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心幼兒園教案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合集八篇

本文已影響 1.05W人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美術教案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華】幼兒園美術教案合集八篇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兩手較協調地揉搓橡皮泥。

2.學會在球體上安裝小棒。

3、欣賞自己與同伴的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並能根據所觀察到得現象大膽地在同伴之間交流。

活動材料:

棒棒糖、橡皮泥、吸管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起幼兒學習興趣。

“看,老師的口袋鼓鼓的,裏面會是什麼呢?”小朋友猜一猜。“聽,還有聲音呢?到底是什麼呢?”揭祕:糖。“是什麼糖?”(棒棒糖)

二、觀察棒棒糖的外形,瞭解棒棒糖的基本特點。

“老師手裏的棒棒糖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連貫描述:上面一顆糖果是圓圓的,下面的棒棒是長長的,老師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方的糖圓的糖,安根小尾巴變成棒棒糖。這種是小朋友經常吃的,噢,那老師要問小朋友有沒有吃過其它樣式的棒棒糖呢?

三、製作棒棒糖。

1、小朋友都吃過這種棒棒糖,那小朋友有沒有做過呢?今天老師也想動手做一個,小朋友先看看老師是怎麼做的,然後你們自己動手做一個屬於自己的棒棒糖,好嗎?

先選擇自己喜歡顏色的橡皮泥放在手裏,兩手對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小球,咦!老師把它按一個漂亮的小尾巴,這樣是不是就變成了一個漂亮的棒棒糖,老師很開心。現在請小朋友也動手做一做,在動手之前老師要說下游戲規則:

(1)、做手工時小嘴巴不能發出聲音,要安安靜靜的。

(2)、不能搶別人手裏的東西,要小心地搓不能掉在地上了。

2、幼兒進行操作,教師進行個別指導。(提醒幼兒橡皮泥要放在手心裏,兩手在一起揉一揉,搓一搓、要輕輕的搓成一個圓形的球)3、咦!現在請小朋友把做好的棒棒糖舉起來,看看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的,你們的沒有小尾巴,現在請石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一根小尾巴,小朋友自己把小尾巴安在上面。

四、小小棒棒糖展覽會。

老師請幾個小朋友的作品拿上來欣賞一下,小朋友看看他們做得是不是很漂亮呀,哦,老師覺得小朋友的小手今天真能幹,做的棒棒糖呀都很棒。

教師:小朋友今天開心嗎?

幼兒:“開心”。

教師:小朋友有了開心的事情呀,要學會與別人分享。下面讓我們拿起棒棒糖送給小(1)班小朋友,讓他們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快樂心情。請小朋友到石老師那去排隊,一起出發吧!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櫻桃,瞭解櫻桃的外形特徵。

2.嘗試用手指在宣紙上點畫出櫻桃,感受宣紙的獨特質感。

3.能夠耐心細緻地一一對應進行點畫。

活動準備

1.櫻桃實物、櫻桃圖片,畫有盤子和櫻桃柄等內容的作業紙人手一張。

2.相關的國畫圖片、國畫顏料。

活動過程

1.欣賞櫻桃實物或圖片,瞭解櫻桃的外形特徵。

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盤好吃的,你們看是什麼?櫻桃長什麼樣子呀? (紅紅的,小小的, 圓圓的,還有一個細細長長的柄)

2.鼓勵幼兒嘗試用手指點呵櫻桃。

(1)教師:紅紅的櫻桃真好吃,還有一些小朋友也想吃,可是他們的盤子裏只有櫻桃柄,沒有 櫻桃,我們來給它們添上櫻桃吧。一個柄上結幾個櫻桃呢?

小班的活動常常需要教師的支持和引導。教師提供畫好櫻桃柄的作業紙,一是幫助幼兒鞏固一一對應的概念,二是幫助低齡幼兒解決構圖困難的問題。

(2)教師:用我們的手指,輕輕地親一下紅顏料,然後再親一下紙,注意要親在櫻桃柄的下面。給盤子裏添好櫻桃後要用桌子上的小毛巾擦擦手。

3.欣賞、評價。

教師:你最想吃哪幅畫上的櫻桃?

