語言不夠簡煉,有的環節進行得不夠深入。這提醒我在今後的工作中,還要不斷學習、豐富知識,認真領會新《綱要》的精神,多鑽研、多實踐、做一名幼兒喜歡、家長滿意的優秀的幼兒教師。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