評價應側重於畫面上否乾淨整潔,點印櫻桃的位置上否恰當。

4.幼兒品嚐櫻桃,結束活動。

評析:手指點畫活動對小班幼兒來說難度不大。幼兒在畫有背景的作業紙上進行添畫,一方面可以潛移默化地感受國畫獨特的美感,同時也可以通過接觸初步感受宣紙的獨特質感。在此基礎上,還可以延伸進行類似的“漂亮的梅花”、“紫色的葡萄”等手指點畫活動。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瞭解冷暖色系的特點,體驗冷暖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2、嘗試以暖色爲主想象創作一幅畫。

3、提高運用色彩的能力,體驗色彩創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認識冷暖色, 感知色彩的冷暖,體驗冷暖色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活動難點:嘗試以暖色爲主想象創作一幅畫。

活動準備:

暖色色卡、冷色色卡若干、課件圖片、蠟筆、圖畫紙若干、冷暖色的家(紙箱兩個:上貼太陽和雪花各一)

活動過程:

一、出示課件,引導幼兒觀察課件: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大家看看畫得是什麼?太陽是什麼顏色的?太陽照在我們的身上有什麼感覺?引導幼兒用動作或詞語表達。

師小結:這幅畫用紅、橙、黃色來表現太陽,看了以後讓我們覺得很溫暖。

2 、現在請小朋友看看這幅畫(冬天的景象):畫的是什麼時候?圖上有什麼顏色?看了這幅畫後你覺得怎樣?

師小結:這幅畫用白、藍、綠色來表現冬天,看了以後讓我們覺得比較冷、比較安靜。

二、出示圖形課件:

1、出示暖色圖形,這些圖形是什麼顏色?看了這些顏色後你感覺怎麼樣?

師小結:這些紅色、黃色、橙色如同太陽給我們的感覺一樣是溫暖的,給我們帶來新的溫暖、希望,它們屬於暖色。

2、出示冷色圖形,這些圖形是什麼顏色?看了這些顏色後你感覺怎麼樣?

師小結:藍色、綠色、紫色好像冬天給我們的感覺一樣比較冷、比較安靜,它們都屬於冷色。

三、引導幼兒對比圖案相同、顏色不同的兩幅畫(課件):

我們畫畫時經常用到冷色和暖色,用的顏色不同給人們的感覺也會不同,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着兩幅圖:這兩幅畫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看了後感覺怎麼樣?

師小結:這幅畫以藍色爲主,藍色屬於冷色,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比較冷,另一幅畫以橙色爲主,橙色屬於暖色,所以給我們的感覺比較溫暖。

四、引導幼兒欣賞名畫:

1、引導幼兒欣賞暖色調的名畫:這些畫用了那些顏色?看了後感覺怎樣?

(這些畫主要以紅色、黃色、橙色爲主,這些顏色都屬於暖色,我們也說它們屬於暖色調的畫,所以我們看了這些畫覺得很溫暖。

2、引導幼兒欣賞冷色調的名畫:這些畫用了那些顏色?看了後感覺怎樣?

(這些畫主要以藍色、綠色、紫色爲主,這些顏色都屬於冷色,我們也說它們屬於冷色調的畫,所以我們看了這些畫覺得比較冷。

五、遊戲《找家》

要求:將顏色分別放到自己的家中。(分冷、暖色)

剛纔我們認識了暖色和冷色,現在我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朋友的籃子了有一些卡片,大家看看它們是什麼顏色,然後幫它們找家,把屬於暖色的卡片送到貼了太陽的房子裏,把屬於冷色的卡片送到貼了雪花的房子裏,看看誰送的又快又對。

遊戲後集中幼兒,教師小結:我們來看看小朋友送對了嗎?這是什麼顏色?它屬於暖色還是冷色?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4

主題來源:

蒙德里安是荷蘭著名的新造型主義畫作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常常用抽象的線條來概括各種事物,簡潔而大氣,適合幼兒欣賞。前段時間已讓幼兒粗略地欣賞部份蒙德里安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本次活動將引導幼兒進一步感知蒙德里安畫作的特點,理解線與形的關係,提升活動的價值

活動目標:

1.繼續欣賞蒙德里安的作品,開闊幼兒的視野,提高藝術興趣。

2.嘗試在瓦楞紙作畫,感受線條與色彩組合的美以及不同作畫材料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蒙德里安作品《構成A;黑,紅,灰,黃與藍》、《紅、黃、藍三色構圖》。

2.裁成方形的瓦楞紙;油畫棒;勾線筆。

3.黑紅卡紙若干,[課後將幼兒作品拼貼成“畫”字]

4.五官獨立圖片。裁成正方形或長方形的各色卡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

今天老師又帶來了兩張很漂亮的圖,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吧。

二、出示蒙德里安作品《構成A;黑,紅,灰,黃與藍》、《紅、黃、藍三色構圖》。

引導幼兒欣賞作品中線、形、色的構成的美感。

1.提問:仔細看看這兩幅畫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幼:他們都有紅、黃、藍三種顏色,

幼:都有長方形、正方形。

幼;都有黑色的線條,而且都是直直的。

小結:原來這兩幅畫裏都有紅、黃、藍三種顏色、圖形都有長方形、正方形、有黑線。而且都是橫的、豎的直線、沒有斜線。

2.教師邊出示圖片邊介紹畫家蒙德里安及他的畫風。

師:這四幅畫是荷蘭的一位畫家——蒙德里安畫的,他的畫雖然只用了黑色的線條和紅、黃、藍的顏色,但卻讓我們感覺到非常的美。

3.激發幼兒想象,看到蒙德里安的畫,想到了什麼?那些漂亮的格子讓你想起了什麼?

三、出示前段時間幼兒作品《捉迷藏》

1.引導幼兒想像,在格子一樣的小房子裏,眼睛、嘴巴、鼻子和耳朵等五官做遊戲的情景。

2.出示各種表情圖片,誇張的五官獨立圖片和各色卡紙。

師在各色卡紙拼成的圖示上操作五官卡片,引導幼兒感受遊戲的趣味性。

四、幼兒作畫。

1.引導幼兒在瓦楞紙上畫直線,形成大小不一的正方形長方形格子。

2.引導幼兒選擇要躲藏五官的格子,用勾線筆在格子中畫五官,並用線條把格子裝飾完整。

3.引導幼兒用黑色油畫棒描出黑色線條。

五、作品展示。

將幼兒作品拼貼在大卡紙上,拼貼成中文“畫”字,引導幼兒欣賞奇妙的格子組圖。

活動反思:

在美術欣賞教育中,兒童接觸到不同歷史年代和題材的作品,這些作品既是從藝術的角度進行審美欣賞的材料,也是從歷史文化的角度瞭解歷史事件、社會生活、東西方文化差異和人類複雜情感的材料。它有助於開闊兒童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幫助兒童積累一定的社會歷史文化知識。

藝術欣賞過程是激發欣賞者積極主動的創造力的過程。藝術作品把欣賞者潛在的創造性充分調動起來,而欣賞者則動員自身所有知識經驗和個性情感來進行創造,使藝術欣賞對象帶上獨特的個性和創造色彩。藝術作品並不是向每個時代不同個體提供同樣信息的客體,而是一個有待讀者、聽者或觀者參與並與之對話的特定的、開放的文本。

在教學中發現,兒童對抽象作品作出反應的熱烈程度,對線條、形狀和色彩的感受水平,圍繞作品的意象和情感所展開的想像能力,是絕大多數成人所不及的。抽象作品爲兒童提供了一個不受拘束、自由想像、創造的廣闊空間。

本次活動引導孩子們在欣賞蒙德里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孩子們在欣賞作品時,感知了色與形構成的美。通過引導欣賞,發現了橫線與豎線表現出的整齊的美與斜線作品不一樣的風格。欣賞完作品後,通過遊戲《藏五官》,使孩子們直觀地理解將要進行的創作。第三環節,通過卡紙拼畫,進一步引導孩子們進行創作。並且在蒙德里安作品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添加五官線描。使色彩與線條進行有趣的結合,創造出清新抽象的美感。第四環節,孩子們在瓦楞紙上創作,體驗不同繪畫材料帶來的樂趣。最後,用孩子們自己的作品拼圖。再次體驗格子的遊戲。

活動中,老師能以較直觀的方式讓孩子們感知蒙德里安作品的藝術性。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再創作。初步體驗線描與色彩的構成美。活動過程流暢自然。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5

生活中的美無時不有無處不在,怎樣讓孩子去感受美,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是我們幼教工作者應該去深思和反省的。藝術教育通過一定的教育形式,將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集中展示和表現出來,讓孩子對美有更鮮明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是幼兒園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綱要》中對幼兒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大班藝術教育活動《花兒與蝴蝶》正是王老師在新《綱要》理念的指導下所做的努力與嘗試,爲我們研究藝術教育,培養孩子的審美情趣提供了一個鮮活的案例。

一、情景的'精心設置,爲幼兒創設了三維空間美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樹上長出了嫩葉,地上開滿了鮮花。在優美的《梁祝》樂曲中,美麗的“花兒”(角色)和“蝴蝶”(角色)在翩翩起舞,嬉戲玩耍。)

活動一開始,就深深吸引了每一個孩子,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凝神屏氣,睜大好奇的雙眼,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而這,只是幼兒園的一種慣見的教學方式—情景表演,卻發揮出了奇特的魅力,是因爲教師給它賦予了新的含義,那就是—美感。一是場景的設置及角色的裝扮給了孩子視覺上的美,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美;二是《梁祝》音樂給了孩子聽覺上的美。我們也許擔心:孩子聽得懂名曲嗎?但我們不能否認,孩子沒有理由拒絕美的東西,優美、抒情的樂曲同樣給人以美的享受。三是精彩的表演與整體的和諧給了孩子知覺上的美。教師精心創設的三維空間讓孩子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美。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教育和訓練幼兒“有音樂感的耳朵”和“能去感受形式美的眼睛”(馬克思)。感受美是美育的基礎,感受是表現的前提,幼兒只有在此前提下,才能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對美的情趣。培養幼兒的感知力,教師必須引導幼兒去親身感受,必須以直觀的、具體的美去打動幼兒的心靈,使他們對美的形式和表象由感受到欣賞,從而激發表現美、創作美的興趣。王老師正是抓住了此特徵,精心設計了這一環節,爲後面的創作活動作了成功的鋪墊。

二、營造輕鬆民主的氛圍,給予幼兒和諧的環境美

這是所提的“環境”,是指心理環境,請看下面的幾段對話:

師:你認爲蝴蝶漂亮嗎?

幼:漂亮

師:哪兒漂亮?

幼:我認爲翅膀是最漂亮的

我認爲是蝴蝶身上的花紋......

師:你想把自己打扮成誰?

幼:我想扮成花兒

師:那你準備怎樣做?

幼:......

師:聽了這段音樂,你覺得怎麼樣?你想幹什麼?

幼:我想跳舞

我想散步......

在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始終是“蹲下來”和孩子對話,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對待每個孩子,耐心地傾聽,並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地表達內心的意願。《綱要》中要求“教師的態度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教師的可親、可愛、可信任、可依賴便是心理環境中最基本的“建築”,給孩子舒適、歡心和自由的感覺。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纔可以展開想象,放飛思維。《花兒與蝴蝶》中,師生融洽,氣氛和諧,教師精心營造的“美”的氛圍,讓幼兒充分體會到了快樂學習,學習的快樂。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6

  一、內容與要求:

1、在初步嘗試觀察記錄的同時進一步學習畫折線、波浪線、螺旋線三種曲線。

2、提高手的控制能力,進一步增加繪畫興趣

  二、材料與環境創設:

1、電腦製成的動畫:螃蟹、金魚、蝴蝶的動態及留下的痕跡。

2、幼兒每人一支勾線筆,畫有背景的畫紙,各種小動物的圖片若干。

3、每組一盒漿糊,毛巾若干。

  三、活動過程:

1、放電腦動畫,引起幼兒興趣。

2、引導幼兒用徒手描繪各種小動物留下的不同痕跡。

3、幼兒作畫,老師巡迴指導。

4、欣賞作品,評價。

  四、活動延伸:

1、你還想知道哪些小動物,它們會留下什麼樣是痕跡呢?請你回去問問爸爸媽媽或到書上網上去找找。 找到了我們可以一起來幫他們記錄自己的舞蹈.

2、繼續培養幼兒的觀察記錄水平及對繪畫的不同角度的理解等。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感受指紋畫的神奇,體驗用手指作畫的樂趣。

2、認識指紋,初步瞭解指紋的分類。

3、學習在指紋上添加簡單的線條,使之成爲有趣的形象。

活動準備

白紙若干、各色顏料若干、彩筆。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1、出示印有指紋的紙張,引起幼兒的興趣。

2、瞭解指紋,學習獲取指紋的方法。

——教師演示指紋的獲取方法:用畫筆將顏料塗在海綿上,用手指在顏料上按幾下,指尖沾滿顏料,把手指按在白紙上,獲取指紋。

——教師出示不同的指紋大圖,請幼兒仔細觀察每個指紋的特點,簡單講解指紋分類(環形、螺紋形、拱形),告訴幼兒每個人的每個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

二、激發興趣。

——教師:“我們印製了很多指紋寶寶,請你們仔細看看,我會把它變成什麼?我是怎麼變的?”教師在獲取的指紋上添加線條,變成小雞,激發幼兒的創作興趣。

三、感知欣賞。

——教師出示印有指紋的紙張,請幼兒說說,除了雞寶寶,指紋寶寶還可以變成什麼?

——根據幼兒回答,教師當場創作示範。

四、自由創作。

——教師提示創作要求:手指上的顏料不可以到處亂擦,注意保護自己的衣服乾淨和教室的衛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手指印花紋,也可以將幾個手指花紋印在一起組成某一事物。

——幼兒自由創作(從海綿上獲取不同顏色的顏料,印在紙上,獲取指紋,等顏料幹了之後再添花線條),教師巡迴指導。

五、展示作品。

——請幼兒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自己的創作內容。

幼兒園美術教案 篇8

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認識,表現夏天的基本特徵。

2、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選用顏色,表現夏天的特徵。

準備:幼兒觀察瞭解夏天的特徵、彩筆等

過程:

1、 幼兒討論:

(1)你們看到的夏天是什麼樣子的?

(2)人們在夏天裏做些什麼?

(3)怎樣才能涼快些?

(4)用什麼顏色可以表現夏天的炎熱?

(5)什麼顏色看上去涼爽些?

2、小組合作畫。

學會商量,分配各自畫的內容及佈局、顏色等。

3、交流分享,幼兒根據自己的畫面談談夏天的風景、對夏天的感受。

幼兒園中班美術活動設計――:走進夏天-捉蜻蜓

目標:

1、觀察、瞭解蜻蜓的主要特徵、習性。

2、激發幼兒用各種方法制作蜻蜓。

準備:蜻蜓的範例

過程:

1、結合日常經驗討論: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蜻蜓多。

2、雷雨前後到花園裏去找蜻蜓。

3、觀察蜻蜓的特徵,思考:爲什麼蜻蜓飛的低要下雨。

4、製作蜻蜓:

(1)用棉籤棒做蜻蜓身體

(2)紙做翅膀,貼在身體上

5、把自制的蜻蜓系在繩子上,自主玩耍。

6、活動延伸:製作蜻蜓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中班美術教案――:走進夏天-切西瓜 (泥工)

目標:

1、在觀察西瓜特徵的基礎上,瞭解西瓜的用途。

2、嘗試用彩泥製作西瓜。

準備:西瓜、彩泥等

過程:

1、幼兒觀察並談談西瓜的裏外特徵。

2、幼兒吃吃西瓜,嚐嚐西瓜的味道。

3、談論吃西瓜的好處:能幫助我們防暑解渴。

4、製作西瓜:

用紅色彩泥做瓜瓤,綠色彩泥做瓜皮,用小刀或線玩切西瓜的遊戲。

猜你喜歡

熱點閱讀

最新文章

推薦閱讀